重生之太子党 上——楚清明
楚清明  发于:2014年10月08日

关灯
护眼

崔容极不喜这话,沉下脸道:“你若念着侯府,干脆回去好了。”

这话就有几分重,宝儿没料到吃了一顿呛,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最后不服气地分辩:“我何时说念着侯府了,我是不喜欢少爷偏袒李福!少爷可别忘了,我是从小伺候少爷长大的,少爷怎么偏和他亲!”

崔容知道宝儿地性子,虽有些小脾气,但是心地到不坏,于是耐下心思教导他:“侯府那些人的德行你又不是不知,我们这些年受的白眼可少了?现在出了府,你倒好,学起那逢高踩低的做派来。”

宝儿咬着嘴唇不说话。

崔容见他听进去了,继续道:“至于李福,我用谁不用谁自有打算。要么,以后所有的事都交给你做?”

宝儿一听就做出哭相:“少爷可千万别!我知道错了……以后我一定不说这种话了。”

崔容松一口气,又告诫了几句才作罢。

其实私下里说,崔容是真的更看重李福一些。

别的不论,丰裕斋的后事差不多都是李福一手处置的,而且大都十分妥当,很少需要崔容出面。

然后李福某种程度取代了张氏的位置,替崔容办一些需要出面的事,俨然成了他手下第一大管家。

崔容甚至盘算着,再考察一段时间,如果李福确实靠得住,崔容准备把手里的其他产业也一并交给他打理。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

在新居的第一夜,崔容睡得格外安稳。

在他梦里,张氏穿着簇新的衣裳,仿佛胖了些。她一脸笑容地拉着崔容的手说:“少爷啊,你可千万得好好的,这样老婆子我才能放心去啊。”

醒来后,崔容将胳膊横在自己眼睛前,良久说了一句:“我一定会好好的。”

起身后,崔容将李福唤进内院,吩咐他把丰裕斋卖掉。大火过后,那里现在只是一片空地,还没有重新盖。

李福见崔容神情严肃,便没有多问,领命而去。

宝儿见状,虽然心中依然不平,但最终只是没好气地瞪了李福一眼,低声嘟囔一句就去做自己的事。

崔容刚迁新居,地址还没来得及告诉友人们。但这天下午,他却迎来意外而又似乎意料之中的首位访客。

第三十二章:访客

新居的首位访客正是杨进。

那时夕阳正西斜,杨进忙完了差事,正路过朱雀大街,想起崔容的新居不远,一时心潮难抑,便索性上门拜访。

他轻叩门扉,半晌无人应声,杨进略作思索,便直接推门进去。

崔容刚打发了宝儿出去采买,而自己坐在发了新芽的葡萄架下饮茶。

茶非好茶,味道有些偏涩,水也不过是院里的井水,崔容却不觉有什么,一斟一饮怡然自得。

听见脚步声,崔容抬头,见杨进大踏步走进来。对上他的目光,杨进扬了扬手中提着的一小坛酒。

崔容连忙起身迎上去,也不知是感慨还是叹息地说:“殿下好灵通的消息。”

“关心所致。”杨进说着,把酒放到石桌上,对崔容道:“恭喜。”

崔容一个没忍住,“噗嗤”一声笑了:“殿下此言差矣,哪有人因为别人被赶出府而道喜。”

“你不同。”杨进看着崔容,同事心中惊叹于他的变化。

初识之时,崔容虽时常面带笑容,但眼眸深处总是不经意间露出沉郁之色,想来是心中诸事纷扰所致。

而此时的他,仿若破茧成蝶般,整个人都呈现出轻松明亮的感觉。

真好。

杨进想着,对崔容道:“别喝那没滋味的茶了,我带了无名酒肆的特酿美酒,尝尝看。”

崔容心情正好,不管是酒还是茶,都来者不拒。

他找出两只杯子斟酒,眼见倾斜而出的酒液嫣红如霞,抬头朝杨进一笑:“好应景的颜色。”

杨进说那是骆老板送的乔迁礼物,崔容奇道:“原来他也有不财迷的时候。”

说着,崔容浅啜一口。

这酒初入口时又苦又涩,不久渐渐转为甘甜;等甘甜散去,留在舌尖上的是一抹若有似无的清香。

“好酒。”崔容惊讶地脱口而赞。他不懂酒,也不好酒,但是不知为何,这酒却能喝到人心里去。

闻言,杨进嘴角微勾,也不语,端起另一杯引尽。

两人就这样坐在葡萄架下对饮,偶尔聊上几句。

杨进忽然想起一件事,问崔容:“授官之事,你可有了想法?或许,我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崔容犹豫了片刻,觉得和杨进坦白也无妨,便照实说道:“我想去……大理寺。”

“大理寺?”杨进有些意外地看了崔容一眼,提醒他:“你可知道那是什么地方?”

大理寺主理刑狱案件,并不是什么好去处——既难以博个好名声,又没有多少油水可捞,反而整日置身于如山般的卷宗,或腌臜的牢狱之中,简直是吃力不讨好的典范。

更不用说大理寺时常夹在皇帝和权臣之间两头受气,弄得里外不是人。许多进士对此地唯恐避之不及,偏偏崔容反其道而行之。

不过,想起两人初见之时,他那句“人治不如法制”,杨进又觉得,对这结果似乎并不应该感到意外。

崔容并不知道自己和杨进的渊源能追溯到那么远的时候,也不知道杨进对他的了解,远比他自己想象中要多得多。

那些不愉快的往事,他不欲再提起,只道:“仅仅是一想罢了,到时候能被皇上点往何处还未可知。”

“若是其他地方,我还能进言几句,”杨进摇摇头道,“大理寺却无能为力。”

黑衣骑和大理寺关系微妙,杨进并不能冒险插手,否则不但帮不了崔容,反而会激起承乾帝的疑心,起到相反的作用。

“有殿下这句话,我已经很知足了。”崔容郑重道。

他端起酒杯敬杨进,而后者却不能自抑地注意到崔容那白皙修长的,骨肉均亭的手指。

酒是嫣红,唇是嫣红。眉目并不特别出色,但低头一笑便如春风袭人,瞧着说不出的舒坦。

不知是不是喝得有些醉,鬼使神差地,杨进倾身向前,伸出手捏住崔容的下巴,令他抬起头面对自己。

他只不过是想将那眼眸中的神色看个真切,回过神来却发现这姿势实在太暧昧了——两人距离已经近到能感觉到对方心跳的程度。

杨进的呼吸猛然间急促起来。

他知道自己应该放手,再找一个冠冕堂皇地理由将这一幕带过去,只当成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

可是不知为何,他的身体却仿佛被施了法术般动弹不得,连松开手指都做不到。

而崔容,不知道是不是太过惊愕,竟也一动不动。

杨进背对着院门,从那个角度看过来,他们几乎贴在一起。杨进微低着头,恰好挡住了崔容的脸,两人身影交叠,在夕阳暧昧的颜色中凝成一副静谧的画卷。

“殿下……”不知过了多久,崔容才反应过来,有些局促地唤道。那声音就在杨进耳边,听来仿若呢喃私语一般。

杨进浑身一震,放开了崔容,坐直身体,端起崔容的茶杯灌了一大口。

指尖那温润的触感还在,仿佛提醒着杨进方才差点发生什么。他平生头一次失却了那种从容沉稳的风度,觉得此时面对崔容,简直如坐针毡。

终于杨进忍无可忍,突然站起来,偏着目光对崔容道:“宫中有事,我改日再来拜访。”

说罢,他转身匆匆离去。

那步伐,那速度,只能让人想到四个字:落荒而逃……

崔容呆立片刻,忽然单手掩面,发出一声意味不明的叹息。

******

崔世青走在街上,他身后跟着那名老仆,老仆手中提着一对羊脂玉瓶——那本来是祝贺崔容乔迁之喜的礼物。

老仆不明白为何少爷刚进了院门,又突然改了主意打道回府,礼物也不送了。

但崔世青脸色有些古怪,老仆不敢问,只跟在步履匆匆的崔世青身后往崔府走。

崔世青此时思绪纷乱。

方才在崔容新居无意间撞破的一幕,令他既尴尬又担心,同时还有一种拨云见日般的豁然开朗——原来如此!

他早就觉察到五皇子杨进对崔容不同寻常的注意,只是原先没有多想,只当崔容机缘如此,多结交结交皇子也不是什么坏事。

可如今看来,两人竟然有分桃断袖之谊。

想到此处,崔世青不禁有些替崔容担心。自古天家最无情,何况还是两个男人之间。

他暗自决定,这天大的隐秘应该小心埋藏在心底,而且还得找时机婉转地提醒崔容一番——他和五殿下也太大胆了,亲热起来连门都不关……

崔容并不知道自己与杨进的关系已经铸成这般误会,高高兴兴地准备了一场“家宴”,邀请自己的友人们前来新居相聚。

李玉堂来的时候自带了鱼肉蔬菜等,说是要亲自下厨,烹制一桌佳肴,作为送个崔容的礼物。

“幼时家贫,弟妹三餐都得我照顾,倒是不小心练好了厨艺。”李玉堂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虽说古训有云君子远庖厨,但在座几人都不是那般循规蹈矩的人物,尤其是张仪,性好美食,第一个跳出来赞成。

李玉堂也干脆,直接解了长衫,一撸袖子就进了厨房。不到一个时辰,他端出了七八道菜,色香味俱全,甚至比长安城有名的馆子还要强些。

“真是人间珍馐……”张仪吃着,口齿不清地称赞,“日后谁若嫁了李兄,那真是有口福了。”

李玉堂那能经得起这般调戏,当下脸就红了,又引得众人一阵好笑。

这时他们都不知道,在承乾帝授官之前,一场风波已经在暗中悄悄酝酿着。

第三十三章:三司会审(上)

在大部分进士已经定下官职,走马上任之际,长安城里忽然爆出了一条惊人的消息——本期进士中有人舞弊!

进士本来就受万众瞩目,舞弊更是被落榜的举子们视为道德败坏、罪孽深重。如此一来,这事简直如捅了马蜂窝一样弄得风风雨雨,沸沸扬扬。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前些日子一名叫李林的落榜举子,在贡院门前披头散发地嚎哭控诉,说有个参加春试的同乡,提前知道了策论题目,还考中了进士。

李林声泪俱下,大呼春试泄题——这不仅是对其他举子的不公,更是对皇上威仪的藐视。

开始贡院并不重视,因为每一次春试,落榜的举子因为受不得打击,常常做出种种出格的举动,贡院的官吏们已经见怪不怪,甚至还抱着十分宽容的态度,一般只将闹事的举子劝走便了事。

但这次,贡院官吏前去劝说时,那个叫李林的落榜举子竟然当真拿出了舞弊的证据——那名涉事进士先前写的,关于粮荒的文章。

知贡举官们连忙检阅,最后的结论是二者确实有许多相似之处。

涉事的这名进士是二甲二十四名的好成绩,已经被吏部举荐入了翰林院。闹出这等风波,那进士声誉一落千丈,在翰林院几乎人人侧目,无法立足。

那进士据说是不甘妄背污名,反向大理寺状告李林诬陷当朝进士。

如果仅是如此,尚可视为私人纷争。

然而接下来几天内,贡院又陆陆续续接到七八起检举,说是此次春试的某个进士也有相同的问题。

莫非真的泄了题?

贡院的官员们不敢怠慢,立刻将此事上报了朝廷。

朝廷对春试向来重视非常,承乾帝亲自下旨暂缓向包括头甲及二甲十名在内的进士们授官,并且令所有涉事进士暂停职务在家中候命。

同时,承乾帝还命人张贴皇榜,说凡对此案知情上报者,朝廷均以重金奖励。

皇榜一出,忠义侯兼户部尚书崔怀德府上的一名小厮告发新科进士、二甲十名的崔容,也是此次作弊的参与者之一。

这名小厮甚至也拿出了一卷以粮荒为题的文章,说是春试前就见四少爷在府里写的。

因为涉及到二甲前十名的进士,知贡举官们慎之又慎,还翻出崔容春试的答卷反复对比,最后确认二者笔迹确实一致。

旧案未破,又添新案,加之牵扯过广,承乾帝下旨令大理寺、黑衣骑以及御史台共同彻查春试舞弊案。

得到贡院的通知,宝儿急得红了眼睛,直骂那名小厮黑了心肠,狼心狗肺,胡乱攀咬。

崔容倒尚能淡然处之,对前来安慰的张仪等人道:“听闻黑衣骑铁面无私,倘若真的对簿公堂,我定能找到可反驳之处!”

******

春试舞弊案由大理寺卿王远光亲自审理。

私下里,王远光将那李林从里到外骂了一遍又一遍。若不是李林多事,这烫手山芋也不会落到他手中。这下可好,要是一个弄不好,得罪得就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堆人,那他这顶上乌纱,可能也就到头了。

审理当日,所有涉事的进士齐聚于大理寺。有功名的进士们不需跪拜,便三三两两立于堂下。

主审座上的正是大理寺卿王远光,他的左侧,是御史中丞刘维瑞,主要行使监察之职;而右侧,却是一名戴着面具的黑衣骑首领。

黑衣骑首领亲自监审尚属首次,由此也可证实承乾帝对此事的重视,堂下的进士们纷纷松了口气。

崔容在见到那名首领时,不自觉地有些心虚。

他并不确定对方还记得自己,也许那偶尔投过来的眼神不过是巧合罢了。只希望上次违反宵禁的事不会给他留下不好的印象,以至于影响春试舞弊案的判断。

御史中丞的态度很倨傲,似乎堂下站着的举子通通都是案犯。而王大人就要随和得多,只挨个问了问进士们试题的情况。

进士们纷纷表示全不知情,那些文章不过是平日学习之作罢了。

崔容听着听着,微皱起眉头。

看来,其他进士的文章,至少是他们亲自写的,与他自己的情况不大一样。

崔容可以肯定,他绝没有在春试前写过关于粮荒的文章,应该说他甚少在崔府中动笔墨。那小厮拿出来的东西,当然是伪造的无疑。

看来,是有人想借着这次舞弊案扳倒他——不用想都知道是谁。

为今之计,还是得从那卷作为证物的文章入手。

想到这里,崔容向王远光示意有话要说。

待王远光同意后,崔容上前一步行礼:“王大人,学生想借证物一观,不知可否?”

王远光还没说话,御史中丞刘维瑞一脸严肃地开口:“春试舞弊之案事关重大,如此重要的证物,岂可轻易示人。”

“学生……”

崔容刚开口,又被御史中丞打断:“尔等清白与否,自有三司决断,此事休要再提。”

崔容无法,只得行礼后退,回到进士们中间。

黑衣骑首领不着痕迹地看了他一眼,又挪开目光,盯着堂下其他人。

第一天的审理自然没有什么结果,数个时辰过去,也不过是将车轱辘话又说了一遍,最后各位进士暂且归家,崔府小厮收押在大理寺监中,等待下一次传唤。

******

崔容回到宅子不久,杨进独自一人前来,且带着一样十分重要的东西——崔容想看的那卷作为证物的、据说是他在春试前书写的文章。

“……怎么会?”

崔容惊讶万分。御史中丞已经在朝堂上拒绝过他的请求,又怎么会轻易被杨进弄到手?

杨进轻描淡写地说:“皇子总是有点特权的。”

崔容顾不得细想,展开那篇文章细细研究字迹。

不得不说,写出这卷文章的人极其仔细,将崔容的笔迹模仿的几乎相差无二,就连他书写中的一些微小的习惯也都注意到了。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