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里的重组家庭by白茄
白茄  发于:2025年11月22日

关灯
护眼

周家的条件好除了钱财之外更体现在人脉上,周娄又是周家唯一的儿子,早在年前他爸就特意走动了一下关系,打算等周娄接了周阿奶的工作指标后,就直接调到重要的位置上。
这个位子自然不是一直空在那,时间长了难免就有些变化,现在学校那边不管怎么问都是等消息,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去。
“不着急。”江小娥给她提供了一个最新消息,“说不准咱们以后还能成为校友。”
程荭没听懂,“什么意思?”
一旁的周娄倒是听明白了,“你是说我们学校要和职工机械学校合并了?”
“合不合并不知道,但机械学校从今年开始确实会收纳其他学校的学生。”江小娥没说很详细,主要她也不是太清楚。
这事还是王主任透露给她的。
因为这件事王主任还高兴得不得了,学校接收其他学校的学生,这就代表着其他学校有可能因为某些缘故停校,而他们却接收了其他学校的学生,他们学校再怎么样都不可能是停校中的之一。
要不然,总不能整个省城的中专生都没得书读吧?
王主任之所以会跟她说这个,其实也是有感谢的意思,市里为什么没关掉职业机械学校?肯定是有原因的。
而这个原因不说全部吧,但肯定有一部分和她这半年折腾的事有关系,养蜂基地别看现在只解决了八个人的工作问题,但明眼的人都知道这件事能长久下去,而且一定会扩展,到时候解决的可不是十几个人的工作问题了。
年前时,学校还因为这件事被城里重点表扬,年后开工,王主任除了忙活手头上的事,也在为升职做准备。
说不准以后,得叫他一声科长了。
“可是……机械学校有我们读的专业吗?”
江小娥摇了摇头,“专业具体怎么安排我不知道,但对你们这种临近毕业生来说不太重要,肯定能如期毕业。”
为什么不重要?
看看上半学期就知道了,哪个学校在正常上课?几乎都是自习、自习、自习。
那在原先的学校自习和在机械学校自习又有什么区别?
不过也正是因为现在学校这方面变化太大,倒是让她多了很多时间,就算开学了她也能把时间用在其他事上,只要考试能及格就行。
“那就好。”程荭松了口气,她还是挺信小娥的,小娥在学校能得到的消息肯定比她来得多,她顿时对去机械学校有了些兴趣,“那到时候咱们可以一同上学放学了?”
“那肯定不行。”江东阳在边上搭话,“你看我妹什么时候正常上学放学过?她不是在郊外就是到处跑,你还是继续让周娄接送你吧。”
“也不是一直都这样嘛,总能找到机会的。”
“小娥会骑自行车吧?到时候让小娥骑自行车带着程荭,我在边上跟着跑就行……”
几人围在一块说说笑笑,气氛比原先来的要更好,江湛生其实早就发现了,但看着泽兰在边上忙活的样子,估计她根本没察觉到自己两个女儿闹了矛盾,从程芬回来到现在,这两个亲姐妹一直就没说过话。
一次都没有!
他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怎么说也是一起相处了十几年,他也是真心拿他们兄妹三人当自己孩子来疼。
对于程芬和程荭的性子多少还是知道些,如果不是发生了一些特别难调解的事,两个亲姐妹不可能闹成这样。
也就是明白,所以他就算察觉到了但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开解,事情一定特别严重,到时候说不准还会闹得两姐妹和家里都不亲了。
江湛生有些叹气,他想着如果程芬办了结婚的事后泽兰还是没察觉到,那他得私底下提醒一下,再商量着该怎么开解。
因为要不要办席面的事,过后两天何泽兰和程芬还是各有各的主意,两母女争来吵去家里热闹得不行。
江小娥倒没参与进去,她这两天也是忙得不行。
她用两天的时间,将摩托车的车身撑架焊接了出来,用高强度的钢管焊接,贯穿整个车身,尤其是转向头管那个部位,因为得支撑转向的作用,还特别采用了滚珠轴承的结构。
她自己倒没觉得有什么,早在不知不觉中就沉浸入制作中,就连每天到点都是让王孝特意提醒她,要不然她能一直做到晚上去。
她不觉得有什么,但是一直跟在边上的王孝却是越来越惊讶,怎么可能不惊讶?
他可是眼睁睁看着小江同志用几套钢管焊接打磨出摩托车的车身撑架,从无到有,就这么在他眼前呈现,用时仅仅两天不到。
怎么来形容呢?
整个的车身撑架,如果真的用东西立起来,就感觉是一台摩托车的雏形立在了他的眼前。
如果有现成的配件,直接安装上去就是一台真正的摩托车了!
不过现在也不是没有现成的配件。
虽然这些部件大多都已经破损,但修修补补后也不是没法用。
最核心的配件也无非就是三个。
一个发动机,一个驱动的边斗轮带传动轴,再有一个就是轴传动系统。
三个核心配件修好,这辆边三轮摩托车也就差不多能运行起来了,至于那些轮胎踏板之类的配件根本就难不倒小江同志,无非就是花些力气而已。
现在车身已经焊接完,王孝想着小江同志应该会从三个核心配件下手,最有可能的就是发动机,毕竟这可是摩托车的灵魂所在!
同时他认为这也是最难的一个。
这可不比之前考验她同伴的那个电机,这之间差得太多了,就连他在没有师父的帮助下也不一定能修好。
但他知道修补发动机需要用到什么材料和工具,他知道今天能将车身弄好,所以提前就把维修发动机的材料和工具准备好了。
会这么积极其实也是想着跟在边上学一学,这种能近距离观看的次数可不多,师父是汽修工,维修的次数不少,但大部分都是他们几个学徒在边上打下手,想停下来观摩的机会很少。
这会见到小江同志将焊接工具收了起来,他就赶紧道,“是要下一步了吗?工具我都准备好了,那我现在拿回来?”
“不用。”江小娥摇了摇头,“今天就到这里了,我明天再来。”
王孝看了看外面的天色,“今天不是还没到点吗……”
跟在边上帮忙了两天,他算是了解了小江同志的作息,四点半一到哪怕小江同志手里的活还没忙完,他一提醒她就会将手里的活结尾,最多就超过几分钟,绝对不会加班加点。
但今天,这才三点不到的样子,比之前早了不少。
“学校有事,我得去一趟。”江小娥解释了一下,将工具收好后便告辞离开了,王孝将人送走后,在屋子里待了一会,仔细在本子上记录了一些观摩总结,记完后再回顾了一下先前的内容,等回顾完才将门锁上去了三号车间。
小江同志能提前离开他可不行,不用在她身边帮忙那就回车间做事。
这几天车间里也是忙得不行,现在厂子里的技术工大多都是从各地招募来的,所以人数不多,哪怕厂子还没正式运行,这几天的工作量也让大部分的人忙得不行。
同为学徒的甄鹏鹏看到他,赶紧挥手道:“你可算来了,我这边有两个数据一直显示有问题,你能不能帮我一起清点下?”
“行啊。”王孝说着,“不过我最多现在帮你,明天我还有事。”
甄鹏鹏看了他一眼,有些好奇着,“刘工要让你搭把手的是谁啊?我听说那都不是我们厂子里的工人,小赵还在食堂遇到过她,看着好年轻,一点都不像技术工。”
王孝扬了扬眉头,“不像?”
甄鹏鹏重重点头,“真不像,看着和我在读书的妹妹差不多,到底什么来路,连骆工都挺看重她的。”
“哈。”王孝笑出了声,他没解释小江同志的来路,而是道:“长江750边三轮摩托车你知道吧?”
“知道啊。”甄鹏鹏怎么可能不知道,是男人就没不爱车的,不管是自行车还是摩托车,都是自己盼而不得的好东西,但不妨碍他们过过眼瘾。
王孝伸手比划了一下,“长江750边三轮的车身主体重达230公斤,你说得这位年轻妹妹花了两天不到的功夫,用了242公斤的钢材将整个边三轮的车身主体焊接出来了。”
“嘶!”甄鹏鹏听得瞪大眼,“真的假的?”
“不信你去仓库,看看我前两天一共申请了多少斤的钢材。”
“损耗居然这么低?!”甄鹏鹏听他这么一说就知道没在说谎,可就是没说谎才觉得惊讶啊,230公斤的需求居然用242公斤的钢材就弄出来,也就是说在制作过程中,钢材的损耗不到12公斤,这真的算是将材料损耗降低到极致了。
“等等。”旁边也有一人凑了过来,他脸上也有些惊讶,“你刚说只用两天?两天就将整个车身主体弄出来了?”
王孝摇头。
甄鹏鹏和边上的人瞬间松了一口气,“就说嘛,看着比我们还小怎么可能厉害到这种程度……”
“准确说,是十九个小时。”王孝打断他们的话,直接给了一个准确的时间,为什么说两天呢?
因为小江同志坚持八小时工作制,两天十六个小时外加最开始的半天三小时,十九个小时耗费242公斤的钢材就将整个车身焊接打磨出来。
要知道他这一路憋得不行,有时候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漏算了日子,不然怎么会感觉时间那么经用,没多久眼前就多了一些成品,他在边上除了不得不离开的事,都是一直待在屋子里,就怕自己错过了。
“……”
“…………”
王孝一将时间说出来,对面两人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久久过后,甄鹏鹏才道:“我算是明白为什么骆工那么看重她了。”
“我也明白,为什么刘工和郑工一直抢着人。”高个子继续道:“你们觉得这位同志有可能进三车间吗?要是能就好了,陆副厂长说了,以后每个月六车间都会进行绩效考核,多方面评点,获得最佳车间的所有工人都会加工资呢。”
要是三车间能多加几名厉害的技工,他们胜出的机会就更多一些,他继续道:“希望刘工加把劲,把人争取过来。”

第131章
刘智明倒是想, 也一再递交申请上去,但每次跑到陆宣贵面前要人,这老小子都是一声不吭, 既不松口也不找理由推脱,搞不懂他到底什么意思。
但这也不妨碍刘智明连着找上去。
他不管陆宣贵到底在琢磨什么,不给答案那就烦死他!
这不,听到自己徒弟说了小江那边的进展, 刘智明毫不犹豫就放下手里的活,朝着老陆的办公室去,出了车间还没走多久就忍不住啐了一声,小声嘀咕着, “晦气。”
而同时, 他对面的郑文华也是一样的表情,那眼里的嫌弃是连遮都遮不住了, 两人互瞪一眼就撇过头, 然后自顾自朝前走。
走了没多久,发现有些不对劲, 两人前方正好就是办公楼, 刘智明像是想到了什么, 立马拔腿就跑,抢先上了楼梯。
身后的郑文华慢了一步, 也跟着追上去,可他腿脚没那么利索根本追不上, 等他来到陆宣贵的办公室时, 房门已经被人反锁,他都顾不上缓口气,喘着粗气臭骂着, “刘智明你这个老东西不讲武德,开门,赶紧把门给我打开!”
屋内的“老东西”不但没开门,反而还搬来一把椅子抵着门口,透过窗户看在外面跳脚的人,他还乐得笑了两声。
“我说……”正端着水杯喝水的陆宣贵有些头疼,“你们这是闹哪出呢?”
陆宣贵身为拖拉机厂的管理者其实还挺骄傲的。
毕竟他们厂子可是花了大功夫才成立起来,背后还靠着部队,厂子里的所有关于拖拉机制作的机械设备都是国内最齐全最先进的,同时,现有的技术工也都是各地最优秀的人才,可以说都是一顶一的好。
但是吧……
这一顶一的人才到底都有些小脾气,这才将人召集过来没多久,他就有些头疼了。
骆工绝对是他最头疼的那个,其他技术工也没好到哪里去。
瞧瞧这屋内屋外的两人,都是当阿爷的年纪了还跟一个孩子似的幼稚,偏偏骂骂不得说也不能说得太重,万一甩手不干,他去哪里找这么好的技术工?
他只能叹了口气,好声好气道:“你俩要是闲,要不我再给你安排些活?正好有些活找不到人盯上,你就辛苦一下多做一些?”
“行啊。”
“……”陆宣贵挑眉,眼前这老小子答应得太爽快了,爽快得他都觉得有些不对劲。
“做更多都行。”刘智明朝他伸手,“但三车间人手不够,你把小江调到我这边来。”
“……”陆宣贵无奈摇头,就知道会这样,张了张嘴想找些什么措辞,被挡在门口的郑文华努力地将头探进半开的窗户,抢先答着,“屁,小江同志更适合二号车间,老陆、陆副厂长,你知不知道那丫头多厉害啊,两天工夫就把骆工找来的那台摩托车的主体弄出来了,我刚去看了一下,她那焊接打磨的手法要是不去二车间就浪费了!”
“你才屁!”刘智明走过去,不顾老伙计的大喊大叫就将窗户给扣上,跟着走回来道:“甭管是摩托车还是拖拉机,那都属于汽修,她能造也能修,放在三车间多好?她年纪小又有天赋,我知道你和骆工把人招进来是想好好培养,我也不差吧?国内八级钳工焊工能找出几个,但六级车工顶天了也就三四个,搁在我身边带着,你还有什么不放心?”
别看他等级比八级小,但也得看工种。
机械技术工人不多,但这些年发展挺快,要找肯定还是能找出来一些,但车工就不同了,尤其是擅长大型机动车的车工,六级已经算现阶段最高的考核等级,国内到现在最高等阶的车工就三四个,一点都不夸张。
也就是因为这方面的人少,刘智明心里惜才。
小江能在这个年龄有这个能耐,一来是有天赋再来脑子活有想法,而且还是愿意下功夫的人,他是真想待在身边带上几年,说不准等个十年八年,他们国家又能多个高级车工了。
“带在身边?”陆宣贵一脸古怪,“你想收她为徒?”
“不行吗?”刘智明梗着脖子。
陆宣贵笑了笑,“行,当然行,不过这事你得亲自去跟骆工说。”
“……那我不收徒总行了吧?”刘智明没好气道,他和老郑争一争还有可能,但和骆工争,老爷子一气起来他怕是要被赶出拖拉机厂,毕竟当年他年轻时也跟着老爷子学过几年,谈不上正经师徒但见着面也得叫一声老师。
他道:“不收徒,你让她跟在我身边学学有什么不好?总不能真让她一个人琢磨?先在三车间适应一下厂内的环境,等适应后再让她选择最适合的地方,多好?”
陆宣贵沉默着。
刘智明赶紧保证,“你放心,到时候只要小江开口,我一定不拦着她走。”
当然了,要是小江愿意一直留在三车间,谁也别想把她调走。
反正先将人抢过来再说。
陆宣贵还是没说话,他从抽屉里拿出一包烟,还没打开烟盒刘智明就赶紧给他递了一根过去,“抽我的,我的好。”
“哟,难得啊。”陆宣贵拿着他递过来的烟乐得不行,这老小子平日里小气的很,只有他蹭别人的没有别人蹭他的,现在倒舍得给他递烟了。
刘智明跟着一笑,“咱们什么关系?你要是想抽以后尽管跟我说。”
陆宣贵哼了哼,现在倒是说得好听,他要是说不让小江去三号车间,估计这老小子能直接把他手里的烟又抢走。
以防万一,他直接点燃先吸了两口,这才道:“我说你这么急干吗?小江到现在都还没毕业,入厂也得半年之后,你就这么着急把人定下来她也得几个月后才能进厂。”
“那我也得先定下来。”刘智明很肯定地说,还有一个等着跟他抢,更别说这次小江要是通过骆工的考核,等她跟着一块制作拖拉机,她那时一定名声大噪,想跟他抢人怕是得多好几个。
至于小江到底有没有机会一起制作拖拉机,这一点他是一点都不怀疑,不到两天的功夫就把车身主体给弄出来了,其他的配件修修补补估计也难不倒她。
“那我还真不能给你定。”
刘智明皱着眉头,“怎么就不行了?”
陆宣贵没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反问道:“老刘,你说你所见到的是小江的上限吗?”
刘智明他这么一问还真问住了,这个答案倒是很简单,肯定不是。
要所见就是小江的上限那他和老郑也就不会争来争去,就是觉得小江有着无限可能,所以才对她更有期待。
之所以觉得被问住了,是因为他好像猜到老陆为什么一直不给小江安排车间的原因。
因为小江身上的能耐还能不断地被挖掘出来,所以需要足够的时间来确定她的上限。
为什么要这么麻烦?
因为老陆和他一样,惜才。
比起将人留在自己身边,老陆更想了解小江的根底,确定她适合什么路子,等进厂的时候再给她安排一个最合适的工种。
当然,有可能是三车间,但也有可能是二车间,拖拉机厂起初一共建立了六个车间,她去哪里都有可能,一切都会看她到底最适合什么。
而不是先挑一个地适应适应,等适应之后再决定怎么选,而是想从一开始就把她放在大道上。
理清了老陆心中的想法,刘智明还有什么好说的?
出发点就是为了小江好,他再这么胡搅蛮缠下去反而更影响小江,老陆惜才,他又何尝不是?
“行行行,你是厂里的老二就听你的安排。”刘智明叹了声气,自己劝着自己,“反正人终归是厂子里的,就算不在一个车间以后说不准还有合作的机会呢?”
“是嘛。”陆宣贵顺着他的话往下说,“说不准你们以后还在一个项目组呢。”
“就是。”刘智明说是怎么说,跟着一只手将他手里吸了一半的烟抢了过来,直接往嘴里一塞,抿着烟头就道:“抽什么抽,前几天咳嗽了还抽烟,副厂长的位置坐着舒服着呢,你可得好好养着身子多坐几年。”
“你这……”陆宣贵瞪着他,见他抽着烟转身就走,没好气的嘀咕了一声,“死抠门!”
江小娥并不知道拖拉机厂的那些打算,她出了厂门就直接往学校的方向走去。
这会还没开学,但在校方某个办公室里早就忙活起来,忙的就是先前江小娥提的事,年前王主任就把这事给放在了心上,哪怕手里有成立养蜂基地二号的事以及自己要升职的事,他还是挤了挤时间把四个小伙要演讲的事办了下来。
所以这两天,罗朗等人一直待在学校,经过办公室的人总能听到屋里时不时传来一些说话声,怪模怪样的语调,不像是正常对话。
江小娥来到办公室前也听见了,现在说话的人应该是钱嘉树,故作播音腔演讲这一段词,听着特别别扭。
不过应该是读了不少遍,不谈语调,读起来还是特别顺畅的。
她在外面听了一会,等屋内没了声音这才敲门。
“进来。”王主任见到走进来的人,顿时乐了,“来得正好,我还想着你什么时候能到呢,你刚刚听到了没?觉得他们讲得怎么样?”
“不错。”江小娥大致听了一下钱嘉树的演讲内容,大部分都是一些特别激励人心让人听得振奋的话语,其实这些也好,毕竟让他们真的对现场的人讲解怎么制作养蜂机,估计没人能听得懂。
演讲面对的是群众,就得说一些群众能听懂又很有感染力的话,她问道:“稿子是你写的?”
“不是。”王主任摇了摇头,“是我一个老伙计的孙女写的,她在厂子里专门做宣传的活,我特意请她过来了解一下,让她写了几篇特适合罗朗几人的演讲稿。”
他顿了顿,又道:“当然了,也不全是让别人代笔,开场稿肯定得正式一些,随后的一些发言我建议他们以自身的经历为题,向大伙讲一讲他们的经历。”
“小娥姐,这稿子也太难写了。”罗朗苦着一张脸,他憋了大半天写出来的东西被王主任全部驳回,让他重写,到现在才写了个开头。
这回见到小娥姐就跟见到救星一样,“要不,你帮我……看看?”
最后的“看看”硬是转了个弯,全是因为王主任转头瞪过来了。
“别搭理他们。”王主任哼哼,“这经历自然得自己写才真实,小江你跟我来,让他们自己琢磨去。”
将人带到门外,王主任脸上的激动才显露出来,他乐着道:“年前你跟我一说,我就去找了建庄公社的赵干事,刚提起演讲的事他立马就答应下来,恨不得召集周边所有生产大队的人,在公社最大的场坪办一个大型的演讲台……”
那会他一提,赵干事比他还要积极,恨不得将所有事都担下来,只用他们这边出人就好。
其实想想也明白,永安生产大队的养蜂基已经有收益了,第一个月的收益并不是太高,但除开所有开支,还能入账不少,等规模大起来只会更多。
他因为这个事,学校已经在办理他的升职手续。
赵干事也算是公社那边主要牵事的人,就算没有升职的消息,评个优级是肯定的,而因为养蜂的事办一场演讲,那只会将名声打出去更广,对赵干事绝对是一件大好事,运作得好他升职也不远了。
所以哪里会不积极?
但面对赵干事的好意,王主任想了想还是推脱了,他道:“你先前说得特有道理,一切都得慢慢积攒,好在我没同意赵干事往大的办,不然屋里那几个小子都不敢上台了,你是不知道,我刚说办个百人演讲的台,他们就慌得腿软了。”
江小娥轻轻笑了笑,“我刚听了一下,他们说得还挺流畅。”
“那是练出来的!”王主任也笑了一声,倒不是嘲讽的意思,而是欣慰地笑,“果然还是得练,一开始念得结结巴巴,声音都在发颤,跟着我念了两天,现在听着就很不错了吧?”
江小娥点头,确实不错,不过她还是提了一句,“也别让他们一直待在屋子里念,在学校对着外人念,面对的人多了就没那么慌了。”
王主任想想觉得这个建议很不错。
学校还没开学,但临近开学一些老师们已经开工,正好让他们多接触接触人,“就按你说得办。”
两人跟着又说了几句,王主任还是又确定了一句,“你真不打算来?赵干事听说你不去,可是想极力邀请你。”
江小娥摇着头,“没我在,罗朗他们也行。”
“这点我也信。”王主任咧嘴笑着,“别看他们平日里咋咋呼呼,但真办起事来还是很认真的,昨天念得声音都嘶了,今天还继续,我等会得跟他们好好说说,还是得悠着些。”
“日子都定下来了,他们心里也急。”江小娥觉得王主任这么劝,罗朗他们估计不会听,日子定在后天,随着时间越近他们心里只会越紧张,生怕说得不顺畅就想多下力气,“让他们默读吧。”
“这个法子好!”王主任眼睛一亮,将这个记在心里,打算等会就去说,他跟着问:“你不打算上台,那有没有兴趣一块去听听?”
“去。”江小娥说得毫不犹豫。
这次演讲要是办得成功,肯定不是一次两次,后面几次也就算了,头一次她肯定会去给小伙伴加油打气。
“那好,后天上午你来学校。”王主任说了时间,他道:“周洲爸爸知道后就说他开货车送我们过去,正好你跟我们一块。”
江小娥点着头,两人又说了一些养蜂基地的安排,周洲堂兄已经从永安生产大队调到三洲大队,这么折腾他倒是没不高兴。
想想也是,别看只是换了一个地方,但他过去了基本上就是养蜂基地二号的工人头头,现在规模还小不少,等规模大一些努力一下说不准还能当个小领导。
不过那边暂时还没开起来,将人调过去就是做一些准备工作,估计在月底就能运行起来。
他一走,罗朗的爸爸也去永安大队入了职。
他爸他妈待在一个生产大队,总算不用一直分开了,两个生产大队离得也不是太远,但就现在的路况,一年到头都见不到几次面。
待在一个地就好点,等房子的事落实下来,罗朗弟弟妹妹和阿奶应该也会搬过去,虽然离了老屋但家人在哪哪里就是家。
和王主任聊了一会,又进屋听了听他们的演讲,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的缘故,这几个人念着念着就结巴起来,王主任当下就拉着他们去了校门口,让他们对着两个守门的大爷继续念。
江小娥看了一会热闹,没多久就心满意足的离开了,离开之前还为他们加油,表示后天她一定借学校的老式相机,给他们拍下值得留念的时刻。
没了事,也到了回家的点。
便挎着背包一路朝家走去,一边走一边盘算着自己的家底,想着啥时候把自行车的票花了,骑车和走路,她选择骑车!
可算来算去还是差了那么一点。
找大哥或许能凑一凑,但钱花光了就不能随心所欲买其他东西了,比如现在,经过国营饭店她都忍不住往里面走。
没办法,每次经过这条巷子,从国营饭店飘出来的香味就像是带着钩子似的,拼命拉着她往里走。
有时候忍住了,硬是走过去了。
可心里又想着她这么费心费力干活,不就是想吃得好穿得好?连吃好的都不能满足,她还费那个劲做什么!
这么想着,就立马又转过身,该吃还是得吃。
所以,只要哪天嘴馋,她都不会忍着。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