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里的重组家庭by白茄
白茄  发于:2025年11月22日

关灯
护眼

在知道程华要去永安大队干活后, 何泽兰高兴激动的同时还有些担忧,毕竟程华从小到大都有家里人护着, 她很担心他一个人下乡会不会因为身体缺陷的缘故被欺负。
但其实他在永安大队过得还挺舒坦。
这个“舒坦”并不是说干活轻松不用做事, 而是并没有何泽兰担忧的事发生,他身边的人并没有表现出嫌弃,也没有人恶意地针对他。
熊表舅还将他当作自己的侄子一般, 这么多年的养蜂经历是一点都没有藏,掏得一干二净全都交给他。
知道他脑子没平常人那么好使,一次两次教不会,也会耐着心思教个七八次,自始至终都没有嫌弃的意思。
王三能身为大队长也是把他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护着,护得是心甘情愿没有一点点勉强,时不时就把人叫到家里来吃饭,隔三差五嘘寒问暖。
甚至一再叮嘱大队的刺头,要是让他知道有人恶意对待程华,大队未来挑粪的活就由他们一家子来承担。
连坐啊!
谁受得了?
虽然生活在乡下对这种活也没那么嫌弃,但是能避还是避的好,更别说挑粪的活工分不多,要是一家都干这个活不到年尾都得饿死几个人。
不管那些刺头是什么想法,家里都把他们死死的按下去了。
反正有人护航,程华最大的苦恼就是做饭。
他会做饭,家里的活都是几个兄弟姐妹分着来的,不管是洗衣做饭、扫地清理的家务活他都干过。
但是干归干,能不能干好也是个问题。
江东阳在厨艺的技术点上一定是加满了。
而程华在厨艺上的技术点有可能是负数。
熟了,也仅仅只是熟了。
这就导致以前在家的时候,程荭分配家务活时,能不给他安排下厨就不安排,除非其他几人是实在抽不出空,只能让程华下厨。
而这个时候一般还能剩点饭菜。
就连最馋的南阳,宁愿去树下挖蚂蚁蛋填肚子,也不愿意多吃一口二哥的饭菜。
程华自己也不愿意。
他反应是慢了一点,说话也结结巴巴。
但不代表他尝不出食物的好坏。
所以面对王三能约饭的邀请,一开始还有些不好意思,到后来看到王三能眼睛就开始放光,不等他约饭的邀请说完,就毫不犹豫点着头答应,还将早已经准备好的粮食袋一并带了过去。
蹭饭归蹭饭,但总不能一直占别人家粮食,他每顿吃得也不少,自然还是得带一些过去。
道理他还是懂,所以王家的人对于他的上门倒没什么意见,除了王三能之外其他的人还挺欢迎的。
因为程华带的东西还不少,算下来他们还占便宜了。
一开始王三能还不愿意收,后来发现他一拒绝程华就不上门了,没过几天,就明显感觉程华瘦了不少,自家的“大宝贝”别说是掉几斤,就是掉几两他都心疼啊!
赶紧邀请人上门补补,对于他拎着的粮食袋也没再推托。
一来二去,程华又长了回来。
中饭晚饭可以蹭。
早上却不行。
每天早上程华都是喝糊糊,放点水放点粮食一煮,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只要煮熟了就行。
再配上一些熊表舅送的酱蘑菇,就着一起吃味道算不上多好但也不差。
今天就和其他日子一样。
梳洗清理完后,就盛了一碗满满的玉米糊糊,舀了一小勺子蘑菇酱拌一拌,呼啦呼啦几口就下去了一半,下肚后正想着再来几口时他突然动了动鼻子,总觉得空气中有一股特别香的味道。
“肉、肉饼?”
很熟悉的香味,香得他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程华现在住的地方还是先前清出来的屋子,虽然已经交了钱再建屋,但屋子还在建造中没搬出去。
而这边住的都是他们几个从外面来的养蜂工,为了方便做了规划,程华就住在了最右侧,右侧有一小块自留地,还种了不少蔬菜。
他不会种但学得特别认真,就想着哪天菜熟了之后摘下来送回家,不过还得有些日子。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香味就是从右侧传过来的。
那边不是没住人吗?
住是没住人,但架不住有人往这边跑。
“大个子,想不想吃?”
程华皱着眉头,并没有被突然从墙上冒出来的人吓到,显然已经习惯了,绝对不是头一次。
他想拒绝,可看着女人手里扬着的肉饼又忍不住吞咽了口水,碗里的玉米糊糊更不香了。
“老规矩,这个肉饼就给你吃。”林三妞一手搭在墙上,也不管他有没有答应就跳下墙头没了踪迹。
程华犹豫了两秒,紧跟着把碗放下就跟了出去。
糊糊配肉饼,那才吃得香!
从边上开的小门走了出去,一个物件就丢在了他的怀里,林三妞扛着两个锄头就往前走,两人一前一后进了边上的矮山,走了大概半个小时的样子,停在了一处石壁边上。
林三妞回过头看着他,“等你吃完?”
“回、回去吃。”
“趁热才好吃。”林三妞脸上带着狡黠,“你看表皮煎得多焦脆,咬起来咔嚓咔嚓响,里面的肉馅又烫又香吃的……”
“干活!”
这两个字程华说得特别响亮,拿过她的锄头就朝着石壁走去。
不用她详细解说他就知道肉饼有多好吃。
因为他之前就吃过,香得不得了!
是他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肉饼。
但现在吃了,等会回去他就吃不下玉米糊糊,那可都是粮食呢,他哪里舍得浪费粮食?
糊糊搭配肉饼,哪怕是已经凉了的肉饼,那也是绝配!
不想听她多说一个字,程华扬起锄头就开始朝石壁上砸去,“咚咚”的声音响起,像是能遮住他不想听到的声音。
林三妞笑了两声,也跟着拿起锄头开始干活。
面前的石壁看着普普通通,但是有一块地方明显有被凿开的痕迹。
很显然这面石壁经常被动过工。
程华搞不懂为什么要凿开这里的石块,这个活和他之前接的小活没什么差别,他不懂林三妞要石块做什么,他只知道在这里干一个小时的活就能换来一块香喷喷的肉饼。
而林三妞要的就是他什么都不问。
就这样两人一下一下挥着锄头,“咚咚”的响声交叠在一块就没停下来过,程华的力气很大,他旁边的人力气也不小,直至半个小时林三妞才停下手,一手撑着锄头一手擦着额头上滴落的汗水,“行了,你回吧。”
然后,程华头也不回地走了。
林三妞撇撇嘴,她是存了些心思,刚见到程华时就被他壮硕的身材吸引,瞧瞧那粗壮的手臂一看就是凿石的好料。
这要是成了自己的男人,那每天就能干双份的活!
她倒是没想过找个男人替自己干,她力气大又不是干不动,而是想着多来一个人效率更高。
果然,用一个肉饼将人“请”了过来,效率杠杠滴!
这要让她再回到以前,想想就不甘心,她决定等回去叫让娘去提亲,怎么都得将人绑在自己身上!
不过她又皱了皱眉头。
这事她不是没跟娘提起过,但娘说她的竞争对手老多了,大队不少人盯着大个子,虽然来了大队但怎么说都是城里人,月月拿着二十块钱的工资,还建着两间屋子,妹子还带头成立了养蜂基地。
至于结巴人木讷,这是缺点吗?
不!这是优点!
一个老实又和自己吵不起架的男人,怎么可能是缺点?
就是可惜,接触都有两个多月,她肉饼送了不知道多少个,结果在大个子的眼里她还没有肉饼来的吸引人……
哎哟,真气人!
气得林三妞又挥着锄头来了几下,结果看着石壁中露出的圆疙瘩眼睛一亮,身材壮硕的大个子瞬间被她忘到脑后,拿着锄头将圆疙瘩敲下来,又在地上的碎石里翻找了一遍。
没一会,嘴角咧得老高。
今天运气好收获三块,大个子真是她的福星呀~
嫁嫁嫁,必须嫁!
回去就让娘上门提亲!

第164章
将挖出来圆疙瘩塞进竹筐, 跟着又在上面放了一些碎石,满满一筐得有四五十斤,就这么被她背在了身上。
林三妞一路背着回家, 在路上还遇到了一些乡亲。
看着她背着满满的石块都不稀奇,也没人好奇里面到底装的是啥。
“三妞,又上山了?”
“你家的屋子快建好了吧?”
“一家全是能干的劳力就是好,不花一分钱硬是建了一栋石屋……”
“羡慕有什么用?谁家有那个功夫, 硬是建了四五年都还没建好,费时费力,要不是林家好几个劳动力根本弄不来。”
大队家家户户条件都不好,要不然养蜂基地建在他们这, 大队长以及其他社员不会这么高兴, 还不是因为他们除了干农活之外,没有另外的进项。
偏偏他们这边土地少, 一大家子作死干也就混个温饱, 再多也都求不来。
林家情况稍微好点,但也只是这些年好一点。
林三妞爹娘年轻时日子苦, 碰到一个偏心的公婆, 恨不得压榨二儿子到死, 到了三十岁都没给他娶上媳妇,摆明了不愿意在他身上花一分钱, 打一辈子光棍也不在意。
不想那年逃荒,来了一行人, 其中就有一个瘦得跟骷髅一样二十多岁的女人, 不要彩礼就求一口粮食,林家公婆就像是捡到“宝”了一样,把这个女人带回了家, 塞给林老二当作媳妇,这就是三妞的娘,高茯苓。
捡来的便宜会是好便宜吗?
当然不是。
高茯苓刚进门还好,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被骂也不反口,林家公婆满意的不得了,这不就是第二个“林老二”吗?夫妻俩都是老黄牛,以后再生几个小黄牛,林家其他人享大福了。
结果不到半年,林家发生了好几次意外,先是一顿从山上的采摘的蘑菇,把林家十几口毒得上吐下泻,折腾了好几宿。
结果不到半个月,林家被炸了半边屋子,好在家里没人,要不然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
接下来,就像是遭瘟了似的。
人要说没事呢,也确实没事,没缺胳膊少腿一个个还活得好好的。
但不是活着就没事啊!
连着搞了几次,林家公婆外加他们最喜欢儿孙被折腾的半死不活,不到半年的时间,就瘦的跟刚来的高茯苓一个样,皮都凹陷下去了。
次数一多,林家人就察觉不对劲。
说肯定是高茯苓下的毒手,但偏偏又没证据说是她下的手。
那蘑菇,是林家公婆小儿媳摘回来的,还是特别少见的鸡油菌,配着一口黄酒,吃起来特别香。
房屋被炸,至今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那天林婆子得了不少白面,防着林老二两口子,根本就没让他们进厨房。
还有后面……
反正谁都不能说这是和高茯苓有关。
林家人吃不下这个暗亏,但他们慌啊,谁知道下回等待他们的是什么,之前没事万一以后有事呢?再来几次,他们身子骨是真折腾不住,谁知道哪天扛不住死翘翘了。
实在是怕,又气又怕便想着将他们两口子赶出去,人只要不在自家,总不能害出事吧?
反正赶出去不代表他们就不给家里干活,农活该干还是得干!
可哪里知道,这话刚一提起高茯苓就炸了。
一个向来不敢大声说话,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老实人一夜之间就成了泼妇,那张嘴了不得啊,能从林家公婆骂到他们祖宗十八代,怼得没人能反口……
但意外吗?
在其他人看来好像也没那么意外。
又不真的是一头无怨无悔的老黄牛,又怎么可能一直被压榨还不反抗?
从早到晚有着干不完的活,靠着两夫妻硬是养活了一大家子,结果家里人非但不感恩,反而还把家里遭瘟的事怪在她头上。
把人赶出去还得接着帮家里干着农活,哪一个人受得了?
高茯苓会爆发,没一个人觉得奇怪。
反而还觉得林家人做的太过了,就算偏爱大儿子小儿子,但也不能这么作践二儿子一家呀。
也就那之后,林老二带着婆娘分了家搬了出去,但是高茯苓的性子就再也没收回来,甚至越来越凶悍,本身力气就大一个壮汉都不一定能打得过她,再加上她那张能把祖宗十八代翻出来骂个遍的嘴,靠手还是靠嘴,整个大队就没人能斗得过她。
搞得后来和她发生矛盾的人把林家骂的要死,怪他们做的太过把高茯苓逼成了一个泼妇,还是没一个人能招架得住又能文又能武的泼妇。
不过从这点来看,就知道两夫妻分家之后日子反而过得更好了些,林家不敢招惹,大队其他的人也不敢招惹,两夫妻都是干活的好手,踏踏实实过日子怎么都能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但是吧……
两口子太能生了。
前头生了五个,还都是能吃的小子,干再多的活也没办法填饱他们的肚子,好不容易把小子们都拉扯大了,正打算给大儿子说媳妇时高茯苓又怀了一个。
等生的时候,好不容易把前头两个儿子的终身大事给解决了,但后面还有三个小子等着,压力可以说特别大。
那时候三妞刚出生,有个招人厌的婆子说她是个赔钱货,还不如淹死算了也省得浪费家里的粮食。
高茯苓当时就把人臭骂了一顿,骂完还不解气,等坐完月子堵着人家门口骂了足足半个月,骂他们祖宗十八代生了蛆下辈子也是茅坑里的蛆,硬是骂的那婆子跪地求饶,打了之后那家人是看着高茯苓转身就跑,实在是受不了她那张嘴。
三妞出生后,家里的人口是呈直线上升。
哪怕劳动力多但架不住吃饭的嘴也多,哥哥们一个接一个完成终身大事,没几年的工夫,奶娃娃们就哇哇落地,她多了十几个侄子侄女……
不过等她和侄子侄女们长大又分了家后,日子就过得比以前好了不少。
现在搭建的石屋也快搭建完了,说不定半年之后还能搬进新家。
说到这个石屋,开始还觉得挺新奇,见石料都是从山上自己凿出来的,也有人想跟着一块试一试,花一分钱自己搭建出一座石屋,谁不心动?
还真有不少人跟着一起,但最后坚持下来的也就只有林老二一家。
不花钱,但是太费力了。
每天得花费时间和力气去山里的凿石壁,别看说着不麻烦,但这可是特别花力气的活,挥动全身的力气去凿石干上半个小时,干还是能干得动,但是接下来的农活呢?
总不能把力气都花在凿石上而不管农活了吧?
要是两者都花力气,他们农家人本身就吃不饱,又哪里有花不完的力气去干两个活?
要是时间短还能坚持坚持,可以年为单位,谁家受得了?
反正最开始追风的那几户人家是没有一户坚持下来的,甚至还有很多人劝林老二别折腾了,有这个力气还不如花在田地里,每年多干一些活多挣点工分,他们一家子那么多人说不攒个七八年也能攒出建房的钱。
到时候建一座青砖红瓦房,难道不比石屋来的香?
道理是这个道理。
所以很多人都觉得林老二一家有些糊涂,想省钱,但细细算下来说不准还是亏的,废这么大的力气建了一座丑兮兮的石屋。
是真的丑,石块都是用锄头敲下来的,都没有打磨过,用水泥糊了糊,看着怪模怪样,修好了也没人羡慕。
不过他们谁都没在林家人面前提。
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祖宗十八代被拎出来骂,说也只敢背地里说,而且还不敢说得太难听,就怕背后嘀咕被高茯苓知道,到时候连累一家以及祖宗十八代……
这不,凿了四五年,总算快建好了。
出了那么多力气,林老二一家总算能松口气了。
可其实呢?
林老二一家还挺发愁的。
发愁这座石屋要是建完,他们又得找什么借口凿碎石。
“这难吗?”高茯苓嚼着瓜子,“家里这么多人还怕找不到借口?人多住不下,再建一座石屋不就行了?外面人不会不信,只会说咱们脑壳有包,一天到晚都在扯把子。”
她呸呸吐着瓜子壳,一脸不在意,“说就说呗,说的是你们林家的种,可扯不到我高家来。”
“咳咳。”林老二一脸讪讪,“孩儿娘,咱们是一家……”
“闭嘴。”
“哦。”林老二继续炒着瓜子,炒瓜子不是个技术活,有手就能干,但想炒得好吃就有些门道,林老二硬是苦练十几年,总算能靠这门手艺哄得孩子娘高兴。
“娘,你这个主意好!”林三妞巴巴凑了过来,觍着脸道:“你帮我去提亲,我要嫁了人不就得建新屋?我还能找个帮手一块凿石,你是不知道他胳膊老粗了,一锄头下去顶五个爹!”
“咳咳!!”林老二不乐意了,但不舍得对老来女说重话,程华瞧着人高马大他也不差啊,要不然林家老屋的人又怎么能将他当作老黄牛使唤?
他就是年纪大了干不动了,不然年轻时他一个就能顶五个程华!
林三妞没搭理急需为自己辩解的老父亲,而是眼巴巴看着老娘,“去嘛去嘛。”
高茯苓点了点老闺女的额头,“一个男人还得靠老娘出马?自己想法子去。”
林三妞嘟着嘴,她决定明天两个肉饼上门!
既然肉饼更吸引人,那就让程华离不开她做的肉饼。
高茯苓拍了拍手上的瓜子屑,“去把那疙瘩砸了放到罐子里去,等这批弄得差不多也该送过去了。”
边上的林老二插嘴,“挖了这么多年估摸着也挖得差不多了吧,也不知道其他地方能不能找到。”
“找不找得到我都不管了,累了四五年也攒够三妞的嫁妆,老娘操心劳累这么多年也该歇歇了。”高茯苓决定等三妞出嫁她就当个无所事事的老太太,闲了没事就骂人找乐子、气了就骂人泄泄火。

高茯苓叨叨的时候三妞安静如鸡。
娘那张嘴能骂外人也能骂自己人, 这时候应声只会将矛头指向自己。
不过她爹不怕,乐呵呵接了几句话就算被骂也是一脸笑呵呵的样子,老两口你一句我几十句就这么叨起来了。
就着这个声音, 林三妞将碎石底下的三个圆疙瘩拿了出来,没多大,最大的也就两个巴掌的大小,先是用水清洗一遍, 紧跟着砸成小块。
选取中间的几块放置在耐烧的罐子里,放入早先准备好的药材大火煅烧。
这个过程林三妞不陌生,已经弄了好几年早就练出来了。
靠这个手艺,娘嘴里的“嫁妆”她也存了不少, 不然哪里舍得天天一个肉饼?
肉饼诶, 里面夹着的可是剁成肉末的猪肉!
她要真的只是找一个帮着干活的人,一个肉饼能帮她干半个月的活了, 天天半个小时就挣一个肉饼, 这种活哪里找得到?
也是程华算不清这笔账,他根本就没算过肉饼和半个小时的活等不等值, 只知道人家付“钱”他干活, 不管是多是少, 他都干。
早些年去外面接小活时,就是因为他算不清也没去算的观念, 导致他被有些人诓骗,用极低的工钱骗他干活。
后来还是小莫哥带着他到处接活, 怎么接怎么谈都是由小莫哥费心, 他只用跟在后头干活就好。
可以说那几年能往家里交钱,还多亏了小莫哥带着。
到了生产大队后,程华身边可没带着的人, 林三妞第一回来找他,就是带了一个肉饼,他没忍住肉饼的诱惑跟着一块进了山,干什么活干多久都是林三妞说的算,在他心里,人家怎么说他怎么做,还真没纠结过自己的劳动力抵不抵得上一个肉饼。
他没纠结,林三妞也没觉得亏。
反正这都是自己的嫁妆,那提前给自己看中的男人花一些也不亏。
有这个念头,其实是因为她的嫁妆还挺厚。
罐子得用大火煅烧几个小时,烧到里面的石块整体红透,质地酥脆,等冷却后得用特殊的工具碾成粉末或者粗颗粒的状态。
她床下面就放了一个罐子,里面的粉末已经装了大半罐。
这四五年来,靠着这些她攒了有六百多的嫁妆以及即将修建成的一座石屋。
费这么大劲修一座石屋,在大队的人眼里确实是一件脑袋有坑的事。
但其实石屋不过是次要,她主要为的是石壁里的龙骨!
龙骨是她娘在采药时无意发现的。
砸开后,里面有牛和鹿的骨骼,锻炼一番后碾成粉末状态可安神、镇惊、固精,是一味难得的好药材。
不单单是她,她五个哥哥家也有生计。
只不过娘为他们做安排之前就交代过,每人安排的生计各不同,让他们互相瞒着不能打听,谁挣得多谁挣得少,全靠自己的本事。
挣不来钱要怪就怪自己没那个能耐,别处处眼红盯着其他人。
而她的生计,就是这些龙骨。
是娘为她琢磨的生存之道。
不过单看看这些就能猜到,娘虽然没提起以往的那些旧事,但她肯定会些中医,甚至不比那些赤脚郎中来得差。
大队的人都说林老二一家力气大人也长得高大,甚至很少看到他们生病,还不是因为小的时候好好滋养过,身体有了毛病也是靠娘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采药治好的。
就是可惜,家里六个子女外加那么多孙子孙女,硬是没有一个人能接她的衣钵。
为此,时不时就能听到老娘将林家血脉骂得狗血淋头,这时候一大家子包括老爹,全都缩着头不敢吭声。
“小妹!”
院门被推开,五嫂走了过来,她赶紧着道:“程华家里来人了,你要不要过去看看?”
生产大队这段时间一直在传养蜂工程华和他们大队的林三妞走得近,一开始林五嫂还嗤鼻,等着那些人倒霉。
她家小姑子干活能力强,长得比寻常女人还要壮实,就算对外他们林家条件没那么好,也有不少人看中她的劳动力想着将人娶回去。
媒婆来了多少个,就有多少个媒婆灰溜溜离开,后面有些不怀好意的见媒婆的路子走不通,就想搞一些歪门邪道,不过高兴没两天她家小姑子就扛着锄头打上了门,本身力气就大,再来大队没人敢对她下手,有五个哥哥不说,自己老娘还有一张骂到人昏厥的嘴,谁敢真对她动手?
但这次却不一样,消息传出来这么久,都没见小姑子有什么反应,甚至还有人看到她去养蜂地找过程华同志,哪怕小姑子没说,她都能猜出一些。
程华可是大队的香馍馍啊,要不是大队长死死防守着,早就有人想上门说亲了,结巴根本算不上什么,人家可是拿着铁饭碗,家里还有个特别出息的妹子。
两家接亲,不说去占什么便宜。
小姑子要真的能嫁过去,至少婚后日子会过得很不错。
这不,听到消息她就立马来报信了。
“程华家里来人了?”林三妞立马放下手里的东西,起身就朝着外面跑去,高茯苓抓了把瓜子放进口袋也跟着去看热闹。
还真是热闹,江小娥等人刚进大队没多久,身边围着的人就越来越多。
不过人多却没有几个人敢上前说话,都是聚集到周边像是看猴子一样看着他们。
江小娥等人倒没觉得有什么,边上的何泽兰却有些不自在了,笑容僵在脸上,一时之间不知道该继续笑呢还是说些什么。
好在王三能听到消息赶了过来,“去去去,一个个不用干活啊就在这里?老陈你把名字都记下来,谁要是再待在这就直接扣工分!”
这么一嚷嚷没一个人动。
一个两个也就算了,王三能这个老东西要真是扣这么多人的工分,他们能一起去把王家给拆了。
王三能气得咬牙,狠狠瞪了这些人一眼。
不过两秒脸上笑开了花,对着前面的人热情欢迎,“小江你们来啦,走走,去我那边坐坐,我跟你们说前几天养蜂基地割了一批巢蜜,我花钱买了一点,那味道真是绝了,你们一定要来尝尝。”
“巢蜜?”
王三能点了点头,按照老熊说的话解释,“嚼着吃的蜜,走走,这边离得近。”
不好对小江动手,他就一把拽着小江的大哥,直接把人往自家的方向带去。
江东阳嘴上拒绝了几声,身体还是挺配合的。
这个街溜子居然不知道什么是巢蜜,这也太不符合他街溜子的身份,人家大队长都热情邀请了,那他自然得去长长见识。
王三能这一“诱拐”,几人没直接去养蜂基地,拐了个弯朝着王家去了。
这巢蜜并不是常见的。
而是连带着蜂巢一块割下来的蜜,为什么是嚼着吃?因为除了上面的蜂蜜之外还有一层蜂蜡,直接嚼就像嚼口香糖一样,先是尝到蜜的香甜味,紧跟着就是蜂蜡的淡香和韧性,嚼起来越来越香。
不过江小娥知道这玩意儿少,是因为这都是最先从野生蜂巢中采取来的巢础,而不是后续人工加工的。
哪怕原材料就是蜂蜡,但过了一手的东西不可能再入口。
“我也不是太懂,老熊说是这批蜂巢时间长了得换,直接取蜜倒有些浪费了,最后商量着连带着蜂巢一块卖。”在去的路上王三能解释着,蜂蜜他们见的不少但像这种巢蜜几乎没见过。
稀奇的很,就算价格稍微贵了些许,他还是咬咬牙买了一小块。
别看他说的这么头头是道,其实根本就没尝过,只给家里的孩子们割下来了些许,剩下来的他是打算招待客人。
老熊说这玩意儿不经放。
他还想着要不要托人带去城里,没想到小江同志突然来大队,这不就赶巧了吗?
到了王家,王三能还没来得及将巢蜜拿出来,熊表舅妈听到消息也赶来了,手里拿着一个铁盒子,打了声招呼后就道:“老熊还得进山放蜂没法过来,这是他叮嘱让我送过来的,小江你可得收下。”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