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好好种田养自己by古木架
古木架  发于:2025年02月16日

关灯
护眼

正忙着,沈卓回来了。到灶房第一句话就是关心她:“今天走累了没有?”
叶欣笑道:“我们走走歇歇,没怎么累。”
沈卓又问:“脚疼不疼?”
叶欣说:“不疼,我又没那么娇气。”
沈卓认真地说:“不是说你娇气。你没走过那么远的路,怕是受不了。要是脚疼你别忍着,我给你拿药油擦擦。”
叶欣无奈道:“真没事,我们又不赶路,一路慢悠悠的,半路还歇了两回,跟散步似的。”
沈卓见她真不像勉强的样子,才放下心来,转头切菜炒菜。
吃饭时,叶欣照例问了问他一天的情况。沈卓也说了,虽然其实没什么好说的,但是喜欢和她说话。
叶欣也跟他说:“对了,郑文文和王小薇明天来串门。我觉得她俩还挺不错的。”
沈卓微微皱眉,但是见她高兴,就道:“随便你们。”

吃过饭, 天已经完全黑了。
沈卓收拾了碗筷洗,一边催叶欣道:“你快舀水洗澡,一会儿水凉了。”
叶欣哦了声, 回房拿盆。冬天不比夏天, 热水放不多久就容易凉了。
沈卓原本一直洗冷水的,习惯了, 冬天也洗冷水。叶欣看不过去, 让他冬天洗热水。沈卓倒是听了, 只是他嫌回屋洗麻烦,还是在院子里洗,叶欣听着都觉得冷。
不过在房间里洗澡确实挺麻烦的, 怕弄湿了地面,总是束手束脚,洗不痛快。
叶欣一边往自己盆里舀热水, 一边说:“还是要砌个澡房才方便。”
沈卓虽然自己无所谓, 但也想她过得舒服一点, 见她提起就想了想院子格局,说:“砌在院子右边吧,靠着晾衣服的地方。”
叶欣点点头, “不过澡房就不能用泥胚砖了,湿了容易坏, 还容易脏。也不好用木头。咱这附近有没有砖窑?”
沈卓倒是刚好知道:“我听同一个大队的黄志豪说,十月的时候,他们村的瓦片厂新挖了砖窑, 扩大规模, 形成了砖瓦厂。”
叶欣记得这个黄家村,夏天时一场大暴雨让很多人屋顶瓦片漏水, 用来修补的新瓦就是从黄家村的瓦片厂买的。他们当时也买了三十片。
不过砖瓦都是重物,当时是生产队集中采购回村的,给大家提供了方便。但要是他们自己买,搬运是个问题,自行车可不管用了。
她想了想,说道:“你明天跟他打听一下,他们村烧的是什么砖,怎么卖的,能不能送上门。还有,咱们建一间澡房大概需要多少砖?问清楚了,咱们再决定。”
沈卓点头记下:“好,我明天问他。”
说着叶欣也舀好了热水,去兑水洗漱了。
隔天一早,沈卓见到黄志豪就把叶欣交代的问题问了。
黄志豪有些意外,“你家要买砖?”
沈卓道:“先问问。”
黄志豪虽然是黄家村的,但是他不在砖瓦厂工作,不清楚具体,只能也先记下沈卓的问题,“我晚上回家问问去。明天再告诉你。”
叶欣跟前段时间一样上半天工,剩下半天在家。
想着下午郑文文和王小薇要来串门的事,她中午吃过饭后留了点儿炭火,还把灶房和堂屋都收拾了下,主要是把那些细粮、肉、蛋、油之类的东西收起来。
虽然郑文文和王小薇看起来都是有分寸的人,但在这个年代,再怎么谨慎也不为过的。
收拾完,她回房午休一会儿。
睡醒后正好听到敲门声,就去开门,果然是两人来了,就把人迎进来。
两人一进来就好奇地打量院子,只见这院子四四方方,整整齐齐,没什么杂乱的地方,看着就亮堂舒服。
郑文文道:“有院子果然是不一样!这么大、这么宽敞,比我们挤挤挨挨的好多了!”
王小薇看着这四方院,却是有些怀念:“跟我家那边有点像,我们那儿也是家家户户有院子的。”
叶欣当然也觉得这里好,不过表面上还是要谦虚的:“也就是住在山坡上,才有大点地方。宽敞是宽敞了,平时上上下下可累呢。”
两人想想也是,她们空手走上来都觉得有点费劲,要是搬点重物可就麻烦了。
这么一想,也是各有好坏。
王小薇转眼看到了院门左边的小鸡舍,问:“你们养鸡了?”
叶欣说:“养两个多月了,是从村东头的吴奶奶那儿买来的。”
王小薇点点头:“我知道。我之前也买过两只,不过不好养,被我养死了。我正想着再养一次呢,只是现在天气冷,还是等开春再说。”
说着蹲下看了看,见里面一公四母五只亚成年鸡都精神翼翼,羽毛光滑,鸡窝也干净,没什么异味,不由夸道:“你们养得真好。”
郑文文还没养过小鸡,也好奇地看了看,问:“有四只母鸡?那是不是可以自己捡蛋吃了?”
叶欣摊手道:“我天天都想捡蛋,可是天天都空手而归,望眼欲穿了。”
王小薇笑了:“最快也要三个月的。”
郑文文看见鸡舍旁边堆得整齐的一些木头,又问叶欣这是做什么的。叶欣解释说打算扩宽鸡舍。
昨天早上刚说了这事,晚上沈卓就了些合适的木头出来。今天早饭后,叶欣出去上工,就看到他拿柴刀在这里削,也不知道削到几点才出门的。
不过他倒是细心,不仅木头放得整整齐齐,就连木屑也收拾干净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说过今天会有人来串门。
见两人打量完了院子,她道:“你们到堂屋坐吧,我给你们倒水去。”
郑文文摆摆手:“你别客气了,我们又不是客人!”
王小薇也直接道:“带我们参观一下你家菜地可好?”
叶欣从善如流:“那我省事了。菜地在后面呢,跟我来。”
到了屋后,两人只觉得眼前一亮。
一块平坦的地分成好几小块,横平竖直的,像一个个小方块,每个小方块种着不同的菜,大白菜一颗颗像翡翠,包菜圆圆鼓鼓,萝卜秧子十分茂盛,芹菜一片绿油油……没有杂草,也没有胡乱扔弃的菜棒子烂菜叶,沟是沟,陇是陇,特别干净整齐。
四周还用大小均匀的树枝斜插交错形成篱笆,看着就漂亮,让人不禁想起一些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
郑文文不由瞪大了眼睛:“你们菜地打得这么好?我们那跟你这一比,简直像是野地了!”
王小薇也赞叹不已:“怪不得你们能种菜去卖,真是费了不少功夫的。”
叶欣笑道:“平时下工就侍弄这菜地了,所以显得整齐些。”
在菜地看了一圈,两人越看越赞叹,不仅发现每一棵菜都水灵,还发现边上一圈果树苗,也注意到那些歪歪扭扭生长不良的药苗。
叶欣一一解释了下。
郑文文看着整片生机勃勃的菜园,都忍不住羡慕起来:“以前我不解你,现在有些解了,沈卓家有宽敞的院子,还有独立的菜园,别的不说,起码生活起来舒服多了!”
叶欣笑笑,见她们参观完了就带回去,直接带到灶房了。
虽然她们说不用麻烦,但热水还是要给一杯的。她倒是想泡茶,但是家里没这玩意儿。
郑文文坐下道:“这灶房却是不太行了,四处漏风。”
叶欣道:“哪能样样都好啊。”
给每人倒了一碗水,又拿了些红薯干当做零食,再拿个破锅装了些炭火出来,三人就围着炭火说话。
之前太忙,加上叶欣也没觉得怎么冷,入冬以来都没有弄炭火取暖过,现在这么来一下,倒是挺不错的,挺有“围炉煮茶”的氛围,温暖闲适。
郑文文拿了块红薯干吃了,点点头:“这样吃着不错。不过你们不用来煮粥吗?”
叶欣回忆起刚穿过来顿顿红薯粥的日子,忍不住叹气:“怎么不煮?实在是吃得吃不下了,又容易发芽,才煮了晒干的。”
郑文文也叹气:“我们也是,吃都吃怕了,只是粮食不够,靠着它充饥。不过熬到年底,我们连红薯也快吃完了。”
叶欣想起这是个吃不饱饭的年代,顺着说道:“我们也是,粮缸见底了。”
郑文文突然想起来问:“不会沈卓参加培训班午饭就是带的番薯干吧?”
叶欣笑笑:“他真带了。”只是除了番薯干,还有饭菜,有时候蒸包子馒头也带几个,反正不会亏待他。
王小薇这时道:“再坚持一下,快发粮食了。”
叶欣精神一振:“什么时候发粮食?”
王小薇道:“往年都是腊月初十左右。”
叶欣掐指算了算,高兴道:“今天初四,真是快了,没几天了!”
郑文文笑道:“你这一年工分不多,别不够吃啊!”
叶欣道:“别管够不够吃,先把年过了再说!”
王小薇来了多年,对此有经验,“年底还有分红呢,不够吃到时候跟有余粮的人家换点儿,都是一个生产队的,大家都愿意互帮互助。之后还有杀年猪,分猪肉,过年是不愁的。”
叶欣眼睛都亮起来了:“什么时候分红?什么时候杀年猪?猪肉是人人有份吗?”
郑文文接过话头道:“去年腊月二十分红,腊月二十三杀年猪。我可开了眼界了!那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猪叫得撕心裂肺,我当时都不忍心了,但是后面吃着还是很香!”说着还回味起来。
王小薇就接着把剩下的说了:“猪肉是人人都有的,按人口分,大人小孩都有,不怕吃不上。”
叶欣于是更加期待了。
虽然她和沈卓偷偷摸摸从黑市买肉吃,没断过,但吃的都是腊肉干肉,而鲜肉又是另外一番风味,当然也馋的。
坐着闲聊了一下午,眼看天色变暗,两人才告辞。
叶欣也不留,只是想起她们说过种的菜不够吃,就给她们拔了一颗白菜和一棵包菜,笑道:“你们拿回去吃吧。也不值什么,可不要推辞。”
于是两人各自抱了一棵沉甸甸的菜回去,直接放到了灶房。
正好轮到刘红霞做饭,惊奇地问:“你们哪儿来的菜?这么大!这么水灵!”
郑文文道:“人家送的。今晚就炒这棵白菜吧,够我们八个人吃了。”
刘红霞追问道:“谁送的?还有,你们下午去哪儿玩了?也不喊我!”
郑文文心道就你这样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谁敢喊你啊,没好气道:“别管谁送的,有的吃就吃吧!”
王小薇则是放下菜就转身走了,根本没说话。
晚上沈卓回来,跟叶欣说:“黄志豪说他要回家问问,明天才知道。”
叶欣只好等。
又过一天,沈卓带回了消息:“黄志豪说,他们村砖瓦厂烧的是红砖,卖三分一块。买多的话可以派工人送上门,不过要一些辛苦费。至于一个洗澡间的用砖数量,要看面积大小、高矮还有砌法,要咱们自己确定了算好。”
说着,他适当地提出建议:“是不是应该先找个师傅问问?”
叶欣沉吟着点头,“是该问问,咱也不懂。”又问他:“村里有没有瓦工师傅?”
沈卓道:“建功大叔就是瓦工师傅,闲时帮人盖房子的。”
叶欣点点头。这名字一听就知道是建字辈的了,跟小队长李建邦一辈,村里人按字辈取名字还挺方便的。
她决定明天把材料和费用都问清楚,年前就把洗澡间砌了,早砌早方便。

早上上工的时候, 叶欣跟婶子们打听了一下建功大叔,午饭后就找上门去了。
李建功家两间不大的屋子,他媳妇正背着孩子在门前纳鞋底, 见叶欣来了, 打量她好几眼才朝屋里喊人,随后李建功走出来。李建功大约三十多岁的年纪, 长着乡下人风吹日晒的黝黑脸庞和结实的身板, 看着十分精干。
她直接开口道:“建功叔, 我想在院子里砌个洗澡间,许多事情不明白,来找您打听打听。”
李建功本来见她一个女知青, 还有些皱眉头,闻言立刻换了态度,请她在门前凳子坐了:“你要建多大的?”
叶欣就坐下跟他讨论起来。
也不用建多大, 主要是方便洗澡, 两三个平方就行, 太大了占地方,也会影响院子采光。
跟李建功讨论一番,确定为长两米, 宽一米半,靠墙占地三个平方。
确定了面积, 李建功又问她要多高。叶欣想着院墙是二米的,那么洗澡间要高一点,屋顶斜出院外好排水, 那么就从二五米高斜向二米。李建功又接着问墙要砌多厚、留不留窗、留多大窗……
叶欣笑道:“窗子留一个透光。至于留多大, 墙怎么砌好,您是专业的, 给些建议吧。”
李建功就说:“这一个小屋子,不高,也不承重,砌最薄的一二墙就行,省砖头。靠着院墙建的话,窗子就留在院墙对面吧,本来墙面就不大,留半个平方就行,加上斜屋顶,嗯,我算算……”
叶欣及时提醒:“靠院墙那面也要砌的,不然泥胚砖容易打湿了。”
李建功点点头,“那就算十六个半平方,一二墙每个六十四,算出来就是一千零五十六块砖,加上一些损耗,你买一千一百块砖吧。”
叶欣得到具体的数据,立刻心算,三分钱一块砖,一千一百块就是三十三块钱。
砖头有定数了,又接着讨论瓦片。算起来是五百四,一分八一块,就是九块七毛二。
水泥、沙子这些,除了砌墙的,洗澡间地面也要抹一遍防水。这个李建功有熟悉的门路,倒是可以代为购买,花费四块三毛五。
至于砖瓦厂那边送过来的辛苦费,沈卓已经跟黄志豪打听清楚,大约是五块的样子。
这些都清楚了,叶欣最后笑问:“一事不烦二主,到时候材料到了,还要请建功大叔上去帮忙砌。不知道该给您多少辛苦费?”
李建功就是为了这句话,在乡下能有个赚钱的机会不容易,“我给人砌墙一天算三块,你这个小房间半天功夫就能砌好,收一块五。”
叶欣掐指一算,把所有费用加起来,是五十三块五毛七,还真不少。
但也松了口气,她手上的钱是够的。本来她还想着,要是钱不够就再背点东西去镇上,凑一凑。
既然够,就不用等了,直接买材料吧!
晚上吃饭的时候,叶欣就把白天跟建功大叔讨论的结果说了,并交代他:“明天你就跟黄志豪下单,让他晚上回去跟砖瓦厂说,后天早上就送砖瓦过来。”
沈卓听着一笔笔钱就皱眉了,见她那么果决,有些迟疑:“咱们钱够吗?”
叶欣道:“够的。”
之前县城回来剩二十五块多,上回赶集在陈家院子那儿赚了二十八块、摆摊赚了二块多,又花了八块多,加上沈卓卖药上交的十块、大姐寄来的二十块,目前手上有七十七块多。除去建洗澡间的费用还剩二十多块的。
又知道年底还有分红,过年已经是不愁了。
而且年前也不是不能再去镇上一次。
现在条件还是太简陋了,这些钱留在手里没用,拿来改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
她掏出十块钱给沈卓,交代道:“你明天也顺便带去十块钱定金,让黄志豪转交转告,说剩下的钱送材料来的时候才结。”
沈卓只能点点头,接过钱收好,眉头还是皱着的。
叶欣知道他大概又在想什么了,一次两次她会温柔体贴地照顾他的自尊心,次数多了,她就懒得哄了。
当下决定跟他吵一架:“怎么,你又觉着我花钱大手大脚了?可是我花自己的钱给自己买方便怎么了?你每次都要心里难受的话,那你得难受一辈子!还是说,你始终把我当外人,所以才要分那么清?!”
沈卓心里一震,有些慌了,“没有!”
他连忙解释:“我没有把你当外人的,也没有怪你大手大脚。我只是……担心你钱花完了,你自己还是要留一点钱的……”
说着,眉头却是越皱越紧了。
其实他心里是有些疑惑的,因为不管怎么算,这半年卖菜卖药也没有那么多钱,大部分都是赚了又立刻花了,应该攒不下钱的。
叶欣也知道需要对手里的钱做一个解释了,正好她有现成的借口,“其实我家里每次寄信来都夹着汇款单,我没告诉你而已。总之我手里的钱,建完洗澡间还有剩,你不用担心。我又不像你,身上不留一毛钱的!”
沈卓恍然,又不禁感慨:“你家里对你很好。”
叶欣嗯了声,“主要是我大姐对我好。”
解释完了又瞥他一眼,淡淡道:“你也别老觉得不该花我的钱,觉得该你养家天经地义……什么年代了,老旧的思想还没抛弃呢?我告诉你,在我这里,没有男女之别,只有能力之差——我可是不比你差的!”
沈卓又是心里一震。
这一刻竟完全认同她,的确是自己的问题,自己思想老旧、眼界窄、心眼小、闹情绪,幼稚极了,别说不像个男人,都不像个大人,亏自己还比她大一岁呢。
他心中羞愧,脸皮上火辣辣的,心悦诚服道:“你比我强,强多了。”
叶欣满意点头。
沈卓又觉得她真是心细如发、冰雪聪明,每次都能察觉到自己心里在想什么。
当下也不好再闷着脸,抬眼看着她,表态道:“我知道了,再不为这个闹情绪了。先在心里记着,等学了本领,之后有能力了……多赚钱给你花。”
叶欣这才露出了笑容:“你这样想就对了。”
又道:“快吃饭吧,跟你说得菜都凉了!”
沈卓端起碗继续吃饭,心情竟然愉快起来。虽然刚才自己相当于是被她训了一顿,但对她的认识更深了,和她的距离也更近了,这真好。
隔天一早,他就带着定金去跟黄志豪下单了。
黄志豪没想到自己参加个培训班也能给村里砖瓦厂招来生意,当下也是激动又欣喜,郑重地收下订金,记下要求,“你放心,我晚上回去一定交代好!我哥黄志高就是砖瓦厂工人,可以带人送上门,明天上午就给你家送到!”
就因为这件事情,黄志豪一天都处于亢奋的状态。一天课程结束,临别前又对沈卓保证道:“你回去跟家里说,明天上午就等着接收砖瓦吧!”
同个大队的李光耀和孟春兰都听到了,都惊讶道:“沈卓家要建新房?”
这下旁边的人也知道了。
不过沈卓没有会他们,已经往车棚去了,他每天一下课就迫不及待回家。
回到家见到叶欣,一边帮忙做饭,一边把事情说了。
叶欣点点头:“好,明天上午材料到位的话,下午就能找建功大叔砌了!”
因为这个,她隔天索性不上工了。
反正现在是冬闲时节,队里也不强硬要求上工,都不用特意请假的,谁去了早上分任务的时候会记录的,没记录就是没上工。
她先拿扫帚给院子扫了扫灰,然后拿烧过的木头在地上把要砌洗澡间的位置画出来,之后把晾衣绳也先拆了,免得影响施工。
然后又拿了铲子沿线挖槽。虽然没什么经验,但是路过工地看见过,建房子好像是要挖地基的,小屋子就那么点大,不用深挖,挖一点就行。接着又挖了排水沟。
十点左右的时候,嘈杂的声音从门外传来,一队壮汉推着装了砖瓦的木板车敲门。
叶欣连忙去开门。
七八个汉子推了四辆宽板车,车上面满满堆着红砖和瓦片,一看就重,尤其还要爬坡,大冬天的推车汉子一个个都冒着热汗。
当头的汉子一张刚毅的古铜色脸庞,看着二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那身板隔着冬衣都能看出强壮。他看见门后是位个子娇小、皮肤雪白的姑娘,还愣了下:“这是沈卓家吗?”
叶欣笑道:“是,快进来吧。”
那汉子见她长得好看,笑起来更好看,一时都有点害羞了,“我叫黄志高,带领小队送你们家要的砖瓦来……卸在哪边?”
叶欣退进来,指了堆放材料的位置。
一队汉子就推着沉重的板车进来卸货,红砖结实耐用,可以直接哗啦啦地倒,但是瓦片易碎,就得一摞一摞搬下来了。
顿时这小院热闹起来,灰尘也扬起来了。
趁他们忙着,叶欣回灶房倒水,倒了端出来,七八个汉子也利落地把货卸完了。
黄志高说:“红砖和瓦片按照你们预定的数量,还有百分之三的赠送,你要不要点点?”
叶欣笑道:“不用点了,同一个大队的,以前都是买你们厂的瓦片,信誉有保证。几位大哥辛苦了,先喝口水歇歇,我去拿尾款。”
大家一路过来也是口干舌燥了,纷纷谢过端了水,也不讲究,就坐在砖头上喝。
叶欣回房拿了钱出来,想起刚才黄志高说他带的队,应该是小队长,就把钱交给他,“这是砖瓦尾款,这是你们跑一趟的辛苦费。你点点。”

第042章 分粮食
事关货款, 黄志高可不敢跟叶欣一样说“不用点”,仔细地各点了两遍,没错才收好了。然后抬头看着她道:“那, 我们走了。”
叶欣道:“歇歇脚再回去吧。一路辛苦了, 尤其我家在坡上,推上来费劲, 也真多亏了你们。”
她这话说得可是诚心诚意。
她本来以为砖瓦厂好歹也是个厂子, 怎么也应该有个货车好送货的, 没想到还是高估了这个年代,他们竟然是用板车人力拉来的,一路崎岖, 也不知道费了多少劲。
不过想想这边是山区,路都没有修起来,有货车也通不了的。
只是五块钱辛苦费也太少了, 八个人分, 每个人才几毛钱的。但提前说好的事, 她也不能多给,不然显得人傻钱多。
黄志高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还要回去交差,不歇了, 回去空车倒不累。你给我们水喝就多谢了。”
说着,其他汉子也纷纷起来收拾绳索, 一个个利落地推起板车。
出了院门,黄志高忍不住转回头看一眼,只见那姑娘笑着朝自己挥挥手, 那模样是真好看啊……
叶欣等他们走了, 准备关上院门的时候,才发现门外有几个小孩, 正好奇地对院子里面探头探脑。
他们这里偏,一向没什么孩子来的,这倒是稀奇了。
叶欣略微一想,也明白了,“是你们给他们带路的?”
小孩子们约莫怕生,她不常在下面出现,一问话他们就跑开了。只有一个五六岁嗦着手指的小男孩没跑,回答道:“对,他们问沈卓家在哪儿,我说在坡上,他们又问坡上在哪儿,我就带他们来了。其他人也跟着来,现在都跑了。”
叶欣见他虽然身上脏兮兮的,但是说话条清晰,就笑着问他:“你叫什么名字?”
小男孩眨巴着眼睛回答:“我叫李光明。”
叶欣于是知道他是小辈的,点点头:“好,李光明,你在这里等我一下,不要走开哦。我马上就来。”
她转身回灶房,抓了一把番薯干出来,见他果然还乖乖站在门外,就笑着把番薯干给他,“谢谢你帮忙带路了,你是个好孩子,这个给你吃。你可不可以再帮我一个忙呢?去告诉建功大叔,下午来我家砌墙。”
李光明终于不嗦手指了,接过番薯干,点点头,“可以。”
叶欣怕他小孩忘事,或不当真,又说:“告诉建功大叔之后,你再上来告诉我一声。到时候我还给你吃的,好不好?”
李光明说好,捧着番薯干,一边吃一边下坡了。
叶欣这才关上门,把七八个碗收拾回灶房,放了个鸡蛋下锅煮,又出来把散乱的砖头大概收拢一下。
大约半个小时后,院门被微弱地敲响了。
叶欣把煮好的鸡蛋拿出来,开门一看,果然是去而复返的小男孩。
李光明一句一句地说:“建功大叔说知道了,午饭后他就来,让你先给砖头浇水,要全部浇透。”
叶欣奇怪:“为什么要给砖头浇水?”
李光明就回答不上来了,两只眼睛盯着她手里,开始流口水。
叶欣觉得他应该不是乱说的,就把鸡蛋给了他,笑道:“谢谢你,帮我大忙了。鸡蛋给你吃,你回家吧。”
李光明接过鸡蛋,美滋滋地走了。
叶欣看着他一蹦一跳地下坡,再次关上院门。
小朋友确实给她帮大忙了。一队人热火朝天送砖来,肯定在村子里引起了注意,好奇探究的目光在所难免,只是这个时间大部分人刚好在上工,所以只有小孩子好奇跟来。要是她现在下去走一趟,说不定就被拉住问一顿了。
现在她可不想应付,等砌好吧。
不过为什么要给红砖浇水?
叶欣虽然不明白,但是既然觉得小朋友没有说谎,那就自有建功大叔的道,还是听从专业人士的建议吧。
她从水井取水,给一堆砖头浇水。
午饭后李建功果然来了,也是用一辆独轮车推了水泥沙子和工具上来,见红砖湿润好了,点点头。
叶欣趁机问了疑问。
李建功说:“红砖用之前就是要浇水湿润的,不然太干了,和水泥粘不牢靠。”
叶欣点点头,又学到了小知识。
李建功拉开架势,开始和水泥砌墙。因为都是提前计划好的,位置划好了,槽也挖了,没有什么不确定的地方,就按部就班地干起来。
砌了低矮的地方,跟叶欣商量了下,从堂屋搬了桌子过来充当脚手架。
在冬日下午的阳光中,一间红砖小屋一点点建起来了。
砖缝错层垂直对齐,形成一个个“工”字,水泥缝抹得光滑,砖体颜色鲜亮,看着就很醒目。
叶欣看得暗暗点头,这李建功手艺真不错。
屋顶留了斜面,从院内斜向院墙,最低处比院墙略高,这样盖瓦的时候就是一条直线,屋顶排水就顺利排到院外了。不过现在还不能盖瓦,李建功道:“水泥一天就能凝固,不过最好等个三天再盖瓦。房梁准备好没?我先看看。”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