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历史直播,开幕暴击by苦竹根
苦竹根  发于:2025年03月07日

关灯
护眼

【起义军诛杀知县张斗耀,开仓济民。他们手持刀械,以墨涂面,攻打官仓,散粮于饥饿的百姓。】
【攻下县城后,他们担心被官军合围,就退到白水县洛河以北,聚寨而守,招揽流民。随着饥民越来越多,起义军声势日大,他们开始转战于渭北各地,攻城夺寨,处斩恶吏,杀富济贫,得到当地贫苦百姓的拥戴!】
【起义军迅速发展壮大,引来了附近官兵的围剿。王二带着义军打败了官军,很多饥民和明王朝的一些逃兵也纷纷加入了起义军的队伍,起义军迅速扩充到数千人,在蒲城、宜君、洛川、白水一带活动。】
【王二首义后,全陕响应!】
【崇祯元年,王嘉胤、杨六、不沾泥等在陕西府谷等地举起义旗!】
【从崇祯元年到崇祯三年间,高迎祥在陕西安塞起义,自号闯王。张献忠在陕西米脂十八寨起义,自称“八大王”。】
【因裁撤驿站制度,被迫失业的李自成也杀死贪官造了反,在高迎祥领导的起义军中当了“闯将”。】
【还有当地的官兵因为缺饷哗变加入了义军队伍,全陕境共有义军100余部!】
李世民:“整个关中都乱了……”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要数王嘉胤,他曾在塞外当兵,后来逃回内地,在当地有一定的威望。高迎祥、王自用等人都向王嘉胤靠拢,响应他的号召一起行动,一时间烽火燃遍陕西,并迅速蔓延到晋、宁、甘三省,起义队伍很快便发展到两万多人。】
【王二也率队北上与之汇合,起义军扩展到五六万人。他们一度占领府谷称王设官,建立了临时性的政权!】
【崇祯二年,朱由检任命杨鹤为陕西三边总督,负责处理陕西民变。朱由检对于民变的态度是:以抚为主、以剿为辅。】
朱由检:“流贼与夷虏不同,这都是我内地赤子,还须用招抚解散为是,不必纯用杀掠。”
【王嘉胤率义军攻破府谷县城,开仓放粮,以黄龙山森林为掩护突袭延安、庆阳,高迎祥、张献忠等人忽而回师神木,忽而又东渡黄河到山西,忽又转到府谷,搞得三边总督杨鹤四顾不暇。】
【就在与朝廷军的战斗中,王二不幸被俘牺牲。】
【王二起义揭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此后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势如燎原大火。】
【陕西各地走投无路的农民与边镇逃兵、被裁撤的驿卒等合流,纷纷揭竿而起。】
【起义军杀贪官、破监牢、开粮仓、济饥民,对明朝统治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这些起义者各自为战、流动性强,所以也被统治阶级称为“流寇”。】
【杨鹤贯彻了朱由检方针,陆续招安了一批起义者,其中最大的成果是崇祯四年招安的神一魁。】
【但明廷根本无力养活大批饥民,即便已经被招安的人,也会降而复叛,神一魁不到一个月就“复叛”了。】
【朱由检闻讯震怒,下令逮捕杨鹤,将他遣戍袁州,代之以主剿的延绥巡抚洪承畴出任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改变策略,“以剿坚抚,先剿后抚”,集中兵力围剿陕西义军!】

第582章 日薄西山
【早期的起义军,没有统一的指挥,自发盲目,各自为战,而且成份复杂,缺乏推翻明朝政权的明确目标。】
【崇祯四年,陕西义军势力最强大的王嘉胤遭到曹文诏的重兵围攻,为避开明军主力,王嘉胤率军入晋,起义中心由陕西转移到了山西。】
【在王嘉胤的指挥下,义军的作战方式也从极度分散,各自为战发展为相对集中,互相呼应。】
【但堡垒都是从内部被突破的,王嘉胤被他的妻弟张立位和部将王国忠灌醉刺死。】
【王嘉胤牺牲后,其部将王自用被义军推举为领袖,继续与明王朝战斗。】
【王自用联合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罗汝才等部20余万人,号称36营,一度攻破大宁、隰州、泽州、寿阳等城。】
【他成功地将当时在山西零星分散的各路农民军统一组织了起来,农民起义军也由分状态进入协同作战的阶段。】
刘彻:“明末的环境如同养蛊,农民军在与朝廷军对抗的过程中逐渐壮大,相较之下,明廷却越来越无能为力。”
【在洪承畴等明朝将领的大力镇压下,陕西的各路起义军陆续转战山西。朱由检立刻命曹文诏节制陕西、山西负责剿匪的诸多将领,统一指挥!】
“曹文诏也是明朝末年的一位著名将领,他早年从军于辽东,先后隶属于熊廷弼、孙承宗,以实打实的战功升为游击将军。”
“皇太极包围北京时,曹文诏也跟随袁崇焕入关勤王,在保卫北京中立有战功。”
“农民起义爆发后,曹文诏率军镇压,他用计击破王嘉胤部,先后击杀点灯子、张飞、红军友等农民军首领,成为各部农民军的劲敌!”
“崇祯八年,曹文诏率部追击李自成时,中伏陷入重围,兵败自杀。”
“曹文诏在镇压明末农民起义中功勋卓著,被誉为“明末第一良将”!”
李世民:“不过是败了一场就要自杀,可见崇祯的多疑猜忌,刻薄寡恩让朝臣心有戚戚啊。”
【为了躲避朝廷的围剿,在山西的各路起义军又通过渑池,转进河南,攻城略地!】
【崇祯六年,王自用在武安作战时受伤,同年五月,在河南济源病死。】
【王自用牺牲后,起义军在高迎祥领导下继续与明军展开了激烈博斗,为了突破明军的重重包围,起义军损失惨重!】
【高迎祥被誉为第一代“闯王”,他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为了生计曾以贩马为业。也因此,他练就了一手骑射功夫,臂力过人,还有不凡的胆识和谋略。】
【高迎祥非常重视军纪,严格要求手下将士服从命令、爱护百姓,他想要将部下的农民军转变为正规的军队。】
【他采用灵活的战术,避免与明军主力正面交锋,利用地形和战术优势,多次击败官军。在龙门之战、和州之战等战役中,高迎祥都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
【他们突破官军包围后,转移到明军力量相对薄弱的豫西、楚北,以郧阳为中心,分部来往穿插于豫、楚、川、陕之间,利用官军分兵守境,互不协同的弱点,进行游击性质的流动作战,与明军周旋。】
【明军不得不把守要隘,穷于追剿,陷入战线过长,兵力分散的困境。】
【因正确的战略战术,起义军日益壮大,遍及陕西、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迫使明军也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指挥,不能继续各自为战。】
【崇祯七年,朱由检以陈奇瑜为五省总督,全权负责镇压起义,他采用四面分进合击的战术,企图一举歼灭各地义军。】
【卢象升被任命为郧阳抚治,郧阳正是川、陕、豫、楚四省的交界地带,卢象升往这里一杵,相当于直接斩断了各地义军之间的联系!】
【在明军的镇压下,高迎祥、李自成等部只能退回陕西。崇祯七年六月,高迎祥部被围困在兴安之南的车厢峡内,一时陷入绝境……】
【车厢峡,峡长约20公里,宽不过丈余,两面奇峰突兀,怪石嶙峋,恶浪翻滚,易入难出。】
【高迎祥率四万人误入车厢峡,被明军总督陈奇瑜率领的官军包围。官军居高临下,垒石塞路,从山上投石袭击,还用火攻焚烧,使得起义军陷入绝境。】
【起义军被困峡内,没有食物,长途奔波又饿又乏。屋漏偏逢连夜雨,偏偏这时又天降大雨,连绵20天的大雨引发了附近的山洪泥石流,农民军“弓矢尽脱”,马匹因为缺乏草料死亡过半,形势十分危急!】
【面对如此困境,高迎祥和李自成决定采用诈降之计。】
【他们利用陈奇瑜胸无大志的弱点,派人贿赂陈奇瑜,以一人50两纹银的价格,放出了三万六千多义军。】
【脱离险境之后,起义军再次汇集在一起,以摧枯拉朽之势击败明总兵贺人龙、张天礼的军队。】
【起义军乘胜追击,攻下宝鸡、麟游等城,关中大震!】
【崇祯帝十分恼怒,撤掉了陈奇瑜,任命洪承畴继任五省总督!】
【崇祯八年,明朝派洪承畴出陕西,朱大典出山东,两面夹攻起义军。】
【经过多年的转战,起义军也深深的意识到,只有联合作战才能与明军对抗,各路起义军会师荥阳,经过大浪淘沙,此时有农民军十三家,72营!】
【最终,起义军决定兵分三路,一部返回陕西,一部北上山西,一部向东攻入凤阳。】
【起义军一路攻城略地,相继攻下密县、上蔡、颍州……直到凤阳城下。】
【在正月十五元宵节之际,大批农民军悄悄包围了凤阳城。次日清晨,大雾弥漫,起义军乘势攻城,守城将领和士兵措手不及,城内秩序大乱。】
【伪装入城的农民军将士乘势四处点火,与城外农民军主力密切配合,对守城官军进行了内外夹击。官军阵势大乱,最终守城将领朱国相自杀,4000余名守城士卒被歼。】
【农民军焚毁了皇陵楼殿,张献忠还张旗帜自称“古元真龙皇帝”,震惊朝野!】
【凤阳作为明朝的发祥地和皇陵所在地,其被毁无疑是对明朝统治者的一次沉重打击。凤阳之战后,起义军的声势更加壮大!】
明朝的皇帝纷纷拍案而起!
朱元璋:“这可是朕的祖陵!”
朱棣:“这是将大明的尊严扔在地上踩!”
朱厚照:“连祖坟都保不住,大明还有何威严!”
【崇祯帝极为愤怒,但他也意识到,面对灵活机动,神出鬼没的农民军,大规模围剿难以奏效,只能改变策略:分区负责,重点进攻!】
【以卢象升为五省总督,专门负责中原地区,洪承畴负责西北,又起用孙传庭为陕西巡抚。他们各自负责自己的区域,又相互协同,彼此合作。】
赵匡胤:“如此内忧外患的局面下,明朝廷居然还能与农民军打的有来有往,若是在大宋……”
怕是早就放弃被农民军占据的地区了吧。
朱标:“大明不缺忠臣良将,也不缺想要有作为的皇帝,为何还是到了这样的地步!”
【新的布置呈现出了很好的结果,高迎祥、张献忠在河南连续失败,连连受挫,兵力损失过半,残部只能再次返回陕西。李自成在兴平等地也多次失利。】
【崇祯九年,为打开局面,高迎祥率军出汉中,经过子午谷偷袭西安,意图占据整个陕西。然而,子午谷道路崎岖险峻,大军行进极其困难,很容易受到敌人的伏击。】
【不出意外,当起义军进入子午谷后,便遭到了陕西巡抚孙传庭的伏击。】
【经过一番激战,高迎祥坐骑被手下的二五仔所偷,他只能孤军奋战,身陷重围,逃往一个山洞躲避,结果被官军发现俘获,之后被押送到京城凌迟处死。】
【高迎祥的余部很多都投靠了李自成。】
【高迎祥牺牲后,起义军逐渐分成两部,一支由张献忠领导,活动在湖北、安徽、河南一带;另一支由李自成领导,活动在甘肃、宁夏、陕西一带。】
【就在此时,清军入边,攻破昌平等16座城池,朱由检急调卢象升率军驰援,中原地区压力骤减。张献忠乘机复起,联合罗汝才等部20余万人,沿江东进,分散活动于蕲州、霍山一带。】
【张献忠出身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就聪明倔强,跟着父亲贩卖红枣。他当过捕快,也当过边军,因触犯律法,按律当斩,主将陈洪范见其状貌奇异,为他求情。最后,张献忠被重打了一百军棍,在军中除名,流落乡间。】
【崇祯三年,张献忠在家乡聚集十八寨农民组织了一支队伍响应王嘉胤暴动,自号“八大王”。他转战于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湖北、四川等地,其队伍由几千人发展到几万人,成为当时最强大的一支起义军。】
【高迎祥牺牲后,李自成被推举为新的闯王,但这时候他的势力很小,起义军中以张献忠为主力。】
【名望与实力不相符,导致了张献忠与李自成的分裂。】
【张献忠率部攻略长江流域,李自成攻略黄河流域。】
【自崇祯六年到崇祯十年,张献忠三次入川,在四川烧杀抢掠,给四川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就在他第三次进入四川的时候,遭到了明军总兵官左良玉部的进攻,张献忠的起义部队损兵折将,本人也身受重伤,导致他在政治上开始动摇。】

第583章 日薄西山6
【李自成也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自幼苦难的经历让他对社会的不公和贫困有着十分深刻的认识。】
【天启年间,陕西连年灾荒,官府的租税却分文不减,李家生活十分困难,李自成自小便被家人舍入寺庙当了小和尚。】
【但时局艰难,即便做了和尚,也无法保证能吃饱饭,为了一口吃的,他只能给当地的艾姓地主放羊度日。】
洪武年间,所有人都有意无意的看向他们的皇帝陛下:这不会是您的转世投胎吧!
给地主放羊,还当过和尚……
就连马皇后和太子朱标的目光都不自觉的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敏锐的发现了这些目光,结合天幕正在说的内容,他顿时怒了!
“咱就算要投胎,那也是去拯救大明啊。”
至于朱元璋内心所想,其他人就不知道了:若是这李自成真能重复咱的路线……
朱元璋也不知该喜该忧。
【十几岁的时候,李自成的父母都死了。二十一岁那年,他打伤了艾姓地主,应募到银川驿站当一名驿卒。】
【在崇祯改革驿站系统后,李自成被裁撤。因为还不起豪绅的债务,他杀了债主,又背上了人命官司,为躲避官司,他逃亡甘肃投军,很快成为明军中的把总。】
【但明朝的边军生活也很困苦,他们的土地都被将领占为私有,还要被无限制的拖欠克扣粮饷,忍无可忍的边军们杀了顶头上司,举旗反抗!】
崇祯:原来这就是大明的黄巢!
朕想要招安他,现在还有机会吗?
【崇祯四年,李自成在米脂号召饥民起义,率众投靠了他的舅舅高迎祥,成为起义军中的“闯将”。】
【崇祯九年,高迎祥被杀后,李自成被推举为第二任闯王,他领众“以走致敌”,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战法,连下阶州、陇州、宁羌,转战陕甘地区。】
【崇祯十一年,朱由检任命杨嗣昌为兵部尚书,入阁拜相,将解决内忧外患、中兴大明王朝的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
【杨嗣昌提出“四正六隅十面网”,由五省总督和五省总理负责剿杀。五省总督仍然是洪承畴,而之前的五省总理卢象升早已调任北方提防金军,接替他的王家祯是个无能之辈,杨嗣昌便推荐平息海盗有功的两广总督熊文灿出任五省总理。】
【杨嗣昌的战略收到了一定成效,西北面的起义军在洪承畴和孙传庭的镇压下被消灭殆尽,李自成于同年十月率18骑逃入商洛山中。】
【熊文灿则将围剿改为招抚,势力最大的张献忠部接受了熊文灿的招安,另一支起义军罗汝才部也在均州投降,东南面其他起义军或降或逃,农民战争顿时陷入了低谷……】
【内忧取得一定成果,对于外患,杨嗣昌提出的对清方针是议和优先,以便腾出手来彻底解决国内的农民起义。】
【他把这件事交给了辽东巡抚方一藻和监军太监高起潜秘密进行,但不出意外的是,秘密终究还是泄露了,这件事引发了群臣的反对,议和之事便被拖延下来。】
【皇太极见明朝反复无常,抓住机会,于崇祯十一年九月第五次发兵入塞,一时间京畿告急。】
【崇祯命洪承畴、孙传庭率军北上,赴京勤王,西北官军数量骤然减少。而这次对清作战也发生了很多事,最终导致卢象升战死、孙传庭被下狱。】
【崇祯不得不将洪承畴调任蓟辽总督,率领陕西精锐之师在松山、锦州一线防范清军,这给濒临绝境的李自成一个难得的喘息之机。】
如今的局势如同三足鼎立,大明王朝腹背受敌,朝中君臣却出于自傲的心理,不肯低头议和。
崇祯:“难道朕当真应该与其中一方议和吗?”
【李自成在陕甘等地坚持战斗,逐渐发展壮大,不愿投降明朝的农民军纷纷投靠李自成。】
【明朝官府那些腐败官僚无止境的索贿、敲诈、刁难、不信任,让张献忠深感不满,崇祯十二年,他受到李自成的影响,联合罗汝才、张天琳等人再次举起反旗!】
【经过一年的修整,张献忠的实力得到了加强,而明朝却或死、或囚、或调,少了三员大将。起义军连破房县、保康,在罗猴山歼灭了明军主力左良玉部。】
“左良玉也算是明末一个数的上名号的将领。”
“他在与清军作战时崭露头角,在镇压农民军的过程中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随之而来的便是他的骄横跋扈,拥兵自重!”
“不过,忠心耿耿的孙传庭因皇帝的怀疑被下狱治罪,野心勃勃还打了败仗的左良玉反倒没有受到多少惩罚。”
“到了南明的时候,左良玉为了自己的野心,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进攻南京的南明小朝廷,可惜,他还没有赶到南京,就死于进军途中。”
“他死后,他的儿子直接投降清朝……”
“崇祯帝达成成就,反向识人达人!”
崇祯:……
【朱由检再次发挥了他多疑嗜杀的一惯作风,因一时战事不利,便杀了熊文灿,派兵部尚书杨嗣昌亲自督军进剿。】
刘备:“如此危机时刻,难道不应该打消这些忠臣的疑虑,你把人都杀光了,还有谁会真心帮你。”
要与群臣交心也很简单,只需要抵足而眠即可……
“熊文灿在担任福建巡抚之时,就对地方武装采取招抚策略,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就是在此时被他招降到明廷的。”
“他还支持郑芝龙造战船、制兵器,建立福建水师,巡卫台湾海峡,可以说很有战略眼光了。”
“崇祯六年,熊文灿率郑芝龙的水师,击溃了由荷兰人支持的广东大海盗刘香集团。”
“在熊文灿的指挥下,一举荡平了为患多年的海上巨盗,平靖了福建海域!”
“崇祯三年,福建南部连年大旱,饥民遍地。熊文灿便组织招募饥民去台湾垦荒,他派郑芝龙用海船将招募的数万饥民运往台湾,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有组织地向台湾移民!”
“在对农民起义军的围剿中,熊文灿仍采用曾在福建大获成功的招抚策略。先后招抚了张献忠、刘国能、罗汝才等部,除李自成之外的农民起义军全部被招降。”
“但可惜的是,他最终也因为招抚农民起义军失败而被捕、斩首,这也成为了他一生中的遗憾和污点。”
崇祯:“朕又杀错了……”
还好,现在这一切还没有发生,虽然朕负荆请罪的对象又多了一个,但大明也多了一位栋梁之材啊!
【身为阁老的杨嗣昌率领十万大军督师襄阳,对张献忠大举围剿。】
【张献忠率领自己的部下奋力突破包围,经由鄂西、陕东第四次入川,杨嗣昌也领兵人川追击。】
【张献忠用“避实捣虚”、“以走致敌”的战略,带着自己的军队到处行军,以此调动敌人。】
【在半年之内,张献忠转战达州、沪州、广元等地,几乎走遍了整个四川,行程五、六千里,让明军疲于奔命,无法追及,只能尾随义军。】
“这是运动战吧!”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所有的事情都能在历史上找到借鉴。”
“历史就放在那里,但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灵活运用,还能青出于蓝胜于蓝的也只有那一人罢了!”
【崇祯十四年,当明军精锐都聚集在四川的时候,张献忠立刻从四川东下,进入湖广,跳出明军的包围圈。】
【义军昼夜疾驰,仅用八天时间,便行军一千多里,突然出现在襄阳城下,他们沿途焚毁驿舍,杀死守卫,隔断四川与湖广明军之间的联络。】
【襄阳城正是杨嗣昌的大本营,而此时这里城防空虚,给了张献忠绝佳的机会。】
【张献忠派20余骑乔装明军,带着缴获的杨嗣昌的军符、令箭顺利入城。】
【当晚,城中内应纵火,城外大军攻城,里应外合之下,第二天凌晨便攻下了襄阳城,活捉了襄王朱翊铭。】
霍去病:“千里奔驰,精准掌握战机!”
卫青:“里应外合,出奇制胜!”
【张献忠占了襄阳,杀了襄王朱翊铭和贵阳王朱常法,缴获了杨嗣昌储存在那里的大批粮饷、兵器,又把襄王府金库里的十几万两银子分发给当地的饥民。】
“这是对杨嗣昌骑脸输出啊!”
“杨嗣昌还不得疯。”
“这还不算完呢。”
【张献忠将明军的主力牵制到四川的时候,李自成便趁机离开商洛山区,重整旗鼓!】
【崇祯十三年,河南遭到严重的灾荒,农民纷起暴动。李自成率军转战河南,当地百姓争相依附,李自成接连攻下豫西南许多州县。】
【崇祯十四年初,李自成攻破洛阳,杀了福王朱常洵,开仓济贫,声势迅速壮大。】
一心想要易储的万历皇帝和他的郑贵妃:……
朱元璋不敢置信道:“大明的藩王不会都是这样的下场吧……”
朱标:“藩王在地方为非作歹,招致民怨沸腾,他们怕是只有死路一条了。”
朱棣:“他们在地方经营百年,富得流油,若是朕易地而处,也会将这些大户杀了,不仅能满足自己的军需,还能不费吹灰之力便收获当地民心。”
明末的藩王简直就是朱元璋两百年前给农民军准备好的血包啊!
朱元璋:噗……
杀人诛心啊!

第584章 日薄西山7
【杨嗣昌听说洛阳、襄阳陷落、二王被杀,他处心积虑布置的围攻起义军的计划全部破产,不禁愤惧交加,自缢于军中。】
【对杨嗣昌的死,朱由检觉得很惋惜,但战败的责任必须有个人来背,不然岂不是要落到皇帝老爷的头上了。于是原陕西三边总督郑崇俭就成了这个背锅侠,被朱由检以配合不力的罪名杀了。】
【朱由检任命新的陕西三边总督丁启睿为督师,继续围剿李自成、张献忠。】
【自农民军首义到现在,已经十三年过去了,农民军从各自分散,独立作战到逐渐集中,汇集为以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为首的几支农民军。】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争中逐渐壮大!】
【虽然明军始终处于战略进攻地位,农民军则处于反围剿、求生存的处境。但农民军各部时分时合,忽东忽西,积极寻找空隙及薄弱点进行袭击,调动疲惫的敌人,在有利时机,形成战役战斗上的局部优势,出其不意打击削弱敌人,在战斗中保存并发展了自己的势力!】
“敌退我进,敌进我退,敌疲我打,敌驻我扰!”
“此乃以弱胜强的十六字真言!”
【此时,局势对明朝越发不利,但尚未到完全崩溃的局面。】
【然而,自崇祯十四年开始,内外局势急转直下。】
【河南地区自崇祯登基开始便频频遭受天灾,旱蝗相继,从未断绝,到了崇祯十四年更是爆发了大饥荒,“死者无算”,普通百姓为了活命,只能加入李自成的队伍,其势力迅速膨胀壮大,就连牛金星、宋献策这样的知识分子也投靠了李自成。】
【李自成接受他们的建议,开始实施“行仁义,收人心”,“据河洛,取天下”的战略。】
【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以“免粮”、“安民”、“平买平卖”的宣传攻势,瓦解敌人的心理防线,赢得了天下百姓的拥戴。】
【农民军所到之处,到处都是传唱着“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形成了“民皆附贼而不附兵”的局面,百姓争相投靠:“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孩儿军师孩儿兵,孩儿攻战管教赢,孩儿夺取北京城。”
朱元璋:“大明完了……”
李世民:“起义军已经席卷天下,回天无力了。”
【以李自成和张献忠为主的两支农民军,分别在北方和南方战斗,并获得节节胜利。】
【张献忠攻下襄阳后,又几经周折,北进河南,被明军打败,便去投奔李自成。但他们二人都不愿迁就他人,无法达成合作,张献忠再次自立门户,回到湖广地区。】
【李自成发出檄文,揭露朱明暴政,宣传自己才是仁义之师﹑要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十四年二月,李自成攻打河南省会开封,新任督师丁启睿却借口要打张献忠,不肯救援开封,朱由检立刻启用平定奢安之乱有功的傅宗龙为陕西总督,命他立刻驰援开封。要知道,当时傅宗龙已经因为不肯阿谀上司被关在狱中两年之久了。】
【明朝援军尚未来到,李自成便放弃了开封,主动迎上傅宗龙的大军,在项城之战中成功擒杀傅宗龙!】
【李自成第二次攻打开封,朱由检提拔陕西巡抚汪乔年为陕西三边总督,驰援开封,不久,汪乔年也被李自成擒杀于襄城之战!】
【李自成第三次攻打开封,又在朱仙镇之战中歼灭了督师丁启睿、杨文岳等人所率的援军,朱由检只能再次启用被关在监狱里的孙传庭。】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