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农门药香by巅峰小雨
巅峰小雨  发于:2025年10月23日

关灯
护眼

这些事情原本都是亲爹和亲兄弟该做的。
当然了,分家了,两户人家了,各人自扫门前雪,他们能来,是情分,不来,是本分。
陶四喜不强求,但心中有杆秤。
“海生伯,你就收下吧,不然我们一家人都不心安。”陶四喜接着又道。
陶旺生和范氏更是一个劲儿的劝陶海生收下,言辞恳求,陶旺生甚至甩出‘大哥你要是不收,那往后我啥事儿都不敢再劳烦你了……’
陶海生没辙,只得收下了包子。
家里上一回吃肉,还是中秋节,这阵子都没嗅到肉腥味儿。
这包子带回去,两岁的小孙子肯定欢喜。
这四丫头啊,真是会来事儿,不错不错。
吃过早饭,陶四喜跟着陶海生一块儿回了塘村,医馆这边暂留下范氏和陶二云照看,等明日再让陶大兰过来换陶二云。
他们两个前脚走,后脚陶二云端来了药给陶旺生喝。
陶旺生没法起身,范氏只能用勺子小口小口的喂给他。
------------

第522章
一碗药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终于喂下去,陶旺生感慨道:“幸好有你们在,不然,我摔成这副样子只能眼睁睁等死。”
范氏嗔了他一眼:“你呀,四丫头刚走你就又开始说胡话了,明日她过来了,我跟她说,让她来训你。”
陶旺生咧着嘴笑:“好好好,我不说。”
范氏抿嘴笑了笑,她算看出来了,家里三个闺女,性格各异,比起泼辣大胆的大丫头,陶旺生其实最怕的是平常话语不多,可说出来的话却跟重锤似的四丫头。
因为四丫头的话,字字句句都说在理儿上,不服不行。
再者,四丫头能赚钱,家里接下来的花销用度,都要指望四丫头了。
“还别说,四丫头年轻轻,办事还真是周全,先前那包子买的好,还晓得给她大伯也买一份,不错不错!”
陶旺生躺在那里,回想着先前种种,忍不住感慨着。
范氏赞同的点点头:“四丫头是个有主意的孩子,心思细,又孝顺。”
陶旺生又道:“我出事儿的事儿,爹娘那里还不晓得吧?先前忘了跟海生哥打声招呼,叫他别跟我爹娘那说,眼下大姐被王家撵回了娘家,爹娘那边也是一团糟啊……”
范氏的表情有点奇怪,欲言又止。
“咋啦?咋这副吞吞吐吐的样子?有啥话就直说啊!”陶旺生有些狐疑。
范氏摇摇头:“没,没啥……”
陶二云忍不住道:“我来说吧,爹,你摔到的事儿,昨夜爷那边就晓得了,你那个报信的工友是先找去的老宅,爷带着工友又去喊了海生伯,让海生伯带着那工友找到了咱家。”
也就是说,他摔倒这事儿传回村里,是老陶家第一个知晓,但是从昨日下昼到今日这会子,都八九个时辰过去了,老陶家那边一个人影子都没来探望。
陶旺生不傻,自然明白这里面代表的意思。
看到陶旺生的脸上的笑容渐渐阴郁下去,范氏赶紧道:“大平爹上了年纪,来一趟镇上不容易,指不定他们正等着海生哥和四丫头他们带消息回去呢。”
陶旺生知道范氏是在劝慰他,也不拆穿,只是挤出一丝笑来,点点头:“嗯,也是。”
但心里却不真的这么认为。
从村里到镇上二十多里地,若是真的有心,今日一早赶路,这会子也到了。
爹是上了年纪,可爹的身子骨还算硬朗,上回王桃花不见了,爹可是帮着找了一天一夜,围着山里打转儿,少说走了五六十里地……
陶旺生身体虚弱,不一会儿又沉沉睡去。
范氏拉着陶二云到了外面一个没人的角落里说话。
“二丫头,你今个话有点多啊,先前那话不该你说。”范氏沉下脸来,低声训斥陶二云。
陶二云自然清楚娘是为哪句话训自己。
“娘,我只不过是说了句大实话嘛,爷奶他们昨日下昼就晓得爹摔到的事儿,当时爷就说让海生伯带咱先一步来,他随后就到,可这一夜都过去了,都没见着他人。”
陶二云垂下头来,有些不满的小声嘀咕。
------------

第523章
“我爹也是爷的儿子啊,儿子摔成这样,做爹的咋能不担心呢?不来就算了,还忽悠人,我就是气不过,想让我爹晓得点内情……”
“晓得点内情又能咋样?就你爹那性子,他难不成还真能因为你爷奶他们没及时赶过来而跟他们断绝关系?”
范氏的话,让陶二云顿时哑口无言。
范氏抬手抚了抚陶二云的发顶,柔声道:“二云,虽说你爹人好,待你也如己出,但有些话,你大姐和四妹来说,比你说合适,你听娘的话,娘是为你好。”
陶二云怔怔望着范氏那心疼的眼神,良久后,轻轻点了点头:“娘,我记住了,你放心吧。”
有些话,娘没有说得太彻底,但陶二云心里明白。
自己身上流淌着的终究不是陶家的血脉,也不是陶旺生亲生的,即便叫了他好多年的爹,可终究是养女。
养女是不能去妄议陶家长辈的事儿的,只求本本分分的在陶家长大,将来寻个良善的婆家嫁过去,一切就稳妥了。
现在说太多,惹怒了养父,让养父生厌,终究是不明智的。
而不像大姐和四妹,是亲生的,话可以随便说。
哎,陶二云有些淡淡的失落,说不上为何,她很小很小的时候亲爹就死了,她真的很想要一个男子,能够真正的包容她,对她好,让她想说啥就说啥,也不会计较,不会生厌……
陶海生昨日和范氏他们赶过来的时候是步行,所以这会子陶四喜和他回村,自然也是走回去的。
陶海生睁大了眼,在街道上走着的时候,不管是迎面过来的还是身后的人,他都会特意去看一眼。
就这样一路出了镇子,到了外面的大路上,陶海生还是保持这副模样。
陶四喜悄悄观察着他,有点困惑。
“海生大伯,你在找人吗?”她忍不住问。
陶海生道:“是啊,我在想你爷和你二叔会不会过来,要是遇到了路上也好打个招呼,跟他们说下情况,免得他们担心。”
陶四喜嘴角抽了抽。
“我爷和二叔他们若是要来,早就过来了,不会等到这会子。”她道。
陶海生看了她一眼,虽然手里还拿着四丫头买的肉包子,可是他对着丫头说的话还是有点不认同。
“照理说,你爷他们应该会来人的,你爹都摔成那样了,他们肯定担心。”陶海生道。
陶四喜不想跟陶海生辩解,语言是苍白的,她只相信事实。
她也相信事实会让海生大伯打脸。
两人一路回到了塘村,都没有在半途遇到陶老汉和陶春生他们。
陶海生先前笃定的东西也一点点动摇,等到进了村,看到月牙塘边的时候看到朱氏蹲在那里浆洗,一边还跟旁边的七大姑胖大姨说闲话,笑声回荡在水面上时,陶海生的脸色陡地就黑了。
朱氏看到了陶海生,就跟饿猫见到了鱼腥似的,隔着水面朝陶海生这边又是挥手又是扯着嗓子喊:“海生哥,你是打从镇上回来哪?我大哥情况咋样了啊?”
------------

第524章
朱氏这喊的,完完全全就是把自己置身于一种局外人,纯粹看热闹的立场上来询问,探听,以此满足农村妇人与身俱来的好奇心。
陶海生冷冷看了朱氏一眼,二话不说,扭头就走。
朱氏愣了下,张大着嘴巴蹲在那儿,手里还拿着一只棒槌。
“这是咋啦?咋不搭理人呢?”朱氏自言自语。
旁边的妇人起哄,“大明娘,你不是说你在老陶家人缘最好嘛,咋你这堂兄不搭理你呢?”
朱氏撇撇嘴,“再完美的人也不可能人人讨喜,他不搭理我,我还懒得理睬他呢,神气个啥
又有人道:“那不是四丫头嘛?你问问四丫头啊。”
朱氏才看了陶四喜一眼,就遭到陶四喜一记白眼。
“我打死都懒得问,关我屁事,你们谁爱问谁问去!”朱氏手一扬,埋下头浆洗,肚子里憋了一肚子的火。
周围的妇人们都心知肚明,朱氏这是不敢去问陶四喜呢。
因为四丫头厉害呗,到时候当着众人面不给朱氏面子,朱氏下不来台。
且说陶海生和陶四喜走到了分岔路口,陶四喜突然停下。
“海生大伯,这趟劳累你了,你家去好好歇息吧,一宿都没合眼呢。”
“四丫头,明日你和大丫头几时去镇上?我来送你们。”陶海生道,一改之前面对朱氏时的冷脸子,此刻的陶海生再度恢复了和颜悦色。
陶四喜却摇摇头:“不用送,我和大姐自己过去就行,回头等我爹回村的时候,少不得还要劳烦大伯您去接下。”
陶海生立马道:“这是当然的,不用你说我也晓得,回头你爹啥时候回村你提前跟我说声,我推木板车去接。”
陶四喜感激一笑,又对陶海生这福了福,转身就走。
“四丫头,你不去爷奶那说下情况?”陶海生又问。
陶四喜扭头对他勾起唇角,笑容却有点苦涩。
“若是有心,他们自然会打听到的,若是无心,我贸然跑去说,反倒给他们增添麻烦,我还是先回家去吧,大姐和弟弟一直在等着。”
直到陶四喜走远,陶海生方才回过神来,长叹了一声,转身往陶家老宅走去。
到了老宅门口,他原本想要进去的,迟疑了下,还是径直走了。
好吧,他承认他带着一丝赌气的成分在,正如四丫头说的那样,他也很想看看叔婶到底在不在乎旺生!
陶海生回到家后,家里刚刚吃过早饭,儿子媳妇正准备下地干活,婆娘正在给小孙子喂饭。
今日早上吃的是红薯稀饭,小孙子不爱吃,坐在那里闹脾气。
看到陶海生回来,婆娘和儿子媳妇都过来打招呼:“爹,你回来啦,我旺生叔情况咋样?”
陶海生对儿子道:“摔到了腰,三五个月不能下床了,这会子在医馆先观察几日。”
儿子咋舌,“旺生叔可是大房的顶梁柱啊,他这倒下了,刚好赶上年底,真是糟心啊!”
陶海生点点头,可不就是么,可又能咋样呢,运气不好摊上了这码子事。
桌边,小孙子还在那里闹脾气,不想吃红薯粥。
------------

陶海生把荷叶包递给婆娘:“这里有包子,去热包子给他吃。”
很快,热腾腾香喷喷的肉包子就端来了,小孙子开心得不得了,自己抓了一只在手里啃。
原本准备出门的儿子媳妇也在那磨磨蹭蹭,嗅着包子的香味儿暗暗流口水。
陶海生招呼他们两个:“过来吃两只包子再去下地吧,肉馅儿的。”
儿子媳妇赶忙儿放下农具来到了桌边,陶海生给他们小两口一人分了两只包子,又递了一只给自己婆娘,余下的七只都给小孙子留着。
儿子媳妇吃得满嘴流油,婆娘也是边吃边感慨:“还是肉包子好吃,比咱家里贴的杂粮面饼子好吃多了。他爹,你咋这么舍得买这么多肉包子啊?”
陶海生抽着旱烟,“是四丫头买的。”
“啊?四丫头啊?那闺女可真懂事。”婆娘夸道。
陶海生道:“四丫头确实会来事儿。”
“他爹,你从镇上回来,可去隔壁叔婶那里转一下了没?”婆娘又问。
陶海生咬着旱烟杆子摇摇头,“还没去,那从昨日我去镇上到今个回来,这几个时辰里他们可有人过来打听情况?”
婆娘摇摇头:“没。”
陶海生哼了声,接着抽烟,抽了一口便拔出来把烟杆子往桌上磕了几下,“他们有啥事儿就少不了旺生,这会子旺生摔得半身不遂就没他们啥事儿了,就没见过这样的。”
“我回屋去补个觉,天王老子来了都别来喊我,有啥事儿等我睡醒了再说。”
婆娘明白陶海生的意思,看到他眼睛里的血丝忙地点头道:“你赶紧去睡你的,甭管谁来了我都给你拦住。”
儿子媳妇也吃饱了吃满足了,扛起锄头下地去了。
婆娘收拾完碗筷,拿起菜篮子,抱起小孙子:“走,咱去菜园子里耍。”
带上了堂屋门,锁上了院子门走了。
走在半路,遇到了慢悠悠洗完衣裳回来的朱氏。
“嫂子,这是上哪去呀?”朱氏笑吟吟问。
海生婆娘不咸不淡道:“去菜园子里呢。”
朱氏又来逗她怀里抱着的小孩子:“咋不喊小奶奶了?上回小奶奶给你糖果子吃你都忘啦?”
小孩子一脸茫然的望着朱氏。
海生婆娘把脸撇到一边去,心里暗笑,自家小孙子长到将近两岁,恐怕就吃过一回朱氏给的糖果子,就那么一粒,这见到孩子面就说,逢人就说,都听烂了。
而她家三霞和大明小时候,不晓得吃了自己家多少饭菜呢,每回俩孩子都是掐着饭点过去,海生不忍孩子在旁边看,所以每回都会让她顺带给俩孩子也装点饭菜。
孩子吃完抹抹嘴就回家去了,也不晓得会不会跟家里大人说,反正她和海生是从来没说过这事儿,而陶春生和朱氏两口子也从未在他们面前补充过感谢。
如今自家孩子半年前吃过一颗她给的糖,一直说到现在,没完没了。
“好了咱不耽误你小奶奶晾晒衣裳了,走了。”
海生婆娘把小孙子从左边臂弯换到右边臂弯,正要走,却见朱氏捏着小孙子的小手:“呀,这小手油乎乎的,还一股子肉香呢,吃啥好东西啦?”
------------

小孙子道:“爷给的……”
海生婆娘不耐烦了,直接把小孙子抱高了一些,并站开几步,“他爷从镇上带回来的,你忙吧,我们去菜园子了,回头再说话吧……”
“诶嫂子你别走啊,我有几句话问你。”朱氏横跨一步拦住海生婆娘去路。
“嫂子,海生哥回来了吧?那啥,春生他哥这会子啥情况啊?摔的不严重吧?”朱氏压低声问,眼睛里闪动着灼热的光芒。
海生婆娘被朱氏这副局外人看热闹不怕事大的样子给激怒了,嘴角扯开一丝怪笑:“我啥都不清楚,你海生哥回来后累得不行,倒头就睡了。”
“咋一回来就睡了呢?我们这边还等着消息呢!”朱氏突然落下脸来,语气里带着几分埋怨。
海生婆娘似笑非笑:“这话我可就不爱听了啊,旺生到底是海生的亲兄弟还是春生的亲兄弟?我们海生奔波了一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不指望你们说句暖心窝子的话还反过来埋怨?有这样的理儿?”
朱氏被海生婆娘这话说得有些接不上来,于是讪讪一笑:“我这不是担心旺生大哥嘛,那啥,我先回去了,嫂子你忙哈!”
望着朱氏跑远的背影,海生婆娘没好气的往地上啐了一口,“什么人啊这是!”
说罢,也带着小孙子气呼呼去了菜园子。
朱氏一口气跑进院子,陶春生正蹲在西屋门口嗑瓜子,瓜子壳吐了一地。
正面的灶房里,炊烟袅袅,应该是陶招娣在烧饭。
这位大姑子自打被老王家撵回娘家来后,这都三四天了,王大根一直没露面,更别提接人了。
陶老汉已经往小王村那边跑了两三趟,但事情还是僵持着没解决。
朱氏把浆洗的盆往地上重重一放,对陶春生道:“你还在这里嗑瓜子,人家去了镇上的都吃上肉包子啦!”
一听到肉包子三个字眼,陶春生的眼睛瞬间就亮了。
“哪里有肉包子吃?”他忙地站起身来,瓜子也不磕了。
“隔壁,你海生哥回来了,回来就在睡大觉!”朱氏道。
陶春生挠了挠头,“海生哥回来了?这跟肉包有啥关系?我咋听得一头雾水呢?”
“海生回来了?”
陶老汉听到院子里的响动,赶忙从东屋里出来。
朱氏立马道:“是的呢爹,我在池塘那浆洗的时候就看到他和四丫头一块儿进村,我跟他打招呼,打听旺生哥的消息,海生哥竟然不搭理我。”
“方才在路上又遇到了嫂子带着小孙子去菜园子,说海生哥在睡觉,那小孙子吃了海生哥带回来的肉包,满手都是肉油,香得不得了……”
“得了,别说吃的了,小孩子吃个肉包看把你给馋的!”陶老汉不耐烦的挥挥手,抬步往隔壁陶海生家那边走去。
陶春生屁颠着跟着后面,摩拳擦掌要去吃肉包的样子,朱氏衣裳也顾不上晾晒,也赶紧跟在爷俩后面。
三人到了陶海生家院子门口,发现院子门锁着,里面的堂屋门去却没有上锁。
------------

屋里没有动静。
陶春生两手放在嘴巴前面做了个小喇叭状:“海生哥,是我们,我们过来跟你打听我旺生哥的消息呢,你过来开下门啊……”
这回,屋里终于有了动静。
陶海生把窗户推开,朝院子这道:“叔,我一宿没睡困得要死,你们去大房那边找四丫头打听吧,我先睡了,晚些时候再过去跟你们说话。”
撂下这话,陶海生把窗子落下。
陶老汉吃了个闭门羹,满头雾水。
陶春生急了,又喊:“海生哥,听说你从镇上带了大肉包子回来,卖我两个呗,省得我跑一趟……”
屋子里的陶海生听到这话,差点踢到椅子摔跤。
这世上还有嘴馋成这样的人?真是不像话!
陶春生不死心,在朱氏鼓励的眼神下还想再喊,被陶老汉喝住。
“不嫌丢人?闭嘴,回家!”
老汉一声令下,陶春生只得讪讪闭嘴,耷拉着脑袋跟在陶老汉身后回了家。
回到老陶家院子门口,陶老汉对陶春生和朱氏道:“春生,你跟我去一趟大房那边问问你大哥的情况,二媳妇你回家去跟你娘和大姐那说一声,早饭不用等咱,你们先吃就是了。”
撂下这话,陶老汉掉头就走,走了几步,老汉发现陶春生并没有跟上。
“你磨蹭啥?过来啊!”老汉催促道。
陶春生一脸为难:“爹,你去问问就行了吧,我就不去了,先前大姐说水缸里没水,我还得去挑水呢!”
陶老汉气闷的瞪了陶春生一眼:“饭都快熟了你还没挑水,快去快去!”
于是,陶老汉只得一个人往陶家大房那边去。
等到陶老汉走远了,朱氏压低声问陶春生:“水缸不是满的嘛,你为啥要骗你爹啊?”
陶春生耸耸肩,“大房这会子是大丫头和四丫头在,那是一个泼辣一个狠,我跑去打听情况到时候肯定一顿怼,我才不去呢!”
“那你也不担心你大哥摔成啥样了?”朱氏笑眯眯又问。
陶春生咧了咧嘴:“没消息就是好消息,要是我大哥当真摔了个咋样,海生哥,还有大房的肯定哭哭啼啼过来求助了,既然没来,那就说明我大哥没事儿,我大哥打小就皮实,耐摔打。”
陶家大房。
陶四喜回到家的时候,大平已经上学去了。
陶大兰在院子里喂鸡,一只老母鸡带着十来只小鸡崽子在院子里满地跑,她蹲在地上把老了的菜叶子剁碎了喂给它们吃,稍微听到院子外面传来点响动,就会冲到院门口张望,然后又失望的回来。
直到陶四喜的身影出现在院子门口,陶大兰惊喜得提着菜刀就冲到了院子门口。
“四妹,你可算回来了,爹啥情况啊?摔到哪了?严不严重?”
陶四喜看着大姐这副心急如焚的样子,心里中算有了一丝快慰。
这才是真正在乎彼此的亲人啊,哪里像先前二婶,看热闹不怕事大。
------------

“大姐别急,咱爹性命无碍。”陶四喜赶紧拣出最关键的一句话道。
陶大兰悬了将近一天的心总算是落到原处了。
“性命无碍就好,那爹这会子还在医馆吧?又是啥情况?”她接着问。
陶四喜索性站在院子门口把陶旺生的情况大概跟陶大兰这说了下,没有夸大其词,也没有刻意的报喜不报忧,一五一十的说了。
听到陶旺生摔到了腰,最起码要在床上躺三到五个月,陶大兰的脸白了几分:“要趟那么久,可见咱爹是真的摔出内伤来了,肯定好痛,好难受吧?”
陶四喜垂眸淡淡笑了笑,“我若说爹不痛不难受,大姐肯定也不会信的,何况他脑袋还破了,这几日得在医馆先养着,挪移不便,也好方便大夫换药。”
“道理是这个道理,可在医馆住几天得花不少钱。”陶大兰道。
陶四喜点头,“那肯定啊,但有些钱该花就得花,不能计较那个。”
陶大兰点头,“可是四妹,咱家的钱够吗?我的意思是,在不动你的彩礼的前提下……”
陶四喜笑着眨眨眼:“够的,原本是打算攒钱起新屋子,既然爹这样,那屋子就往后挪挪吧。”
陶大兰这下心里有底了,但同时也更加愧疚。
“是姐姐没用,这重担落到你一个人的肩上……”不喜欢哭的女汉子陶大兰眼圈突然就红了。
陶四喜挑眉:“大姐,别说煽情的话了,你就不能夸我几句嘛?比如说,四妹,你可真是能者多劳呀……”
陶大兰破涕为笑,“能者多劳是必须的,我家四妹最能干了!哦对了四妹,昨夜顾二哥过来了。”
顾二哥?
陶四喜诧了下,昨日她跟黑衣一块儿下山,在山脚下分道扬镳。
他们的腿受了伤,下山的时候好了个六七成,不晓得这会子咋样了?
“他说啥了吗?”陶四喜又问。
陶大兰道:“他也是听说了咱爹的事,所以连夜推着轮椅过来了,听到你去了镇上医馆,他就回去了,让你若是回来了就去一趟他那。”
陶四喜点点头:“我洗个澡就去。”
陶四喜刚刚洗完澡换了衣裳出来,陶大兰刚好也从对面的陶旺生他们那屋里出来,手里拿着两只包袱卷。
“四妹,爹和娘的衣裳我都捡好了,明日一早咱就动身去镇上,把东西带给他们换洗,顺便让你二姐回家来歇歇。”
陶四喜擦拭着头发,点点头。
陶大兰又道:“昨夜我和大平担心死了,估计大平也一宿没睡,今个我刚拉开屋门大平就背着书包出来了,眼睛红通通的,你说,明日要不要也带大平去镇上看看咱爹,好让大平安心?”
陶四喜可以想象昨夜家里的画面,姐弟相依,惶恐不安。
“让他去看看咱爹也好,也好叫大平放心。”她道。
“对了大姐,老宅那边可有人过来问过?”陶四喜想到这个,忍不住还是多问了句。
陶四喜不提这个便罢,一提及,陶大兰的脸顿时就拉了下来。
------------

第529章
“连个鬼影子都没来问,好像咱爹是石头缝隙里蹦出来的似的,之前王桃花不见了,姑姑被姑父撵回来,咱爷和二叔跑咱家那是跑断腿,蹭吃蹭喝不算,各种亲近话说了一箩筐,他们有事儿的时候那咱爹就是老陶家的长子,即便分家了都要担起责任。”
“如今咱大房有事,他们全都当没这回事儿,我越想越气人!”
陶四喜就知道是这个结果。
她拍了拍陶大兰的手背:“别气恼了,看开就好,我也就是问问,并不是真想跟他们索要什么。只是觉得心凉,昨夜咱家就你和弟弟,但凡怜惜一点,多少都会过来转一圈,说说话,给你们一点胆气。”
可现实是,老陶家人没有谁做这些。
陶四喜问了,要个答案,心里有数。
“大丫头,四丫头,你们在屋里不?”
院子外面突然响起陶老汉的声音。
陶大兰愣了下:“这是……爷来了?”
陶四喜点头:“这人还真是不经念叨啊,必定是过来打探情况的。”
陶大兰蹙眉:“我不想搭理他,咋整?”
陶四喜抿嘴一笑:“待会看他怎么问,你再怎么说。”
“咋?你不留下?”陶大兰讶问。
陶四喜道:“我懒得跟他说话,我得去趟顾家,所以这个艰巨的任务就交给大姐你了,加油!”
陶老汉在院子门口等了老半天都没等到人来开门,正准备走,院子门突然吱嘎一声开了。
陶大兰和陶四喜姐妹从院子里出来。
相比较走在前面的大丫头那张板着的脸,倒是走在后面的四丫头面色如常,还朝陶老汉这主动打了声招呼:“爷过来了?”
陶老汉忙地点头:“四丫头,你爹啥情况了?”
陶四喜依旧是淡淡的,“我爹的情况我都跟我大姐那说了,让我大姐跟爷说吧,我有点事先出去一趟。”
说罢陶四喜径直往村子方向走去。
陶老汉喊她,她也没有回头。
“四丫头这匆匆忙忙的是要上哪去啊?咋留下来说句话的功夫都没有呢?”陶老汉有点不悦的道。
陶大兰倚着门框不耐烦的看着陶老汉:“爷,你过来到底有啥事儿?要是没啥事儿我就回去接着喂鸡了。”
陶老汉赶紧转过身来,“大丫头,你爹这会子啥情况了?”
“呀,原来爷是过来关心我爹来了啊,那我可得替我爹多谢您老了。”陶大兰扯着嘴角笑,并扬声道。
陶老汉脸色黑了黑,“你这丫头说话咋阴阳怪气的?你爹是我儿子,我关心他,天经地义。”
陶大兰摆出一副牙酸牙疼的样子,“好吧好吧,爷说啥我信啥还不信嘛,至于我爹的情况嘛,咋说呢,不好也不坏吧!”
“不好也不坏?那又是啥情况?你这丫头倒是说细碎点啊,这不是存心让人着急嘛!”陶老汉跺了跺脚道。
陶大兰道:“我就算说的稀巴烂爷你也看不到啊,我爹磕到了脑袋摔到了腰,这会子起不来,只能躺着,身边也缺不了伺候的人,这么说,爷你听明白吗?”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