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古代,躺平开摆by桃梨不言
桃梨不言  发于:2025年09月22日

关灯
护眼

守门的是红着脸的秋月和双巧,解瑨看了她们一眼,吩咐道:“动作小声一点,不要吵到夫人休息。另外去给太夫人送个信,夫人今日身子不适,就不去问安了,二姑娘三姑娘和几位姨娘今天也都不必过来请安。”
等秋月同双巧应下,解瑨颔首,这才抬步离开。
汤婵一觉睡到直到日上三竿,才神清气爽地醒了过来。
阳光透过窗纸,洒向纱帐,今天是个好天气。
“夫人醒了?”帐外传来秋月的声音,“您要现在起吗?”
汤婵表情餍足地伸了个懒腰,“嗯,打水来罢,我要洗漱。”
秋月应下,双巧上前挽起床帐,汤婵一抬头,就看到了一张红成番茄的脸。
昨天的动静闹得不小,屋里又要了热水,双巧与值夜的秋月被迫听了一夜墙角。
但她的表情难掩高兴,秋月也是一样。
她们这些贴身伺候的,都知道解瑨每回歇在正房,都是睡素觉,如今可好,夫人总算是跟二爷圆房了。
双巧一看床上乱七八糟的痕迹,脸上红晕更深了。不过这没耽误她麻利的动作,一边收拾,一边还嘟囔道:“夫人,这事儿本来不该我们伺候的吧?”
秋月跟双巧都是未嫁的姑娘,值夜也好、收拾床榻也好,这些男女主人的私事,本不该她们来做。
只是汤婵身边没有经过人事的嬷嬷,也没有通房,紫苏这个本该做通房的,被汤婵使唤成了高级秘书,于是便只好辛苦秋月和双巧了。
汤婵边洗漱边笑:“能者多劳,再说你们伺候我这么久,也该见多识广了呀。”
小丫头一听,就又要跺脚炸毛,“您还好意思说!”
那些羞人的书就罢了,夫人竟然还不知从哪里弄来那些奇怪的小玩意儿,而且时不时让她们偷着在屋里点上小火炉煮一煮才用,不能煮的,也要用烈酒擦拭过才算完。
每回点炉子的时候,双巧都提心吊胆,这般□□后宅的东西被发现,她们可都没什么好果子吃!
汤婵也知道丫鬟们的担忧,刷牙漱完口说道:“唔,不过那些东西现在暂时用不上,应该可以收起来了。”
双巧一喜,真的?
汤婵唇角一弯,毕竟现在她有更好的了。
至于跟解瑨一起用……以解瑨的性子,乍能接受就怪了,还是缓一缓再说吧。
太夫人听说汤婵病了,还特意派人来看望,等徽音跟德音下学回来,也手拉手来给汤婵请安。
面对两个小姑娘真心实意的关切,汤婵难得有点不好意思,正在这时,解瑨也回来了。
许是害臊,解瑨在外书房躲了一天,直到快用膳的时辰才回来。
徽音佳音见状,便很有眼色地准备告退,还是汤婵留了她们一起。
“今儿留在正房用膳吧。”汤婵笑着看向解瑨,变着法地逗他,“多瞧瞧爹爹长长见识,以后才不会被随便哪里来的坏小子骗。”
俩姑娘没怎么听懂,而听懂了的解瑨则是无奈,“又胡说八道。”
他看向两个女儿,罕见地迟疑起来。
解瑨这些年忙于公务,和几个孩子都不熟悉,更不知道该如何跟她们相处,此时颇有被赶鸭子上架之感。
他沉默了一会儿,尽力放缓脸色,温和问道:“最近如何?”
两个姑娘连忙恭敬答了,“都好,多谢父亲关心。”
解瑨年纪轻,官位又高,为了压制住下属,不让人看轻,他早早就习惯板着一副面无表情的面孔,养成了一身严正的气势。再加上平日里又不怎么跟孩子交流,两个姑娘对他这个积威甚重的父亲心存畏惧。
解瑨对此也没什么办法,只好引着二人多说些话。
问答之间,两个孩子逐渐感受到解瑨的温和,心里对父亲的孺慕之情最终占了上风,慢慢放下了一开始的拘束。
原来父亲也没有那么吓人!
小姑娘们恢复了这个年纪还有的活泼,佳音比徽音更外向些,聊着聊着就说起解瑨过生辰的事:“我们最近在给您准备礼物呢!”
汤婵在一旁听着,喝凉茶的动作顿了顿。
是了,解瑨快过生日了。
说来有趣,解瑨的生辰在七月初七,也就是乞巧节,又称女儿节,离现在不剩多久。
之前汤婵生辰,解瑨送了礼物,汤婵也要准备回礼才是。
要说以前,送交往对象和睡友什么礼物呢?
汤婵不自觉回忆起来,年纪偏大的,就送点领带、袖扣之类的饰品,年纪小点的,就买switch啊AJ啊这些哄小朋友开心。
这个年头能送点啥呢?
思来想去,汤婵决定就送块玉佩吧,不会显得过于贵重或是廉价,也很难出错。
想好之后,第二天汤婵就出门逛街。
到了玉饰店,各种精美绝伦的饰品琳琅满目,汤婵看花了眼,不知不觉给自己挑了好几样。
等到付钱的时候,汤婵才回过味来。
汤适之啊汤适之,你怎么又抑制不住剁手的冲动了?
象征性地自省完毕,汤婵高高兴兴地拎着大包小包回了家。
不过还未等汤婵问解瑨生辰的安排,解瑨先问道:“乞巧节想出门逛逛吗?”
汤婵挑眉,这是约会?
她欣然应下。
乞巧当天,汤婵带着徽音跟佳音祭织女、吃巧果,待两个孩子回房休息之后,汤婵跟解瑨出了门。
街市之上,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十分热闹。七夕是女儿的节日,年轻的姑娘们穿红戴花,腰间佩着五彩绫线结成的角黍、葫芦等样式的饰品,莺声燕语,成群结队逛街市。
不过看穿着打扮,街上平民百姓家的女儿居多,富贵人家的女眷多是呆在后宅,或是投针验巧,或是喜蛛应巧,或是列巧果乞巧,并不出门。
故而见到解瑨和汤婵这样打扮的客人,摊贩们一瞧就知道这是大主顾,嘴巴一个比一个甜。
“一看您二位就知道感情特别好,官人给夫人买支簪子吧!”
从初一开始,京城就设置了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有牛郎织女的泥塑、年画等等,还有女儿家专用的胭脂水粉和各种饰品。
摊市上的物品论起贵重,跟银楼等大店铺自然无法相比,只是应个时节的景儿,但解瑨听了摊主的吉祥话,竟是犹豫了一会儿,真的给汤婵挑了起来。
汤婵也不嫌弃,看了一圈,指着其中一支鹊桥图案的铜镀银梳篦,凑近解瑨对他笑着
道:“我要这个!”
远处烟火坠落,如星如雨,灯火辉煌,喧闹声不绝于耳,解瑨看着她眼中的璀璨笑意,似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
他定定神,抬手将梳篦戴在汤婵发间。
生活有了新调剂,汤婵连着几天心情都很好,但没过多久,现实就把她飘扬的情绪拽了下来。
于氏的孩子垚哥儿满月了。
垚哥儿刚出生身子弱,洗三的时候,解府并不敢大办,怕惊扰了阎王爷将孩子收走,只自家人一起吃了个饭。如今将近一个月过去,在于氏的精心照料下,垚哥儿已经健康了不少,至少满月礼时敢给他办宴席了。
然而汤婵却高兴不起来——宴席上露面的于氏情况更差了些。
解瑨找来了好几位大夫,但给出的回答与尹家父子大同小异,汤婵能做的,也只有不计代价地送各类好药材过去,期望于氏能熬过来。
宴席过后,于母留下来跟女儿说话,第一件事就是关心于氏的身子。
于氏产后恶露不止,时常低烧,此时面色苍白,带着病气,但越来越壮实的垚哥儿让她时时都带着满足的笑意。
于母却是难以接受,她抱着女儿狠狠哭了一场,“好不容易……怎么会这样!”
反而是于氏安慰母亲,“母亲,我没事的。”
许久之后,于母情绪才重新稳定下来。
她擦干眼泪,跟于氏提议道:“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慎娘,要不让你哪个妹妹来陪你住一段时日?”
于氏一怔,眼中的笑意忽然淡了下来。

送走于母,这一天折腾下来,于氏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脸色苍白地躺靠回床上。
她视线放空,怔怔出神。
戴妈妈看见于氏的表情,心中不由一痛。
“少奶奶……”
大少奶奶病重,老夫人提出让于家其他姑娘来陪住,这背后的意图昭然若揭。
老夫人是大少奶奶的亲生母亲啊,这个节骨眼上,老夫人不盼着大少奶奶平安无恙,而是已经迫不及待塞人过来,想提前占住大少奶奶的位置……
她这个外人都受不了,大少奶奶本人该有多伤心!
感受到戴妈妈真心的关切,于氏回过神来,心中一暖。
她露出一点笑意,让戴妈妈不必介怀,“母亲……也只是想未雨绸缪。”
在于母看来,女儿若是真有不好,女婿一定会续娶,而对她们来说,解桢继妻最好的人选就是于氏的一位妹妹。
一来为了垚哥儿考虑,比起一个不知善恶的外人来做垚哥儿的继母,自然还是自己家有着血缘关系的姨母更让人放心。
二来,这也是为了于家。于氏的父亲虽现在官至鸿胪寺少卿,但于氏的兄弟们都不太争气,连个考上举人的都没有,家族落魄已经近在眼前。
与于家相比,解家却有堪称前途无量的解瑨,故而于家无论如何也不愿失去这个亲家。
戴妈妈张了张口,想说什么,最后只化作一声叹息。
她也明白这些道理,可她还是不可避免地为于氏感到心寒。
于氏见状,反而笑了出来,心里那点不舒服去了不少,温和地安抚戴妈妈。
她有自己的思量。
垚哥儿的满月宴,作为父亲的解桢忙到很晚才回来。
进门之后,解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到床前探望妻子,“今日感觉怎么样?”
“你回来了?”
听到他的声音,于氏眼里不自觉带了笑,她抬头看向丈夫,举了举手中针线,“都挺好的,我正在给垚哥儿做找衣裳呢。”
“怎么开始动针线了?”解桢说,“还是要好好休息。”
于氏顿了一下,才故作轻松地笑着说:“我如今这个状况,说不准什么时候就闭眼了,只想给垚哥儿多留点东西。”
她的语气很是平静,解桢却根本听不得这话,他瞪了于氏一眼,“不许瞎说。”
说完似是觉得自己语气不太好,解桢缓了缓语气,拉过于氏发凉的手紧紧握着,“你还要看着他长大呢。”
感受到丈夫温暖的掌心,于氏不禁抿唇一笑,也不反驳。
油尽灯枯,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小叔叔接连寻来了几位大夫,也只是让她多熬些日子罢了。
解桢心头一酸。
但在病人面前,解桢不会露出低落的表情,他语调很是积极,问起了儿子,“垚哥儿今儿表现好不好?”
“咱们垚哥儿懂事着呢!”说起垚哥儿,于氏眉眼笑意更深,简直有说不完的话。
“……你也知道,垚哥儿身子弱,又有些怕生,今天把他抱出来见人的时候,我们都怕他会哭个不停。小婶婶就放了个他最喜欢的那个布老虎在他怀里,说是有个熟悉的东西在手边,许是会好一点,没想到还真的管用,被许多人围着也只是扁了扁嘴,哄了一会儿就好了,小婶婶都夸他争气……”
夫妻俩说了许久,直到于氏露出疲态,解桢就道:“天色不早了,早些歇息吧。”
说着他就站起了身,虽然垚哥儿已经满月,但于氏产后恢复不佳,还没有正式出月子,解桢同以往一样,打算睡在外间。
于氏却叫住了解桢。
“夫君,”她缓缓说,“伺候过您的画眉,年纪也不小了,我想着,挑个吉日摆桌席面,正式抬举画眉为姨娘吧。”
解桢愣住了。
随即他像没听清楚一般,不敢置信般道:“你说什么?”
于氏眼睫轻轻颤了颤。
早先母亲说,家里的一位妹妹嫁过来,是最好的结果。
于氏同意母亲的想法,但即便解家同意续娶于家的姑娘,人心隔肚皮,于氏不想将全部的希望寄托于妹妹身上。
留下一个人在夫君身边,与夫君未来的妻子相互制衡,这样她的垚哥儿才是最安全的。
下定决心之后,于氏将自己的心腹丫鬟画眉叫到跟前。
她问画眉,愿不愿意为她分忧。
画眉年岁二十上下,是个眉清目秀,身形窈窕的姑娘。
听了于氏的话,画眉闻言先是一怔,随即便立刻点了头。
她本就是大少奶奶的陪嫁丫鬟,当初大少奶奶刚嫁进解家,身子不方便的时候,就是她来伺候大少爷的。
只是后来大少奶奶跟大少爷感情愈发和睦,好得像是一个人,就不怎么叫画眉伺候了。
画眉本来已经做好准备,等年纪一到,她就出府嫁人。可如今……大少奶奶病得愈发严重,眼看着就要撇下小少爷一个奶娃娃撒手离去,她自然愿意听从大少奶奶安排。
“画眉自小跟着我,至今已经十余年,性子最是温和体贴不过。”于氏抿了抿唇,对解桢说,“以后我不在了,有她照顾你,我也能放心。”
解桢涨红了脸。
这叫什么事,妻子病重,做丈夫的若在这个时候纳妾,他成什么人了?
但看着妻子消瘦憔悴的脸,解桢心里的火气一下就泄了,只留下满心难过。
他强忍住不露出伤心,只温声道:“不必如此……”
然而于氏在这件事上罕见地执拗起来,颇有些不依不饶的架势,“夫君……”
解桢有些着恼道:“慎娘,这是陷我于不义……”
于氏依旧静静地看着他,眼睛里闪过哀伤
“夫君是想让我死得不甘心么?”
屋里倏然一静,解桢顿时哑口无言。
过了许久,解桢才哑声应道:“好,我都依你。”
“于家的姑娘们要来做客?”
汤婵给太夫人请安的时候得知了这个消息,念头一转,就明白了这背后的意义。
她忍不住问太夫人,“您允了?”
若是应了,就代表于氏走后,解家会考虑为解桢续娶于家的姑娘。
太夫人叹气道:“垚哥儿实在太小了。”
无论如何,有这样一层血缘关系在,总会让人安心几分。
汤婵依着太夫人的吩咐,很快将事情安排了下去,给于家下了请帖。
过了几天,于夫人带着两个姑娘上门。
两位姑娘一位行四,今年十六,庶出,样貌清秀,跟于氏长得有几分相像;另一位行六,是于氏的同母妹妹,今年才十三,圆脸杏眼,还没太长开。
太夫人心下皱眉,这六姑娘……也太小了些。自己还是个孩子呢,哪能照顾好垚哥儿?
虽然这般想法,但太夫人面上不露分毫,对两个姑娘一视同仁,笑着跟她们说话。
汤婵在一旁听着,没一会儿就对两个姑娘有了初步的判断。
于四姑娘话不太多,看着有些紧张拘束,但并不怯懦,举止沉稳。于六姑娘则是同外表一样,性子带着几分天真烂漫。
太夫人的感觉跟汤婵一样,心里渐渐偏向了于四姑娘。
她就跟于夫人道:“慎娘近来一直没能出门,我瞧着四姑娘性子稳重,跟慎娘年岁也近些,就让四姑娘留下陪她姐姐说说话解解闷罢。”
于夫人闻言,面上笑意微顿。
解家是个好婆家,她自是希望自己的亲女儿能嫁进来,故而哪怕年纪不那么合适,她也还是将小女儿一同带来了。
可惜没成……
不过解家能看中四丫头也是好事,于夫人瞥了一眼于四姑娘,笑着应下。
事情就这么默契地定了下来,汤婵帮着于氏将大房的客院收拾出来,接待于四姑娘。
于氏同汤婵道谢,“劳烦婶婶了。”
“跟我客气什么。”汤婵接过丫鬟送过来的茶,余光不经意间一扫,却忽然顿住。
给她上茶的丫鬟她认得,是于氏身边的画眉。然而此时此刻,画眉竟然梳起了妇人头。
于氏注意到汤婵的目光,顿了一下,主动笑着解释,“这是院里新抬的姨娘。”
画眉给汤婵见礼,“见过二夫人。”
猜想落实,汤婵心中登时五味杂陈。
在这个时候给解桢纳妾,于氏这是在留后手吧。
汤婵想着于氏,想着于四姑娘,想着画眉,最后只能叹一口气。
命运弄人,这可真是一笔算不清的帐……
于氏没能撑到垚哥儿百天,第一场秋雨落下的时候,于氏渐渐开始卧床不起,生命的更漏走到了尽头。
到了最后,她已经没了起身的力气,连话都说不太出来。
床前围着许多人,解桢紧紧握着于氏的手,“慎娘……”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解桢的眼泪止不住地掉。
视线模糊间,于氏看着丈夫的脸,心里钝钝地疼。
她本来以为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可当这一刻来临的时候,她似乎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坦然。
她的丈夫,还有她的儿子……垚哥儿还那样小……
于氏用尽全力看向自己的丈夫,“夫君,你要照,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垚哥儿……”
解桢眼含热泪,连连点头,“我都知道,你放心……”
于氏还有很多话要说,但最后,她也只能说出一句,“妾身……妾身,这辈子最高兴的事……就是能嫁给夫君为妻……”
解桢紧紧握着于氏的手,“我下辈子还娶你……咱们下辈子、下下辈子继续做夫妻……”
于氏忍不住笑了,她带着无限的眷恋,慢慢闭上了眼睛。
他再次抓紧那只手抵在额头上,再也忍不住痛哭出声。
丫鬟婆子也都在哭,太夫人伤感不已。
“我这把老骨头都还活着,她却还这样年轻……”
谁说不是呢,汤婵过了好一会儿叹气道:“以后这个月份,对桢哥儿更不好过了。”
解大哥夫妻也是八月时去世,爹娘妻子都没在初秋,日后这个季节对解桢来说怕是更难过了些。
太夫人眼神一黯,也不说话了。
于氏去世,解府开始治丧。想着往日与于氏相处间的种种,汤婵主动挑起了大梁。
报丧、大殓、设灵位、布灵堂、接待来客、请和尚道士念经……
时人极其看重丧葬礼仪,整个程序郑重又繁琐,汤婵第一次主理丧事,忙得脚不沾地,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结果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何妈妈来报,太夫人晚间失眠多梦,身子有些不舒服。
汤婵一怔,随即便开始暗自后悔在太夫人面前提起解大爷夫妻的往事——太夫人应该是因为想到了儿子儿媳和丈夫,还有当年同样是难产去世的女儿。
她立马请了太医来瞧。太医诊过脉后,果真是郁结于心,他开了方子,叮嘱道:“太夫人岁数已经不小,还是要好好保养才是。”
太夫人也是六十多快七十岁的人,确实不年轻了,还好没有什么大事,解瑨和汤婵都松了一口气。
忙碌了近半个月,于氏的丧事总算告一段落,她的棺椁暂时停灵寺庙,日后再葬入祖坟。
最近事多,汤婵每天睡不够以往的九个小时,脸上多了一对黑眼圈,时不时打个哈欠。
解瑨看着有些心疼,不由把人捞过来抱在怀里。
“不成,今天做不动了。”汤婵还以为他是想做运动,“我得睡了,明天皇后千秋,还需早起进宫朝拜呢。”
解瑨:“……我不是为了这个。”
认识汤婵之后,解瑨无奈的次数比以往许多年加起来还要多,好在相处越久,他也愈发习惯起来。
“明日的千秋节,应该不会太久。”解瑨想到什么,“皇后如今有孕在身,不能劳累。”
“皇后怀孕了?”汤婵来了精神,“你说真的?”
解瑨点了点头。
皇上太过高兴,今日话赶话,就没忍住跟他显摆起来。
“皇后都三十六七了吧?”汤婵佩服道,“太厉害了,这个年纪的产妇,还是头胎,要吃很多苦头的。”
解瑨不置可否,想来皇后是极愿意吃这苦头的。
若是诞下皇子,朝局怕是会有大变化……
两人聊了会儿天,在解瑨怀里磨磨蹭蹭,汤婵来了点感觉,手逐渐不老实起来。
解瑨把她的手扒下来,严肃拒绝道:“不可,你需要好好休息。”
昏暗的烛光里,汤婵没能看到他红了的耳朵尖。解瑨顿了顿,郑重道:“……等明天。”
汤婵有点无语,又有点想笑,“行吧,这可是你说的。”
知道他这些莫名其妙的原则,汤婵也不再逗他,在他怀里找了个舒服的姿势睡了过去。

“夫人,咱们到了。”
马车在杜府二门前停下,汤婵从小憩中睁开眼睛,打理好自己后下了马车。
今儿是杜府大喜的日子,刚刚过去的秋闱上,杜家老二得中举人,而且名列前茅,杜府于今日宴请亲朋,以作庆祝。
天公作美,秋高气爽,杜府上下张灯结彩,门口大红灯笼高挂,面带喜气的下人们来去匆匆,都在忙着为宴席做准备。
听闻汤婵到了,杜夫人亲自前来迎接。
“亲家妹妹来了!”人逢喜事精神爽,杜夫人满脸是笑,很是热情地问候。
汤婵笑着道贺:“恭喜贵府二少爷金榜题名。”
杜夫人谦虚道:“哪里,还有最后一关最难的没过呢。”
汤婵笑,“听闻二少爷乡试拿了第六,名次这样靠前,会试取中该是早晚的事。”
杜夫人笑道:“那便借您吉言了。”
汤婵来得早,宴席还有许久才会开始,其他宾客都还没到,杜夫人知道汤婵是为了什么,与她寒暄过后,便主动笑道:“德音正在后院休息,”她叫来丫鬟,“红梅,带解二夫人去五少夫人那儿。”
汤婵笑道:“多谢您了,回头您忙完了我再来寻您说话。”
跟着叫红梅的丫鬟来到德音的小院,一进门,便见得了通传的德音快步上前,满心欢喜地迎接,“小婶婶!”
“哎。”汤婵赶紧伸手扶住了行礼的德音,扶着她坐下。
二人一入座,德音便迫不及待地问道:“小婶,哥哥他最近还好吗?”
解桢,汤婵不自觉叹了口气。
“还是老样子,”汤婵摇头,“他跟慎娘感情很好,应该还要一段时间才能走出来罢。”
于氏去世,收到打击最大的当属解桢,短短几日,他肉眼可见地瘦了一大圈,到现在都没缓过来。
于氏的葬礼上,德音见过颓废不已的兄长,心中一直担忧不已。
已经快一个月过去,解桢还沉浸在哀痛之中,德音面色不由一黯,“哥哥他……唉,嫂嫂怎么就……”
她心里难受,再说不下去了。
“千万不可哀毁过度,”汤婵见状安慰道,“要知道你如今可是双身子的人,伤了身体就不好了。”
有逝去便有新生,德音有孕的好消息,为解府冲淡了于氏去世带来的惨淡愁云。
正好杜府有喜事办宴,来吃席的汤婵受太夫人嘱托,顺带来看望一下德音。
德音缓了缓,轻轻点了点头,“嗯,小婶您放心,我晓得的。”
当初跟杜怀岳说开之后,德音跟他的感情逐渐升温,再看杜怀岳高大的身材,也不再觉得害怕,笃定对方不会伤害自己后,反而多了不少安全感,甚至隐约明白了,小婶为什么说武夫某些地方上要比文弱书生要好……
日子过得舒心,德音面色愈发红润,下巴都圆了一点,直到后来得知嫂子的事,伤心难过之下,才又瘦了回去。
虽然相处时间还不到三年,但于氏对德音很好,姑嫂之间十分亲近,于氏去世,对德音打击不小。
杜怀岳想了很多办法逗德音开心,还时常带她出去散心——虽然很多时候,德音的反应不是惊喜而是无奈,但她能感觉到丈夫的心意,有他的关心,德音渐渐从阴影中走了出来。
只是经了这一遭,德音似乎落下了吃不下饭的毛病,杜怀岳焦急不已,赶紧请了大夫来看,却得到了一个让他脑袋空白的惊喜——德音有了身孕,他们要有孩子,他要做爹爹了!
德音的喜悦豪不吝于杜怀岳,她伸出手,抚摸着自己的小腹,忽然就懂了许多。
“小婶,自从知道我肚子里有了一条小生命,我突然就理解了嫂嫂。”德音认真地对汤婵说,“只要他/她能好好的,让我付出什么都可以。”
她眼里的温柔和坚定,跟当初于氏谈起垚哥儿时一模一样。
汤婵不禁恍惚了一瞬,回过神后,轻轻瞪了德音一眼,“说什么呢,你肯定也能好好的。”
“只要好好养着,该注意的注意到,不会有事的。”
德音抿嘴一笑。
无论是不是事实,这是长辈对她的美好祈愿,她自然不会反驳。
汤婵问起了德音现在身边伺候的人,德音道:“除了我的陪嫁妈妈,婆婆知道我不经事,也指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妈妈,小婶不必担心。”
“那就好。”汤婵稍微放下心,但还是一一叮嘱着注意事项,“太夫人得知你有孕,十分高兴,让我同你说,等胎坐稳之后,怀孕期间要多走一走,生产时才有力气……等后期胃口开了,吃食上要节制,不然孩子太大了就不好生了……”
零零总总,汤婵絮叨了许多,德音用心听了,一一记下,还让丫鬟们一起来听。
“小婶放心,我都记下了。”
收到家人沉甸甸的关心,德音心里暖洋洋的。她迟疑了一会儿,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口,“小婶,我有另一件事想问问您……”
她小声问,“我如今身子不方便,是不是要给夫君准备通房才好?”
汤婵顿了一下,问道:“你跟他提过么?他怎么说?”
“我提过,”德音略带羞赧地抿了抿唇,小小声道,“夫君拒绝了。”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