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还走到槛儿旁边。
“宋昭训莫怪啊。”
槛儿没抬眼。
只笑了笑柔声道:“霜云姑娘贵事繁忙,偶尔漏一两件事再是正常不过,早知我不该在此挡路,没得碍了姑娘的事,该我请姑娘莫怪才是。”
什么贵事繁忙。
再高等的奴婢做的不都是伺候人的活儿。
能贵到哪儿去。
还什么挡路,这不就是在说她眼瞎吗?!
霜云原借机奚落这位所谓的宋昭训一番,却没想到这人看似对她客客气气,实则竟是反过来嘲了她!
霜云:“你!”
“行了。”
郑明芷皱眉。
“多大点儿事,也值得你话里话外斤斤计较。”
这话她看着霜云说的,但摆明了是说给槛儿听的,暗指她心眼儿小。
槛儿假装没听明白。
霜云听懂了主子的话,可惜不能再说什么,只能假作委屈地受了教。
“起吧。”
郑明芷对槛儿道,语调温和听不出喜怒,“国公夫人难得进一趟宫,你还没见过,便来认识认识吧。”
其实按理说女儿找人生孩子这种大事,身为娘就算没有话语权,也至少早该同槛儿见过,认了人才对。
顺国公夫人却是至今才跟槛儿见面,这其实也是缘于一年前的那件事。
因为那事当时顺国公夫人参与了,她怕被太子察觉然后再查到她头上。
郑明芷则因为心虚,没底气。
所以过去的一年多顺国公夫人拢共只进了两趟宫,郑明芷找上槛儿的时候也没想起让她娘帮忙掌眼。
“国公夫人。”
槛儿的品阶没有顺国公夫人的高,但她是太子的妾,不用同外臣女眷见礼。
槛儿只看着对方,浅笑着打了声招呼。
顺国公夫人今日没穿命妇服,只一件棕红绣宝相花立领短衫,群青色马面裙,梳着牡丹髻,既贵气又温和。
“宋昭训果然好容貌。”
她看似很有分寸地打量着槛儿,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夸赞道。
“老身这么些年可还没见过宋昭训这般的妙人儿,也怪道殿下喜欢呢。”
槛儿难为情般侧了侧首。
顺国公夫人的视线从槛儿身前身后扫过,眼里迅速闪过一抹不满。
面上倒十分宽和:
“能得太子妃抬举是天大的福气,不过也劳得宋昭训尽心伺候殿下。
日后若能一举得男,替殿下和太子妃生下嫡子,宋昭训自是功德无量,老身也要替太子妃感谢宋昭训。”
不得不说,顺国公夫人的话术当真高明,比郑明芷强了不止一星半点。
她开口便点明了槛儿是受她女儿抬举才有的今天,提醒槛儿莫要忘本。
看似在对槛儿表示感谢。
实则每一句都无不是在提醒槛儿,她的肚皮不是她自己的,是她女儿的,日后生的孩子也是替她女儿生的。
不要意图有什么痴心妄想。
此外,一个“嫡子”也是在告诉槛儿,若她安分,日后生的孩子便为嫡。
皇子龙孙固然个个儿尊贵,可当下讲究立嫡立长,占了个嫡就是占了便宜。
就好比太子。
比大皇子信王足足小了十七岁,占了个嫡,储君的位置就是他的。
顺国公夫人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是实实在在戳中了人心和人性。
女子但凡做了娘,就鲜少有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将来过上好日子的。
上辈子的槛儿不也带着这样的私心吗,可惜结果不过是她的自以为是。
“老夫人言重了,”槛儿微微捏了捏袖下的手,没有说表立场忠心的话。
顺国公夫人的脸沉了沉。
却是没再说别的。
郑明芷给槛儿赐了座。
之后的时间母女俩都没再和槛儿交谈,只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其他事。
槛儿便安静地充当石头墩子,听她俩说顺国公府另外几房狗屁倒灶的事。
没多会儿。
小宫女来请几位主子到外间用午膳。
槛儿不用向顺国公夫人见礼,但作为侍妾,逢用膳却有服侍主母之责。
所以别看郑明芷早上那会儿说,让槛儿顺便在嘉荣堂用午膳,实则这顿膳槛儿却是不能和她们同桌而食。
只有等她们用完,槛儿才能到偏殿吃几口,而正式用膳时她则得替郑明芷侍膳。
小宫女伺候槛儿净了手。
槛儿挽挽袖子,站到郑明芷身侧,从善如流地执起桌上侍膳用的银著。
顺国公夫人暗暗打量槛儿的仪态举止,愈发觉得此女是个不简单的。
郑明芷今儿没打算公然刁难槛儿,但她见不得槛儿如此从容的姿态。
她的眼神故意没落到桌上的具体那道菜上,就这么干等着槛儿布菜。
也没等多久,就眨个眼的功夫。
她便不悦地看向槛儿:“还愣着做什么?侍膳都不会,你还能干……”
剩下的“什么”两个字被院子里突如其来的一阵请安动静给打断了。
却是太子来了。
顺国公夫人和郑明芷脸色齐齐一变,对个眼神迅速放下筷子起身。
下一刻,一身杏黄绣龙纹锦袍的太子步了进来。
两人屈膝行礼。
槛儿规矩地跟着福身,眼帘都没掀一下。
骆峋的目光在槛儿身上微顿,遂往旁边一瞥,膳桌上的情形一目了然。
结合槛儿站的位置和那双被动过的银著,想到她差点伺候了郑氏。
他的喉间蓦地升起一股呕意。
骆峋压下这股不适,来到膳桌前在北面的位置大刀金马地落座。
“殿下要来怎生也不使人来说一声,妾身也好让膳房多备几样,您看现在这……”
当着槛儿的面,郑明芷恭敬又不失亲近地娇嗔。
顺国公夫人:“太子妃至孝,这顿膳全照臣妇的喜好安排的,不知殿下驾临,失礼之处还请殿下恕罪。”
也是好笑。
她母女二人和太子都对一年前的那件事一清二楚,此时三人却都心照不宣。
唯有槛儿。
只知道太子和郑氏有龃龉,顺国公夫人后来被砍了头,却并不知其中详情。
“国公夫人过府,孤当问安。”骆峋没接郑明芷的话,只对顺国公夫人道。
“不必拘谨,请坐。”
寻常人家的女婿招待自己丈母娘,除了尊重或多或少都还会有几分笑脸。
轮到太子,字里行间礼数确实周到。
但不论是他先一步落座主位的行举,还是他说这话时的淡漠神情和言简意赅,都透着一股皇家上位者风范。
这样的女婿,谁敢对他摆丈母娘的谱啊。
反正顺国公夫人不敢。
尤其一年前发生了那件事,顺国公夫人对太子除了恭敬便只有怕了。
这会儿听太子惜字如金,她也没敢再多言,谢了恩后重新坐回位置。
郑明芷吩咐人让膳房加几个菜后也坐下了,自有宫人伺候太子净面净手。
槛儿觉得现在的气氛诡异极了。
上辈子顺国公夫人来东宫她虽也经常到郑氏跟前伺候,但那时候太子是从没来同顺国公夫人用过膳的。
他是太子,注定了他和寻常人家的女婿不一样,他不想讲究这些虚礼就不会讲,也没人敢挑他的不是。
今儿也不知怎么过来了。
太子从不允许妾室对郑氏不敬,更别说这会儿当着外人的面,因此槛儿还是若无其事站回了郑明芷身侧。
“劳请昭训替殿下侍膳。”
但就在槛儿准备拿起刚刚放下的银著时,立在太子旁边的海顺突然退开两步,笑眯眯地朝她看过来。
屋中的气氛肉眼可见地凝滞了一瞬。
顺国公夫人还好。
毕竟在国公府当了这么多年的主母,虽然对海顺的擅作主张很是不满。
但她也知道海顺敢这么说,就说明他是揣摩了太子的意思才有此一言。
太子要让这小妇伺候,她即便心里不满,此时也万万不该她表露出来。
郑明芷的表情就明显僵了僵。
不过槛儿没看她们。
海顺代表了太子,太子都默认了,她若还谨小慎微地顾忌郑氏,意思岂不是她把郑氏看得比太子还重?
如此低级的错槛儿不会犯。
于是海顺的话一说完,槛儿只稍显意外地顿了一下就朝郑明芷无声福了福身,扭头来到太子身侧。
太子没察觉到桌上刚刚那一瞬的微妙气氛似的,不咸不淡道:“开膳吧。”
槛儿左手轻压着右边的袖子,右手执起银著,默默为太子布起了膳。
诚然,这辈子的她从前没做过给人侍膳的事,正常情况该动作生疏才对。
但谁叫槛儿当初被选去广储司,又被调来嘉荣堂的缘由是两边的掌事都觉得她心灵手巧,办事稳妥呢。
看多了别人侍膳,学会了也不足为奇吧。
反正槛儿没有刻意装得笨手笨脚,没得落了自己和太子的颜面。
给太子侍膳其实不用怎么担心会夹错菜,因为一般情况下,太子几乎不会表现出想吃哪道菜的意愿。
反正每道菜只两口。
若逢上太子没有下席的意思,那就把桌上的菜均匀地再轮一遍。
当然,也有例外的时候。
譬如昨晚和槛儿一起用膳。
这种时候就考验侍膳人的眼力了,且一筷子不能夹太多,也不能夹太少。
譬如眼前那道蜜酿红丝粉。
水晶粉在烹制时被裁成了每段刚好一寸半的长度,粉质剔透顺滑,拌有人参笋丝、鸡枞菇丝等配菜。
夹这道菜时便不能一筷子下去夹得满满的,或是只可怜兮兮地夹几根。
而是要刚好够寻常男子一口的量,还不能只夹粉,必须得和配菜一起,保持粉和配菜各半的比例。
且动作一定要稳,夹菜过程中不能溅起油汁,不能中途让菜从筷子里漏了。
所以说侍膳考验的不仅有人的眼力、领悟力,还有对各种餐具的掌握能力。
因着这种种的讲究。
随着太子一句“开膳”,屋中之人的注意力或多或少都放到了槛儿身上。
有替自家太子妃盼着槛儿丢丑的,有纯粹好奇槛儿会怎么做的,也有替槛儿默默捏一把汗的元淳宫的人。
然而左等右等。
他们期待或担心的事都没发生。
相反宋昭训的布膳。
不论速度还是量的准度以及仪态的规范,都把握得可以说是尽善尽美。
太子刚咽下口中的食物,再一抬眼,下一道菜便精准无误地被放到了太子面前的娇黄釉青花龙小碟里。
屋中鸦雀无声。
包括海顺在内,都被槛儿近乎炉火纯青的侍膳手法暗暗惊掉了下巴。
倒是太子爷,神情淡然自若与寻常无异。
用罢了膳。
太子漱完口率先移步至堂间,郑明芷和顺国公夫人紧随着起身。
临走前,郑明芷不忘细心交代:“剩下的挪到偏殿去,请宋昭训过去用膳。”
除了太子,方才顺国公夫人和郑明芷都没用多少,桌上的菜还剩了不少。
槛儿吃这些剩的就算是和他们一起用膳,也应了太子妃留宋昭训用膳的话。
宫里这些贵人主子们用过的饭菜,即便是剩的,摆盘也还是相当精致的。
且都是好东西,根本算不得磕碜。
几个小宫女这就要把东西往偏殿搬。
不过她们还没来得及动作。
那厢堂间忽然又传来了海总管的声音:“劳请宋昭训伺候殿下用茶。”
郑明芷:“……”
郑明芷的表情差点没绷住。
又是叫人侍膳,又是叫人伺候用茶,嘉荣堂和元淳宫的人是死绝了吗?!
用得着事事都找这贱婢!
剩的菜再好都是剩菜,尤其还是郑氏和她娘的剩菜,槛儿本来就没想吃。
于是闻言她没耽搁,应声去了堂间。
“太子妃,那这膳……”
一个小宫女忐忑请示道。
郑明芷回头,见几个负责挪膳的宫女都没动,她的笑意不达眼底:“先收下去吧,等宋昭训有空了再用。”
她今天还就非得让那贱婢吃这顿剩的不可了。
她还不信了。
太子能一直在这边待着!
说是叫槛儿伺候用茶。
实则也就是把小宫女端上来的茶呈到太子面前,然后站在旁边就没事了。
当着太子的面,顺国公夫人和郑明芷不能再聊郑家狗屁倒灶的事儿。
也不能什么都不说干坐着。
她们便就近聊前两天的端午,聊和元隆帝裴皇后有关的事,字里行间都是对帝后和太子的赞美之意。
就这么干巴巴地喝了一盏茶,太子起身:“孤还有事,国公夫人请自便。”
顺国公夫人赶忙站起来。
“殿下正事要紧。”
走走走,赶紧走。
不然她们在这儿话都说不好。
郑明芷笑:“妾身会招待好母亲的,殿下不必忧心。”
骆峋没忧心。
单手负后朝外走了。
顺国公夫人暗暗松一口气。
谁知松到一半,迈出门槛的太子像是想起什么,忽然停下回头看过来。
“宋昭训跟上,孤有事与你说。”
说罢,也没管屋里人的反应。
径自步下台阶。
郑明芷一口银牙差点没咬碎,顺国公夫人的眼神闪了一闪又一闪一闪。
“太子妃,容妾身先行告退。”
槛儿没去想太子是真有事跟她说,还是真有意借此来替她解围的,闻言毕恭毕敬地对郑明芷行礼道。
“去吧,别怠慢了殿下。”
郑明芷笑容温和。
正值晌午,烈日当空。
路上的花草都被晒得蔫头耷脑的,干热干热的,吹风都没让人觉得凉快。
槛儿领着跳珠银竹追出来时,前面那道挺拔身影离她们都十多丈远了。
槛儿小跑着追了一段。
但眼瞧着那道身影越走越远且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槛儿就有点小恼了。
刻意放慢了步子。
骆峋走了一路没听到她跟上来。
不由驻足往后看。
就见她远远行在太阳底下,微微喘着气,一张俏脸被太阳晒得发红,额角鼻尖一层亮晶晶的细汗。
早上还滋润盛放的牡丹此时俨然被晒得蔫头耷脑,花瓣边边都要卷起来了。
骆峋薄唇微抿,举步又走了回去。
“殿下,您步子太大了。”槛儿擦着汗跟他碰头,半是诚实半是撒娇道。
骆峋看着她鬓角处一层薄薄的汗湿,下意识有种想替她擦掉的冲动。
然青天白日。
周遭还有这么多宫人,太子爷可做不出来如此有失体统之举。
他没接槛儿的话,而是侧目吩咐:“让姚大发准备些爽口的饭菜。”
姚大发是膳房总管兼太子膳食的掌勺太监。
从前在御膳房可是专门负责元隆帝的膳食,太子入住东宫时,正值元隆帝最宠他这个六儿子的时候。
于是他大手一挥把姚大发安排到了东宫,命其务必照顾好太子的饮食。
太子已经用过膳了,那这爽口的饭菜不用想也知道是要给谁准备的。
海顺偷笑。
怪道不让人吃剩菜剩饭呢。
原是在这儿等着。
第60章 让太子和她生米煮成熟饭!
“孤还有要紧事,你自回。”吩咐完,骆峋重新看向槛儿,语气波澜不惊。
若非听人来报说她被郑氏叫来伺候,还被留下用膳,他不会跑这一趟。
郑氏打心底瞧不起她。
即便碍于他而不敢在大面上刁难于她,也必定会借侍膳的机会挑她的错处。
有些体面他要给郑氏,但他不愿她被郑氏挑错,也不想她的手去伺候郑氏。
他跑这一趟,郑氏会迁怒于她,却不会再通过这些小动作来糟践她。
毕竟,郑氏蠢,顺国公夫人的脑子却是稍微比她的好使一些,稍微。
槛儿不知道太子爷在想什么,听他让人给她准备爽口的饭菜,她顿时就不恼他刚刚走那么快了。
“好,妾身不耽误殿下了,您要看书写字记得叫人垫上那个坐垫,舒坦些。”
骆峋看着小姑娘在烈日下明澈如水的眼,“嗯”了声,稍顿:“有垫。”
槛儿站在树荫下看着太子爷走远,然后带着跳珠、银竹往西六院走。
嘉荣堂门口。
一抹内侍袍在假山后转瞬即逝。
听完小太监的回禀,郑明芷克制不住冷笑。
“舍不得叫人伺候我,舍不得叫人吃剩菜剩饭,临了还要找借口把人带走。
这是打量着我是那山里吃人的母大虫,生怕我吃了她的肉,喝了她的血!”
顺国公夫人:“我看那小妇着实是个不简单的,你当初怎么寻了这么个人?”
按她想,再没有比霜云霜月更好用的人了。
郑家的家生子,从小伺候着女儿长大的,忠不忠心无所谓,要紧的是好拿捏。
郑明芷看出她的想法,觉得好笑。
“真当东宫的主母跟你的国公夫人一样好当啊,我若能做得了主,何至于你这会儿来事后诸葛?”
“那你现在如何打算?”顺国公夫人没计较女儿不客气的语气,肃容问。
“能如何?嘉荣堂必须得有个孩子,她是我找来的,我还能不叫她生不成?
我确实见不得她得宠,但殿下向来重规矩,他抬举人左不过顺应当下的局势。
我能在小事上挑她的错,却不能真在这时候让后院闹出妻妾不睦的戏码。”
郑明芷撑着额,语气阴沉。
“快了,再过些时日便能请医诊脉了,我且先让她怀,日后等她生产……”
后面几句顺国公夫人赞同。
女儿是太子妃,管好东宫后宅是她的职责。
若不然闹得家宅不宁,东宫遭弹劾给人留下把柄,她自身也会被外界指摘。
但中间那几句。
顺国公夫人却是不这么想。
太子是重规矩,性子也冷。
可再冷也终归是男人。
是男人就不可能不被美色所惑。
就算现在太子抬举那小妇是顺应形势所为,但等日子久了,保不齐不会对那小妇生出什么怜爱之心。
全天下的男人一个样。
不喜女人比他们聪明,不喜女人管束他们,更不许有女人比他们更来事。
他们偏喜娇娇弱弱,无依无靠,最好是把他们当祖宗一样哄着捧着的女人。
如此便当自己是那戏文里的锄强扶弱,怜香惜玉的济世侠客,纵使做着再出格的事,他们也都能拿一句“看她可怜”来替自己正名。
女儿还是太年轻。
沉吟片刻,顺国公夫人没把这些想法说出来。
“这个节骨眼确实不能动她,且皇后娘娘和陛下都知晓她要替你生孩子,另外今儿殿下也算表明态度了,暂时最好还是不要在小事上挑她。”
略微思索,她继续道:“但真要就这么等到她生产什么都不做,也不妥。”
郑明芷斜眼看她。
顺国公夫人:“殿下如今立她起来或另有原因,但常言道英雄难过美人关。
那小妇又瞧着不是个安分的,难保她不会趁殿下往她屋里去使什么腌臜手段,这样下去没准儿真让她成了事。
日后她再得宠,又生一窝,万一还有儿子,到时候你就是养着一个也不妙。”
郑明芷当然想过这个问题。
除了看不起那贱婢的出身,这也是她容不了那贱婢得宠的另一个原因。
可就她和太子现在这样的关系,她又管不了他去谁屋里不去谁屋里。
她能怎么办!
“那照你来说我该做些什么?”郑明芷盯着她娘,目不转睛地问。
顺国公夫人与她对视。
过了会儿,她压低声音:
“别人有不如自己有,将来那小妇的你要养,但自己的孩子你也得生。”
郑明芷还当她有什么好主意,结果憋了半天就这,她立时沉了脸。
“我要能自己生还用得着你来说?还用得着寻那么个不安分的东西来?”
“你别急,先听我说。”
顺国公夫人耐心安抚道。
“别人生的再好终归是别人的,若是个有心的倒还好,就怕碰上个没良心,旁人稍微一挑唆就对你生了二心。
如此,就算将来你扶了他起来,第一个对付的怕就是你这个养母。
这样的孩子养了也是白养,有个自己的,两头下注岂不更好?至于怎么生……”
顺国公夫人对郑明芷耳语。
郑明芷听得直皱眉,眼神排斥又厌恶。
等顺国公夫人坐回位置。
她的声音直冒寒气:“一年前那事怎么发生的要我提醒你?你觉得我还会听你的让自己重蹈覆辙吗!”
当初要不是她娘给了她药,让她日日用,说连续用上半月便能恢复完璧。
她怎可能被一个上药的物件勾起兴致,又怎可能被太子撞见那般的场景!
郑明芷不觉得当时没控制住欲念是自己的错,错都在于她娘,她娘如果不让她用药不就没那档子事了!
是他们把她生成这样的。
她的身子,她的人生。
从一开始就是被她爹娘毁了的!
顺国公夫人知道女儿怨她。
但她不恼,也不怪女儿。
因为确实是他们当爹娘的错,他们不该给女儿这么副身子,是他们的错。
所以打从知晓女儿有了这病,她便事事顺着她,哪怕女儿强逼她哥的书童与其有了首尾,她也没恼她。
只秘密处理了那书童,想方设法从她娘家一位瞎眼婶母手里拿到了秘药。
可惜,被太子撞见了女儿用药。
书童的事她处理得很干净。
女儿的病除了她和庞嬷嬷,以及死了的霜雪霜星,其他人一概不知。
包括顺国公。
因此,顺国公夫人不担心太子会查到女儿婚前失身的事。
她怕的是太子发现女儿当时在用药,怕查到那药是她带进宫给女儿的。
但时隔一年多。
太子除了没跟女儿圆房外其他什么也没做,想来该是没查出什么东西。
估计也是碍于元隆帝不好动他们郑家。
既如此,顺国公夫人便渐渐放下了心。
如今只想为女儿谋划。
“不会重蹈覆辙。”
顺国公夫人小声道。
“那玩意儿是混在香里的,见效尤为快,进了鼻腔不消两息功夫便能叫人头脑发昏,眼前生出幻象来。
是时你只需稍微打扮得像那小妇,言行举止也往那小妇身上靠,便不会被察觉,轻轻松松就能成事。”
郑明芷一听要效仿槛儿,眉头皱得更深。
但听她娘把那药说得如此有奇效,郑明芷的心中又克制不住地动了动。
好在她存了几分理智。
“不行,绝对不行!当时成了事有什么用,等药效一过可就是要背上重罪的。
你要觉得活腻了,大可回了府寻根绳子结果了自己,何必拉着我来垫背!”
“不会。”
顺国公夫人没把女儿忤逆不孝的话当回事,握着她的手小声解释。
“那东西我看着人试过,遇火便没了,查不出来什么来,你借用膳的机会劝几杯酒,就权当是他酒后所为。
效用过了,生米已经煮成了熟饭,他还能不担责不成?横竖一年前那事只是被撞见了,又没被查到别的。
是时就算那位要以此为由发难,只要你咬死不认,皇后娘娘还能不为你做主?”
郑明芷咬唇,动摇了。
顺国公夫人补充:“当然,咱们现在不能动,得等那小妇开怀,肚子大了才行,如此便不至于太过明显。
到时候你跟身边伺候的人先服了解药,之后的事就水到渠成了,我这回进宫原也是想跟你说这事的。”
说着,顺国公夫人从怀中摸了半晌。
摸出一个她想方设法躲过入宫检查带进来的小香囊,推到郑明芷手边。
“好与不好,你今晚试试便可见分晓。”
郑明芷垂眼。
视线落在那枚香囊上。
嘉荣堂后院揪出了两个对食的宫女太监,二人按律杖责五十,发配至浣衣局。
消息是从嘉荣堂传出来的。
大抵是太子妃想杀鸡儆猴,所以不单让嘉荣堂的宫女太监都去观了刑,还让消息在后宅的宫人之间流传。
对食什么的。
其实历朝历代的宫里屡见不鲜。
皆因他们这些宫女太监,除了少数是经战争俘虏来的,或是想进宫谋个前程的,剩下的都是迫于生计。
要么被家人哄骗着卖进宫,要么自卖其身进了宫,总之都是为了一口饭吃。
大家日子过得孤苦。
时间一长,免不得就想找个伴。
无关乎什么身体上的需求,不过是寻个精神慰藉罢了,算不得什么坏事。
大靖开国之初,宫里也没禁止宫女太监结干亲,甚至允许两人结为“义夫妻”。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菜户”。
结了义夫妻的宫女太监平时私下相处皆如寻常夫妻,日子也算有了盼头。
只要守好该守的规矩。
主子们基本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坏就坏在。
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循规蹈矩,有些事一旦开了口就会有人得寸进尺。
这也就导致高祖时期,后宫发生了一起大型宫女太监聚众秽乱之事!
事关皇家颜面,史书记载得不多。
小福子了解的也不清楚。
只能确定的是高祖为此震怒不已,自此宫里就严令禁止宫女太监结菜户。
对食更是不行。
违者宫女乱棍打死,太监一律活剥!
及至现在,宫里仍旧严禁宫女太监对食,只不过惩处相对来说宽松了一些。
好歹能留一命。
但即便如此,也没人再敢把这事摆到明面上来,真有心思的也都是偷摸着。
所以可想而知,今晚的东宫后宅里有多少宫女太监是睡不着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