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哟,老熊也给小江送巢蜜?”王三能不奇怪,这都上工几个月,老熊现在月月能拿工资,花钱也比原先大方,一送就送一大盒,“来得正好,正好我这点不够分。”
两人热情招待,江小娥也没推脱的意思,再怎么着一口巢蜜她还是吃的,也挺好奇这玩意尝起来的滋味。
巢蜜的口感有些复杂。
就感觉和糖果炸弹似的,咬下去瞬间爆浆,满嘴都是香甜的味道。
也不会太腻,嚼了一会当甜味散去,就是一股植物的蜡像味,不会太怪异,而是一种很干净、清爽的感觉,味道确实不错。
但不能吃太多。
一口就好。
蜂蜡里裹着蜂蜜,吃多了会觉得腻味。
“好香啊。”
“这嚼到最后的东西要吐出来吗?”
“要吐?我都吞了诶。”
“吐吐吐,瞧我都忘了,老熊说最好吐掉,不然容易便秘。”王三能拍了拍脑袋,一脸愧疚,他急着分享倒忘记这个了。
江东阳苦瓜着脸,怪自己太着急了。
江小娥找了个撮箕吐掉,“没事,你去外面多溜达几圈。”
“那我和何姨他们去逛逛,正好看看程华的屋子。”江东阳早就等不及了,怎么说都是他们几姊妹第一个安置房产,就算是在大队也挺让人激动的。
虽然这屋子和他没啥关系,但万一哪天流落街头时,还能来蹭蹭。
熊表舅妈也没多待,干脆带着他们过去。
等人一走,王三能又给小江添了一杯温水,水里添了不少蜂蜜。
绝对是招待贵客的标准,但江小娥实在是喝不下,主动问起了养蜂基地的情况。
王三能不属于养蜂基地的工人,但很显然特别关注,所以知道的还不少,连着说了一通,对清明前后尤为的期待,因为那时候就是柚子林的花期,“老熊和公社的人商量过,在花期之前再增加两百个蜂箱,添十个养蜂工!”
江小娥心里算了算,估摸着也差不多,“柚子林花期一过,蜂群会不会过盛?”
“这点老熊也担心过,不过赵干事说了,到时候一共十五个养蜂工,加点补助让他们多干干活,让老熊带着他们在山里布置一下其他地方,公社那边也会全力配合,从其他地方移栽一些合适的花树……”
江小娥扬了扬眉头,公社这么安排显然是觉得养蜂基地大有可为,直接将永安大队打造成一个最适合的养蜂场所。
什么叫最适合?
最适合就是一年四季,季季都有充足的蜜源,三百六十五天一天都不能少,也就是说,永安大队需要最少四五个“柚子林”才能满足。
这绝对不是短时间就能打造好,但他们有这个计划,就是已经做好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
很显然,王三能也知道这点。
这很难不让他激动啊,永安大队彻底成为养蜂基地,对于大队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打从知道这边要成立养蜂基地他就是这么想,到现在更甚。
赵干事说了,新增加的养蜂工中会分给大队五个名额。
五个啊!
他们大队又有五个社员能捧上铁饭碗了。
王三能突然想起一件事,“对了,赵干事说你们那边也会安排一个养蜂工,人员要是安排好了,可以让他提前来熟悉熟悉。”
“我回去就通知他。”江小娥说着,这个工作指标轮了一圈最后还是落在她手里,她心里倒还真有一个人选。
养蜂基地走上正轨, 江小娥听到他们的安排也没过多插手的意思。
公社那边的人才多,而且他们也有一套办事的流程,只要那边全力配合支持, 并不会比她提的建议差。
台子都已经搭建好了,不可能演砸,至于能不能演好那就看他们的能耐了。
和王大队长聊了一会,江小娥就告辞离开。
顺着他指着的地方一路往上, 就看到几座正在建的砖瓦房。
程华自己补钱盖了两间屋子。
在分地的时候王三能特意让他们中间留了一些地,到时候不管是圈起来做院子还是留作自留地都很不错。
江小娥来的时候,何泽兰围着屋子转悠了好一会,身边还跟着个吃瓜子的婆子, 两人聊得倒是起劲。
她走到大哥身边, 问道:“那位是?”
江东阳想了想,眼珠子一转, “未来亲家吧。”
“嗯?”江小娥眼里闪过好奇, “就是她家姑娘和二哥走得近?”
大哥既然知道应该是去打听过,她跟着问:“那家人怎么样?”
“性格人品不了解, 但是吧……”江东阳凑过去小声道:“愣大个要是娶了她家的闺女, 在永安大队能横着走了。”
老来女, 出生时哥哥们都成年了,也就是这家小闺女有五个哥哥, 十几个同龄的侄子侄女,一个个都是干活的老手力气足, 这要成了林家女婿, 程华要是被人欺负,都不用回屋喊一声,他岳丈家一群人就能帮着撑腰了。
何姨再也不用担心程华在外受委屈。
不过人多也有人多的坏处, 虽然都是一家子但谁心里没点小算计?别人就不说了,他自己都有。
有小算计其实也不可怕,姊妹之间争争抢抢不算什么稀罕事,就怕闹得太过没分寸,到时候一堆麻烦事。
他道:“不捉急,这才来小几个月急啥,慢慢了解呗,其实要说看人,咱们家眼睛最尖的人就是程华。”
这话还真不假,程华对别人的恶意和善意感知最敏感,他或许没法正常地处理人情世故,但他可以躲着啊。
如果真的藏了什么坏心思,都不需要人叮嘱他躲得最快。
江小娥微微抿着唇,心里不由有些感慨。
明明没过多久,也就大半年的时间而已,现在除了南阳之外,哥哥姐姐们好像都要定下来了,四姐的好日子已经确定,她还没想好置办什么样的结婚礼,二哥这边也有了苗头。
说不准过上两年,小杨采要有同辈的玩伴了。
“你呢?”江东阳或许也是想到了这个,见前头几个弟弟妹妹都要定下来了,小娥也就比程荭小月份,“有没有遇到有意思的?哥哥可以替你掌掌眼。”
“有啊。”
江东阳猛地瞪眼,“真有?”
他只是没抱太大希望地问问,没想到小娥真遇到了喜欢的人?
“有呢。”江小娥重重点着头,眼里像是在发光,“你知道吗?跃进NJ130型号的卡车居然是采用整体式车桥和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挂的方式!难怪这次出行会派三辆这类型号的卡车,特别适合‘烂路’也特别耐造,不然被那么一压还真不容易修好……”
其实她挺想偷懒摸鱼,工作的时候想休息,但休息的时候又想工作,和大哥聊男人还没聊汽车来得有意思。
“……谁和你说这个啊。”江东阳觉得妹子还没开窍,不过倒也不着急,二十岁都没到,有什么好着急的。
他看看天色,“也不知道愣大个什么时候下山,你是不知道,刚刚我们去了他的屋子,里面放了好多晾晒好的山货,那家伙估计不舍得自己吃,全是给我们攒着的。”
天天往山里跑,野物不好碰山货却不少。
各种菇子、木耳,还有果子、核桃,有些已经晾晒好了装进麻袋,有些分散摊开,他都不用去问就知道程华肯定自己没吃,全攒着送回去。
“以后找个人盯着他。”江小娥说着。
“找个人盯着他?”江东阳挑眉,“给他找个媳妇?还不是还没影吗,我跟你说找对象怎么都得先观察一段时间,再相处一两年,这可是一辈子的事可千万不能仓促。”
别看他和媳妇结婚仓促,但他们都是当了好几年的邻居,就隔着一面墙,稍微大声点就能听到隔壁的动静,谁还不了解谁?
程荭和周娄也是认识了两三年,两人相处的还挺好。
再看看程芬,一个木疙瘩一个暴脾气,说好听一点是互补,但因为没有感情基础,两人相处起来就跟陌生人似的,也许几年后会好一点,但也许一辈子就这样了。
江小娥皱着眉头,“别什么事都往找对象上想。”
“那找谁?”
江小娥扬了扬下巴,“养蜂基地马上就要扩展,到时候会增加十个养蜂工的名额,我手里能分到一个。”
养蜂工这个工作指标算好,也不算好。
好是能捧上铁饭碗,但工作地点却是在乡下,乡下人拼命想往城里去,城里人自然还是想待在城里,并不是所有人为了一份工作指标就愿意离开家人伴侣,来到乡下安家。
但也有一小部分的人愿意,“莫川应该会愿意过来吧。”
“小莫哥?”江东阳有些惊讶,“你想把养蜂工的工作给小莫哥?”
“不是给,是‘卖’。”江小娥还没大方到这种程度,给自家二哥也就算了,给外人当然不是白给。
“你打算卖多少钱?”
江小娥反问,“你觉得呢?”
江东阳认真想了想,“前头我有个朋友家里花了八百块买了个锻造厂的指标,贵但锻造厂是大厂,再加上又是在城里,等一两年后找个机会转正一个月能有三十好几块……”
但养蜂基地不同,说实话养蜂基地就跟一个小作坊一样,工资给的随意、工种也没规划太细致,哪怕处于上升的阶段也没法和大厂相比。
他之所以说工资给的随意,就是因为这边还没临时工和正式工的区分,进来就是拿二十块钱的工资,以后能不能涨、什么时候涨还不清楚,让人挺摸不着头脑。
但再怎么样,这也是一份铁饭碗。
二十块钱一个月,一年就是两百四十块。
来了后,公社还愿意包一半的建房款,现在又是大力支撑养蜂基地扩建,他们现在进来就是元老级别的工人,以后真发展起来,自身有能力还能混个小领导的位置呢。
再加上现在又是下乡热潮,工作指标被炒得飞起,就他刚刚说的那个朋友,如果早个两年去琢磨,六百块钱不到都能谈下来。
他心里估摸着,“工作地点哪怕是在郊外,卖个七百多都没问题,但在永安大队怕是得砍半,三百五十块的样子吧。”
来到这里干活,一干就得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哪怕是城里户口但也得在这里耗大半辈子,除非不干了不然就养蜂这种有场地限制的活,根本没法回到城里。
江东阳接着说,“不过……小莫哥他家的情况你也都知道,他肯定愿意来,但不一定能拿得出这么多钱。”
能十几岁就带着程华到处去接小活,家里条件能好到哪里去?
就现在还在铁轨那边碎石呢,是个愿意下苦力的好手,但要不是实在缺钱,家里哪里舍得他天天干这么重的活?
又或者是,家里根本就没人心疼。
小莫哥就是后者,所以他要有机会一定毫不犹豫脱离原身家庭,巴不得离得远远,但话又说回来了,他没钱。
“四百块钱,每个月还我十块,还完为止。”江小娥说着,四百块钱五人正好分八十块钱,“你替我去谈。”
“我去?”
“你闲。”
“……行行行我去。”江东阳说着说着就乐了,这又不是什么难事,就算稍贵了些但分期啊,相当于让小莫哥一边挣钱一边还钱,绝对是大好事了,不可能会拒绝,甚至还会连连道谢。
小莫哥要是过来,程华在外不会被欺负,在内也有人盯着了。
虽然有些不好听,但在照顾人这方面小莫哥确实有些老妈子的性格,小巷同龄的一些人中没人愿意跟程华玩,觉得他木、说话都说不利索,除了自家外也就小莫哥愿意带着他。
而且一带就是好几年,和家里人相处的时间都长。
程华来到大队工作后,小莫哥也上门过几次,来问问情况又送了些吃食,跟个离了崽子的老母亲一样,处处都带着担忧。
他来大队工作,对于程华来说绝对是双向奔赴了,“等会就告诉程华这个好消息,他肯定特高兴。”
程华是真高兴,高兴的站不住,绕着几人转悠了几圈才松口气。
等他们离开时,将装在麻袋的山货让他们带走,但还是剩下了一些,他说着,“这些等、莫哥来、来了一起吃。”
事情还没提就眼巴巴等着人来了。
回到小巷后江小娥没管这件事,全权交给大哥去办只管月月收钱就好,后面的一天养精蓄锐,已经开始期待上工了。
不过就离开了一周的时间,对于拖拉机厂的日子就有些想念。
在骑着自行车上工的路上她就做好了今天的工作规划,但计划比不上变化,等待她的不是上机忙活,而是厂里联合部队对她的表彰……
第167章
刚进拖拉机厂江小娥就觉得不对劲了, 门口的马大爷见到她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隙,还没像以往透露食堂的菜色,就那么一脸深意着面向她, 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上明明什么都没说,又像是说了很多很多。
让人莫名其妙。
进了车间更是,刚进去里面充斥着机器的轰鸣声但就是没见到人影,等她想着是不是厂里在开早会时, 就见一群人从边角的某处走了出来,一边走一边疯狂鼓着掌。
几乎瞬间,江小娥就知道这是在做什么了。
一次拖拉机厂联合部队的表彰,含金量可想而知。
早上召集全体工人开了个表彰会, 当天广播站循环播放, 过程就不多说了,江小娥盼着来上机器, 结果一上午硬是费了不少嘴皮子, 连车间的大门都没迈进去,不过就这已经耗了她不少力气。
但也不是没有收获。
得了一个表彰以及奖励, 陆宣贵将她叫进办公室后, 先是用关怀的语气将她“臭骂”了一顿, 他只是听了过程就知道有多惊险,一个不好……
都不敢往下想, 叮嘱着她以后一点要以自身安危为主,做事之前多想想自己和家人。
“臭骂”后见她连连点头, 一脸受到教育的样子, 话锋跟着一转,笑脸盈盈道:“以这次的功劳想往上升一升都行,但你进厂的时间实在是太短, 到现在手续都还没办齐,所以厂子里商量一下,先将你的工资上调为二十四级拿四十三块钱,等手续办齐后再安排位置。”
高中毕业证都还没拿到手,本身就是以特例进厂,哪晓得这丫头进厂没多久就获得了表彰,在工作上也提供了最大的功劳,职位上不动动都会寒了她的心。
但再怎么样,也得等入厂手续补全。
不过位置暂时不动,工资怎么也得调一调,他道:“等会你去劳资科签个字,手续都已经办妥,下个月就能拿二十四级工资。”
江小娥连连道谢,陆宣贵没耐着性子听,打断她的话又强调一次,“先前说的你放在心上,不是不让你行好事但行事之前多想想,这次是运气好抢了先,万一……呸呸,这里没事了,赶紧回去吧。”
要说惊险,肯定是惊险的。
江小娥自己回想起来都觉得后怕。
但如果再来一次,她估计还是会上前赌一赌。
先去劳资科签了名,见离开饭的时间没多久了干脆直接往食堂去。
离开几天,最最怀念的就是曹厨子做的饭菜,之前听说陆副厂长说曹厨子只是临时调到这边培养徒弟,希望他的徒弟们慢些学,这要是走了,那她不得常常惦记着?
“江工,来得早啊。”曹厨子从窗户那探头出来,指了指上面的喇叭,“年轻有为啊,我可是听了一上午你的英勇记事呢。”
喇叭到现在还在说,反反复复听得江小娥自己都快背了,“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你这话可别让骆工听到了。”曹厨子笑了笑,“老郭回来说起了你的事,骆工追着他打了两条街,人好好交代着他带出去,那不得平平安安带回来啊?”
江小娥还真不知道这件事。
骆工很忙,忙到连睡都是睡到他的专属车间,平日里连人影都见不到,饭都是人送过去的。
今天表彰的时候,全程都是陆副厂长在主持,但骆工难得露了面,坐在下方的第一排,一坐就是全程,要是以往的各种会议,他要么不参加要么待个几分钟就离开,很难得见他坐那么久。
“菜饭都熟了,今天有把子肉,要不要来点尝尝?”
“要!”
江小娥向来都是食堂的“早客”,不是早上的早,而是最早先来的一批,但这还是头一次排第一个打餐。
第一个打餐先不说分量多不多了,但菜都是刚刚出锅,味道要比搁放后好许多,尤其是那道把子肉,吸饱了浓油赤酱,一口下去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江小娥硬是干完了两碗白米饭。
这就是挣钱的意义了。
挣得多吃得多,干活都带劲。
早上的工作安排都到中午了肯定没法用,吃过饭后她没马上离开,而是趁着下午上工之前将下午的计划做出来。
可江小娥没想到的是,第二次的计划表又没能实行下去。
“让我去第一大组?”
她怎么都没想到,自己这才回来就被“扫地出门”了?
“可不是你想的那样!”张福顺一眼就看出她在想什么,赶紧解释着,“按照你提供的制造方式,这段时间几个小组都磨合出来,进度是大大往前推进……”
他们这边集体推进了,整个第二大组的进度远超其他两个大组。
一个项目分为三个大组并不是竞争的关系,他们分批行动,到最后还是会重组在一块进行整合,互相配合完成最后的组装部分。
也就是说,在做工作安排时,其实有估算他们每个大组的制造速度,尽可能不要相差太大,所以在人员分配时,也就没那么均匀。
第二大组主要负责车架和底盘制作,包括他在内一共十八个人。
是三个大组中人数最少,就是因为对比其他两个大组来说,他们的任务会稍微“简单”一些,人数少进度就会拖慢,正好和另外两个大组达到“持平”的速度。
可哪里想到,因为江工的一个提议,他们这边的进度瞬间起飞,即使是三大组中人数最少的一个大组,就现在的进度已经超过其他小组的四分之一了。
更别说江工负责的三小组,离开之前横梁就已经锻造出了雏形,她离开后王耀等人继续打磨,离完工也没差多少了。
不过将江工调离,还真不是他的意思。
他之前还想过,如果江工这边完成任务,他会将其他两个小组手中的任务分一些出来给她,能者多劳嘛。
其他小组就算不甘心也得闭上嘴,谁让他们达不到江工的效率。
但张福顺没想到,昨天他这边就接到了调令。
将江工调离,直接安排到第一大组,负责零部件制作。
他一开始还不愿意,拿着调令就去找了陆宣贵,得到的就是这番解释。
不过,他觉得不仅仅是这个解释。
哪怕老陆和骆工没提,他总觉得第一大组不会是江工的终点,而是像第二大组一样,只是她的实践地。
有些期待她后续的发展,不过心里还是挺舍不得的,他作为第二大组的主要指导人,完全被江工带飞了,对他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哪里舍得这么优秀的人才离开?
只可惜,他这边拦不住。
这不,抢人的人来了。
“小江,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刘智明作为第一大组的指导人,自然也是早早收到了消息,收到调令的那瞬间跳得老高,差点将他的老腰闪着了。
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终于能和小江合作了!
今天上午因为是表彰的大事,所以忍着一直没说,但这会实在是等不及,搁下手里的活就巴巴地跑来接人,“快快,咱们去三车间,我带你好好逛逛!”
说这话时,余光还瞟向张福顺,生怕他要抢人似的。
张福顺白了他一眼,很是大度的道,“江工你作为第二大组走出去的人,但第二大组永远都欢迎你回来……”
“屁,谁乐意回你这样。”刘智明一脸狂喜,“小江以后可是我一大组的人。”
张福顺撇撇嘴,心里腹议着,谁知道哪天江工会不会又成为第三大组的人,到时候他一定去第一大组看老刘哭!
刘智明也懒得和他说,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赶紧把小江带回三车间,这样他心里才踏实。
江小娥这会已经接受了去第一大组的安排。
说实话,比起车身主体的制造,她更偏向于配件的制作,因为这方面有更多的尝试性。
反正对自己没什么损失,那就听从安排呗。
她没有马上离开,还得回第三小组收拾下东西并做一些安排。
没什么好交接的地方,因为在她出任务之前就已经和王耀等人做好交接,只不过还有些事可以再多叮嘱一下。
“一个合格的横梁,它必须有一张高质量的体检表,它需要身材好、身体棒、皮肤好、孔位准、身份明,你们应该知道这都是对标着什么吧?”
王耀想了想,第一个开口,“孔位准,所有接连孔都得严丝缝合地对上?”
潘明接上,“身份明,需要在每个关键部位打上标识。”
孙烊随后,“表面洁净,无锈无油就是皮肤好吧?”
吴中行补上,“强度达标是不是就是身体棒?”
一个接着一个回答,江小娥轻笑着对他们点了点头,并回答着最后一个,“身材好意思是它每个尺寸精度完全符合图纸要求,达到这几点,它就是一件合格的作品。”
她顿了顿,跟着收敛着脸上的笑意,“虽然我离开了第三小组但不代表我离开了拖拉机厂,希望下一次来到这里,能见到一个完美的成品。”
潘明脸上的笑意一僵:“江组,你真的要走啊……”
“咱们这都还没完工,你走了我们怎么办?”
“都别这么泄气,江组都替我们把路铺好了,咱们就得好好干,制造出一个完美的横梁让她以我们为耀!”
孙烊的鼓舞并没有让大伙心里的不舍消散。
王耀一直沉着眉头,江组走后他会接替三小组组长的位置,这明明是他一开始所期待的,自己不是小组长让他极为的不服气,还想着怎么将江组挤出去。
现在好了,还真“挤”上去了。
他反而没那么高兴,下意识就道:“江组,你去第一大组是担什么位置?要不我跟你一块调过去吧。”
王耀的这句话像是打开了他们的思路。
话都还没落音, 就被边上几个挤到了后头去,一个个纷纷举起手。
“带我带我,江组你把我带上吧。”
“王耀都当上小组长了, 他担子重着呢,这里少我一个不少多我一个不多,江组我跟你走!”
“去去,哪里都少你一个不少, 我不一样,我焊接技术好着呢,肯定能给江组帮上忙。”
“你放屁,老子比你厉害。”
“哈, 不信来比比, 谁赢了谁跟着去!”
“比!”
“来,比!”
“我可没说。”江小娥幽幽打断他们两人的比赛, 你来我往这就替她决定上了, 想得美呢。
潘明“嘿嘿”一笑,“江组你就带上我们嘛, 你过去后手下肯定会分配人手, 我们不说比那些人强多了但好歹也是在你手下干过一段时间的活, 你用我们也用得顺手不是?”
吴中行连连点着头,“对呀对呀!”
潘明跟着道:“这边的进度快了不少, 少我们几个也耽误不了事,反而人数过多显得僧多粥少, 冗员众多拉低了效率, 不如把我们带去第一大组。”
吴中行又是疯狂点头,“对呀对呀!”
潘明不满地扫了他一眼,这小子只会跟在他屁股后头沾光, 都不知道多来几句说服下江组。
他们眼巴巴想跟着去,确实是因为在共事的一段时间里被彻底征服,别看江组年龄小,但她脑海里的知识可不少,而且总能结合一些知识点弄出一些远超乎他们意料的东西。
人本事大还不藏着掖着,不过短短半个月的工夫,他们每个人都进步了好多,这些谁都能感受的到。
想跟着走,除了敬佩之外还有些很现实的念头。
就是因为他们都知道江组的成就不小,跟在这么一个有能耐又愿意给下属学习和展现机会的领导,他们未来发展绝对会比现在好。
如果错过这个机会,他敢肯定自己以及周边几个成员都会后悔!
所以这才一个个喊着赶着想跟着一起过去。
江小娥不是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不过潘明有几句话说得不假。
第二大组的进度不能太快,太快将其他两大组抛到后面,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最终采纳的图稿在制造中也会有所改动,如果车身早早制造完毕,到时候因为配件或者其他方面需要改动,小改动也就算了,要是大改动怕是还得重新回炉,这不就是白费功夫吗?
进度不能太快,分到每个成员手中的任务就会减少,就像潘明说得,冗员众多反而拉低了效率,分出几个成员倒更能解决这个问题。
但对着面前几人眼巴巴的神色,江小娥还是没直接答应,只是道:“三小组不可能全员离开,你们更了解横梁的制造。”
“这不难安排。”潘明反手就将自己伙伴给推了出去,“王耀担了三小组的组长,有他带队完全没问题。”
“对呀对呀!”
“对个屁!”王耀不乐意了,哪里会想到自己早些心心念念小组长的位置反而成了他的拖累,“潘明他们也不差,现在也就收收尾,这要是还弄不好,他们可以滚出这次的项目了。”
潘明倒吸一口气,没想到王耀这个狗东西这么狠。
他不过是将他推出江组的小组,这个狗东西居然想让他滚出项目组……
不过他说得也不夸张,横梁制造已经到了尾声,江组可是将路都给他们铺平了,这要还弄不好就只能说他们能力太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