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历史直播,开幕暴击by苦竹根
苦竹根  发于:2025年03月07日

关灯
护眼

汉武帝更疑惑了,“这算什么谶语,朕的意思是,汉朝将出二十九个皇帝,做帝王这行,刘家就是最厉害的!”
只能说,没有标点符号,便能自由解读了。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术在寿春称帝,建号仲氏,祭天禅地,设置公卿朝臣。】
蒙毅:“这就称帝了!他有多大的地盘?”
扶苏无奈:“仅扬州一州之地……”
【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袁术简直是给了曹操一个最好的出兵理由。建安二年九月,曹操东征袁术,袁术不敌,抛弃大军,逃到淮河,曹操将袁术留下来的几员大将都杀了。】
【曹操以汉朝廷的名义召集吕布、孙策、陈瑀一起讨伐袁术,孙策因此正式得到朝廷的承认,他本想协助曹操,却不料,后方起火。陈瑀想要趁机夺取孙策的地盘,联合江东各个山头的山贼一起起事。】
【孙策只能回师处理自家的麻烦,没有参与征讨袁术。】
“但孙策的收获更大,他得到了太史慈,鲁肃,还有周瑜。”
“周公瑾!”
“曲有误周郎顾。”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孙策看着天幕对好友的夸赞,比夸赞自己还要高兴,他揶揄道,“看来后世之人更喜爱公瑾。”
周瑜:“主公羡慕了?”
孙策:“高兴还来不及呢。”
【袁术称帝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帝位,想与占据徐州的吕布缔结姻亲,建立盟约。与吕布约定将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吕布本来答应了,但在陈珪的劝说下还是反悔了,追回了自己的女儿。】
“这两个人都是把盟约当成一张废纸的人,居然也能缔结盟约!”
“两个人快点锁死吧,不要出来祸害其他人。”
“陈珪提这个建议可不是为了吕布。”
“他是徐州当地人,很看不惯吕布的行为,他真正看好的势力是曹操。”
“陈珪对袁术的行为深恶痛绝,自然不可能坐视袁术与吕布结盟。”
“此举破了袁术与吕布结盟的可能,也断送了此二人的性命。”
【袁术这人极其好面子,怎么能容忍吕布看不起自己儿子,他派出数万大军,分七路进攻吕布。吕布在陈珪的辅佐下,将袁术的军队尽数击溃,最后还不忘写信嘲讽袁术。】
“这两个人怎么就碰到一起了。”
“真是一个比一个自大。”
“吕布很看不起袁术,他认为袁术喜欢说大话,不讲信用。”
“若是别人说这话还好,吕布说的,这很难评……”
吕布:“天幕就会与本将做对,气死偶了!”
【袁术为人奢侈荒淫,挥霍无度。称帝后,后宫有妻妾数百人,他们奢靡享受,穿金戴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恰逢这一年天下大旱,江淮地区更是重灾区。袁术军中都没有粮草,士卒饥寒交迫,百姓更是民不聊生,很多地方人烟断绝,人人相食,一片乱世之景。但袁术却不肯赈济灾民,贪婪吝啬,不得人心。】
“有人劝他救济灾民,他直接将人斩了。”
便是被称为穷兵黩武的秦皇汉武也对其表示了不屑,他们虽竭尽民力,却也有一个度。
始皇表示,我虽然同时修建几个大工程,但我是给工钱的,也管饭。
武帝表示,我只剥削豪强诸侯,不坑百姓。
李世民:“仅占据一州之地便自满自傲,自断前程,这样的人有何资格与朕并称皇帝!”

第144章 群雄逐鹿
【袁术已是强弩之末,失去民心的他也被部下所抛弃,他已经对曹操构不成威胁了,曹操的下一个目标是徐州!】
【徐州位于兖州东部,东襟黄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上接青州袁绍,下联扬州袁术,与江东的孙策仅一江之隔。其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堪称兵家必争之地!】
“徐州地方历来大规模征战五十余次,是非曲直,难于论说。”
“正是在这个古战场上,决定了多少王朝的盛衰兴亡,此起彼落。”
“所以自古就有问鼎中原之说。”
“总坐高见!”
“优势在我!”
“勃勃生机,万物竟发。”
“哈哈哈哈,楼上的你们真逗。”
天幕下的观众看的莫名其妙,不明白后世的观众在笑什么……
【但徐州又一马平川,易攻难守,淮水、泗水经此流过,河网密布,土地肥沃,人杰地灵!】
“中原古战场。”
“徐州古称彭城,历来统一全国的战争必然会在徐州打一仗。”
“越王勾践北上争霸,在徐州与诸侯会盟。”
“陈胜、吴广、刘邦都在徐州起义。”
“项羽宁愿丢弃咸阳也要回到彭城。”
“曹操与陶谦、吕布、刘备更是在徐州拉锯数年。”
“南北朝时期,不论是南征,还是北伐,徐州都是桥头堡。”
“直到近代的淮海战役,依旧是决定国家命运的一场大决战。”
“守城的一方从没有守住过,但攻城方打破城池,也守不住。”
【徐州牧陶谦,字恭祖,他年轻时举茂才出仕,在地方为官,后跟随皇甫嵩讨伐北宫伯玉,又跟随张温征讨韩遂、边章叛乱。188年,黄巾军在徐州攻城略地,陶谦被派往徐州担任刺史。】
【陶谦就任徐州后,打败徐州黄巾,屯田牧民,恢复生产,后来升任徐州牧。】
“青州兖州都有黄巾军作乱,只有徐州相安无事,百姓富足,稻谷满仓。”
“陶谦后来疏远名士,亲近小人,行政失和,徐州渐渐生乱。”
“尤其是他的老乡笮融,他督管三郡粮草运输,却中饱私囊,将大部分粮草都收进了自己的腰包。他还迷信佛教,用贪污的钱修建豪华佛寺,组织数万人参加佛教集会。”
“佛教的各种集会就是从他开始的。”
“曹操进攻徐州,笮融害怕之下投奔了赵昱,赵昱用丰盛的筵席款待他,他却在敬酒的时候突然暴起,杀了赵昱,带兵劫掠了广陵。”
“然后,他投靠了原彭城相薛礼,故技重施,杀了薛礼兼并了他的部众,前去投靠刘繇。”
“刘繇危!”
“刘繇听说了笮融一路行来的‘丰功伟绩’,但他却不以为意。”
“笮融倒是没有杀刘繇,而是杀了刘繇的手下朱皓,自己做了豫章太守。”
“三场酒宴,三个人头。”
“自从鸿门宴后,在宴会上杀人就很容易。”
天幕下的平行时空引起了一阵骚乱,尤其是崇信佛教的时空。他们没有想到一个佛教的信徒居然如此嗜杀残暴,不讲信义。
“佛祖怎么没将他收了。”
“他应该下地狱。”
“佛祖连这样的恶人都能容忍,当真能保佑我等善人吗?”
很多时空的佛教徒中出现了信仰危机……
【陶谦晚年参与袁绍袁术之争,被曹操打败,徐州两次被屠,兵祸连结,百姓涂炭,陶谦深感自身罪孽深重,忧思过度病逝……】
【陶谦知道,他一死,徐州就会成为诸侯争霸的战场,他必须为徐州选一位仁德且有能力的主事人,而经过他千挑万选后选中的这个人便是刘备!】
【想来没有人会不知道刘备刘玄德的大名,罗贯中在编撰《三国演义》时,主旨思想乃是尊刘抑曹,书中塑造了一个宽厚仁德,在道德上没有任何瑕疵的君子形象。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道德,天命所归,将很多事情张冠李戴到刘备身上。】
【希望今天的直播能够还原一个历史上真实的刘备。】
“《三国》里的刘备似乎一直在哭。”
“汉室倾颓,他哭。谋士离开,他哭。兄弟战死,他哭。遭受失败,还是哭……”
“他心软的不像一个乱世豪杰。”
“成功全靠演戏。”
“史书中的刘备可是喜怒不形于色的。”
“小说中的他却一直在被动等待,用自己的名声得到了一切。”
“小说中的他太完美了,是古代儒家文人幻想中的圣主明君,可惜太过完美反倒有些虚伪。”
刘备:“罗贯中是吧,记住你了!”
他突然跟孙权、曹操有了同样的感受。
张飞不解:“这不是挺好的吗,大哥就是仁义啊,只不过没有这么夸张罢了。”
诸葛亮解释道:“太过夸大事实,反倒会引起人的逆反心理,只要找到一点缺憾便会被无限放大。”人怎么可能没有缺点呢。
刘备:“既然我如此完美,怎么就没有完成大业,兴复汉室!”
这岂不是最大的讽刺!
“《三国》还说刘备是汉献帝刘协的叔叔,因此被称为刘皇叔,但史书上并没有相关记载。”
“刘备能成就大业并不是因为他汉室宗亲的身份。”
“刘焉、刘表、刘虞都比他的血缘更‘高贵’,他们怎么就没有成功。”
“他能得文臣武将誓死效忠只因为他是刘备,文韬武略无所不能的刘备!”
刘备:“我是姓刘,祖上是景帝之子中山靖王,但自从先祖陆城亭侯刘贞被酎金夺爵后,我们这一支从皇室除名,家道中落,根本就没有族谱。”
况且,若是将所有功业归于血统,岂不是忽视了我的所有努力!
“刘备称帝后,都没有确认自己的祖宗,只知道是景帝的后裔,就把刘邦之后的皇帝一起祭祀了。”
刘备心花怒放:将来的我称帝了!
难道是大业有成!
但他转念便想到这个消息对现在的他可是非常不利,北有曹操虎视眈眈,南有孙权伺机而动,他虽拥有蜀地荆州两州之地也只能勉强维持平衡,根本无力对外扩张。
袁绍惊怒交加:“怎么可能,刘备是谁,吾都没有听说过此人。”
袁术:“天下之人同此志向,凭什么朕要被群起攻之!”
曹操:“刘备称帝了!孤就说天下英雄只有孤与刘玄德两人。”
孙权:“难道最后是刘备得到了天下!看来,孤要尽快派遣使者前往许都了……”
现代观众已经开始谈论起《三国演义》中的其他人物,顿时引起了三国粉丝们的激战。
“《三国演义》为了突出刘备的正统,就将曹操描写成了一个奸贼,孙吴阵营的人也是一个个气量狭小,不能容人。”
“曹操在历史上一直都是奸贼形象,直到近些年,曹操的事迹才被众所周知。”
“我更喜欢曹操的雄心,孙家兄弟的真实。”
“汉朝已经完了,天下诸侯都是在争霸,既然如此还在乎什么名声。”
“曹老板实力最强!”
“孙吴得国最正!”
“我蜀汉乃汉室正统!”
“都比不过我大晋……(狗头)”
“收回我的四十米大刀,差点误伤楼上的友军。”
一提起晋朝,三家粉丝顿时觉得对方也眉清目秀了起来,于是现代观众在评论区一起辱骂晋朝……
让晋朝之前时空的人惊诧莫名。
刘邦嘬着牙花子道:“这晋朝得多讨人嫌啊。”
刘彻:“这样不堪的一个朝代如何能取代我大汉!”
曹操等人打起精神,想看看这个晋朝是怎么来的。
“胜者为王败者寇,史书都是胜利者书写的。”
“晋朝最为最后的胜利者还能留下如此恶名,可见其有多不得人心。”
始皇:“若是大秦不止二世,也就不会有那么多黑点了。”他为胡亥担了太多罪名。
【刘备,字玄德,涿州涿郡人,他的祖辈乃是西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因为推恩令及武帝的骚炒作“酎金夺爵”,到刘备这一代,他已经没有任何爵位,只是是普通的庶民,家中一贫如洗,靠着编草席贩卖,与母亲相依为命。】
“刘胜,生了一百多个子孙,以生子多留名史册!”
“武帝利用‘酎金夺爵’一口气废了一百多个侯爵。”
刘胜呵呵一笑:“皇帝陛下威严圣明,我们这些做诸侯王的,只要在自己的封地内欣赏音乐,赏玩美人就够了,可不敢引起皇帝的注意。”
刘恒:“朕也想这样干脆利落的料理了他们,但不行啊,中央的权势还不足以抗衡诸侯王。”
刘启:“父皇,后世子孙也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才能有这样的成就,一切都是父皇的功劳。”
“刘备家门外有一颗桑树,高越五丈,像是车盖一样,来往的人都觉得这家必出贵人。”
“刘备小时候,指着这棵树说,长大后一定要乘坐这样的华车。古代只有到达一定品级的人才能乘坐带着车盖的马车,可见刘备自幼便志向远大。”
“这是我听过的最接地气的帝王异象了。”
刘启:“若是刘备也能再造大汉,我的儿子岂不是最有出息的。”
刘恒打趣道:“怪不得天幕都说你为国生子。”
刘启顿时脸都红了。
对于早早就藩的刘胜,刘彻对这个兄长的印象就是他生了好多儿子,让苦于没有子嗣的他很是羡慕嫉妒。
若是刘备真能成就一番大业,将大汉再次续上,他就不在乎刘胜有多少儿子了。

第145章 群雄逐鹿
【刘备年少的时候曾拜卢植为师,与公孙瓒是同学,但刘备不爱读书,他喜欢的是狗马、音乐、华服。他身高七尺五寸,两手下垂能触碰到自己的膝盖,两个耳朵也很大,看着就不是普通人。】
【他虽然不善言辞,但与人为善,善于结交豪杰,很多人都愿意跟着刘备。还有大商人送上粮食马匹,给了刘备起家的资本。】
刘邦:“乃公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吕雉:“走鸡斗狗,不务正业!”
刘邦:“哈哈哈,这是乃公传下来的优良品行。”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时年二十四岁的刘备在涿郡组织了一支义勇军,关羽张飞便在其中。他们南征北战,辗转各地打击黄巾军。】
“桃园三结义!”
“史书上并没有写他们结拜之事,但刘关张三人确实感情深厚,睡觉都在一张床上。”
刘关张三人相视一笑,默契十足。
【刘备在镇压黄巾起义中立下战功,后来又参与平定张纯叛乱,因功升为安喜县尉。安喜是个小县,只有县尉没有县令。】
【但好景不长,朝廷下诏因军功成为官吏之人要精选淘汰。】
“说的直白一点,就是灵帝觉得,你们都没有交钱,怎么能当官。”
“就是,这不是破坏市场吗!”
“以后所有人都立军功做官,谁还给朕进贡,没有进贡,朕怎么建设西园……”
刘彻捂着心口:“这个昏君,总能一次次突破朕的心理底线!”
【因为刘备没有钱贿赂上级,自然就成了被淘汰的一方,当地督邮要遣散刘备,刘备气不过将督邮绑了,怒鞭两百下,带着关羽张飞弃官而逃。】
“督邮就相当于现代的纪委,掌管官吏的考核。”
“怒鞭督邮的不是张飞吗?”
“不,是刘备!”
“所以家人们,刘备真的不是只会哭啊,他是个一言不合就动手的猛人。”
张飞虎目瞪得老大:“那个督邮不是我打的啊。”
刘备摇摇头:“真不知后世之人是怎么想的,难道明主就不能亲自动手打人吗?”
诸葛亮:“亮观天幕之言,后世的儒家学子似乎……一言难尽!”君子六艺包括骑马射箭,这时候的儒家子弟还是文武全才的。
罗贯中连忙将自己还未曾写完的手稿藏了起来,最起码近期不能让人知道。
汉末群雄虽然打不到自己,但明初也有他们的拥趸啊!
【后来,刘备历任下密县丞、高唐尉、高唐令等职,都没有得到更多的机会。高唐县被盗贼攻破,他丢了官职,只能前去投奔师兄公孙瓒。】
【公元191年,刘备在青州刺史田楷麾下,与其一起对抗袁绍。刘备又因累建功勋,升为平原县令,平原国相。】
“他跟县令过不去了。”
“这个时候曹操袁绍等人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势力,刘备还在颠沛流离中。”
“刘备虽然在公孙瓒麾下,与曹操袁绍交战,但他们肯定不会关注一个小小的县令。”
“刘备去拜见袁术,正巧孙策也在袁术处,孙策有些忌惮刘备,就先走了。他们一个从东边下去,一个从西边上来,当时的他们一定想不到两人将来的渊源。”
“什么渊源,刘备当了孙策的妹夫?”
“还是吴蜀阵营薛定谔的盟约!”
孙策震惊脸:“什么!刘备与我父亲年岁相当,怎么能当我的妹夫。”
【刘备对外作战勇猛,对内则乐善好施,即便是普通百姓也能与其同席而坐,同簋而食,与其他诸侯完全不同。】
“有人不服刘备的治理,找刺客刺杀刘备,刘备不知道这是刺客,对他十分礼遇,把刺客给感动坏了,直接将雇主卖了。”
“汉末群雄中刘备出身最低,他经历过艰难度日的时光,所以最理解百姓的苦难。”
“更难得的是,他即便身处高位也没有丢掉这样的品质。”
“这才是圣主明君应该有的素养。”
“……”
【黄巾余党管亥进攻北海国,北海相孔融被大军包围,情势危急,便派太史慈向刘备求救。】
【刘备十分惊讶,没想到北海孔融居然知道自己,当即便派三千精兵前往北海救援孔融。】
【袁绍与公孙瓒争夺冀州之时,田楷被公孙瓒任命为青州刺史,刘备便在其麾下,驻扎在青州,与袁绍对抗。】
【公元194年,曹操第二次攻打徐州,陶谦自知无法抵挡,便向田楷求救,田楷与刘备立刻前往救援。陶谦对刘备十分礼遇,给了他几千军士,于是刘备投入陶谦麾下。】
【曹操因后方失火暂时放弃攻略徐州,徐州之围暂时缓解,为感谢刘备的驰援,陶谦为刘备请为豫州刺史,驻军小沛。】
“终于不是县令了。”
“恭喜刘使君成为封疆大吏。”
“只不过是挂名的。”
“豫州还在曹操和袁术的掌控之中。”
【陶谦积劳成疾,忧思过度,一病不起,他临死前选择将徐州交给刘备。】
刘邦:“呵呵,一地刺史都不必朝廷派遣,简直就是世袭诸侯。”
“当时徐州周边有兖州曹操,扬州袁术,青州田楷,冀州袁绍,每一个都不是善茬。”
“但曹操两次屠杀徐州百姓,徐州不欢迎曹操。”
“袁术骄纵奢侈,无法治乱安民,也挡不住曹操的大军。”
“袁绍忙着跟公孙瓒争夺北方,暂时顾及不到徐州。”
“当时整个天下已经没有能给人起家的地方了,这简直是刘备最好的机会。”
刘备:“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李斯:“刘备终于有自己的基地了。”
扶苏:“此人比其他诸侯更加仁德爱民,定能有所成就。”
蒙恬:“只有仁德可挡不住曹操的大军!”
【徐州换了主人,曹操也一改过去的态度,他为刘备加封镇东将军,宜城亭侯,作为防守袁术的一道防线。】
【建安元年,袁术率大军进攻徐州,刘备命张飞留守下邳,自己则率军迎击,两军相持一个多月,各有胜负。】
【吕布被曹操打败后,逃亡徐州,刘备将小沛借给吕布容身,但吕布怎么可能不搞事呢,他一到徐州就跟袁术勾勾搭搭。】
【袁术正愁无法战胜刘备,便回信给吕布说:当初董卓作乱,杀了我全家,是你帮我报仇雪恨,这是第一件大恩。后来,曹操进攻徐州的时候,也是你在背后偷家曹操,帮我解了徐州的危机,这是第二件大恩。我从没有听过史上还有刘备这个人,如果你能帮我打败刘备,这就是第三件大恩。我愿意奉将军为主,先送上二十万斛粮草,当做我的心意。】
“袁术的话也能相信?”
“当初吕布带着董卓的头颅投奔袁术,可是被袁术赶走的。”
“现在有求于吕布,才会说这样的好话。”
“两个人半斤八两,互相坑害吧。”
【于是,吕布大喜。他本就不想屈居人下,如今有了这样的好机会,定然不能错过。刘备出征在外,下邳守将曹豹与张飞不和,暗中投靠吕布,于是吕布再次成功偷家刘备。】
“张飞想杀了陶谦的旧部曹豹,结果消息泄漏,曹豹立刻反叛,迎吕布偷袭下邳。”
张飞:“大哥,是某错了。”
刘备:“都过去了,日后记得不可再贪酒误事。”
【曹豹与吕布里应外合,打败留守的张飞,俘虏了刘备的家小。】
“领兵出击,家被偷了,偷家的叫吕布。”
“此时,曹操有话要说……”
“梅开二度。”
“吕布就因为一次次背叛,一次次恩将仇报,失去了所有人的信任。”
“……”
【刘备还在外征战,突然得到消息,家没了!刘备遭受了曹操曾经的心路历程,他也只能暂时放下袁术回师徐州,却在吕布、袁术的前后夹击下溃不成军。】
【刘备无奈之下只能向吕布投降,这时吕布与袁术的盟约也出现了裂痕,袁术答应的粮草迟迟没有送到!于是吕布便接受了刘备的投降,还封刘备为豫州刺史,吕布将刘备放在小沛,让他与自己一起攻打袁术。】
“小沛本来是刘备借给吕布暂居的地方,吕布占领徐州后,有把小沛借给了刘备。”
“这也算是有借有还……”
“一切战争都是换家。”
“徐州换了主人,但敌人却没有变。”
蒙毅目瞪口呆:“居然如此反复无常!”
少年项羽也看呆了:“还好没有选吕布,不然得被人取笑了。”
李斯则微笑颔首:“刘备能屈能伸,必成大事。”

第146章 群雄逐鹿
【袁术不肯罢休,依旧想灭了刘备,他派出大将纪灵率三万大军攻打刘备,刘备只能向吕布求救,吕布当了回老好人,这就是我们熟悉的“辕门射戟”。】
“吕布很多时候还是能看清局势的,他知道不能将小沛让给袁术,小沛在徐州的北边,与泰山接壤,一旦小沛失手,袁术就能将吕布包围起来了。”
“吕布说他生性爱好和平,不喜欢看人争斗,所以想做个和事佬。”
“讲个笑话:吕布爱好和平。”
“能成为一方势力的人底线和立场都会自动摇摆。”
“脸皮比城墙还厚!”
吕布:“这是谋略!无知小儿!”
【刘备拥有仁德的名声,与吕布相比那是天差地别,徐州士民纷纷投奔小沛,刘备很快便聚集了上万人马。这就让吕布看不过去了,吕布亲率大军攻打小沛,刘备不敌,小沛被吕布攻破,徐州已经没有了他的立足之地,他只能前往许都,投奔曹操。】
李斯:“投奔曹操!”
蒙毅:“也不知他还有没有机会东山再起。”
蒙恬:“曹操是枭雄,不可能看着刘备崛起的。”
【曹操的谋士程昱、郭嘉都看出刘备的雄才,劝曹操尽快快动手,除掉刘备。但曹操却没有这样做,他不仅给了刘备兵马粮草,还封他做豫州牧,这就是“刘豫州”的由来。】
“不知道赤壁之战后,曹操有没有悔不当初。”
“刘备名声太好了,若是不能一击必杀,曹操的名声就会跌破底线。”
“杀一个名士边让就被自己人背叛,家都差点丢了,若是杀刘备走漏风声,一定会被天下人群起而攻之。”
“袁绍袁术虽然看不起刘备,却不介意多个攻打曹操的借口。”
“还是郭嘉说的对,为了除掉一个人,便担上杀害贤士的恶名,这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刘备实力弱小,又没有自己的基本盘,曹操想在战场上打败刘备还是很容易的。”
“但,他可能想不到刘备多能跑……”
“那叫坚韧不屈,能屈能伸!”
曹操觉得世人对自己多有误解:“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郭嘉笑道:“丞相真乃君子风范!”
曹操:总感觉你在嘲讽我……
【建安三年,刘备与吕布再次交战,刘备溃败,小沛城破,他的家小再次被吕布俘虏。刘备只能再次投向曹操帐下,与曹操一起攻打吕布。】
“曹操第二次收留刘备。”
“放心还会有第三次的。”
“他们感情真好……”
“楼上你在想什么虎狼之词。”
“说出来让我们听听o(* ̄︶ ̄*)o”
【此时,袁绍已经吞并河朔,控制冀州、青州、并州,成为北方最大的诸侯,其势力如日中天。】
【曹操被张绣摆了一道,还没有时间找回场子,便接到袁绍的信件,袁绍在信中极其傲慢无礼,成功激怒了曹操。曹操担心袁绍攻打自己,又忧虑于自身弱小,无法自守。】
【这时,郭嘉提出“十胜十败论”,荀彧提出“四胜四败论”,分析曹袁双方局势,力劝曹操趁着袁绍进攻公孙瓒的机会消灭吕布,以免将来大战一起,吕布在后方拖后腿。】
“绍有十败,公有十胜!”
“袁绍心胸狭窄,疑心太重,曹操不拘小节,唯才是举。袁绍遇事犹豫不决,多谋少断,曹操随机应变,不拘成规。袁绍军纪不严,曹操严明法度。袁绍凭借名门出身,得到名士的拥护,但他们大多擅长空谈,没有治理地方的能力,曹操对手下推心置腹,赏功罚过,用人不疑,拥护曹操的谋士都是实干派。”
袁绍冷笑道:“阿瞒阵营中的谋士都是借着贬低孤向阿瞒示好的吗,可笑阿瞒居然被他们蒙在鼓里。”
有本事战场上见真章!
郭图立刻附和道:“主公据四州之地,北联河朔,南结刘表,曹操不过占据豫州、兖州之地,易攻难守,四面皆敌,不足为惧也!”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