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下人by吴若离
吴若离  发于:2025年02月26日

关灯
护眼

“啊?”她这才发现不对,赶忙改口,“哎哟,错了错了。你三我七,我拿七个,行不行?”
他没答话,她有些慌,再改:“都给你拿着,我还有。分出去四百二十八文,买鸡蛋花了十八个钱,还剩十九两五钱……”
“闭嘴。先收起来。”
“哦。”
才走几步,她心里难安,憋不住要说话:“我高兴,不是为得了这些钱。我只是想着:你聪明睿智、料事如神,把小英的事托给你,比王家人更可靠。”
“不要声张,回去安心做活,等我消息。”
她用力点头。
他停下,接着指点:“这回不要瞒着,回去就说老爷留你说话,赏了你!一个约莫是四钱,不要跟人说你得了多少,拿出七个请她们打酒买肉,尽够。剩下的都留给我,过后要用,夜里我来拿。照规矩行事:你三我七,那九个算我借你的,下回再还你。”
“好,都给你。”她点头,见他半道要走,有些舍不得,追着问,“这九是怎么来的?”
他气到发笑,因还有许多要紧事等着去办,不想耽误在这,撇开头说:“回头教你算术。”
“哦,为什么单留井边的雪不扫,是要留足印做罪证吗?”
“天没亮,乌漆嘛黑怎么扫?怎么……你盼着我掉下去?”
“不是不是!”
她乖乖地闭了嘴,停下脚步,目送他远去。
他走出去一段,惊觉不对,又倒回来问她:“你怎么知道是三十七个?”
她瞪大眼睛答:“我会数数。”
“不,我问你是怎么数出来的?”
他的眼睛从不放空,一直留神四周,知道她没停过步,只在某一处打开过手,怕被人瞧见,又立刻合上了。
“就……”她眨眨眼,为难地答,“看着,数着……家禾,我弄错了吗,那要怎样数才对?”
一眼数到三十七,他做不到,这笨蛋做到了。
怎么数才对?
这话叫他怎么答!
“没有错。我不过诈你一诈,怎么轻易就上了当?”
“哦,是这样啊……下回我就不上当了。”
“不要犯傻。”
“知道了。”
她双手插兜,紧紧地攥着他需要的银钱,脑袋和肩靠在院墙上,歪歪地看着他。

他越走越远,往东边一拐,看不到了。
她站直了,松开手,让银子落在兜里,再用四指一捞,掏出来摊开。
一,二,三,四,五,六,七,正正好。
七个也沉甸甸的,有点心疼,但必须舍得。
方才“干娘”还想救她呢,别的婆婆婶子也没有为难过她。还有秀珠姐姐,担心她被火烧到,怕她掉井里,百般叮嘱。
她们都是好人,该得好处!
从前钱能买她的命,如今,她留着它们又能做什么呢?
她耷拉着头往东厨走,因想着心事,一头扎进了别人怀里。
这男人个子不高,看着也不壮,但这一撞,像是磕到了铜墙铁壁。
头和胸口都发麻生疼,让她立马回了神。
是她撞的人,不是别人撞了她。
她捂着额头,赶忙道歉。
男人不说话,仇人似的看着她。
掉落的两粒银子往远处滚,她半侧着头,偷偷地瞄它们。
他还是不说话,她按捺不住,跑去捡,怕人误会她怠慢,一面跑,一面回头说“先等等,我不是要跑”。
这人仍旧不开口,只盯着她不放,眉头紧锁,露出几分嫌恶。
是误会了吗?
她正色道:“大叔,这银子是方才老爷赏给我的,不是偷来的。对不住您了,夜里没睡好,糊里糊涂……”
他像是想起了什么要紧的事,急匆匆地走了。
这事全怪她,因此她踮起脚喊:“大叔,要是伤到了哪,你到东厨来找我,我给你买药吃。八珍房!巧善!”
那人头也不回,消失在了甬道尽头。
有两个丫头抱着捧盘从后方过来,经过她时,用奇怪的眼神看她。
巧善挤出一个笑,喊了姐姐安好。她们没理她,加快了步子。
巧善摸摸脸,不敢再逗留,赶紧回去。
因老爷太太都归了家,事又多起来。
要伺候主子,又要熏制野味山货预备年礼,东厨人手不够,大伙都累。
离晚膳不到半个时辰,老太太那边叫人来传话:她想吃红烧老鹅。早上说的是夜里要吃炕猪和野鸭子肉,因此没预备鹅,还得现杀。好在大柴房过去有牲口棚,里边关着庄子上送来的鸡鸭鹅,还算好办。
别的菜都预备好了,只等下锅炒,这鹅肉难炖,要等它老人家进了锅,才能发动其它菜。
巧善今日风光无两,黄嫂子承她的情,叫她去院里散散。
正好午间看剁大骨还没看够!
陈婆子杀了几十年的鸡鸭鹅,杀鹅褪毛,干净利落。
过年时,巧善杀过一回鸡,不怕看鹅挣扎咽气,她想看的是刀。
那么重的刀,到了陈婆子手里,乖得像板。彭彭彭彭一顿砍,不停不顿,八九斤的鹅身,眨眼的工夫就剁成了一堆小肉块。
巧善跟着砧板一颤一颤,紧掐着捡回来当耍货的鹅毛强行忍住。刀一停,她又不慌了,只想着一句话:我也要练起来。
鹅肉有了,军心稳了。
几个大灶同时烹炒,秀珠她们学艺多年,也能独当一面做上一道呈给主子的小菜。
干杂活的人只剩了巧善,她在几个灶膛边来回蹲,她想:管着火候也算大事吧?秀珠姐姐说还有人要来,到时一人守一个灶膛,够清闲的,真好!
忙完主子的饭菜,该她们松快松快了。
王婆子特意多跑一趟后门,把那二两多花了出去,兑回来一小担吃食,有酒有肉,正好替大伙解解烦闷。
晚上这顿吃饱喝足了再散工,比往常要晚一些。
秀珠渐生愧疚,想要多陪一会,又怕晚归会跟吃人的恶鬼撞上,实在为难。
巧善也急,生怕她留在这,耽误家禾取银子办事,催着她家去。
“你一个人留在这,怕不怕?她们都说……”
巧善知道她们在议论什么,耷拉着脑袋摇动,“小英是好人,即便去了那边,也会是个好鬼。我不怕,我要在这等着她来找我。”
秀珠惭愧,小声说:“要不我也留这算了……”
“我听到了锁声,婆婆就要走了。你快跟上去,别落单。”
秀珠又叮嘱一回,这才离开。
巧善把门窗都关了,不着急抽柴,先用大火把锅里的水烧滚,守着鸡蛋篮子蹲了好一会,摸三个摆在碗里,看着有点少,过会又挑出一个绿壳的凑一起。
四季发财,四时平安,四……
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呢,弄早了不好。
她丢下鸡蛋不管,拿出一串钱在竹筛里数着玩。
左边三个,右边七个。
左边三个,右边七个。
再来一次。
左边有了九个,右边二十一个。
九就是这么来的。
三三得九
她想起来了,有一年二哥在家反反覆覆读这个九九术。她多问了一句,二哥不耐烦,摔门之前骂她贱婢。
后来大哥告诉她:二哥背不好它,在学堂先挨一顿训斥,隔两日还是背不全,又挨戒尺。先生严苛,他心里不痛快,一时嘴快才这样,叫她不要往心里去。
二哥一直在外读书,没空照看她们,也没空教她们认字。大哥到十五岁才开蒙,散学回来就教她们,他说花一样的钱,多几个人学了更划算,用这话堵了爹娘的嘴。
慧姐儿记性好,大哥教的东西,一学就会。
她呢,要多花些心思在这上边才能记住,有一回耽误了,没赶上给祥哥儿换尿布,娘骂了一句蠢货,叫她别学了。
她就真的没学了。
慧姐儿才是真九岁的那个,人如其名,聪慧灵秀。娘常说老五苗子好,将来能嫁个好人家。
卖人轮不上好苗子,卖蠢货才划算。
火苗窜了一下,她回神,告诫自己:巧善,你不要那样想。这不是慧姐儿的错,她年纪小,同样吃苦耐劳没享过福,被卖出来让老人随意借寿,何其无辜。
何况她来这半年,没吃什么苦,苦的是小英。
那个热心肠的女孩到底做错了什么?
外边突然起了风,有什么倒了下去,发出一声闷响。
她抹掉眼泪,站了起来。
屋里有火光,墙上亮着油灯,还算亮堂。窗上树影绰绰,风声时有时无,偶尔传来一声低啸。
她在剔骨刀和剁骨刀上来回瞧,稳妥起见,挑了好藏又好拿的剔骨刀,小心翼翼插进围裙兜里。
门边的窗子最响,她朝它靠近,不高不低地喊了一声:“谁?”
“巧善!”
“小英?”
“巧善……是我,我身上是湿的,外边很冷,你放我进去烤一烤……”
巧善没见过鬼,只听过一些事:有说鬼怕光的,有说鬼能穿墙的,有说鬼怕火的……
就是没人说鬼喜欢什么。
“小英,是谁害了你?”
“小英,你的尸首在哪?你告诉我,我去找。”
“里边有火,会烧坏你的魂,你别进来。”
“那你出来找我,我有些话,要当面告诉你,是要紧的事!他们害了我,还会来害你,你要仔细着,去官府告发他们,替我报仇。”
巧善抬手,盖在兜上,深吸气后,用力答:“好!”
她拔掉门闩,双手一拉,门开了,迎面对上一张熟悉的脸。
他抬手,掐住她的左耳往上提。
“痛痛痛!”
“痛死你活该!叫你不要犯傻,你你你……”
家禾气到哽住,甩开手,往前走两步,实在不解气,抬脚踢翻面前的空炭篓。
她跟在后边,想要捡好它,因身前还有把刀,担心扎穿自个,就先抽了出来。
他转身,正好对上刀尖。
面面相觑。
她将刀移开,眨着眼说:“方才是你在说话吗?很像,怎么连你也会这口技? 我知道这不是小英,带了刀去见。小英求过菩萨,来生想做千金小姐,她不怕死。她知道我寸步难行,不会跟我说报仇,她也不会想着要去告发。她跟我说过,官府跟这些富贵人家是一条藤,告官是没用的。我们是这条藤上的小虫,活着的时候,能跟着沾光吃点叶子,死了就会掉下来,被踩成泥。公道只是拿说说而已的玩意,主子要为难你,不要觉得委屈,委屈只会让自己更难受。她还说:巧善啊,你努力往上爬,兴许有一天能沾大光,吃上好果子。”
他不耐烦听这些小孩儿废话,拿走刀,插回刀架,背对着她,嫌道:“哭什么哭!”
“我在哭吗?”
她摸了一把脸。
湿漉漉的,原来真的在哭。
知道拿尖刀防身,还算有救。
他不想道歉,粗声粗气说:“找人算了一卦,按先生给的方位,应该是园子后边那小院,阴水之地。”
“准吗?”她嘴上问着,心里却信了一大半,双手颤抖,抓住他袖边,不等他答又问,“怎么没人往那边找?”
镇魂的井,寻常人避之不及,不请道长和尚做法,谁也不敢碰。
上边压着厚重的石板,一般人搬不动。
他盯着袖口,恶声恶气说:“我怎么知道!你放不放?”
“放,这就放。”
她缩回手,改拉扯自己的衣摆,一遍又一遍,垂头问他:“阴水说的是井,对吗?”
“嗯。”
他将躺椅拖到灶边,坐下来,翘起脚烘烤湿掉的鞋袜,疾声催促:“快去弄点吃的。听说你们置办了烧鸡、酱猪头,还买了鱼,过得可真滋润!”
“有!我说留着夜里吃,都攒下来了。我这就去拿,再给你炖个蛋吧?”
他盯着她,点头,知道她心里藏不住事,在她忙活之前又叫住她,仔细交代:“不要莽莽撞撞到处去说,以免有人将这事赖到你头上。明早跟人说她半夜入梦,唱了一曲梅花魂给你听。你放心,费心费力养了十来年,还没起用就这么丢了,她爹娘正恼火呢,时刻盯着这边,这话自然会传到他们耳朵里去。”
她用力点头。
“你得了老爷青眼,这会子不宜再打眼。除了主子,有人给你什么,都别要。可要记住了,别连累我!”
她再点头,小心翼翼问:“我还在哭吗?”
“哭不哭的,你自己不知道?”
她摇头,转身干活去。
他的肠子怕是比别人的长,有多少吃多少。
她巴巴地看着。他夹起一块猪头肉往前伸,她摇头,又是那句“吃不下”。
他接着吃。她满脑子小英,怕管不住自己,只能往别的事上扯,说完八珍房这样那样,就只剩了回来路上那事。
“……后来我想:我拿着银钱,又不赔给人家,反叫人上门来找,像是只会说空话的混账……”
他嗤笑道:“就你这猫脑袋,能把鸡蛋磕破就不错了。换作是我,早溜了,免得被你讹上。”
她安心了,抠着手说:“这人不错,看着阴沉凶狠,倒没说别的,也没找过来。”
“凶?”他的笑僵在脸上,焦急地催,“你再仔细说一遍。”
她不解,但乖乖地从头说起,末了小声解释:“我少见生人,冒冒失失撞上,心虚不安才这样看待,兴许人家只是不爱说话。”
这家里的人,个个戴着假面孔过活,没有深仇大恨,不会在路上就对人使脸色。
他沉着脸,又问衣着体长,再是眉眼鼻梁。
她想一会说两句,把记得的事都说了。
他弯腰去够那柴火,她帮着抽了一根烧得正旺的大木头。他皱眉嫌弃,恼道:“又不是赶路缺火把,要这么大根做什么?长个脑袋瓜,要记得用,细枝,烧过的……”
她听懂了,用铁夹从一旁早就熄火的灶里挑出一根细细的送过来。
“你别凶,凶了不好看。”
呃……更凶了。
她闭了嘴。
他匆匆几笔勾出轮廓,递给她。
纸糙“笔”也糙,说的和想的又有差别,只能画个大概。她拿着画像仔细查看,点头又摇头,为难地说:“有点儿像,这里,还有这里。”
他瞟一眼,将薄黄纸丢进灶膛里,躺倒,闭着眼说:“你这是在鬼门关前转了一圈,要不是凑巧提了一嘴老爷,小命早就不保了。”
“啊!”
他不打诳语,说什么就中什么。那她岂不是死定了?
“我再也不出这个门了!”
他眉目舒展,懒得睁眼,哼道:“要杀早杀了,至少眼下他不想动手,怕是要回去请示主子。”
那会撞出来的疼似乎还在,比石头还硬的男人,可不好对付。
她摸摸额头,沮丧地说:“你走吧,别连累了你。”
万一被人撞见他和她有往来,冤魂又添一条,亏死了!
能保全一个算一个。
她把手插进怀里掏银子,一趟又一趟,全往他腿上扔。
又来了!
他翻了个白眼,磨着牙喊“够了”。

她若有所思,不知想哪去了。
他看了头疼——不说清楚,这傻蛋迟早要栽在这事上。但其中龌龊,没必要让她知道,只怕告诉了,她也听不懂。
“你出不了门,那这事的根源不在你身上。她家在人情往来上可以说是四通八达……”
“谁?”
他捏额头,她明白了,赶紧找补:“小英,小英!”
“别装傻!”
没装,也不是真傻。她心心念念要去找小英,又十分清楚这不是想做就能做的事,不能为难他,因此刻意回避这个名字,乱七八糟地扯别的事。他起这个头,猛然来这一下,她没绕过来。
她摇头,眨眼请他接着说。
“她总在家和东厨来来回回,这府里的人,从上往下,又没有她不认识的,不定是在哪撞见了什么勾当。你俩常在一块叽叽咕咕,那人担心她说漏了给你听,才想着斩草要除根。”
她瞪大眼睛,再次回想,摇着头说:“她和我说的都是怎么当差,怎么防人,从来没讲过会害别人的东西。家禾,既然是性命攸关的秘密,她要说,也该先和家人说吧。”
他正欣慰呢,又听她说:“告诉了我,有什么用呢?我这么笨,又出不去,帮不上忙,只会拖累。”
他憋住笑,接着引她深思:“兴许只是看着不起眼的小事,过后推敲才能发现其中有蹊跷。你再仔细想一想,在三太太那,究竟看到了些什么。”
她听出不对劲,纠正他:“居士,她不让叫太太!”
她托腮闭眼冥思苦想好一会,就挤出一句话:“三老爷多大年纪?”
他恼火,骂道:“别他娘的扯废话,说要紧的。”
她咬着下唇,不时瞄一眼他,鼓起腮帮挤出一个讨好的怪笑,眼看他又要发火,赶忙说:“这很要紧!居士看着比我们大不了多少,同画像上的天宫仙女一个样。大老爷得有四十了吧?我听小英说,他下边有一串弟弟,还有一串妹妹,那三老爷……”
“三老爷死了两年,今年三十有七,这位应当是继妻。又不是穷人家要养童媳,能嫁人,就不算小。你到底要说什么?”
“我不明白她为何要关起门来修行,她喜欢热闹的呀。她那屋里,有七八个毽子,还有毽球、纸鸢、陀螺……”
他耐心等着。
她搓搓眼睛,怅然道:“我问过小英,小英叫我不要打听那边的事,她说居士也是个可怜人。你说,居士是不是惦念着亡夫,怕触景生情才不愿意出门?”
他也打听不来,钱花了,酒送出去了,一到这个“三”字,那几人全成了锯嘴葫芦,半句有用的话都问不到。
什么都不说,那就是说了。
一个寡妇,不能对人说的事,除了人命就是奸情。
平白无故对这傻丫头好,那是为人真的好。好人不会轻易伤人,不愿意败坏德行。闭门修行看似清苦,却是许多弱女子不得已的退路。
这家里,能对她构成威胁的男人只有那几个。
大老爷的事,他摸了个七七八八,这位身在福中却不愿意享福:不纳妾,不睡通房,也不让正经娶回来的老婆近身。
二老爷睡了棺材,老老实实待在家庙,等着来年春天下葬。
还剩两位少爷,一个守着父孝,一个和周芸青梅竹马、两情相悦,都不太可能。
也未必,有些人面上一套,背地里又是一套。
“……我又说傻话了吗?”
他回神,瞥她一眼,嫌道:“你是打算把眼睛哭瞎吗?”
这句不算骂,但她实在绷不住了,捂着脸痛哭。
“小英……外边下雪刮风,那么冷,她……湿的……那里面有没有水……脏不脏……我这里有火有人,她她……”
她哭一句就抽一下,哭得他心烦意燥,低吼了几句,可惜不管用。他想骂醒她,又怕动静太大,会被甘旨房守夜的人听见,只能生生憋回去。
这家伙吃得少,产出的眼泪却是没完没了,再这样下去,没法办正事。他只能妥协,揪着她肩膀把人拎起来一点,压声说:“你安静点,我带你去。”
这话最管用,身子伴着呃逆抽动,但眼睛停了下来,痴痴地望着他。
“喝口水,含着,我喊你吞时再吞。”
第一口水含一会再吞,止了嗝。第二口等不到那个“吞”,就一直含着。
他先吹了司命菩萨跟前的蜡烛,再用手指捻熄架上的灯芯,然后走到门边,矮下身子催:“上来,快点,不要把水吞了。”
他怕她一会绷不住要失控,又胡说一通吓唬她:“你是女子,属阴,那里又是阴水之地,没有水去不了。这是规矩,你别害了她,回来再咽下去。”
她用力点头,朝前走一步又倒回去,掀开竹筛要拿馒头。
“带这玩意做什么,放下,快点。”
是啊,小英没法吃它了。
她想哭,想问那应该带点什么,可嘴里含着水,什么也干不成,只能快点趴上他的背,等他带着去见小英。
府里各处的墙一个样,全比人高。他背着她,轻松攀上去,翻跃,专挑白日扫过雪的路走,没有这样的路,就上树借道。
这是她从来没经历过的事,可惜心里沉重,高兴不起来。
他在古树上停了,偏头避让,方便她看前方。
这院子比别处小很多,院中飘散着一股难以言说的霉味陈味。想是没人住,院里房里都没留灯,全靠雪夜这点微光映着。
院子中央那团黑影,在他眼里是井,在她眼里是坟包。
之前的确信,出自对他的信任,这会的确信,来自心底的感觉。风声里夹杂着小英的温柔关切,她听清楚了,小英说的是“巧善,你要好好的”。
她口里含着水,哭不出声,只能发出很小的“呜呜”。
他觉着该走了,她用力掰他的肩阻拦。他无奈,带着她跳下,在离井三尺的地方停住,及时扣住要往前扑的她。
井深槐树粗,街阔人义疏。
虽有这么一句俗语在,但寻常不会在家宅里种槐树,更不会在井边种它。
他不信鬼神,但她一个小孩家,最缺的就是阳气,此时宁可信其有。
她前进不得,噗通跪地,颤抖着磕了三个头,用它来说“对不起”,磕完不忍再看,背过身无声哭泣。
下来容易上去难,她不会功夫,也不会爬树,他费了番工夫才撑起她回到树上,小声叮嘱她不要乱动,自己留在下边善后。
他们走过待过的地方留了印,今晚不下大雪的话,会被人看出来。
他折了树枝,在她跪过的地方描出大圈,留一个冤字,将圈内多余的雪和往槐树去的这一段路全刨了,一捧一捧往树冠下抛,再上树,轻踩枝条摇晃,让它们再抖落一些雪去遮盖。
尸首被镇在井里,槐树阴气重,魂魄就藏这里。没人发现,亡魂有怨气,留字提醒。
就这么着了,爱信不信!
原路返回,边走边扫,走一步回头将这一块扫平,虽说刮过的地方雪比别处薄,但只要不打眼,没有谁会盯着墙上的雪厚薄来计较——积雪多少,本就因地而异。
甬道上专踩巡夜人留下的旧痕。
开窗之前,先学一声夜猫叫。
巧善看着,学着。
他聪敏心细,要是生在一个好人家,那不知多大的出息。可惜无父无母,只得卖身为奴。
“唉声叹气管什么用!就你这个样,怎么替她报仇?”
她深以为然,用力点头,赶紧忙起来:往灶里填柴,拎起铫子帮他冲热茶,拿干布巾帮他擦背上蹭到的雪。
他惊得立马跳开,“你……”
她眨眨眼,不解地看着他。
算了,小孩子而已。
她等了会,问:“你饿了吗?”
他按了按发胀的脑袋,皱眉道:“不是。坐过来,早些歇着。”
他把躺椅让出来,却没有要走的意思,拿把小杌子坐着,在灶膛前烘烤半湿不干的裤腿。
她顺嘴问一句:“你们那边的通铺烧不烧炕?”
他含糊“唔”一声,她难得机灵了一回,跳起来问:“他们连觉也不让你睡?”
他没答,她绕到灶边,对上他的脸,再问一次:“是不是?”
他有些烦躁,皱眉道:“你问这干嘛?”
“太过分了!”
她气得跺脚,在灶边来来回回走,嘴里念念叨叨。
他看了想笑,故意问她:“那你猜猜,他们使了什么招数?”
“泼水!”她接着愤慨,“卑鄙无耻的家伙。”
她答得这么笃定,想必是那小英教过她,毕竟这是寒冬折磨人惯常用的手段。
说来可笑,深宅大院人口多,斗来斗去,却不过这点子手段。不是没有聪明人,不是想不出好主意,而是没那个必要。横竖这里和官场一样,都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再浅显再粗暴也管用。
她推他,言辞恳切劝说:“我看大老爷是个极好的人,你把实情告诉他,让他来管管。那些人再厉害,也越不过老爷吧?”
有点长进,但还是过于天真。
“他们一早就找好了替死鬼,老爷一问话,不用细查,立马有老实人前来自首。说是天冷了腿脚不利索,滑一跤,把水洒了。跪地磕头认错,甘愿挨打挨罚,老爷也没话说。挨罚的这个,不敢招惹他们,只会怨恨我。他必定这样想:要不是这人不守规矩惹出的事,我也不必遭受这无妄之灾。讲道理是没用的,因此告状这种事,没有半点好处。”
她傻眼了,急道:“那要怎么办?”
“不办。先让他们猖狂,等个好时机再借别人的手去收拾。我只是个任人欺负的可怜虫,这样才能在他们眼皮子底下悄悄地办大事。”
“要办什么事,我能帮忙吗?”
“能!”
他瞟向她藏钱的地方,她悟了,又将大半条小臂插了进去。
那么大一包钱兜在里边,手伸进去还能随意划动,空得惊人。
屡教不改。
他气到口不择言:“就没长点什么吗?”
她听岔了,点头说:“涨了涨了,除去那三十个银锞子,还有十九两……”
他虎着脸,胸口起伏。
她看着,顺着长吸了一口气,随即明白这样做不对,慌忙道歉:“我不是故意的,啊不对,我是说没有,没有味,要不……我给你烧点水洗洗吧?”

他不说话,她没了底气,耷拉着肩,转身背对他,掏出银锞子,轻放在碗里。
“我想起来了,你叫我不要当人家的面掏。我知道你是为我好,怕人见财起意,可你不是那种人,你就像我……哥,三哥,我这才忘了规矩。”
他再次噎住,想反驳不仅要防见财起意,还要防见色起意。
算了,哪有色可见,先这么着吧。
“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仔细着。小心驶得万年船。”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