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唐,开局流放岭南by五谷丰登庆丰年
五谷丰登庆丰年  发于:2025年09月08日

关灯
护眼

“人家福东家那么多生意,带着一帮娃娃不容易,你怎好再去添乱?”阿德骂道。
苏樱看一眼福忠,福忠低垂着眼眸。
“阿公,其实,阿黑哥出去走走也不错!”苏樱斟酌后开口。
“年轻力壮,头脑灵活,正是长见识的时候,年轻时不多走走看看,老了想走都走不了!”
“对、对!阿公!阿樱村老说的极是!”阿黑急切道,总算有人懂他的心。
“唉!这不是给福东家添麻烦吗?”阿德瞥一眼福忠。
“呵呵,不麻烦不麻烦,阿黑正好做我帮手!”福忠笑道。
门外探出几个脑袋,“阿公!”
刚才那几个想念书的孩子。
“你们作甚?”阿德盯着这帮半大的孩子。
“阿公!”孩子们挨挨挤挤进来,“我们也想去!”
“放肆,这是你们想去就去的?真以为是游山玩水?家里的活儿不干啦?”阿德厉声训斥。
一个个都跑了,那么多庄稼谁来管?
“阿公!”孩子们齐刷刷跪下,“我们也想念书,也想出去看看!”
“你们!”阿德噌地一下站起来,不知该高兴还是发怒。
后辈肯上进读书,寨子大有希望!可是这不是自己能决定的。
“阿公,求您!让我们去吧!我们愿意交束脩!”孩子们倔强道。
他们比不得荒沟村的孩子,近水楼台先得月,有好几个先生免费教。
可越是不容易就越渴望,特别是跟着福东家走出岭南,也许是他们这辈子唯一一次机会!怎会轻易放弃?
“唉!”阿德无奈看向苏樱,这事儿能说动福东家、胡二郎君的只有她。
别说孩子们,他又何尝不想出去走走看看?
做了一辈子的井底之蛙,还真没看过外面的天地,同在岭南道的广州港都那么遥不可及。
“呃,福东家,这事儿你怎么看?”苏樱也感到为难。
都是些孩子,一两个还好,这么多,加上原来的,至少三四十个。
十一二岁的孩子,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又有行动能力,一个看不住,弄丢了或是被人贩子抓走,如何给人家父母交代?
可这确实是一次难得的游学机会,它会改变每一个人的命运!

第271章 甘愿为之肝脑涂地
“福东家、阿公,不若商议一下,游学对孩子们来说机会难得,咱们要不坐下好好商议商议?”苏樱提议。
太多孩子,对商队肯定有影响,不能正常做生意,还要担心孩子安全问题。
“苏女娘有何想法?”福东家问。
“呃,原本是想着搭你的商队勤工俭学,跟着商队一路走一路学。
但孩子多了,而且多集中在十一二岁,人一多,总有看不到的时候,出了事儿不好交代。”苏樱分析道。
福忠看苏樱一眼,原来你知道啊?
苏樱冲福忠抱歉笑笑,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想去!
阿德听了沉默了,确实!压力全给到福东家,人家与金风寨并无任何关联,不过因为生意结识,凭啥担那么大的责任?
“这里出去不容易,肯定只能搭福东家的商队,我们只信任福东家的商队,别的我们不认识也不信任。
我们将游学人员分两批,这批带年龄大些的孩子,积累经验,也激励后面的孩子努力。
我们跟县衙、州府要官文,得到官府支持,路上也有保障。
最后就是跟孩子父母签订一份文书,出去了会有许多突发情况。
比如无法预知、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狂风暴雨、泥石流、洪水、海上风浪、水土不服等导致孩子出意外,与商队无关。”苏樱一条一条讲解道。
“对对,与商队无关、无关!”阿德忙道。
“如此甚好!”福东家开口赞同 。
分两批次,人员减少,他压力没那么大;找官府要官文,有事儿也有县衙、州府兜着。
尽管他不惧怕,但明面上他只是商人,能不动用背后力量尽量不动用。
跟父母签文书很有必要,路上谁知道会遇到什么?天灾不说了,路上还有猛兽、劫匪。
他不想出事儿,更不想被人缠上,哭哭啼啼的,惹得一身麻烦。
他有任务在身,这些事不在他的预期内,于他没有任何益处,麻烦一大堆,大可一口回绝。
游学是古人求学的一种,先生带着一个或几个学生周游,与各地名士结交、交流,帮学生打出名头,为学生未来铺路。
最著名的游学是孔圣人带着三千子弟周游列国。
可他福忠不是先生,更不是孔圣人。
天地君亲师,身为先生,身份等同父母,有管教孩子的义务,游学出了意外,父母不会追究责任。
自己是带他们出行的商队,真有事儿,父母闹腾,他不冤死?
苏樱的建议,福忠、阿德觉得甚好。
于是详谈细则,没念过书的、年龄太小的安排在下一批,胡二郎、苏樱找胡县令、卢刺史要官文。
苏仲彦带队先生,学生中的兆彦、柄彦是流犯身份,不能离开梧县,还得找县衙、州府出一份特别通行官文。
不然半路被人给当做逃犯抓走,麻烦大了。
然后是挑选孩子,与孩子父母签免责文书,培训孩子路上的安全防范意识,自救措施,以及简单的卫生医疗知识等。
事情梳理下来,划分各自的责任、义务和要做的事儿,大家都轻松许多,事情有条不紊的开展。
那些跪求想要念书、想要出去游学的孩子,放在第二批,过几日就到荒沟村上学。
阿黑这次随商队出行。
听到结果,孩子们欢呼着跑回家,告诉父母好消息。
阿黑呵呵傻乐,只会对在场的几人说谢谢、谢谢!
长这么大,从未想过有一日自己会走出家乡,去看外面的世界。
没一会儿寨子里的人都知晓不久有孩子随商队出岭南游学,纷纷跑到阿德家向福忠、胡二郎、苏樱、阿德表达感激之情。
对于世世代代没走出黑风乡、梧县的俚人,这是件大事儿,孩子比自己能干出息,要出去长见识。
事情繁多,几人没在金风寨多逗留。
出来后胡二郎、福旺回梧县筹备,州府官文通过苏步成找卢刺史讨要。
苏樱、福忠回荒沟村,跟村里商议这批去哪些孩子,以及彩丝织成成品、冬瓜糖做好,十日后带着孩子们县衙汇合。
福忠要亲眼看着彩丝织成成品,给皇后娘娘送去。
明年开春的亲蚕礼,皇后娘娘亲自养出天然彩丝蚕,那将是多么令人震撼、令人瞩目的事儿!
思及此,福忠瞥了几次苏樱。
“福东家看我作甚?可是有话要说?”苏樱奇怪地看向福忠。
“咳咳!”福忠不好意思的轻咳一下,“那个,苏女娘,你的彩丝可否暂缓公诸于世?”
“哦,福东家有所谋?”苏樱略微一想道。
“呵呵,反正不会亏着你们苏家、还有荒沟村。”福忠笑。
“既如此,便听福东家安排,这技术有待改进,后面几季蚕,正好用来改进颜色深浅不一的问题,还有改造缫丝车、织布机、”苏樱道。
“苏女娘就这么放心福某?不怕福某将此技术据为己有?一把火烧了荒沟村灭口?”福忠玩笑道。
“呵呵,若福东家只有这点儿眼界,就不会建起这么庞大的商业网络,杀鸡取卵只有宵小、短视之人才做。
真正格局大、目光长远的,则是选择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方式,大家一起发财。
这技术造福一方百姓,有此技术,梧县、桐县在桑蚕制品上将独占鳌头千百年。”苏樱落落大方道。
“苏女娘果然非寻常女子!若在长…”想到人家来自长安,尴尬打住话。
苏樱笑笑,知道福忠会说若在长安,必名动京城。
其实福忠想说的是,若在长安,凭此技能,必能得皇后娘娘召见。
于闺阁女子而言,皇后娘娘召见,必定身价飞涨,于婚事大有裨益。
福忠并不知晓苏樱被工部侍郎卢家当街退婚一事。
“苏女娘想要如何改进缫丝车、织布机?可否方便透露?”福忠心下欢喜。
通过皇后娘娘,将这些向全天下推行,彰显娘娘仁德、贤惠。
倒卖陈米只是完成任务,彩丝、缫丝车、织布机简直是意外惊喜,福忠好想立刻报与娘娘,让她欢喜欢喜!
在福忠心中,皇后娘娘不止是他的恩人、贵人,更是伯乐。
在最落魄、奄奄一息之际救下他,重用他!他感念一生,甘愿为之肝脑涂地。

第272章 把一个家给托举起来
“阿姐,我们也要去吗?回去让阿娘给我和阿棠缝行囊。”坐在前面的小桃兴奋道。
二兄要去,兆彦、柄彦要去、虎子、阿桑、阿木他们要去,那么多小伙伴,热闹极了,小桃盼着那天快快到来。
“呃!小桃,你还小…”苏樱弱弱道。
游学的都是男娃,压根没考虑女娃。
到黑风乡帮忙收税粮,都能遇到那么多不怀好意的村民。
若带着这些豆蔻年华、袅娜娉婷的少女出去,一路上不知会引来多少登徒子,招惹多少是非。
女娃不安全不说,还连累福东家、胡二郎。
“阿姐,小桃想去!小桃想去广州港、泉州港,看大船、大海、运河!”小桃转过身拉着苏樱的衣袖撒娇。
“可是二兄带着那么多学子,没精力照看你,阿姐还有事,去不了。
乖,小桃,以后阿姐带你去广州港,我们坐大船到泉州港,再到胶州,好不好?”苏樱哄道。
“阿姐,我们真的有那一天吗?”小桃委屈巴巴嘟着嘴。
兆彦、柄彦是男娃能到处走,自己是女娃,只能窝在荒沟村,一点儿也不好玩。
到这里快一年,只去了两趟县城、两趟黑风乡、和今日的金风寨。
巴掌大的村子没啥玩的,早就腻了。
不像长安,什么都有,远的可以逛东市、西市,还有玄都观、庄严寺、兴善寺等好多道观、寺庙。
就连坊里也有不少客栈、食肆、茶肆,热闹得紧,每日都有好玩的。
“阿姐答应的,肯定会践行诺言,待忙过今年,阿姐带你和阿棠跟着福东家的商队走一圈,可好?”苏樱耐心哄道。
不止小桃、她也想出去走走,看看千年前的大唐盛世,如有可能,还想去一趟西域。
可惜,流犯身份,将她们禁锢在梧县,这一生估计是等不到大赦的机会!
几年后长孙皇后病危,天可汗与太子李承乾想要大赦天下为皇后祈福,被皇后拒绝。
“唉!”想到唯一大赦机会就这么没了!苏樱无奈叹气。
千古贤后,苏樱希望她身体康健、福寿绵长。
皇后在,天可汗是可亲可敬的丈夫、父亲、仁君明主;皇后薨,世间再无人能劝动天可汗…
“苏女娘因何叹气?”福忠问。
“无甚,不过是无病呻吟罢了,一个流犯,想太多徒增烦恼。”苏樱笑笑、
回到村里,与几位村老商议。
杨老汉几人对如何运作梧县、桐县的天然彩丝蚕一事还没统一意见。
荒沟村的话没问题,可牵涉的是整个梧县、桐县,要想技术不泄露,根本不可能。
超出他们的掌控,再多计谋,没有权势做后盾,都是徒劳。
多少人能见利不忘义?不但穷人眼红,权贵门阀更眼红!
月黑风高、杀人越货这些套路当年他们可没少用。
一个不好,荒沟村一夜之间消失,唯有苏家几个女娘能活下来,专门替人养蚕。
“彩丝蚕的事儿暂缓,技术上还有欠缺,需要改进,先说说孩子们游学一事儿。”
苏樱打断,把金风寨里商议的章程说了。
“这!”村老们激动起身,“多谢福东家仗义!”
之前还琢磨着一家挑一个最有潜力的孩子出去,设法与本家见面。
这一下全都能去,怎会不高兴?谁不想自家孙儿都出息?出去见见世面?
孩子们生下来,逢年过节去一趟镇上,到县城的少之又少,没钱坐牛车,全靠两条腿,百多里路,可不是那么好走的!
如今,千载难逢的机会,不花钱,勤工俭学游历,也就福东家、胡二郎君看在苏樱面子上应下。
换做旁人,疯了才搭理你!
苏樱着重强调要与商队签一份免责文书,毕竟人家是商队,不是学馆,纯属帮忙。
出门在外发生意外,谁也说不准,签一个大家心里有数。
另外就是孩子们还需要进行安全防范意识培训,以及简单的自我救助、护理等。
还要准备一些因水土不服引发腹泻、高热的药品。
一通商议后,各村老回去通知自家几房人。
“回来啦?”杜氏、韦氏端着簸箕筛选黄豆、绿豆种子。
选出颗粒饱满的豆子,晚上浸泡几个时辰,明日播种。
“嗯!”苏樱看看晾晒的彩茧,色泽依然鲜艳,“明日差不多干了!”
“嗯!”杨春华挨着翻捡,仔细查看。
“阿娘、二婶、三婶,这次游学,二兄带队,兆彦、柄彦都要去,你们觉得如何?”苏樱问。
“哐当!”韦氏手一颤,簸箕差点儿没端住。
“阿樱,你说的真的?”韦氏一把抓住苏樱。
“当然!”
“呵,真好!”韦氏拉着苏樱不知该说什么,“真好!真好!”
“兆彦也去?会不会太小了些?旅途不适应没人照顾!”杨春华有些担忧。
“我二兄在,可照顾他!柄彦也在,他们哥俩喜欢在一块儿!”苏樱道,“不然落下他,他以为厚此薄彼,不若一同带走!”
“还是阿樱想的周到!”杨春华不再坚持。
“阿樱,谢谢你!”韦氏眼睛红了。
落魄成这样,这侄女愣是把一个家给托举起来!
“谢啥,都是一家人!好啦,三婶,别光顾着高兴,后面的事儿多着呢!”苏樱好笑。
“这两日种豆,完了缫丝、织绸缎,还要给即将游学的堂弟们准备一应用具、物品。”
“我省的,我省的!谢谢你,阿樱!”韦氏抹了抹眼中泪。
恭恭敬敬冲福忠行礼,“多谢福东家仗义!”
“哎哟,娘子言重,不过举手之劳!当不得如此,当不得如此!”福忠侧身避开。
见天色还早,苏樱回屋画缫丝车和织布机。
缫丝车手摇改为脚踏式,添加加捻装置,避免丝线粗细不匀,抽拉时搅成团,下面可放置小火盆,烘干蚕丝,增加蚕丝韧性。
将煮蚕茧与缫丝分开,用冷缫法。
织机则是黄道婆织布机。
黄道婆之前,中原织布是席地而坐的踞织机(又叫腰机),黄道婆织布机有擀、弹、纺、织等专用机具。
用错纱、配色、综线、花工艺技术,织成各种花纹的织品。
苏樱画不出全貌,依然是示意图。
自己不是百科全书,不可能知晓那么多,所画的图主要体现创意和构思。
要想真正落地,还得能工巧匠们不断试验、改进才能变成实物。

“阿樱,你作甚?”
晚饭后,杜氏罕见的见到长女裁剪纱布,折叠成巴掌大的方块,拿针撩起来。
“做口罩!”苏樱缝得歪歪扭扭,实在惨不忍睹。
“算了,我来吧!”杜氏笑着接过。
长女啥都好,聪慧能干,唯独女工露怯。
“还是阿娘好!”苏樱巴心不得。
坐在旁边看母亲熟练地飞针走线,针脚细密均匀,仿佛缝纫机踩出来的。
“怎么想起做这个?何用?”杜氏看着奇怪的方块,折叠了六七层。
“给二叔缝的,石灰窑粉尘太大,戴口罩遮挡灰尘,吸多了肺里粉尘积累,天长日久,肺硬得像石块!”
苏樱比划道,“阿娘,还要缝一顶帽子。”
“又是作甚?”杜氏笑,难得长女肯像小姑娘一样坐着聊会儿话。
在长安喜欢随丈夫到田间地头瞎忙,如今在荒沟村,一样忙个不停,就没个歇息的时候。
杜氏怀疑这长女不是女娘,是个小郎君,比上面两位兄长还能折腾。
“光有口罩不行,还得弄个带面罩的帽子,双层保护,就这样,一天下来,鼻子里都是灰。”
苏樱画了个草图,鸭舌帽沿,中间顶部鼓起一个小包,罩住头顶发髻。
沿着帽沿从前面到后面似套头衣服,长度到肩头。
唯有眼睛位置留了二指宽的横向长口。
“这是帽子?”杜氏看着丑兮兮的帽子,有些嫌弃,奇形怪状。
“嗯,里面戴上口罩,外面带上这帽子,头上、脸上灰尘少些。
阿娘,你是没见着,二叔、杨二叔、王三叔他们个个像泥人,灰扑扑的,一拍,身上能掉下二斤粉尘来。”苏樱夸张道。
“你这丫头,敢编排你二叔,没大没小!”杜氏戳了一下女儿额头。
“阿姐,小桃的红衣裳呢?”小桃、阿棠进来。
苏樱说了给她做红衣裳,从冬天到春天,现在都夏天了,还不见!
“呃!做、做、做!”苏樱讪笑,“走,咱们找红布去!”
福东家、胡二郎送的东西实在多,幸好兄长们都不在家,屋子有空的,勉强塞进去。
三姐妹打开两位兄长的房间,整齐码放着十几口大木箱,这些天还没打开看过。
打开箱子,有七八箱是可替代钱币使用的锦帛,色泽艳丽,绯色、粉色、绿色、紫色。
“哇,好漂亮!”小桃惊呼,小手轻轻抚摸,柔软光滑亲肤。
阿棠也伸手摸摸,抓着绯红色不撒手,“阿姐,我要这个!”
阿棠跟猛兽生活几年,跟苏樱她们生活才几个月,对钱财没啥概念。
这艳丽、张扬的绯红入了她的眼,她喜欢艳丽的红,浓艳、热烈,顺滑柔软。
“阿棠,不行!这是钱!值好多好多钱!做衣裳可惜了!”小桃忙制止。
一脸肉疼,她也喜欢,都没敢开口要,换成细葛布的,值几十匹。
阿棠茫然看着苏樱,不是布吗?怎么不能穿?
“呃,阿棠,我们另外选一匹布好不好?这几箱的布很贵很贵,做成的衣裳不适合在田间地头穿,荆棘、树枝一刮,衣裳就废了。”苏樱哄道。
阿棠经常带着小桃去树林里找花花、小黑、白氏三兄妹。
每次回来衣衫刮得稀烂,不用问就知道又在山里瞎跑。
“坐大船可以穿吗?”阿棠想了想问。
“呃!可以!”苏樱心中歉疚,阿棠出了那么多力,喜欢上这匹绯色锦缎,自己居然舍不得。
“阿棠既然喜欢,我们留着,待以后我们坐大船时,给阿棠、小桃做新衣裳,可好?”
“好!”阿棠、小桃开心道。
苏樱将这匹锦缎单独放一边,念念有词,“这是阿棠、小桃的新衣裳!”
“嘻嘻!”两个妹妹眉开眼笑。
十几口箱子翻完,找了一匹细葛布的红布,没有绯色锦缎耀眼、华美,但红艳艳的也很漂亮。
“喏,咱们先用这匹做,好不好?”苏樱问两个妹妹。
“嗯嗯!”小丫头欢喜接过。
想到二兄、兆彦、柄彦要远行,得有两身体面衣袍,又翻出几匹细葛布,湖绿、淡蓝、粉金色。
“哎哟,这是发大财啦?”韦氏见三个丫头进屋,大包小包的,心疼坏了。
大嫂当家都没这么洒脱,侄女这是不把钱当钱!
“呵呵,小桃、阿棠去不成,做件新衣裳哄她们开心!”苏樱笑呵呵道。
“三婶,给柄彦作身新衣!”苏樱将湖绿色细葛布给韦氏。
“哎呀!柄彦过年才做了新衣,这才多久?又做!别惯着!留着,以后遇事儿有个周转!”韦氏不肯要。
“三婶,拿着,柄彦他们去游学,不能穿的太寒酸,细葛布说不上多好,崭新、干净,遇到慧眼识珠的贵人,也不至于一时失礼。”
“这!那三婶就厚着脸皮收下,谢谢你,阿樱!”韦氏感激道。
“谢啥,咱们是一家人,干嘛谢来谢去?”苏樱好笑。
来到杨春华门口敲门,“二婶!”
“阿樱,快进来!”杨春华起身开门。
“二婶在忙啥?”苏樱拿着淡蓝色葛布进来。
“给兆彦准备衣裳!”床上一匹靛蓝色细葛布散着。
当初苏老二送的聘礼,又当做陪嫁带回来。
“二婶,那个你留着,用这块吧!兆彦喜欢亮色的。”苏樱递过布料。
“那我就不客气啦!”杨春华爽快接下。
正犯愁呢,苏樱这送的真是及时雨。
“阿娘,这块布料给二兄做件新袍子,如何?”苏樱将粉金色布料搭在胸前,问杜氏。
“哟,这颜色该你穿才好!”杜氏觉得这粉金色偏女性。
“二兄穿肯定好看!”苏樱坚持。
粉金色抬肤色,十八九的少年穿上,妥妥的翩翩少年郎。
苏家三房人挑灯缝衣,住客房的福忠奋笔疾书。
向长孙皇后汇报这里的天然彩丝蚕、缫丝车、织布机,还有后面的大豆榨油、绿豆粉丝,以及即将出发的孩子游学等等。
他惊奇于这里层出不穷的新东西,更令他震惊的是苏樱的见识、见解,如此奇女子埋没在偏远、蛮荒的岭南,实在惋惜。

“二婶,点豆子你就不用去了,在家好生歇着。”
早上苏樱和杜氏、韦氏扛着锄头下地种豆,杨春华要去,被苏樱劝住。
“哪儿那么娇气,怀阿宝时不也照样下地!”
杨春华劳作惯了,躺了几天难受,宁愿做点儿事儿,好打发时间。
“二婶,你要是觉得一个人在家无聊,跟我们下地也行,坐边上看就是。
地早已翻好的,只打窝、点豆子,盖土,我们几人够了。”苏樱叮嘱道。
“省的、省的!”杨春华知道苏樱是好心,关照自己。
一家妇孺扛着锄头、提着豆种来到地里。
“阿耶,你们咋来了?”杨春华见到自家老爹杨老汉。
不但几个村老,还有在家的汉子、郑娘子等在地里干活。
“窝已打好,你们点豆子就行了!”前面的汉子们笑道。
苏樱让村里的男娃们勤工俭学,出去游历,村民们没啥可回报的,自发来帮忙。
“呃,谢谢各位叔伯、阿姐!你们自家的地也要种,忙你们的去吧!”苏樱劝道。
“阿樱,不耽误事儿,都是翻好的地,别看你家十几亩地,人多,顶多大半日就弄完。”汉子们挥着锄头没停下动作。
“就是,阿樱!耽误不了多会儿!”郑娘子几位妇人上前取了豆种,沿着窝撒种。
郑娘子抓起一把豆种,感觉有些润,“阿樱,你家豆种真好!个大饱满!不会又是浸泡过的?”
“是啊,种子挑选后浸泡三个时辰左右,沥干,出芽率高且出芽快!”苏樱回道。
“阿樱,这绿豆呢?也要三个时辰?”有人取的绿豆,往另一片地种。
“绿豆两个时辰左右就够了!”苏樱笑,“以后咱们就豆子、作物轮种,地不再板结,豆子、作物产量都高。”
“阿樱,咱们的粉条厂没啥量,后面咋整?”村民们边劳作边闲聊。
“不着急,忙过这几日,咱们采买黄豆、绿豆,调整产品结构。
大豆榨油、豆饼点豆腐做豆制品,剩下的豆渣烙饼、做菜吃,一点儿不浪费。
要是舍得,喂牲口,牛马猪吃了长得壮,做肥料,那也是好肥。
绿豆做粉丝,以后咱们就只做这两样。”
“啊?那蕨根、葛根、蒟蒻的咱不做了?多可惜!”有村民舍不得。
“这附近的蕨根、葛根、蒟蒻都让咱们挖的差不多,人工种植、天然生长需要的时间长,不若这些豆类生长期短。
咱们有钱了,做精品,绿豆粉丝这技术只咱村有,不用担心没产量。”
“真的?那太好了!”村民们一天有新的买卖,顿时来了精神,恨不能赶紧忙完地里的,去粉条厂做粉丝。
杨春华没捞到活儿,就给大家端茶倒水,然后和苏老太、高氏坐地边听大家畅聊。
福忠也来地头,闲着无聊,不若帮苏家一把,却不想地里多的是人。
于是也在地边坐着,看人劳作。
“福东家来啦!”村民们看着福忠分外亲切。
“嗯!”福忠不太习惯众人的热情,有些不自在!
“福东家,我家小儿顽皮,他若不听话,你尽管放心管教,我们不会说半个不字!”有村民憨憨道。
“?”福忠愣住,尴尬道,“客气客气,孩子教养极好,极好!”
不过家长有这态度,挺好,至少不是那种蛮横无理之人。
不过大半日,苏家的十几亩地一半黄豆、一半绿豆全种完。
“到我家吃午饭!”苏樱邀请,大家帮了忙,总不能让人家白干活。
“行啦!家里都煮好,就不麻烦了!”村民们拍打掉身上的泥土,扛着锄头回家。
接下来杜氏、韦氏、杨春华连着两日赶制孩子新衣,又缝制不少口罩、帽子。
苏樱打包成包袱,骑着马往青石山去,现在已不需要阿棠控马,能骑着到处溜达。
老远就看到空中飘荡的烟尘,苏樱戴上口罩。
“哒哒哒!”马蹄声由远及近。
苏老二抬头,看到侄女蒙面骑马过来,不过几日,侄女又来,“阿樱,何事?”
“给你们送东西!”苏樱下马,打开包袱。
“这是何意?”苏老二拿起口罩,跟侄女的嘴上戴着的一样,另外还有个奇怪的东西,看不出怎么用。
“这是口罩,这个是防尘罩。”苏樱介绍。
“不用、不用!男人没那么娇气!”苏老二好笑。
其他人都围上来,拿起东西比划,纷纷摇头,“阿樱,浪费了,多好的纱布!”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