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商人名叫安东尼,营造一星天赋者,南方人,角色卡上可以看见,这人一辈子没有别的爱好,追求极致的锻造手艺,他做的银器,雕刻需栩栩如生。
他手上有的是锻造雕刻银制品的学徒。
她谈的条件是,既然有技术,那就干脆别做商人了,来给她做银器吧。
整个郡里,被开发的银矿,金矿,都是受伯爵监管的,她们只能买到融好的粗料。
她想让这商人只管加工,地皮,房子,税,全都不用担心,只给她打工拿加工费。
这商人思考了一会儿就答应了下来。
他想的是,自己年纪大了,没有后代只有学徒,要地产也没用,要是能给徒弟们找到稳定的前途,那似乎也不错。
况且,加工费并不比自己做主便宜很多,还省了操心巨细无遗的事情。
没人不会答应这样的好事。
于是,他便答应了下来,准备回家通知徒子徒孙,搬去埃因威顿。
等这边谈完了事情,奥利维娅从客厅来到书房,就见到了汇报好消息的贾格布。
贾格布说了一阵,将口袋里的麦穗奉上,说道:
“今年的麦子亩产,应该比去年差不多,能到一百五十磅每亩。”
奥利维娅算了算,这样下来,今年秋天就至少有十五二十万磅的小麦了。
这些小麦自给自足是够了。
她嗯了一声,又询问了城建的进度,高斯里和其他人的工作。
贾格布额头冒汗的说了半天,才听夫人点头说道。
“不错,你们干的不错。”
她扭头,对旁边候着的女仆说道:
“去地窖里,把前天商人送我的那几箱子葡萄酒,蜂蜜酒什么的,给他们送去吧。”
她又对贾格布说道:“我听管家说,你姑姑最近有点生病,法农不在,我去修道院请了人来,给她治了。
你回来了,就回家去看看吧,幸苦了这么久,放几天假还是可以的。”
贾格布又是一愣,连连点头。
家里的事情,他自己都不知道,手里忙成这样的领主却知道。
贾格布不仅生出了敬佩,更有一种一切被尽在掌握之中的惶恐。
不过,他也只是惶恐了刹那,就赶紧告辞回家去看看了。
奥利维娅回到书房里,将桌子上的规划图纸卷全都打开,按照贾格布说的进度,挨着对了对。
城墙高四米五,宽三米,每一百米一个瞭望塔,现在建了五分之一。
至于堡垒,第一层的砖墙也堆砌了一半。
最重要的是造船坞,高斯里寻觅了一个造船商和两个木材商合作,船坞就在海边,已经开始建厂了。
听说,高斯里还安排人,烧了一大堆的玻璃块,是试验品,还没流入市场,各种各样的。
等堡垒建的差不多,就可以把这些玻璃裁剪修边,一小块一小块的拼成花窗扇了。
这些工地,只要开始干活,手熟了,速度也会上来。
如今七月上旬,剩下的活儿大约干到秋季十月,差不多也能看到雏形了。
再细节装潢,到十一二月份,总能住进去。
从四月到十二月,这堡垒,城墙,以及港口,大道,能修的差不多。
不过,城建不是几个月就能完全建好的。
城内大多数地方,都还是荒芜的森林,需要一点点的开发。
大道路分出了区域,总要把链接的小道也修出来,还有各色基础设施,例如饮用水,城内防火瞭望塔,还有护城河要挖掘,还要发展自己的商船和护航船。
等她住进堡垒,解锁了继承人席位,还有的是事情要干。
奥利维娅将地图举起来,对着光线看了半天。
她仿佛都能过透过这些图纸,看到工地的繁忙场景了,真是期待,住进去会是什么感觉呢。
田埂里面土豆经过了一整个月的温暖气候,白色花朵开始萎缩掉落,根茎开始膨大。
一个月过去之后,藤蔓开始枯黄,土豆迎来了采收的季节。
二百磅土豆,把有芽点的部分切下来,沾了草木灰分行栽种,才可以种一亩地。
但就是这二百磅土豆,种了一亩地而已,收获时,路过的庄园磨坊主却越看越觉得不对劲。
后来他干脆让佃农把土豆装进麻袋里送回磨坊,谁也不能碰。
土豆全都送回磨坊后,磨坊主亲自上秤称重。
他惊讶的发现,这种作物,亩产竟然能高达六百磅。
目前产量最高的麦子田,亩产也就一百七十磅,黄豆也才二百五十磅。
这玩意儿也太恐怖了些。
磨坊主立刻就让佃农们把从藤蔓上收集到的土豆果子好好保存,又把这个数字报进了庄园里。
奥利维娅表现的很惊喜,实际上一点也不意外。
土豆这作物,在她穿越之前,是亩产能到两千多斤多恐怖作物。
现在才仅仅六百磅,合五百多斤,不算太夸张。
这土地的肥力,也只能种成这个样子了。
她照常赏了那个种这块的佃农,又下令将所有的土豆和种籽都给已经返回埃因威顿的贾格布送过去。
等商船造出来了,她会第一时间叫莱蒂伦出海,省去海上商队这个中间商,直接把商品送去销售地倾销。
顺便,也四处找找,把系统解锁的土豆,玉米什么的,从其他大陆带回来。
奥利维娅曾经管军粮时算过一笔账。
就只算一个普通人每天需要摄入的主食为两磅。
其他的肉类,蔬菜饮食不算在内。
一个人像这样吃一年,要吃掉七百五十磅左右的主食。
但是现在一亩麦子田的产量才多少?
需要几亩田才能提供一个人的正常需求呢?
她算过了,要一个人正常吃麦子一年至少需要四亩地的产量。
如果领地里现在的一千多人,人人吃饱,至少需要七千亩纯耕地。
如果直领地连这七千亩地都不能满足,那么她就无法控制粮价,领地里的粮食就永远价格昂贵,民众吃不了干饭,只能稀汤配鱼干。
体质差,疾病多,寿命短,人口就无法增长。
没有自然的人口增长,光靠外来劳动力,并不是正道,况且,外来人口也是有限的,其他地方的领主会管。
那么相应的,人口问题会影响到地区各个方面的发展。
目前领地里有的耕地远远无法满足这一点,即便是要开垦剩下的五千多亩,一时半会儿,也没有那么多劳动力。
所以,她目前唯一可走的路,就是提高亩产量。
若是主食的亩产能够平均在六百磅一亩,那么只需要两千亩地,就能供至少一千六百人饱饱的吃上一整年了。
粮食充足,价格就低廉,普通人的生活越有保障。
现在的普通居民,如果家家户户都能不愁主食。
那么每个家庭都会放开手脚生孩子,一串串的给她造人,也都能养活。
只要过个几年,这些孩子都长到了不容易夭折的时候,自然人口就会倍数增长。
等这些孩子有六七来岁,能开始干一些简单的活儿,劳动力也就充足了。
她脱离系统的个人计划是,今年基本城建完毕。
明年在吸引外来人口的同时,尽力完成每年一百五十万磅的粮食产量目标。
至少把主粮的价格调到一苏里左右。
目前劳工一天的薪水,刚够卖一磅多主食回家煮粥。
要是粮食价格到了一苏里,劳工一天的薪水就能买四磅主食,够两个人吃一天干饭。
五年之内,她的计划是,将这座城市的繁荣度打满,开垦出至少七千亩直领耕地,种五千磅主食,亩产达到平均三百磅。
只要能达到这个数字,再严格管控一下本地的私人粮商,将这个镇的粮食进出口税率调整好,不让粮商钻空子倒卖,也就行了。
第81章 ◎八月上旬◎
八月初八, 这是北方一年中最舒适的日子,头顶上阳光充足,气温宜人, 河畔边微风冷冷, 出门只需要穿一件亚麻长袍。
距离埃因威顿城外二十里地,位于德拉乌伦河谷沿岸良田的庄园里, 贾格布正站在直领地中耕地规模最大的庄园中。
他正在趁着秋收前夕,督促佃农开垦荒地。
只见河水一片蓝色,附近的田地上长满黄绿色小麦, 风吹麦浪,河面上是扬着帆的木船。
而田埂附近,曾经荒芜的灌木丛里,佃农们把灌木割下来, 连根拔起, 晒了两天, 此刻一把熊熊烈火烧光了。
田地冷却后, 佃农们拉来十来头骡, 背上了犁耙, 开始深耕荒地。
佃农们跟在犁耙后面捡石头。
贾格布站在远处的河边,手里拿着一本账。
他最初接手这庄园时,原本的耕地是一百三十亩, 这几个月开垦,已经垦出了六十亩荒地, 最后还剩下十亩地需要开垦。
直领地里, 归贾格布管的十个庄园,每个庄园都至少在年内满足实际主粮耕地面积有两百亩的目标。
五月份时,直领地只有三百多佃农, 分拨到十个庄园,每个庄园才三十个劳力。
六月份,七月份,北方霍布斯郡陆陆续续来了二百个流民,直领地里的佃农人数扩充到了五百人。
眼下这五百人,平均分拨下来,每个庄园大约五十人。
按照他的方法精耕细作,每个人的精力最多能耕作四亩地,五十个人,一年刚好只能管的出来二百亩地。
贾格布这里的账本记录的清清楚楚。
一开始每个庄园的耕地数量大小不一,有的才一百亩,有的却两百多亩,合计一千五百多亩耕地,耕地附近的果树,灌木荒地不计其数。
这几个月,他挨个庄园监督,送来骡子帮忙耕地。
八月份,最后一百多亩地开荒完毕,两千亩主粮耕地就足数了。
贾格布负责管理的这十个直领庄园,是河岸边占地位置最好的地方,土地肥沃。
他能预计,今年的一千五百多亩麦子,精确产出是二十万磅到二十五万之间。
已经开荒的四百亩地,前后种了黄豆和其他豆类,预计产量为十万磅。
今年把黄豆留足了种子,明年再往麦子地里种一千亩黄豆,往黄豆地里种一千亩麦子。
这样两两交换之后,明年这两千亩地的产量,争取粮食总量达到五十万磅。
五十万磅粮食,均价两苏里,价值一百万苏里,也就是一千个金币。
这些钱,如果发五百六十金币给五百个佃农做工资,还能余下四百多金币。
他深吸了一口气,心里已经十分开心了。
这剩下的钱币,通常公账又拨回来了九成做农业开支。
刚好又可以拿去买大量的果树回来栽种,又买更多的骡子耕地。
明年计划每个庄园多开荒五十亩地,这五十亩,就可以用来种果树和麻料了。
他心里盘算着,不一会儿一个佃农就从庄园的仓库里跑了过来。
说来也巧,这佃农在战乱之前就与贾格布认识。
后来清点人口时,这佃农看贾格布在男爵身边过的这么好,也就去山上同胞藏身的地方传信,把人从深林里叫了出来。
现在,他又被分到了贾格布手下来种地。
走到了跟前,这佃农赶忙说道:“男爵夫人派人给你送来了几袋东西,还有信。”
“哦?”贾格布想了想,就跟着去了仓库里一探究竟。
到了仓库里,负责从港口运送过来的两个人也没打开麻袋看过,他们不知道这里面是什么。
贾格布先开了磨坊主的信,才知道这口袋里的东西是土豆,一共是六百磅。
他也为这离谱的产量愣了半晌,立刻掐着手指算了起来。
这六百磅土豆,是没有什么外壳损耗的,是净亩产。
假如种上一千亩,那一年就能产六十万磅,要是种两千亩,那就有一百二十万磅。
一百二十万磅,是目前年产量的四倍。
这事可真是非同小可!
贾格布立刻就叫人把土豆好好的封进仓库里,又叫人去牵马来,他骑着马带着两个仆人一路往港口去了。
这庄园距离港口最近,不一会儿,他就进了正在施工的城门。
他顺着已经清理出来的城内主道往工坊区走。
前两个月,高斯里和伊森,还有科琳娜父女,带着一大堆人手,一起去了山区勘矿。
他们不止在埃因威顿,还去了邓佛姆林,两个镇的山都翻遍了,也寻到了矿脉,以及大量烧陶瓷需要的黏土和岩石。
虽然没找到盐矿,也没找到铜矿铁矿,但是在邓佛姆林到埃因威顿的边界的山崖找到了一处有煤的地方,这主要还是科琳娜发现的。
高斯里带人深挖过,这煤矿很浅,只在地下十米,揭一层土就能看见了。
他四处凑了二十个工人,正在慢慢的开发这处矿。
如今,他人已经回来了,正在港口的造船坞催进度。
所以,贾格布一进城,就直接去了港口。
海港上的设施建设都是最优先级,如今已经算是完善了,这一角的城墙也是最先造完的。
从靠近港口城门开始,就要过一道营门,这城门前面就是守备营,住着几十个士兵,日夜负责安防,又要负责查船舱里的货物与报税的数量和种类是否一致。
目前船商们交靠船费,过港税,就是在守备营交的。
凡事在埃因威顿港口卸货装货的商船,都要根据货物的价值来按比例交税,每个月林林总总几十个金币。
这笔钱用于港口养护和守备营开支。
交了税的商人,载货离港时,会有两艘兵船护航,直到离开海盗出没的水域。
贾格布一路骑着马畅通无阻的穿过守备营,穿过了城门来到墙外的海岸,视线忽然开阔。
长长的口岸停满了降了帆的船舶,大小不一二三十艘,来来往往的工人从船上搬货。
他顺着岸边的大道往德拉乌伦河这一侧走去,那里有一处半围木板起来的船坞,就建在石头堆的坡岸上,占地有三四亩。
在大门口,有两个穿甲的士兵专门守在这里站岗。
他下马进了船坞,立马就能看见地上有一个巨大的斜坡深槽,深槽的尽头就是河面,但眼下被巨木闸门挡着水。
而深槽宽十米,长五十米,底部有一圈船墩子,船墩子上架着正在组装大船的底部龙骨。
数十个工人或坐在脚手架上,或站在船墩旁边,都在往船底或者船壁敲铁钉固定龙骨,沉重的金属噪音震耳欲聋。
眼前的船足足可以载重五十万磅,最宽处八米宽,最长处三十米。
这样的巨物摆在贾格布面前,显得人渺小的像蚂蚁,他不由的震撼了半天。
专用的松木是船用木材商提供的,工人和初步技术是造船商提供的,其他钢铁材料是高斯里从锻造坊拨来的。
至于船的样式,也与一般的商船不一样,更加圆润,甲板面积没那么大,使用了大量的高硬度铁钉来固定而不是鸠尾榫。
这是高斯里与船商一起改良的款式,最适合用来运货,他们给这种样式的船起名为弗鲁特式。
贾格布看了半天,才想起来自己是来干什么的。
他立刻揣着信件往船坞一侧的一排物料仓库走去。
门口的士兵刚刚说了,男爵大人和管事们来看船了,他们正与高斯里和造船商在仓库里看结构图。
贾格布揣着信带人找了过去。
这里的第三间仓库里,仓库大门开着,库房里摆满长桌,桌上铺着设计图。
旁边站了一堆人,包括港口守备乔治,管商贸的莱蒂伦,伊森和亚当,以及造船商,他们都在关注这最重要的项目。
而中间的凯撒神情毫无波澜,听高斯里叙述着这种船的优势。
高斯里眼眶上夹着一只单片眼镜,手里拿着一条工人们使用的铁钉,说道:“...表面蓝化过,有防锈的作用。”
“现在锻造工坊在材料跟的上的时候,每天能造一千颗这样的钉子,用来固定船壳。
用铁钉可以尽量节省工时,因此也可以使用更容易得到的松木。”
凯撒知道,对于传统的造船行业而言,使用橡木是主流,因为橡木坚硬,适合拿来开槽做榫卯,也不会影响结构的质量。
这是松木这样的软木所不能达到的。
经过高斯里的反复实验,他使用了含碳量极低的熟铁,锻造出了又容易锻打成型,且无论韧性还是密度都最合适的长钉。
有了这种钉子来链接,就可以放弃费时费力的鸠尾榫结构,自然也能放弃适合做榫的橡木,改使用普通松木板。
就是整条船需要用几万颗钉子,相当考验锻造能力。
但可以说,这种船的优势正是在于铁钉的质量和廉价的木料。
节省工时,不需要经验丰富的船匠,只要一个普通工人稍加培训,就能开始钉船。
莱蒂伦也一听就知道,这样的船,恐怕能让现在所有的造船商呕出血,全都改行去打铁。
高效快捷,廉价还高质,这些都是男爵夫人最喜闻乐见的。
凯撒看着清晰明了的结构图,对这东西能带来的好处有了预估,只点了点头,喜怒不形于色的问:
“造完需要多久?”
提起这个,高斯里就两眼放光,一脸骄傲地说道:
“这正是最重要的地方,我们使用的是木材商手里已经干燥两年的松木,原材料从林场运过来只需要几天,比橡木便宜很多。
到了船坞里,工人把松木加工成组件只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安装龙骨,肋骨,铺设船壳,甲板总计的时间才不到三个月。
像眼下这艘船,到十月末就能下水舾装。
最快最快,十一月下旬就能装完出海。”
从木材进入船坞,到成船出海,这其中的时间不过半年。
相比起同载量的传统木船,这制造速度快的不是一星半点,可以说是四分之一的工时。
这必须要在材料充足,标准化施工,规律组装,高度细化分工情况下才能顺利进行。
也意味着,仿制的门槛不小,如果传统造船商人想学,还要先烧出来能用的铁钉,这期间甩个三五年不是问题。
而这三五年,等他们造出来差不多的船,埃因威顿的港口恐怕都下饺子了。
听到这里,贾格布已经挤到了跟前。
凯撒注意到本应该在开荒的贾格布,询问他来是有什么事。
贾格布清了清嗓子,说道:“拉沃森来信了。”
凯撒即刻提起精神,询问他这信里是说什么。
贾格布说道:“土豆,是土豆,夫人让磨坊主送信和土豆来了,去年种的一亩,今年竟然收了六百磅。”
在场的人皆挠起了头,第一反应是六百磅?开玩笑吧?
可是他们一想,这消息的来源肯定不会开玩笑,况且地是贾格布种的。
贾格布看向高斯里和莱蒂伦
“我来这里,正是为了找你们,等商船造好了,一定先往大陆东南部的海岛去一趟,这土豆,据说就是商人从那片岛上带回来的。
我刚刚听说商船十二月就能出海,那么多久能到东南海岛?
要是能在三月份之前带回来就刚好催芽。”
高斯里闻言,点头说道:“我算过,如果沿着大陆附近航行,风向适合,空船航行四周就能到东南海岛。
如果是满载情况下,回程需要六周。”
高斯里摸了摸鼻子,有些不好意思:“因为用了太多铁,吃水深,所以速度上要比别的船慢一点。
不过,十二月初就走,紧赶慢赶,三月也能回来。”
高斯里做了保证,贾格布也估摸着自己这里要的工序。
那么,剩下的事情,就是找到这种作物的原产地了。
他们几人齐刷刷的看向了莱蒂伦。
作为在场唯一一个走过路上商队,船队也走过的人,这以后自己有了商船,势必是要他带着手下出去做生意的。
莱蒂伦眨了眨眼,反应了一下,说道:
“没问题是没问题,土豆这东西,拉沃森其他人家也有种一点,都说是从东南海岛来的,既然有,那我肯定就能找到带回来。
不过,找作物虽然重要,出海可不能空船啊。
我刚刚替工坊接了一个大单,正好是卖到东南的珈拉穆国的订单,总共五千一百件瓷器。
五百套青釉瓷餐碟,八百套红釉瓷花瓶,五百套白釉瓷水盂。
半年的工期刚好做完,都指着这艘船送过去呢。
既然进口土豆的事情不能耽搁,送货也不能耽搁,那来去的过程自然是没法子省。
我看,造船的工期就还得压,现在造船的人手是不是少了?
不如忒休斯先生你再培训一些工人吧。”
于是,压力又给到了可怜的造船商忒休斯。
凯撒主持着公道,他想了想,也只能这么做。
于是叫这忒修斯去邓佛姆林招人,把钉船壳的工期再压缩三分之一。
现在埃因威顿最缺的就是劳动力,哪里的生产都少不了人,只能去问家里招了。
相比起五湖四海的劳工,这些户籍就近的人更能放心的用。
忒休斯原来只是个小造船商,现在作为船坞的管事,自然是没有什么话语权,只能听吩咐。
好在,男爵和这些管事不仅提出问题,也能找到解决办法,他很多时候只需要跑腿,干安排好的活儿。
商量好之后,凯撒叫乔治把他们议论的事情挨条记录下来一份加急送去拉沃森,要等到回复同意之后才能去做。
过后,众人在船坞议完事,趁着空闲,干脆就去工坊看瓷器的新样式了。
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能卖这么大一笔数量,除了负责营造的,大家都还没仔细瞧过。
瓷,这是大货样品送回拉沃森之后,奥利维娅给定的名字。
在她替这种高温瓷化器皿命名之前,工坊还是叫陶。
而在莱蒂伦的营销之下,已经将这种美轮美奂的瓷瓶卖的比铜胎珐琅彩还贵了。
这笔大订单,要送去珈拉穆国。
这正好在大陆的东南角上,与东南海岛带隔着几天的航程。
珈拉穆是一个产橄榄和橘子,天气炎热,有天然海绵和葡萄,还产玻璃的地方。
由于这里的橄榄油和葡萄酒十分出名,所以国家十分富裕,而珈拉穆的王都也在海边。
那里来的大商人,其实也就是国王的亲朋,是王室的买办,所以才出的起这么多钱。
这几样釉色丰富的瓷器,是在工坊搬迁到埃因威顿才开始大规模试验并烧制的。
都是营造三人过去半年琢磨好的配方。
烧制出样品后,伊森就派人送了拉沃森等指示,看做什么器型。
拉沃森那里有了指示,工坊才做大货。
大货做出来之后,把第一批货送去新城店铺里时,莱蒂伦就嗅到了巨大的商机。
他认为这东西奇货可居,于是也不摆出来当通货卖了。
干脆全部收进仓库里,只拉着珈拉穆来送葡萄酒和橄榄油的大商人看货。
这大商人看了绚丽多彩的瓷器,认为珈拉穆贵族一定会喜欢,在莱蒂伦的巧舌如簧下,一口气订了五千四百件货,付了一大笔定金。
每种的价格都不一样,低的有七八个银币,高则达到了一个金币一只。
青瓷一套有,浅口盘,深口盘,高足盘。
这分别是用来吃主菜,汤品,甜点的一套工具。
五百套是一千五百件,这就是一千五百个金币了。
红釉瓷花瓶一套是两组,一种是细颈圆瓶,一种是方山矮瓶。
八百套是一千六百件,一共是一千一百二十个金币。
白瓷水盂,一套有四件。
分别是,净口水杯,痰盒,洗手水盂,双耳提水罐。
一共是两千件货,价值一千四百金币。
总计,四千零二十金币。
奥利维娅批示过,叫工坊克制生产瓷器的数量,陶器也不要落下。
瓷器在精不在多,只有数量少,有陶器做对比,才卖得上价。
故而,这些瓷,工坊需要慢慢精雕细琢,烧制半年。
昼长夜短, 黎明时天色刚刚白了一角。
拉沃森庄园,管家的房间内还黑漆漆的,不一会儿就点了一盏蜡烛, 映着屋内窸窸窣窣洗脸收拾的老夫妻。
管家和格蕾雅围着净面的盆子和水盂, 一个洗脸漱口,一个忙着编头发, 看着天色越来越亮,手里的动作都不自觉加快。
在往常的很多年,他们俩只有一年中最忙碌重要的日子需要起这么早。
但是, 现在忽然每一天都很重要了。
管家拿帕子擦了擦嘴,看格蕾雅穿了一件十分体面的新裙子,就知道,今天庄园里又要来客人。
而他也没轻松到哪去, 离码头回第一趟船还有半个小时。
在这趟船抵达之前, 刚好够他去厨房随便捡点东西吃了, 回到自己的办公间坐着, 把昨天派出去的事情过问一遍。
随后, 今天这趟船上的重要信件或物件, 也差不多能送到他的手上。
等他手上拿到信,太阳就出来了,夫人现在差不多每天都是那个时间起身了。
若是今天又有很多客要见, 那么就只有早餐的那半个小时的空隙可以用来汇报工作。
管家还在屋里收拾,旁边格蕾雅已经梳洗完毕, 去了庄园的储物间。
她把头发扎的紧紧的, 身上穿着一件靛蓝的长裙,脖子上挂着一条铜钥匙,步伐十分稳健。
到了储物间, 格蕾雅用脖子上的钥匙打开门锁,走了进去。
小屋子里,地上桌上,架子上,都摆满了各色的日常用品,例如蜡烛,羊皮纸,火漆,又例如餐布,餐具。
而房间中间最显眼的三口木箱子,里面装着六套裁缝刚制作好的男士衣袍。
这几套衣服都是有礼制规格的,完全符合男爵身份的制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