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历史直播,开幕暴击by苦竹根
苦竹根  发于:2025年03月07日

关灯
护眼

“但在当时就很让人诟病了。”
“陈宫是兖州本地人,他想让曹操掌管兖州是想要家乡和平,但曹操却在徐州大肆屠戮,对名士毫无敬意,这不是陈宫想要的主公。”
“陈宫劝张邈抓住时机,招揽吕布,成就大事。”
“吕布是能跟人共事的?”
“吕布有一样好处,他不懂政治,政务方面的事都要依靠陈宫。”
吕布虎目圆睁,仔细的看着天幕上的文字。
“吕布的军事能力也能对抗曹操。”
“但是陈宫选错人了……”
“不然也不会有那样的结局。”
陈宫:天幕细细说说,我的结局到底怎么了?
吕布:凭什么说布不是合适的人,这个天下有何人能胜得过布!

第141章 群雄逐鹿
【眼看着后院起火,基地不保,曹操只能回师东郡,先打吕布。濮阳田氏诈降,打开东城门迎曹操大军入城,曹操放火烧了东门,自断后路,激起将士的勇武之气。】
【吕布则利用早已埋伏好的骑兵冲散青州兵,一时间曹军大乱。吕布手下抓到曹操问他曹操在哪,曹操立刻指向远方:骑黄马的就是,成功凭借自己的机智逃出生天……】
曹操一脸后怕道:“那时真是惊险啊!”
【曹操与吕布交战一百多天,战局焦灼,难分难解。屋漏偏逢连阴雨,这一年天下大旱,蝗虫为灾,食尽禾谷!东郡斗米五十贯,两军粮食短缺,后勤不足,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只能暂时息兵罢战。】
“曹操失去了整个兖州,袁绍提议让曹操把家人都送到他那里,若不是程昱的劝阻,曹操就把人质送过去了。”
“东汉末年的天灾太多了。”
“天灾也是影响王朝更迭的重要原因。”
“天灾加战乱,当时的人活的太艰难了。”
【次年,曹操重整旗鼓,再战吕布,一举攻破定陶、巨鹿,吕布不敌,撤往后方。】
【此时,曹操听说徐州陶谦病逝,便想要趁此机会一举攻破徐州,再回师消灭吕布。】
“曹操跟徐州仇深似海。”
“那可不,屠了两次,徐州人宁死也不愿意投降曹操。”
“……”
【谋士荀彧劝谏道:兖州才是您的根据地,现在正应该抓紧时机,收割粮食,积蓄实力,先灭吕布,再灭袁术,这样就能控制泗水、淮水流域。若是攻打徐州,吕布必定会趁虚而入。况且,两次屠杀徐州百姓,当地人心不服,要打下来很难。一旦拖得时间长了,就会进退失据,腹背受敌,无家可归!】
【曹操采纳了荀彧的意见,放弃攻打徐州。】
“荀彧,荀文若。”
“王佐之才!”
“吾之子房!”
刘邦:“哈哈哈,天幕居然将其与子房相提并论,也不知他做了什么,有没有这个资格与子房比肩。”
张良含笑看着天幕,他也对这个人很好奇。
“他的某度词条可是政治家,战略家。”
“为一方势力奠定基石,指出方向,谋定未来之人。”
“曹操的谋士团很多人都是荀彧举荐的。”
曹操举杯对荀彧道:“文若,若是没有君,哪里有操的今日。”
自从知道曹腾被追封为皇帝,荀彧就有了不好的预感,他已经跟曹操冷战好多天了。如今见所有人都在看着自己,只能别别扭扭举起手中的酒杯一饮而尽。
【吕布率万余士卒攻打曹操,恰逢曹操部下的士卒都去收麦子,在营的不足千人,曹操便让妇人在城墙上防守,士卒摆出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吓退了吕布。】
“原来曹操也曾用过空城计。”
“我以为这是我们丞相的专属呢。”
“兵法上讲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其实就是在欺骗敌人。”
吕布:“曹操那么奸诈,他一定有埋伏。”
【敌人希望你有埋伏,你最好真的有埋伏。经过一晚上的冷静,吕布也反应过来了,曹操说不定是给自己摆了一个空城计啊。】
【第二日,他继续领兵来战,结果这次遇到了真正的埋伏,大军当即溃败,吕布只能撤退,他不敢在兖州停留,连夜逃亡徐州投奔刘备。】
【至于徐州什么时候变成刘备的,我们稍后再说。】
“这是吕布第几次换家了?”
“先是丁原、董卓,然后是袁术、袁绍、张邈,现在是刘备。”
“不然怎么会被叫做三姓家奴呢……”
吕布怒道:“将本将军的戟拿来。”
吕布将手中的长戟掷向天幕,他足足扔了数百米,落地后砸下来的大坑都有几米深,却依旧没有碰到天幕。
匆匆赶来的陈宫忙劝阻了吕布:“主公,天幕乃是神仙手段,不可放肆啊。”
吕布质问道:“天幕里面的人不是后世之人吗,哪有什么神仙!”
陈宫:“天幕中的人虽是后世之人,但天幕却是神仙手段啊。”
吕布不甘不愿的骂骂咧咧重新坐下,拿起手边的酒坛,一饮而尽!
陈宫满心忧虑的看着天幕,天幕说他选错了人,不,不会的!
只是,曹操的势力已经很大了,也不知他们最后的结局如何……
陈宫的忧虑与吕布的愤怒都无法传达到现代位面,现代的观众还在极力支持自己喜欢的偶像。
“啊啊啊啊,玄德公终于出场了!”
“仁义无双刘玄德!”
“现在是曹老板专场,刘备的粉丝稍后再说。”
另一个时空的诸葛亮笑着打趣道:“看来主公在后世的名声极好。”
刘备也微微一笑,他只希望自己是因为建立丰功伟业而青史留名,希望汉室能够在自己手中复兴!
【公元196年,曹操迎立汉献帝,迁都许都,改元建安,以汉献帝的名义发布命令,总览朝政。】
“时间线收束!”
王贲自得道:“看来贲的眼光还不错,曹操既有雄心,又有能力,定能建立一番伟业!”
蒙毅道:“也不知袁绍如何了,他错过了汉献帝,有坏处也有好处,能不受限制的发展自己的力量。”
蒙恬打趣道:“李相看好的刘备还没有正式出场呢……”
李斯笑道:“不急,不急!”
刘邦:“曹操文武全才,还能识人用人,争霸天下所需的条件他都有了,更重要的是,他还占据大义名分,可以以刘协的名义出兵,难道就是此人取代了朕的大汉!”
刘彻:“他怎么就不在本朝呢,若在盛世,他定会成为一代明臣!”
人才啊,汉武朝最缺什么?人才!
要不然,他也不会就可着卫霍两位将军用啊!
【当曹操迎立天子时,其他诸侯也在忙着扩大自己的势力。】
“这个时候曹操的势力还很小,虽然手握汉帝,但也没几个人将他放在眼里。”
“尤其他还跟袁绍闹掰了,要知道,袁绍才是当时最强大的势力。”
【孙坚死后,他的旧部拥立长子孙策为主,孙策年仅十七,却已经声名在外。他暂时屈居于袁术麾下,借用袁术的力量为父报仇。袁术见孙策小小年纪便能屈能伸,知道此人不凡,不想给他机会,便让孙策自行募兵。】
【孙策只能前往丹阳,投靠舅舅吴景,在丹阳招募到数百人的队伍。他带着这百余人投奔袁术,袁术这才将孙坚的旧部还给孙策。】
“袁术曾经感叹:生子当如孙伯符!”
“不是生子当如孙仲谋吗?”
“那是曹操说的,这句话是袁术说的。”
蒙恬:“袁术真是气量狭小,几千人的旧部都想揽在自己手里。”
【袁术为人反复无常,经常言而无信。他命孙策攻打庐江,承诺只要攻破庐江就封孙策为庐江太守。孙策包围庐江整整两年,终于将其攻破,但袁术却出尔反尔,另派刘勋为太守。】
“袁术要攻打徐州,向陆康索要军粮,但陆康是汉室忠臣,也明白袁术的野心,自然不肯答应,便遭到了杀身之祸。”
“袁术做事太没品了吧。”
“你要不就不要画大饼,要么就是说到做到,一个太守都不肯给,怪不得人人离心。”
蒙毅无语道:“此人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陆康就是陆逊的叔祖父。”
“所以陆逊和孙家是有仇的!”
已经出仕孙权的陆逊解释道:“家叔祖父分明是病死的,且先王也是在袁术的命令下攻打庐江,战场之上生死有命,此非先王本心。”
坐在上首的孙权但笑不语。
蒙恬挑眉道:“没想到孙坚还有这样一个儿子,他当为一方势力。”
蒙毅:“大兄要押注孙策吗?”
蒙恬到嘴的话转了个弯:“我押注孙家!”
蒙毅:“大兄这不是赖皮吗!”
扶苏:“蒙大将军的眼光就是好,这孙策小小年纪便能接替其父的基业,将来定能成就大事。”
扶苏想着自己也是这样的年纪,却还生活在父皇的羽翼下,无法得到父皇的肯定,相比之下,真是差远了……
【袁术强行霸占淮南,朝廷却并不认可,长安派出了刘繇担任扬州刺史。于是,刘繇与袁术展开了对扬州的争夺,双方严阵以待,连续数年针锋相对,也牵制了袁术的大部分力量,使得他无力向外扩张。】
【孙坚曾经的老部下朱治劝孙策趁机收取江东,孙策便向袁术示弱,说要去江东给袁术招募三万精兵,帮助袁术争霸天下。】
【袁术虽有怀疑,但他认为江东已经被刘繇和王朗瓜分,孙策定然无法建功立业,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袁术给孙策的士卒仅仅一千步卒,战马也只有几十,但孙策在江东打出了名气,不断有人前来投奔,很快便聚集了一支队伍。”
“袁术、刘繇、王朗,三个人加起来也不及孙家小霸王!”
“这个刘繇也是汉室宗亲,他是刘邦庶长子刘肥的后代。”
“汉室宗亲也太多了,汉末几乎每一个姓刘的都能追溯到自己的祖宗。”
“刘繇王朗都是张口闭口儒家经典的人,却没有多少领兵作战的能力。”
“他就不是能担得起封疆大吏的人,既没有安邦定国之策,也没有稳固的后勤基地,他连袁术都打不过。”
“……”诸葛亮:“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
陈寿:“刘繇藻厉名行,好尚臧否。至于扰攘之时,据万里之士,非其长也。”
“在《三国演义》里王朗是被诸葛丞相骂死的。”
“诸葛丞相一张嘴不仅能舌战群儒,也能敌百万之军!O(∩_∩)O”
原本不知道王朗的人也都明白了,即便忘记《三国》的情节,也不会错过武侯在某站的鬼畜……
诸葛亮瞠目结舌,他怎么不知道自己还有这样的本事!
至于王朗,则是快要被气死了(╬◣д◢)
他咬牙切齿道:“《三国演义》!罗贯中!”
罗贯中仅凭一本书收获了汉末群雄的怒气!

【孙策在江东势如破竹,无人敢与其争锋。】
【且孙策为人开朗豁达,相貌英俊,言谈幽默,善于用人,很快便得到江东士卒、百姓的爱戴。】
【孙策一路打败刘繇,许贡,王朗,得到了会稽、丹阳、豫章、庐陵等郡,又收复了张昭等人为谋士,雄踞江东!】
“记住许贡的名字,要考的!”
孙策:许贡怎么了,不就是某的手下败将吗!
【吕布也成功占据徐州,对曹操的兖州东部防线构成威胁。】
扶苏:“徐州怎么又变成吕布的了?”
李斯:“前面说吕布投靠徐州刘备,怕是其人噬主。”
扶苏皱起了眉头,这样不忠不义的人任何人都不会喜欢。
【张绣驻扎在宛城,向南与荆州刘表联合,将曹操的西边南边包围,堪称肘腋之患。刘表与袁绍是同盟,但因为迎立汉帝之事,袁绍与曹操已经彻底翻脸。】
【兖州南边正是淮南袁术,袁术与曹操关系更加紧张,他就是被曹操从中原腹地赶到淮南的。】
【而他的北边还有实力最强大的袁绍,洛阳与长安接壤之处有李催郭汜的威胁……曹操虽拥有汉帝,但却四面皆敌!】
“好家伙,死亡开局!”
“放心,曹丞相能打出完美结局。”
“曹操说,放着我来……”
秦汉等人立刻将自己画好的舆图更新。
蒙毅:“天下局势瞬息万变,再没有比汉末还要混乱的了。”
蒙恬:“今日结盟,明日敌对,这是纵横家谋士们的天堂。”
张仪公孙衍苏秦等人看的聚精会神,不断地推演局势,想着自己身处其中将会如何应对。
【还好,此时袁绍正在河北与公孙瓒火并,试图先解决北方的麻烦,这就给了曹操各个击破的时间。】
【柿子先捡软的捏,他的第一个目标便是割据宛城的张绣。】
张绣:我招你惹你了!
张绣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到自己与曹操有什么仇,还是在贾诩的提醒下,才想起来,他的叔叔曾经挟持汉帝,在曹操迎回汉帝后,也曾追击拦截……
【张绣的叔叔张济本是董卓部下的中郎将,又与李傕等人一起攻入长安。建安元年,张济因缺粮,出兵荆州劫掠粮草,中流矢而死。他的侄子张绣继承他的势力,与刘表联合,屯驻宛城。】
“牛辅劫掠颍川的时候,张济就在其中。”
“李傕等人挟持天子的时候,张济也是帮凶。”
“这个目标找的好,这算是打董卓的后续吧。”
“以汉帝的名义出兵,还真是名正言顺呢。”
刘邦:“叔叔刚死,就与敌方联合,此人颇有乃公风范。”
吕雉:你不如明说,他跟你一样没有底线。
“张济死在荆州,很多人向刘表祝贺,刘表却做出一副悲伤的样子,说这不是他的本意,以此招揽张济余部。”
“张绣就是刘表设置在北方的屏障。”
刘秀:“刘表是何人?难道也是我汉室宗亲。”
刘庄:“此人已经拥有荆楚之地,又与袁绍联合,远交近攻,进退两得,有机会争霸天下!”
刘秀:“不论是刘表还是刘备,只希望你们能复制朕的辉煌,再创大汉!”
刘庄:“为何不能是刘焉,他割据蜀地,安稳发展,定然兵强马壮。”
刘秀:“但蜀地适合割据,却不适合争霸,蜀道太难走了……”
外敌打不进去,可你的大军也出不来!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讨伐张绣,大军一到,张绣举众投降。曹操十分高兴,当即摆酒庆贺。】
刘表咬牙切齿:“张绣!”
“前方高能!”
曹操心下一紧,他的黑历史要被所有人知道了。
【曹操看上了张绣的婶子,也就是张济的遗孀,将其纳为姬妾,张绣十分恼怒,觉得曹操是在侮辱他。曹操见其不悦也想杀了张绣,解决麻烦,谁知事情败露,张绣当即反叛。】
“不得不说,曹操喜好美色这点没得洗。”
“他还特别喜欢别人家的妻子。”
曹操:什么叫被人家的妻子,孤从不招惹有夫之妇,他们都是先做了寡妇,才跟了孤。
这是道德问题,不能轻忽!
“他纳了何进的儿媳尹氏,还把她的儿子何晏视如己出。”
“还有秦宜禄的妻子杜氏,和他的儿子秦朗。”
“汝妻子吾养之……”
曹操面露羞窘之色,不知如何面对帐下群臣,这句话,他确实说过,是征讨袁术之时对一个掌管粮秣的小吏说的。
不知怎么传到了后世……
但他这次说的是正经的!
【在贾诩的建议下,张绣奇袭曹营,此举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曹军完全没有任何准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这一战中,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将典韦战死,曹操率轻骑突围。】
“曹昂本来有机会走的,但曹操的绝影死在乱军中,他将自己的马给了曹操,也将生存的机会给了曹操,步行保护父亲脱身。”
“若是曹昂不死,他就会是曹操继承人,也不会有后来的夺嫡之争,徒增内耗。”
“曹操的夫人丁氏也因此与曹操和离。”
曹操想哭了,我的子脩啊……
曹丕也想哭,大哥都已经死了,如今我才是长子,父亲能不能看看我。
曹植:若是大哥还在,我便安安分分的当个好弟弟,可是二哥……都是一母同胞的兄弟,谁还比谁差了!
“这就是魏武遗风,嘿嘿……”
曹操额头冒汗,从嘿嘿声中他就知道这不是什么好话。
难道孤留在后世的名声就是这样的!
“贾诩怎么在张绣营中?”
秦汉之人也在好奇,贾诩上次出场是劝李催郭汜进攻长安,此策十分毒辣,后果极其恶劣,但却不难看出贾诩的才能,他确实为李傕等人谋求了一条生路。
“贾诩其实只想找一个靠谱的主公,却没想到遇到的都是董卓、李傕这样的人,便是张绣也是志大才疏,无法让他施展才华。”
“他给李傕等人献计,也是为了保命,事后李傕给他封官,他都没有领受。”
贾诩沉沉的叹了一口气,想起自己颠沛流离的前半生,他不由的感慨万千。
好在,现在身处曹丞相营中,应该能安度晚年了……
“这一战唯一有功的便是于禁,所有人都在溃败,只有于禁还有余力收拢散兵,整肃军纪,挖壕筑营,防范敌人。”
【宛城之战规模并不大,也没有改变北方的局势,但对曹操而言,却影响深远。他寄予厚望精心抚养,当做继承人的长子战死沙场,为后续的夺嫡之争埋下隐患……】
李世民:“轮才略,张绣完全不是曹操的对手,曹操之所以有此败,完全是因为沉迷女色。”
他趁机教育几个儿子:“男子汉大丈夫当以家国为重,沉溺儿女情长如何能做大事。”
李承乾,李泰都虚心接受阿耶的教导,只有襁褓中的李治还在牙牙学语,不明白阿耶在说什么。
李世民看看李治,又看看李承乾,沉沉的叹了口气。
大唐的女帝是悬在李世民心头的一块大石,虽然不知为何满朝文武无人劝阻,但教育儿子刻不容缓。
【后来曹操两次出兵,却都没有攻下宛城,张绣也没有能力对曹操构成威胁。曹操却没有时间与他耗着了,因为近在咫尺的南方出了一件大事!】
【淮南袁术僭越称帝!】
刘邦惊坐而起,“袁术称帝了!”
吕雉:“他仅有扬州之地,怎么如此大胆!”
张良:“怕是看不清自身的分量,自视过高吧。”
蒙毅摇摇头,“袁术要完了!”
李斯也赞同道:“汉帝还在,心向汉室之人还在,袁术定会被群起而攻之!”
【曹操担着汉室正统的旗号,自然要维护汉室的威仪,袁术胆敢出头,就必须给他按下去!】
曹操:“袁公路不过一冢中枯骨耳!”
【袁术,字公路,出身汝南袁氏,袁绍从弟,身为嫡子的他一惯看不起庶出的袁绍。他出身高门,自然胆大妄为。当年大将军何进被杀后,为了清理宦官,袁术火烧宫门!】
刘秀:“以臣欺君,犯上作乱!”
刘庄:“狼子野心!”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袁术唯一流传于世的事迹便是断了孙坚的粮草。】
【后来孙坚进入洛阳,得到了传国玉玺,此事被袁术得知,袁术便拘禁了孙坚的夫人,逼迫其交出玉玺。】
“如果说袁绍是有谋无断,难以评价,还算是汉末的豪杰的话,袁术就存粹是一个军阀。”
“孙坚杀了南阳太守张咨后,归附了袁术,袁术得到南阳,却不修法度,肆意劫掠,骄奢淫逸,贪婪无度,当地百姓十分憎恨他。”
“他后来的行事也是一以贯之,就像是一个纨绔子弟得到了好玩的玩具,没有丝毫爱护之心。”
“他对传国玉玺的觊觎,几乎将他的野心暴露于天下。”
“袁术之心,路人皆知!”

始皇:“玉玺乃是死物,真正能决定天下归属的是人心!”
秦朝亡了,汉朝也要亡了,见到后世多次农民起义,始皇终于理解了这句话。
黔首如同蝼蚁,但就是这样弱小的蝼蚁也有能够吞噬大象的力量!
李世民:“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李承乾接道:“父皇说过,当以民为本,体察民心。”
李世民露出骄傲的神色,很想对着满朝文武炫耀炫耀自家的太子。
“袁绍韩馥计划立刘虞为天子的时候,也曾去信袁术,说长安名义上有天子,但天子年幼,又被董卓谋立,得位本就不正。满朝公卿都对董卓俯首称臣,长安的朝廷已经名存实亡。只有另立皇帝,天下才能重获太平。但袁术野心膨胀,根本不想立年长的皇帝。”
袁术恼羞成怒道:“吾一片赤诚之心,天下人独不见乎!谋害袁家的是董卓,不是天子,天子虽年幼,却是正统,如何能再立皇帝!再者,曹操也曾反对此事,难道他也与吾同心吗!”
曹操:“操反对此事,乃是因为此事坏了规矩,若是我们迎立了刘虞,其他诸侯定会迎立自己的皇帝,到时候天下得有几个皇帝!”
“袁术联合陶谦、公孙瓒,与袁绍争霸,但天下英雄还是更看好袁绍。”
袁术:“这些竖子,不支持吾,却去依附我家奴仆!”
“袁术极其看不起袁绍,等到穷途末路的时候,也只有袁绍愿意接纳他。”
袁术:不,朕不会沦落到那样的境地!朕绝不会对着袁绍摇尾乞怜!
【在袁术与袁绍的争霸中,袁术屡次被曹操击败,最后只能逃亡扬州的九江寿春,放弃了中原腹地。】
【袁术占据扬州,与徐州的陶谦结盟,共抗曹操刘表。长安的李傕打算交好袁术,便命马日磾为其受爵,拜其为左将军。马日磾到了寿春,袁术却将其扣押了起来,将其符节抢到手中,不肯归还,马日磾受不了这份屈辱,忧愤而死!】
扶苏:“这个袁术怎么行事如此鲁莽。”
蒙恬:“天下诸侯名义上都还在尊奉汉帝,他就已经打算自立门户了。”
“这个时候的扬州还不是后世的扬州。”
“后世的扬州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饮了一口美酒,杜甫在旁惊喜道:“是太白兄的诗!”只不过是送给孟浩然的……
李白当即表示多写两首诗送给杜甫,才让自己的小老弟高兴起来。
杜甫:太白兄现在已经欠我好几首诗了,快落!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皮日休”
“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苏轼”
“这时候的南方还是不毛之地,疫病严重,丛林密集,人口稀少,山民隐居,是人人闻之色变的流放之地。”
“从河南被赶到扬州,袁术得恨死曹操。”
【袁术与陶谦结盟,却又看不起陶谦,他自封徐州伯,将陶谦这个徐州刺史视若无物,最终,两人渐行渐远。】
“袁术根本不是能与人共事的人。”
“最后徐州归了刘备,不得不说刘备的名声是真的好。”
“那是,刘璋刘表也是汉室宗亲,独占蜀地、荆州,比刘备名望官职高,但他们都没有刘备的能力和魅力。”
“当时刘备已经离开公孙瓒的麾下了,陶谦又与他背道而驰,转而与袁绍结盟,所以袁术的势力进一步缩减。”
张仪直呼内行,还没过河就准备拆桥,还是你们后人会玩啊!
【得不到徐州,袁术便想挖徐州的墙角。徐州小沛有一人名陈珪,他的叔叔陈球曾官居太尉,算是徐州有名望的大族。袁绍想要招揽陈珪为己所用,陈珪却断然拒绝:我以为你会匡扶汉室,没想到你居然想要图谋不轨,我就算死也不会跟你同流合污!】
“陈珪是谁?”
“陈登他爹!”
“哦,原来是他。”
陈珪看着名气远超自己的儿子,老怀大慰!
【袁术的野心昭然若揭,他已经急不可耐了,他直接对麾下文武说:刘氏天下衰微,海内鼎沸,我袁家四世三公,深得民心爱戴,我当并称天意,顺应民心,登基称帝,你们谁反对!】
“无语了,你都这样说了,谁敢反对啊。”
“有识之士已经另谋出路了,袁绍手下还有名臣名将吗!”
“印象最深的就是孙策,但他已经自立门户了。”
“当时还真有人反对,阎象说:当年周文王有名望有势力,天下三分他独占两份,但他还是小心翼翼的做商朝的臣子,你祖上是有功劳,自己位置也不低,但能比得过周文王吗?况且,汉室虽然衰微,汉献帝也不是商纣王啊。”
周文王姬昌:能不能不要带上老夫,现在商帝可还活着呢!
袁术:“当年周王室衰微,便有齐桓、晋文称霸,如今汉室衰微,我如何不能先做齐桓公,再做汉高祖呢!”
张承:“这种事情,要看德行啊,你也不看看你做的都是什么事。”
【为了称帝,袁术做了一系列舆论准备,他宣称袁氏出自于陈姓,陈是舜的后代,所以他可是上古圣王的后裔。】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谁还没点上古圣王的血脉了。”
“是啊,纯粹的平民早就在一次次天灾人祸中消失了。”
“两汉之时有个谶语:代汉者,当涂高也。袁术字公路,他觉的这正应在自己身上。”
汉武帝有些疑惑:“这句话不是朕说的吗?”
司马谈当即翻出自己的记载:“汉有六七之厄,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