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点再回信和寄菜干,现在也没空,还有许多事情要忙呢!
隔天,他们先把屋后的红薯挖了。
就是沈卓之前种下的那些,也不多,就两陇。红薯这玩意儿本来就好养活,后来叶欣又时不时给浇点灵泉水,更是疯涨,菜还没长起来的时候,吃这个红薯叶可是吃了不少。
叶欣拿镰刀割干枯的红薯藤,沈卓则负责挖,地里的力气活一般是他干。
其实叶欣的力气也能挖,不过挖红薯是需要一点技术的,没经验的人容易把红薯挖坏了。虽然挖坏也能吃,但能完整挖出来当然更好了,也更耐储存。
挖了第一窝出来,沈卓惊叹道:“这红薯怎么长得这么大?平时可没怎么管它们啊。”
叶欣在后头说了句:“你是没管,我可是经常给它们浇水的!”
沈卓纳闷,“光浇水也长那么好?”
要是说旁边那些菜长得好是因为叶欣仔细照看,他也勤快松土除草了,还能够解;但这红薯就是随意种在这里,也能长得个大饱满,颜色鲜艳,比队里种得还好,他就费解了。
而且种红薯也有个说法,说是底下长得好的,叶子往往一般;专吃叶子的,红薯就不怎么大个。毕竟养分供给有限。
之前红薯叶茂盛那会儿,他还以为这些就是光长叶子的呢。哪知道这是两全其美了。
叶欣当然不能跟他解释了,只是说:“长得好还不好啊?快点挖。”
沈卓只能按住心中的奇怪,继续挖。
叶欣割完了红薯藤堆到一边去,回头到他挖好的地方捡红薯,把根和蔓扯了,抹掉泥土,放进竹筐里。
挖完捡完,装了三大竹筐有余,沈卓挨个掂了掂,说:“怕是不少于二百斤。”
他把红薯都搬回院子水井旁,给叶欣清洗、切块,趁天气好把大部分煮了晒干,只留了半筐大小均匀的,什么时候想吃烤红薯就扔去灶灰里烤。上次晒的红薯干不错,他们偶尔吃吃,也算个零食了。
沈卓则继续把挖完的那块地翻一遍一遍,准备种上别的。红薯是不想种了,可以种点玉米喂鸡,不过现在还不到播种玉米的季节。
这些活忙了一上午,下午他们上山采药去。
几乎两个月没进山了,好在秋冬萧瑟,倒是不像夏天那样轻易把小径掩盖了。
这边纬度低,冬天山里依旧绿色,只是眼看着稀疏了许多,地上的落叶也更厚了,踩上去哗哗地响,声音听着很舒服。
隔一段时间来也有好处,那就是收获多了。
那些之前还没长成的已经长成了,本来有的也长得更多了,不用太费劲,一个背篓就装满了。于是叶欣的背篓终于也装上了药材。
一边采药,一边学习或是复习草药知识。
比如第一次跟着沈卓进山采药时,叶欣学到的一味药材补骨脂,夏天正开花,现在已经结了果,可以采收了,那些黑色的种子就是入药部分。
叶欣趁机留了几粒种子,等着种到空间药田里。
买了水杯的方便之处也体现出来,渴了累了停下来歇歇,喝口水再继续,不像以前那样唇焦口燥只能忍着。水还是温热的,保持一天没问题,冬天喝着正合适。
这一天他们收获满满地回家。
之后天天也没闲着,趁有空下午都进山采药,多攒点,到时候多卖点钱。
生产队那边,休息几天后也要继续干活了。
虽然地种完了,但还有除草、浇水、沟、小麦油菜越冬管等零零碎碎的活,就没有完全停闲的时候。庄稼可不是播下去就能长了,不好好打是不会有丰收的。
此外,挖水库、修渠、修路这些事情也要人手。
只要有任务,叶欣和沈卓都会去上工,不跟生产队脱离。活不多的时候,他们就上午上工,下午采药或者忙自己的事情。
重新上工的时候,叶欣也没能逃得了被婶子们问起去县城的事。叶欣只能把之前在知青宿舍说的那些话又说一遍。
吴丽丽说:“是了,时间过得快呢,培训班马上就要开了。到时候你就一个人在家了。”
叶欣笑道:“我自己在家怎么了,还不是一样干活?再说有婶子们作伴呢。”
吴丽丽打趣道:“我看你们两个天天一起,去哪儿也不分开,这突然分开了,怕是会不习惯哟!”
叶欣脸一红,“他只是去镇上学习而已,又不是出远门,天天都能见到。吴婶子别取笑我了。”
见她脸皮薄,吴丽丽更乐了,只是也不再说她。
倒是林美华说起:“沈卓要是去学习了,就不能上工挣工分了。别到时候粮食不够吃啊。”
叶欣叹口气,“有什么办法,要参加培训,就要放弃一些工分,总不能两全其美。到时候真不够吃了,只能先欠队里的粮食。队长和大队长那么好,总不至于让我们俩饿死吧?”
林美华点点头,“那倒是,咱们这虽穷,人心却都是好的。”又指着吴丽丽笑道:“你多去她家走动走动,跟小队长认熟悉了,到时候要欠粮食就好说了!”
吴丽丽白她一眼,又笑着对叶欣说:“没事的。三年灾害那会儿大家都互帮互助挺过来了,现在好多了,还能让人饿死?我看这半年来,你们两个人是越来越好了,以后也会越来越好的,这日子啊,就是先苦后甜!”
叶欣露出灿烂的笑容,“承婶子吉言了。”
这么十来天过去,虽然没有什么紧急任务,但每天都有事情做,倒也充实。
天气越发寒冷,万物更加凋敝,赤脚医生培训班这时候开班了。
叶欣前一天晚上发了香菇和木耳,早上天没亮就起来跟沈卓一起忙活,剁馅、揉面,做包子,蒸了一锅。当然了,早饭也不是光吃这个,蒸完包子还煮了米饭、炒了菜。
趁热,叶欣给不锈钢饭盒满满装了饭菜,又捡了三四个软乎乎的包子包好。
沈卓说:“不用装那么多,我就中午吃一顿。”
叶欣说:“要的。你要在镇上十个小时呢,而且学习可消耗能量了,很容易饿的,饿了就没精神,没精神就学不进去。多带点,你饿了就吃,不用省着,咱们现在又不缺吃的。”
沈卓听着她句句关心,看着她为自己忙碌,心里就忍不住高兴。
叶欣又拿了些番薯干,还给保温杯里灌了开水拧严实,最后把这些东西全部放进一个藏蓝色的斜跨布包里,交给他。
这个布包还是沈卓自己做的,用的就是之前买的布匹。叶欣不会缝东西,也懒得缝,她就是画了个样子出来,然后指挥沈卓裁剪、缝制。
当时沈卓还以为是给她做的,就格外用心。晚上点着煤油灯在那缝制,一针一线都力求严密整齐,但凡有一针乱了都要拆了重来,就怕她嫌弃做得不好,不喜欢。
现在才知道是给自己做的,一时愣住。
他问:“你怎么不留着自己用?”他缝了好几个晚上呢。
叶欣瞅了眼这布包,说:“颜色那么丑,我才不要呢!”
沈卓:“……”好吧,再多的话也说不出来了。
叶欣把鼓囊囊的背包往他身上一挂,又叮嘱他戴上帽子手套围巾这些,最后把手电筒给他,拍拍手,语气轻松地说:“好了,你去上学吧!”
沈卓顿时有种她在送小孩儿的奇怪感觉,忍不住纠正道:“我是去上培训班。”
叶欣眉开眼笑,“差不多啦。快去吧,第一天别迟到啊!”
自行车已经推出来放在院门边了,院门也打开了,他把车推出去,回头看她。
叶欣朝他挥挥手,笑容灿烂,“去吧,路上当心!”
沈卓见她一点儿也没有依依不舍,只好郁闷地跨上自行车,骑走了。
叶欣呼出一口白气,双手叉腰道:“好了,现在终于就剩我自己了!”
第036章 学习忙
叶欣在屋前屋后悠悠地转了转, 体会一下独自承包整个小院的快乐,才不紧不慢地出门上工。
冬日的清晨,寒雾迷蒙, 只有队员出工的声响打破寂静。
路上, 叶欣遇到知青队伍,四男四女都在。她不是很想遇到他们, 人太多了, 里面有性格好的, 也有烦人的。她想直接走过去,当没看见。
但就在她一犹豫之间,郑文文叫了她一声, 并且走过来了,“总算看到你不跟沈卓一起了!平时想找你说话都不好意思。”
叶欣觉得这位女知青还是很不错的,也就笑着接话:“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你要说什么?”一边说一边继续往前走。
郑文文也跟着往前走, 说:“也没什么, 就是想跟你聊聊天。”
她们边说边往前走,就跟其他知青拉开了距离。
后面这些人面面相觑,孙维强叫道:“她们什么时候那么好了?”
赵中华是跟叶欣同一批来的, 上次叶欣又帮他带了信,现在就说了句公道话:“叶欣挺好的, 本来大家也不该疏远她,都是知青同志。”
前面两人也没他们,郑文文看着叶欣白里透红的脸庞, 惊奇道:“你怎么脸上一点儿也不起皮?我这脸上一到冬天就粗糙得很, 被风吹得疼。”
叶欣闻言看了看她的脸,果然干燥得起皮, 有些像哈密瓜的裂纹,还红通通的,能看见细小的血管。
这个年代物资缺乏,护肤品更是稀罕物,不管男人妇女、大人小孩,一到冬天脸蛋都冻得红通通的,一副艰苦朴素的面貌,只有少数城里人会显得比较精致。
郑文文继续问:“你擦了什么了?”
叶欣其实没擦什么,就是平时喝灵泉水,吃的饭菜都带着灵气,滋养了身体,所以皮肤好好的。
因为没有感到什么不适,所以连雪花膏也没有擦,甚至没想起来要买。
不过她还是说:“就是擦些雪花膏。”
郑文文道:“我也擦了雪花膏,还是不大管用。”
叶欣只好说:“冬天太干燥,你多擦一点,滋润滋润。”
郑文文再看看她的脸,点点头:“也对,我怕用太快了不敢擦太多。现在想想,这个不能省,明天我多擦一点。”
叶欣只能笑笑。
郑文文继续跟她说着:“上次你帮我带的信,我还没来得及寄回信,想着后天去一趟镇上呢。你去不去?”
叶欣想起那封让她震撼的信来,“你提醒我了,我也是那次取了信,还没抽出空来回信呢。”
郑文文于是盛情邀请:“后天是赶集日,我和小薇姐准备搭伴去镇上,你去不去?”
叶欣觉得,有小伙伴当然挺好的,但是如果要早起摸黑走路二个多小时,山路高低起伏,九转十八弯的……她婉拒:“唉,我可走不动,还是叫沈卓顺路载我去吧。”
郑文文便觉得没意思,“难得你跟他分开了,叫你一起,你却还靠着他!”
叶欣抱歉地笑笑:“辜负你一番好意了。”
说着已经到了仓库前。
今天的任务是修一段路,大家领了工具往任务地点去。女队员们力气不够,就负责挖土装土,男队员们则负责挑。
虽是冬日,但大家干得热火朝天,不久便不觉得冷了,还冒出热汗来。
沈卓这边,却是来早了。
培训班的教室就在镇上的初中,以前他就在这里念过书,很熟悉。
其实现在学校也上课,不过因为时局动荡,人心涣散,学生少了很多,学校课程也断断续续的。总之空出一间教室来不是问题。
沈卓到了镇上才七点钟,而培训班九点才开始上课。时间他是提前知道的,不过叶欣说第一天上课,让他早点出门,怕有什么手续要办,或者提前熟悉场地也好。沈卓就听她的了。
九点才上课看似有点迟了,不过有些人住得远,赶路要两三个小时,早上五六点就要出门,再早就勉强了,所以这个时间是要留出来的。他是有自行车才那么早,不然也得走两个小时的。
沈卓把自行车锁在车棚里,先循着指示牌去教室看了看,还没人,他索性转头又出了学校,在镇上转转。
平时往农副产品市场去习惯了,他下意识往那边走,到了发现冷冷清清的,没什么人,这才想起来今天不是集日。
他不禁低头思索起来,既然早上时间充裕,不如每逢集日背些菜来卖,也许卖完了还没到上课时间呢。
在卖菜赚钱这方面,他的脑子总是不如叶欣灵光,总是她操心更多。
现在自己又要参加培训,不能上工,她的担子更重了。
他平日要多做点才行,也好叫她轻松一点……
逛了一圈回去,就八点出头了,也陆陆续续有人来了。
大队长李兴国已经来了,见了他就招手让他过去,指着身边两个年轻人道:“这都是咱们大队的,来认识认识。”
两个年轻人,其中矮壮一点的叫黄志豪,是黄家村的,今年二十岁;高瘦一点的那个叫李光耀,是凉水塘隔壁村子的,其实一脉相承都是姓李,凉水塘住不下才分出去的,论辈分,是李兴国的孙辈,今年十九岁。
经由大队长介绍,几人相互打了招呼,算是认识。
正说着,丰水大队的第四个学员也赶到了,是个女同志,叫孟春兰,孟庄的,今年十八岁,长得不高不矮,浓眉大眼。
李兴国又介绍了一番。
其他三个人看见沈卓都挺惊奇的,忍不住多看他几眼。
在一众久经风霜而变得黝黑粗糙的面孔中,就他白白净净,眉清目秀,头上的毛帽子和脖子上的厚围巾看起来又干净又暖和,一看就是新的,衬得他脸庞格外俊秀。他身上的背包也是崭新的,样式新颖又实用。
反正整个人看起来就不像乡下人,反倒像城里来的,而且是家境不错的那种,带着一股子文气和秀气。
李兴国也有点意外,平时经常看见没觉得怎么,现在沈卓跟其他同龄人站在一起,那对比太明显了,沈卓简直有点鹤立鸡群的意思。
奇怪,平时沈卓也不偷懒啊,跟其他人一样在地里出力出汗的,什么时候这么出挑了?
李兴国把这点疑惑抛到脑后,对几个年轻人说:“咱们一个大队的,在培训期间要团结一致,相互学习。遇到什么困难问题了,也相互帮助,一起克服。咱们丰水大队虽然条件艰苦,但在学习上可不能落后呀,认真学习知识,到时候乡亲们的看病问题可都要靠你们了!”
几人连忙都表示会认真学习,不辜负大队的期望。
现场各大队都是差不多的场景。
赤脚医生培训班是公社组织的,几个月前就准备了,足见重视,各大队当然也重视,开班第一天,大队长都到了现场。现在就是三五成群的,每个大队长对参与培训的队员殷切嘱托。
没多久人来齐了,时间也差不多了,各大队长退场,学员们纷纷进教室。
洪泽公社下有二十几个大队,每个大队三四个人,加起来就有七八十人,属实不少。不过人数是提前统计好了的,桌椅都足够,挤是挤了点,但能坐下。
大家找座位坐下的过程中,一扭头一转身看见了沈卓,都不禁惊讶。
虽说脸不能当饭吃,但长得好看还是让人不禁多看两眼,何况像这样脸庞俊秀、气质清冷的,在乡下真是独一份。
沈卓微微皱眉,还是不太习惯被人注视,他往靠边的位置走。
基本上一个大队的都坐一起,见他往那边走,孟春兰小声开口说:“沈卓,那边不好看黑板,咱们坐中间吧。”
沈卓径直往靠墙的位置坐下,也不说话。
孟春兰脸就有点涨红了,觉得他不礼貌,故意不人。
黄志豪连忙笑着打圆场:“我也喜欢坐边上,我跟沈卓坐这里好了。”
李光耀就站到了他们旁边那张桌子后,对孟春兰说:“那咱们坐这里吧,你坐左边,靠中间一点。”
教室桌子是横六竖七的摆放格局,不过最后一排没放满,每张桌子可以坐两人,沈卓找的是从前数第三排最右边的位置,其实也不算太偏。
孟春兰在第三排第四个位置的话,虽然不算最中间的,但其实也不错了,就没再说什么,坐下来。
几十人都陆续坐下,有些嘈杂。
不过等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进来后,大家就安静下来了。这是公社主任周国泽,身后跟了位拎着一捆书的办事员。
周主任看着这些年轻人,脸色和蔼地说:“大家不要紧张,我是来给大家发课本的。不过课本有限,咱们这里争取到的数量不多,只能几个人一起用,还请大家解,克服一下困难。”
课本是《赤脚医生手册》,是真不多,只有二十七八本,学员却有七十多个,只能以大队为单位分发,三个人的共用一本,四个人的分到两本。
沈卓自然就和黄志豪一起用,两人坐同一张桌子,其实还好。
那些三个人的就不太方便,只能上课的时候把桌子拼在一起,将就一下。
发完了课本,周主任也说了说课程安排,上午有四节课,每节课四十分钟,课间休息十分钟,从九点上到十二点十分;中午五十分钟吃饭和休息;下午五节课,从一点上到五点。
说完这些,又勉励了几句话,周主任才离开了。
九点一到,一位面容严肃的老师夹着课本踏上讲台,“大家好,我姓王,是卫生所的医生,也是暂时来给大家培训的老师。我主要教授大家医学基本论课程,每天前两节都是我的课。现在,我们上课!”
时间宝贵,王医生并不多废话,稍微介绍自己后就开始讲课。
来参加培训的,也都是上进好学的,纷纷认真听讲。
沈卓从口袋掏出纸笔,一边听一边记笔记。这纸笔是他之前就有的,还能用,就不必另外花钱了。
随着上课,大家也才知道,其实课本上的内容是很有限的,主要还是听老师讲。这也好,不然两三个人都抢着看课本,实在不太方便。
别看每节课间有十分钟休息,但是课上老师说的内容很多,信息量大,大家都要绷紧神经听课,课间也是和同伴相互对照笔记,生怕听错记漏了什么,基本没休息的。
高强度的学习下,第四节 课还没结束,许多人就已经饿了。
上午的课一结束, 大家再也学习不进去了,纷纷拿出饭来吃。
公社考虑到冬天寒冷,还专门让人烧了一桶开水抬过来, 让大家就着吃饭。虽是一个小小的举动, 却实实在在地提供了方便,让大家惊喜又感激。
有了热腾腾的水, 冷硬的干粮就不是那么难以下咽了。
各人的午饭拿出来, 什么样都有, 干面饼子、杂粮团子、玉米饭、烤番薯……基本都没有荤腥的,好一点就是蔬菜加白米饭了。从早上六七点装了到现在,已经冷透了。泡着热水倒是能有点热乎气。但有些人连饭盒都没有, 也就没法装水,只能冷硬地啃着,十分干噎。
大家基本都在座位上吃饭, 一边吃一边聊着天, 气氛轻松了些。
黄志豪打了热水回来, 见沈卓不动,问了句:“沈卓,你怎么不去打热水?”
沈卓看了一遍上堂课的笔记, 没有发现错记什么,才收起纸笔, 说:“我带了。”
说着,打开一直挎在身上的布包,拿出水杯和饭盒。他也早就饿了, 不过没有中途吃什么。
黄志豪看到他崭新的不锈钢饭盒和保温杯, 心中暗暗惊叹,忍不住开始猜测他是不是家里条件很好。
沈卓拧开杯子, 里面水还有点烫,他就放一边凉着,打开饭盒。因为是叶欣趁热装的,又一直严严实实地放在布包里,所以还有点余温,起码油没有凝固,看着菜色还是鲜亮的。
黄志豪看到他的饭盒,再次惊讶了:“你吃那么好?”说完又有点后悔,觉得自己反应太大。
不过沈卓的饭菜是真不错啊。虽然是大米饭配白菜,但是那白菜一看就是放油炒的,看着就好吃,跟其他人饭盒里寡淡的一点也不一样。
沈卓犹豫了下,又从布包里掏了下,拿出个包子递给他。
黄志豪这下更意外,也受宠若惊,连忙摆摆手,“不用,这好东西你留着吃吧,我这够吃。”他的虽然是中规中矩的干面饼子,但用热水泡泡还行,也能吃饱。
沈卓略略停顿,还是递到他的饭盒,低声说:“素馅的,不是什么好东西。”
黄志豪也是馋了,就没再拒绝,“那我就不客气了,谢谢你。”
说着他已经迫不及待拿起包子先吃,这包子肯定比干面饼子好啃多了啊!
拿起来才发现竟然还是软乎的,带点余温,顿时等不及了一口咬下去,发现里面是香菇木耳馅的,的确是素馅,但这跟青菜可不一样,香菇木耳也是好东西了!
馅料也是用油炒过的,味道香得不得了,黄志豪三两口就吃完了。
他觉得沈卓其实是面冷心热,不然也不会愿意把这好东西分享出来,于是笑道:“以后我有好吃的,也给你分!”
沈卓点点头,觉得达到了叶欣教的“要和人打好关系”的要求,心情也挺愉快的。
他也低头吃饭,再不吃真的要冷了。
这饭盒不是那种分层的,而是一整个大容量,叶欣考虑到不能太扎眼了,先铺了一层米饭,再放一层豆角炒腊肉,再放一层米饭,最上面才是白菜。
所以黄志豪看到的还只是表面的,肉都在下面藏着呢。
好在也没人会不礼貌地一直盯着别人吃饭,菜又不那么热,香味不会散发很远,还是达到了低调的目的。
叶欣考虑到他正在长身体饭量大,装得分量十足,够他吃得饱饱的。
他把饭盒吃得干干净净,不急着洗,合起来放进包里,然后喝水。一边喝着,一边又拿出早上的笔记来看,争取当天学当天记。
旁边黄志豪也吃完了,见他那么用功,也不甘落后地拿出笔记本来学习,但是不那么专心,看看人家崭新的冒着热气的保温水杯,忍不住羡慕:“沈卓,你家里对你真好啊!”
沈卓眼睛盯着笔记,心道家里?也对,叶欣就是他家里的。于是嗯了声。
黄志豪又看看人家崭新的蓝布包,那新颖方便的样式、细密的针脚,一看就是费了心思做的,继续羡慕道:“你家里给你做的?真好看!”
沈卓想起缝这布包时的心情,有些无奈,说:“我自己做的。”
黄志豪惊讶:“你自己做的?你手艺那么好!”
长得那么好看就算了,手还那么巧,学习还那么用功。不行,他要更加用功,不能样样被人比下去!黄志豪决定要发愤图强。
叶欣的午饭就随便多了。把早上的包子蒸几个吃了,又进空间摘酸甜可口的番茄,还摘了根脆生生的黄瓜啃。
一个人在家,别提多自在。
吃饱了午休一会儿,下午就不上工了,直接进空间。看着刚播下没多久的西瓜苗,她开始期待。
“快快长大吧,我已经一个夏天没吃西瓜了!”
在空间忙到下午五点钟,她才出来,慢悠悠地生火做饭。
五点半过,沈卓回来了。
叶欣听到动静,从灶房探出头来,“你回来啦?”
“嗯!”沈卓看到她,一路火急火燎的心情才平定下来,推好车放下包,立刻去灶房帮她一起做饭。
叶欣已经煮熟饭了,正在捞。
沈卓就洗菜切菜,然后炒菜。一边忙碌着,一边问她:“你今天做什么了?”
叶欣说:“上午上工了,下午就在家。”
沈卓追问:“在家做什么了?”
他平时不多话的,今天突然话多了。叶欣看看他,很快明白了他的心情,顺着他的心意说:“没做什么。平时干活都跟你一起,你突然不在,我觉得不习惯,就歇了半天。”
沈卓听了,果然高兴起来。
虽然知道这样有些扭扭捏捏的,但就是希望她心里也是想着自己的。
叶欣瞥他一眼,无声笑了下,觉得逗他也挺有意思的,又说:“我今天偷懒了半天,你不怪我啊?”
沈卓唇角微扬地翻炒着锅中,“你平时已经很勤快了,现在休息一下也好。冬天又冷,你索性多歇歇,不要那么忙。有什么事情等我回来做就行。”
叶欣睨着他:“你现在要上培训班,早出晚归的,哪有空做啊?还不是得我忙活。”
沈卓认真地说:“早上九点才上课,我今天都去早了,可以八点半再出发的,天亮了还能骑快点。我可以早上干点活再去,晚上回来也能干点活再睡觉。”
叶欣不禁笑了,“那你白天学习,早晚还要赶着干活,一刻也不能休息,岂不是要累死?”
沈卓说:“我白天坐在教室听课就是休息了,哪有你上工累啊。”又说:“我现在身体强壮,不轻易累的。”
叶欣点点头,觉得他态度端正,于是不吝夸奖:“你真好!”
沈卓脸庞微红:“你……也好。”
炒好菜,坐下来吃饭时,叶欣也问了问他今天上课的情形,感觉怎么样,跟同学相处好不好……就像关心第一天上学的小孩。
沈卓没觉得奇怪,还觉得她是担心自己,都说挺好的。
叶欣又问:“你们都有什么课程?跟我说说。”
沈卓就一一跟她汇报了:“有医学基本论、日常防疫、针灸、中药、西药……分别由四位来自卫生所、县医院的医生授课。还有一位公社的老师,给我们上思想教育课。”
说着他放下碗筷,去拿了课本过来:“你看,这是我们的课本,数量不够,每个大队一本两本的,要跟人共用才行。”
他跟黄志豪商定,每人带一天课本,今天第一天,他特别想拿回来给叶欣看看。
黄志豪吃了一个包子,爽快答应第一天先给他带回家。
叶欣接过这本《赤脚医生手册》,翻了翻,点点头,像关心完孩子学习情况的家长一样鼓励他:“不错不错,今天表现很好!明天也要好好学习哦。还有,要跟同学好好相处,不可以总是冷着脸对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