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她家娇娇的首饰,也不是贵妃的赏赐。何氏愣住。
第58章 泄露
何氏在她后背抚拍的手慢了下来,目光从摇晃的耳珰上移开,微笑道:“娇娇儿去看看程娘子,叫她不要拘束,还差些什么尽管遣人过来取。”
张姝笑着应诺,跟母亲行礼告退,去客院看程毓秀。
程一娘在收拾自己带过来的用物。
程三郎中毒后,她和七娘不确定幕后之人还会不会有后招,不敢再住客驿,另寻了一间可靠宅院,是与江家交好的江南行商在京中的落脚处。七娘和三郎已经带侍卫去了那边。为了避人耳目,她不便于跟过去。本来要再找地方歇脚,赶巧遇到张姝,遂到侯府借住几日。
昨夜和七娘商议过后,她就把自己的一套东西带了出来。除了衣物,装古琴的琴匣,还有几本她时常翻看的医书。
张姝帮忙收捡医书,不察从里面掉出两张半旧不新的绢布来,密密麻麻布满了小字还有清浅的线条描画。
她捡起来刚准备重新折叠好,一看上头描画的图案,头顶轰得炸开一声响,一个没拿稳把绢布又落到地上。
绢布上画的是两个裸身男女。
程毓秀顺手把绢布拾起,抖了抖随口说道:“改天得空还得再另绘两幅,字都有些看不清了。”
原来是针灸图解。裸像旁标注的小字都是穴位名称。
张姝满面惊羞,却又实在好奇,目光呆呆地被牵引过去,就着程毓秀手中展开的图像偷瞄。
每一张上面都绘了两个人像,一个摊开手脚的正面,一个反面。无片缕遮身,女子胸前,男子腿间,均赫然在目。
“程姐姐,你与黄夫人的医术都是如此学的么?给女子看病,就不能只修习医治女子的吗......”
怪不得世间少女医。这也太羞人了也!
程毓秀顿觉好笑,道:“在医者眼中,任何一具病体,没有美丑,不分贵贱,唯一的区别就是病灶。所以又何关男女呢?当然,男子和女子生而不同,病灶和伤患也可能天差地别,此时又得考虑到男女有别。姝娘说是也不是?”
张姝难为情的点头,一双眼睛惊怯眨着,往她手里的针灸图瞟去。
程毓秀被她口是心非的扭捏模样逗得哈哈笑,把绢布往她手里一塞,“想看就大大方方的看!”
“圣人老聃曾经说过,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天人相应,阴阳平衡,本来就是人之常理。再说,你以后又不是不嫁人的!预先知悉也无坏处!”程毓秀微笑,就像上次对她和陆蓁说妇人怀孕之类的秘事那么自然。
她被臊了一脸,丢开绢布,落荒而逃。
回到青鸾院,喜鹊不在。在廊下收捡晾晒衣物的仆妇说她被叫到夫人那里去了。
张姝回屋从妆奁底层拿出那封没开封的信,倚靠窗榻上的软枕展开默看。良久,一会儿将信纸盖在脸上,一会儿覆于胸口,娇容含笑,眉梢生春。
等她看够了,把信又重新装到匣子里放好,喜鹊回来了。还带来几个婢女,都是她母亲院中得力的下人。
喜鹊说昨日北城马市跑出来几头猛兽,把旁边的戏园子和商市都搅和了一通,连周围的民坊都人心惶惶。侯夫人唯恐侯府受宵小滋扰,往青鸾院又拨了几个人手来看守院落。
侯府离出乱子的北城还远着呢,不过谨慎些也好。这些日子京中表面上风平浪静,暗地里并不太平。
听喜鹊说,杨敏之陪侯爷喝了一会儿茶,就告辞说还有要事要回衙署,府里也就没有留饭。
他一定很忙吧。
她心中记挂,怅然若失。
曾在清晨迸发万丈金光的日轮飞快西去,只余残影婆娑,从茂密的梧桐树间漏下来点点金光,映衬得庭院幽深,白墙青瓦黯淡。
几日未回,院中盛放的鲜花无人主理,在枝头褪色飘零。
随喜鹊一起过来的几个婢女被她打发到院子里去拾掇满院的花草。
她素来爱清净,不喜多余的人在她房中。这几个婢女即便是母亲新添的,也不习惯陡然让她们进她的闺房。
依旧使唤喜鹊,叫她差遣仆妇烧水伺候沐浴。
喜鹊有些惶然之色,激动的“哎”了一声。
水气氤氲如雾,张姝靠在木桶边缘,一张柔美的小脸被热汽熏蒸的光洁滑嫩,好似剥了壳的鸡蛋。
泡在温暖的热水里,脑海中不由浮现出刚才从针灸图上看到的男女图像。
如一娘所说,男女有别。
绢布上男子图像的那处,是小小的丑陋的一团。和她被他强拉着手触碰过的那里完全不一样。让她暗暗讶异。
杨敏之身上那处就像被唤醒的猛兽,是相比更加狰狞更令人惧怕的存在。
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她很想跟程毓秀请教解惑,如果她脸皮够厚的话。当然,她既没有女医的觉悟,也尚缺乏探索的勇气。
一想到杨敏之身上还藏有这么可怖的一处,她就怯臊不安。她可不要再去碰它。什么两情相悦的人都会做的事,通通都是他的鬼话!
也打定主意不准他对她再有任何轻浮之举。
可是越不去想越从脑海中直往外冒。在山顶时,他凶猛的吻住她唇的同时,毫不客气的覆身上前......恍惚间如在眼前。
一阵“哗啦”的水声扬起,张姝抬手掩住脸和眼,透过颤抖的手指,白嫩的脸庞着染了一层水润嫣红。
木桶中被她搅动的热水,仿佛那只炽热如铁的遒劲手掌,环绕水中巍峨玉山,沿着起伏的山峦沟壑,顶礼膜拜,肆意妄为。
她慢吞吞放下掩面的手,低头去看颤栗的水纹下既熟悉又陌生的自己。
这两年她身量渐长,俨然从一颗青涩的毛桃蜕变成水灵灵的成熟饱满的蜜桃,也让她的羞耻感愈加强烈,沐浴更衣时更是连多看自己一眼都觉得躁得慌。
被她刻意忽视和掩藏的美好,在他炙热滚烫的掌中无所遁形......
低垂的眉目盈满羞意和慌乱。她倏然起身,水珠沿着细腻幼白中透出粉色的肌肤滚落。空中的冷气袭来,令她战栗也清醒过来。
兀自发呆的喜鹊急忙拿帛巾裹覆住她玲珑有致的身子,扶她从浴桶中出来。又拿一块帛巾把她湿发上的水分吸干,轻柔的包裹到头上。
为她换上中衣后,再次把潮湿的长发打散擦干,手忙脚乱之间,好几次不小心把她的头发打结住。这是以前从不曾有过的事。
张姝望向镜中的喜鹊,问:“你有心事?可是母亲说你什么了?”
打从母亲院中回来就不对劲。
站在张姝身后的喜鹊嘴唇打着哆嗦,心中有一瞬动摇。
侯夫人和姑娘不愧是母女俩,面上瞅着温温柔柔的,内里都刚强果敢的很。
方才夫人把她叫过去,问她,这几日姑娘在公府别院都做了些什么事,和谁在一起,又见了些什么人。夫人柔柔的跟她说,倘若她答得不好,就拔了她的舌头再发卖。
夫人温柔底色下的雷霆万钧,一下子唤醒了她在宫中生活的记忆。
当即想到的就是姑娘与杨敏之......
夫人意有所指且不容她装傻充愣。不清楚夫人都知道了些什么,又是从哪里瞧出端倪的。吓得她既不敢隐瞒,也不敢全盘托出。像姑娘大半夜偷偷跑出去和杨大人看日出这样的事,就是打死她也不能说啊。
幸亏她在宫中待过几年,凡事说一半真一半假,糊弄宫里的娘娘是够呛,在侯夫人这里还算勉强够用。直到她把姑娘如何辛苦的徒步上红螺寺,如何整夜在佛堂给老大人和老夫人诵经祈福,跟夫人细细的讲了一遍,夫人的神色才算稍微缓和了一些。
夫人听她说完,声色俱厉的唬她小心伺候,不能再由着二人私下见面。不准告诉姑娘,更不准泄露出去。
心惊肉跳的应付完夫人,回头马上就要应付姑娘。
喜鹊头痛,只想躲到角落里数钱袋子去。
张姝慢条斯理的拿篦梳打理胸前的头发,等她开口。
喜鹊无法,左右是躲不过的,心一横,冒出主意,对她道:“姑娘,你知道么前些日子京中传言......”
传言张侯爷有意招首辅之子、新任都察院右都御史的状元郎杨敏之为赘婿,被朝堂和后宫中人很是嗤笑了一阵。同时又有人说,侯爷因为廷杖之事怀恨在心,以此羞辱杨敏之,招赘之说信不得。朝中议论纷纷,最后还是杨首辅大人有大量,出手平息了流言。
“夫人、夫人叫我不要告诉您。”喜鹊小心翼翼的瞥了一眼已经呆在镜中的张姝,脸不红心不跳的说。
“你未把我与杨敏之的事告诉母亲罢?”
喜鹊直摆头否认,心中暗呼罪过。
“夫人叫我不告诉您,您可别到夫人跟前去说啊!不然奴婢就真该死了!”
“我晓得的。”张姝心跳得厉害,拿篦子的手发软,头发也通不下去,把篦梳往妆台上一搁。
她到底还只是个懵懂单纯的女孩儿。情窦初开有了心上人,下意识的只晓得要瞒着爹娘。心下却糊涂着,不晓得父亲到底是在浑说,还是真有什么招赘的想法。谁家的父亲会有她爹爹这么离谱的呢。
她心不在焉,和程毓秀到母亲院中用完晚膳,本来打算一起去隔壁钟夫人处坐一会儿。
何氏止住她,“程娘子自去跟钟夫人说一声让她安心,娇娇儿莫跟着去添乱。钟夫人身份特殊,又喜欢清净,无事莫打扰到她。”
这本是她当时想与杨敏之疏远时规劝母亲的话。也不知道母亲是无意一说,还是拿话点她。
她心中愈加惊慌没了底,一双明眸乖顺的垂下去,轻执团扇覆于面上。
她失落的样子落入程毓秀眼中,程毓秀笑说:“那我自去说一声就好,姝娘就先在家......等我?”
她心中微动,迎上程毓秀充满笑意的目光,微笑启唇:“那我等程姐姐回来到我院中打秋千来。”
第59章 为她而来
何氏管得了张姝,管不了程毓秀,人家毕竟是客人。再说程家和杨家都是清流之家,自有世家的交情在。
程毓秀去了隔壁钟夫人处再回来,轻挽了张姝的手,说笑间勾着她的臂膀朝她耳边凑过去。张姝扬起团扇遮住两人的脸,交头接耳悄声说话,吃吃发笑。
次日一早,钟夫人遣人过来问两位女娘是否得空过府去耍,被何氏婉拒。
张姝在自己院中给程毓秀看她昔年与义母学画的画作,全然不知。
张侯爷有些看不过眼,腆着脸问夫人:“怎得不让娇娇儿去?娘子以前不是总叫她和钟夫人多走动多亲近的么,如今怎么避嫌避到这种地步?咱俩成亲前也不是一面没见过,那会儿我不也老上你家去......”
侯爷还没絮叨完,就被何氏皱眉喝止住,朝他嗔道:“侯爷!您的嘴又把不住门了!早晓得我不告诉你这些,你比娇娇还不教我省心。我俩当时是定了亲的,他二人一无媒二无聘,无名无分的,若在钟夫人那里不小心碰到怎么办?再被用心险恶的人编排上,娇娇的名节还要不要?”
教侯爷说,夫人这些担心纯属无稽之谈。当然,妇人总是更重规矩,考虑的也更周全一些。
而何氏呢,因为那对陌生的耳珰而觉察出娇娇和杨敏之的私情之事,她是半个字也没敢跟侯爷透露。只跟侯爷说,既要与首辅府结亲,就更应该注意避嫌。
其实何氏自己也纳闷,女儿和杨敏之就见过一面,还是上回侯爷想招郑璧为婿的时候两人打过照面,连话都没有讲过一句。怎么突然就到了私定终身的地步?
虽然按喜鹊信誓旦旦说的,他二人发乎情止乎礼,没有一星半点的逾矩之举,她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自家闺女生得貌美性情又好,让郎君心生爱慕,一点也不奇怪。但是杨敏之是何时对娇娇儿动了心思,还诱得他们家的乖乖女娘与之私相授受,让何氏一想起来胸中就觉得憋气,心中忿忿不已——首辅大人家的家教也不过如此!
她既要若无其事的瞒过女儿,把这二人在定亲前隔开,又不敢对侯爷如实以告,心中越发烦乱,连带对小姑子都生了埋怨。
若不是贵妃娘娘突然变卦改了主意,不管是公府的吴家二郎,还是寒门出身的郑璧,都是不错的女婿人选。现下好了,能做得了主的人在宫中被关了禁闭。教她如何不心烦!
秉性柔和的夫人突然郁躁,侯爷惴惴的不敢再多言语。心虚的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其实杨敏之昨日过来拜谒,已向他透露首辅府有与侯府结亲的意图,只是现在他和首辅面临一桩棘手的朝事,请他宽限些时日,也拜托他在万岁下旨赐婚前守口如瓶。
侯爷这回倒稳妥了一把,一个字也没跟夫人透露。
就这么地,侯爷夫妇二人心头都存了一个不可说的秘密,你瞒着我,我瞒着你。一个心中蠢蠢欲动,巴不得即刻昭告天下。一个忧心忡忡,恨不能把闺女天天挂在眼皮子底下看着。
张侯爷怕自己的嘴把不住门,找了个借口去水榭处,让下人把戏台子搭起来他好听戏。
何氏正独自烦闷,程毓秀过来,笑说她的继母黄夫人走时让她得空了给侯夫人诊个平安脉,看看之前给她开的养生方要不要调整。
何氏依得,教程毓秀切脉一看,果然这两天心绪不定,肝火旺盛。
程毓秀重新改了方子,同时细细的教给侯夫人身边的丫鬟几个得用的按摩之法,让她们每日给夫人按捏。又跟侯夫人略讲了讲道家吐纳呼吸的窍门,教她如何运行体内的小周天。
何氏按照她说的,意轻气缓的做了几次呼吸吐纳,果然周身通泰,心胸开阔了不少。喜得对她连声夸赞,与她说话上了兴头,问她可许配了人家没有。
程毓秀落落大方的笑着摇头,道:“两年前在杭州议过一回亲,是个门风清正的好人家,不过不允许嫁妇出外做女医,也就作罢了。”她发了愿,要承继母的衣钵一世行医,那必然是要在外行走抛头露面的,对方接受不了,她也不愿放弃,两家谈不拢来只能作罢。
何氏惋惜,替她不平:“那是他家没福!怎得门风清正的人家就一辈子不生病?就没个头疼脑热的时候?”
何氏和程毓秀说话的工夫,喜鹊在青鸾院指派婢女们助推秋千。她家姑娘突然来了兴致,要打秋千。
正值酉时三刻,六部值房已经散衙。
杨敏之从都察院下值后,一刻不停地往回赶,早早上了园林处的假山,倚靠凉亭等候。
听得隔了一个院墙的那一头传来呼喝发力推动秋千的声音,他抚额微笑。上回他就是在这里无意间冲撞了秋千架上翩翩欲飞的姝姝,被摄去了心魂。
对她动心,其实还更早些,在红螺寺的山间,当山风把她的帷帽送到他的脚边,也许一切在冥冥中已天定。
她朝他与众人所在的方向投下的那一瞥,水眸含愁凝露,如山精一般妖娆,在他眼中般般入画也入了心。
这是他在她面前唯一的秘密了。不敢让她知晓,杨敏之也是会以貌取人的,与庸俗浅薄的碌碌众生没有区别。
可是那又如何?从三年前执起这天下棋局始,一路披荆斩棘,他也许就是为她而来。从两年前国子监门前她拽住他的袍角始,他与她的羁绊便再也分不开了。
秦韬,程一娘,老范,甚至是父亲......都在静观他筹谋的棋局终究会走到何处去,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早已躬身入局,把自己也投入其中化为一枚棋子,为了她可甘愿被驱使。
傍晚的凉风轻送,他等的仙子如约而临。
张姝这回没有站在踏板上,而是坐在那儿,柔软的身子靠在以手握住的彩绳上,粉罗裙从秋千上垂下去,随风拖曳轻舞,状若无依。芙蓉颜,蝤蛴领,蛾眉轻蹙,幽幽的望着假山凉亭的方向,浅笑含颦带怯。
杨敏之也冲她微笑。
空中的风声,鸟语声,底下院中的笑声都淡了去。只余眼前这个人。
当她再次从远处荡过来时,他看清了她两耳边垂晃的耳珰。恍然大悟,怪不得......心中呵了一息,这个傻姑娘。再望向她时,满目怜爱之色不加掩饰。
两人隔着大半个院落遥遥相望,视线起起伏伏,只觉天高云淡,此刻风物正好。
杨清在假山下朝上面喊话,说郑璧大人过来了。
杨敏之无奈的摇了摇头,头回觉得这个友人好不识趣。他从都察院下值前,郑璧托在六部衙门里来回行走递送文书的差官给他递话,请他散衙后去喝酒。他自是不会去的,躲开了郑璧,早早的就走了。结果他又不依不饶的追过来。
他朝晚霞中的仙子虚拱了拱手,歉意的笑了笑,撩起袍角下山。
天空中的仙女依旧翩跹曼舞,忽而远去忽而前来。他沿着假山上的小路踱步下行,转头目不转睛的盯着她的来去,没留意前方的路,脚下趔趄,差点摔下去。
张姝噗嗤笑出声来,这个傻子。
喜鹊仰头看空中摇摆的粉色罗裙,拿帕子擦拭额角的汗,呼出一口长气。姑娘可算是高兴了一回。
......
杨敏之从假山下来,回到院中。
郑璧在翻看书案上的话本,突然眼前一空,被跨过门槛进屋的杨敏之从手中把书抽出搁到博古架上,“这是阿清的书,乱动了他会不喜的。”
在门口廊下候着的杨清抱臂侧目,皱了皱鼻子,终是没有吱声。
“哦我说呢,行简何时也看起闺阁怨情的闲书来了。”郑璧笑笑,没去深想杨清的书怎么敢随意往他家大公子的桌子上放。
一双笑眯眯的桃花眼凑过来,兴高采烈:“杨兄,我搞到银子了!今日本想请你小酌两杯,你倒体贴,晓得替我省钱!”
“哦?你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到哪里搞的钱?莫不是做了僭越朝纲的事吧?”杨敏之斜目瞅他,淡淡的敷衍道。
一般读书人总能找个替人抄书的活计挣点银钱,但是郑璧这一手字实在不太好看,给书铺抄书人家都不敢要。
见杨敏之疑他,郑璧急忙辩解“哪能呢”,忙不迭的跟他讲自己如何挣到人生中第一笔除了俸银之外的钱。
原来,朝中有几位原想与他结亲但未成的老大人私下找他,请他代笔写几首诗,给了他不薄的润笔费。还让他保密,毋要说出去。也是赶巧了,这几位老大人给的诗题都一样。他稍一打听就晓得了原委——这是太后将在西山宫宴上主持的诗会上的诗题。不知如何被泄露了。这几位老大人都是受他们家的夫人和小娘子所托,找了探花郎来捉刀代笔。
杨敏之突然想到什么,凝目沉思不搭他的话。
郑璧以为他还不信,掩唇往他耳边贴过去,“你别小看这活计,比在衙门当差还划算!连柳思荀柳大人这样自持清高的人,都在私底下接活呢!”
说着,掩盖不住的乐不可支。
“请他代笔的那户人家只怕下了大本钱,要叫自家的娘子在太后面前拔尖!不晓得是哪位大人家的小娘子,来找我写呀!我要的定比柳大人少,写得比他还好!”
说到后面,不胜心虚。他这些时日还是在模仿柳思荀的字迹,跟着他的文章练字。无意间发现柳大人为宫宴诗题做的诗。没有十成十的功夫是作不出来的,他可比不了……他的诗才不过让那些小娘子在攀比时不至于落到末等哭鼻子。
杨敏之听他意犹未尽的说完,问他诗题是什么。
郑璧奇道:“行简也要小试牛刀、与柳大人比试一番?”
杨敏之心中另有所想,沉吟着让他把柳大人的诗和他自己做的诗里挑一首说给他听。
听完颔首,称赞柳大人那首确实可拔得头筹。又在心中默想,倘若诗会上那些小娘子拿出来的都是如柳思荀和郑璧这样文笔娴熟的文人墨客作出来的诗,姝姝落到末等也未必。
她那么害羞胆小的一个小娘子,若是排名垫底,不晓得会被臊成什么样子。无论如何也得给她准备几首应付过太后。
杨敏之铺开纸砚,心下思忖。
执笔半晌却不动,神不守舍的,清俊的面孔一时和煦发笑一时神思恍惚。教郑璧忍不住道:“自从行简兄去了一趟江陵,你我二人生分了不少。”
“他人说,兄台一路拔擢高升,而璧仍然只是七品,时日一长,兄必轻看于我,不会再与我交好。我与兄相交全然发自本心,我知兄不是势利之人,”郑璧淡淡一笑,问,“但行简近来无故疏远,我左思右想不知何故?”
杨敏之亦笑,轻飘飘的说:“我恐子美与我交好反遭我拖累。”
郑璧以手指轻敲额角,神情诚挚,不再顽笑,“我与兄真心相待,兄也莫要搪塞我。”
他狂放不拘小节,不似官场中人,心思也不在仕途上,但他亦有一副七窍玲珑心肠。
杨敏之放下手中纸笔,侧目望他,说:“令兄早已收到卢梦麟给他传的信,却隐瞒过江家也瞒过我。”
郑璧诧异,脱口道:“怎么可能?家兄对首辅大人绝无二心!”
“子美有没有想过,是我与首辅生了异心?”
杨敏之黑黢黢的眼望向他,一如窗外深暗的夜幕。
郑璧骇然,掩饰不住惊色:“首辅大人与你是亲生父子!”
所谓君臣父子,礼义仁孝。他却说出这样的话来,冒天下之大不韪,杨敏之是疯了不成?!
转而一想,半是顿悟半是惊疑,“莫非......”
他的兄长郑磐,在从漳州知州升任开封府承宣布政使时,曾来信说来不及接应卢梦麟到漳州。当时说的也许是真话,但后来卢梦麟从海上入泉州后,一定给他去过信。信上的内容一定事关重大,郑磐并不放心交于杨敏之,而是直接密呈给了首辅大人!
“我兄长为何不信你?”郑璧觉得自己问了个非常愚蠢的问题,可是他真的不明白。
为何不信他?杨敏之薄唇勾起一弯自谑的笑意,却没有半丝不快。
“从卢梦麟为皇长子争储之日起,不论是朝中的卢党,在野的清流,还是如家父这般与卢温政见不同的重臣,无论他们有没有表露出来,其实都倾向于立长。”
所以,就连老范这样的五品吏,与他在红螺寺禅房密议时,都要问他,如果有人就此挑起立储之争,他会站在哪边?
当秦韬被他步步紧逼,在旁侧的程一娘知他意欲图谋武安侯时,身后有着江南士林的她亦入了局——一旦涉及国本,没有人敢放任他杨敏之胡为!
中宫无子而立长,这是国朝百年来的规矩!也是无论哪个派系的朝臣与清流的共识。
如果不是三年前,他以初生之犊不畏强权之势破局而来,给卢梦麟制造了一个假象,加之万岁的模棱两可蓄意导引,卢梦麟根本不需要急匆匆的跳出来催动万岁立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杨敏之做了一件与朝廷和天下士林为敌的事。
但又难说对错。
若没有他以立储为引,设彀将卢温逐出内阁,父亲何以入主中枢、新政何以实施?
然而,若他执意要那不该动心的意中人,要那个被他卷入局中却浑不自知的姑娘,就难逃得过被自己的谋局反噬的命运!
“行简难道要步卢梦麟后尘、在朝堂重新掀起立储之争吗?你要为皇次子争储?”
郑璧语气中难掩焦灼,接连发问。这原本是他杨敏之做的局,如今不知为何他却要把他自个儿搭进去!
杨敏之摇头微笑:“子美毋要为我忧心,我不会如此行事。”
武安侯已在他与父亲还有万岁的围猎中,与板上鱼肉无疑。有如父亲和郑磐这样忠厚仁义的臣子在,武安侯伏罪对皇长子的影响将会被减小到最轻的程度。
但是,若武安侯犯下的罪不止是私交朝臣、意欲谋杀罪官,还有通过虞氏私通北漠,那就是通敌叛国的大罪。将是皇长子永远洗脱不掉的污点!
他不会为皇次子争储,也不会任凭皇长子坐到储君的位子上。
惊涛骇浪将至,他需得万般小心的护住承恩侯府,护住她。即便因此与父亲和天下士林对峙,也不会回头。
郑璧对这些一无所知,如果知晓他是为着一个女娘,只怕会扼腕叹息他的糊涂。
但有什么法子呢。谁叫他遇到姝姝,这就是他的命数。
他心尖柔软,脸上笑意更深。
换了个轻松的口吻对郑璧说:“我此行去江陵,路过河南,行程匆忙没有抽出空去开封府拜访伯钧兄,深以为憾。我以前便说过,我与伯钧神交已久。但道不同不相为谋,如今已现端倪,他与我迟早有分庭抗礼的一日。我不想子美日后夹在我与令兄中间难做,从此我们各行各道,还请子美见谅。”
伯钧,是兄长的表字。郑璧垂下眼,复又抬头,以手拍他肩膀,笑嘻嘻道:“什么各行各道的,行简莫要如此说!璧偏要与兄同道而行!”
杨敏之心头一暖,伸出一只手与落在他肩头的手相握。两人相视而笑。
“哎,御史大人啊!下月京官考评,叫你手底下的兄弟通融通融,莫要再扣我俸禄了!”
顽笑之声又起。
待郑璧走后,杨敏之静下心来按照宫宴上的诗题拟了几首。每一首都比柳思荀那首更胜一筹。倒让他犹豫起来。
姝姝内秀于心,不是爱出风头的人。木秀于林,反而怕更容易使她局促。
他沉吟再三,还是将这几张诗笺折好,准备抽个时机给她。
他的姑娘值得世间最好的一切,无论是他的心意还是众人面前的尊荣,总之他护得住她。
杨清已经进屋,看他泼墨挥笔洋洋洒洒又是几篇诗作,摸了摸鼻子嘀咕道:“大公子,可莫再叫我给您和张娘子私相传递,我觉着这两日侯夫人看我的眼神不对,好似有些讨嫌我呢。”
当然,侯爷还那样,见到他还热情的喊他过去看戏。不过来回就那几个戏法,他都看腻了。若侯夫人在旁边,总会皮笑肉不笑的说上两句,“杨小郎莫理会侯爷,给你家公子好好当差去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