盥浴过后又换了干净衣裳,晏怀微这才回到卧房。
富贵人家为防夜里起身时发生磕碰,卧房内总会留一盏灯火通宵不熄。但这灯火并非蜡烛,毕竟整夜整夜地燃烛确实有些奢侈。赵清存这里留夜的是一盏琉璃莲花小油灯,放在床榻不远处的高脚香几上。
借着琉璃灯的微光,晏怀微瞧见刚才还乖乖躺平的赵清存,许是喝多了腹中难受,这会儿已从躺着换成了趴着。趴还不好好趴,上半身几乎移至榻外,手臂垂在床踏子上,也不嫌头晕。
适才赵清存躺下时醉醺醺的并未将衣带系好,眼下头低身子高地趴在榻边,中衣被他乱蹭着滑开,半个腰背都袒//露/出来。
晏怀微缓步上前,想为他将衣衫拉好,谁知手才刚碰到中衣边沿,突然发现赵清存背上似乎也有一些斑斑驳驳的东西。
瞧见斑驳之物的瞬间,晏怀微的脸色“唰”地一下变得惨白如雪。她三步并作两步跑去把香几上那盏小灯捧来,又战战兢兢地将赵清存的中衣撩起,直至完全堆到肩部。
将手中灯盏缓缓移向赵清存后背,借着这微弱火光,她终于看清了那是什么——在看清的瞬间,晏怀微惊得手一抖,险些将琉璃灯摔在地上。
赵清存后背的斑驳并非什么花瘘候,而是四个大字——尽、忠、报、国。
这是岳家军的刺字。
-----------------------
次晨东方既白之时, 赵清存悠悠转醒。他抬手揉了揉太阳穴,所幸琥珀酒乃桂醑,喝再多也不会让人产生宿醉头疼之感。
确定了并无不适, 赵清存转头向身旁看去, 这一看差点儿没笑出声——但见身旁女子蜷在榻里睡得正香,两只手扒拉着锦被边沿,猫儿似的。
这画面让他想起真宗时,有位名唤林逋的隐逸诗人曾写过一首关于猫儿的诗,诗句说“纤钩时得小溪鱼,饱卧花阴兴有余”, 颇含生趣。
赵清存抬手为对方掖了掖被子, 一时又觉心痒难忍,凑过去在她颊上轻轻地亲了几下。这才起身下榻, 唤了珠儿和小福过来盥漱更衣, 而后便去周夫人那里晨省, 顺道用过朝食,这便备轿入宫去了。
今日既无大朝会也无常朝,可赵清存却仍须在巳时之前赶到宫内损斋。只因今日要在损斋开经筵, 赵昚这时候唤他来,必定是有话要对他说。
官轿过了马家营, 之后沿着御街一路向南, 不多久便行至朝天门。穿过朝天门就进入了临安最繁华的早市路段, 浮铺和货郎沿街摆摊, 摊位从朝天门一路摆至皇宫北边的和宁门杈子外, 诸色美食鲜货应有尽有,放眼望去那叫个热闹。早市五更天开始,眼下辰时过半, 已经接近尾声。
伴随着浮铺摊子的饭香,赵清存由和宁门入宫。赵昚派来接他的中贵人早已等在前方,见郡王来了,这便引着他向损斋走去。
这大内皇宫乃是在吴越国旧地扩建而成,依凤凰山之山势绵延,前朝后寝,地势逐渐升高,好一个边走边爬山。
宫内殿宇不多,稍显寒碜,一个大殿往往要“身兼数职”,譬如今儿举行大朝会就叫“大庆殿”,明儿圣节上寿就改名“紫宸殿”,端的是一点儿不浪费。
算算年头,自朝廷建炎南渡至今已有三四十年。这三四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彼时赵构驻跸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由是定都于此。
但这么多年,朝廷却只将临安称为“行在”,从不称“京城”。
——因为京城在北边。那千里之外的中原故土才是他们的根脉所在。
心头思量着这些前尘旧事,赵清存这便到了损斋。损斋是赵构还未禅位时就建成的一座殿堂,本为燕坐读书之用,赵昚继位后也在此地或读书或开经筵。
巳时正,经筵开始。经筵官侍读、侍讲、崇政殿说书、国史院编修等诸人皆至,将本就不大的一间屋子挤得满满当当。
今日经筵主讲人是周必大。此人于绍兴二十一年进士及第,现今不过三十五六年纪,出身于诗礼世家,看外表平头正脸颇为憨厚,实际上脾气特别执拗,是个直言谏诤之士。
“权中书舍人、国史院编修、给事中周必大为陛下讲读《资治通鉴·晋纪》。”
听得周必大说要讲《晋纪》,赵清存心头一震,刹那之间好像明白了什么。
衣冠南渡这事并非自本朝而起,青史当中第一次世族南迁便是司马晋的“永嘉南渡”。彼时五胡驰驱,中原板荡,世家大族渡江逃至建康。而如今,冥冥之中仿佛轮回往复,中原士人又是一次落荒而逃,流寓者不仅遍布江左,甚至逃布于闽、广、湘诸地。
晋人也不是没想过收复故土,其间亦有数次北伐,甚至曾挥军直指长安城。
北伐……北伐……收拾旧山河……
赵清存抬眼向赵昚望去,恰撞上赵昚望向他的目光——赵昚面带笑意,冲他微微颔首。
霎时间,赵清存如醍醐灌顶般明白了赵昚的意图,顿时心潮翻涌,只觉满腔热血快要烧沸。
待经筵讲读结束,赵昚屏退众侍,独留周必大与赵清存二人。
“初秋时,完颜雍遣使至行在询绍兴旧礼,被周卿力驳而去。近日边报所言,完颜雍以仆散忠义为都元帅坐镇东京,周卿对此有何看法?”赵昚向周必大问询。
周必大拜答:“臣以为,陛下若思作为,当不失此机。”
“周卿果然知朕。”赵昚朗然笑道。
聊过完颜雍,又说起周必大前日上劄子缴驳蔡京之弟蔡卞一事。
朝廷本打算给蔡卞的儿子复官,然而周必大却在劄子里痛斥蔡卞阴贼险狠,比之蔡京更胜一筹,劝谏切勿为其子复官。赵昚笑着对赵清存复述了一遍劄子内容,道:“他这劄子一上,朕哪敢不听。”
君臣三人复又闲话一会儿朝野诸闻,周必大旋即告退。他走后,损斋内便只余赵家这兄弟二人。
初冬的阳光透过窗棂薄纱照入损斋,照得堂内泛起融融暖意。赵清存抬眼向斋外看去,跟在旧岁冬阳之后的,定然是励精图治、万象更新的春天。
赵昚突然问赵清存:“你也许久没点茶了吧?我唤人取茶具来,你点一盏。”
赵清存耍赖:“手生。”
“手生才要多练。”赵昚才不上他当,当即唤宫人取了茶具“十二先生”,布置于西窗下。
赵清存磨磨蹭蹭落座于茶案后,突然又找借口道:“手疼。”
赵昚负手行至茶案旁,嗤笑一声:“刚才手生,现在手疼,你怎不径直说自己手断了?”
没奈何,赵清存只得哭丧着脸抬手去拿放于架上的石转运,怎知他手一抬,衣袖向肘部滑落,这便将伤痕累累的手腕露了出来。
腕伤露出的瞬间,赵清存赶紧一抖衣袖想将这些伤痕盖住,可惜赵官家眼尖手快,一把攥住弟弟手腕,扯到自己眼皮底下。
做兄长的不敢置信地看着弟弟手腕上的抓伤,片刻后突然放声大笑,直笑得上气不接下气——他是过来人,这些伤究竟是怎么来的,一望便知。
可叹做弟弟的就这样被兄长公然嘲笑,却还不能笑回去,实在是憋屈。
好大一会儿,赵昚终于喘过气来,边笑边打趣道:“真是日头打西边出来了!我家三郎原是打定主意要去当和尚的,度牒都已预备下。这回可好,我看祥符寺是收不得你了。是打哪儿来的衔蝉奴把我家三郎的腕子抓成这样?快说快说,我这个做兄长的定要重重赏她!”
赵清存被赵昚如此嘲弄,实在是忍不下去了,回嘴道:“兄长莫闲话我,兄长当年不也放着十个美人在侧却不染分毫。”
这话说完,兄弟二人蓦然相视而笑。过往诸事艰难坎坷,如今再回忆起来,尽皆过眼烟云罢了。
赵清存说的是昔年一桩旧事。那时候秦桧刚死不久,绍兴更化伊始,朝野上下都在恳请赵构尽快立储。赵构在如此高亢的呼声中,终于放弃了他那根本生不出来的亲儿子,决定在赵昚和赵璩之间来个极限二选一。
那天就和往常一样,是个普普通通的普通日子,赵昚与赵清存用罢朝食便去了府内讲堂研习经史。
史书还没读上两句,就听得郑都管在门外气喘吁吁地说,大内着人带了稀罕物来赏赐普安郡王。
赵昚赶忙放下书本,检点衣冠,随后便带着赵清存一道去正堂延纳。
怎知一进正堂这兄弟二人皆被唬得目瞪口呆——但见堂内站了满满一屋子妙丽少女,各个如花似玉,好看得让人移不开眼。
原来赵构赏赐的稀罕物竟是十个美人儿。
赵清存和赵昚面面相觑,吃不准赵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可这是君父的赏赐,自然不能给他退回去。次日一打听,说恩平郡王赵璩那里也收到了赵构赏赐的十个美人儿,还真是一碗水端平。
“既然是官家赏赐殿下的,殿下自可挑拣喜爱之人收入房内。”有人劝道。
“不可!殿下当以庶母之礼对待这些女子。”又有人劝道。
“三郎,你怎么看?”赵昚问赵清存。
赵清存想了想,说:“要不就……养着?”
于是乎,这十个绝色佳人便被普安郡王好吃好喝地养了起来,偌大个郡王府倒也不在乎多了十张吃饭的嘴。孰料没过多久,大内又来人传话,说要将这十个美人收回去。
佳丽回宫之后,赵构手里的那碗水便突然开始向着赵昚这边倾斜。
王府众人对此皆摸不着头脑,着人私下一打听才知,也不知是谁给官家出了这么个馊得不能再馊的馊主意,让他给两位郡王各赐十名美人,一段时日之后再寻个由头收回,就看谁染指的美人儿人数少,谁就胜出。
幸好赵昚虽绝色娇娘在侧,却皆以礼待之。
兄弟二人说笑着昔年旧事,赵清存这边亦不停手地摆弄着他已有些生疏的点茶功夫。此时茶已碾碎,但见他将碎茶放入罗合之中,手握罗合边沿轻轻筛着。
赵昚倚坐一旁看着弟弟筛茶,只觉光阴倥偬,世间事皆如野马尘埃,向夕秋风仓促吹起,急景流年不过须臾。
他突然想起赵清存初来临安时的样子——那是一个倔强又有韧劲的孩子,周身萦纡着一股遮不住的野烈之气,像只小狼狗似的。
后来,待得赵清存年岁稍大,便以承信郎的身份替他外出走动,为他做一些他自己不能出面的事。
那些年他们兄弟二人一起读书习武,亦曾效仿二苏夜雨对床,抵足而眠。他也将自己的所知所闻倾囊相授于这个弟弟。赵清存逐渐收束心内野烈,学会了该如何泅渡于这浑浊幽深的临安宦海。
世人皆盛赞承信郎圆融如珠、清贵雅致,只有赵昚知道,那都是弟弟故意做给世人看的样子。他们是没见过,弟弟身上那种狼崽子一样的率性与凌厉。
人这一生若是能一直率性恣情,该是多么可羡之事。可叹世间却无人能做到。
众生总在压抑自己,有时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有时却是迫不得已。
但赵昚了解赵清存,知道弟弟身上那股率性恣情的本性迟早有一天要爆发出来,只不知会在何时、何地,又是为着何人、何事。
“兄长在想什么?”赵清存突然开口打断了赵昚的幽思。
此刻他已将茶碎筛好,以茶匙舀取适量粉末放入盏中,注水之后便拿起茶筅环回击拂着。
赵昚看着赵清存手中逐渐扬花泛白的茶汤,突然灵机一动,拊掌道:“三郎,我也要给你赏十个美人儿!”
-----------------------
晏怀微很生气, 真的很生气。
她昨夜是实打实地被赵清存那个混账王八蛋给糟蹋了,然而……她昨夜又是实打实地在那混账王八蛋身边睡了个饱。
——真真儿气死个人!
晏怀微气得一早上吃了三个肉包子两碗糖豆羹一只大鸭腿!
鸭腿吃得满手油,她还特意跑到赵清存的床榻旁, 将两只油手狠狠擦在了他的卧榻上。
看了一眼卧榻上油乎乎还飘着烧鸭味儿的手印, 晏怀微志得意满地走了。
午后又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小睡,醒来之后铺纸研墨想写几首新词玩玩儿。好些日子没填词,感觉脑袋都变得木愣愣的了。
孰料才刚把清水滴于砚堂之上,墨都还没开始研呢,就有个小丫头过来唤她,说是樊娘子叫她过去伺候。
天知道晏怀微现在一听见“樊娘子”这三个字, 心里就跟揣了只大鹅似的, 扑腾扑腾乱得慌。
有那么一瞬间,她甚至想着要不晚上去跟赵清存撒撒娇, 让他给樊茗如下一道钧旨, 就说以后没啥大事不许随便唤她——反正赵清存看起来好像很满意这梨枝娘子, 对着这么丑的一张脸他都亲得下嘴,应该不会不答应这种小请求吧?
但转念一想,秦炀让她打探樊茗如的来历, 她到现在也没探出个所以然来,不如趁此机会去过过招, 说不定能挖出些什么。
想到这儿, 晏怀微双拳一攥, 这便昂首挺胸出门去了。
跟着领路的小丫头在府内七拐八拐, 好不容易才到了樊茗如所居之处。此地名“守拙院”, 位于王府东偏北。
晏怀微轻声念着“守拙”二字,问那带路的小丫头:“这院名可是取自五柳先生的‘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之句?”
小丫头腼腆地笑着摇了摇头, 表示自己并不懂这些文绉绉的句子。随后脚步一转,引着晏怀微向院内东侧的一间厢房走去。
房间不大,但却布置得极有藏春锁昼之感。倚墙的香案上,一缕篆香正缭绕烟气,烧得满屋皆是暖馨。而樊茗如则垂足坐于窗下那张黑漆编藤小榻上,正低着头缝补一条白地(不是虫)青花裹肚。
她身后日影摇晃,身侧珠帘低垂。女使水萍坐在榻前的绣墩上为她收拾一只竹绷子,真是岁月静好,光阴悠悠。
听得晏怀微向她道万福,樊茗如放下手中裹肚抬起头来。
“梨娘子不必多礼。我这里新得了一本极有雅趣的书,所以唤你来看看。梨娘子学富五车,必然能一眼看出此书优劣。”
“是哪本书?”晏怀微一听说有好看的书,眼睛“咻”地一下就亮了。
“水萍,你去取来。”樊茗如吩咐道。
水萍应声离去,不多会儿便取了半薄不厚一册缥缃递与晏怀微。晏怀微接过一看,险些放声大哭——这不就是她心心念念的元稹所撰《会真记》嘛!还是众安桥刘四郎书籍铺刻印的善本!
说出来也许有些丢人,在她十五六岁最是天真烂漫的时候,曾对此书有着无法言说的迷醉。那会儿她在晏裕书房发现了这本书,初初一翻立时大喜过望,在心底直呼“元九你可真是神啊”!
彼时根本等不及拿回闺阁细看,晏怀微干脆就在书房随便找个杌子坐下,这就津津有味地读起来。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崔莺莺写给张生的这首诗,令情窦初开的少女一刹心沸千堆雪,风月萦绕,简直不能自已。
谁承想正看到故事最精彩的地方——张生于普救寺救了崔莺莺并对其一见钟情,遂托红娘从中牵线,二人趁夜相会——书就被突然回家的晏裕给没收了。
书刚被晏裕收走的时候,晏怀微简直抓心挠肝、肝肠寸断、断成七八块儿,就想知道故事里那一对璧人后来究竟怎么样了,故事的结局到底是什么——崔莺莺好像骂张生了,为何要骂他?张生要进京赶考,他考中了吗?张生最后和莺莺在一起了吗?
可晏裕非说这书毁人性情,无论如何不许她再看。
晏怀微生了三天闷气,却终是拗不过父亲,只得安慰自己以后再说吧。然而,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那种抓心挠肝的感觉也逐渐淡去。再后来,她自己的生活亦发生了许多变故,这故事便最终化作一段不知后事如何的回忆,被深埋于心田。
谁能想到,现在竟是樊茗如将这本书重新拿到她面前。晏怀微简直喜不自胜,连带着觉得樊茗如也变得可爱起来。
“我得此书已有些时日,却一直没空看。今日特意将梨娘子请来,便是想让你读给我听,不知可否?”樊茗如慢条斯理地说。
可以啊当然可以,晏怀微求之不得。
她爽快地应了一声,这便翻开书页,清清嗓子,不疾不徐地读了起来。
“贞元中,有张生者,性温茂,美风容……”
谁知读着读着,晏怀微的声音却逐渐低了下去,待读到崔莺莺送信给远在京城的张生,与其情断恩绝之时,忽觉满腔悲愤无可发泄,豆大的泪珠沿面颊滑落,洒于衣襟之上。
樊茗如不动声色瞥了一眼晏怀微,沉声道:“始乱之,终弃之……崔莺莺与张生做下那等苟且龌龊之事时,也许并没想过自己会落得如此下场,真是个可悲之人。”
晏怀微手捏书页一言不发,垂眼看着莺莺所写诀别之言——“因风委露,犹托清尘;存没之诚,言尽于此”。看了好大一会儿,她突然抬眸看向樊茗如,音声沉定地说:
“崔莺莺敢爱敢恨,傲骨赤心,才不是什么可悲之人!”
樊茗如眉头一皱,停下手中针线,道:“你这话什么意思?自古以来,聘则为妻,奔则为妾。她与张生无媒无妁,又为之所弃,这还不可悲?”
晏怀微将书卷放下,起身先向樊茗如拜了个万福,而后朗然道:
“所谓‘聘则为妻,奔则为妾’,乃是以男子之目审视女子,以男子之意规训女子,以男子之准绳判女子之生死!世人口中三媒六聘,不过就是许她一个妻的名头,以便让这女人无论其夫是好是坏,无论她是喜是厌,皆乖乖俯首听命罢了。”
说这些话的时候,晏怀微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婚事。她与齐耀祖什么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三书六礼金银珠玉什么都有!可事实上,这些东西根本就不能让一个烂人变好,让一对怨侣变成恩爱夫妻。
晏怀微顿了顿,继续说:“倘若以男子之圭臬来评断,自然以为莺莺可怜,但若以女子之视目重新思量,则大不相同。”
“男子所思所想,往往是崔莺莺愁绝哀怨、闲宵泪零,这是因为他们希望如此,倘不如此,便愈发显得那张生是个窝囊废物。而我看到的崔莺莺,她呵斥张生,是因为张生不知尊重;她自荐枕席,是因为确乎发自挚情。张生离开蒲州,莺莺致信与其决绝。后来崔张二人皆已婚配,张生还想见面,却为莺莺断然所拒。崔莺莺既不自缚,亦无他执,更尝欢喜,比那些满口聘为妻奔为妾的道貌岸然之辈不知高出凡几!”
“究竟是张生弃了崔莺莺,还是莺莺扬手抛了张生那自以为是的破落户,此中深意还请樊娘子细细忖想。”
话语掷地有声,这次竟轮到樊茗如陷入了沉默。
崔莺莺究竟是否可悲,这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晏怀微口中的“不自缚、无他执、尝欢喜”这九个字,却让樊茗如突然生出一种心绪震荡之感。
女先生所言颇有些惊世骇俗的味道,可字字句句都让她无法反驳——崔莺莺只去感受风花雪月,哪管什么聘妻奔妾。这般快意自在,谁能不羡慕。
其实她自己也并非世俗意义上恪守什么礼法妇道的“好女人”,否则她也不会在赵清存明确表示不会娶她之后,仍执着地留在王府——她有私心,亦有所求。
今日她是故意让眼前这女子读《会真记》,目的便是借崔莺莺被始乱终弃的悲情故事来敲打此人,谁知敲打不成,她自己却被驳得不知如何是好。
“梨娘子不愧是书会出身,不单只会填词写话本,便是识见也与我等俗人大不相同。我承认,我说不过你。”良久,樊茗如终于疲惫地开口。
晏怀微再拜道:“适才梨枝所言若有冒犯之处,还请樊娘子担待。世人不许妇人畅言,可我却偏要说——放眼天下,无论家国事还是夫妻情,无论贞洁贤惠还是聘妻奔妾,诸般规矩皆由男子计定,亦皆利好于男子。红尘之中,男子以自己为主,以女子为客,这已是威迫。我们明明身为女子,却非要以男子定下的规矩相互苛责,相互攻讦……比之崔莺莺,我们或许更可悲些。”
樊茗如发出一声苦笑:“可惜我们皆身处漩涡洪流之中,世俗规矩如牢笼,谁又能独善其身?”
二人正你来我往辩说着,忽见景明院的洒扫丫头小翠跑进房内,拜道:“樊娘子,恩王已回府,着我来唤娘子前去正堂。恩王带了满满一大箱好物件回来,说要送给娘子。”
听了这话,樊茗如放下裹肚,起身向屋外走去,边走边问:“梨娘子陪我一道儿来吗?”
晏怀微看着樊茗如独自走出房门的背影,也不知为何,突然就觉得这背影落寞孤凉,似有太多心事暗藏其中,但却无法诉说,只能等它们在身体里慢慢沤烂。
于是她抬腿便追了过去,跟在樊茗如身后,一同向正堂行去。
二女到得正堂,远远便瞧见赵清存长身玉立于堂内。他背对着门,正抬眼望着堂前那块匾额,不知在想些什么。
“三郎。”樊茗如迈过门槛向赵清存走去。
听到这声轻唤,赵清存回头看向樊茗如,与此同时,也看到了跟在樊茗如身后的女先生梨枝——便是在这个瞬间,赵清存向来坦荡的眼眸中突然浮现出一抹惊慌无措。
就像一个做坏事被抓包的孩子。
-----------------------
赵昚当然不像他的养父赵构那样满肚子馊水儿, 所以他做不出给弟弟送十个美人这种荒唐事。
不过话又说回来,在女色之事上向来不怎么开窍的赵家三郎既已突然开窍,他这当哥哥的也确实欢喜, 怎么着也得给点赏赐才行。
赵清存回府的时候便是带着赵昚赐的一只盝顶戗金木箱回来的。
原以为箱内不过是些香药珠玉之类的物件, 可当他打开箱子看去,却登时傻眼。
只见箱内整整齐齐摆着五样东西,分别是:宝钿两博鬓花钗冠一顶,纹金丝绦青舄一双,鸾凤穿花鎏金霞帔坠一枚,白珍珠长耳坠一对, 绛罗花鸟纹横帔一条。
这五样东西, 从头到脚,分明皆命妇之物。
赵昚赏赐这些给他, 当然不是让他把自己打扮起来, 而是在变相催促他——赶紧娶老婆!
赵清存苦着脸看着这一箱棘手之物, 绞尽脑汁想了半天,终于对候在门外的小翠吩咐道:“你去守拙院将樊娘子请来,就说这里有些用物要交予她。”
原想着悄默默将这些东西全丢给樊茗如就好了, 谁承想此刻他一回头便看到樊梨二女同时出现在自己面前。
赵清存顿觉心头一阵兵荒马乱,好在他定力十分了得, 须臾之间便稳住心神——自己又没干坏事, 慌什么。
“茗如来得正好, 这些东西都是官家赏赐, ”赵清存抬手指着地上那口木箱, “你拿去吧。”
樊茗如亦是聪慧之人,一眼便瞧出赵清存态度古怪。她满脸疑惑地上前两步,探头往箱内看去, 这一看却也愣住了。
“这些都是……给妾的?”
赵清存颔首:“你在府内打理事务,日日辛劳,官家命我将这些花冠首饰交给你。或用或卖,任你处置。”
“只赏赐妾一人?”
“……嗯。”赵清存含糊地应着。
边应边偷觑了一眼跟在樊茗如身后的女先生,却见那女先生也好奇地伸头往箱内瞧,赵清存没来由又是一阵心虚。
樊茗如温婉地笑道:“妾这便多谢官家恩赉,多谢殿下悯恤。”
“我命人送去守拙院。”
赵清存说完这话,随即唤来两名院公,让他们赶紧把箱子抬走。
直到这箱烫手物件消失在樊梨二人面前,赵清存这才松了口气,而后又与樊茗如商量了几句年节之事,便逃也似的离开了正堂。
回到书房本想看看丰稔楼送来的账簿文书,谁知看了半天一个字都没看进去,脑海中波澜跌宕的全是刚才女先生探头看箱之时突然蹙起的眉头和眼中明灭不定的光影。
她生气了?因为那些命妇用物没有给她,所以她不开心?
赵清存晃晃头,欲将对方从脑海中赶出去,谁承想,他越晃那女人的身影就越是摇曳生姿。赵清存一把将账簿推开,看不下去不看了,干脆去西湖散散心。
他这边心不在焉出门去了,那边晏怀微却终于被樊茗如放回了晴光斋。
眼瞧着已是黄昏时分,残照西斜,所有人都拖着长长的影子行走于人间,看起来又重又累。
晏怀微的影子被房门夹了一下,忽地发出一声惊叫——她这会儿才猛然想起,自己原本是打算依照秦炀的吩咐探一下樊茗如身世的,谁知光顾着在那儿争执什么莺莺什么张生了,身世之事竟是半句都没问!
想起这茬,晏怀微不禁长叹出声。她绝望地发现自己实在不是个做暗探的料,心想日后若有机会的话,应该多向胡诌请教请教。
又过了半个时辰,灶上送了飧食过来,晏怀微却没什么胃口,随便吃了两口便放下箸匙回到房中。
至夜天穹落雪,从窗牖望出去,但见漫天柳絮风中舞,翩然又冷寂。在这般凛洁的扬花落絮之中,什么爱啊恨啊,好像都变得孤零零、空落落的。
雪将世人困在原地,也让人间得有片刻安宁,不再一味地你争我夺。
晏怀微看了一会儿落雪,忽觉福至心灵,快步走回书案前,研墨提笔,打算将下午没来得及写的那首词写完。
彼时头脑混沌不知写什么,现下则灵犀惊走,回忆着自己还是小女孩时和玲珑一起抛雪球、赏雪竹的事,不过三五下,半阕怀想旧岁初雪的《念奴娇》便写好了。
“柔白浅迹,见流光千变,飞仙翩至。遥想昔时言笑处,摘下初花抛掷。小女天真,追云捉冷,且把凌寒试。青竹玉立,惧何凉夜风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