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卓不太确定,一般乡下孩子也不会定期量身高的。
叶欣于是换了个问法:“那你觉得自己这半年来长高了吗?”
沈卓点头:“长高了的。”虽然不知道具体长高了多少。
叶欣道:“那就好。咱们继续补充营养,还能再长高的。”
男生发育迟,沈卓现在还是体型清瘦四肢修长的少年模样,肯定还会继续长的,长到一米八不是问题。但是叶欣有点担心自己长不高。
不到一米六的身高,实在让她很痛心……
她暗暗握拳,决定以后要多吃饭!
量完身高,他们就直接离开了百货大楼。先去国营饭店吃了个晚饭,然后去找招待所安顿。拿出各自的介绍信,顺利地交钱订房间。
当然,两人是分开的。
为此,沈卓还有些不放心,分开前叮嘱她道:“你晚上小心点儿,注意安全。”
叶欣点点头:“我晚上就待在房间,不出去,你也别出去。有人敲门也不要开。”
沈卓也点点头,“明早我来喊你。”
相互叮嘱一番,两人才各自回房间了。
第033章 继续卖
叶欣进了招待所房间打量一番, 觉得还行,打扫得挺干净的,被褥厚实, 也没有闻到什么烟味。
今天花掉了不少钱, 又穷了,叶欣本来是打算开双人间的, 这里的双人间是订一个床位的意思;但是想想终归不方便, 也怕沈卓那边遇到习惯不好的人打扰睡眠, 于是两人都开的单人间。
卸下背篓,叶欣稍微歇了歇,热水就送来了。这是包含在房费里面的, 不过只有一热水瓶的水,只够洗洗脸和脚的。
叶欣也不打算在这洗澡,稍作洗漱后, 进入空间。
这也是单人间的好处, 她可以进空间干点活。
蔬菜区还是生机勃勃的, 种类丰富。叶欣会及时把熟了的菜摘下来晾晒,枯萎的则清掉,种上新的。因为学会了自己留种, 所以不愁没有种子。她也不会太累着自己,一天种一小块, 或者两天种一小块,蔬菜的生长成熟也间错开。
玉米地一片绿油油的,正在茁壮生长。这是第二季玉米, 这次种满了一片地。
目前也只有蔬菜地和玉米地是满的, 水稻之前收割了,还来不及继续种。
前几次她都是直接蓄水种植水稻, 没有翻过地,现在看了看土壤,发现有些硬结了。就算肥力充足,也不能一直这么随意,她打算这次把地翻一遍再种。这是个大工程,可能需要持续好几天。
此外的药田,只在地块边缘有一溜药苗,数量虽少,长势却不错;果园区暂时也只有两排树苗,分别来源于野山竹和野桃子,是用果核发的芽,长得倒是挺快的,已经到她腰高,甚至有的到肩膀高了。
叶欣还记得中学生物课上的知识,直生苗要长到能结果子,需要好几年,想要快点的话,嫁接是一条捷径。
不过她其实不急,空间里有生长增幅,这些果苗也许也要不了几年就能结果子,何况外面菜地里种的也够吃了。
最主要是,她没空……
日常查看一遍这几块地的情况,又看看剩下的还空着的三块地,她摇摇头,去木屋仓库拿出锄头,开始翻耕稻田。
翻了大概有十分之一,累了。
她也不勉强自己,累了就停下来。走到泉水边,先喝了两口水,然后用水瓢舀了点水,拿出今天刚买到的西瓜种子,倒在水瓢里浸泡催芽。
然后她站起来往各块地张望了一下,决定西瓜就种在果园的另一头吧,反正都是水果。也没必要把每块地都种一点,走起来挺累的。
做完这些,她就撑不住了,出了空间倒头就睡。
一夜睡得不错。
平时早起已经养成了生物钟,叶欣今天也早早醒来,不过难得今天不忙,又是冬天,她继续闭着眼睛裹着被子在床上赖了一会儿。
没多久门外传来敲门声,沈卓喊她:“叶欣,你醒了没?”
叶欣睁开眼睛回答:“醒了。”
沈卓说:“我给你打了热水洗脸,你开一下门。”
叶欣连忙掀开被子下床,胡乱抓了抓头发,出去开了道门缝,朝他露出笑容:“你真好。”
沈卓听了,唇角微扬。每次只要一看见她的笑脸,他就忍不住心情好起来。
知道她刚起床,他也没多看,把热水瓶递给她,又叫她把房里的空水瓶给他。这热水瓶每个房间一个,别弄乱了,免得退房时扯皮。他是早起已经打水洗漱过了,又下去打了一次水上来才叫她的。
接了空水瓶,沈卓说:“你慢慢洗漱,还早呢,不用急。”
叶欣点点头,怕他一直等自己,关上门之前道:“我要十来分钟,你先回房间,外面冷。我好了去敲你门。”
见他嗯了声,她才关了门。
叶欣打了个哈欠,开始漱口洗脸。看了看窗外,雾蒙蒙的,果然天还没怎么亮呢。
洗漱完她精神起来,开始梳自己的头发。说起来,原主头发就是很长的,这年代的大姑娘小媳妇都还习惯留长发,编成双麻花辫垂在胸前,只是原主因为营养不良,发质很不好。叶欣穿过来后,虽然觉得有些累赘,但是并没有马上改变发型,只是偶尔拿剪刀剪剪发尾。
但现在冬天了,长头发就比较麻烦,梳头发的时候静电噼里啪啦的,也容易粘在衣服上,显得很杂乱。
好不容易把长发梳整齐,叶欣握了一把凑到眼前仔细看看,经过这半年的滋养,发质好了很多,乌黑发亮的。不过之前那些毛糙开叉还是有一些,改善不了了。
她寻思着,哪天还是剪短点方便。
收拾完自己,叶欣想了想,又进空间拿了十斤辣椒干出来,塞进背篓里。这才开门出去,喊沈卓一起下楼退房。
这时天还没全亮,晨雾蒙蒙,冷冷清清,街上没有几个行人。
沈卓呼了一口白雾,说:“不知道饭店开门没,咱们先去吃早饭?”
这年头的饭店只有国营饭店,价格贵,排场大,一般人都不敢去吃,乡下人出门更是自带干粮和水。也只有他们敢什么也不带,直接去饭店吃。
其实出门前沈卓是准备弄点干粮带上的,但是叶欣觉得大冬天的,啃干粮就冷水难以下咽,他只好作罢。
他身上本来也没什么钱,就是昨天卖菜的三块多揣他兜里了,后来买车票、吃午饭是他付的,已经花得差不多了,现在估计还能买两个包子的。
叶欣此时却无心吃饭,眼睛在观察路上行人。
观察了会儿,她眼睛一亮,转头对沈卓说:“先不吃饭,咱们去看看县城菜市场在哪!”
沈卓一愣,目光也看向了提着菜篮走过的一位妇女,意会地点点头。
两人跟上了那位妇女的步伐,并且默契地隔着一段距离。
沿着这条街道直走不远,左转进入稍微僻静的小巷,再走了一段路,看见一道颇有历史感的石桥,桥下是冬日静静流淌的小河。
河边,已经能看见不少人在摆摊卖菜。
是的,县城里也有一个农副产品市场,主要是附近的村民过来摆摊,相当于也是赶集,只不过这里可以天天赶集。卖的也是自家产的蔬菜瓜果,也唯有这些是可以摆出来卖的。
前面的妇女已经过了桥往河边走了,人家就是早起来买菜做饭的。
沈卓抓着带子颠了下身后的背篓,有些高兴地说:“咱们可以把昨天没卖完的菜干继续卖!”
叶欣笑着点头:“没错。正好昨天钱包大出血,今天回回血。”
沈卓听着就干劲十足。
昨天真的花了太多钱,尤其是百货大楼里采购、晚饭钱、住宿费都是叶欣付的,他眼看着她都快花三十块了,真是有点心惊肉跳,怕回去的车票都没钱买了。
现在有了赚钱的机会,怎么会不高兴。
他又不禁夸她:“还是你聪明,我就没想到这个。”
叶欣道:“那是我满脑子想着钱花嘛,当然会关注这个。”
又拍了拍自己的背篓说:“其实昨天我还带了些辣椒干来,也是想看看有没有机会出手的。等会儿我在这头卖辣椒干,你在那头卖菜干,卖完了才去吃饭,看看谁卖得快!”
沈卓点头:“好!”
两人加快脚步过了桥下去,便分开来,各自找地方摆摊。
叶欣先是转了一圈,看看这里的菜干和辣椒干行情,发现价格比镇上好不少,暗暗点头。
转的时候发现沈卓已经找了位置放下背篓了,只是那个位置比较靠边,目前没什么人。不过想想他的性格,让他去中间跟别人挤,估计也难。
沈卓看见她,朝她招了招手。
叶欣就走过去问:“怎么了?”
沈卓说:“我才想起来,称只有一把,在我这了。你怎么办?”
叶欣也才想起这个问题,不过也没多困扰,“没关系,我等会儿找好了位置,跟旁边借一下就行。”
沈卓看了看那边,还以为她是一路找位置没找到才过来的,说:“要不你跟我在这里一起好了。”
叶欣摇头,“入口那边人多,我要到那边去卖。”又从口袋掏出一些零钱给他,“这里是两块钱,你拿着好给人找零。刚才我看了看这里的价格,菜干卖四毛到五毛一斤,辣椒干八毛,你好好卖,我先过去了。”
沈卓这才明白,觉得自己总是不如她考虑周全,忙点点头:“我知道了。”
叶欣就背着背篓回到了入口处。
她人小声甜,笑容灿烂,长了一副很有长辈缘的外表,很快就在两个卖菜的大娘之间找到一个位置,放下背篓拿出辣椒干来。
放下后左右看看,见右边大娘比较面善,就笑着小声问:“大娘,我早上出门迟,忘带称了,一会儿能不能借你的用不用?我用完了给你一毛钱。”
大娘一听摆摆手:“说什么钱,要用就用了。”
叶欣连忙道谢。
天渐渐亮了,摆摊的老乡还在陆续进来,买菜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河边市场热闹起来。
叶欣的辣椒干红艳艳地摆在干稻草上,那颜色特别正,个大,均匀,一看就是好货,进来卖菜的都很容易被吸引过来,然后她就开张了。
好东西是真不愁卖的,尤其是品质明显好过其他的。叶欣也就拿了十斤辣椒干出来,这个一斤那个一斤的,没多久就卖完了。
倒是衬得旁边两个大娘没什么生意,不过大家卖的东西不一样,也没什么好眼热的。
叶欣卖完了就把称还给大娘,又给了一毛钱:“谢谢您了,祝您生意顺利。”
大娘也不推辞了,觉得这小姑娘除了东西好,人也会来事,怪不得卖那么快,笑着说:“下次你还要称,就来我这。”
叶欣笑着应一声,收起背篓去找沈卓。
沈卓那原本没什么人,不过他们来的还算早的,后面还有人来摆摊,他就不算很边缘了,人多之后,他的菜干也卖了一些。
叶欣到他身边蹲下一起卖,还说了下自己的收获:“我十斤辣椒干卖完了,得了八块钱,给借称的大娘一毛钱,还有七块九。”
沈卓为她高兴,又有点羞愧,“我卖得比较慢。”
叶欣笑道:“没关系,咱们一起。”
可能冬天菜干太多了,确实不怎么好卖,两人一起卖到了九点多,才把十几斤菜干卖完了,收入六块多。
加起来一早赚了差不多十五块,钱包又回血了,两人都很高兴。
叶欣拍拍蹲麻的膝盖站起来,迫不及待道:“走,咱们去吃饭,肚子都要饿扁了!”
吃过饭, 也十点多了。
这时候回去还早,叶欣就想充分利用时间,找找县城里的黑市, 肉还没买呢!这里的市场应该更大, 货物也更丰富,想想牛肉羊肉她就忍不住要流口水。
她还想打听一下这里粮食的行情。在镇上她没敢卖大米, 只卖了些稻谷, 大米价格更好的。空间里堆了不少大米, 卖一些换成肉才好。
于是饭后,叶欣就和沈卓背着背篓在县城里转悠,沿着没走过的街道探索。
这县城叫金河县, 也是以水为名。据说名字的来源是每年夏季多雨,河道上涨,一片浑浊, 清水都变成黄水, 但叫黄水总归不好听, 就取了个金字,叫金河。两人不紧不慢,一路走过了县医院、公园、学校等地方, 对县城的格局有了个大概了解。
不过黑市不会在这些主干道上,叶欣就想往偏僻的巷道去找一找。
结果就在一条小巷里, 再次遇到了红袖章,还是两名。他们大声喝问:“你们是哪里来的,干什么的?”
这回沈卓抢在了前头说话, 并且站在了叶欣面前, “乡下来的,来买东西。”
叶欣在后面低着头, 有点厌恶地皱眉。但这些人可不敢惹,只能忍着。
两人掏出伟人手册和介绍信来,解释自己从哪个公社哪个大队来,什么时候来的,买了什么,准备什么时候回去。
对方仔细盘查一番,才终于让他们走了。
两人立刻离开这偏僻的小巷,回到了大街上。
这个插曲让叶欣意识到,县城里风声比镇上紧多了,恐怕黑市也是不安全的。她不该那么贪心,刚到不熟悉的县城就想着冒险。
于是打消了探索黑市的念头,转头对沈卓说:“咱们回去吧。”
沈卓点头:“嗯。”
他也不想在县城里待了。刚才当头的那个人一眼一眼往叶欣脸上瞧,他实在担忧。
丰水大队虽然地处偏僻,相对来说风平浪静,但外面也有一些消息传进来,在人们口中相传。他平日干活就听到过不少令人悚然的惨事。
两人直接往车站走去。
正赶上中午十二点有一趟车,他们上车刚坐好,车子就发动了。
车上气味还是很难闻,叶欣实在怕自己难受吐了,小声跟沈卓说:“把你那围巾拿出来,先给我围一下。”
沈卓正关心地看着她,闻言立刻从背篓拿出那条黑色的男士毛线围巾,递给她。
叶欣接过来,在自己脖子绕了两圈,连脸庞一起围起来。厚厚的毛线过滤了车内汽油的味道,带着一种新衣物的味道,还暖暖的、软软的。她觉得好受多了。
抬头见沈卓还在看着她,便双眼一弯,朝他笑了一下。
沈卓放心下来,又忍不住看她。
围巾把她下半张脸裹住了,头上是乌黑浓密的头发,只有中间一双又大又明亮的眼睛露出来,衬得她眉眼间的皮肤白皙无暇,特别好看。
班车一路又开了两个多小时,叶欣被颠得七荤八素的,总算是回到了洪泽镇。
下车后叶欣就把围巾扯了还给沈卓,大口呼吸新鲜空气。
缓了会儿,他们才迈开脚步。
因为在县城没有买到吃的,现在又是下午,农副产品市场肯定没什么东西了,他们小声商量了下,最后还是去敲开了陈家院子的门。
今天不是赶集日,本来不开的,但他们是熟客了,陈二还是让他们进门来。
进来后,叶欣有些抱歉地解释:“不好意思,陈二哥。昨天我们有事去了县城,现在才回来,回家之前想买点吃的。之前来你这买惯了,不买总觉得缺点什么,所以还是冒昧来了。”
陈二牛高马大的,性格也爽朗,笑道:“没事,东西也在的,只是没有平时摆那么整齐。生意上门,当然欢迎的。”说着带了他们去左边房间。
叶欣看了看院子,问道:“今日就陈二哥一个人在?”
陈二点点头,“他们都去收货了,我在这看门。”
叶欣了然。想来平时几兄弟四处搜寻货物,而陈二作为最强壮的一个,被留下来“镇宅”了。
进了房间,那些肉蛋之类的果然没像往常一样摆在台面上,陈二问清了要什么,才从柜子里拿出来称给他们。
叶欣照例买了些肉蛋,又问有没有牛肉羊肉这些。
陈二摇摇头:“那些可不好收。牛肉平时宰杀较少,肉场都不够卖的。至于羊肉,咱们这边不怎么养羊,又不太吃得惯那股膻味,更少了。”
叶欣只好遗憾地又要了些山菌、木耳,还称了十斤面粉。
一阵消费下来,又是十块出头。
陈二眉开眼笑。他早知道这个小姑娘每次来都买不少,是个大主顾了,兄弟几个都记住了她,说每次给她优惠几毛钱。昨天又见她带了上百斤的粮食和反季节蔬菜来卖,更是对她另眼相看。
两人买完仍是从后门出来,绕过小巷回到街上。
经过邮局的时候,叶欣又进去看了看。
这次巧了,正好有她的信件,邮递员还没来得及送出。她一看地址,还是家里寄来的,就没急着看。
又问了问有没有包裹,得到没有的回答后,她再看了看信箱,发现还有郑文文和赵中华这两个知青的信,也顺手取了。
随后才去徐大夫的铺子取自行车。徐大夫就住在镇上,药铺天天开门,那自行车本来放在店铺的角落,后来徐大夫怕人多眼杂,就给搬到后面去了,那后面正是他们一家生活的屋子。两人又真诚地感谢一番。
在镇口上车前,叶欣让沈卓把新买的那些防风装备戴上。
沈卓不想戴:“现在太阳还没下山呢,又不冷,一会儿骑车该热了。”
叶欣说:“热也是身体热,头颈和四肢被风吹得凉,你还是戴上吧。”
沈卓还是不想:“有点张扬了,去一趟县城买这么多东西,被人看见多不好。”
叶欣略感无语,“一些小物件而已,又不是新衣服,算什么张扬。买来就是要戴的,不然不白花钱了吗?”
沈卓拗不过她,最后还是带上了手套和围巾,这两样也比较低调。帽子耳罩就算了,太显眼,这会儿也没冷到那个地步。
叶欣也随他了,上车让他载回家。
回到凉水塘大约四点半,太阳渐渐落下,开始冷飕飕的。
叶欣让沈卓先上坡,自己去知青宿舍把郑文文和赵中华的信送了。
知青们今天也没上工,在自留地里忙了一天,正做晚饭。听到叶欣把自己的信捎来了,两人连忙出来领,都很惊喜,也很感激。
郑文文道:“我正说好久没收到信了,想着后天去一趟镇上看看呢,你给我省事了。”
赵中华也说:“谢谢你,叶欣。”
叶欣笑着摆摆手,“没事。”
正要回去,那边孙维强探出头来,眼睛一个劲儿朝她背篓看,可惜稻草遮严实了,看不出什么,他就直接问:“叶欣,听说你和沈卓昨天去县城了,这是刚从县城回来?”
刘红霞也忍不住好奇:“你们都买什么好东西了?”
他们一问,其他人的目光也都看了过来。
叶欣无奈,只好回答道:“能买什么好东西?不过是想着快到年底了,之前家里给的布票还没用完,就去用掉了,免得浪费。也顺便买了盐、煤油、缸等日常用品。还有沈卓之后要起早赶路,到时候又冷又黑的,就陪他去买了手套、帽子、手电筒这些。”
一边说着,一边还把自己背篓上面的稻草拨开,露出一匹藏青色的布来。
虽说只露了一点,没有完全露出来,但也能满足他们的窥探欲了;加上她解释得这么详细,不像骗人,他们就信了。
叶欣也知道这些人,你越是掩盖他们越想窥探的,还不如自己说一套来哄哄他们。
孙维强有些阴阳怪气地说:“你现在对沈卓可真好啊。”
叶欣听到这话,笑了下,“我都跟他一起过日子了,不对他好对谁好?”
孙维强一噎。
叶欣又说:“不过我也没本事对他好,钱都是他采药换来的,我只是跟他一起去看看罢了。”
刘红霞问:“你们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了,没割点肉回来吃?”
叶欣叹了口气,“要是不买那些东西,确实能割点肉解解馋,买了就没钱了。不过又不是过年,吃什么肉啊,还是吃地里长的白菜萝卜吧。”
说着就不跟这两人扯了,转头朝郑文文他们挥挥手,“你们忙吧,我回去做饭了。”
郑文文也朝她挥挥手,看着她娇小的身躯背着高高的背篓走远了,才回头瞥了一眼那最八卦的两人,“我看啊,哪天狗路过都要被你们说两句。”
刘红霞不觉得自己有错,“聊聊天嘛,又没什么。”
孙维强则嗤了声,“说得好像你不想知道似的。”
叶欣往坡上走了几步,发现沈卓在半路等她呢。
她连忙快走几步上去:“不是叫你先回去吗?我跟他们说了几句话,耽误了会儿。”
沈卓说:“没等久,我也歇歇。”
其实他是想到上次,她跟知青们说了话之后就有一阵闷闷不乐的,担心她这次也会这样。
跟她同进同出久了,他会有种他们已经在一起生活很久的错觉。只有遇到其他知青的时候,他才会想起她的知青身份,想起她来自遥远陌生的地方。
他有点不想她跟其他知青来往,怕她会像上次那样突然情绪低落,也怕她跟知青们重新熟悉了,疏远自己。
叶欣不知道他复杂的心,只以为他是单纯等自己一起回家,开心地说:“走了,回家喂鸡!”
沈卓听着她如常的声音语气,心里才放松下来,推车上坡。
叶欣又跟他吐槽了刚才的事情,“他们有些人真八卦,连我们买了什么都要问。”
沈卓嘴角微翘,“不他们就是了。”
叶欣说:“也就这次送信而已,平时也不往他们跟前凑。”想想也是郁闷,做个好事还被八卦一顿。
想起什么,又说:“等你之后把新的帽子、水杯、饭盒什么的露出来,他们岂不是要挨个猜花了多少钱?”
沈卓无所谓道:“爱猜猜,反正我不他们。”
叶欣露出了笑容,“对,就是不他们,咱们好东西买了就要用,可不藏着掖着的。让他们羡慕嫉妒恨去吧!”
沈卓转头看她一眼,知道她是担心自己不用,故意这么说呢。
她真贴心,真细心……真好。
虽然只离开了一天, 但重新回到小院,还是让两人由衷地感到一阵放松和安心。
这个点也忙不了什么,直接做晚饭吧!
沈卓放好自行车就自觉去灶房生火做饭。叶欣则把采购的东西归置归置, 然后去喂鸡, 接着去摘菜,最后到灶房和沈卓一起忙活。大火烧锅, 煮了饭一顿煎炒, 很快诱人的香味就飘散出来。
上一顿还是早上九点多在县城吃的, 两人都已经饿狠了,坐下来就埋头吃饭。
叶欣吃得心满意足,不禁感叹:“还是家里的饭好吃!”
沈卓点头赞同。在外面虽然也饿不着, 但到底不如家里饭菜舒心美味,何况饭店还那么贵。
叶欣还不忘夸他:“你做的饭最好吃啦!”
沈卓听得嘴角翘起,又谦虚地说:“你种的菜好, 才做得好吃。”
叶欣心里也美滋滋的。
洗漱过后, 叶欣在房间把今天花剩的的钱数了数。
这两天花了赚, 赚了花的,现在身上又是二十多块了,仔细数过两遍, 二十五块三毛六。至于商品票,是全都花完了。
“还行吧。”
叶欣耸耸肩, 把钱叠好包好,放进了柜子角落。
然后照例进空间忙了会儿。巡视各地块情况,播西瓜种, 耕稻田……忙到累了就停下来, 出来睡觉。
睡前突然想起今天取了信还没看,又进了空间, 去木屋二楼的书房看信。
拆开之后,首先发现又有一张汇款单。
叶欣有点惊讶,拿起来仔细看了看,上面写着二十块,汇款人还是大姐叶欢。
她把汇款单先放一边,看信的内容。
开头是例行的问候,叶欣直接略过去看第二段——她寄回去的菜干收到了,家里炖了吃,都觉得比市面上的好多了,口感好,味道香,一点儿也不柴,还特别干净。全家人都因为她种菜种得那么好而感到惊讶。
叶欣满意地点点头,没人不希望自己送出的东西受人喜欢,何况是不远千里寄过去的。
接下去一段提到快年底了,知道她不能回去过年,心疼她,也想念她,于是寄来二十块钱让她买点好吃的过年,一个人在这边,要照顾好自己……
不能回家过年吗?
叶欣仔细想了下,还真是这样的,下乡的知青要第二年才可以回家探亲。
探亲一般是在过年时,要提前跟生产队请假,开好介绍信,才能踏上归途。当然,回家探亲的时间也是有限制的,以免已经下乡的知青又回到城里不走了。
原主今年才来的,最早也要明年才可以回家探亲。
不过这个不要紧,叶欣也没准备回去,那里对她而言是陌生的,她没有半分想念和向往。
只是这位大姐是真的挺关心妹妹的,还专门汇了钱来给过年。
信还没看完,叶欣接着往下看,然后瞳孔一震——妈妈怀孕了??
她以为自己看错了,瞪大眼睛再看一遍,然后发现没错,就是原主妈怀孕了,第四胎……
叶欣感到震惊。
虽说现在计划生育还没有推行,全国家庭普遍多孩,但是原主妈都快四十岁了,高龄产妇,有点危险啊……
也不知道都这个年纪了,怎么还不避孕……
她有种不知道怎么吐槽的感觉。
信的最后提到,怀孕不舒服的妈妈吃了寄回去的菜干,觉得很好吃,很对胃口。她这里还多的话,能不能再寄一点回去。
叶欣看完把信放一边,双手托腮,发了会儿呆。
寄菜干倒是不成问题,不管是大姐的意思还是妈妈的意思,反正她这里多得很,也不值什么钱。他们爱吃就多寄点,算是报答亲情了。
就是她有点被这个消息冲击到了。
这个年代的人,真的好努力生孩子啊……她甚至有点佩服。
算了,先睡一觉缓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