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心里提醒着自己。
以后就算再忙也得抽出时间多看看报纸、多打听打听外面的动静,要不是王主任今天这么一说,她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晓得这件事。
本身时间就紧迫,突来的变故只会打乱她的节奏。
江小娥站在原地想了一会,跟着拿过桌面的笔在原先的单子上又增加了好几个材料。
用不用得上另说,先要到手才是真道理。
省的学校出了什么事顾不上他们,到时候都不知道找谁伸手了。
连着添了十来样,跟着就递给了对面的王主任,“那就麻烦您了。”
“……你还真不客气。”王主任看了单子上的东西,后面还标了个数字,总的算在一起肯定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江小娥也知道不少,所以她给了一个承诺,“在材料齐全的情况下,过年之前一定能看到成果。”
王主任脸上一喜,“真的?过年也就……”
他算了算日子,伸手比出了三根手指头,“过年可就只有三个多月。”
江小娥点了点头,“只要你在一周的时间把这些材料备齐。”
三个多月不长也不短,和她估算的时间差不多。
本身最难的那个关卡已经渡过去,现在温度调档器也有了想法,材料到了后他们就能直接组装试用,只要没有太大的出入他们进行简单的改良就行。
剩下的就是取蜜机。
而这个,难度更不大了。
因为在最开始的时候她仅仅只是想做一个取蜜机,那个时候她心里就有一个想法,只是还不到提出来的时候。
三个多月,她甚至觉得有些长了。
“那行。”也不知道是不是被小江这份自信感染到了,王主任也给了一个保证,“一周之内我绝对把你们要的材料备齐。”
一周的时间对于王主任来说真的很赶。
有些材料甚至在他们这边买不到,最后是联系各个人脉,还给在外省的老卢打了个电话求助,最后才全都定下来,确保在一周的时间内全部送到小江的面前。
而在这周里,江小娥他们也没闲着。
没有材料没法推进度,那就在现有的设备上进行优良改进。
而且两边的试验地也都带来了不错的好消息,他们这边蜂箱里的人工巢础已经快建筑好无数蜂房,罗朗没事的时候还数了数,一张蜂蜡一共364个六边形,最少的一张都有328个被蜂群建了房子,剩下空着的他们暂时没找出原因,但这个比例已经很不错了。
江小娥觉得怎么提高比例,还得去请教下熊表舅,毕竟他才是养蜂人,养了那么多年蜂群,肯定比他们更了解蜂群的习性,或许就能知道另外的36个六边形为什么不在它们的选择范围内。
不过在去之前,家里发生了一件事。
二哥那边的小活停工了,这也是他接到最长的一次小活,一共干了二十八天,挣了十一块二角,之前他就说过,接碎石的活就是想着多挣一点,挣到钱了去看看程芬。
现在路费有了、时间也有了,向来在桌边都特别安静的他,主动提起了这件事,想去农场走一趟。
他刚提起,旁边程荭的脸色就紧绷起来,其实她理解,二哥对比旁人是显得有些不太寻常,但这份不太寻常不是不好,而是太好了。
他永远都只记家人的好,从来不会记得那份坏。
在之前,程芬还脱口而出,说他是个傻子,但现在二哥却只担忧自己妹妹在农场过得好不好,会不会被欺负、会不会被冻着,想着去看望一下。
从小到大都是这样。
二哥永远都是护着她们的哥哥。
但就是因为这样,她才觉得很不值得,她也知道如果一定要拦着,二哥也不会争论什么,只是将这份挂念搁在心里,一直想着一直念着,哪怕心里憋得慌也不会再提起。
可她作为被护着的一方,又哪里舍得二哥憋得这么难受?
所以即使不乐意,也没说什么,而是全程沉默任由他们商量着。
“去看看也好。”江湛生放下筷子,怎么说都走了有那么久,不派人过去看看是真不放心,“但也不能就这么去,你一个人上路家里也不放心,看看谁有空陪你一块去,定了人选,还得去街道办开个介绍信,你先别急,咱们慢慢商量着来。”
“我陪他去。”江东阳立马举起手,“身为哥哥,自然得我来陪着,程华你放心,大哥保管带你去见三妹。”
一屋子的人精,谁都知道他打着什么主意。
程芬被送去的农场,属于他们省城但离得挺远,坐车都得五六个小时,难得有机会去这么远的地方,哪个小年轻不想?
即使是去农场看望被关着的人,那也是不可多得的机会,江东阳当然愿意了,恨不得现在就收拾行李动身,还不往对身边的媳妇道,“你放心,我就去一天,一天保证平平安安回来。”
谢绝娣轻笑了下,“行,想去就去。”
江小娥也想。
但她知道这事轮不到自己。
她要是跟着二哥出门,家里怕得时时担忧,担忧他们两兄妹都回不来了。
不过她没想到的是,她还真有一个出远门的机会。
“南城的活塞厂有你们需要的配件,而且他们还可以为你们提供加工的服务,如果你们有配套的图稿,可以在他们厂子直接加工为成品再带回来。”王主任说到这,看了看眼前被他叫来的五人。
见他们一个个眼睛跟着发亮,他便轻笑着往下说,“所以我想问问你们,你们要不要拿着图稿直接去活塞厂加工?”
“要要要!”
“我去,我也去!!”
“我们该怎么去,直接坐大巴吗?”
“王主任,就我们五人去吗?”
第75章
看着他们积极响应, 王主任特别地满意,其实活塞厂那边是提供两个选择,一个就像他先前说的, 直接让设计人员带着图稿上门,这样他们在制作过程中还能及时交流,确保做出来的物件符合他们的要求。
还有一个,就是只出零件, 按着他们的要求出相应的零件,等托人带回去由他们自行组装,当然,要是后期出现问题,也可以打电话进行交流,活塞厂愿意提供修改。
人家会这么热情, 自然也是有原因的。
还是那句话,就这么几个小零件, 人家一个大厂愿意接待, 肯定是因为某个关系,而这个“关系”就是老卢在交流会上出了大风头,为对方厂子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现在有事求到活塞厂,那边自然热情的不得了。
选哪个都行, 其实第二个选择对于他来说更方便点。
几通电话就能解决的事,就算时间线会拉得更长一点, 但忙活的人不是他, 提供数据的人也不是他,他最多就是坐在办公室里多打几通电话就行了。
只不过,为了学生们考虑, 第一个选择才是最好的。
他没回答几个人去,而是介绍着活塞厂的情况,“南城的活塞厂主要是生产内燃机的活塞件以及相关的部件,专门供应摩托车、船舶、汽车以及工业发动机的核心组件。”
他顿了顿,看向其中一人,“小江,你不是说想去拖拉机厂吗?那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去看看去学学,在那里你们能接触到更多的东西。”
江小娥有些激动,“那我们都能去?”
边上的四个小伙伴也挺紧张,活塞厂不比他们原先接触的工厂,专门供应摩托车、船舶和汽车,想想都觉得特别厉害,现在有机会能接触到,他们怎么可能不激动?
一个个紧紧盯着王主任,就怕他说哪个人不能去。
不过好在王主任也没卖关子,直接道:“去,只要你们都想去……”
话还没说完,办公室里就响起了欢呼声,王主任笑着摇了摇头,跟着抬手往下压了压,跟着道:“不过也不能就你们五个人去,南城虽然和咱们同在一个省城,但距离可不近,光你们五人出门我不放心。”
先不说这都是学校里的大宝贝,就算是一般的学生他也不敢。
一路这么远,谁知道在路上会不会发生什么事,真要出事了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向他们的父母交代。
罗朗迟疑道:“那你陪我们去?”
“我倒是想,可你们不是还给我搞了个重要的任务嘛。”王主任可是接了任务,一周之内给他们凑齐那些配件,配件太杂,除了活塞厂之外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他去对接,“这事先不急,你们先回家问问父母,看他们准不准许你们出这趟远门,要是允许我再看怎么安排。”
自然得做好安排,哪怕有人带着也得安排好交通和南城的住处,麻烦是挺麻烦,可看着他们雀跃的样子他又觉得值得。
没道理这五个小家伙为学校挣了这么多荣誉,一点点都不回报吧?
他打算等会就和领导沟通一下,虽然同在一个省城但有些距离,但两个地方也不是不通火车,难得能出个门,正好让孩子们坐趟火车感受下,车票就由学校报了,还有招待所的房费,总不能让孩子们掏钱。
王主任突然觉得,自打老卢离开后自己就像一个老父亲爱操心了。
事事得为他们着想,还得办得妥妥的,操心的事是一天比一天多啊。
不过,即将要出远门的五人组却特别兴奋。
在离开办公室后,他们不住说着南城的事,说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他们五人中去的最远的地方就是周边的公社或者生产大队,再远的地方要么就是在书本、要么就是在电视机上看到的,从没想过有一天还能“出差”。
没错,对于钱嘉树四人来说,这何尝不是出差呢?
出差对于现阶段还是学生的他们,感觉自己一下子长大了似的,反正很是雀跃。
“要是能坐火车去就好了,我还没坐过火车呢。”
“坐大巴也行,只要能出去就行。”
“不知道南城和咱们这边有什么区别,王主任说的活塞厂很大吗?”
“肯定大啊,供应汽车的厂子,我还真没见识过。”
一路上聊个不停,聊着聊着周洲突然停下步子,有些迟疑道:“可我们要是都走了,试验地一号的活谁干?”
试验地一号,就是郊外那片地。
随着时间越待越长,那边安置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很符合试验地的要求,尤其是那边还放着七个蜂箱,他们在制作机器时,也得抽出时间放一放,这些活大部分都是周洲在管。
一开始还觉得稀奇有趣,可弄得次数多了后就不太爱了,唯有周洲这人毅力强大,就算没意思他也会当作日常任务来做,而且做得有模有样,有人都打趣,以后他或许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养蜂人。
除了放蜂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活计。
显然不是他们说走就能走,哪怕只是很短的一段时间都不行。
“没事。”江小娥倒不觉得有什么,“不是有高村他们吗?让他们分几个人来帮帮忙。”
高村几人主要忙活的是脱粒机的活。
安装过滤网、改造滚筒齿轮,以及制作职机TL三号。
在没有江组长他们带领的情况下,他们几人来完成整个制作过程,进度很慢但也不是没成效,江小娥前两日还专门去了仓库看过,高村他们制作的脱粒机并没有再次改良,而是按照一比一仿制职机TL二号,刚好完成一半的进度。
“那行,我提前跟他们讲讲养蜂的注意事项。”周洲点头,还是不愿意错过出远门的机会,所以决定等会就去找人,并好好教。
罗朗挠着头,“他们的干劲好足,我前天吃完饭在学校溜达,都还看到他们在仓库里忙活。”
这点,高村比他们强。
他们五人忙归忙,但每次到了放学的时间点都会放下手中的活,各回各家,等第二天上学回来再忙活。
其实最开始也不是没想过加班加点,但小娥姐不让,她倡导的是劳逸结合。
“因为他们急需一个保障。”钱嘉树知道他们为什么有劲,也可以说是为了抚平心里的慌乱,“早点学会制作脱粒机,说不准也有工厂愿意给他们一个工作指标,就算不能,那他们也不会那么害怕下乡了。”
要么像周洲他们一样,早早被工厂定下来,留城还有一份铁饭碗的工作,谁不羡慕?
实在是不行,下乡也没那么让人害怕。
有技术在身,他们去哪里都不用害怕过苦日子。
就是因为这些道理他们都懂,所以才会这么有干劲,而且桥南中专停止招生的事已经彻底传开,他们更担心自己还没完全学会,他们学校也出现变故,到时候想凑在一起都难。
那时候还没学会怎么独自制作脱粒机,他们绝对会后悔一辈子,一个大好的机会摆在他们的眼前都没抓住,怎么可能不后悔?
江小娥想了想,“材料没到,我们手头上的任务也没法推进,与其闲着不如去仓库帮帮忙吧。”
“行啊,他们一定巴不得我们去。”罗朗答得很爽快。
说是帮忙,其实就是教学了。
虽然高村他们真遇到问题也会来请教他们,但还是没现场教学来得更好,他们要是知道了,一定会特别欢迎。
这件事商量好,便是各自回家。
能不能出门的前提,是家里人准不准许。
江小娥倒是不担心,她并不觉得自己会走丢,不过当她在饭桌边告诉大家这个消息后,都显得挺担心的。
“出门走走也好,你爸我这么大都没去过那么远的地方。”江湛生先铺垫了下,后面又加了一句,“但是……这么远的地方你一个女孩子……”
“嗐,爸你那套迂腐的思想观念可别说了,别教坏我儿子。”
江湛生的话还没说就被江东阳给打断,“女孩子照样能出门,而且小娥还是因公事出门,谁家女孩子有咱们小娥这么气派?再说了,学校那边肯定会安排好,你可把心放下吧,肯定出不了什么事。”
“……就你话多!”江湛生瞪了他一眼,闺女出这么远的门,他当父亲的担心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吗?
不过这混小子也说得没错,这可不是平常的出门,而是“因公事出门”,说出去都觉得气派,别说姑娘家了,就算一些男同志都没走得这么远,而他闺女却可以,身为大哥的东阳都觉得傲娇,而他这个身为父亲的自然也引以自豪了。
“南城……”何泽兰不确定地问了问,“南城和程芬所在的农场是不是离得不远?”
江湛生想了想,“还真是,都是往一条道上走,应该就一两个小时的车程吧?”
“那正好了。”何泽兰说着,“东阳你们兄弟就晚点出门,到时候和小娥一并上路,就辛苦一些,把小娥送到地你们再去农场看望程芬。”
“对对对,这个好。”江湛生觉得这个安排不错,他心里更踏实些。
“行啊。”江小娥倒不觉得有哥哥们护送很丢脸,反正都是顺路,有哥哥们护着,自然会轻松很多,“等明天我跟王主任说一下,到时候一块打票。”
“钱,车钱我、我出。”程华赶紧表示,是他提议去看望,也特意攒了十一块钱,所以一路的花销都由他出。
“好,等确定交通,我再找你要钱。”江小娥回了一个笑。
程华听后脸上也跟着笑了起来。
就是因为特殊,所以他从不想被家人特殊对待。
江小娥这边确定好,另外几个小伙伴也确定下来。
罗朗和方大牛家自然没什么,反而还挺高兴他们能有出远门见识的机会。
钱嘉树那边遇到了一些阻碍,听到他要出远门,他亲爸亲妈不知道怎么就升起了一股浓郁的父爱母爱,担心这担心那,生怕他在路上被车撞死、被抢劫地砍死,要不就是莫名失踪,不知道埋在哪座山疙瘩里,一辈子回不来。
反正就一个意思,担心他死在外面了。
现在倒是表现出一副担心的模样,可在前几个月,他们却连同着外人想要顶替他的身份,那个时候怎么就不担心被顶替身份的他会不会下乡,下乡更遥远,他们怎么就不怕他死在外面回不来了?
面对他们突然来的担心,钱嘉树并不觉得感动反而觉得可笑。
其实他能感受到,父母的担心中还夹着其他的心思,最开始,他和其他小伙伴们一样,获得荣誉后只想回来和家里人分享。
可后来他发现,父母除了高兴之外还在害怕。
害怕他飞的更高更远,就不能在身边照顾他们了,尤其是他们年龄越来越大,就他这么唯独一个儿子,要是离得太远,谁来给他们养老?
所以在他说想出远门长长见识后,他们第一个反应就是拦着。
在他们想来,他们不需要一个特别优秀的儿子,儿子太优秀必定和他们离得远,就算离得不远也抽不出那么多时间照顾家里。
他们反而更希望他平庸一些,这样等老了之后就有一个孝顺的儿子待在身边伺候着,最好让他多生几个孙子,这样儿孙满堂多好?
对此,钱嘉树用沉默来回应,后面还是去找了姐姐,希望姐姐作为家人的身份在字条上签字。
是的,王主任让他们回去咨询家人之前,还特意给了一张单子,说明情况并需要家人在上面签上同意,不然学校不会让他们出行。
周洲也带回了签上同意的单子,同时还有一个瞧着很精瘦的中年男人,男人进了王主任的办公室,就先自我介绍一番,然后说明了来意,“我会开大货车,要是学校不方便的话,正好这周我要去南城拉货,可以一并把他们拉过去。”
周洲的爸爸是锻造厂的货运司机。
好巧不巧,这周有个去南城拉货的任务,他非但不担心儿子出远门,甚至很高兴儿子有这个机会出去看看,他自己走南闯北,太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有多广,而这些又不是他一个没文化的人能讲解出来的。
现在儿子有这个机会走出去,他非常支持还想出出力。
这不,就想着用厂子里的货车将他们拉过去。
这事不算违规,厂子只说不能私自拉货,没说不能私自拉人,顺路带人算是他们货运部不成文的规定了,平日里他们也没少拉人,不过拉得都不是太远,就附近顺个路。
王主任听得皱起眉头,“货车?”
“对对对,还能为你们省一笔车费呢,正好省下的车费让孩子们多补补身子,养足精神才能学到更多。”中年汉子可没想过特意为学校省钱,只想着让儿子和他的小伙伴能多吃点,并不住安利着自己,“这条路我熟,走了有几百遍了,同行的司机长得也壮实,路上真有人敢拦着,我们也能护着孩子们。”
“……这样啊。”王主任眉头拧得更紧了,忍不住多问了一句,“货车能坐得下他们五个人?”
“坐不下就装后面嘛。”中年汉子憨厚笑着,“后斗几千斤的货都装得下,哪里装不下五个人?我开车开得稳,他们坐累了躺着都行,到时候我多装些干草,保证让他们躺得舒舒服服。”
“……”王主任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说了,越过中年汉子看向后面的周洲,眼里满是不解。
周洲对此只是笑了笑。
早在爸爸提出这个建议时,他就知道行不通。
但看着爸爸那么雀跃又激动的样子,他又不忍心拒绝,所以干脆把人带到王主任面前,由他出面劝劝了。
“周师傅,你的好意我理解。”王主任还能怎么办?只能替学生擦屁股啊,“但我想着他们难得出门一趟,趁着这个机会正好让他们感受一下火车的便利,同时路途上没有家人陪伴也能锻炼他们的独立自主。”
他歇了一口气,跟着道:“当然你也可以放心,我已经和机械厂的朱工商量好了,这次由他带队,他一路不会插手周洲几人的事,但会确保他们的安全。”
朱工,也就是朱明亮。
老卢先前在交流会解决了活塞厂的大难题,但具体怎么修,还得由老卢的徒弟朱明亮来,他到时候也会带着几人去活塞厂,正好顺便将周洲几人带过去。
一开始提,他还怕朱工不同意,毕竟没人想出行的时候多几个得时时照看的人。
结果没想到朱工特别好说话,他刚开了个头对方就同意了。
再加上这段日子既不是过年也不是过节,火车票也挺好订,那自然没必要把这五个宝贝用货车拉过去了。
中年汉子一听,非但没因为拒绝不高兴,反而面带崇拜的神色了,忍不住就上前握住王主任的手,不住道:“您说得没错,还是您想得周到,不愧是教书的人啊,连出门都得教他们独立自主,对对对,就该让他们好好锻炼一下,把孩子交给您,我实在是太放心了!”
哪怕被拒绝,最后周洲的父亲也是高高兴兴离开了学校。
离开时他还想着,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将孩子送来学习,现在锻造厂谁不羡慕他?他儿子周洲还没毕业,厂子里就愿意为他留一个工作指标,整个锻造厂找不出第二个人来!
有些迷信的话不好当众说出口。
但他早已经和家里人商量好了,等过年时得好好祭拜下祖先们,希望先人们在地底下保佑周洲,好让他们周家的孩子飞的更高更远!
出行的方式,以及出行的人都确定下来了。
江小娥也跟王主任说了多买两张票的事,这么点小事王主任自然不会拒绝,反正又不是让学校多掏两张票钱。
和上面的人打了个申请表,跟着又给他们开了出行的介绍信,日子就定在了后天上午九点。
所有人统一在学校门口集合,由王主任带队去火车站和朱工等人会合。
后天就得出发,现在自然是赶紧准备点出行带的行李。
计划是五天的时间,何泽兰提醒着,“过两天变天,你们得带上厚实的外套,出门在外可别冷着了,对了,最好提前准备些饼子带在路上,饿了也能吃,还有还有……”
孩子还没确定出门的日子前,她还挺期待,想着去看看程芬她心里也就能踏实些,可等日子一确定下来,她又操心这操心那,根本停不下来。
待在家的时候,就不住叮嘱着,和东阳两口子一起收拾行李。
至于江小娥,她也没闲着。
倒不是忙活家里的事,而是再一次和小伙伴回到仓库,从头到尾讲述着制作脱粒机的过程,其实这些真不难,本身他们就有底子,再加上这段时间也上手维修过不少脱粒机,职机TL二号也是在他们协助下完成。
如果只是一比一还原,就算过程中会遇到些小麻烦,但高村几人也不是不能解决,只是时间会拖得很长。
这次进度会慢,原因也是出自于材料。
脱粒机和养蜂机不同,养蜂机的部分材料都是跟王主任申请,甚至有一些还是委托机械厂制作,但脱粒机的材料全都是来源于废弃仓库,包括后面改造滚筒齿轮的材料,都是从废弃仓库淘来的。
一个学校的废弃仓库再大也大不到哪里去。
消耗这么多,破铜烂铁较为完整的那部分早就被淘得差不多,剩下的那部分除非直接拉到锻造厂重新锻造,不然用上各种工具也很难修复。
这就成了高村几人最大的难点,光是修复就耗时很长时间,除非他们找王主任申请生铁。
但他们又不想,更做不到江小娥他们那么理所当然。
因为他们心底里都清楚,能加入互助小组本身就是他们占了便宜,他们跟在江组长等人身后捡了便宜不说,没道理在没见到成果之前还得让学校给他们掏钱。
而且购买生铁制作脱粒机,会大大增加成本,不像用废弃仓里的材料成本低,到时候得到的奖金都不一定填学校的账,总不能让学校亏本来成全他们的好名声吧?
这就是他们宁愿修复耗时间的原因。
但江小娥觉得这件事得解决,“就算你们愿意修复废弃仓库里的破铜烂铁,但废弃仓库里的材料又不是取之不尽,总有消耗完的那一天,到时候该怎么办?”
这样才更符合捐赠的路子。
不然成本一下子翻了几十倍,按之前五十块钱的奖金和证书,学校会亏很多, 但如果提高奖金,那又算什么捐赠?分明就是花正常的价钱买了一台脱粒机回去。
就算公社那边愿意,学校也不能同意。
说得好听是捐赠,但真追责起来就是投机倒把了, 毕竟学校是没有售卖农用机械的资格。
再有一点,高村他们八人会这么积极学习,除了想为自己谋得一份出路之外,也是想着如果真下乡了,自己有门技术就更有保障。
但成本这点也得考虑进去。
毕竟他们下乡的地方可没有这么多破铜烂铁等着他们捡,到时候就算他们跟下乡的生产大队说自己会制作脱粒机, 哪个大队又会掏出一百多块钱买来材料让他制作?
难不成自己掏?
但是能带一两百块钱下乡的人能有多少?
绝大部分都是普普通通的家庭,真能掏出这么多钱让孩子下乡, 干嘛不再多填几百直接买个工作指标?
那些下乡的人中, 除了少部分是自愿又或者有其他原因的人之外,绝大部分都是自身条件不太好的人,那些能带一两百块下乡的人, 根本不需要那么折腾,就能过得比其他知青轻松多了。
所以啊, 成本这个问题得解决。
这才是重中之重。
江小娥蹲下,捡起一块废料。
废弃仓库现在能有的废料就跟她手中的一样, 都是些边边角角, 中间还被剪裁过好多洞,有些更是锈蚀损坏,光清理都得废好长时间。
“那能用什么材料替代?”
“其实仓库内捡一捡也能再捡出一些, 就是耗时一点。”
“你没懂,江组长的意思是,如果没人给我们提供材料,我们该怎么办?要是成本低还能咬咬牙想办法,成本高我们就算有能耐也使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