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娥不想说,江东阳一直翻着白眼嘟囔着,“她想得倒好,说是人家既是民兵又不是老家的人,嫁过来她在老家发生的那些事也没人知道,省得待在家里被人说闲话。”
这么想也不能说错。
因为蒋晨的事家那边确实有不少人说闲话,被男人骗了还被下放到农场改造,回去后等待她的流言蜚语肯定不少,她要嫁到外地去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她选择的对象就错了,大错特错。
至少她不该直接这么明晃晃地说出来,如果悄悄做些打算和许安年多接触一下,或许还行。
有了感情,对方或许还会为了她放弃他的事业。
一个兵、一个犯过错误的人,哪怕许安年只是一个民兵、哪怕程芬犯错误并没有严重到坐牢,但许安年要是真敢娶她,注定前途无望,甚至还有可能丢了他这份工作。
所以在两人都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情况下,许安年肯定不会接受程芬。
但就算有了感情基础,江东阳也不觉得这是一门好姻缘。
感情深厚的时候还会觉得为了心爱的人放弃自己的前途无所谓,可一旦感情退却,谁又敢保证许安年一辈子都不会怨?
许安年年纪轻轻就当上了队长,要说他没点野心谁信?
但凡程芬看上的是农场看守的人,他这个当大哥的都会留下来帮帮忙撮合一下,唯独许安年不行,“我不是没跟她聊过这些,可她性子实在是太倔了,和以前一个样根本不听人的劝说。”
以前何阿姨劝她嫁人,把她的处境说得明明白白,这绝对是现阶段最好的一个选择。
她不愿意,硬说家里不在意她,想把她嫁给一个不喜欢的人。
现在倒是知道嫁人要比其他安排来得好了。
但是看上的又是一个根本不可能有结果的对象。
其实他大概能猜到程芬为什么会选择许安年。
因为这是她在农场能接触到条件最好的人。
年龄合适、样貌周正,年纪轻轻就已经当上了民兵队长,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可要是换过来,程芬这样的条件绝对不在许安年的选择之中。
很无奈。
但这就是事实。
可是程芬不听,不但不听她还老是往那边的帐篷跑,眼看着许安年被缠得从窘迫到愤怒,他觉得自己再待下去没好果子吃。
许安年不打女人,打他还是下得了手吧?
他可没打算带一身伤回去,那媳妇不得心疼死。
不过他离开之前也是跟许安年和葛康提了个醒,没说的太直白但应该也能懂,应该不会出什么岔子。
江东阳耸了耸,“所以我就跑了,反正程芬也就只是缠着人,人家炸了山就会离开,她总不至于把人给……”
他突然瞪大了眼,嘴角有些抽搐,无声的张合了几下,“不至于吧?”
“……不会吧,对方要是防着,她想近身都难,长时间见不到人或许就死心了……”江小娥不是太想继续说这个了,生硬的转移话题,“你不是说要给嫂子和小杨采带些礼物回去吗?回屋歇着吧,明天早点去百货大楼置办,我估计我们下午或者晚上就能回了。”
“行行行。”江东阳也不想继续聊了,顺着她的话问,“你明天去吗?”
“去。”江小娥来得头天就给家里人和卢老师置办了礼物,但今天入账八十块钱,她觉得可以再去消费一把。
挣钱的快乐,体现在花的时候。
她享受挣钱的满足感,也享受消费的幸福感。
和他们两约好时间,第二天早上罗朗就来敲门,说了小章师傅定了下午三点的车票,让他们午饭后在招待所门口集合。
罗朗几人昨天也拿到了四十多块钱的维修费,只可惜他们没带多余的票,有钱也花不出去,打算在招待所再歇息半天,就不同她去百货大楼了。
这次去百货大楼,江小娥找大哥借了几张工业票,在百货大楼买了一个铁壳暖水壶,这玩意老家供销社可没得卖,时不时来货也很快被抢空。
先前就心动,只是太贵了。
向阳牌带着大红花,除了三张工业票之外还得十三块钱。
贵是贵,但入冬用正好。
“这条丝巾怎么样?”江东阳拿了一条大红丝巾在脖子上比划着,“是不是挺适合你嫂子?要是结婚前来一趟就好了,你嫂子结婚时能挂个大红的丝巾,一定更高兴。”
“买!”
江东阳本就心动,这么一听更不犹豫了。
不单单丝巾,他还给媳妇买了两块香皂,又给儿子买了一双白色胶鞋,等离开时,更是眼巴巴盯着柜台里的女士手表,越看越眼馋,“我得多加把劲攒钱了,总有一天得给媳妇安排上!”
他媳妇的手又细又长,戴上银色的梅花表一定特好看!
江小娥打趣着,“你攒得下来吗?”
结婚就把钱全部上交,一有点私房钱就忍不住给嫂子献宝,攒几块钱都费劲,更别说两三百块钱了。
不过也仅仅只是攒钱。
要论挣钱,她觉得就算大哥没工作,也不是没有挣钱的路子。
置办完礼物,江小娥又请两位哥哥下了馆子,吃饱喝足回到招待所,收拾好先前给家里人买得东西,以及自己天天挎着的包,这才和其他人集合,一同前往火车站。
哪怕已经不是第一次坐火车了,对于几个年轻人来说还是一样地感兴趣。
江小娥照样坐在二哥身边,整理好行李后就找了一个舒服的坐姿,打算靠着二哥睡一觉。
不过还没睡着,江东阳就突然跑了回来,坐在两人的前面,小声道:“我后面第三排右侧那个人……别太刻意,悄悄看。”
江小娥似作无意的往那边看了一眼。
不用大哥提醒,她就知道他具体说得是哪个人。
很显目,一身中山装还带着一顶圆顶礼帽,装扮有些违和,显得和周边格格不入,还拿着一块帕子捂着嘴鼻,任谁都能看到他脸上的嫌弃和烦躁。
这样的人出现在车厢很难不注意到,她轻声问着,“他是谁?”
“宋家的人。”江东阳撇撇嘴,啐了一声,“真晦气。”
宋家旁支, 就那个悄悄去嘉田大队打听妈生前事的宋阳波。
之前堂伯给他消息,江东阳就特意去找过这人。
没露面,只是让人盯着些,搞清楚他是为什么来。
最开始也不是没往好的那方面想。
毕竟妈这边一个亲人都没有, 如果能有个旧相识来探望, 他们也愿意和对方多多接触, 也想从对方嘴里了解妈年轻时候的一些事。
不过, 看江东阳现在一脸嫌弃的样就知道了。
对方去嘉田大队并不是因为旧情,而是觉得妈手里有一笔宋家嫡小姐留下的宝贝, 甭管这笔钱是宋家嫡小姐给的补偿还是特意让妈保管的财产,宋阳波会找来, 估计是觉得那些东西该归“宋家人”。
“这么长时间没再露面,我估摸着他应该查到一些。”江东阳小声说着, 在查到宋阳波打得什么主意后, 他就一直提防着,爸也说过妈生前就留了后手,就算宋家的人真的找来, 也有正当的理由阻挡。
但对方没来。
这么长时间一直没动静他可不觉得对方是放弃了,估计在他不知情的时候查到妈当年留下的那封证明信, 那封被大领导盖过章证明她将一切物资捐献的信件。
他道:“你说他们是放弃了吗?”
“你说呢?”
“我觉得不会。”
江小娥轻笑,“好巧, 我和你想的一样。”
她对于宋阳波的第一印象,是违和。
穿扮上的违和。
一顶三、四十年代流行的圆顶礼帽, 边沿都露出了底下的那层内撑, 配上一身中山装,这种配置显然很不搭。
中山装穿在身上,抬手时肩部位置绷得紧紧, 一看就极为不合身,再小一点估计都穿不上了。
坐在车厢里,浑身都散发着一股嫌弃的燥意,与边上的人格格不入。
其实看他的穿扮就能猜出来,这一身和那些遗老遗少们特别类似。
穿戴在身上的都是一些寻常人舍不得花钱买的,但又都是一些老物件,能看出使用的年份很长。
像这种就是祖上富过,但现在日子过得很拘谨。
不然也不会这么嫌弃了还待在座票的车箱,而不是去人少的卧铺那边。
她轻声问:“他认得你吗?”
江东阳摇了摇头,“我算什么东西,他可是宋家人,哪里会愿意认识我这种小人物。”
讽刺的意味很深。
说来也是好笑,宋阳波打着他妈财产的主意,却对她的儿女们毫不在意,“我就是走到他面前,他都不一定能认出我是谁。”
“不认识也好。”江小娥收回视线,很显然不愿意和这种人有过多来往,有这个工夫还不如多看几本书。
江东阳撇了撇嘴,“等着吧,等他知道咱妈啥东西都没留下来,总有他们哭的时候。”
江小娥闭上眼,轻轻说着:“这一天怕是得很久很久以后才能看到了。”
在她的记忆里,早逝的母亲其实留下不少“宝贵”的东西,只不过这些东西对于外人来说毫无价值。
她付出最宝贵的就是领导自己的丈夫走出了大山,给予他不一样的人生;将三个孩子带到这个世界,认真教导,让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三观……
至于像宋阳波所想的那些价值连城的宝贝,她不知道母亲是不是真的没藏,但她确定的是家里谁都不知道这件事,就算母亲偷偷藏了,谁都没透露一声,想找也不可能找得到。
只不过,那些起了贪念的人不会放弃。
哪怕他们否定了、哪怕母亲留了后手,他们仍旧不会信。
因为生活如此拘谨又因为成分问题被压制的他们,估计找不到其他能翻身的机会了,只会做一些不切实际的梦,幻想着有朝一日他们又能拥有数不尽的财富。
不说所有的遗老遗少吧,至少她从宋阳波眼里看到了不甘和贪婪,现在有那么一个机会摆在面前,他怎么可能放过?
尤其是宋阳波的日子现在过得不好。
这种不好,不能和寻常百姓对比,而是和以前的他。
肯定是不甘心,才想着去挖掘自己所以为的宝藏。
不过这都和她没啥关系。
人没冲到她面前讨人嫌,这事爸和大哥也搁在心里,有他们扛着,她好像也不需要太过担心。
江小娥将头靠在二哥的肩膀上,迷迷糊糊中进入了梦乡,明明身处在挤满人的车间内,但她却觉得很安心。
这就是家人吧。
“小采,快过来。”江湛生对着街那边的小孩招了招手,没一会小杨采就跑到他身边,昂着脑袋脆声喊了一句,“阿爷!”
“欸。”江湛生应得那叫一个响亮。
一开始还有些不习惯,儿子结婚那天他就突然升了辈,一下子荣登“阿爷”的身份,本以为得好长时间才能熟悉起来。
但谁让小杨采实在是太乖巧,天天凑在身边“阿爷”“阿爷”地叫唤,谁受得了?
江湛生招架不住,按他想的,他能把程华三姊妹当作亲儿子、亲闺女来相处,怎么就不能把小杨采当作亲孙子呢?
一想一个通,立马接受了!
他先是用袖摆给小家伙擦了擦脸颊上的汗,“别闹得一身汗,小心发烧。”
“好!”
江湛生跟着又从兜里掏了掏,掏出了几颗玻璃珠出来,“拿去玩。”
“哇!”小杨采大大的眼里发着光,“是玻璃珠!阿爷,我的玻璃罐马上就要攒满了。”
小家伙有一个橘子罐头的玻璃罐,专门装他的玻璃珠。
以前装下的玻璃珠,都是妈妈给他的。
攒了小两年,攒够了玻璃罐三分之一的位置。
而最近,他的玻璃罐都快装满了!
妈妈给、爸爸给、小姑给、小叔叔也会一脸肉痛把他的收藏送给他,现在连阿爷也给他买玻璃珠。
“喜欢就好。”江湛生揉了揉他的脑袋,“下回阿爷再给你几粒,不过可千万不能放进嘴里,也不能对着人丢着玩。”
“我不会。”小杨采甜甜笑着,“妈妈说了,这个吃了会肚子疼,打人身上也疼,我肯定不会弄疼其他小朋友。”
“乖,去玩吧。”江湛生拍拍他的脑袋,跟着道:“让你小叔叔带着,有人欺负你就找他。”
南阳年纪不小,但和街坊的小孩玩得倒挺好。
这小子好吃但也聪明,和大孩子玩他当不了老大,带着一群小豆丁他就是能做主的老大哥了。
“我不玩了。”小杨采摇头,主动牵起阿爷的手掌,“我想回去。”
“行,那咱们就回去。”江湛生乐得答应他,牵着孙子的手就一路走回去,在路上遇到哪个街坊,也会停下来说几句话,跟着夸夸小杨采几句。
直到回到家,谢绝娣从厨房将饭碗端出来,打了声招呼,“爸。”
江湛生点了点头,对着她道:“对了,东阳来了电话,说是今晚就能到家。”
谢绝娣轻笑着,“我知道。”
江湛生一听哪里还不懂。
他倒没接到大儿子的电话,而是传达室给他的消息,敢情那小子来了电话但没找他,而是直接联系的儿媳妇。
“爸爸要回来了吗?”小杨采听得蹦跳起来,“爸爸和小姑姑要回来了?太好了,他们走了好久呀!”
“对,他们今晚就回。”谢绝娣将饭菜搁好,牵着他走到边上的打井边,一边给他洗着手一边道:“你今晚早些睡,等明天醒来就能见到爸爸了。”
“好!”
小杨采答应的爽快,但入了夜后根本睡不着。
他甚至不想待在自己屋里,而是搬着小板凳坐在门口,听到巷子那头传来声响,就探头看上一眼。
隔壁的院子也没关上院门,江湛生披着外套坐在院子里自己跟自己下棋,时不时跟隔壁的孙子聊上几句,两人就这么等到了十来点。
就在小杨采点着脑袋快要睡着的时候,巷子那头传来了蹬三轮的声音,他揉了揉眼,然后探头去看,这一看瞬间精神起来。
“是爸爸!”
隔壁的江湛生立马起身,等他走出来时三轮车已经停在院门口,江东阳站稳脚后就将儿子抱了起来,“乖儿子,想不想爸爸啊?爸爸给你带了好多礼物呢!”
江小娥这会也下了车,对着走出来的人喊了一声,“爸。”
“好好好,平安回来就好。”江湛生将三轮车上的行李拿了下来,他道:“先回屋,屋里给你们热着水和吃食。”
几人进了屋,何泽兰先前听到动静,没出院门而是去了厨房,等他们进来后先是端了一盆热水,“来来,先洗把脸热热手,灶上热好了,等会就能吃。”
一通忙活,三兄妹呼呼吃着肉臊面。
等吃得差不多,小杨采早窝着江东阳怀里睡着了,他轻声道:“程芬那边没什么事,今天太晚了你们明天还得上工,其他明天再说。”
“行行行,她没事我就安心了。”何泽兰松了一口气,闺女没事,孩子们也都平安回来,她今晚能睡个踏实觉了。
江东阳也不算在说谎。
报喜不报忧,与其让何阿姨天天担忧倒不如安安心心过日子,而且说来程芬那边的日子过得也不算差。
他放下碗筷,抱着睡着的儿子就回了隔壁的院子。
江小娥这会也有些扛不住了,收拾一下后就回去歇着,尽量轻手轻脚还是将同床的程荭闹醒,程荭没说什么,只是在她睡下后给她捻了捻被窝。
一夜无梦。
江小娥直到太阳照屁股才醒来。
醒来时家里一个人都没有,她洗漱完就去厨房找吃的,果然在灶上看到给她留下的那一份。
吃饱喝足后,这才打开院子。
院门已打开,在隔壁玩闹的小杨采就看到了她,一路冲了过来,稳稳站定在她面前,“小姑姑,你醒啦!”
他没等小姑姑回应,就抬起了自己的脚,“小姑姑,这是爸爸送给我的胶鞋,是不是特别白!”
他今天一醒来,就看到摆在床头边的新鞋子以及其它吃的玩的,要不是怕唠叨人,他早就惊喜地大叫起来。
等起来后连早饭都顾不上吃,穿着新鞋子就和小伙伴们显摆起来。
这可是他爸爸送给他的鞋子。
他也是有爸爸疼爱的孩子了!
以前都只能眼巴巴瞅着其他小伙伴们,但现在他再也不用羡慕,因为他已经拥有了一个特别特别好的爸爸!
“好看。”江小娥揉了揉他的脑袋,“配上新袜子会更好看。”
“新袜子?”
江小娥点了点头,“等会来姑姑这拿,姑姑给你们买的礼物。”
她给家里人带的礼物都是一些常用的物件。
男士每人两双袜子外加一条毛巾,女士每人一条丝巾外加一条枕巾。
还在读书的再配上一些笔和书本。
没读书的就多配了一对袖套。
至于她自己,那自然是全部拥有,外加两套里身的衣物以及一个大红暖水瓶。
衣物不能分享,暖水瓶倒是全家都能用。
入了冬也能时时喝上热水了。
中午趁着全家人都在,她将礼物分给了每一个人,看着他们脸上的欣喜,她其实还挺享受现在。
这些物件不算便宜但也不贵。
她曾经分享过价值连城的物件给家人,可那时可不会在家人身上感受到一丁点的成就感。
不像现在,每一个人脸上的反馈都能让她觉得自己辛苦换来的成就是一件很值得高兴和自豪的事情。
分享完礼物,紧跟着江东阳就在那里不停的夸夸夸,夸的江小娥实在是绷不住了,寻了一个话题打断他,再听下去脸都要红了。
也好在,中午休息的时间没多久,江湛生就算还想再听也没工夫听,只能带着些遗憾起身去上工,不过就在要出门的时候,他突然又回过头说了一句,“小娥,主任那边又找了我一次。”
“为我工作的事?”
江湛生点了点头,他皱着眉头道,“我听他的意思好像是让我走走关系尽快把工作指标的事定下来。”
没直说,但从主任的话以及语气中他也能感受出来一些。
头一次跟他聊这些,那都是带着报喜的意思,哪怕没百分百肯定,但估摸着这件事算是定下来了。
但是这一次又不太一样。
他说着,“我猜呀应该是谁盯上了这个工作指标,想着给谁家的孩子先定一下来,所以才让我去走走关系,抢先一步。”
还能是谁家的孩子?
自然是有门路的那群人了。
这也挺让他愧疚的,没钱没权就只能让孩子们自己去拼去争,他这个当父亲的却提供不了什么帮助。
“无所谓,他们想抢就抢吧。”江小娥倒是不在意,她本身就对纺织厂的工作指标没兴趣,这一次南城之旅的回报不少,就算她最后没能去拖拉机厂,想进机械厂还是没问题的。
纺织厂在她这里,连备选都轮不上。
“你是确定有其他门路了吗?”江湛生忍不住多嘴了一句,“你这次不在还不知道,知青办那边因为人数不达标被数落了,明年估计得更严格,到时候不符合留城条件的人毕了业就得强制下乡了。”
江小娥倒是不意外。
头一次大规模下乡自然是有疏忽的地方,吃了教训后面几次自然会更完善一些,到时候就算想躲都躲不了。
不过这还真影响不到她,“快了,毕业之前我肯定能找到合适的单位。”
“那就好。”江湛生点了点头,他打着商量道:“那我这边先不拒绝也不去疏通关系,一切都等以后再说?”
江小娥点了点头。
江湛生心里有了底,没再说什么就去上工了。
其他人也是上工的上工、上学的上学,江东阳也带着儿子去找熊明,打算跟他说说熊表舅的事。
留下江小娥一个人在家,难得清闲。
回来的时候就说好了,今天先休整一天,等明天就直接去养蜂基地把温度跳档器弄出来。
除了活塞之外,其他所需要的零件王主任已经替他们全都备好并送到了养蜂基地那边。
只等过去就能直接上手。
而且还不需要经过任何调制,因为在之前他们就已经将图稿绘制出来,只用将零件调整好就能直接组装。
和江小娥想的一样。
第二天她就挎着背包去了基地,到的时候其他人已经开始调整零件,不过她没马上加入进去,而是找高村了解了一下蜂群的情况。
“其实我也不太清楚这算不算好,但是每个蜂房里面都满了大半,而且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我总觉得蜂群里面多了一些小蜂。”
高村这段时间真没偷懒,只要手中没活都会待在这边守着看着,时不时就翻动一下箱子看看里面的情况。
他自我感觉挺不错,毕竟蜂房里面的蜜是一天比一天多,现在已经满了大半,感觉再过小半个月就能满了。
但他以前没养过蜂,所以也不清楚这些情况是好是坏,只是把自己每天观察到的记录在本子上,“江组长你看看,这都是我记录的一些数据。”
江小娥接过本子看了看,一边看着一边问了几个相关的问题,大概十来分钟后,她便问道:“你觉得哪几个箱子中多了小蜜蜂?”
“四号和六号。”高村犹豫了一下,“不过我也不是太肯定。”
毕竟他也没法数,只能用眼睛去看。
江小娥说:“将这两个箱子和其他箱子隔开,并在外箱做好撑架,等过两天我带去永安大队问一问。”
“行,我等会儿就带着人做。”
江小娥点了点头,轻笑着:“辛苦了。”
高村的记录做得很详细,他现在把每个人工巢础的数量给记了下来,和先前一样,每一片人工巢础上都会空一些出来,不知道为什么蜂群对这一些“房子”一点都没兴趣。
不过这倒不是一个让人担忧的事。
因为数量很少,三百多个巢房中也就十几个空房子,就算没法解决这个问题,只要空房子的数量不会继续往上增,都不算大问题。
因为本身它就不是一个需求高的精密物件。
可以容忍一些小瑕疵。
当然了,要是能解决自然好。
她打算过两天去永安大队时问问熊表舅,要是他也不知道的话,就只能以后再说。
只要养蜂的事能推广,她不用去找,那些养蜂人都会主动出现,那时候她能从他们口中得到更多的养蜂知识,或许就能把这个问题彻底解决。
了解过蜂箱的情况后,她就加入制作中。
石蜡热胀驱动器的制作方法其实不难。
所需的零件也很少,除了最为重要的活塞之外,就是一根全密封的铜管、石蜡、弹簧以及杠杆。
看似几个简简单单的零件组合起来,发挥的效果让人惊叹。
制作过程也不算完全顺利,常规活塞想要减少推力,需要一步步调整实践,头一次他们调整的方向不对,在实践时直接炸开,好在几人远远避开并没有伤到。
不过这声炸响,江小娥并没有感觉到失望。
这点响声,是失败了但也意味着他们离成功并不远。
果然,在连着调整三次后,又一次实践中并没有炸响声,而是“咔嚓”的一声,这声“咔嚓”响连同着杠杆偏移……
“这是?”方大牛有些激动,嘴里两个字想说又不敢说。
江小娥忍不住笑开颜,“成功了。”
“啊啊啊我们真的成功了?!”
“成功了,我们真弄成了?”罗朗狂跳了几下,高呼着,“小娥姐你真牛!”
周洲忍着狂喜,他走过去用温度计测量了一下,“在合理范围内,我们是不是可以直接装上去试一试?”
“装。”江小娥立马点头,她的话一出根本就不需要她来动手,边上四人就抢着来做。
本身这个部件就是完整的,在制作之前他们就留好了几个卡槽的位置,只要安装在压花模型的前端就行。
一安装上,整台养蜂机就算是完成了三分之二,就算暂时没有后面的三分之一也不影响,因为前面的三分之二属于养蜂前,而后面的三分之一属于采蜜机。
一个前、一个后。
江小娥是因为这些都属于养蜂需要的功能才组装在一块。
但真正说起来,这三个部分都能分开使用。
一个预热、一个压花、一个采蜜。
就算三者不分开,也能分为两部分,前两个为一体,后面一个单独使用。
不过这些暂且不说,当“石蜡热胀驱动器”安装上去,钱嘉树就已经提来了一个火盆,点燃柴火,火焰升起,在火焰的上方有一个装着蜂胶的铁钵,等温度升高大概十来分钟的样子,达到蜂胶的熔点后就听到了“咔嚓”的一声。
江小娥早已经用双手握在把手上,她转动着轮盘,铁钵将达到熔点的蜂胶倒出,一路流到压花模型处,她转动的速度没变,随着缓慢地转动,一片被压制出六边形纹路的人工巢础出现在几人的眼前……
第93章
刚塑形的蜂胶还有些烫手, 可边上的罗朗早就伸出手等着,烫的哇哇大叫仍旧不舍得放手,边上的方大牛看的眼热,怕伸手去扯会弄坏人工巢础, 便直接把小伙伴给扛了起来, 大声欢呼着, “成了成了, 咱们做的养蜂机成了!”
已经不是第一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但这份狂喜仍旧让他们十分激动。
周洲忍不住走了过去, “让我试试?”
江小娥让开边,说着, “蜂胶不够,就将做好的再回炉一遍。”
她敢肯定, 想试试的绝对不止周洲一人。
而他们提前备好的蜂胶都是从蜂箱中割出来的, 数量不多,大概只能做四五片的样子。
不过这东西有一个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