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历史直播,开幕暴击by苦竹根
苦竹根  发于:2025年03月07日

关灯
护眼

“不,他们还不如董卓……”
【交战中,吕布刺伤郭汜,却被部下小人出卖,偷偷放李傕入城,吕布战败,只能带着数百人杀出武关,投奔袁术。】
【留在长安的王允被乱军斩杀,汉献帝流落到了李催郭汜手中。】
“王允也是一个正直固执,严于律己的人,但他不是一个好的政治家,他把握不住汉末混乱的局面。”
“黄巾起义的时候,王允发现张让与黄巾军的通信,立刻上报,被张让记恨,差点死在狱中。”
“王允在风雨飘摇中接过司徒的重担,成为大汉朝廷的中流砥柱,费尽心力只为树立皇帝的权威。”
“董卓掌权的时候,王允假意顺从,成为董卓的心腹,暗中掌控朝政,最终联合吕布诛杀了董卓。”
“但董卓死后,王允开始骄傲自满,不听劝阻,往权臣的方向发展了。”
“屠龙者终成恶龙。”
“王允全家都被李催郭汜处以极刑。”
始皇:“王允无法稳定汉末乱局,汉朝完了!”
刘彻:“他就像李固一样,自身品格没有问题,却没有足够的才能扭转局面。”
刘秀:“难道我大汉就没有一个有才有德之人力挽狂澜!”
【李傕等人进入长安后,自封将军,开府,加节,独揽朝政,将刘协玩弄于股掌之间。刘协想要杀了毒害刘辩的李儒,他们却将罪名都推给董卓。李傕还想要迎娶少帝刘辩的王妃唐姬为妻,将汉室的尊严狠狠的踩在脚下。】
“李傕还曾经劫掠颍川陈留等地,当时荀彧就在颍川,若不是他提前一步让家人搬离颍川,就没有后来的荀令留香了。”
“据说他们想要将董卓安葬在郿县,结果电闪雷鸣,狂风大作,连续几次都是这样,最后,董卓的墓地里有一半都是积水。”
“干得好!”
天幕下的人无不拍手称快,高呼老天有眼。
【公元194年,天下大旱,全国饥荒,流民无数,汉献帝刘协想要用宫中的马匹、布匹换取粮食和银钱,赐给贫民、公卿,李傕却将这些救灾物资揽在自己手里,不肯发给百姓。他们还纵容自家子弟侵害三辅百姓,一时间关中之地易子而食,析骸而炊,路边到处都是白骨,活着的百姓都逃到了荆州、蜀地、汉中等地,关中百姓几乎绝迹,史称“三辅之乱”!】
始皇:“关中百姓绝迹!这得是什么样的灾难……”
邓绥:“刘协这孩子还不错,但他登基太晚了。”这一年,刘协也才十三岁而已。
刘肇:“是啊,若是他处在桓帝、灵帝的位置上,说不定能为大汉带来长久的安宁。”
【李催郭汜樊稠也并不是铁板一块,他们三人都想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那个人,都想独掌皇权,为所欲为。他们的矛盾不断激化,直到李傕杀了樊稠,又与郭汜两军相交,数万人因他们的争斗而死。】
【在这场争夺中,最大的筹码无疑是汉献帝刘协,李傕将刘协胁迫到自己的大营中,放火焚烧宫室民宅,长安再次变成一片火海……】
“长安:哭唧唧……”
“李傕劫持了汉献帝,郭汜劫持了满朝文武,两边倒也算是势均力敌。”
“也不知没有权势的傀儡皇帝和尸位素餐的满朝公卿有什么用……”
“后来,张绣、杨定、段煨等人也下场抢皇帝,他们实力相当谁都不服谁,刘协只能暂时回到弘农。”
“……”刘邦嘲讽道:“菜鸡互啄。”
吕雉问道:“曹操、袁绍哪里去了,他们怎么不回来争抢皇帝。”
张良答道:“大争之世,强者强,弱者亡!他们眼光更加长远,怕是在稳固自己的势力。”
反正刘协也没什么用,何必陷入这场混战呢!

第136章 群雄逐鹿
【被困在长安城中的小皇帝刘协辗转诸人之手,却都只是个吉祥物,没有任何权利。谁都想将他带到自己的地盘上,得个正统的名号。我们先将其放在一边,看看四分五裂的中原大地。】
【就在“十八路诸侯攻打董卓”之时,公孙瓒在青州镇压黄巾军,他率军攻破青州徐州黄巾,兵势日盛,威震天下!他将军队进驻河北界桥,想要将冀州之地收入囊中,而此时的冀州牧正是韩馥。】
“韩馥是谁?”
“不知道,诸侯争霸中没有他的名字……”
韩馥:“……”
【盯着冀州之地的不只是公孙瓒,还有联军盟主袁绍。此时的袁绍虽然有四世三公的名望加持,但他的从弟袁术也是袁家嫡子。袁绍身为渤海太守,正是冀州牧韩馥的属下。】
袁术:“一个孽庶之子,还想与我斗!”
袁绍:“乱世之中,实力为大,再者,我已经过继给了伯父,成为袁家嫡子,身份与你相当。”
“何为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四代人中有五个人位列三公。”
“与何进共掌朝政的袁隗就是袁绍的叔父。”
刘彻嘴角抽了抽:“朝堂都要变成袁家的了。”
殿中的大臣在心中默默吐槽,我怎么就摊不上这么好说话的皇帝,每天上朝前都要担心自己的脑袋,真想撂挑子不干了。
“袁绍年少为郎官的时候,就有清正能干之名。”
“而且他不拘身份,折节相交,举止威仪,为人仁爱,长得还很俊美,引得无数才士名流投靠。”
“当时宦官掌权,迫害党人,很多名士都不敢留在洛阳,袁绍却暗中与何顒、张邈等党人相交莫逆。”
“何进诛杀宦官的时候,也是袁绍提议召董卓进京对何太后兵谏的。”
“袁绍的大局观远不如曹操。”
袁绍:我也没想到大将军进一次宫门就被宦官杀了啊,更没想到董卓是那样的贪婪残暴之徒。
曹操:“本初太过优柔寡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董卓曾经是袁隗的门客,而且他废立皇帝都得到了袁隗的同意,会不会董卓就是袁家谋划用来搅乱局面的。”
“这有点阴谋论了吧。”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是袁隗偷鸡不成蚀把米,没有能力把握住局面,袁家满门都死在董卓手下。”
袁绍顿时恼怒道:“无稽之谈!无稽之谈!董卓乃窃国大盗,当世王莽,我袁家与董卓不共戴天,如何会与他联合!”
袁绍:“再者,董卓预谋废立皇帝之时,吾曾警告他少帝无过,不能无故废黜,但董氏仗着自己的大军,不顾满朝非议一意孤行,我袁家又能做什么!”
他宁愿承认自己出了一个昏招,也不能让人以为袁家与董卓不清不楚。
【袁绍想要发展壮大,第一个目标就是冀州,韩馥为人胆小怕事,还没有容人之量,他见袁绍势力强大,关东诸侯心向袁氏,便暗中给袁绍拖后腿,断了袁绍的军粮,甚至在袁绍出兵董卓之时暗中下手。】
扶苏摇摇头:“董卓还没死呢,关东联军就开始了内斗。”
【袁绍对自己的未来路线早已有了规划:“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兼有乌丸、鲜卑之众,南向争夺天下”,而黄河以北燕代以南,正是物资富足,人口众多的冀州。】
【但袁绍只是渤海太守,一郡之地如何能打败一州之地!在韩馥的排挤下,袁绍几无立足之地。这时,他的谋士逢纪献上一计:韩馥就是一个庸才,根本守不住冀州,只要与辽东公孙瓒联合,韩馥必然腹背受敌,迫于压力,让出冀州!】
李斯:“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
韩馥自暴自弃:“吾本就是袁氏门客,且才德不如本初,让出冀州本是上古风范,谁能说我不对。”
【袁绍暗中与公孙瓒联系,软硬兼施恐吓韩馥。北方公孙瓒大军压境,韩馥顿时被吓得心惊胆战,袁绍再派人游说,陈明利害,韩馥果然将冀州拱手让给了袁绍!】
扶苏瞪大了眼睛:“居然直接让出去了!”
蒙恬摇头道:“此人根本没有争霸天下的勇气。”
李斯抚须颔首道:“这个袁绍倒是有些本事,也不知他能不能成功。”
扶苏好奇道:“李相看好哪家?”
反正汉朝已经没救了,大秦跟后世的朝代也没有直接仇怨,谁上位都与他们无碍。
蒙毅当即提议道:“不如我们一人押注一家,看看谁能笑到最后!”
几人达成一致,又有几个朝臣前来,大家一听,纷纷来了兴趣,始皇对此也没有意见,只要不耽误正事就好。
王贲兴奋道:“老夫先来,老夫更看好曹操,此子在诸侯联军中最有远见,将来定会不凡。”
蒙毅道:“那我就押袁绍吧,此人出身四世三公,有名望,还能礼贤下士,定能拥有不少拥趸。看舆图中冀州乃是天下之中,物产丰富,粮草充裕,人口繁盛,乃是创立霸业最好的基石。”
随后,蒙毅兴冲冲的对大哥蒙恬道:“大哥不妨押注袁术,他是袁绍的兄弟,袁绍有的优势,他也不少。”
蒙恬摇摇头道:“天幕曾说,袁术在孙坚进攻董卓之时,扣押其粮草,既没有容人之量,也没有大局观,不堪造就啊。”
蒙毅问道:“那大兄想押注何人?”
蒙恬沉吟道:“若是孙坚还活着,说不定他能成为一方势力,但他已经死在了刘表手下,一时之间还真没有可选之人。”
少年韩信插了一嘴:“公孙瓒呢?他以一己之力镇压黄巾,勇武不凡。”
蒙毅道:“你想押公孙瓒?”
韩信又摇摇头道:“信息太少,不知公孙瓒能不能成事,我想保留这次机会,稍后再押注。”
蒙毅:“李相,你看好谁?”
李斯:“若是斯记得没错,天幕曾说过汉景帝刘启为国生子,他还有一个儿子的后代名叫刘备,而这个刘备也是黄巾起义中出头之人。能留名青史之人定然不简单,说不定这个刘备便是下一个刘秀。”
蒙毅赞叹道:“李相记性可真好!”
李斯摇头不语,他被天幕坑的最惨,自然要细细研究天幕中的信息,增加自己活命的机会啊。
扶苏感叹道:“难道汉朝还能再次复兴!”
几人都面面相觑,生命力也太顽强了吧……
少年项羽问道:“你们都不看好吕布吗,他杀了董卓,名震天下,也算一方势力吧。”
扶苏道:“此人行事太过极端,不顾世俗规矩,为了利益将一切抛之脑后,这样的人没有人会拥护的。”
蒙毅又问道:“还有人要押注吗?”
扶苏等人都道:“稍后再押。”
他们各自有了自己看好之人,自然就会站在那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而汉朝的皇帝却没有兴趣点评此事,毕竟他们争夺的可是大汉的天下啊!
袁绍:“韩馥本就是我袁家的门客,为袁家奉献不是理所应当的吗。再者,我也不曾亏待他。”
是的,袁绍给韩馥封了一个将军的职位,却无权无兵,最后韩馥惊惧自杀。
【袁绍派了一个使者,一封信,便得到了冀州。公孙瓒派出大军,却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公孙瓒对袁绍的不满与日俱增。恰在此时,公孙瓒的弟弟死在了袁绍与袁术兄弟内斗之下。本着远交近攻的策略,袁术联合公孙瓒、陶谦一起围剿袁绍,公孙瓒立刻发兵攻打袁绍,冀州郡县望风而降。】
【公孙瓒与袁绍针锋相对,任命自己人为冀州牧、青州牧、兖州牧,一时间三州各郡县都有两套行政班子,袁绍与公孙瓒的战争一触即发。】
扶苏点评道:“这是稚子打架吗!”
始皇:“任命官吏有何用,能顺利上任才是本事。”
萧何:“若是公孙瓒手下官吏能顺利掌控几个郡县,便如同插入袁绍腹部的一把刀子,由内而外,中心开花。”
【袁绍与公孙瓒在界桥大战一场,公孙瓒以两万步兵排成方阵,两侧各有五千骑兵。袁绍则派大将麴义率领八百精兵在前,两翼放着张弓搭箭的弩兵。】
【公孙瓒见袁绍兵少,不免生出了轻视之心,命令骑兵出战,却被麴义打败,麴义乘胜追击,到了界桥再次打败公孙瓒。但公孙瓒也不是吃素的,他埋伏的骑兵发威,将袁绍团团围住。】
蒙恬等人将两军布局画在白纸上,按着天幕所说排兵布阵。
【两军各有胜负,谁都奈何不得谁。但袁绍成功阻止了公孙瓒的南侵之路,挫败了公孙瓒的锐气,在冀州站稳了脚跟。也打破了袁术、公孙瓒、陶谦的联合绞杀,为经略河南兖州之地的曹操减轻了压力。】
“这一战,袁绍以步兵和弩兵战胜了公孙瓒的骑兵。”
“以少胜多的典范。”
始皇面露震惊之色,汉武帝张大了嘴巴,“步兵加弩兵居然能够打败骑兵!”
始皇立刻命令墨家继续研究秦弩,想办法让其射程更远,威力更强。
汉武帝则想要训练一支弩兵,防守北方边境。
“公孙瓒遇到了他一生之敌麴义。”
“麴义以八百兵马破公孙瓒的两万步兵一万骑兵。”
“可惜,麴义也没有落得好下场,他自恃功高放纵不法,最后被袁绍杀了。”
麴义:“……”
“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在这一战全军覆没,他的雄心似乎也跟着消失了。”
“这时候曹操和袁绍还是两小无猜的好朋友呢。”
“本初~阿瞒~”
曹操老脸发红,袁绍的神色也极不自然。

【东汉末年,最先开始争霸的诸侯就是袁家兄弟。】
【当是时,冀州袁绍联合兖州曹操、荆州刘表成为同盟,另一边则是淮南袁术、幽州公孙瓒、徐州陶谦三方联合。从地图上可以看到,两方势力犬牙交错,就看哪方先打开局面。】
【北方的袁绍成功遏制住了公孙瓒,南边袁术派出的大将孙坚被刘表斩杀,整体局面上,袁绍一边占据上风,身处腹地的曹操便能从容应对,破局而出。】
扶苏看的目瞪口呆:“好家伙,这是一盘大棋啊。”
始皇也目露精光:“远交近攻一策被他们用的炉火纯青。”
秦灭六国之时,也只是拉一个打一个,远没有这么多势力。
蒙毅也在纸上标注各方势力:“袁绍北方是公孙瓒,南边是袁术,曹操被袁术和陶谦夹在中间,袁术南边还有个刘表……”
蒙恬喃喃道:“太乱了吧!”
【此战后,为了争夺冀州的归属权,袁绍与公孙瓒又发动了龙凑之战,巨马水之战,战争持续了两年,两方互有胜负,难分难解。】
【公孙瓒为了打破局面,杀害了他的顶头上司幽州牧刘虞,尽得幽州之地,也彻底失去了人心……】
“公孙瓒从名正言顺讨伐拥有十大罪状的袁绍,变成了谋害朝廷大员的不义之人。”
“要知道在当时刘虞的名声是极好的,他不仅是朝廷三公之一,还是汉室宗亲,刘秀之子东海王刘疆的后代,他镇守幽州多年,以怀柔政策对待乌桓首领,让北方的乌桓不敢南下。”
“刘虞举孝廉出身,政绩卓著,颇有名望,一步步从东海郡吏升职为幽州刺史,是个实干型的官员。”
“他在幽州刺史任上为政宽和,安抚百姓,深得人心,在鲜卑、乌桓等外族之间也有极高的名望。”
“因为在黄巾起义中安抚百姓有功,被任命为宗正,相当于刘家宗室的大家长。”
“后来又因为安抚异族有功,升为太尉、大司马,位列三公之一。”
“要知道,刘虞是在灵帝时期成为三公的,灵帝的选拔官吏标准是什么——谁有钱谁当官!当时官拜三公的人也要交一笔做官费。但因为刘虞是出了名的清正廉洁,灵帝特意下旨免去了他的做官费。”
“灵帝不要太离谱!”
“他即便位居三公,依旧清廉节俭,穿着破旧的衣服,一顿饭只有一道荤菜。他劝课农桑,开放上谷的市场与异族交易盐铁等物。得到的银钱都用来安抚百姓,接收了青州徐州百余万受灾百姓。”
“救一人就是救全世界,所有人都在争权夺利,只有刘虞在尽力做事。”
“袁绍还曾想要拥立刘虞为帝,被刘虞严词拒绝了,他这辈子都是汉室忠臣,风评极好。”
始皇赞叹不已:“没想到乱世之中还有这样的仁义之人!”
汉朝皇帝更是对这个后辈赞赏有加。
刘邦:“名声有什么用,你若是掌握更大的权力,岂不是能救更多的人。”
刘秀:“若是这孩子能成为皇帝,说不定能挽救当时的局面。”
刘庄:“他也太死心眼了……”
公孙瓒:刘虞惯会沽名钓誉,真正挡住北方异族的明明是本将军的大军!
“公孙瓒曾经担任涿州的中郎将,以强硬的手段对付鲜卑,作战勇猛,威震边疆。因此,对行事温和的刘虞极其看不顺眼。”
“黄巾之乱的时候,乌桓首领丘力居在张纯的带路下入侵中原,侵占幽、冀、青、徐四州之地,公孙瓒无力抵抗。朝廷任命宗正刘虞担任幽州牧,刘虞以怀柔的手段劝说乌桓首领交出张纯的首级,乌桓已经被大汉打怕了,不敢反抗,派出使者谈判。可是公孙瓒担心刘虞独占功劳,杀了谈判使者。”
“刘虞爱护百姓,公孙瓒却为了打乌桓劫掠百姓,两人行事作风完全相反。”
“讲个笑话,汉朝的大将为了打外族,劫掠自己的百姓……”
刘彻:“这可一点都不好笑。”
“刘虞见公孙瓒与袁绍大战,穷兵黩武,肆意劫掠,完全不顾百姓死活,便发兵十万攻打公孙瓒。”
“可惜刘虞领兵的能力比不上他治民的能力。”
【公孙瓒杀了刘虞后,挟持朝廷使者,得到了总领北方四州的权利,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此后,公孙瓒越发骄矜,不恤百姓,疵瑕必报,引得麾下诸将离心。】
始皇:“公孙瓒没有希望了。”
少年韩信:“怎么能因为一点功勋便自得意满呢!”还好没有押注此人,不然早早就得出局!
【袁绍抓住时机,以刘虞之子刘和之名,联合乌桓及刘虞旧部,合兵十万围攻公孙瓒,公孙瓒屡战屡败,逃回易京,屯田固守。袁绍的大将麴义却兵困马乏,粮草不济,被公孙瓒打败。】
汉武帝:“怎能与异族联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卫青:“大约当时的乌桓已经算是大汉的臣属了,所以才有天幕说的反叛之语。”
【但得到四州之地的公孙瓒已经完全失去了进取的雄心,他在易京挖掘了十多道战壕,在战壕内堆积五六丈高的土丘,在土丘上修筑营寨,以铁为门,囤积无数粮食。公孙瓒就待在里面,只留下他的姬妾,不见任何宾客下属。】
“公孙瓒本是贵族子弟,但因为母亲出身低微,只能从底层开始做起。”
“他还是刘备的师兄弟,曾受教于卢植门下。”
“他常年驻守在边疆,乌桓、鲜卑听到他的名字就不敢南下。”
“黄巾军横扫天下的时候,公孙瓒也没有闲着,他用两万步骑兵,斩杀三万黄巾,俘虏七万,威震天下。”
“他训练了一支骑兵队伍,战力强悍,因为都骑着白马,所以叫白马义从。”
“白马义从,赵云ge ge~”
赵云白净的脸上浮现一团红晕,面对同僚戏谑的目光,颇有些不好意思。
而且,他需要解释一下,他并不是白马义从啊!
“楼上的,这也是虚构的,赵云在公孙瓒麾下的时候,一直在青州刺史田楷的手下,跟着刘备,为刘备掌管骑兵部队,并不是白马义从。”
“原来刘备与赵云的关系是这样开始的……”
刘备:“犹记得昔日与子龙初见,让备眼前一亮,好一位英勇的少年将军!”
赵云忙谦虚道:“能追随主公,也是云的幸运。”看看自己以前那些同僚,跟着公孙瓒的都已经不知去向了,而自己的主公依旧记得当初的承诺——“终不背德也!”
【公孙瓒自以为能在易京坐山观虎斗,可惜天下英雄都不是等闲之辈,哪里会给他黄雀在后的机会。】
【冀州自古便是四战之地,在公孙瓒自封易京之时,袁绍忙于剿灭境内的黑山张燕与南下的匈奴单于于夫罗,整合冀州的力量,整个天下都没有一片安宁之地……】
刘彻:“匈奴不是被赶到西域了吗?”
“匈奴单于于夫罗趁着黄巾之乱南下中原劫掠,后来又与袁绍、张扬等人联合反董,很快他便劫持张杨反叛袁绍,被麴义打败,逃亡北方。”
“直到193年,才被曹操彻底击溃,归附曹操。”
【公元192年,青州黄巾军集合百万大军攻破兖州,斩杀兖州刺史刘岱,黄巾军来势汹汹,破城杀人,兖州士人一片惊慌。】
【东郡太守曹操在陈宫的劝说下,入主兖州,面对久经战阵的百万黄巾军,曹操毫不畏惧,他身先士卒,昼夜激战,终于将黄巾军赶出奉张。一路追击到济北一带,将黄巾军尽数击溃。】
【此战,曹操收获黄巾俘虏三十万,百姓百余万,组成一支精锐——“青州兵”,自此,曹操势力大增,拥有了争霸天下的资本。】
“曹操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跟袁绍渐行渐远的。”
“袁绍骄傲自大,无法接受一直是自己小弟的曹操与自己平起平坐,曹操也不是甘于屈服之人。”
【远在长安的小朝廷见刘岱战死,便安排金尚为兖州牧,但乱世之中,军队才是最大的依靠,曹操直接赶跑金尚,自领兖州。】
王贲:“老夫的眼光还是很好的,曹操大有潜力啊。”
蒙毅:“但北方有袁绍和公孙瓒,南边有袁术刘表,曹操在中原腹地,四面皆敌。”
【从长安逃出来的吕布带着董卓的头颅投靠袁术,自以为是为袁术全家报仇雪恨,对袁术有恩,便居功自傲。但袁术十分不喜欢反复无常的吕布,吕布只能转投袁绍。】
【袁绍派吕布与黑山张燕大战,黑山军有上万精锐,数千骑兵,却不敌吕布的勇武,交战十多天,吕布便打败了张燕。】
“吕布是汉末三国的武力天花板!”
此话一出,汉末之人无不心服口服,他们很多人都跟吕布单独交过手,确实打不过。
曹操却笑道:“吕布匹夫之勇,如何能挡得住我大军压境!”
此言一出,麾下将士一扫郁闷之色,他们也想起了吕布被丞相斩杀之事,顿时喜笑颜开。
【自恃有功的吕布又开始了自己的骚操作,他向袁绍索要更多的军队,增强自己的势力。袁绍也是多疑之人,自然不肯答应,吕布便纵容手下随意劫掠,袁绍对其起了杀心。】
【无法在冀州立足的吕布只能逃到河内,投奔张杨,河内距离长安更近,长安的李催郭汜畏惧吕布的勇武,如鲠在喉,只能封其为颍川太守,以安其心。】
“颍川啊,曹操的谋士团大部分都是颍川出身的。”
“吕布得到颍川也没有人会跟随他。”
荀彧、郭嘉相视一笑,深藏功与名……

第138章 群雄争霸
【公元192年十二月,扬州刺史陈温病逝,袁绍派遣袁遗为新的扬州刺史,却被袁术打败,袁术强行占据了扬州在内的淮南之地,袁家兄弟的内斗如火如荼。】
【青州是被黄巾军肆虐最严重的地方,除了孔融掌管的北海郡外,一片狼藉。凉州马腾、韩遂拥兵自立,荆州刘表独占荆楚,益州刘焉一手遮天,辽东还有一个公孙度盘踞其间……天下十三州已经被诸侯瓜分完毕。】
“岭南被士燮家族占据。”
“并州南方有个张杨,北边已经成为草原民族的马场。”
“汉中即将成为张鲁的地盘。”
“……”蒙毅的纸上已经记满了各种信息,看着斑斑点点点的中原大地,蒙毅脑子有点蒙。
“汉末居然有这么多豪杰争霸!”
蒙恬:“这可比战国七雄还要夸张!”
便是春秋时期也没这么混乱,春秋时期诸侯国虽多,但有能力争霸的就那几家,不像汉末,谁都想分一杯羹。
刘邦也听的目瞪口呆,他想若是秦末的诸侯都是汉末的质量,他真不一定能够苟到最后。
刘彻看着郎官画好的天下十三州地图,默然无语。
霍去病左看看又看看,“舅舅,你说谁能笑道最后?”
卫青瞪了他一眼:“闭嘴!”
他们争霸的可是汉家天下,没看到陛下很不高兴吗!
【接下来,天下诸侯争的就是一个大义的名分,一个正统的象征,谁能占据先手,谁便能脱颖而出。】
【这个天下还有比汉献帝刘协更加完美的道具吗!】
刘协惨然一笑:我就是一个道具,一个招牌……
【刘协自九岁继位,便辗转于诸侯之手,先是董卓、吕布、王允,然后是李傕、郭汜、张济、段煨、杨奉、董承、李乐、张杨……在长安与洛阳之间辗转,刘协希望能回到东都洛阳,因为那是东汉王朝的国都,是大汉的象征。】
“刘协是个很聪明的皇帝,他明白自己的处境,也尽力在诸侯之间周旋,但支持他的朝中大臣都是无兵无权的庸才,他的很多计划都被现实所打败。”
董承,张杨:你说谁是庸才!
荀彧:无兵无权如何能支持天子。
“他从登基为帝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会是亡国之君,这份痛苦挣扎伴随他的前半生。”
“正因为清醒,所以才会痛苦吧。”
“刘协极力希望回到东都洛阳,即便洛阳已经烧成一片白地,他以祭奠太后为名,挡住李催郭汜等人的非议。”
“毕竟大汉以孝治国。”
刘协:洛阳啊!那里是他幼年生活的地方,那时候父皇还在世,他还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小皇子,虽然他要时刻提防皇后暗中谋害,却也是难得的平静安宁了。
“张济想要召河西太守刘玄入朝,将自己的亲信安插到这个位置,被刘协否决,刘协说,如果刘玄有功就应该赏赐,如果他犯了错,应该按律惩罚,怎么能无故征召呢!”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