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历史直播,开幕暴击by苦竹根
苦竹根  发于:2025年03月07日

关灯
护眼

天幕提及皇帝的年份总会提到公元纪年,要计算武帝的年纪并不难。
刘邦牙酸道:“老子也这么大年纪了,可没有糊涂!”
吕雉凉凉道:“刘彻当了四五十年的皇帝,你呢!”
刘启则见缝插针的教导太子,“彻儿,巫蛊方士都是假的,千万不要信那些东西。”
太子刘彻:“儿臣明白了!”
【江充本是赵国太子刘丹的舅兄,原名江齐,后来两人发生矛盾,刘丹派兵追杀江齐,江齐逃入京城,改名江充告发赵国太子乱伦,武帝借此废掉了赵国太子刘丹。】
尚在赵国的江齐:“吾命休矣!”
他立刻就要收拾金银跑路,可惜等他到了城门口,太子刘丹早已等在这里,他则因为贪婪晚了一步。
刘丹唇角含笑,眼底却一片冰凉,“抓起来!”
只要抓了江齐送到京城,陛下一高兴,自己这个太子就稳当了。
【江充因长相俊美,又有功劳,深得武帝的信任,成为绣衣使者。绣衣使者是武帝用来监督朝中大臣贵戚的特务机构,权力极大,可直接向武帝汇报。江充严刑峻法,抓了很多不法的贵戚子弟,武帝对其更加赞赏。】
站在局外的人立刻便能明白,江充不过是树立刚直不阿的人设,用贵戚子弟为自己打造进身之阶罢了。
武帝命令道:“立刻派人前往赵国,抓捕江充!”
【江充为表现自己的刚正不阿,直接拦住了馆陶公主的车队,严禁其在驰道上行走。还将太子的家臣抓捕,太子亲自求情都没有放人。武帝知道后称赞江充“为人臣应当如是”,一时间江充权势熏天,京城无人能及。】
武帝怒道:“江充此人不过是朕的一把刀,居然敢反噬主人!”
他哪里来的胆子直接向太子伸手?
当然是武帝赋予的!
【这些事让江充俨然成了武帝身边最好用的一把刀,但也得罪了不少人,江充认为自己没有给太子面子,将来太子继位定然不会放过他。于是,为了自己的权势地位,太子最好还是不要继位了!】
群臣对江充此人都很厌恶,这样不择手段善于记仇的小人,连太子都敢谋划。若是他们不小心得罪了,怕是死无葬身之地。
更何况,江充的职责就是监督他们这些朝臣的,为了他的权利,他们都会变成江充的刀下冤魂。
有了统一的目标,群臣前所未有的团结,一致要求处死江充,限制绣衣使者的权利!
【江充手握大权,生杀与夺肆意妄为,他摸准了武帝多疑的性格,便指示胡巫说:宫中有蛊气!武帝派江充继续调查,江充将未央宫的地皮寸寸掀起,先从后宫嫔妃开始,再到皇后太子宫中,皇后和太子宫中连放张床的地方都没有留下,就连皇帝的宝座底下也没有幸免……】
武帝感到一阵荒唐,象征大汉权利的未央宫被人肆意翻找,朕居然被蒙在鼓里!
朕的身边难道一个可信之人都没有了吗?
【最后,江充扬言,在太子宫中找到的木偶最多,并要报告武帝!】
【太子少傅石德害怕了,他劝说刘据道:“江充已经利用巫蛊杀了数万人,那些人很多都是冤枉的,可是皇帝十分相信他,即便有冤屈也无法申诉,不如先将江充抓捕下狱。再者,陛下说是在甘泉宫养病,可是您和皇后派去的使者都见不到皇帝,陛下生死未卜,奸臣当道,您难道忘了前朝扶苏的事了吗!”】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站在历史的上游,刘据能借鉴的也只有扶苏了。”
武帝叹了口气:“朕的耳目居然被完全蒙蔽,就连太子和皇后的消息都收不到。”
在联想到扶苏自杀一事,他已经能猜到太子会怎么做了……
【刘据没有其他办法,只能下令抓捕并斩杀了江充,江充死了,可是刘据依旧联系不到武帝,他不免做出了最坏的打算,武帝可能已经不在了。】
【刘据派门客前往未央宫禀报皇后卫子夫,卫子夫断然决定帮儿子一把,她将自己手中掌握的长乐宫的卫卒都交给刘据,刘据带着这些人想要掌控长安防务,前往甘泉宫寻找武帝。】
【他不知道的是,黄门苏文早已悄悄离开长安,前往甘泉,苏文报告太子谋反!武帝却不相信,他说:太子肯定是害怕了,又愤恨江充那些人,才会发生这样的变故。再次派出使者,宣太子前来甘泉宫见驾。】
武帝终于能理直气壮一次,他对卫青道:“仲卿你看,朕怎么可能相信太子谋反呢,据儿的性子里有卫家人的正直忠谨,就像仲卿你一样。”
晚年武帝的态度确实让卫青和卫子夫松了一口气,只要陛下相信据儿,再多的阴谋诡计他们都不怕!
“刘猪猪听到太子谋反第一反应居然是不相信,有点被他们的父子情感动了。”
“呃……楼上知道后面发生的事吗?”

刘邦啧啧称奇,“谁说太子不类父的,面对绝境敢起兵,这才是我刘家子孙。”
吕雉也赞赏道:“卫子夫做的好,有担当,有决断,大汉的皇后就要有这样的心性!”
始皇看着扶苏再次叹了口气,刘彻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样有“本事”的太子他也想要啊。
扶苏无言以对……
【若是使者见到太子,证明武帝还活着,太子很可能会跟着使者前往甘泉宫。可惜,武帝所托非人,这个使者根本没有进长安城便返程,对武帝道:“太子已经造反,要杀了我。”武帝大怒,派丞相刘屈氂回京平叛。】
【刘据带着长安囚徒与长乐宫兵马对阵丞相刘屈氂,双方在长安城中大战五天,血流成河。刘据大败,逃出长安。】
“原本隶属于卫青的北军不肯帮忙,刘据手里的兵马怎么可能打得过朝廷的正规军。”
“北军的仁安闭门不出,长安覆盎门的田仁却放了刘据一马,让他离开长安。”
“丞相刘屈氂是李广利的儿女亲家,李广利的外甥是昌邑王刘髆,他们合伙谋划想要立昌邑王刘髆为太子。”
“每个出头鸟都想将太子拉下来,扶持自己支持的皇子上位。”
“……”卫青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仁安!
这个仁安是他的部下,没想到将来会成为北军的统帅,更没想到此人居然会拒绝太子!
这一次,他没有机会了!
武帝则是看到刘屈氂的身世背景,有种果然如此的感觉,胆敢与太子作对,定是因为更大的利益!
【战乱平息后,武帝回到长安,他收回了皇后的印玺和绶带,皇后卫子夫自杀以证清白。太子在湖县的一个农户家里躲避追捕,结果被人举报,农人为了救太子,力抗官兵而死,刘据自杀身亡,二位皇孙一起被害。】
“恭喜刘猪猪达成自灭三族成就!”
“刘据真是太可惜了。”
卫子夫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脱簪请罪,刘据也跟着母亲跪在阶下,他年纪尚幼,但已经明白事理,天幕所讲他也能听懂。
武帝看着独自请罪的皇后和太子,叹了口气,他将卫子夫扶起,将刘据抱在怀里,向他们保证道:“朕绝不会让这样的事再次发生,朕养了三十多年的太子怎么能被小人所害,朕的据儿将来要继承大汉天下,休养生息,将大汉国祚延续下去,开创一个更加辉煌的时代!”
这样理智的话比什么亲情爱情之类的更让人信服,武帝是一位合格的皇帝,在他心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大汉天下,为了大汉政权能够平稳过渡,一位受过多年教育的太子是很重要的!
【太子谋反让整个朝堂巨震,暴怒中的武帝斩杀了所有参与谋反的臣子门客,不肯帮刘据的仁安也被武帝腰斩。】
仁安:……
大将军和陛下都不会放过我,我命休矣!
【壶关人孤茂上书武帝:太子本是陛下的嫡长子,又是大汉的合法继承人,而江充只是一介小人,却利用陛下给的权利陷害逼迫皇太子,离间父子关系。太子无法面见陛下,无处申冤,才会出此下策。儿子盗用父亲的军队不过是为了救命罢了,陛下却发天下之兵追捕太子,实在是让亲者痛仇者快!但武帝此时正在暴怒之中,显然听不进去任何劝阻。】
是啊,皇帝年老,太子是惟一的嫡长子,其他皇子根本没有竞争的资格,太子什么都不需要做就能顺利继承皇位,何必多此一举呢。
武帝对年老的自己越发看不上了,人老糊涂,晚节不保,就连最基本的判断力都失去了。
【此后,不少官吏和百姓因为巫蛊之事互相告发,经过调查多有不实,武帝这才知道江充为了罗织罪名做了多少丧心病狂的事,那么太子起兵诛杀江充也情有可原。】
武帝狠狠道:“江充小人,千刀万剐不足以解朕之恨!”
武帝想的更深一些,只要有酷吏政治,就会有江充这样的小人,善于专营,投其所好,肆意妄为。
可是若没有酷吏如何保证律法的实施,如何震慑贪官污吏,奸佞小人?
还是需要一个更加完善的制度,武帝想——限制廷尉与绣衣使者的权利,他们可以有探案、审案权,但所有判决都要经过朝臣审核,大案要案更要经过多个衙门公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正!
【郎官田千秋也为太子刘据鸣冤:“儿子擅动父亲的军队,按罪应该受到鞭打,但是天子的儿子误杀了人,又有什么罪呢!”】
是啊,天家父子之间的事,与外人何干!
【武帝这才醒悟,他下令诛杀江充满门,将苏文烧死在横桥上,所有因为对抗太子而加官进爵的人都被武帝满门抄斩。】
“刘屈氂被腰斩,李广利满门被诛,李广利本人投降匈奴。”
“一个冷知识,刘屈氂也是中山靖王的儿子。”
远在沛郡的中山王刘胜猛地起身,他眉头皱紧来回踱步。他沉迷酒色荒废国事,一心只想享受奢靡的生活,好不容易才让长安的皇帝放心,自家儿子未来却参与了这样的大事,该怎么办?
若是其他朝臣,陛下还会因为未发生之事不做追究。但陛下早就看自家这些诸侯王不顺眼,推恩令、白鹿币才发生多久,谁不知陛下的脾气。
如今让陛下抓住了把柄,中山国只怕要被除国了。
罢了,为了保住其他的孩子,只能放弃屈氂了。毕竟他的子孙有一百多个,少一个不少,总不能为了一个放弃所有。
“武帝的心理变化:你们居然敢帮着太子谋反,杀了!太子起兵是迫不得已,这是我们父子之间的私事,你们居然敢与太子刀兵相见,满门抄斩!那些两不相帮的人都是投机分子,想看看哪方能赢再下注,朕不会给你们机会的,全部诛杀!”
武帝朝的臣子悚然而惊,这三种人几乎将整个朝堂的臣子都包含在内,他们不觉得自己有机会逃脱。
失去理智的陛下真是太可怕了!
有些聪明人将整件事往前倒了倒,发现一切的起因都是因为大将军和冠军侯早逝,若是他们还活着,谁敢动太子!
退一万步说,若是他们还活着,谁能在军事上胜过太子!
【恢复理智的武帝建了一座思子宫,一座归来望思台思念长子刘据,可惜,人死不能复生,这一切不过是徒劳罢了!】
刘彻似乎能感受到那个年迈的自己那时的心情——定是悔不当初的!
一着不慎,被人掀了棋盘!
【巫蛊之祸几乎将满朝文武血洗了一遍,武帝培养多年的太子也死了,几个与此事有关的皇子都被牵连。】
【征和四年,武帝封禅泰山,这一路上他看到了百姓的困苦,看到了多年战乱带来的恶果,大汉已经不堪重负,摇摇欲坠,再也经不起动荡了。】
【武帝清醒的意识到再次改弦易辙的时候到了,他拒绝了桑弘羊等人在西域轮台地区屯田的请求,毅然颁布了《轮台诏》——“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武帝朝之前的朝代震撼莫名,为这位雄才伟略的帝王震撼,为他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而震撼!
始皇也赞叹道:“不愧是千古一帝!”
他承认这个刘彻有与自己比肩的能力。
也有人想起天幕曾说过的“有亡秦之过,无亡秦之失!”大概就是因为这件事吧。
【武帝反省自己的过错,停下了征伐的脚步,将大汉的国策重新定为休养生息,稳定了混乱的局面,将即将崩溃的大汉王朝再次拉回正常的轨道上来。】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武帝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能力挽狂澜,这是最值得后人学习的。”
“武帝本想将政策的转变交给太子刘据,可惜巫蛊之祸打乱了他的布局,这件事只能武帝自己来做,新继位的刘弗陵没有这样的能力,四个辅政大臣也没有这样的权威。”
“是啊,后代子孙谁敢说武帝做的不对,那就是在否定自己皇位的正统性。”
“那些酷吏若是没有因为巫蛊之祸而死,看到杀了太子也无法阻止武帝改弦易张,会不会再次铤而走险刺杀武帝啊。”
“事实上,当时桑弘羊等人根本不理解刘彻的做法,他们的思想还在对外征伐上,根本没有考虑到大汉百姓的承受能力。”
“武帝挽狂澜于既倒,使大汉再次焕发生机,奠定了昭宣之治的基石。”
桑弘羊将这些评价都记在心里,他擅长的是经济敛财,知道自己没有多少政治素养,无法理解陛下的宏图大略也很正常。
武帝看到了连续多年征战带来的恶果,他知道自己能活到七十多岁,心中急躁瞬间消失了。这一次当放慢脚步,对外征战的同时也不能让国人朝不保夕。
【公元前87年,武帝即将走向生命的尽头,他将皇位交给年仅8岁的刘弗陵,又任命霍光、上官桀、金日磾、桑弘羊辅政,带着满心的遗憾与对大汉命运的担忧离开了人世。】

第93章 汉武大帝
桑弘羊没想到还能听到自己的名字,他居然逃过了巫蛊之祸,躲过了陛下晚年的混乱朝局,活到了下一朝。
其他人疑惑的则是霍光是何人?
霍氏?此人与冠军侯有何关系?
元朔六年,霍光还是一个小少年,没有被哥哥接到京城,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哥哥是风靡天下的冠军侯,霍去病也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
“阴谋论一点,武帝可能是因为卫家权势太大,才会默许江充陷害太子,他可能是想打压太子的势力,没想到最后翻车了。”
“楼上的说法我不敢苟同,卫青霍去病已经死了十几年了,卫家也没有出现什么有能力的人才,太子的势力还需要打压么!”
“再者,当时的太子已经三十多岁,孙子都有了,还能压不住外戚!”
“太子死了,武帝能选择的只有一个8岁的孩童,这与武帝的政治谋略不符,他希望继任者能够改变穷兵黩武的国策,休养生息平息社会矛盾,这些只有培养多年的太子刘据才能做到。”
“而且,卫太子刘据的陵墓比武帝茂陵还要高,在古代等级森严的墓葬制度下,可见武帝对太子的思念与悔恨。”
武帝对后世的猜测出离愤怒,“朕怎么会想要打压卫家!”卫家一切荣誉都是刘彻赋予的,他若想收回易如反掌,根本不必拐弯抹角。
这点卫青还是有信心的,陛下向来骄傲张扬,想做什么都会摆在明面上,根本不必用阴谋诡计。
只是,晚年的汉武帝已经被权利浸淫了四十多年,成为彻彻底底的政治生物,会不会忌惮年富力强的太子呢?
【刘弗陵是武帝最年幼的孩子,其母为钩弋夫人,传说刘弗陵与上古的尧帝一样都是怀胎十四个月而生,因此备受武帝喜爱。】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怀孕只有280天到十个月,绝对不会超过这个时间的。”
“如果足月还没有生产,羊水会枯竭,婴儿会窒息而死。”
“钩弋夫人利用这些神神鬼鬼的东西来糊弄皇帝,武帝正好迷信这些,不过是为了自己儿子造势罢了。”
“就像刘邦斩白蛇起义,刘彻母亲梦日入怀,都是一个套路。”
“可是刘弗陵出生时,太子还在位,钩弋夫人就敢传这样的谣言,野心好大!”
武帝面色有些发红,他扪心自问,若是当真有个孩子十四个月才出生,他一定会非常重视。
不会是因为自己的迷信,动摇了太子的地位吧!
喜欢的小儿子和要继承家业的大儿子怎么能一样呢。
对此,始皇与武帝很有共同语言,他也只是将胡亥当做不懂事的小孩看待的,谁知过多的宠爱让他忘记了自己的身份。
卫子夫记下钩弋夫人此人,这人也不知出生了没有,但这次她不会有机会见到陛下了!
【刘弗陵三岁那年,巫蛊之祸发生,此后数年,武帝都没有立太子。皇三子刘旦主动上书自荐,被暴怒中的武帝斩杀了使者,削减了封地。四子刘胥为人奢侈,喜好游乐,行为举止毫无法度,被排除出储君之位。五子刘髆就是李夫人的儿子,李广利的外甥,因李广利投降匈奴失去竞争权,且因外家被满门抄斩,他也受到了不小的打击,武帝去世前一年便死了。】
刘彻:好消息,朕以后会有数个子嗣。坏消息,那些皇子一个不如一个。
“还是朕的据儿最好,有刘家人的决断,也有卫家人的品行。”
这般对比下来,更没有人怀疑陛下因忌惮太子而纵容江充了,因为其他皇子一个都立不起来。以陛下的理智,不会将大汉天下交给一个不知能不能长大的三岁孩童的。
可惜,晚年的武帝没有选择。
【武帝无可奈何只能选择幼子为继承人,在立下刘弗陵为太子后,为防主少母壮霍乱国朝,刘弗陵的生母被直接赐死。】
卫子夫心里咯噔了一下,不知是什么滋味。
后宫中看着天幕的美人们浑身一颤,他们看到卫家没落,皇后太子自杀,本来还为自家儿子有可能成为太子而暗暗兴奋。没想到陛下是真的狠,居然杀母立子,她们瞬间失去了世俗的欲望和野心。
吕雉冷哼一声:“真是你刘家的好儿郎!”
她心里明白刘彻做的是对的,刘弗陵年纪太小了,钩弋夫人也正值芳龄,若是任由太后秉政,谁知道那个钩弋夫人是下一个宣太后还是赵姬。
可这并不影响她想到自己的处境,生出同病相怜之感。
女子何其艰难,即便贵为皇帝之母,依旧命不由己。
始皇想起了早已被埋在记忆深处的母亲,若是钩弋夫人如赵姬一般……刘彻还真是有决断!
武帝想到曾经被两宫太后压制的岁月,他明白那是怎样的境况,自然不会给后代留下隐患。
子弱母壮,必乱天下!无上的权威和无边的享乐,世间没有什么人能不为其所动,再贤德的人也难免骄奢淫逸,而骄奢淫逸,又大权在握的太后,谁人能够止制她……
已经发生的事,他来不及改变,尚未发生的,他必要握在手中!
【刘弗陵在位十三年,年仅21岁便去世了,他没有子嗣,身为辅政大臣的霍光选择了武帝的孙子刘贺为新帝,但刘贺为人张扬桀骜,在先帝灵前饮酒吃肉,将皇宫当做游乐场,动物园,随性官吏肆意妄为……二十七天做了一千多件荒唐事,当即被废!】
“刘贺长安一月游,失去了自己的封国,得了个海昏侯的封号。”
“二十七天的皇帝,是不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
“刘贺太心急了,他想将权利抓在自己手里,却没有掂量清楚自己的分量,行事莽撞,被霍光抓住把柄。”
“关于小宗继承大宗,他的祖宗文帝刘恒已经做了一个完美的表率,居然一点都没有学到。”
“霍光及朝中重臣有拥立之功,刘贺却一上来就分他们的权利,一点施恩的表示都没有,怎能不让重臣寒心。”
“……”刘彻刚开始震惊于刘弗陵的夭折:刚刚成年便去世了,朝廷大事岂不是都在辅政大臣手里,也不知这几人会不会辜负朕的信任。
随后,又看到重臣废立皇帝,“废立皇帝,这岂不是另一个周勃陈平!”
周勃陈平可是将惠帝的子嗣都开除宗籍,诛杀殆尽,难道朕的子孙也要遭此横祸!
这是一个大臣该做的事吗!
刘彻将冰冷的目光投向桑弘羊,找不到霍光等人,只能先拿桑弘羊出气了。
桑弘羊:陛下的目光快要把我凌迟了,天幕你倒是快点解释清楚啊!
【刘贺被废,大汉皇位的归属成为最大的问题。就在这这时,有人举荐武帝曾孙刘病已继承皇位,霍光欣然同意,满朝文武尽皆赞同。】
已改名刘询的刘病已向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表示谢意,霍光也满脸笑意看着尚且稚嫩的天子。
【刘病已,武帝曾孙,太子刘据唯一存活下来的孙子,出生数月便遭到巫蛊之祸,他在襁褓中被投入监牢,在廷尉监丙吉的保护下悄然长大。刘病已多次病危,都是丙吉四处奔走,为其寻医问药。】
卫子夫紧张的屏住了呼吸,这个孩子居然是据儿留下的血脉!
武帝激动莫名,满朝文武瞳孔放大,这就是天意吗?
天意归属卫太子一脉,才会给他们带来这么多人才。又恰巧昭帝早逝,没有留下子嗣,就连继任的刘贺也因故被废,这么多波折过去,皇位居然又回到了卫太子的后人手里!
宣帝朝,刘询震惊的起身道:“丙吉!”
丙吉因拥立之功已被封为关内侯,但刘询从不知丙吉曾为他做了那么多事。
幼年的记忆早已模糊,而丙吉从不邀功。
刘询是一个重感情的帝王,他下阶行至丙吉案前,拜谢其救命之恩,丙吉忙起身搀扶,多番推辞。
不知多少人在心里羡慕丙吉,三代富贵唾手可得,但他们却没有想过丙吉承担的风险……
【刘病己五岁时,武帝多病,有望气者上奏,称长安狱中有天子气,武帝下令诛杀所有罪犯。又是丙吉誓死保护,刘病已才得见天日。】
卫子夫眼眶都红了,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失去了所有亲人,居然还有人针对他,他能平安长大吗?
武帝想狠狠打自己一巴掌,看看你做的什么混账事!
不过,这个孩子会给大汉带来新的希望吗!
【武帝驾崩之前留下两道遗诏,一个是任命辅政大臣,另一个便是将刘病已记入宗谱,收养于掖庭。至此,刘病已终于恢复了皇孙的身份,得到了宗室的认可。】
【刘病己生长于市井之间,遍游三辅,行侠仗义,尤其喜欢去祖父刘据的博望苑附近游玩。他没有接受过皇室教育,却深知民间疾苦,精通人情世故。这些经历塑造了他的性格,让他成为了不同于大汉任何一位帝王的皇帝——一个重情重义,有人情味的皇帝!】
卫子夫、卫青等人为刘病已困苦的少年时光心痛不已,他本该是大汉最尊贵的皇子皇孙,却只能长于民间,孤苦伶仃。
武帝却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天幕似乎很是推崇这个孩子,他定是一个了不起的皇帝!

第94章 昭宣之治
刘询听天幕讲起自己的过往,面色如常唇角含笑,那段行侠仗义的日子也是他最难忘的记忆。那时生活虽然困苦,但精神却很昂扬。他有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有情投意合的心上人,每日游历三辅,潇洒自在。如今登上皇位,再也没有那样的机会了……
【刘询执政期间继承武帝遗泽,并将其发扬光大,南匈奴呼韩邪单于亲赴长安俯首称臣,又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西域正式归属大汉治下,将大汉国力推至巅峰!】
“做得好!”武帝激动不已,他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打败匈奴,没想到被自家后代做到了!
卫青霍去病也激动不已,这是据儿的后代,身上流着卫家的血脉,他们与有荣焉。
见不到刘病己,武帝便将所有夸赞都给了刘据。
【宣帝刘询为曾祖武帝上庙号为世宗,追赠卫子夫谥号“思”,为自己的祖父刘据上谥号“戾”。大概直到此时,巫蛊之祸带来的血腥才终于消散在历史的尘埃中。】
道德纯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内思索曰思,追悔前过曰思,这是一个后辈对曾祖母的思念,也隐含着对武帝的指责。
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面对奸臣的陷害,刘据没有束手待毙,他起兵反抗,乃是不得已而为之。
刘彻叹了口气:“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
他这辈子是停不下来了,只希望能多给后代留下一些本钱。
【在滔滔的长河中,你是一朵浪花,在绵绵的山脉里,你是一座奇峰……】
【汉武帝刘彻在位五十四年,创建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威强睿德曰武”,他威严、坚强、明智、仁德,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皇帝之一!】
眼看着武帝朝接近尾声,平行时空的古人开始在评论区刷屏——
“司马迁: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内修法度。”
“曹植:世宗光光,文帝是攘。威震百蛮,恢拓土疆。简定律历,辨修旧章。封天禅土,功越百王。”
“李世民: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唯秦皇、汉武……”
长孙皇后含笑看着自家陛下,调侃道:“后面不是还有么,二郎怎么不加上?”
李世民:……后面说的是:始皇暴虐,至子而亡;汉武骄奢,国祚几绝。
这种话私下跟皇后说说就好,怎能让前人看到,再者,自家儿子还有一堆麻烦事呢,怎能给人留下话柄!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