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里的重组家庭by白茄
白茄  发于:2025年11月22日

关灯
护眼

那就是能循环使用。
不仅仅是他们做出来的人工巢础能回炉重做,哪怕是已经使用过的人工巢础在采过里面的蜜后, 清洗干净去掉杂质同样也能回炉重造。
越了解她越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制作人工巢础的材料是从蜂箱中割下来的蜂蜡,而这个蜂蜡又能被制作成人工巢础扩张蜂群, 蜂群扩张,不仅仅蜂蜜的产量能大大提高, 连带着蜂蜡也能收获不少。
而这些蜂蜡又能用来制作人工巢础,进一步地扩张蜂群, 也就是说只要拥有了这台机器, 哪怕最开始他们拥有的蜂群很少,但只要坚持下去蜂群的队伍一定会扩张很大很大。
不说饲养和其他花销,单就这个机器所需要的制作材料完全是自给自足, 也就是说把这台机器带回去,几乎不会产生其他花销,唯一需要消耗的就是人工。
只要有足够的人工,就能带来令人惊喜的创收。
她敢肯定,这个消息要是传出去,哪怕有王主任帮忙拦着,无数生产大队和公社都会冲到他们面前来,带着请求和价码。
只不过后者对于她来说反而是一个隐患。
比起求财她更在意的是名声,这件事也是可以提上日程了。
江小娥找了个地方坐着,小伙伴们这会已经“玩”上了,一次次装入蜂胶,每当一片完整的人工巢础压制出,现场都会响起一片热闹的欢呼声。
眼瞅着就快到放学的时间,她不得不打断他们的快乐,把人集合在边上的木棚里。
这一次她提出的就是熊表舅那边的事。
什么事?
抢先名额的事。
话音落下,四个小伙伴瞪大的眼睛,满脸都是不可置信,直到江小娥敲了敲桌面,他们才缓过神来。
“小娥姐,你、你是说可以替咱们的家人弄一份工作指标?!”罗朗的声音有些沙哑,很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弄到工作指标有多困难他难道还不知道吗?
要不是师父心善,再加上他跟小娥姐姐闯出了些名堂,就算有师父帮忙,也不一定能马上给他弄到一个学徒的指标。
而现在不单单有指标了,师父甚至还跟他说过,让他跟着好好做,不出什么意外甚至能以正式工的身份进厂,从第一个月就能拿到三十多块钱的工资。
就这,他都觉得像是做梦一样。
可现在小娥姐姐居然跟他们说,做这些事不单单能解决自己的工作问题,甚至还能替家里人谋得一份工作指标,这怎么能让他不惊讶?!
“能不能行还暂且不知,反正咱们先把名额占上就是。”江小娥没说得太保证,虽然是这个计划但到底有没有变化,不到最后谁也说不准。
只不过有变化的概率很小。
他们把人送过去最后要真的成立养蜂组,要是那边的干事把他们送过去的人踢走反而从外另请人,那她敢保证,对于这种一点人情世故都不懂的人,她这辈子不会再来往第二次。
以后有关于养蜂机的优化和改良,也不会直接白共享给他们。
想来那些能做到领导位置上的人,应该不会做的这么绝。
而这些江小娥没解释的太清楚,但其实周边的人也大概能想得到,所以哪怕她没说的太肯定,也让四个小伙子激动的不行。
周洲先是问出了一个关键,“能有几个名额?”
“头一批先定三个人,而这三个人前期过去肯定是白干活,过去了先跟着熊表舅学一学,也相当于提前占个位置。”江小娥跟着说,“等养蜂组成立,或许还能再继续增加人选,我估计不会等太久。”
“那我这次先退出。”钱嘉树头一个站出来,他略显苦涩地说,“我家的情况你们也知道,这个名额拿回去还不知道闹成什么样。”
如果他能得到一个名额,那绝对是给大姐。
在家里,唯独是大姐真心真意为他着想,他现在有了回报的机会,那大姐一定是他首选也是唯一的选择。
但他更明白,一旦这个消息在钱家传开,就算他执意要给大姐,怕是会连累着大姐被钱家人谩骂,闹得不可收场。
因为钱家最宝贝的长孙即将下乡,拖到现在完全没法拖下去,一直以接班为理由搪塞,只是家里到底谁来让位,一直吵吵闹闹。
还是那句话,真到了自己身上才知道疼。
现在这么闹着就是谁也不想把工作指标让出去,如果他这边拿一个工作指标回去,想都不用想肯定会逼着他让给钱嘉荣。
那时候不但自己糟心说不准还得连累姐姐姐夫一家,谁知道钱家的人会不会去姐夫家胡说八道。
倒不如直接放弃。
小娥姐也说了,以后还有机会。
到时候钱嘉荣不管是留城还是下乡都已经落定,那个时候他再把工作指标让给大姐也就不会闹出那么多糟心事。
正好现在的名额不充足,他没必要占一个。
方大牛问了一句,“是让他们去永安大队待上一段时间吗?”
江小娥点了点头,“我会让王大队长为他们在生产大队找一间住所,如果最后名额确定下来,大概得在那边安家,你们也知道永安大队的环境,那里是最适合的地方,头一批肯定是驻扎在永安大队,至于以后,还得再找有没有合适的场所。”
“那我也退出。”方大牛说着,“我倒是想给姐姐弄个工作指标,但离得太远我家里肯定不放心,给别人我又不舍得,还是先算了吧。”
谁家都有一堆亲朋好友,但他并不觉得那些人值得他白送一个工作指标,与其给他们,还不如让给其他小伙伴。
罗朗听他们说完,略显紧张地举起手来,“我能要一个吗?”
他想替家里人要一个,得了一份工作意味着什么他太清楚了,哪怕会暂时离开家里,他想爸妈一定很愿意去,就算前几个月白帮忙都行。
“当然可以。”江小娥点着头,随后问着周洲,“你呢?”
“我也想要一个名额。”周洲这会心里挺乱的,一时之间想不到该把这个名额给谁,但两个小伙伴都退出了,他便想争取其中一个。
“行。”江小娥点点头,“剩下一个归我,你们回去后可以跟家里人说一说,提前准备好,等我从熊表舅那边回来,就得过去了。”
江小娥没先去永安大队,而是先回学校找了王主任,打算问问他什么时候有空?
“有空?”王主任扬扬眉头,一脸干正事的样子,“我忙的不得了呢,连吃饭的时间都快抽不出来了,不像你那个老师,多清闲啊,一出门都玩野了,到现在都还不打算回来。”
嘴上这么说,可瞧瞧他那小表情,满足着呢。
忙是真忙,但忙代表他手中管理的事务越多,也就是说他现在算是勉强摸上了学校的“权”,或许到他退休之前还能坐上领导层的位置。
光想想就浑身带劲,恨不得更忙一点。
“那行吧。”江小娥怎么可能看不出他想什么?故意钓着鱼,“既然你这么忙,那我就在学校里另找人,为我和建庄公社谈一谈养蜂机的事。”
永安生产大队属于建庄公社管辖,不管什么事不能直接跨过公社,所以属于学校和公社两方的对接。
“养蜂机?!”王主任一下子就站起了身,那双眼睛瞪得老大,“你们弄好了??”
“差不多吧。”
“差不多?什么叫差不多?”王主任更急了,“叭叭叭”一直问着,“差不多的话,那你找建庄公社做什么?”
“差不多的意思就是还差一个功能没弄出来。”江小娥瞧他急切的样子有些好笑,没再继续卖关子,“不过属于养蜂前所需的三分之二已经弄出来了。”
“啪”地一声,王主任一脸兴奋地合着双手,“小江啊!我就知道你们能行!但我没想到你们能这么快就弄出来,厉害啊,小江啊,你真的是我遇到最厉害的学生了,等着,这学期最优秀的奖章绝对有你的份。”
这段时间他是千求万求,就是盼着他们能在明年毕业之前弄出来。
结果呢,这都还没到过年就有成效了。
他赶紧表示着,“别看我忙,但你的事绝对是重中之重,你尽管说,打算让我和公社那边怎么对接?”
“在永安大队成立一个养蜂基地。”江小娥将早就准备好的本子掏了出来,上面写明了养蜂基地的计划,直接递了过去。
王主任仔细看了二十来分钟,看完后他在屋子里来回走了几步,便问道:“你选永安生产大队是因为他们那边的柚子林吗?”
“对。”江小娥又道:“但也不是一定,如果那边没有合作的兴趣,我们也可以再重新选址。”
“好,我明白了!”王主任一下就放松下来,既然永安生产大队不是唯一的选择,那这件事他们学校完全能占上风,也就是说在谈条件时,可以更偏向学校。
条件是一定要谈的。
这么好的一个创收项目直接递过去,不管是公社还是生产大队,总不能白白占了好处吧?
他们学校又不属于搞建设的官方单位,可没那个义务。
而且还不单单是学校。
王主任直接问道,“还有呢?你们可以提一些要求,不管是材料还是人手,只要合理我直接同意,都不需要和那边商量。”
这就是江小娥愿意和学校多来往的原因了,有些事不用她出面就有人帮忙办妥,“之前我们实践过,在蜜源不充足的情况下,一个人最多管理二十个蜂箱,我想着前期按一百个蜂箱安排,也就是说需要五个人手……”
她这个安排也算合理。
如果蜜源充足,一个人也不是不能直接管理大几十个蜂箱,放蜂没那么繁琐,在合适的地点由它们去采蜜就行。
但现在不是柚子树开花的季节,永安大队合适,也是因为熊表舅有一些秘密养蜂场所,只是这些场所并没有集中在一个地方,一个人根本管理不过来。
而等到明年蜂群扩大,即使蜜源充足,需要的人手也不会少于五人,这个人数正正好。
王主任不等她说完,直接道:“行,这五个人选你来安排。”
江小娥轻笑,“除了熊表舅之外我这边会推荐三个帮手过去,另外一个就在生产大队挑选吧。”
总不能全都占光了,留一个名额给永安大队,这样二哥他们在那边也不会有眼红的人来挑事。
“就按你说的来。”王主任爽快答应,“你打算什么时候去永安大队?”
“后天吧。”江小娥道:“去永安大队得带上不少东西,我们还得准备一下。”
“行,后天你们在永安大队多待一会。”王主任心里有了打算,他道:“后天上午我直接去建庄公社和他们谈,下午我就带他们去生产大队把这件事说定,你觉得这五个养蜂人得开个什么价钱?”
“暂时不开。”江小娥不想一开始就直接谈钱,现在谈钱免不了拉拉扯扯,五个人的工资看似不多但也不少,公社那边要添五个名额总得有理由,哪怕养蜂的前景好,但没看到实际的创收都是白搭。
倒不如等两三个月后,“现在这个季节两到三个月能取一次蜜,等把成果摆在那,再说工资的事。”
“我晓得你的顾虑。”王主任说着,“那这样,不要工资但也能拿一些补贴,这些建庄公社也该掏,没道理真白白替他们干活了。”
两人又商量了一会,约定了后天在永安大队见面的时间。
这边忙活完,江小娥又去了一趟仓库那边,因为上次的提议,互助小组这段时间一直在三洲大队和韩老爷子学木活,想着将除了滚筒和齿轮之外的部件全都换成木头为材料。
所以正好错过,她去的时候仓库根本没人。
这边没人,她便挎着包回了家,打算将二哥送去养蜂的好消息告诉家里人。
同时,罗朗也回家了。
平常日子,他是一个月都难得回去一次。
家里人心疼他一来一回走那么长时间,他也不想回去吃家里的存粮,就怕他吃了家里人少吃几口。
不过这种窘迫的日子在几个月前就消失了。
他不再是那个一掏兜都掏不出几分钱的穷学生,不管遇到什么事都是忍着饿着,哪怕饿到肚子烧的慌他也绝对不吭一声。
在家里也不是你让我我让你,互相让着清汤寡水的糊糊。
从跟在小娥姐身边,不知不觉中他的兜是越来越鼓。
从一开始的精打细算,到现在发现自己居然攒了好多钱。
这些都是维修挣来的钱。
分到他手上的往少的说有几毛、往大了说有几十块,和半年前的自己完全两个样。
不过有了钱罗朗也没乱花。
给家里置办了一些要用的粮食和物件,凑了些钱给卢老师送了些礼物,再有的大花销也是他请几个小伙伴一起下馆子。
那是他头一次请客,花了他人生中最大一笔饭钱,但丝毫不觉得肉痛甚至希望小伙伴们能再多吃一点。
而这次回家,如果不是急着给家里带去这个好消息罗朗宁愿走上三四个小时也得把车费钱省下来。
穷惯了的他,能挣也舍得给自己在意的人花钱,但好像花在自己身上就觉得心疼。
坐在大巴上的罗朗看着车窗外的景色,他想着这个习惯得改一改,他永远都成不了那种花钱大手大脚的人,但这么努力的自己好像也值得让他的生活变得更好一点?
带着这个想法罗朗一路回到生产大队。
正好碰到社员们下工的时间,和经过的乡亲们打了招呼后他就跑到了母亲身边,将她手里的竹筐背在身上,咧开嘴角道,“妈,我回来了。”
“回来了好回来了好!”罗母笑的眯眼,从上往下打量着儿子,是越看越欣喜,“挺好的,看着还胖了些。”
“那是。”罗朗凑到了母亲耳边,小声说着,“我这几个月长了六斤呢。”
其实对比其他人他还是显得又瘦又小,但他还能长,这两个月不只长了六斤他还长高了四厘米,等过两年成年肯定不是伙伴中最矮的那个。
“小罗,听你娘说你去外地了?”
“外地是什么样?和咱们这一样吗?”
“那肯定不是,怎么可能和咱们这山嘎嘎一样,是不是有很多筒子楼?对了,大海!你见过大海吗?”
“你是怎么过去的,坐火车吗?火车是什么样子呀?”
周边人纷纷好奇着,罗朗是他们大队唯一走出去的孩子,而且他不但上了中专,以后说不准还能成为城里捧着铁饭碗的工人。
更别说他居然还去了老远老远的地方,他们这边有不少人连大队都很少走出去,这怎么可能不让人羡慕?
“去了南城,南城没有海,以后要是有机会我也想去见见大海,我们是坐火车过去的,绿皮火车,就跟大队长家挂的日历年那样的火车……”
罗朗也不嫌麻烦,有人来问能说的他就说了。
周边的人听的是津津有味,尤其是那些还小的孩子们,眼里是特别的向往。
所以他便多加了一句,“冯大姐,你也别羡慕我,你要是想的话就送家里的孩子去上学,只要好好读书他们也有走出大山的机会。”
“能行吗?”
“读书也太费钱了……”
“算了算了,我家一个女娃娃读什么书?”
罗朗听的不乐意了,“女娃娃怎么啦?我组长就是女同志,这次去南城还是她带的队,维修的后半程也是她领导,只要愿意学,女娃娃不见得比男娃娃来了差。”
“真的假的?”
“算了吧,就算学得好又有什么用?长大了不还得嫁人?”
“你说得是,读书可得花不少,要送也得送我孙子去。”
罗朗皱了皱眉头,刚想说些什么就被罗母拉开,“走走,咱们回去,你弟弟妹妹可想你了。”
从人群中走出去,罗朗哼声着,“妈,等明年就送童儿幺妹去读书,学费我来掏,不管是童儿还是幺妹我都希望他们有走出大山的机会。”
“那得不少钱呢。”
罗朗小声,“没事,我有钱。”
他没继续说下去,就算周边没人他也不打算在外露财,谁知道会不会被人偷听了去。
可他没看到的是,因为他先前的那番话让几人脸色微怔,全都不由自主地打量着家里还小的孩子,或许他们真的可以让儿子/闺女走走读书的路子?
跨过大山,外面的世界肯定很大很大吧。
罗朗没看到这些,他只是带着母亲快速回到家,先和跑来的弟弟妹妹乐呵一会,等父亲扛着锄头回来,又和他说了些话。
罗父应该是从罗母那边听了些什么,等冲洗掉身上的泥土后,他就对儿子道:“就按你说的,明年就送童儿幺妹去读书,不过学费的事不用你操心,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了些,家里能掏得出。”
咬咬牙,怎么都挤得出来。
其实他也不是不知道,大儿子这段时间攒了些钱,由他来掏学费肯定不困难,但没这个道理,童儿幺妹只是他的弟弟妹妹,这不是他的责任。
而且说起来家里最亏待的反而是罗朗。
罗朗能走出去,是因为他师父。
要不然,到现在和大队的其他人没两样,得跟着他们吃不少苦,现在日子比原先好了些,受益的倒是他弟弟妹妹了。
罗父没说这些,只是劝说着他: “先前是因为你阿爷的病,家里的日子才过得艰难,这两年该还的也都还上了,我和你妈是干活的好手,以后就算供着你弟弟妹妹上学也不算太困难。”
“行吧。”罗朗没去争辩,如果是之前他肯定还得争一争,他又不是挣不到钱没道理他兜里鼓鼓还让家里过着苦日子。
但现在不同了,小娥姐给予他的东西能彻底改变他家的未来!
他略显兴奋的道:“爸,你知道我这次回来是为了什么?”

第94章
罗父一听, 黝黑的脸上露出笑意,“甭管你因为什么回来,只要你回来爸妈就高兴,你等会, 前些日子你妈在山上挖了不少甜菜, 专门给你留着呢。”
“对对对, 我现在就把它给煮上。”罗母早就从地窖中将甜菜拿了出来, 她说着:“炖一炖,什么都不放就特别甜, 你小时候特别爱吃。”
只要是孩子就没不好这一口。
那时候公公的药钱差点把他们一家子压垮,连饭都吃不饱更别说给孩子买糖吃了, 她家罗朗小时候唯一能尝到的甜,就是从甜菜和一些野花上尝到的。
是他最喜欢的食物。
前些日子她在山上捡菇子的时候运气好, 正好就挖了两株, 本想着一株留给大儿子另外一株两个小的吃,不过当哥哥的心疼弟弟妹妹,弟弟妹妹也念着哥哥, 两株一直留到现在。
“不着急不着急,你们先听我把话说完!”罗朗将爸爸妈妈拉到桌边, 就说起了去养蜂的事,越说越兴奋, 不过最后还是强调了一下,“小娥姐说了, 一开始两三个月拿不到工资, 但咱们先把位置占上,等以后养蜂基地正式成立你们有经验又是老人,被招揽的机会很大。”
这话说完, 对面两人久久没发出声音。
罗朗看着爸妈脸上的神色,不由有些好笑,当时小娥姐跟他们说的时候,他脸上应该也是这种不可置信又特别惶恐的神色。
肯定是特别激动,激动得他们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就是知道对于他们这种乡下人能拥有一份铁饭碗是一件多么困难又触不可及的事,现在突然告诉他们自己能拥有,狂喜又害怕,混乱的情绪就跟一股气堵在嗓子眼,想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大哥,你是说爸爸妈妈也能有工作了吗?”
倒是边上的童儿先反应过来,他年纪还小不是太懂得有工作的意义,但他也明白这是一件好事,见大哥点了点头便蹦蹦跳跳地大喊着,“太好啦太好啦,我爸爸妈妈要有工作啦!”
“暂时还不算工作,只是先过去帮帮忙。”罗朗笑着纠正他,而这会罗爸先反应过来,他猛地站起了身,显得紧张又无措,“朗啊,你说真的?”
他们……
他们也有机会捧上铁饭碗?
“罗朗,这、这个名额真的给咱们家吗?”罗母紧紧盯着儿子,眼里不知不觉中早已经积满了泪水,稍稍眨了眨眼,脸上就落下一丝泪痕。
“嗯,小娥姐说了给我一个名额。”罗朗只是抬手给妈擦了擦眼,并没有安慰什么,要不是他今天抗住了,也得像妈妈一样在小伙伴们面前掉泪珠子了。
他道:“估计就这两天的样子,你们打算谁去?”
“让你爸去。”罗母先道,“家里的事有我,我肯定能照顾好,养蜂我也不一定能学好。”
罗父却有些犹豫,“我这一去家里都得你扛着了……”
“我扛怎么了?我又不是扛不住。”罗母笑着,“你就说说,咱们大队像我一样能拿满工分的妇女有几个?就算你不在,我照样也能扛起来。”
罗父皱着眉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这些年多亏了孩子妈跟他一起扛,不然他们家还真不一定能扛到现在。
在大队拿满工分的妇人是真没几个,可少数那几个都还不是被逼着干出来的?
但凡家里有人撑着,也不至于让她们像个男人似的干苦力。
他犹豫了一会,还是道:“孩子妈,还是你去,你向来比我聪明干活又精细,以后你养蜂我就继续在大队挣工分,咱们两多辛苦几年攒攒家底,以后孩子们结婚也能多帮衬一些。”
要说他不心动那肯定不可能。
但他也心疼孩子妈,孩子妈要是没嫁给他,也不用过这么多年的苦日子,而且他以后要去养蜂了,地里的活还是得让孩子妈去干。
他虽然没养过蜂,但觉得再累应该也累不过地里的重活,想想以后孩子妈一直得下地,他到底有些心疼。
“你怎么这么啰嗦,我一个女人学什么?还是得你去。”
“就你去,家里我会照看着,童儿他们也不小了,还能帮些忙。”
“你……”
“我……”
“爸妈你们别吵了!”罗朗有些哭笑不得,他赶紧道:“谁去都行,小娥姐没保证,但我估摸着以后肯定还会继续添名额,到时候再过去一人就是。”
“当真?”
“罗朗你没开玩笑吧,两个工作指标?”
罗父罗母瞪大眼,激动得感觉心都快跳出来了,一个指标他们都觉得万分惊喜,没想到还有可能是两个!
“是不是真的以后才知道,咱们先把这一次给定下来。”罗朗同样也没说得太肯定,他知道小娥姐会这么说那一定没啥问题,毕竟她所说的每一句话最后都实现了。
但每一次小娥姐所说的话都会给自己留一些余地,他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有样学样了。
几人商量了一下,最后还是决定让罗母先去。
人选一决定下来,罗母就特别的紧张,不住地问着,“我能行吗?我要是做的不好怎么办?我不会给你添麻烦了吧……”
“妈,你这辈子有什么事是做不好的?”罗朗眼里带着些崇拜,他从不觉得自己的母亲差劲,即使她没读过书、不认识字,但是她硬是靠着自己的双手和爸爸一起撑起了这个家。
阿爷去世之前就曾经跟他说过,说他们罗家最对不起的就是他妈妈,从她进门到现在没过过什么好日子不说,为罗家生儿育女,还一起担起了顶梁柱的责任。
至于妈妈能不能学会,他敢肯定可以。
养蜂不是什么太有技术性的活,技术含量都已经容纳在他们制作出的养蜂机中,只要够认真够细心,一定可以胜任。
他妈妈一直都是干活的好手,要不然十个工分可不是那么好拿到手的。
罗朗知道光这么劝肯定劝不了,哪怕说得再多该紧张还是会紧张,这一点他以前也体会过。
与其去劝,倒不如给她找一些事做,“去永安大队之前得找大队长开张介绍信,还得跟他知会一声,好提前找个人来顶替你先前的活。”
这个倒不怕提前泄露什么。
毕竟妈妈就算去,那也是纯义务帮忙。
不拿一分钱工资帮人白干活,地里的工分也挣不到,就算大队的人知道了也不一定觉得这是件好事。
要是干活的地点在城里还好说,可干活的地点是另一个生产大队,也就是说去其他生产大队白干活,还得耽误自己挣工分,谁会觉得这是件好事?
所以没必要遮遮掩掩,早点把介绍信办好了收到通知就直接过去了,也不会耽误了小娥姐的事。
对于“白干活”这点,罗父两夫妻倒想得很通透。
“别说是两三个月,就是让我去干半年都成,人家给咱们这么好一个机会,就当作是回报。”
“反正这个时间,你妈过去了我还能在这干活,再加上你之前提来的那些粮食,一年半载也能耗得起。”
说来也是儿子给他们的底气。
要是换作以前,一人干活可养不起一家这么多人,就算有这么个好机会摆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会犹豫许久。
罗朗这边商量好了,周洲也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家人,他家条件可以说是小伙伴当中最好的一家,毕竟他爸是运输队的司机,除了工资之外还能从其他地方捞点东西回来。
但就算是这样,一个工作指标对于他们来说也尤其地珍贵,哪怕工作地点是在生产大队他们都欣喜万分。
只不过名额到底该给谁,一时之间还商量不出来。
周家人口多,有一点他们也必须多考虑一下,永安生产大队离这边挺远,而且真要在那边常驻干活,一个月都很难回来一两次,要是给了小两口中的一人,总不能让他们分隔两地吧?
周洲没掺和这件事,完全让他们自己商量。
他这么放心是因为他知道爸妈绝对不会亏待他,不管这个名额最后到底给哪个兄弟姐妹,那肯定也不是白给。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