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历史直播,开幕暴击by苦竹根
苦竹根  发于:2025年03月07日

关灯
护眼

汉武帝也踌躇满志,当即便拉着霍去病一起研究刚刚临摹的地图。
贞观朝的文武群臣都武德充沛,人人请战,恨不得立刻上阵,杀向天幕。
李世民也心痒难耐,想要御驾亲征……
朱元璋看着从海上杀来的列强,虎目微怔,咱也想实行海禁,防止海盗骚扰,是不是做错了。
朱棣对着太子、太孙道,“与其实行海禁,不如组建一支强大的海军,保卫我大明海疆!”
毕竟,我们想要与世无争安稳种田,其他国家却对华夏垂涎欲滴。
五胡乱华时期的汉人却心生悲哀,天幕出现后,很多人将其当成救命的稻草,祈求天幕保佑,却原来,天上也会发生这样的事。
天幕中的人与他们何其相似,他们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自己,一个麻木的游走在故乡的土地上,却无立锥之地的自己。
他们被当成异族的储备粮,是可以随意斩杀的野草,没有人在乎他们的生命,他们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他们希望天幕能给出答案,想知道如何走出这地狱一般的深渊。殊不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他们的存在就是最大的奇迹。
生命会自己寻找出路!
清朝前期的人看的心头火起,仅仅一百多年,华夏便沦落到这样的地步,他们不只是愤怒于列强的蛮横无理,更恼恨于自己的无能为力。
“闭关锁国难道是错的吗?”
他们嘴里不想承认,但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由不得他们不承认。
或许,西方传来的那些奇技淫巧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或许,我们真的该放低姿态睁开眼看看世界了。
那些打着“反清复明”旗号的民间反抗力量眼前一亮,准备派人偷渡往西方,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带回国内。
若是起义无法抗衡清廷,那便曲线救国,从另一个角度来挽救华夏。
这般一想,格局瞬间便打开了。
“一想起近代就火大。”
“鸦片战争,英法侵华,八国联军侵华,俄罗斯侵华,日本侵华,可不是谁都能来咬一口!”
“主播说的没错,我们对雍正是恨铁不成钢,希望他能做的更好,但对乾隆……懒得提他。”
雍正定定的看着天幕,他能感受到天幕对于清朝的复杂感情,想来都是因为百年后的那份屈辱吧。
“华夏即使是杰出的君王也缺乏世界眼光……”
朕不想让后人失望,更不想背负这样的历史罪过!
【后世对雍正帝的评价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过去我们说起康乾盛世,总会忽略其中的雍正皇帝。因为清宫剧的兴起,从康熙朝九子夺嫡,到乾隆帝六下江南,存在感都太高了。夹在中间的雍正朝时间短,没有夺嫡之争,没有后宫倾轧,似乎没有什么有趣的事,存在感十分薄弱。】
“康熙和乾隆可真是太“有趣”了。”
天幕下的人却觉得后人太过促狭,皇帝要多不务正业才能有那么多有趣的事流传下来。相比之下,他们更喜欢雍正这样“正常”的皇帝。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雍正的形象被刻意污名化了,反倒是康熙乾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英明。】
【小希认为一切都是源于利益,明末以来,朝政皆出自文臣集团,但凡有悖文臣集团利益的皇帝,在历史上大都没有好的评价。】
【万历皇帝朱祤钧,因为张居正变法以及亲政专权,被史书记载几十年不理朝政,实际上万历三大征都是在神宗皇帝主持下进行的。明太祖朱元璋和崇祯皇帝朱由检因为严惩腐败,严重打击了文臣集团利益,因此被一再污蔑成暴君昏君。正德皇帝朱厚照扶持武将和宦官集团与文官打擂台,落了个贪玩好色不务正业的名声,最后因落水救治不力而英年早逝。清朝雍正变法,再次打击了文臣利益,于是又一个暴君被塑造出来。反倒是对文臣一再妥协,对腐败睁眼闭眼的康熙、乾隆,被文臣集团歌功颂德,成了千古一帝。】
评论区:“heitui,这样的千古一帝不要也罢。”
“呵呵,这真不是讽刺吗?”
天幕中提到的几个皇帝都惊呆了,他们看着殿中的文臣,没想到后世还有这样的说法,合着朕这皇帝做什么事还得看你们的脸色。
朱元璋:“看来咱还是杀的少了,让你们有功夫叽叽歪歪。”
洪武朝臣真是受够了,他们已经过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了,后世的文人还要害他们。
一人做事一人当,请不要隔着时空碰瓷,屑屑!
朱厚照一蹦三尺高,看着天幕,问着身边的近侍,“这是什么意思,什么意思!”
“朕贪玩好色,朕英年早逝!”
所以与文臣这场战斗终究是输了吗?
不,朕不能认输,天幕是偏向朕的,朕要做好这个皇帝,让他们想造谣也没有由头。
而万历皇帝则是淡漠的看着天幕,他已经佛了,反正也争不过文臣集团,那我不争了,随便吧。
【谭嗣同说:“各国变法无不流血牺牲,今中国变法,流血牺牲从我辈始。”】
【中国历史在每一次重大转折关头,商鞅的亡灵总会一再被人请出,或讴歌,或诋毁,这实际上是为了在托古改制的幌子下,推行自己的政策。商鞅已经被符号化了,成为一种象征,一个寓言。所以说,我们看历史,看的并不是千年前的时代,而是借古言今。】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终于将话题转回来了,小希心有戚戚。
一提起这些有争议的历史事件,总会引发大范围的讨论,还好隔着网络,小希就当没有看到评论区的热闹,按着自己准备好的课件接着讲商鞅变法与秦朝的统一和灭亡。
“我是中途进来的,主播讲的原来是商鞅变法啊。”
“呃……主播从商鞅变法引出了历史上的其他几次变法革新,评论区讨论的太热闹了,都忘记这节课的主题了。”
秦始皇放下手中的长剑,找了个舒服的姿势坐好。
终于回到我大秦了,按着天幕的速度,不知何时才能讲到秦朝灭亡。
他一刻也等不下去了。
【西汉时,贾谊为了向汉文帝求职,将自己的思想融入文章,写出了针砭时弊的《过秦论》。《过秦论》即:论秦朝灭亡是因为做错了这些事。他的本意是通过分析秦王朝的兴起与灭亡,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劝谏汉文帝吸取秦亡的教训,要实行仁政,废除苛法。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以儒家学说治理天下。但其中一段描述却让我们对秦始皇的威武霸气心驰神往!】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贾谊:天幕敢不敢将全文放出来。
我的本意是说始皇帝以暴力取天下,还想以暴力治天下,不行仁义,故而二世而亡,不是在夸始皇啊。
要命了,天幕这样一说,好像我很推崇秦始皇一样,我的上司会误会的。
秦孝公期待的对商鞅道,“终于讲到我大秦了,孤可得好好听听。”
商鞅:“正好,可根据对后世的影响调整变法章程。”商君法就是他制定的,他要修改也最容易。
惠文王赢驷招呼张仪:“相国快来,大秦的强大相国功不可没。”
昭襄王赢稷:“六世余烈!若是从大父算起,寡人是第四位秦王,统一天下的不会是寡人的孙子或曾孙吧。”
他只有两个儿子,已经熬死了一个,剩下这一个身体还不如他,说不定能直接将王位传给孙子。
就等天幕揭露答案了。
孝文王赢柱:“……”
庄襄王赢子楚,他不需要猜测,自从朝代歌曝光“嬴政称始皇”后,长公子政就被立为太子,这会父子二人正一起看天幕呢。
赢子楚欣慰的看着自家宝贝儿子,“有个能统一天下的儿子,寡人对祖宗也有个交代了。”
嬴政却面无表情,古井无波的接受满朝文武的打量。
这些先王们早已研究过天幕的各种功能,当即便将手边的金玉器皿打赏到天幕中,天幕将其转化成现代货币,只见一连串挂着赢姓的名字划过天幕,蔚为壮观。

小希只能感叹这些人对秦朝爱得深沉,还是尽职尽责的提醒道。
【各位观众不必打赏,小希开这个直播间是为了学习历史,你们想知道的东西,小希都会讲的。】
说完,接着讲自己的课题。
【当然,我们都知道,贾谊是荀子的学生张苍的学生,他出生于汉朝建立之后,自幼接受的思想都是秦朝暴政,二世而亡。汉朝取代秦朝乃是天命在汉,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而且他是儒家子弟,自然不会推崇秦始皇。】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喜欢这样的始皇帝。】
评论区也很热闹。
“我那霸气迷人的老祖宗啊……”
“政哥身高一米九,佩剑都有一米六。”
“这是挂了个曹操在身上啊。”
曹操:“……”
天幕怎么能人身攻击,过分了!
还有你们,尤其是郭奉孝,眼神放尊重点,孤不是那么随便的人。
“政哥以十年平天下,创立了前无古人的新政体,延续两千年之久,历史上还有谁能做到。”
“后世那些骂政哥是暴君的文人也不想想,皇帝制度都是政哥创立的,你们用着政哥的制度,说着大秦的坏话,可真是有君子之风啊。”
六国遗贵目眦欲裂,天幕上这些后人居然在称赞暴君!
大秦刚刚统一,秦律尚未通行天下,六国黔首还没有建立对大秦的观感,听到天幕的吹捧,天然的对始皇便多了一份好感。
若这份好感延续下去,六国遗贵想要做什么小动作可就不方便了。
要知道,只有大秦律会保护黔首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在大秦贵族也不能肆意欺压平民,黔首还有军功爵制这个上升通道。而其他六国却只保护贵族的权益,世卿世禄,黔首都是被镇压的蝼蚁。
不患寡而患不均,只要黔首不被地方豪强遗贵蛊惑,在秦朝的生活远比六国公平的多。
秦始皇自亲政后便听惯了身边人的奉承,天幕的吹捧虽特立独行,但他很快便恢复了冷静,从中找到了关键信息。
“李斯。”
站在角落的李斯心领神会,立刻上前回道:“张苍是臣的师弟,他正在咸阳担任御史,陛下可要召见?”
张苍出师后到咸阳投奔李斯,李斯便给他安排了这么个职位,御史掌管文书,能接触朝廷各种政令,算是一个不错的起点。
秦始皇道,“善,天幕后便安排他过来。”
始皇有囊括四海之心,任用人才更是不拘一格。
能写出《过秦论》的人必然心有丘壑,贾谊还没有出生,始皇想找人也找不到,不如先看看贾谊的师父,若是人才便收入囊中。
张苍若知道自己被师兄毫不犹豫的出卖了,也不知会不会后悔前来咸阳。不过,李斯却不会有这些顾虑,师兄弟不就是用来出卖的吗。
本时空已作古的韩非有话要说:……
终于能照着天幕抄答案了,始皇有些欣慰,还给天幕打赏了一波,可惜,他很快就要后悔了。
【秦灭六国的故事也要从“奋六世之余烈”说起。不过,这节课小希对时间把握不到位,说了很多题外话,今天已经很晚了,接下来的故事我们只能下次再说了,谢谢各位观众和小希一起学习历史,我们下周再见。】
话音一落,天幕上的画面便消失了。
秦始皇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暴脾气,“呵呵!”
天幕是懂如何吊人胃口的。
群臣心有戚戚,天幕倒是跑得快,却把麻烦都丢给了他们。陛下心情不好,这几日还是夹着尾巴做事吧。
扶苏也没有拿自己还不成熟的税制改革打扰父亲,他觉得父亲现在不是很想听这些,倒是很想把天幕给拆了。
汉武帝一想起秦始皇也在看天幕,等到最后却被天幕放了鸽子,便忍不住幸灾乐祸。他显然已经忘记,天幕剧透的“巫蛊之祸”还悬而未定,有一堆麻烦事等着他处理呢。
这次直播提到的朝代,如宋神宗、哲宗时期、万历年间、康熙、雍正朝都在忙着调整变法政策,天幕没有提到的朝代也闲不下来。
后世先进的税制改革要学习,闭关锁国被异族打破国门的教训要吸取,还要安抚百姓,维护治安,忙得不可开交。
很多人还注意到一件事,这次的直播没有课后作业,他们又少了一次评论的机会。只有寥寥几人获得了系统提示,他们的评论将不再受到课后作业的限制,可以随意发表评论。
这几人便是本次直播重点讲到的商鞅、王安石、张居正、雍正,这是系统再次升级后开放的权限,权当奖励他们对历史做出的贡献。
小希收到提醒,有一笔打赏可以提现,小希打开后台发现居然有两千多!
小希有些懵,这直播也太简单了吧。
她不知道的是,无数个平行时空在等着她的直播,且只能看到这一个直播,这是完全的垄断市场,垄断是最赚钱的。
现在很多人还没有研究明白天幕的打赏机制,不然她收到的绝对不止这些。
小希在一家小型传媒公司做后期,传媒行业门槛低,人员流动很快,每个人都在拼命赶上项目进度。
她经常跟组出差,加班熬夜是家常便饭,身体常年处于亚健康状态。她准备考教资,就是想给自己留条退路。
现在有了更好的选择,何不专注于直播,时间自由,还没有顶头上司。
而且向观众科普历史知识,这也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她一直想做的事。
打定主意,小希向公司递交了辞呈,辞职流程要走一个月,这一个月她还是要按时上班,只有周末有时间直播。
但她还是精心准备,搜集资料,撰写直播稿,将直播当成自己的事业。
七天后,天幕如期而至。
无视群臣逃过一劫的激动表情,秦始皇淡定的来到殿外,以他对天幕的了解,今天从“六世余烈”开始讲起,不一定能讲到秦朝灭亡。
真是够了,朕为什么要期待大秦灭亡……
【今天我们接着讲秦朝的崛起,始皇奋六世之余烈,这“六世”指的都是谁?】
【根据《史记》记载:秦是五帝之一颛顼的后裔,颛顼的孙女叫女修,女修吃了玄鸟的蛋,生了个儿子叫大业。大业娶了少典的女儿女华,生的儿子叫大费,大费和禹一起治水有功,得到舜帝的赞赏,被赐姓为嬴。】
在治水间隙抽空看天幕的大禹:“费,你还有这样的出身呢!”
周围的人都凑上来围着大费,像看稀奇一样。
大费涨红了脸,他们谁不知道谁啊,“都是后人编撰的,你们看那些白色字迹。”
他们的时代还没有成体系的文字,但却能看明白天幕上的意思,很多人都将此当作神迹。尧舜等统治者早已命人搜集文字,整合成完整的体系,就当是后辈对前辈的些许反哺吧。
“一个热知识,感而有孕!”
“华胥踩在一个大脚印上生下伏羲,女登梦见神龙怀孕生下炎帝,附宝看见闪电环绕北斗星而生下的黄帝。”
“帝喾的妻子姜原在野外看到野人脚印,踩上去后,感而有孕,生下周朝的始祖弃。帝喾的妃子简狄吞下玄鸟卵,生下商朝的始祖契。”
平行时空下的观众有些奇怪,天幕的关注点是不是偏了,这些传说有什么好议论的。
古时候的贤王生而知之,乃是天神下凡,所以才能有那样伟大的成就,他们治下民风淳朴,百姓安居,为后世所推崇。
可是很快,他们便看到评论区的解答。
“这些传说不能说相似,只能说一模一样,一看就是同一个模版编出来的。”
“这段时间可能正处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转变期,群婚、走婚都很常见,很多人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后人在写史书时不了解这段历史,便给他们编撰了一个传奇的出身。”
“毕竟若是说某位贤人父不详,这也太难听了。”
平行时空的古人只觉得三观尽碎!
居然是这样!
很多人立刻找到自家收藏的典籍,翻找原文,一一核对。
上次天幕提过的群婚制,母系社会,居然以这样不可辩驳的方式再次出现。
他们再也无法直视史书上的先贤了。
明清腐儒想斥骂天幕妖言惑众,却发现周围人都一副原来如此的样子,只能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而那些正在看天幕的先贤倒是接受良好,他们并不避讳自己的出身。
说到底,此时尚未建立后世的道德观伦理观,群婚、走婚都是司空见惯的事。
听到后世给他们编撰的神奇出身,他们反倒像看猴戏一样,惊奇连连。
【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为商王朝镇守西戎,保卫西部边陲,秦国始祖秦非子是商朝名将飞廉之子恶来的后人。商朝末年,飞廉、恶来都是商纣王的部下,周武王伐纣,杀了恶来。】
恶来:这一次看看谁杀谁。
【周武王灭掉商朝后,命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管理商朝旧地,商朝遗民终于安心,不用担心被新老板打击报复了。】
【周武王虽然出于仁义的名声考虑,留下了武庚,但他又担心武庚会叛乱,毕竟他们互为杀父仇人。武庚从大国的皇子变成了小国的诸侯,怎么想都不可能甘心认命。于是,周武王便分封了自己三个弟弟在殷都周围建国,监视武庚。】
【周武王死后,成王即位。成王年幼,国政交由周公旦辅佐。此时以武庚为首的商朝残余势力联合监视自己的三个诸侯发动了三监之乱,这一波,主打一个化敌为友,大义灭亲。这次叛乱,嬴氏部族也有人参与,失败后,恶来的子女被流放到汧渭之间。】
“三监”管叔、蔡叔、霍叔尚未离开镐京,便被剧透未来造反,他们怕是再也无法离开了。
周武王:“孤死的那么早吗?”
周朝初立,主弱臣强,怪不得自己的亲弟弟都会叛乱。
商纣王:“呵,这就是仁德无双的周武王?假仁假义,伪君子!”

第21章 秦灭六国
这时,天幕上出现一个简陋的周朝地图,上面标注着镐京和几大诸侯国,还有赢氏部落的新家园。
【此地位于渭河平原的最西侧,水草丰美,是养马的好地方,周孝王六年(公元前905年),秦非子就因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分封在秦地,非子以封地为氏,号为“秦嬴”。】
【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
【经过长达百年的惨淡经营,秦人筚路蓝缕,逐步适应了西陲恶劣的自然环境,与周围的戎人打成一片,实力与日俱增。】
“真“打”成一片!”
“秦国是在战与火中崛起的,比东方各国更加武德充沛。”
【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赢氏终于等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因宠爱褒姒而废申后和太子宜臼,把褒姒所生的儿子伯服立为继承人。可是,申后却不是任人欺负的小可怜,她的背后是强大的申国。申侯联合犬戎一起攻打周朝,在骊山下杀死了幽王,西周灭亡。】
申侯:“既然我外孙做不了周天子,那这周天子也不必存在了。”
周武王:“这小子,怎么连诸侯国都压制不住。”
姜子牙眉头微皱:大王忧心的太早了,以下克上的事只要发生过一次就不会结束,更何况申候还赢了。
原来西周是这样灭亡的,之前,天幕说起春秋争霸时漏掉了拼图终于补上了。
西周末年,周幽王已经废除了王后和太子,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他只能急召诸侯勤王,先下手为强,拿下申国。
申候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一场大战即将在这个时空爆发。
“这波明明是夺嫡之争,怎么就变成烽火戏诸侯了。”
“申侯私通西戎,可不是什么好名声,可是谁让人家的外孙最后成了周天子呢,当然得树碑立传,为自己王位的合法性加上一层好看的装饰了。”
“可以想象,当时申侯的势力已经能与周天子抗衡,其他诸侯可能也在暗中扩充自己的势力,对申侯的僭越视而不见。”
“周幽王废申后和太子,会不会就因为外戚势力过大,已经到了威胁王权的地步。褒姒出身小国,而且是被周幽王打败的国家,她的背后没有依靠,这才是周幽王立其为后的真正原因吧。”
“细思极恐!”
“烽火戏诸侯中褒姒是嚣张跋扈的妖妃,幽王是废长立幼乱了纲常的亡国之君,申后和太子就是受欺负的小可怜。西周灭亡是犬戎入侵导致,申候甚至都没有戏份。”
“权利的争斗,本就是成王败寇,最后却归罪一女子,真是可悲!”
后世的帝王将相见多了皇位之争,天幕所说的事一点都不新鲜,他们只是迷信典籍,笃信儒家,第一次从这个角度看待历史事件。
武则天:“哼,儒家!”
【诸侯国大败周天子,改朝换代,这是一个不好的开头,是周天子权威衰落的象征。就像玄武门之变开启了大唐皇室血腥斗争的潘多拉魔盒。从此以后,周天子至高无上的光环被打碎了,诸侯争霸的时代正式到来。】
李世民:这件事是自己最大的污点,也不知天幕会如何评价。
天幕会潜移默化的改变民众的倾向,对民心的影响太大了。
【在一番操作下,前太子宜臼登基为天子,是为周平王。但请神容易送神难,犬戎还盘踞在镐京,这地方气候温和,人很有趣,说话也好听,到处都是粮食,他们不准备走了。】
【周平王很识时务,打不过就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为躲避犬戎的骚扰,把都城向东迁到洛邑。秦襄公带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
【周平王还说:“戎人不讲道义,侵夺我岐山、丰水的土地,秦国如果能赶走戎人,这些土地就归秦国。”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西戎,位列“春秋五霸”。穆公死后,秦国逐渐没落,与晋国屡战屡败,被封锁在崤函以西,巴蜀之北,失去了与中原强国争霸天下的资格。】
【春秋末年,晋国一分为三,分裂后的三晋还是与秦国缠缠绵绵,赵、魏、韩挡在秦国东出的必经之路上,成为秦国的心腹之患。】
【战国初年,魏文侯以李悝为相,变法图强,魏国迅速强盛;又拜吴起为将,侵吞秦国河西之地,窥视关中。吴起以五万兵卒大败秦军,秦国再也无力抵抗三晋的攻势。】
【就在此时,魏国的强势崛起,引起了赵国的警惕,赵魏反目,三晋联盟瓦解,秦国的压力大减。】
“众所周知,三角形是最稳定的。”
“近在眼前的威胁比远方的敌人更让人寝食难安。”
【此后,自秦厉共公到秦出公,大臣专权,数易君主,国政不稳,秦国日衰,偏居一隅,只能旁观中原诸侯龙争虎斗。】
【直到公元前362年,献公之子嬴渠梁继位,是为秦孝公。他发布“求贤令”,任用商鞅变法,富国强兵,迁都咸阳,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傲视于西方。】
【史记记载:“孝公十九年,天子致伯。”周显王册封秦君为方伯,正式承认其霸主地位。虽然战国时期的霸主对其他诸侯国已经没有任何威慑,但这依旧代表着秦国的正式崛起。】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嬴驷继位,是为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为了缓和守旧派与变法派的矛盾,拿商鞅作替罪羊,车裂商鞅。商鞅虽死,但“秦法未亡”。秦惠文王继续奉行商鞅变法以来的国策治理秦国,并以商鞅造反查无实证,公子虔和公孙贾纯属陷害为由,顺手除掉了妨碍秦法实施的大量旧贵族。】
秦孝公再次抬脚踹了嬴驷一脚,这一脚却轻了很多,更多的是做给旁边的商鞅看的。
商鞅连忙阻止,“君上,是鞅没有处理好与老贵族的关系,太子做得对。”
如今的商鞅还不是晚年大权在握的商君,在他心里,为理想赴死,本就是自己最好的结局。
【大批能臣名将造就了秦国在惠文王时代的辉煌,也体现了秦惠文王识人驭人的本领。】
【文有张仪连横六国,武有公孙衍、樗里子、司马错、魏章等将领,北伐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秦惠文王是第一个称王的秦王。”
【张仪是魏国人,他与苏秦都是鬼谷子的学生,师从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是战国著名的纵横家、谋略家、外交家。张仪在魏国不得重用,进入秦国却得到惠文王的看中。惠文王重用张仪连横破合纵,在秦与列国间复杂的邦交斗争中,多次逆转危势,击溃五国攻秦之兵。】
“魏国,战国人才市场。”
“魏惠王,秦国人事部长。”
魏惠王:怎么又是寡人,说商鞅的时候就骂寡人,现在又把寡人拖出来鞭尸,寡人都不知道张仪是谁。
说起来,这个时空的商鞅已经成功逃到了秦国边境,与秦孝公派出的军队汇合了。
【公元前328年,秦惠文王派遣公子华和张仪围攻魏国的蒲阳,很快,秦国顺利占领了蒲阳。张仪趁机劝说惠文王把蒲阳归还魏国,而且派公子繇到魏国去作人质。张仪的目的是什么——放长线钓大鱼。】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