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在外穿的正式袍服,在阿尔塔有不成文的习俗,平民男姓不能穿下摆盖住大腿的袍子和斗篷,再有钱也只能穿短袍。
做了骑士,在外穿的长袍不可以超过膝盖,穿盔甲时披的斗篷也如此。
而升为男爵,外袍就必须要超过膝盖,还得用金线绣上家族纹饰,时刻别着勋章。
而眼下的这些袍子,金线绣的家族纹样,是授勋后才叫夫人设计出来的。
为了向伯爵表示忠诚,这纹样与骑士团的徽章差不多样子。
骑士团的纹样是一个骑马的骑士手举着长剑,另一只手举着盾牌,一幅英姿勃发的进攻模样。
而奥利维娅设计的徽纹轮廓是一个盾牌,盾牌中间斜着长剑,长剑上有姓氏首字母花体字,十分精致。
除了这些套服,箱子里还塞着很多生活用品,小到一把鬃毛刷,大到鞋帽。
虽然男爵一个月总要回来好几次,但大多数时候都在新城里公务。
堡垒还没建好,男爵目前还住在新城的营房里,那条件有限,可男爵的规格和仪态不能没有,这些东西都不能缺少。
由于财务帐本太多了,不支持单独给开个账本,故而现在男爵个人所用的一针一线都是从庄园里送过去的,跟夫人记在一起。
格蕾雅去打开了箱子,挨个清点起来,清点完了,让仆人把箱子送去码头装船,又去厨房看了看菜单和准备好的食材,美酒。
她按照指示,选择了今天待客要摆设的餐布,餐具,花瓶和烛台,留好了椅子的数量,又去检查客厅和餐室的清洁。
事情弄清楚,才安安心心的去吃饭。
一直与格蕾雅凑不到同一个饭点的管家,此时已经吃完饭,回了他的办公间。
此刻已经天色大亮,码头上有船靠岸,最要紧的信件,都是专人送回来交给管家的。
他屁股刚在椅子上坐下,就陆陆续续的收到了几处地方送来的信。
首先是男爵让人送回来的,信上说了船坞要往邓佛姆林借信得过的人,去造船坞工作的事情。
里面还有附有船坞,铁矿,港口,耕地庄园,牧场和贸易这两天的情况。
剩下的,就是一些乱七八糟的信件,有合作的商人送来的,还有就是其他男爵或者夫人送来的。
还有一些根本没接触过,不认识的人送来的信,请夫人去聚会什么的。
通常情况下,不认识的人的信可以直接拿去烧了。
如果是有正经背景,有正事要说的陌生人,会请一个夫人圈子里认识的人帮忙做介绍引荐。
但凡是夫人接触过的骑士夫人,商人,甚至是裁缝或者仆人什么的帮忙引荐,说两句话,也算是一种信用背书。
引荐过后,认识了姓名才能通信。
像这样贸然送信来的,大概率是想投机倒把攀高枝的,没什么正经来路。
管家知道,曾经南方就有一个男爵夫人,受野路子来的炼金术师的蛊惑,用一些乱七八糟的美容方法,最后中毒身亡了。
还有一大票因为轻信陌生商人,诗人,乐手,而被骗钱骗色的贵族老爷,小姐夫人。
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管家,他是绝对不会允许任何乱七八糟的人有接触他家领主的机会。
至于其他男爵或者夫人送来的信,如果只是日常询问,他代回就行。
如果是简单的事情,他能做主回复,也不用递上去。
要是正事大事,才要拿去给夫人看。
通常情况下,夫人只在乎新城那边的信,其他事情都会让他这个管家看着办。
如果他拿不定主意再说。
管家先提前顺了一遍,按照重要程度先后顺序排列好,整理了一下,夹在一块木板上。
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他就往餐室去。
果不其然,里面已经摆了三碟两碗,都是一等一的青瓷器,颜色像是一汪水波,纵使已经瞧见几次,还是让人无法挪开眼。
奥利维娅开始正在用餐。
“早啊。”
她朝管家打招呼,吃着一碗冰镇的酸奶,里面有裹了蜂蜜和可可粉烤过的燕麦片。
管家恭敬的点头回应一声,就说道:
“夫人,今早上男爵送来信了。”
奥利维娅叫他念一遍,管家便开始一项一项的念。
她吃完一碗酸奶,刚好就听完了这封长信,抬手拿东西擦擦嘴,不假思索的答复:
“嗯,让他们就这么办,去邓佛姆林,选一些在那边有家有室的人去干。
这船坞里和直领工坊里用的工人,必须有根底,不能是流民。”
这样,也好减少「事件」的触发概率。
毕竟,外人一般起心思的都是赚钱的事儿,这些地方,最容易受到阴谋事件的攻击。
从四月份到现在,大大小小的阴谋事件不下两只手。
奥利维娅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事件筛一遍,能用神佑化解的就都化解了。
像是那些眼红她家几个工坊,想偷学技术,或者想买通工人帮忙捣乱的商人或者骑士,又或者男爵家。
一般被化解一次就不会再干第二次。
要是有干第二次的,她就会用谴责,把这人整的再也不会有机会干这些事。
不过,由此奥利维娅也发现了很多不成文的游戏规律。
大多数事件,能推进30%的,买通的人都是流民。
并且,都是自打开始给她的工坊干活开始,就没去种过地的流民。
而要是想卡bug,也可以,只需要把要用的所有流民都拉去做几天佃农,入了户籍再拨出来,那么也就不会被人买通了。
她观察这么多天,已经有了玩这系统的心得。
只不过,重要的工程依旧不能有一点风险。
信上还报告了莱蒂伦拿到大订单的事儿,对方交的定金一千个金币已经入账了。
这预收出去的货,等对方尾款交付,莱蒂伦和管营造的三人,才能拿到属于他们的提成。
设计师斯洛奇也送了信过来,告诉她,堡垒的建设已经过半了,目前第一层楼的楼板已经盖上了。
完成这一步之后,布局和尺度都有了模子,后续工作就不难了。
距离堡垒动工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个季度。
整个堡垒占地八亩左右,是个口字形。
建筑面积只占了其中两千多平米,中间的庭院足足四亩多,堡垒外面一圈小河道也占了一亩。
主建筑是个简单的口字形,每条外边宽七十米,进深十米宽,一共建三层楼,楼顶依旧是矮墙过道。
也就是放大版的庄园别墅。
只有这样的构造,才能同时满足省钱,方便搭建,不费工时,以及防御等功能。
整个主体用的石头,木头,都很普通,领地里挖的,只需要出点人工费和伙食费。
什么窗户门窗,金属配件,也是自己家工坊生产的,只用买原料,付点加工费。
总得算下来,这么大的房子也不会花费超过两千五百金币,简直物美价廉。
奥利维娅管着整个地方的财政,哪里都在伸手找她要钱。
上个月,为了供给钢铁锻造等工坊的需求,又为了满足造船计划。
光是在其他的镇进口铁矿原石就陆陆续续花了两千个金币。
她订了足足九万磅铁矿原料。
这些原矿料,有的来自拉沃森,有的来自卡隆,甚至是新建的奥多尼镇和更远的德西索郡。
而这些订好的矿,每个月都会交付两万磅左右,平均每个矿场每个月给她提供几千磅原矿。
两万磅原矿也是工坊区几口炉子一个月的匀速加工量。
虽然这些来自各地的矿石含铁量不同,但她家工坊的熔炼技术很高。
提炼出来的生铁量,总比其他地方的工坊要多三分之一。
像是拉沃森铁矿里产的高品质铁矿,一磅原矿可以提取出高达六成的生铁。
拉沃森本地的工坊只能提取出四成。
不过,光是船坞里的一艘大船,就得用掉近一万磅的熟铁料。
这一万磅熟铁,加工出来需要至少一万三千磅生铁。
炼出这么多生铁,又至少需要两万多磅原矿。
这些矿就快价值五百个金币了,更不要提燃料木炭和煤炭的价值,还有木料,以及工坊的加工费。
整艘船造下来,要花她上千金币!
相比制作橡木船缩短的那好几年工期,实际上都是拿真金白银一点点换来的。
要知道,她让管家去拉沃森码头买的,载重十几万磅的木船,每艘价格才几十个金币,虽然是过了好几手的旧船。
但跟这五十万磅载重的大船造价比起来,简直就忽略不计了。
为了以后能远航,也只能咬牙干。
所以,在花钱造房子这方面,自然是能省点就省点。
像伯爵家一样,花上万金币,来修个漂亮宫殿,还有雕梁画栋的园子,目前对她来说还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早餐或许是一天当中最松快的时候了。
早餐过后, 上午九点左右,第一个客人带着他的随行人登门。
奥利维娅在客厅里见客,上了饮品点心, 谈论片刻, 就让管家带他们去码头或庄园里的田地参观。
紧接着,又等待下一批客人登门。
一个上午的时间, 约好的五名治安官都带着各自领地里的矿主,商人来到了庄园。
这些治安官分别来自哈勒涅盖,瓦尔多, 西林亚,多普琼斯,伊勒里特,五个镇。
在现在的罗斯林盖郡和康斯坦郡, 一共有两个伯爵直领地, 还有十六个男爵领。
而今天受到邀请来庄园的治安官, 都是这十六个男爵领里比较贫穷的。
大部分地方, 都土地贫瘠险峻, 平坦的耕地少, 人口稀少,粮食产量少。
像拉沃森这样各方面比较繁荣的镇,十六个男爵领里面也只有二三。
但是, 这些地势坑坑洼洼的镇里大多拥有丰富的木材,矿产资源。
不止是铁矿, 还有锡石矿, 黄铜矿,石英岩,石灰石, 粘土与各种岩石。
况且这几个镇的领主都是比较老实巴交,偏安一隅的人。
所以奥利维娅这才写信联系他们,把这些地方的治安官叫来,带着他们的商人和矿主,来到她的庄园里谈合作的事。
对于很多有矿的领地来说,如果没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即便是有矿也卖不了几个钱,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挖掘。
而目前北方对除了金银之外的矿产的需求,主要都来自商人阶级。
这些商人都零零散散,无法凝聚起很大的需求量。
但埃因威顿就不一样了。
在这些治安官看来,不光是有直领土地,还有直领的工坊。
这些工坊齐备了人和地利,效率高,技术好,销售广,对矿的需求量就大了,需求数量是任何一个商人都望尘莫及的。
这些治安官们心里都非常清楚这件事,埃因威顿发展的好,他们并不眼红。
没有哪个领主愿意付出这么大的成本来扶持这些产业,冒险集中精力来发展工业生产。
而他们也知道,自家的领主根本没有这个能力。
找他们这些地方购买原材料,对他们来说,也算是能跟着分一口汤。
上午谈了些家常了解各自的情况,中午午宴过后,一边请这些人在庄园里钓鱼,正事又谈了一下午。
虽然是以联合这些人一起合作,是有成势的想法在,但是价格该磨的还得磨。
等到晚宴时间,生意都谈的差不多了,人人都满载而归。
一堆人用过晚餐,住的近的带着商人和矿主回去了。
离的远的,则与随行人员留在庄园里住一晚上再走。
第二天送走了这些客,奥利维娅与两三个女仆一起在书房里面核对账目。
她订矿手笔不小,五个男爵领七座矿,各自订了三个月的开采量。
分别是三万六千磅黄铜矿,六万六千磅粘土,四万磅石膏,六万磅石灰石,四万根原木。
奥利维娅手上拿着账目,这些矿物的采购量对她来说都不算很大。
花费相比起巨量的钢铁,就是九牛一毛,加起来还没一千个金币。
最贵的黄铜矿二百多个金币,最便宜的黏土才一百多个金币。
虽然对其他的男爵来说也是笔收入。
这些矿的订金都已经付完,账已经做好了。
奥利维娅把账目还给具有商业天赋的女仆,询问她:
“亚当和伊森传回来的清单上,还有没有什么其他没有采购的?”
“夫人,都订清楚了。”
说话的女仆手上正在盘点七月份埃因威顿城外采石场的工费和损耗费。
记账的格式和方式都是奥利维娅手把手教的。
这三个人,都是凯撒身边近卫骑兵的老婆。
她们之中有两个是庄园新宅建好就来干活,有段时间了,有个是近来才选的。
这三人分别叫萨尔娜,仁妮,萨拉,前两个由于经常跟着司铎学经文,都认识字。
进入庄园后,奥利维娅曾经大规模用商业天赋的道具开发过一次,其中两人都被开发过了。
至于第三个萨拉,是今年才到庄园里的,原本就是个小摊贩的女儿。
她们现在每个人负责算的账都不是一个项目。
萨尔娜负责汇总盘点庄园耕地和畜牧场送来的各种开支账,她原本就是给露西帮忙畜牧的。
仁妮负责汇总工坊送来的各种账目,这也是开支账。
像是萨拉,她手里的账都是城建所用的开支账目。
每一周的小分类罗列成一张汇总,每一笔数字的账上面都有具体日期,经手人,具体名目细节。
而最复杂的收入账是奥利维娅自己做的。
她用的是大账本的模式,不是每个项目自成一体专款专用。
每一笔收入,无论来源地是租金,地税,贸易税,过港税,人头税,罚金,土地出让金,滞纳金。
还是工坊贸易利润,畜牧林业利润,农业利润,这些全都归为一本公账。
就例如税,每一周凯撒会派人把各个地方收缴到的税钱和明细送回来,入库保管。
这些地税,过港税,人头税,贸易税,罚金,都是凯撒手下新任的治安官塔尼带人主动去收缴的。
这些钱和账只从他们的手里过一下,握不热乎就得原封不动的送回来。
收入在分类记载大类后,资金几乎归到了一处成为公账资金,集中在她一个人的手里。
眼下公账的总额已经高达五位数。
是直接真金白银存在庄园金库里,奥利维娅和士兵看守着,寸步不离的监管。
而收到每周的账单之后,盘点清楚,就要交给奥利维娅检查并签字。
每个月结一次款,凭着上面的签字,才能把钱发给来取的人。
无论是募兵发工资,还是买矿,都是从这公账的金库里面出。
而矿的用处多,就例如石灰石,城建要用,工坊要用,这开支不能单独算在某个项目上,所以用大账本的模式比专款专用要好。
但是,与此同时,奥利维娅也做了有一个开支预算。
像是工资,这部分账一个月内变化不大,开支也算小,预算都是留好的,佃农,募兵,仆人,建城工队,每个月留了两百金币,也就尽管够了。
除了工资,开支还比较小的就是农耕和畜牧的开销。
种子,骨粉肥料,工具器械,运载牲畜,牲畜幼苗,这些也开支不大,每个月几十一百个金币,也是留预算去弄的。
教堂的支出,目前是用来养神职人员和建教堂的,也是预算制度,每个月也不多,几十个金币。
开支大的,无法预估的,莫过于城建和工坊两处。
每个工坊每个月的需要支付的工费都差不多。
但是每个月又会多建起来几座直领工坊,多很多新项目。
奥利维娅继续翻工坊的账目。
亚当和伊森之所以寄来清单让采购那些石灰石和黏土,是因为他们又弄成功了一个新研究,人造石泥粉。
简单的说,也就是水泥的原料,泥粉。
这俩小孩,外面跑腿用不上,其他工坊的技术都升级的差不多了。
他们就整天待在瓦片工坊的配料室里,帮工坊主做研究,做实验,想制作出更方便,烧制成本小的瓦片。
于是就用石灰石,粘土,砂子,石膏,这几样东西来磨粉烧制,一次次的配比。
最后制作成了泥粉,这种泥粉跟细沙混合在一起,倒模硬化之后,可以制作出与传统黑泥红泥瓦片一样细腻的瓦片。
他们还发现,用这种泥料,和碎石,黄沙混在一起之后,可以用来浇筑成任意形状的石头。
混合到适合塑造的湿度,可以做成石砖,石板。
这也是一个十分有创收潜力的项目。
传统的瓦片,便宜点的一个苏里,好点的两个苏里。
奥利维娅刚刚穿进游戏里就买过。
每块陶土瓦片的成本要分为原料和烧制两个部分。
而水泥瓦的原料大部分是细沙,小部分是混合泥料和干草纤维。
制作上十分方便,只需要倒模制作,晾干就行,都不用像传统的陶土瓦一样高温烧制,不用炭火,工价能省一大笔了。
所以水泥瓦售卖的价格比传统瓦片还便宜一些。
只不过,它在重量上比陶土瓦重,更考验建筑的结构强度。
使用年限上,都比不过陶土瓦轻便耐久,陶土瓦百年不用换,水泥瓦就放不了那么久了。
但是,就价格便宜这点,就已经足够吸引商人来使用了。
就例如正在城里建工坊,商铺,开发地产的商人,他们的需求量不小。
工坊主打算,在一个月内把陶土瓦和水泥瓦的生产量做到各一万五千片。
这些原材料,足够工坊用上大半年了。
奥利维娅继续翻动工坊的支出账。
这些工坊的支出和利润,平均来看能达到一比三,一比四,在维持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利润也是很可观的。
别的不说,照现在的情况,能够满足花销,还有一点余钱。
而城镇内部开发是个长线工程,支出是持续性的,很有可能,三年之后,城建还需要投钱。
整个城镇十五顷地,就是一千五百亩,光是把这些土地从植被和石头里挖出来,整平,就需要耗费两年的时间。
现在除了几条主干道,堡垒,港口附近之外的地方,还都是荒芜的平原。
但是,这些荒芜的地方也要提前挖排水沟渠,蓄雨池,挖水井,建设瞭望塔,挖冰库,整平未来需要铺设道路的土地,又或者在水域上架桥。
凯撒目前的工作就是管这个进度的。
大道铺路,与此同时,道路旁边还要挖有两米宽的明水渠主道。
洛斯奇采取了精妙的水渠设计,用地势高的河道水来冲刷水渠里的各种生活污秽物。
把污秽集中在城墙外,靠近海岸的人工池里储存。
这人工池的构造有些像三级沉降的巨大化粪池,占地面积颇大,足够一城几千人使用。
河水卷着污水来到第一个区域,粪便和泥沙就沉进了第一个池子里。
剩下的河水再经过两次沉降,等最外侧池子里的河水堆积到一定高度,河水就会排入海里。
而平时城内明渠里的水都是流动的,被河水推着走,也不容易臭味熏天,因为露天,又方便维护。
像是粪便这样的污秽物冲进了沉降池,腐熟之后还可以掏走做肥料。
主干道旁边的水渠宽,分叉路的水渠窄,但都是用来倾倒生活污物的,这样可以维护道路的干净。
至于饮用水,则依靠城内正在计划的六十口水井,以及二十座储雨池。
对于目前城内的这点人口来说,十来口井就已经够用了。
但等重要的基建部分完成,也要慢慢的把井都挖完,供给越来越多的人口。
看完城建的账簿,奥利维娅打开系统,查看了目前的繁荣度。
现在繁荣度已经达到了「20」
这代表着标准道路,以及各种公共设施的建设已经初见雏形。
而大小工坊的数量也增加到了七十二家,平均每个月增长六家。
这些四面八方来的工坊主,大多数用的都是自己带的工人。
这些工人要吃要喝要住,给这城镇带来了不小的人流量。
因此,集市也发展的分外繁荣,各种店铺的数量达到了五十二家。
其中光是餐馆酒馆,旅店,公共浴场,就占了二十家。
而相应的,「城镇」里的数据也变化了。
天赋者刷新率为1/3000
可征税收在原有基础上涨幅了30%。
这两个月,各种税收综合起来,也确实从十几个金币涨到了二十多金币,其中最主要的增长还是过港税。
可征兵员涨幅10%,以目前的人口基数来算,增加了一百二十人。
但实际这两个月征兵没有征这么多,现在军营的人数总共是二百五十人左右,以民兵为主,正规士兵还是初始的几十人。
而幸福指数,也从80增长到了85,达到了「稳定」的水平。
不过,等八月份过去,奥利维娅把夏季这三个月的账目盘清楚,又要提起精神,准备迎接秋收的到来。
第84章 ◎秋收过后◎
一晃八月下旬, 河岸边豆荚由绿变黄,水分渐渐干枯,无限接近可以采收的程度了。
贾格布挽着袖口, 穿着一件袍子, 亲自站在实验田里割第一刀。
今年种豆时,他用了许多不同配比的肥料和耕种手法各种了一亩地做实验。
这种笨办法, 也是最直观的,四块试验田,产量从低到高, 在二百五十磅至三百二十磅之间。
而今年大范围耕种的黄豆,亩产大约是二百八十磅左右,比去年增产三十磅。
这还多亏了土地荒芜的那一年,积攒了肥力。
去年种过一次, 有了经验, 今年也不慌了。
他大松一口气, 为黄豆稳定的高产而感到庆幸。
这样高产的豆类, 能够完成很多的粮食储存计划。
他身后, 还有十几个佃农也在收割豆荚。
今年是埃因威顿建镇的第一年, 贾格布自己的计划是,给城镇仓库里攒上十万磅的粮食。
同时还要覆盖给所有的佃农发薪水。
并且从十月份开始提供给军队食用。
今年存了粮,就不怕明年饥荒, 到时候以陈粮的便宜价格随时出售,调控市场。
贾格布算过了, 现在军队的二百多人, 各类蔬果鱼肉饮食均衡的情况下,最多每个月再吃掉一万磅主粮。
一年也就是十万磅。
除开这一部分必须拿出来的粮食。
今年要是能收获的三十五万磅粮食,就还能剩下二十五万。
起初只有三百个佃农要发工资, 从今年四月中旬开荒时到现在。
每人每天三苏里,是发了一百八十个金币。
后面佃农增多二百人,从六月七月,到现在,一共发了不到五十个金币。
从下个月起,五百个佃农每个月的薪水是四十五金币。
也就是说,每个月要卖掉一万五千磅谷物才够,合计一年是十八万磅。
这养军队和养佃农两项,就已经花掉了二十八万磅粮食。
仓库今年还剩下七万磅粮食,如果丰收,差不多十万磅。
贾格布并不知道夫人会怎么分配这些粮食,他只不过单纯的想,产量要能承担更多任务,并不天真的指望佃农们自己能糊好口。
有句话不是说的好吗,所谓种粮食的人自己吃不起粮食。
贾格布认为,夫人或许会把这些粮食卖给粮商,卖一个好价。
他能做的,也只是保证佃农的薪水照常发。
从八月下旬到九月初,他们把豆类收割完,晒干了,收拢起来称重。
四百亩豆类一共收割了十一万六千五百磅。
其中黄豆产量占了八成,平均亩产为三百磅左右,贾格布也不知道为何,每年黄豆的产量,都比他预计的最低产量多两成。
不过,他也来不及思考,就得把这些粮食送去城里的大仓库。
豆类收割完毕,秸秆焚烧还田,九月中旬开始,收割一千亩小麦。
收割小麦是个苦活儿,每个佃农每天只能割差不多一亩多地,五百个佃农干了两天,才把这些小麦收割完。
收割完之后,要晾晒,打麦子,把脱下来的带壳全粒送去称重。
一共是二十八万五千八百磅全粒。
亩产足足比去年的一百八十磅,增长了一百磅,算是大丰收了。
这事贾格布并不意外。
从土地上来说,这河边的土地休耕了一年,并且灌溉方便。
还使用了沤熟的人粪肥,且一个佃农只照顾四亩地,精耕细作。
接近十月,他将这二十八万五千磅八百磅粮食清点了几遍,全数送去城镇仓库入库。
顺便把丰收的消息通传到了拉沃森的庄园。
而拉沃森庄园里,奥利维娅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在心里打了一个草稿。
一千亩小麦二十八万磅,平均每亩就是二百八十磅,要是换算成市斤,也就二百五十四斤。
这个数字,勉强能与她上辈子那个世界的末代封建王朝中等小麦产量差不多。
要是比现代,更是有很多上升空间的。
奥利维娅也不着急,毕竟农业需要以年为基础来试验总结经验。
今年埃因威顿的豆类和小麦,一共是四十万磅零两千三百磅。
加上她现在住的庄园里的两万多磅粮食产量,一共是四十三万磅粮食。
这些主要粮食,已经足够全镇目前的人口食用一年了。
而贾格布那一头,将粮食收获后,开始烧秸秆还田,顺便计划在十月份发动所有佃农开垦出四百亩荒地。
等到十一月下雪,土地上冻,就没办法开荒了。
一年到头,农闲的时候就那么几个月,要见缝插针的开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