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东的则是蒸饭用的,有糯米、大米混着蒸的米饭,还有客人喜欢的酒酿馒头,足足蒸了好几屉。另一个蒸锅里是驴肉蒸饺,今儿做了这个,就没做韭菜馅儿的。
这会儿还烧着小火,省着饭凉了。
备菜的架子小了些,一人一个,能推着走,就在锅旁边放着,方便取用。
而且烟囱也改了,更大,就在炒菜锅灶上面,省得炒辣菜油烟重呛人。厨房光水缸有四个,分别放在东南西北四角,方便取用。
婉娘如今还管切菜备菜、烧火打杂,她虽羡慕史掌柜等人能多做事多赚钱,可是毕竟方子都是给自家人学的,她是个外人,学做菜这事儿婉娘根本就没想过。
食肆饭菜好吃,林秋然待人也不错,每日给她带饭都多带些,能长久干下去,她就很知足了。
做好的菜,婉娘给端出去,前头要红烧肉这些菜,也是婉娘去盛的。
她也有个小推车,若是菜多,直接用推车推到门口。然后由史掌柜他们几个给端出去。婉娘觉得这东西可真不错,方便省事儿。
自从厨房改了,就什么都好了,井然有序,婉娘不知别的酒楼后厨什么样子,但金鼎楼这肯定不差。
她回头看了一眼厨房,炒菜的几个铁锅都在用着,林秋然几人头上都戴着相同的布丁。
林秋然手下铲勺晃动,火光从锅底冒出来。婉娘看她瘦了不少,
林秋然熟练的颠勺,炒香辣椒之后,舀了两大勺炸过的兔丁。
香味儿迸发,婉娘吸了吸鼻子,隔壁徐大娘喊了一声,婉娘道:“秋然,我去喂奶,一会儿就回。”
林秋然:“嗯,快去吧。”
现在院子打通,也多了间屋子,原来的那间还是留给徐大娘带英姐儿用,茶楼的那间没重装,但林秋然让林冬她们收拾了,就留着中午休息用。
今儿孙氏带着汤圆来了,许娘子也过来了,就在这屋待着。
如今的金鼎楼,是又大又敞亮,前堂好,后面厨房好,多了间屋子也好。
孙氏听着外面热闹的声音,哄着汤圆,“你瞧这大酒楼,是你娘经营的。你娘可是厉害呦,汤圆以后也要厉害。”
汤圆眼巴巴看着外面,嘴里哼哼着,不过都是咿咿呀呀的字符。
孙氏盼着酒楼财源广进,以后成县城最大的酒楼。
萧大石今儿也去前头帮忙了,这会儿得空过来,孙氏抱着汤圆问:“咋样,人多不?”
萧大石笑着道:“挺多的,不过二楼没满。”
楼下坐满了,二楼总共是十间,中午有三桌,晚上还有五桌。
孙氏道:“这已经不算少了,哪儿能日日都是满座的,谁一天到晚出来吃饭呀,不少了不少了。”
二楼装好,也是为客人多的时候做准备,并不是说装好就要有这么多客人,天天坐满,那别的酒楼都得关门。
孙氏看萧大石喝了杯水,催促道:“你别在这儿待着了,快帮忙去。还有杏花家,秋然说记她账上,别忘了。”
于婶儿家来捧场,还送了花篮,不能收钱的。
萧大石点点头,“我知道。”
史掌柜想直接免了的,萧大石没让。
孙氏催着萧大石出去,这都没歇着,就萧大石一个歇着哪儿成。史掌柜他们请来的还好好干活呢,萧大石是家里人,哪能偷懒。
对新客来说,这么大的酒楼菜价不贵,份量还多,味道更好,就感觉找到了宝贝,不禁感叹以前咋没发现这家铺子。
而对熟客来说价钱没变,地方大了以后不用担心过来吃不到,而且金鼎楼装潢气派,在这儿吃也有面子,自然满意。
开业前三天便宜,而且还多上了许多新菜,新菜新鲜好吃,客人一口酒一口麻辣兔丁,入口香香辣辣,连辣椒都是香脆的。
别的菜味道也没变,有两桌吃完还给了赏钱。
史掌柜四人上菜收钱忙得够呛,生意最好的时候一楼坐满了,过了那会儿也有十六七桌。
史掌柜笑脸相迎,对着客人乐开了花。他是自内而外地高兴,中午算着有三十多桌了,他估计一个中午光一楼的流水估计就有五千钱。
五千钱利润算四成,那还有二楼呢,晚上还没做生意呢,这一天光赚钱了。
史掌柜除了跑堂,还管别的,“赵兴,去酒坊再拿几桶酒,晚上估计不够用了。”
他说着,麻溜把刚吃完的一桌收拾出来,碗筷就放在院子里,等刘大娘二人来,直接刷就是。
忙了一中午。
但对林秋然来说,算不得太忙,因为厨房人多了,很是游刃有余。
不过厨房太热,三月初,草长莺飞,正是气候适宜的时候,可几人在厨房忙活出一头汗。
史掌柜说前头没客人了,林秋然就看了看厨房剩的东西,饭剩米饭和馒头,几个饺子也不好分,林秋然干脆买下来。
姜母鸭是卖完了,红烧肉还有个底儿,还有一点炸好的兔丁鸡丁,一点土豆丝,林秋然打算一会儿炒一锅吃了。
青菜也有,现在铺子有韭菜炒河虾,但河虾不便宜,林秋然打算中午弄个韭菜炒鸡蛋。
人太多,孙氏和萧大石就带着饭回去了,回去再另给许娘子做菜。
今儿生意比林秋然想得要好,她本来是多备了东西,还担心卖不完,结果姜母鸭都没够卖,米饭后面还蒸了一锅。
史掌柜过来端饭,“林娘子,今儿说的酒楼饭菜好吃的,我听了可不下十句。”
尤其吃饺子的时候,那个心满意足呦,还有卤驴肉,今儿卖得也快。
酒楼一碗饭两文,吃完能再盛,史掌柜可见了,一盘红烧肉一盘土豆丝一壶米酒,下三四婉饭的。
这时候他们从不嫌客人吃得多,反而觉得菜好吃才能多吃饭的。
还有人问,米是从哪儿买的,史掌柜就笑笑不说话,因为他也不知道。
有好吃一口的,余安的饭馆酒楼也都吃过,菜不同说得过去,这看厨子手艺,可米饭和馒头金鼎楼做的都和别处不一样,还有驴肉蒸饺,今天卖得可好了。
不少人都是开始点几个,后头带几只回家。
婉娘和史掌柜是料到不会剩太多,买驴肉也不便宜,酒楼人多,估计不会分了,就一人买了五只,史掌柜打算带回家给孩子尝尝,婉娘是惦记赵实。
林秋然也留了几个,驴肉不多得,总得尝尝,当然,现在利润有史掌柜一份,她也是拿钱买的,不过对她来说就是左手倒右手。
史掌柜因为生意好,眉开眼笑的,林秋然也笑着道:“客人喜欢吃就成,我们也吃饭吧,都忙活半天了。”
饭菜简单,史掌柜举起杯子,里面是茶,“今儿庆贺金鼎楼开业,诸位都辛苦了。”
林秋然也举起杯子,她觉得有史掌柜在很好,日后管铺子的事可以教给他,这样生意好,赚得也多,她还轻巧。
史掌柜还道:“今儿干得都不错,快吃,吃完好好休息,晚上还得干活呢。”
说了几句话,史掌柜就埋头扒饭了。
林秋然也开始吃饭,今儿上错了几道菜,人多忙里出乱是无法避免的,史掌柜会私下说,但不会当着众人下面子。
中午休息,刘大娘二人把这里收拾好,等下午又开始新一轮的忙碌。
晚上,天还没黑金鼎楼二楼就挂了好几个灯笼,正好照着牌匾,亮堂堂的。酒楼里面也点了灯,一团祥云分外好看。
里面有客人说话声、伙计吆喝声,烟火气中混着饭香和酒香,让余安夜里分外热闹。
晚上生意比中午还好,昨儿买的驴,今儿就卖完了。
还剩些饺子,林秋然自己包圆,可以留着明儿早上吃。
晚上打烊后,史掌柜也没算账,今儿他是累够呛,等明儿早上再来算。萧大石晚上就睡在这边看铺子,这么大呢,留个人放心。
林明赶着车回去,累是真累,钱拿得也少,但说实话,比在钱府时自在,也更像人。史掌柜林秋然并未因为他是买来的就多分活,再说林秋然还干活呢。
到了萧家,林明往后喊了声,“大娘子,到了。”
林秋然揉了下眼睛下了车,天已经黑透了,她回家,在院子里站了一会儿。
厢房许娘子在哼歌哄汤圆,她在外听了一会儿,还听见汤圆在笑。
林秋然走到门口咳了一声,汤圆就立刻朝着门口看,“呀~”
她笑了笑,许娘子和汤圆道:“汤圆儿,看谁回来啦。”
许娘子说话轻柔,还带着儿化音,汤圆眼睛亮亮的,朝着林秋然伸出两只肉乎乎的藕节胳膊。
林秋然把汤圆接了过来,许娘子道:“有点找你,白日哭了两次,但哄了会儿就好了。”
因为铺子关门几日,林秋然白日在家里的时间长,带汤圆的时间也长,今儿汤圆跟着去了酒楼,可回来还不高兴呢,总是找林秋然。
林秋然亲亲汤圆脸颊,他又长大了些,自能抬头后,就能竖着抱了,偶尔手会搭到她脖子上,也不知道小笋什么时候能长成竹子。
林秋然:“哭会儿也无妨,白天辛苦你了。”
许娘子摇头说不辛苦,汤圆很可爱,她也很喜欢汤圆。两个多月大的孩子,不会翻身也不淘气,正是招人喜欢的时候。
林秋然哄了一会儿,把汤圆快点回睡着自己回屋洗了个澡。洗澡能解乏,绞头发的时候她不禁想,今天利润有多少,肯定比以前多,明儿史掌柜算了就知道了。
月升月落,第二日依旧是个晴天,林秋然到了铺子,看金鼎楼气派的门面,心里不由舒展开。
史掌柜大早就来了,自从给了他分成之后,他每天来得都很早,几乎把铺子当家了。
赵兴陆凡也来得早,本来只有赵兴这样,他要买东西,而且他盼着涨工钱,自然早点来。史掌柜又提点了陆凡,他也越来越早。
史掌柜倒不是向着林秋然,只是说实话,铺子生意好,一来是做菜好吃,二来是铺面大了,跟伙计们的关系并不大。再机灵,能哄人多吃两碗饭?
总不能铺子赚得多了,就也得给伙计涨工钱,平日一天就干两三个时辰的活,别的事不管做,这种时候还想涨工钱,不得多做事多干活。
不然史掌柜也不好和林秋然提涨钱的事。
两人还算上道,等月底史掌柜盘完账,只要赚得多,就能涨钱。
铺子关着门,史掌柜就在小屋里桌边数钱拨算盘,赵兴出门了,陆凡该打扫打扫,该挑水挑水。
史掌柜心里门清,以前一日能有三四两的利润,这回总得翻个倍才成。
不过刚经营一天,本钱没法细算,今日算算流水,再估算个利润。
楼上总共八桌,流水是八两二钱,一楼这边都是铜板,史掌柜数着,总共是一万两千三百六十文。
因为酒水赚不了太多钱,还便宜一成,今儿就算三点五成利润,再粗算铜板换银子的钱,昨儿也赚了七两。
翻倍了。
这两日天气好,生意肯定好,算上这月阴天下雨,几日生意差,那一个月也能有一百多两呢,史掌柜自己就能拿一两多银子。
史掌柜龇牙乐,抱着算盘又算了一遍,打算私下和林秋然说说。
至于为何不现在说,还不是因为厨房人多,婉娘是外人。
这会儿婉娘是做活认真,可保不起见酒楼赚得多,有别的心思,能防还是防着点。
中午吃过饭,林秋然听史掌柜说了这数,还挺满意的。
装潢投的钱多,但回本很快。现在五芳斋一个月有二三十两分成,于婶儿家也送了几两银子来,香料徐远珩说赚得多,但是大部分钱都投了出去。林秋然每月都是九十两分成,若再加上酒楼赚的钱,一个月能有小三百两银子。
林秋然还是很知足的。
有了钱可以还些好的家具,在院子里弄些花花草草,再买个宅子也成的。
林秋然想起萧寻来,虽然萧寻说打仗不会殃及这边,但粮食可能会涨价。她不算发战争财,可以囤一些,老家种的,林秋然怕有人抢。
而且忙生意的事,刘氏许久未看过了,她不回去,总得让林明跑一趟。
林秋然心里盘算着这些事,汤圆如今还小,不着急去胥州京城,还是先赚钱吧。
孙氏常感叹有钱好,汤圆有奶喝,天热后哪怕不出门,也能抱着汤圆在院子里走走转转。吃得好睡得好,林秋然把家里家具都换了,从外看宅子庄重大气,进来也分外雅致。
太师椅,红木桌,吃饭用八仙桌,门房也有人守着,里面床、柜子……也都换了,总算像点样子。
酒楼生意很好,林秋然有余钱,五月份又买了两个丫鬟,一个二十多岁,擅绣活,管给家里做衣裳侍弄花草,另一个三十多岁,管做饭洗衣。
林夏多是给林秋然跑腿做事,她来萧家时年纪小,性子活泼爱笑,现在多了几分稳重气,过个一两年也能独当一面了。
这期间,萧寻一直没回来,孙氏只一开始问了林秋然两次,“萧寻可来信说何时回来?”
林秋然撒谎道:“娘,上个月有寄信,不过说军营事忙,回不来。”
孙氏在心里叹了口气,嘴里念叨,“都好几个月了,还是三月初走的呢,现在汤圆都会爬了。这当爹的,还没徐公子陪汤圆多。”
徐远珩这几个月还来过两次呢,孙氏只能自己抱怨,她怕自己为萧寻解释,林秋然心里不痛快。
林秋然安抚道:“他是忙正事的,能回来的时候自然就回来了,别急嘛。”
孙氏点点头,看着外面的日头,心里越发着急。
孙氏后来不打听了,因为她抱着汤圆出门的时候听说朝廷在征兵。孙氏吓了一跳,精神恍惚地回了家。
咋又征兵了呢,她问萧大石,“你说是不是打仗了,萧寻也去打仗了?”
萧大石以前也服过兵役,老家的舍不得别的儿子,就推他出去。不过那会儿没战事,不会死人。这两年战事吃紧,他家就萧寻一个,而且男儿志在四方,萧寻也愿意去。
萧大石道:“估摸着是打起来了,没事没事儿……”
孙氏一脸愁容,“这事儿你千万别和秋然说,可回来了,若再出了点啥事儿,秋然肯定受不住。”
孙氏看了眼汤圆,他现在七个多月了,头发长了不少,这总算熬过了暑热,汤圆比以前爱动了,要是萧寻见见多好。
萧大石:“嗯,我不和秋然说,你也别总是问,问多了就容易瞎想。”
孙氏道:“我那不是不知道吗,以后肯定不问了。”
俩人盼着瞒一瞒,省着林秋然知道西北打仗了胡思乱想。只不过朝中征兵,带来的影响不小。
粮食价钱涨了,但萧家有二十亩地,足够吃用,那边的先囤着,该买还是买,不过是少赚一些。
米面粮油都涨价了,以前一千零十几个铜板就能换一两银子,现在要一千零三十个铜板才能换一两银。
买粮食的人不少,史掌柜也给铺子囤了些粮食,日日要用的东西,现在多买点以后就少点花钱。
压成本嘛。
林秋然对此没有异议,只是除了这些,依旧感受不到打仗来。孙氏萧大石不问了,但估计也知道了,她只能装作不知,省得人心惶惶。
八月底,一辆马车驶来余安。
蒋思捷掀开车帘,她是被家里送来胥州暂避的,有点担忧林秋然,就过来看看。
第七十七章 难民
西北有战事, 朝中人心惶惶,这场仗不知会打到何年何月去,蒋家中给了蒋思捷护卫丫鬟, 送她来了胥州暂避, 等事态平息再接她回来。
蒋思捷记得, 书里萧寻就是在这个时候崭露头角的, 他爹娘逝世,他带着一腔愤恨上战场斩将杀敌, 立下赫赫军功。这个时候他肯定已回过家了,但这会儿人应该在西北, 也不知林秋然现在如何, 孩子可好。
这个时代生孩子就是自己硬生,和闯鬼门关无易,而且孩子生下来易夭折, 毕竟没有疫苗, 医疗条件也差,能养大不易。
再有蒋思捷南下,一路见过不少难民,她还施过银子。好在胥州尚且算安稳太平, 若林秋然缺钱, 她能给送一些。
到余安已经是日暮时分了,蒋思捷找了间客栈住下,她让一个丫鬟先收拾着, 然后依着记忆找到从前的萧家食肆。旁边依旧是记忆中的首饰铺子,但右边的茶楼不见了。
萧家食肆已大变样,连招牌都变了。金鼎楼三个大字在灯笼下熠熠生辉,蒋思捷有点不敢进去。
史掌柜眼尖, 过来迎客道:“客官就一个人吗,要吃点什么。”
来来往往路人的目光落在蒋思捷身上,蒋思捷有些不适。
她跟着史掌柜走了进去,问道:“这儿从前可是萧家食肆?怎么换了名字?”
她看史掌柜有些面熟,不过也记不太清以前是否见过。
史掌柜笑着道:“就是萧家食肆,做大了换了名字,你是老顾客了,送你道素菜吧。姑娘可是一个人来的,若一个人就请去楼上吃。”
这是林秋然吩咐的,近来有些乱,若有女子单独出来吃饭,就请去楼上,省得在一楼不方便。
说来女子单独来吃饭得少,偶尔有那么一两个,吃饭也不会把雅间弄得乱七八糟,收拾起来还算省事,就一直这么办的。
不然全是男人,这边喝酒说荤话,很是不便。
蒋思捷点了点头,就去了楼上。
有一桌客人见状不满道:“我说要去楼上就推三阻四,顾左右而言其他,怎么别人一来就能去二楼,莫不是看人下菜碟。明明二楼那么多空桌,偏就不让去,你们铺子做大了,哼,待客可不似原来周到。”
有客人帮着酒楼说话,“人一个姑娘,跟咱们这些大老爷们一块儿吃饭也不自在,去楼上咋了。而且一楼这么多桌子,还不够你吃?你们三个人非要去二楼,想吃办一桌呀,才几个菜真够矫情的。”
史掌柜赔笑道:“客官莫急,一个姑娘家坐在大堂的确不便,就请去楼上了。若是客官的娘子女儿来酒楼吃饭,也是这般。如果嫌这桌窄,可以换靠窗的那边……我赠两桌米酒吧,和气吃饭和气生财。”
史掌柜拿酒的时候不禁擦了擦汗,近日闹事的有些多。
史掌柜让赵兴跟上去点菜,他这半年瘦了些,不过还是懒得往楼上跑。
史掌柜叮嘱道:“赠一道素菜,别忘了。”
如今酒楼茄子豇豆多,囤了不少,够卖一阵子的,还有各种小酱菜,很是清口下饭。
赵兴点点头去了楼上,给蒋思捷拿了菜单,她装模作样看了看,有些字她还是不认得,她道:“红烧肉土豆丝,再来一个麻辣兔丁……再来个红烧茄子吧。”
赵兴道:“小娘子点的菜有些多,一个人恐怕吃不完。”
蒋思捷:“没事,我这儿还有丫鬟侍卫呢。”
只是不跟她同桌吃饭罢了,也会吃的。
赵兴点点头,“那红烧茄子就算酒楼送的,刚才我们掌柜的说送道素菜。”
赵兴又问:“饭呢,客官是要米饭馒头还是饺子?”
蒋思捷还以为是水饺,一问才知道是大馅儿蒸饺,“什么馅儿的?”
赵兴:“现在有茄子和瓜馅儿的,里面有肉,三文一只。”
酒楼的饺子就是按时节卖的,春天有小白菜、荠菜、韭菜馅儿的,夏天有茄子、豇豆,这会儿入秋了,还能卖茄子、角瓜。
冬天也有卖的,酒楼囤了不少萝卜豇豆干,可以做萝卜丝和豇豆干馅儿的,如果赶上有牛肉、驴肉,卖的就是纯肉的,当天不卖别的。
蒋思捷:“那就一样馅儿一只,再来碗米饭,一个酒酿馒头。”
她都想尝尝。
赵兴点点头,这就去上菜了。
雅间没外人,蒋思捷姿态放松了些,她看着里面的装潢,心里有些高兴。这酒楼,比京城的也不差。林秋然这会儿肯定没忙完,她就先不打搅了,先吃饭吧。
很快,饭菜就上来了。
先上了饭和红烧肉,蒋思捷估摸着是早就做好的,一直温着,但算不得预制菜。
她深吸一口气,把袖子挽了挽,开始大快朵颐。在蒋家规矩多,出门在外也是,可算有个地方不用顾及规矩,蒋思捷轻快不少。
她尝了口红烧肉,软糯好吃,等别的菜上来,一口是外酥里嫩香辣十足的兔丁,一口是外壳酥脆,里面酥烂,裹着酸甜汤汁的烧茄子。
茄子很好吃,不比红烧肉差,而且菜价不贵,简简单单的菜,样子做得也很是好看。
土豆丝成了解腻下饭的菜了,还送了腌制的小酱菜,酸甜口,拌着饭和红烧肉吃别有一番滋味。
蒋思捷觉得这种有锅气、讲究火候的菜,比蒋家厨子做的样子好看,蒸煮偏多的菜好吃一百倍。京城酒楼也有这些菜,却不及这里的好吃。小小的余安,却有一家好吃的酒楼。
等蒋思捷吃完饭从楼上下来,一楼还有好些人呢。
她不禁想,真热闹,就是不知道这热闹能持续多久。
蒋思捷就在门口马车里等着,等到晚上酒楼打烊,她看见酒楼走出来一群人,有铺子伙计,跟萧家人离开的方向不同。
还有几个跟着孙氏她们走的,穿的都一样,好像萧家的丫鬟。林秋然瘦了,但比从前更好看,衣服是绸缎做的,头上不似从前只有布巾。
孙氏怀里抱着一个小孩,趴在孙氏肩膀上,眼睛直打架。蒋思捷忍不住笑了笑,这是林秋然孩子吧。
萧大石今儿还看铺子,挥挥手让几人快回去,孙氏有些担心,萧大石道:“这么黑了快走吧,有狗呢,不怕。”
铺子多了两条狼狗,四月份抱来的,管看家护院。
孙氏点点头,就一块儿回了。
汤圆现在七个多月,许娘子还在喂,不过能吃些饭了。
林秋然是一样一样的试着来的,从鸡蛋肉松开始,慢慢的开始吃米糊青菜。
一开始就少来点,省着过敏,没什么事就慢慢加多,喂饭她也问了婉娘,婉娘那么就喂蛋羹啥的,不太精细,林秋然是问了大夫又自己摸索。
对于大人来说,这些都不是特别难得的吃食,但是汤圆每次吃一口瞳孔就微微放大,然后能吃得干干净净。
这边吃辅食,奶水就用不了那么多了,而且吃过饭后汤圆不太愿意喝奶,就连大人吃饭也眼巴巴看着。
许娘子每日晚上会回家喂自己孩子,林秋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只要不亏着汤圆,怎么都行。
许娘子也是当娘的,若不是用钱,哪里舍得不喂自己的孩子出来干活,而且在打仗,孩子好好养,比吃蛋羹米糊好。
林秋然几人到家时许娘子已经回来了,她把汤圆接过,“回来啦,汤圆累不累?”
汤圆不累,但是有些困了。
现在白天不热,也能吃饭,汤圆爱往酒楼跑。有屋子待着,林秋然能顺手做些吃食,再有也能和英姐儿一块儿玩,就不乐意回家。
林秋然笑了笑,“今儿是困,回来路上都睡着了,你抱着汤圆先去睡吧。”
许娘子点点头,抱着汤圆进了屋。
新来的柳娘和云娘已经把热水烧好送到各屋了,家里有丫鬟的确是更省心方便,每月林秋然也给月钱。
林冬林夏几个一人一个一两,柳娘和云娘一人半两,从家里出。
家里人越来越多,丫鬟都是睡在一块,但人一块儿有十个人,还不算汤圆,也不太够住。
不过林秋然不打算换宅子了,汤圆七个多月,时间过得很快,等他三四岁的时候,也该启蒙了。余安这边的书院林秋然觉得不太好,要么去胥州,要么去京城,为以后读书做打算。
再在余安买宅子,以后也是放着。
家里前院还够住的,等许娘子不喂了,汤圆一两岁可以跟着她或是孙氏睡,大一点还能去中间的书房睡。保不齐那个时候就搬走了,钱还是攒着买大宅子比较好。
这几个月香料生意不太好,五芳斋生意也一般。食肆生意还成,她手里有家里的七百多两,还有做香料生意赚的六百八十两。
家里赚得不少,但置办家具、买人也花了不少钱,林秋然自己还买了些金银首饰,也是大开销。
徐远珩说近来香料生意不太好,压了不少货。
估计是受战事影响,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林秋然也盼着战事早些结束。
徐远珩一月回余安一次,过来就看看汤圆,给林秋然送些东西,待几日便又走。
他知萧寻不在,已有好些日子没回来,但更知林秋然的心性,有些事即便说了林秋然也不会答应,所以他根本没开口提过,只让徐管事留意萧家,有什么事直接帮忙就是。
徐远珩是真的喜欢汤圆,看着这孩子笑闹,有林秋然的样子。
夜色很深,不时传来几声秋蝉鸣叫,有时还能听见树叶落地的声音,马上就九月份了,萧寻离家已有四月有余。
次日是个晴天,蒋思捷又来酒楼吃的,她让丫鬟去递个话,想见见林秋然,“你就说蒋思捷,去年来过。”
今日客人不多,蒋思捷吃完就在二楼慢慢等着,过了午时,林秋然终于上来了。
门打开,蒋思捷唰一下站了起来,“林娘子,你可还记得我?我去年来过,在茶楼和你说过话。”
可能还是现在的位置,但茶楼变酒楼了。
蒋思捷:“忘了道声恭喜,铺面变大了。”
林秋然点了点头,去年十月份两个人见过,那时铺子才开业,“许久不见,蒋小娘子可好?”
蒋思捷觉得自己马马虎虎,有家人疼爱,日子还算不错,“我挺好的,你呢,孩子已经生下来了吧,是男孩女孩儿?”
林秋然:“是个男孩,不知道蒋小娘子寻我所谓何事?”
蒋思捷示意丫鬟把门关上,她神色肃穆了些,说道:“近来不太平,我是从京城来胥州暂避的,京城有些乱,如今西北又在打仗,已有难民南下,我离京时就见了,这也过去好些日子,不知现在到了何处。我顺路过来和你说一声,你当心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