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之时————bei
bei  发于:2009年04月09日

关灯
护眼

晚上回家,饭桌上,父母又提起出国的事。

再过一个学期,向北就是高三了,如果要去国外读大学,到了高三就要开始准备,自然是越早决定越好。

说到最后,还是照例问向北,有没有考虑好。

向北放下筷子,靠到椅背上,“唉,我真想现在就能工作。”

“什么!”他爸他妈齐齐看他。

“开玩笑的。”向北笑道,“不是还有一学期吗?过了寒假再说。”

向北教张风起读书快一个月了。

张风起目前的学习成果是三百个汉字。

教学楼已经盖到最后一层,周末可以封顶。

刘二说等楼盖好,去帮人家装修房子,挣完这笔钱,就快到腊月了,他要回家过年。

他跟工程队的包工头说好了,过年的这段时间把张风起托付给他。

过年时,民工返乡,不停工的工地肯定缺人,张风起不愁找不到活。

阴了一整天,到了傍晚,大雨倾盆而至。

工地收了工,吃完饭,工人们围在工棚里打牌。

张风起看看外面瓢泼的雨,“二叔,我出去一下。”

“你去哪,这大雨下的。”刘二问。

“有事情。”张风起把衣服脱下来,顶在头上,跑进雨里。

远远的,向北就看到人影。

他连忙跑向他,把伞遮在他头上,“你怎么不带伞?”

两人进路边的亭子躲雨。

张风起的上半身都淋湿了。

向北脱下自己的外衣,替他擦头发和脸。

张风起平时因为没钱,很少理发,面容总有一半遮在头发里。

拨开被雨水打湿的发,露出的是一张清俊的脸。

向北道,“你还长得真不错。”

张风起坐到条凳上,“我明天就要走了。”

向北一愣,“楼不是还没盖好吗?”

张风起道,“就剩下封顶了,上头说不用那么多人,明天就给我们结工资。”

向北到他近前,“那你去哪?”

“跟人家去装修。”张风起扭头看看外面,雨势小了。

“什么地方?”

“好像靠火车站的。”张风起站起来,“我来就是跟你说一声,以后你不用在这里等我了。”

向北愣愣的站在那里,没说出话来。

雨,停了。

“我回去了。”张风起说。

向北伸手拉住他的手,“你还留着我给你的电话号码吗?”

张风起点头。

“那你打电话给我。”

“好。”

往外走,手还被他握着,回头看他。

向北也低头看他。

“天要黑了。”张风起说。

向北放开了手。拿出钱包,把两张电话卡给他。

张风起收到怀里,“我走了。”

踏出台阶,被向北从后面抱住,张风起本能的挣扎,“别动,就一下。”向北在他的耳边说。

在他怀里的身体比他想象的要单薄,还填不满他的胸膛。

“放手啦,一下已经到了。”张风起说,“不然我要揍你了。”

向北松开手,张风起没有回头,径直走了。

向北站在亭子里,张风起的背影越来越远,几乎要消失在路的尽头。

他忽然想到还没跟张风起说,要他自己好好学汉字。他抓起书包去追。

一直追出这条公园路,到了街上。

雨后的城市又活了起来,人潮涌动,车流滚滚。

然而,

哪里还有张风起的影子。

想快点长大

拥有一双坚强的臂膀

张老五和风起他们的排行并不是根据亲兄弟来排的,

许多小地方保留着过去那种一个家族进行排行的习惯,

就是说堂兄弟在一起算排行,

比如兄弟两人各生三个男孩,

那么这六个男孩就排成老大到老六

有些地方把父亲和叔叔叫做爷


刘二带着张风起他们几个人去帮忙装修的是一个将要开业的大宾馆。

因为要赶在春节的旅游旺季前开业,装修队的老板一直在增加人手,刘二以前在他手下干过,所以才找到这个活。

早上六点开工,晚上九点放工,睡在宾馆的地上。

不久后的星级大饭店,现在是灰蒙蒙的一团水泥块,屋里屋外挂着工人们洗晒的破衣烂衫,谁又能把它同富丽堂皇联想起来呢。

这个工作比盖房子好,至少是风吹不着,雨打不到。

一天也供两顿饭,只是进入十一月份后,豆芽贵了,所以在这里,他们中午吃青菜,晚上吃白菜。

教学楼那个工地上,张风起挣到六百三十块钱,全部由刘二保管。

火车站附近有很多流浪儿,他们有的是被拐卖后逃出来的,有的是因为种种问题从家里跑掉的,也有家庭破裂后,被父母“忘记”的。

漂泊的原因很多,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是被社会遗弃的小孩。顺着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来到这个大城市,聚集在这里,寻求生存。

这些孩子住在附近荒废的隧道涵洞里,一般会在稍微大点的孩子组织下,趁火车进站减速时,从打开的窗户翻入车厢,收集客人丢下的水果零食盒饭充饥。

警察曾经进行过多次“围剿”,无奈洞里面太黑,他们比警察熟悉地形,总是在被抓住前就消失的不见踪影。

其实警察抓到他们也没用,他们中间大多数人早已不知道自己来自何方,姓是名谁了。

国家很穷,政府似乎没办法养活教育所有失去家庭的孩子。

但是,一个年收入不满两万元的家庭十八年养大一个孩子,并把他送进大学,很平常。

而即使是比较贫穷的地区,县里的各级领导至少也有十几部,价值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车,至于市里,省里无数大大小小的官员,无数昂贵豪华的“专车”,根本没法统计。

为什么政府的税收,不是首先用来养育孩子,而是用来买车呢?

因为会开得太多了吗?

这些孩子并非固定的一群,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很快就会被城市里专门利用小孩赚钱的成人“收留”。

七八岁的女孩用于卖花,同龄或稍大的男孩将成为偷窃的“好手”,三四岁的则被当作乞讨的幌子。

虽然做的事不同,但他们每天都必须“挣到”规定的数目,否则挨打受罚是免不了的。

当然还有更加惨无人道,令人发指的事,然而人们已经习惯了淡漠以视。

刘二不许张风起和他们接触,他非常担心张风起会走上他们的路。

一早起来,就有人惊喜的说,“下雪了。”

到窗前一看,果然。

昨夜下了一场薄薄的细雪,若有似无的在树梢尖和花台边擦过一丝白色。

远处,灰蓝色的天空静静的伫立在寒瑟瑟的风中。

“快过年了。”

“快回家了。”

雪带来了冬天的消息,也为这些一年来闷头干活,物质和精神都极度贫乏的人带来了回家的希望。

粗口的擀面杖狠狠打在张风起的背上,他转身一脚踹倒打他的汉堡店伙计。

另两个人追了上来,拽住张风起的胳膊,张风起大怒,他在家乡从来没有人这样追过他。

他每次“刨”了人家地什么的,“苦主”追几步,见他远了,顶多到村委会骂几声罢了。

就算偶尔没跑得及,“苦主”嘴上骂得再狠,手上只做做样子,没有真下过死手打他的。

即使是贺老九,不依不饶的,却也不曾成心要打他。毕竟张风起不过是个“偷萝卜”的孩子。

可是这些人拿着棍子铁勺,一直追出小半条街。

街上人多,不像乡下,没办法跑快,张风起被他们用那些东西打了好几下,背上,肩上火辣辣的疼,“拿来”的“馒头”也掉在地上。

他再能打,还是被几个身强力壮的伙计按倒在地。

捂着肚子,上气不接下气赶上来的老板娘骂道,“你们这些‘盲流’胆子不小,敢来偷我的东西,把他给我送到派出所去。”

四周早就围了满满的人看热闹,有人道,“该给他们一点教训,成天窜东窜西的,社会治安都是被这种人破坏的!”

被死死抓住的张风起,怒不可遏,伸腿踹在拧他胳膊的人的膝盖上,疼得他抱住腿叫唤。

他这一松手,张风起直起了腰,把摁住他头的人掀翻在地,回过身来竟一拳打在老板娘那张精心描画的脸上,她趔趔趄趄,没来得及哼一声,便摔倒在地,几个伙计连忙去扶她。

看热闹的人群完全被张风起的“野性”惊呆了,霎时间鸦雀无声,眼看着他“突出了重围”,消失在人海里。

一直跑到车水马龙的火车站外面,张风起在巨幅的洗发水广告前停了下来,回头看了看,没有人追来。

他坐到台阶上歇息。

昨夜的雪让气温骤降,阳光仿佛也带着寒意,不怎么暖和。

这里几乎水泄不通,塞满各种各样的车和形形色色的人。

随处可以看到扛着大包,出站进站的“民工”,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似乎凝固了的表情。

他们中间像张风起这样年幼的并不多,但是比他稍大的,读大学的年纪,占据了大部分。

为了看清楚,向北爬上一辆停在车站大门墙角的货车,没错,是张风起,他理了发,那张脸,却配了一身破旧的衣服,很招人眼。

向北跳下车,穿过拥挤的人流,来到广告牌前。

光线被阴影遮挡,张风起抬起头,又低下去。

“风起,真是你!”向北坐到他旁边。“你怎么不打电话给我,害我在车站找了好几个星期。”

张风起没跟他搭话,仍然看街景。

“我先在西站找,后来才到东站来找,可是地方太大了,问人有没有什么地方搞装修,人家都说不清楚。”

向北说着自己找他的经过,但张风起一直没有什么反应。

向北停下来,看他。

张风起还是一动不动的看着街上。

两人沉默了好一会。

忽然,张风起说,“你们城里人真坏!”

说完,站起身就走。

向北跟在他后面,“风起,你被人家欺负了?”

张风起不理,直向前走。

“风起,风起!”向北喊他。

张风起没有回头,自顾走路。

向北去拉他的手,他用力甩开。

走了好一段,向北还跟着他。

他火大了,猛然转身怒道,“你干嘛跟着我!”

向北也停下,道,“人家欺负你,我又没有啊。”

张风起转回身,又向前走。

两人一前一后,默默的走着。

现在是中午,虽然过了吃饭的高峰,但是路边的小吃摊和饭馆还是飘散着浓郁的饭菜香。

张风起午饭吃得一点东西早在刚才逃跑时消耗光了,“拿来”的“馒头”也没吃成,饥肠辘辘。

向北小心的说,“风起,你……饿不饿,我们买个饼好不好?”

张风起仍然没有理他。

路边卖酥油饼的连忙包上两个道,“才出锅的,好吃着呢!”

向北掏钱的功夫,张风起走远了。

他接过饼追上道,“很好吃,你尝尝看。”

张风起瞪他,“我没骗你。”向北说。

又走了一阵,张风起接过饼,咬了一口。

“是好吃吧?”向北说。

大概是某辆火车进站了,一下子涌出巨大的人潮,冲刷着人行道。

向北怕走散,去牵张风起的手。

张风起一甩手,“你干嘛!”

“人这么多,会走散的。”向北说,又去拉张风起的手。

张风起瞪了他一会儿,没有再挣脱。

路人都朝他们看。

男孩子手牵手不常见,特别是他们的衣着打扮反差极大。

但是,向北和张风起都是稚气未脱的孩子,两人神情动作坦荡自然,不见半点暧昧龌龊,反让偷偷看他们的成年人觉得自己的“别有想法”显得不堪。

油饼吃得差不多的时候,两人走到了宾馆门前。

“我要进去了。”张风起说。

向北从怀里拿面巾纸给两人擦手。

“原来你在这里装修。”向北说,“你要打电话给我呀,我上次给你的电话卡用完了吗?”

张风起道,“你真烦,我又不会打。”

向北道,“为什么?”

“什么为什么,不会就是不会!”张风起道。

向北才明白他的意思,他是说他不会打电话。

“你不认识数字啊!”向北恍然大悟的说,“那你也不会用电话卡了?”

张风起要进门,向北拉他道,“我教你,几分钟就行了。”

临分别,向北千叮万嘱要张风起记住打电话。

张风起快走进门里时,他又在他身后叫道,“一定不能忘啊,你去哪儿要打电话告诉我一声!”

张风起回头,皱眉道,“你烦死了,不是说知道吗?”

向北笑了,“电话卡过期就作废了,所以你要记得用啊。”

到了十二月底,装修完毕,赶上城里人过圣诞节,红帽子,小松树的,张风起和几个头一次来城市打工的人都没见过。

可是他们没有沾上喜气,工程队的老板说,工资现在发不出,要他们年后再来拿。

有经验的民工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他们拿不到工钱了,对于流动性极大的民工而言,年后能不能找到老板都是个问题,还拿什么工资。

原来这个饭店并不是私人投资的,后台是本地的市政府,当然建好后,还是会给私人承包,但所有权属于市里。

当初开发商投标的时候,把价压得很低,这样不切实际的标书能中的,与目前存在的工程运作不良机制有关。

是否中标,与参评公司的计划好坏无关,关键在于幕后功夫做得怎么样,开发商的后台硬不硬。

既然当初标价低,最后不免就会“暂时发不出工钱”,房子盖起来了,装修完成了,民工该回家了。

解释得更简单一点,就是,市里欠着开发商的钱,开发商欠着盖楼的包工头和装修房子的包工头钱,而这两个包工头又欠着工人的钱。

市政府无所谓,欠就欠呗,反正是国家欠,要得烦了,打发一点,就是了。重要的是五年计划里市政建设的头一项工程顺利竣工了,在政府报告里,在各级领导的政治资本上都重重加了一笔筹码。


开发商不管收不收得回投资,他们能从市政府得到的好处是长远的,大大超过这个损失,所以他们不急,在本届领导班子调整前,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慢慢的连本带息讨回来。

包工头急也没用,哪项工程款不是今天要一点,明天要一点的,才拿个八九不离的,再说了,能做这么大工程的,那在市里的关系网少得了吗?他们为了这工程,没少在领导和“大老板”,指开发商身上花钱,要是没有要债的本事,他们能在这行当混到今天这光景吗?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