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朝国力兴盛,美人兰最早便是当时一西域小国进贡而来,被认为是仙草,可引领亡灵,通往极乐世界。据说世宗皇帝对其早逝的原妻颇多情深,不但为其择选宝地,独筑陵寝,更将那一株由西域引来的仙草,陪在其陵寝的风水位上,应是盼望仙草可引领亡灵,通往异世永生。”
“宫中唯一母株已被陪葬,剩余不过是孳株而已,到我师弟之时,更是已逾百年,药性愈弱,他再如何天纵奇才,也是难以得到如同母株那样的药性。”
“他的天资,远胜于我,却因迷失本心,以致于误入歧途,泰山在前而不能目视,实是可叹!”
天师的叙话之声消失,屋中沉寂了片刻,裴世瑜慢慢转向谢隐山。
不待他开口,谢隐山立刻说道:“昭德皇后乃郎君与公主的祖母,血脉相通,如今为救公主,迫不得已惊动她老人家,她必不会见怪。我这就去寻向导,准备上路,郎君只管好生休养身体,等我回来便可!”
“我无妨,我自己去!有劳天师在此,再护着些我的妻子。”
裴世瑜再次跪到天师面前,郑重叩拜。
天师望了他一眼,微微摇了摇头,抚须沉吟了一下,道:“罢了,带上小女娃,我同行便是。美人兰若真在那里存活,这一百年余下来,怕也早已大片孳生。你们找不到母株,怕会误事。小女娃拖不起了。”
次日,谢隐山带着人马到来。
李霓裳卧在一辆厢内铺着厚厚软垫的马车中,车队在西行的官道上疾驰,马蹄扬起阵阵尘土。
数日后,一行人进入长安境。
因天王近年回迁人口,一路过去,偶能见几处新修的茅屋,然而,炊烟依旧稀落。
帝都化作的断壁残垣,依然到处可见,萋萋荒草淹没了从前的繁华大道,残阳如血,马蹄踏在抽满荒草的残街之上,惊起片片昏鸦。
向导引路经过长安,继续往西,在出去数百里后,终于进入陵寝的山中。
那里,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巨大的需数人合围的古木参天蔽日,其间的藤蔓粗若人臂,交织如网,几无能容人下脚之地。
马车无法前行,起初,李霓裳被转到简易的肩舆上,待继续深入,连肩舆也通行受阻,裴世瑜唯恐她会在天师不在之时出事,不愿将她留在外,坚持自己背负着她同行。
军士们在前轮番挥刀开路,刀刃砍在粗壮的藤蔓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一行人在向导的引领下,终于抵达他口中所言的一处谷口附近。
那里,应也是进入陵寝的要道,不料,领队却反复寻找无果,最后,无奈停了下来。
"不对,"他抹了把汗,"按说,这里该是谷口!"
众人随他所指,环顾四周,只见山势陡峭,浓密的草木之下,依然可以辨见,岩壁间,到处布着刀劈似的裂缝。
天师虽老当益壮,但毕竟年迈,被人搀扶至此,歇息过后,端详四周,又取出罗盘,察看一番,说地脉移位,应是多年之前,这一带发生过一场剧烈的地动,此前的谷口,已被倾塌的山石彻底掩埋。
谢隐山此时也记了起来,道:“我想起来了。前朝亡后,不少宗亲王室乃至帝陵,纷纷遭过盗掘,唯世宗与昭德皇后陵免难,如今看来,除帝后陵寝远离群陵,另筑风水地外,地动致令山河移位,封死入山之境!”
裴世瑜定立在乱林中,拳头不自觉地握紧,指节发白。
天师沉吟道:“别无他法了。若是能有此山方位概图,我便能根据风水,定出大致的陵寝位置,如此,便可劈道抵达,省时节力。如今无法确定,只能试路,看运气如何了。”
当夜,一行人在附近宿营过夜。
山风呜咽着穿过密林与岩缝,吹了一夜。次日,谢隐山与裴世瑜领人出去探路,傍晚时,无果而归。第三天,依旧如此。
李霓裳的情况突然开始坏了起来。
裴世瑜愈发沉默起来,每日不是亲自开路,便是衣不解带地陪伴在她的身侧,没日没夜,仿佛不知疲倦。
气氛一日比一日沉重。
天师的神色也愈发凝重起来。
到了第四日,夜雨袭来,腐叶的气味混合着湿冷的山雾随风而来,众人呼吸不畅,李霓裳的面色比前几日愈发青白。
残月如钩,篝火将熄未熄,偶尔爆出几点火星。
谢隐山和衣而卧,手边横着出鞘的佩刀,刀刃映着微弱的火光。
想到入山受阻,公主日益不妙起来,他心事重重,久久无法入眠,偶侧过脸时,目光停了一停。
年轻的郎君将昏睡的公主抱在怀中。隔着篝火跳跃的残光,朦朦胧胧地,他看见裴世瑜低头,唇附在她的耳边,似在与她低语。
记得昨夜,他便是如此抱了她一夜,整夜不曾撒手。
"其恨似霜降西风,萧瑟亦凋百草。其爱若惊蛰春雷,轰烈可醒万物,"
谢隐山的脑海里,忽然跳闪出如此一言。
这,或便是小儿女的情肠罢,如未淬的新剑,锋芒易折,伤人,亦伤己身。
谢隐山一时也不知自己年纪大把, 何来竟似少年人那般多愁起来。
他转过脸,不再看,闭目之时, 一只手却又下意识地在另手的拇指上转了一圈, 却转了个空。
他停了一下,想了起来——那枚曾伴他征战多年用来托弦的扳指,已被他给了出去。
这么多年了,再无半点音讯。
当中曾离得最近的一次,或应便是半年多前, 他返回新城的那一次吧。
听闻她当时就在那里, 然而,等到他赶到之时,她已是离去,丝毫也无与他再见之意——那个时候, 听闻她分明知晓他不日即将归来,只要她有一丝丝的心,肯稍稍再多留几日, 或许他便能赶上。
狠心至此地步。恐怕那枚扳指,如今也早被丢弃, 躺在不知何处的蒙尘之地吧。
谢隐山驱散了脑海中不当有的无用杂思。
裴世瑜那如疯如魔的状态, 令他也倍感担忧,正想着如何尽快入睡,以恢复体力, 明日继续探路之时, 忽然,远处,枯枝断裂的一道脆响, 惊动了他。
他猛然睁眼,五指已扣住刀柄。近畔的几名随从也立刻警醒起来,在他的示意之下,无声隐藏在了浓密的草木之后。
林中窸窣的脚步声渐渐清晰了起来,由远及近,踩碎落叶的节奏也越来越分明,模模糊糊,有火杖光在闪动。
谢隐山正待领人迎上,在渐近的跳跃的火光中,几道身影出现在了视线里。
竟是裴家的家将侯雷!只见他的靴上沾满泥浆,肩头还挂着几片树叶,显是星夜兼程而来。
侯雷的意外到来,将所有人都惊动。
他快步走到裴世瑜的面前,单膝跪地,从贴身处小心地取出一卷用皮囊包裹起来的泛黄羊皮,说君侯得知郎君需前往昭德陵为公主求药的消息,唯恐年代久远,道途受阻,万一耽搁,自己无法亲自赶来,派他将此山陵图舆送来,以备之用。
裴世瑜眼角通红,接过,随即立刻转给天师。
天师展开舆图。
虽年代久远,看去应有百年之久,其上由朱砂与墨线绘制的山脉风水走势,却依旧鲜明如故,一目了然。
天师端详片刻,目露欣喜之色,道有此山陵图舆,明日便可定位。
谢隐山闻言,终于略松下一口气,吩咐人今夜养足精神,明日全力开道,尽快抵达。
次日,晨光初现,天师择定东南巽位指挥开道。百年老藤应刀而断,开路的声响,惊起林间栖鸟,扑棱棱的振翅声在山谷间回荡。
至日影西斜,前方之人奔来禀告,说地势似有所改变。
天师登上一处高地,眺望片刻,指着乱林尽头的方向道:“我若没有看错,那里应当便是陵山了。”
众人精神大振,立刻朝着前方继续行去。
两座相对的陵丘轮廓,开始在暮霭中若隐若现。众人跟随天师往其中一座开道行去,草丛中,一名士兵突然踢到硬物,拨开乱草,眼前出现了一座坍塌的石碑,螭首碑额已是断裂。
昭德皇后的陵山,终于到了。
脚下,是一条抽满了荒草的宽阔神道,一座座石像生,半掩在及腰的荒草里,朝前延伸而去。
在神道的尽头之处,一座半坍的荒宫,出现在了视线里。残阳如血,周围万木森森,数以千计的昏鸦在残破的荒宫之上盘旋,嘶哑的鸣声在山谷中回荡。
裴世瑜负着背上的李霓裳,停在神道之上,凝神了片刻,将她小心地放下,靠坐在一尊石马畔,自己走到神道中央,朝着前方,郑重下拜。
众人皆是屏息而立。
他行过拜礼后,将她重新背负起来。
天师带着一行人,绕着陵山,继续寻找风水之位,在行至一处山隘口时,在腐叶的气息中,忽然涌来一缕清冽的芬芳。
众人加快脚步,循着异香前行,那香气越来越是浓烈,最后,当转过山隘,眼前豁然开朗——只见平坦的一片幽谷中,大片的奇花如海一般绽放,仿佛会发光一般,在渐暗的谷地里,莹莹生辉。
百余年来,想来这些花朵,在这与世隔绝的谷地中,不知开了又谢了多少轮回,静静地守护着亡灵。
众人无不被眼前的景象所惊住,纷纷停下脚步。
裴世瑜忍住激动之情,望向天师。
天师凝神观望片刻,喟叹:"造化之妙,竟至于此。也难怪胡经痴迷之中,至死不悔。"
他吩咐众人在附近寻合适地方落脚下来,次日亲自寻找,得到来自母株的花后,因李霓裳情况危急,便用先前带出的药具等物旧地炼药。
仿佛是做一场长长的梦。
睫毛轻颤,李霓裳睁开双眼。
结满蛛网的褪色藻井上,一缕月光透过缺了口的琉璃瓦隙斜斜洒落,映在她身前的斑驳的青色宫砖之上。
她定了片刻,恍惚间,她一时分不清今夕何夕,更不知自己身在何地。
她再次闭目,回忆着脑海中破碎的片段记忆,努力拼凑起来。
投水后的记忆,是一片空白,当再次回转意识的时候,她仿佛看到了一张梦中少年的脸,耳边响起过他的声音。
她知道她在带着她奔走于道。每当她深感疲倦,想就此放弃,长睡下去的时候,他的声音总是将她拉回,而当她想要睁开眼睛,好把梦中的脸看个清楚的时候,却又总是挥不开那种包围她的死亡的阴影。
她再次睁开眼睛,缓缓转过脸,目光凝定住了。
一道身影的轮廓,映入她的眼帘。
那人斜坐在她身前不远处的一座残门之畔,背靠门框,头微微歪向一侧,下颌抵在他抱在怀中的剑柄之上,影一动不动。
李霓裳凝望了片刻,坐起身,用大病初愈后发软的双腿撑住自己,踩着宫砖,朝那身影慢慢走去,停在他的身畔。
凌乱的发丝垂落在他饱满的额前,月光漏过梁架缺口,在他脸上描下明暗交错的光痕,勾勒他疲惫的一双眉眼。
他便如此睡了过去。
李霓裳凝望片刻,小心翼翼地将手中那张方才盖在自己身上的毯衾披在他的肩上,却见他猛地抬头,睁开了一双尚未退尽血丝的眼睛。
在剑鞘猝然撞击地面发出的脆响中,李霓裳和裴世瑜的目光相交在了一起。
谁也没有说话,他也停了下来。二人便如此四目相对,静静望着对方。
月光悄移半寸。
荒宫外,一只夜枭的啼叫骤然划破寂静。
他动了一下,从地上起了身,放下剑,将她拦腰抱起,送回到她方才醒来的榻上,将那张毯重又替她盖好,用嘶哑的声音低道:“此处是前朝昭德皇后陵。你的毒解了,此地也不合久留,若能撑住的,明日便动身出去。你可先随天师在长安就近休养,请他再替你调养些日子,待身子好全,你再回你姑母那里去。”
他说完,转身朝外走去。
“是你救了我吗?”
李霓裳转过脸,望着他的背影,轻声问道。
他停了一下,转过面,道:“是前朝的天师救的你。”
“对了,你养的那物,天师暂替你收了,你无需记挂。”
“你歇息吧。”
他走到方才睡去的那扇空门前,拿起剑。
“谢谢你。”
李霓裳压下心中刹那间涌出的无限情绪,鼓起勇气,对着那道背影再次说道。
他在门后停了片刻,转过面。
“该我对公主你说谢才是。”
“阿皎已经平安回家了。她告诉我,是你送走她的。”
“多谢公主。”
月光下,他朝她微微一笑,用温柔的声音,说出这最后四个字,走了出去。
李霓裳怔怔望着他的背影消失,眼眶慢慢热了起来。
黎明破晓,晨雾未散,李霓裳坐在一架就地取材搭成的简易肩舆之上,跟随一行人循着原路行出了陵山。
山麓下,她转上马车,悄然掀起车帘的一角,看了出去。
裴世瑜带着侯雷等人,停了下来。
在此,他便要与队伍分道,掉头北归。
谢隐山立在他的身前,神情犹豫,欲言又止,终还是什么都没出口,只朝他作了一揖,道:“郎君保重,返程多加小心!”
裴世瑜笑了笑,冲他点了点头,随即转身上马,坐定。侯雷等人知要上路了,跟着上马挽缰,忽然此时,对向从长安的方向,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之声,引得众人纷纷停下动作,扭头看去。
“信王!前方可是信王!有急报——”
谢隐山倏然转头,看见长安的方向,来了一匹快马。
孟贺利的一名部下口中高喊,纵马正在往此方向冲来。
他的心中登时生出一种不详的预兆,立刻快步上去。
“出了何事?”他问。
那人显是一路急速赶来的,滚鞍下马,喘息着喊道:“不好了!前日南蛮王到来,天王宫中赐宴,过后酩酊大醉,义王便勾结刘永年何尚义二人,假传天王敕令,关闭城门,转头围攻宫城!”
谢隐山脸色大变,猛地攥住信使衣襟,将人从地上一把提起。
“天王呢!如今怎样了?”他厉声喝道。
信使摇头:“当时天王醉酒,被困在宫中,宫内只有朱九和一众卫士,孟将军人在城外,收到消息时,城门已是紧闭,他一时攻不进去,也不知宫门那边究竟能撑多久!请信王速速回去,主持大局!”
谢隐山目呲欲裂,将信使一把丢开,转向一旁天师,一个深揖:"烦请天师照看公主!我先去了!"
言罢,他奔向自己坐骑,纵身跃上,带着随骑,转眼卷尘而去。
天师停在道旁,眺望片刻新城的方向,转向身后,对裴世瑜道:“裴二郎君,那便就此别过了。素闻令兄仁德兼备,有经纬之能,此番果然名不虚传。老朽已是衰朽之年,日后便在山野遥祝令兄,愿他日建不世之功,福泽苍生,德被天下。"
天师说完,命人赶车继续上路。
李霓裳透过车帘,一直望着。
他勒马道中,一手仍紧紧攥缠马缰。
龙子似有所感应,不停原地踏着碎步,跃跃欲试的模样。
忽然,只见他猛夹马腹,掉转马头,箭一般,从她和天师身旁掠过,纵马往谢隐山的方向追了上去。
侯雷等人醒神,相互对望了几眼,急忙也跟着掉头,一同而去。
李霓裳吃惊地掀开车帘,探身望了出去。
远处的山道上,一路烟尘,渐渐融进朝阳,消失不见。
南征归来后, 谢隐山不是没想过陈永年会行作乱之事,故一直未再外出。
他万万没有先到,此次因公主之事, 乱了安排, 当时走得仓促,一时大意,怎料到他竟立刻抓住机会,铤而走险。
天王一旦醉酒,便极难醒来。更不用说, 陈永年既然胆敢如此行事, 必会做充分准备,宫门一旦被攻破,以宫城内的防卫,根本无法抵挡大量的攻击。
谢隐山几欲呕血, 正奋力催马加鞭,忽闻身后马蹄声急,回首看见一道单骑的影, 正从后飞驰而来,衣袍翻卷间, 他一眼认出是裴世瑜追了上来, 只见他□□那匹神骏已风驰电掣般赶上自己。
裴二一言不发,双目望着前方,从旁一掠而过。
谢隐山心中终于稍稍一宽, 猛挥马鞭, 追逐而上。
长安到新城五六百里路,马在途中驿站五十里一换,终于, 在次日的深夜,谢隐山带着路上紧急接管来的一支两千人驻军,赶回到了新城,勒马在城外附近一高坡之上。
整座城池漆黑如墨,城门紧闭,城墙上火把寥落,唯有巡夜卫兵的铁甲偶尔反射寒光。
除去耳边的风声,只剩远处不知何处的荒野地里遥遥传来的几道野狗的吠声,响在静夜之中,显得格外清晰。
谢隐山一时不确定城中情况究竟怎样。
难道是陈永年计划得逞,已顺利攻破宫城,控制住新城,天王此刻已遭遇不测?
他忍着心中涌出的一缕惧意,转面望向身畔的裴世瑜,见他盯着前方,慢慢地捏紧了手中的佩剑。
谢隐山抬手示意,两名斥候立即翻身下马,借着夜色向城门潜行而去。
城墙上的火把在风中忽明忽暗,照得箭垛时隐时现。
城门忽然沉闷作响,缓缓开启。数骑举着火把疾驰而出,当先一人,正是孟贺利。
谢隐山心中登时一松,立刻驱马迎了上去。
"信王!"
孟贺利高声呼他。
“没事了!天王已平定城乱,陈永年刘良才皆已身死!”
他奔到面前,笑容满面地禀道。
原来天王早有除陈永年之心,只是碍于他跟从多年,党羽众多,这几年又极为恭顺隐忍,少一个契机。自谢隐山归来后,一再恩用,便是为激起陈永年一党的不满,促其自乱,与此同时,早安插商俭为耳目。
数日前,商俭自何尚义那里探查到了陈永年的计划,意欲趁着谢隐山离去之时发难,便旁敲侧击,何尚义本就与刘良才存有龃龉,更是慑于天王之威,终究还是无胆作乱,临阵前,暗中将计划托盘告知。天王将计就计,借着宫宴之机,放陈永年等人攻入宫城后,关门打狗,将作乱者一网打尽。
至此,陈永年一党,除去那个被天王遣回原籍的宇文敬,剩者的干将皆已伏诛。
今夜城中戒严,抓捕余党。
谢隐山彻底舒展眉头,大笑起来:“原来如此!陈永年之流,不过是凭着时势挣得几分功劳而已,玩弄权术,在天王面前,自取灭亡而已!
城门后涌出的一众军士也跟着大笑,一时沸腾一片。
后方坡上,那道身影紧绷的肩背微不可察地松了松。
他缓缓松开握剑的手。
“都怪卑职,大惊小怪,派人误报消息,令信王担心了!”
谢隐山摆了摆手:“你尽本分,当嘉奖才是。”
“多谢信王不怪。天王此刻就在城中,请信王入内!”
谢隐山正待入城,忽然想了起来,转头,见裴世瑜已调转马头去了。
他急忙追赶,追出去一段,见前方头也未回,纵马便去,马蹄声在道上渐行渐远,彻底消息。
谢隐山只得停下,略一沉吟,掉头匆匆入了城门,策马直驱宫城,宫卫为他开门,他下马,一路快步入内。
宫城已清洗过了,但沿途经过的广场石缝间,仍可见渗着暗红的血渍。他穿过,随宫卫来到天王寝处,停了下来,等待片刻,朱九便示意他入内。
谢隐山快步走了进去。
殿内残烛昏暗,愈显空旷。天王闭目,衣襟半敞,束冠歪斜,静静地仰卧在一张坐榻之上。案头,酒壶旁倾着一只金杯。
谢隐山不知他醉酒睡去了还是醒着,一时不敢发声,迟疑间,耳中传来天王低沉的声音:“是将你连夜吓回来了?”
谢隐山看去,见他睁开眼睛,撑着榻坐起。
烛光映着案头的残酒,在他一双充血的眼内投下晃动的影。
天王的神情,看去满是疲倦。
谢隐山便行礼,道:“我知天王向来算无遗策,不过是循例回来而已。”
天王抬手,揉了揉太阳穴,似不愿再多提刚刚结束的那一场杀戮。
“小女娃如何了?那个天师可有用?”天王接过阿大此时送上的一方刚绞干的罗巾,一面自己擦了把脸,一面问道。
“托天王的福,天师顺利找到灵药,公主已化险为夷,只是还需慢加调养,随天师往终南去了。想要痊愈,应当还是要些时候的。”
“这回倘若没有天师出手,公主实是危在旦夕。”谢隐山看着他的脸色,又加了一句。
天王冷哼道:“一个招摇撞骗的老匹夫而已!孤若当真和他计较,哪里还能容他活到今日!既然还有几分用处,随他去便是了。”
谢隐山知他应是无意再追究天师之罪了,也不敢问那天师,究竟是如何触怒他的,只道:“天王宽厚。料那天师经历此番教训,定会加以悔改……”
天王不耐烦地摆了摆手:“勿再提此人了!你将此番经过说来我听!”
谢隐山便将一行人如何入山,如何因地动迷路,那裴家兄长又如何及时送来陵山图,助力找到陵山,终于顺利寻得灵药的经过说了一番。
天王目光微动,似在凝神思索,道:“裴家历代,为何会特意保管一张陵山图?”
谢隐山顿时想起一个传言,却不愿提及,说是不知。
“世宗帝后有德,安寝之地,不可再受外人打扰。此事你亲自去办,务必要将通道彻底封死,永隔交通。”
天王忽然说道。
谢隐山一怔,随即立刻应是。
天王再闲叙几句,道:“不早了,你赶路回来,想必也乏。故这里无事了,你回去歇了吧!”
言罢,天王自顾端起酒壶,倒了杯酒。
阿大在旁小声道:“天师说,不可多饮。”
天王头也未抬,只翻了翻眼:“他知道甚!喝完这一杯,孤便睡。你们都下去!”
谢隐山上去一步道:“天王不问裴家二郎此刻人在哪里?”
天王握着酒杯的手停了一下,慢慢抬眼,望了过来,道:“有何可问?他去哪里,关孤何事。”
他的语气平淡,宛如无喜无怒。
“我收到新城出事消息回来,未敢邀他一同助力天王,他自己却与我一道赶回。方才在城门外,发现虚惊一场,他便又走了。”
对面,天王举杯的手臂蓦地凝在半空。
突然,"哐当"一声,金杯从案几滚落,洒出的琥珀酒水湿了一旁的几卷书册。
天王猛地站起,赤足踩在冰凉的金砖上。
"你说什么?他……他自己来了?"他的胡须颤抖,声音不稳。
“郎君马快,但此刻应当出去不远,最多也就二三十里地罢。”
谢隐山极力维持着寻常的语调,说道。
他话音未落,天王踉跄着朝外奔去,衣带松散拖在地上,绊倒了一盏鎏金烛台。
“天王伯伯!你还没穿鞋!”
阿大抱起一双靴履,追了出来。
火光忽明忽暗间,那道身影早已出了殿门。
谢隐山跟着追出,见天王一面大步赤足跨下丹墀,一面朝着闻声惊慌赶来的朱九喝道:
“备马!”
“备快马!”
“孤要出城!”
他的声音惊动檐下的几只栖鸦,夜鸟扑簌簌展翅,惊慌飞入漆黑的夜空,消失不见。
附近一阵骚动。
朱九匆忙牵马出来,天王扯过缰绳,翻身上马,穿出宫门,径直朝着城门疾驰而去。
月光将城外的官道照得发白。他一口气追出四十余里,在官道转弯处,忽见群骑停驻在一处河湾旁,正在整歇。十来随从,有的饮马,等待今夜跑得脱力的坐骑恢复力气,有的提着水囊,在河边补水,唯独不见裴世瑜的身影。
天王循着草坡望去,终于寻见那道身影。
他盘膝,正背对,静静坐在河边的一片草陂地上。坐骑在旁悠闲甩尾。
侯雷等人看到他停在马背上的影,惊诧不已,停下手中各自正在做的事,纷纷看了过来。
他似有所觉察,转过头,当视线远远掠来,他似是一怔,随即神情绷紧,接着,人便从地上一跃而起,鹞子般翻身跃上马背。
“等一下!”
天王已纵马抢到跟前,挡住他坐骑的去路。
裴世瑜停马,紧闭双唇,目光从他脚上扫过。
天王自知模样狼狈,这便罢了,此刻如此情状,该他发话,他却心头茫然起来,仿佛确实不知如此追来之目的。
酒水一路化作汗水,淋漓而下。
一阵语塞过后,见裴家部属随从围了过来,都在望着自己,突然,仰天哈哈大笑,道:“无它!孤过来,是想与诸位说一声,此去只要在孤所管辖的的地界,沿途任何驿馆,但凡有需,尽都可以更换快马,口粮管够!”
侯雷等人起初一愣,万万没想到,他衣冠不整,赤足跣脚地单骑追来,竟是为了如此一件事。
行路之苦,再无人比他们更为清楚,有这等供应,自然是求之不得。
侯雷待谢天王豪爽,又不敢擅自做主,便看着裴世瑜,见他似也怔了一下。
天王说完,不再停留,调转马头,从裴世瑜的身旁经过,随即催马,沿着来时之路返去。
绕回那河湾,待身后之人看不见他了,天王脸上笑意消失,迎风揉了揉额头,低低喝了一声坐骑,正待回去,这时,身后传来一阵马蹄之声。
天王转头,见竟是那儿郎子单独追了上来。
裴世瑜翻身下马,一言不发,大步走到天王身边,从自己的脚上拔下左右两只靴履,各自替他穿在赤脚之上。
天王一时惊呆。
“多谢了!”完毕,只见他赤脚踩地,后退一步,随即身形微沉,抱拳当胸,朝自己郑重行了一礼,转身再上马背,掉头便疾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