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自信一笑。
却让帐下的沮授等人满心忧虑……
【曹操见吕布势大,时刻威胁着兖州腹地的安全,便亲帅大军征讨吕布,吕布屡战屡败,只能退守城池,不敢出战。】
“曹操写信给吕布,信中陈明利害,吕布很害怕,就想投降曹操,但被陈宫劝阻了。”
“陈宫怎么可能让吕布投降,他背叛了曹操,就算投降了也不会有好下场。”
“陈宫为吕布出谋划策,一人在城中坚守,一人在外断其粮道,一旦曹操攻城,就能里应外合,只要拖上一个月,曹操军中粮草不济,就会不战而败。”
“可惜,吕布耳根子软,无法独立做出决断,他的妻子说陈宫和高顺不和,无法一起守城,吕布就放弃了陈宫的计策。”
“吕布跟项羽很像,只能迎接胜利,无法接受失败。他们虽然拥有万人不敌的勇武,却依旧是一个心理脆弱的人。”
少年项羽:“哪有,我才不要跟他一样!”
蒙恬安慰道:“天幕说的是历史上的项羽,与你无关。”
少年项羽:“那不还是我吗……”
【吕布环顾四周,似乎只有袁术还能救自己,于是吕布派人向袁术求救。袁术恼恨于吕布不肯将女儿嫁给自家儿子,根本不想帮吕布。】
始皇:“愚蠢!徐州扬州一衣带水,唇亡齿寒,吕布一死,袁术便独木难支。”
【袁绍在谋士的劝说下,还是派出了部分兵马,策应吕布,但作用不大。】
【曹操挖掘壕沟将下邳城团团围住,但却久攻不克,士卒十分疲劳,粮草消耗巨大。曹操打算撤军,下次再找机会攻破徐州。】
【这时荀攸郭嘉劝谏道:“吕布有勇无谋,现在又连战皆败,锐气尽失。陈宫虽有谋略,却不够灵活。只要我们发动猛攻,一定能消灭吕布!”】
【于是曹操引水灌城,下邳城内更加困窘。在此危难时刻,吕布帐下人心各异,侯成因名马失而复得,与众人摆酒庆祝,却被吕布劈头盖脸一阵训斥。】
【侯成内心不忿,与宋宪魏续等人绑了陈宫高顺,投降了曹操。吕布见己方一败涂地,也只能无奈投降。】
【吕布还幻想着能以投降换取自己的性命,但他往日的行事已经败坏了他的名声,曹操十分爱才,也想收服吕布,却被刘备劝阻。】
“只要提起丁原董卓,曹操就不可能相信吕布。”
“曹操本就多疑,即便吕布投降也不可能再领兵打仗了。”
“吕布又自大成性,小看天下英豪,早晚得被曹操杀了。”
【吕布死后,陈宫、高顺誓死不降,张辽陈登等人则是投降了曹操。曹操顺利稳定徐州,消除了后顾之忧,而吕布也成为了汉末第一个退出争霸舞台的豪杰!】
“陈宫背叛了曹操,怎么可能投降。”
“高顺可惜了,他虽然在吕布的麾下,却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贿赂,他训练的陷阵营是当时最精锐的士兵。”
“高顺时常劝谏吕布,吕布从来不听,还夺了他的兵权,但他依旧愚忠吕布。”
“张辽等人本就不得吕布信任,投降曹操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
“张辽下次登场,定是大放异彩之时!”
吕布:“布杀了董卓,前来关东,是为了求关东兵马迎接汉帝,光复洛阳,没想到居然死在小人手里!刘备!我定要杀了你!”
这就是我的结局吗?
没有战死沙场,没有马革裹尸,居然是在投降后被人所杀……
曹操:“狼子野心,诚难久养!”
荀攸:“勇而无谋。”
程昱:“粗中少亲,刚而无礼,匹夫之雄耳。”
司马光:“布者反覆乱人,非能辅佐汉室,而又强暴无谋,败亡有证。”
苏辙:“昔吕布事丁原则杀丁原,事董卓则杀董卓;刘牢之事王恭则反王恭,事司马元显则反元显,故曹操、桓玄终畏而诛之。”
罗贯中:“夜读三分传,堪嗟吕奉先。背恩诛董卓,忘义杀丁原。倚仗英雄气,不从忠直言。白门身死日,犹自望哀怜!”
第147章 群雄逐鹿
【吕布死后,刘备跟着曹操回到许都,被封为左将军,与曹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众所周知的“青梅煮酒论英雄”便是发生在这一时间段。】
“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
“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
袁术无能狂怒:“呵呵,你想对朕赶尽杀绝,朕也要拉着你玉石俱焚!”
话未说完,便呕出两口鲜血。
“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
“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袁绍:“阿瞒,阿瞒,我必要攻破许都,将你俘虏,到时候让天下人看看谁才是真的英雄!”
“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
“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
刘表:“……”
蔡瑁:“袁绍的使者就在门外,等着主公的答复。”
刘表恨恨道:“若是袁绍与曹操开战,吾必要在其后背插上一刀!”
“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
“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
孙策:“父亲拥有赫赫威名,但策也不错啊!”
周瑜:“主公不必怀疑,整个江东都是您一手打下来的。伯父在天有灵,也会为您骄傲的!”
“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
“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
刘璋冷哼道:“我自守着我的蜀地,看你们龙争虎斗,两败俱伤,那时才是我出山的时候。”
“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
“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尚未经历官渡之战的曹操:“天幕怎么将这段话放出来了,莫不是与操有仇!”
尚在许都的刘备:“危机将至,还有人能让我投靠吗?”全天下的诸侯都被得罪光了……
“当时刘备吓得筷子都掉了。”
“他丢了徐州,寄人篱下,每日耕作度日,不敢显露野心,但曹操一句话却道破了他的心思。”
“玄德、孟德,好好磕!”
“所有人都劝我杀你,但我对你的欣赏无人能理解。”
“磕cp的矜持一些,这里是历史直播间。”
李斯:“曹操不会是想要收服刘备吧。”
蒙恬:“刘备有才能,曹操有雄心,若是他们联合起来,天下局势定会有一番大变动。”
始皇:“刘备拥有的不只是才能,还有名望与雄心,他不会居于人下的。”
萧何:“是啊,此人出身汉室宗亲,定然无法认同曹操的处事。”
【但这件事在正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乃是罗贯中根据当时的相关记载改编的,史学界称为“衣带诏”事件!】
“又是虚构的!”
【汉献帝刘协并不甘心当一个亡国之君,他对曹操的大权独揽怀恨在心。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他用鲜血写了一封诏书缝在衣袋里,秘密传给董承。董承则以此为名,联络其他豪杰,预谋诛杀曹操!】
刘邦:“这话说得,谁想当亡国之君啊。”
刘秀:“刘协,真是生不逢时。”
刘庄:“曹操不是王莽等人,他的基业都是自己一刀一枪打下来的,他的麾下聚集了无数谋臣名将,他们效忠的是曹操,而不是汉室。”
【这件事刘备也知道,但他并没有参与,直到曹操在一次宴饮中对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以为曹操知道了这件事,在试探自己,于是便接受了董承等人的邀请,一起行动。】
【恰好此时,曹操派刘备前去拦截北上投奔袁绍的袁术,刘备得以离开许都。他趁机逃出曹军的势力范围,重新占据徐州。】
【次年,衣带诏事发,董承、董贵妃等人都被曹操诛杀,曹操亲征刘备,刘备又双叒叕败了,关羽被曹操俘虏,刘备只能前往冀州投奔袁绍。】
“这是刘协最后的挣扎。”
“当时董贵人身怀有孕,刘协苦苦哀求,曹操依旧杀了她。”
“曹操要开始黑化了。”
“以前的曹操还想辅佐皇帝,平定天下,现在的他只将皇帝当做傀儡。”
“从此天下诸侯都有借口奉诏讨贼。”
“曹操不再代表汉朝正统,也不能打着小皇帝的名义随意讨伐其他诸侯了。”
“袁绍正好能利用衣带诏,名正言顺的征讨曹操。”
“原本两小无猜的一对兄弟,终于彻底撕破脸了。”
“……”刘邦:“得了吧,都是要争霸的人,名号真有那么重要!”
萧何:“曹操依旧能挟天子以令不臣,诸侯也能以衣带诏的名义讨伐曹操,双方都师出有名。”
张良:“天下要乱了!”
之前还有很多人在观望,现在是真的要乱了!
【建安四年(199年),走投无路的袁术只能去投奔他过去的属下,但没有人肯接纳他,于是他便祸水东引,将皇帝的称号交给袁绍,还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件。】
【袁绍拥有北方大地,势力雄厚,天下诸侯莫能与之争,他也有自己的野心。袁绍接纳了袁术,袁术前往青州投奔袁绍长子袁谭,在路上却被刘备拦住去路,只能退回寿春。】
【袁术军中粮草匮乏,士卒意志消沉,他想要喝蜜水解渴,却找不到蜂蜜,他回忆着自己鲜衣怒马的青年时光,悔不当初,呕血而死!】
蒙毅:“袁术终于死了。”
蒙恬:“众叛亲离,穷途末路。”
孔融:“墓中枯骨,不堪造就!”
陈寿:“袁术奢淫放肆,荣不终己,自取之也。”
罗贯中:“汉末刀兵起四方,无端袁术太猖狂,不思累世为公相,便欲孤身作帝王。强暴枉夸传国玺,骄奢妄说应天祥。渴思蜜水无由得,独卧空床呕血亡。”
【吕布被杀,刘备投靠袁绍,袁术呕血而死,徐州重归曹操麾下,曹操面对的最大的敌人只剩下了北方的袁绍。】
【一场决定天下命运的大战一触即发!】
【自从公孙瓒自封易京后,袁绍与公孙瓒的明争暗斗就没有断过。】
【袁绍有三个儿子,长子袁谭,次子袁熙是原配夫人所生,三子袁尚是继夫人刘氏所生。袁绍喜爱小儿子,就想立幼子为嗣。】
始皇:“君不见赵武灵王之下场。”
刘邦:“君不见秦立胡亥二世而亡!”
刘彻:“自古废长立幼的哪个有好下场!”
【袁绍的长子袁谭有军功,有名望,也有群臣的支持,于是袁绍便将长子过继给亡兄袁基为继子,排除出继承人的行列。】
【袁绍派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次子袁熙为幽州刺史,外甥高干为并州刺史,远放外地。】
袁谭:“父亲,我也是你的儿子,凭什么!”
袁熙:“大哥有名分,三弟有宠爱,我有什么?还是安分自守吧。”
【为了争夺青州,公孙瓒也任命了自己的亲信田楷为青州刺史,一时间青州各郡县左右摇摆,不知该依附哪一方。】
【当时袁谭能控制地方只有少数平原之地,他在郭图的帮助下,北击田楷,东攻孔融,大获全胜,整个青州落入了袁氏手中!】
“袁绍素来宽厚,对百姓很好,所以青州百姓很欢迎袁谭,但袁谭用人不当、赏罚不公、又纵容部下大肆劫掠,终究失去了青州民心。”
袁绍:“吾早就断定袁谭不足以安民自守,还是吾儿袁尚更加聪慧伶俐,能将吾基业发扬光大!”
“是七岁让梨的孔融吗?”
“这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他还是建安七子中的一个。”
“他为人正直,不畏权贵,敢于跟十常侍作对。”
“他担任北海相之时正是黄巾军在青州肆虐的时候,当时整个青州只有一个北海郡相安无事。”
“他弘扬儒学,聚兵讲武,举荐贤良,惩恶扬善,在他的治理下北海国慢慢的安定下来。”
孔子看着自己这个隔了二十代的后辈,不由的微微点头,“在乱世中,能保一方安宁就不错了。”
“孔融自负才气,立志平定国家危难,但他本人却拿不出什么实际有效的办法,只能夸夸其谈,用空洞的语言彰显自己的名望。”
“袁谭攻打北海郡,战事持续了数月,将士快要打光了,城里已经短兵相接,孔融趁夜逃跑,把妻儿都留给了敌人。”
“不识时务,又不会理政。”
始皇:“呵!儒生!”
淳于越:……
“他治理地方全凭自己的喜好,有一个人在坟头为父亲哭丧,孔融见他面上没有哀痛之色,就以‘哀而不实’为名杀了此人。”
“有个盗贼偷了别人家的麦子,只因为要给他病重的母亲吃,孔融便宽容了他,因为他孝顺。”
“这让我想起了现代都市魔幻爱情故事:我偷电瓶车养你……”
扶苏皱紧了眉头:“身为一地主官,却轻视律法,带头犯禁。律法无处伸张,必会带来更大的混乱。”
扶苏对儒家越来越失望了!
“孔融就是那个时代儒家的代表,仗着自己的出身招揽人心。”
“马日磾死在袁术营中,刘协本想给他嘉奖,安抚有功之人。孔融却说马日磾明知袁术有不臣之心,还与他虚与委蛇,定然也有二心。”
马日磾:“若不是为朝廷尽忠,老夫如何会客死异乡!”死后还不得安宁!
“刘表不向朝廷进贡,还自行祭祀天地,礼仪规格直逼皇帝,有人提议将他的行为公之于众,孔融却说,要维护汉室的脸面,所以不能公开。”
刘邦:“汉室还有脸面吗!只要面子不要里子,若是孔融在本朝,定然不得重用。”
刘秀:“封赏马日磾就是为了争取天下士人之心,如此行径,岂不是将名士推向诸侯阵营。”
“建安十二年,曹操北伐乌桓,孔融却上书劝谏,说中原天灾频发,粮草短缺,你却还要找借口讨伐异族。”
刘彻:“讨伐异族还需要理由吗,真是比汲黯还要讨厌的死硬派。”
“当时天灾频发,国内粮食短缺,曹操下令禁酒,孔融却多次上谏要求解禁,言辞特别无礼傲慢。”
刘秀:“他是仗着曹操不会乱杀名士吧。”
刘庄:“我觉得曹操快要忍耐到极限了。”
“最终曹操还是忍无可忍,把他杀了,罪名是不忠不孝,大逆不道!”
孔子叹了口气:“不看完一个人的一生,不能妄下评断,老夫也犯了这个错误啊。”
“这样的人适合教化一方,却不适合主政理事。”
“他的文章写的很好,纵横捭阖,俾睨天下,他也文如其人,刚直不阿,恃才傲物!”
“孔融也没有那么表里如一吧。”
“他给祢衡写的信里面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
“这都些都是大实话,但却与儒家推崇的孝道极其不符。”
“曹操杀他最大的原因,难道不是因为他只投汉室,不尊曹操!”
“没有一兵一权,却用自己的名气带头嘲讽曹操,他以为自己是在维护汉室的威严,其实就是在找死!”
“……”始皇:“又一个赵括,只知纸上谈兵,不堪大用!”
黄景仁:“百无一用是书生。”
孔融面色一阵青一阵白:“老夫再也无颜面对天下人……”
他不知道的是,既然他的名声不再洁白无瑕,曹操也就不会再忌惮他的名望,算是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青州正式归属袁绍,幽州却还有公孙瓒盘踞其间,时刻威胁着袁绍的北方领土,这让他不能全身心投向南方与曹操争锋。】
【建安三年(198年),袁绍再次攻打公孙瓒,公孙瓒手下却人心离散,无力再战,他只能寄希望于外援,黑山军与袁绍有仇,公孙瓒便想要借黑山军相助,内外夹击袁绍。】
【公孙瓒给援军传信,约定以火把为信号,两军一起出击,结果这封信被袁绍截获。袁绍将计就计,设下埋伏袭击公孙瓒,公孙瓒溃败,自知无路可走的他在易京自焚而死!】
“公孙瓒一个副将被袁绍围攻,危在旦夕,但公孙瓒不肯派兵救援,他说没有援军才能激发将士的勇武,若是发兵救援了,以后将士就有退路,不会拼命死战了。”
“可惜,他不懂人心,面对必死的局面,将士们为何要陪着你送死,不如早早投降。”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鼓角鸣于地中,柱火焚于楼下。”
“他的死状可比袁术惨多了。”
“袁绍还把公孙瓒的首级送给了曹操,真想知道曹操看到这一幕时的脸色。”
“他可能觉得这也会是自己将来的下场吧。”
“当时袁绍的实力太强大了,天下士人纷纷投奔冀州,袁氏即将取代刘氏几乎成为所有人的共识。”
【此战后,袁绍统一黄河以北,拥有幽州、冀州、并州、青州四州之地,成为天下势力最强大的诸侯。】
蒙毅轻笑一声:“看来我押注的人占据优势了。”
蒙恬看不得弟弟得意的样子:“不要得意忘形,过早的占据优势并不是好事,说不定会成为众矢之的,被天下诸侯针对。”
【曹操与袁绍都在厉兵秣马,扫清周边威胁,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战!】
【天下诸侯的目光也都看向了黄河沿岸,因为这一战将决定中原大地的归属,甚至可能决定整个天下的归属!】
曹操:“袁本初还想将天子接到甄城,以为天下之人都是傻子吗!”
袁绍:“阿瞒多次身陷死地,若不是吾伸出援手,他早就化为飞灰了,他居然胆敢以天子名义讨伐我!”
哼!许都的小皇帝,本公不认!
【建安四年,八月,公孙瓒之子公孙续与袁绍大军在太行山山谷进行了最后之战,公孙续战败被当场斩杀,袁绍扫清了背后的威胁,将所以力量对准曹操。】
【为了争取战略上的主动,曹操派臧霸率精兵进攻青州,牵制袁绍,巩固右翼,做为许都的东边防线。】
【他亲自出兵河北攻打冀州黎阳郡,令于禁在黄河南岸渡口延津屯兵,监视袁军,扼守白马,阻滞袁军渡河长驱南下。】
蒙恬:“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点防范,以逸待劳。”
蒙毅:“只要守住几个主要的黄河渡口,这就是最好的防线。”
卫青:“曹军兵少,袁军兵多,曹军不能分散。”
霍去病:“且官渡靠近许都,这里后勤补给比较方便。”
【曹操还派人出使凉州,拉拢关中军阀,稳定侧翼。】
【等到袁绍大军东归,曹操也退回许都,双方都在官渡部署军队,将这里当做了最后的战场。】
“大战开始之前,曹操还东征刘备,消除了最后的威胁。”
“所以刘备才会投靠袁绍。”
“但关羽被曹操俘虏了。”
曹操:“袁本初多谋无断,反应迟钝,定然不会马上出兵。”
袁绍:“阿瞒!你未免太小觑我了。”
曹操:“那你倒是出兵啊!”
“直到曹操消灭了刘备的威胁,收复徐州,回师许都,袁绍都没有派出一兵一卒。”
“像是在等着曹操的进度一样。”
袁绍:“本公与阿瞒战斗,还需要用阴谋诡计吗!当以堂皇之兵正面出击,让他输的心服口服!”
【袁绍也做了自己的准备,他想要联合张绣刘表,两面夹击曹操,但张绣在贾诩的劝说下投降了曹操,刘表也是出工不出力,坐等两方两败俱伤。】
“刘表配合袁绍游说豫州郡县,但没有出兵。”
“关中军阀两不相帮。”
“贾诩眼光独到,他早就看出袁绍不如曹操。”
“张绣投靠的时机正合适,曹操势力尚弱,正需要招募更多的人才。”
“曹操的长子、侄子都间接死在张绣手里,但曹操却并没有怨恨张绣,张绣死后还被追封为侯爵。”
“这才是丞相肚里能撑船!”
【当时袁曹双方的实力并不对等,曹操占据豫州、兖州,还有新得到的徐州,但这些地方经历多年大战,早已残破不堪,尚未恢复生产。袁绍则拥有冀州、并州、幽州、青州,北方的精华之地都在他手里。】
“冀州人口最多,土地肥沃,人民殷实,粮草充足。”
“黄巾之乱后,冀州都没有发生多少战争。”
“徐州兖州却在曹操、袁术、刘备、吕布手里来回争夺,当地的境况正应了曹操的那句诗: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有汉献帝的旗帜,袁绍有四世三公,门生故吏满天下的威望。】
【曹操兵马不过万余,袁绍却拥有精兵数十万!】
蒙毅:“曹操这些年一直在打仗,张绣、袁术、吕布、刘备……没有时间休养生息,袁绍却只有公孙瓒一个敌人。”
蒙恬:“诸位更看好哪一方?”
蔚僚:“仅看纸面实力,曹操远不及袁绍,但战场之上瞬息万变,以弱胜强之事不胜枚举。”
李斯:“曹操虽多疑,却能知人善任,虽不知其将帅如何,谋士却都有谋国之才。”
萧何:“袁绍多谋少断,即便帐下有孙膑吴起,也要袁绍有自己决断。”
扶苏:“看来诸位更看好曹操。”
王贲:“天幕如此浓墨渲染,怎么可能是一场简简单单的战役。定是以少胜多,出人意料之举。”
【建安五年二月,衣带诏事发,袁绍终于获得了名正言顺的开战理由。袁绍发布檄文,指控曹操:滥杀无辜,挟持天子,虐杀忠臣,盗窃王陵,曹、袁两家正式宣战!】
“陈琳大大的《为袁绍讨冀州檄》,写的真是太好了!”
“当时要派兵打仗就要师出有名。”
“汉献帝在许都,打曹操就等于打皇帝,直到衣带诏事件给了袁绍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
“《檄文》里面把曹老板贬的一文不值,还有很多夸张不实的内容,但不妨碍这篇文章出圈啊。”
“简直把曹操的底裤都扒掉了,把曹操的祖宗三代都辱骂了一遍。”
“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
曹操绷直了脊背:“天幕不会是要重复一遍吧!”
某个时空已经归顺曹操的陈琳:“请不要提我的名字,谢谢!”
他现在就站在老板曹操的身边,听着天幕的夸赞。
那是夸奖吗?
对他来说,简直堪比凌迟!
“强秦弱主,赵高执柄,专制朝权……终有望夷之败,祖宗焚灭,污辱至今,永为世鉴。”
始皇:“赵高!”
这件事过不去了是吧!
后世没有其他奸臣吗,为何总是提赵高!
赵高真是死的太便宜了,现在想要出气都找不到合适的对象!
“及臻吕后季年,产、禄专政,内兼二军,外统梁、赵,于是绛侯、朱虚兴兵奋怒,诛夷逆暴,尊立太宗,故能王道兴隆,光明显融,此则大臣立权之明表也。”
“先说赵高这样的奸臣祸国,再举一个正面的例子,拥立汉文帝刘恒的周勃陈平。”
吕雉看向周勃、陈平,神色一如既往的平静。
周勃还在专心的欣赏天幕,跟身边的同僚吐槽,“曹操这样的乱臣贼子就该骂!”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也会被波及。
而陈平早已俯身作揖,向吕后致意。
“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
“其实,曹腾在汉末的宦官中算好的了。”
“要看跟谁比。”
“全靠同行衬托……”
曹腾:“子孙闯祸,为何要殃及我这个早已作古的人!”
“父嵩,乞匄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
“这是说曹嵩买官,官至太尉的事。”
曹嵩:“买官不是常事吗,这天下哪个官吏上任不得出钱。”
再说了,老夫虽买官,却不曾鱼肉百姓,老夫家资万贯,看不上那些小钱!
能以一代人的经营支撑曹操举兵,这样的身价可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
“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僄狡锋协,好乱乐祸……”
“开始人身攻击了……”
曹操:最讨厌这四个字了!
“即日幽、并、青、冀四州并进。书到,荆州便勒见兵,与建忠将军协同声势,州郡各整戎马,罗落境界,举师扬威,并匡社稷,则非常之功于是乎著。”
“号召刘表、张绣一起举兵,匡扶社稷,诛灭奸臣。”
“问:陈琳怎么骂曹操的?他把曹操的身世和他做的事说了一遍!”
曹操:“啊,我头疼!”
“史料记载,曹操听后,惊出一身冷汗,头风病都好了大半。”
曹操尴尬的放下了捂着额头的手,淡定的仿佛天幕说的不是自己。
他神色自若的安慰身边面色惨白的陈琳:“孔璋之才,举世无双,这檄文乃是袁绍之意,孔璋不过是执笔人罢了,不必惊慌。”
陈琳对自家主公的心胸心悦诚服!
“我更佩服的是曹操的格局,陈琳辱骂他的祖宗三代,他不仅没有杀了陈琳,还让他做了自己的贴身秘书。”
“你辱我先人,我奉你为上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