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卓仍处在分别一天之后团聚的激动心情,一点儿也没觉得哪里不对,点点头,高高兴兴地继续吃晚饭。
吃了饭,叶欣收拾桌子的时候,想起寄信的事情,对正在洗碗的沈卓说:“对了,后天我要去镇上寄信,上次看完信就忙忘记了。那天你早上顺路载我去。”
沈卓立刻点头,能跟她多待点时间,他当然乐意,“那我明天先把药材背去徐大夫那,后天就可以空出背篓来,咱们顺道背些菜去卖。”
他不说叶欣也准备这样的,赚钱不能停,“到时候你就去上课,我慢慢卖就行。”
沈卓嗯了声,又把早上在那里想到的跟她说了:“赶集日早上我可以背点菜去卖的,反正也顺路,时间也够。”
叶欣觉得可以:“少背一点,不耽误你学习就行。”
沈卓却想多背点,多卖点,好让她不用那么辛苦,“耽误不了,我可以卖两个小时呢。卖不完再背回来就是了。反正有车,不费什么劲。”
叶欣可不想累坏他,笑道:“你要是集集都赶,咱也没那么多菜卖啊。”
沈卓一想也是。
讨论定了上面这些,叶欣又不禁感叹一句:“有自行车就是方便啊,省时省力。”怪不得是现在的大件呢。
沈卓洗了碗又洗了饭盒,一边擦手一边点头,“我今天听说有些学员五点多就要起床,走三个小时才能走到镇上呢。”
叶欣光是听听都觉得辛苦,走都走累了,还怎么学习啊。这个苦她是绝对吃不了的。
又不禁有些庆幸。
笑着对他说:“幸好我跟你在一起了,你有车,我也跟着沾光。”
沈卓脸一红,也庆幸自己还有辆车能拿出手。
第二天, 沈卓就带了药材去卖。
这次攒了不少,叶欣还拔了两棵包菜让他带给徐大夫,装在筐里有点满, 怕颠掉了, 索性用布袋装了绑杠上,也省了背。
徐大夫道:“你们别老给我送菜吃, 我都不好意思了。”
沈卓被叶欣教过, 现在也知道怎么说话了, “自家地里长的,又不值什么钱,拿来讨您个好, 可能什么时候还要把车放您这呢。”
徐大夫这才笑道:“你这么说,我就不客气了。”
沈卓心中一松。
若只是单方面的讨好,他觉得难受, 人家也不一定乐意;但各自提供一点方便, 就好多了。
这人与人之间, 讲究的就是一个有来有往。
他爹生前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他们又是外来户,住得远, 平时不怎么跟人来往,也就从来没有教过他这些。现在, 他觉得自己跟叶欣学到了一些人情往来。
徐大夫把药材称了,价格一算,道:“有十七块八毛钱, 这次不错。”
沈卓心中高兴, 终于多赚了些。
一天充实的课程结束,他匆匆骑车回家, 把卖药得到的钱通通交给叶欣。
叶欣好笑:“怎么都给我了?你自己留着用吧。”
沈卓摇头,说:“给你花。”
叶欣心里不能说没有感动,他真是一点也不藏私啊。
上次在县城卖菜干的钱,本来说是让他收着的,结果回到镇上要去陈家院子采购,他又全部给她了。所以她知道他身上是一毛钱也没有的。
不过,太实诚了也不好。
叶欣接过钱数了数,然后拿了十块,剩下的七块八还给他:“这样吧,我拿大头补贴家用,剩下的你留着。现在你天天要去镇上参加培训,身上不能一点钱都没有。”
沈卓还是摇头:“我用不着。每天带饭带水,吃喝管饱,没有什么开销。”
叶欣几乎要叹气了:“在外面难保没有用钱的时候,你拿着几块钱有备无患。”
沈卓这才收好了,其实心里也是高兴的。
叶欣想了想,又怕他有了钱偷偷去陈家院子,就叮嘱道:“这几块钱你留着急用,平时没必要不能花。家里吃的用的这些我心里都有数,没了我会买的。你要是想买什么,或者什么东西用完了我没发现,也先跟我说一声,别自己偷偷买,免得我这边买重了。”
沈卓认真地点头,“我不会乱花钱的。”
第三天,两人又起了个大早。
今天逢三赶集,要卖菜就得赶早摘菜、去镇上占位置。卖货的乡亲们都很早的,懒人可赚不到钱。
仍然是沈卓做饭,叶欣摘菜并分装了两个背篓,用稻草掩盖在上面。
吃了饭准备出发,天还是黑乎乎的,好在他们有手电筒。
寒冬腊月的,沈卓担心她冻坏,要把围巾和耳罩给她,表示自己有帽子和手套就可以了。
叶欣不要:“你在前面吹风呢,不围严实点容易冻感冒了。”
沈卓说:“不会的,我没觉着怎么冷。”
叶欣说:“我也没觉着怎么冷。我坐后面,风都被你挡住了,吹不着我。”又催促道:“赶紧骑车,别耽误时间了。”
沈卓只好作罢,上车出发。
太早了,村子里还一片安静。
自行车下坡,带起的风声呼呼的,他们冲破寒雾出了村子。
叶欣手里拿着手电筒,抱在他腰前正好照路,她突然想起:“你平时骑着车,是不是不好打手电筒?”
沈卓说:“好打。平时我自己骑着轻巧,一只手就可以。”
叶欣点头:“也对。”
她这是陷入误区了,只有她一起出门的时候才会这样负重,沈卓自己骑当然轻巧多了。
家里吃喝她都是有数的,当然知道沈卓现在的身体素质已经很不错。
沈卓又说:“所以我没事不用去那么早,迟点天亮了,骑着更方便。”
叶欣却是想到他之前说的背菜去卖的事情,觉得不行了,“那只要我不去,你也别背菜去卖了,太危险。”
沈卓说:“我少背点没事。”
叶欣坚决地说:“不行,平时你还是在家干点活再去吧。”
说着就直接给他派了活:“之前临时搭的鸡窝太小了,得扩宽一些,不然以后捡蛋都不好捡。”
沈卓先是皱眉头,听完又松开了,“好,我听你的。”
反正不管卖菜还是在家干活,都是为了多做点、让她轻松点。
叶欣对他的听话很满意,更加抱紧了他,跟他贴在一起暖暖的。
到了镇上,叶欣熟练地卸货摆摊,然后挥挥手让他走:“我自己就行,你不用在这,去学校吧。”
沈卓却想多跟她待一会儿:“还早呢,都没七点。”
确实挺早的,天才蒙蒙亮。
叶欣也就随便他了。
“哟,姑娘,难得又看到你来卖菜了!”没等多久第一位客人就来了,还是熟客。
“大娘早啊,买点白菜吧?”叶欣笑脸迎人。
“买!难得看见你,当然买了,你家的菜是最鲜嫩水灵的!还买两根萝卜炖排骨……”
两人配合起来称菜找钱,开始忙活。虽然白菜萝卜价格贱,但他们种得好,个大饱满、压秤,随便一棵白菜两个萝卜的就有一毛多钱了,多少也是赚。可惜也是因为太重了,背不了多少。
一起卖了会儿,等到天亮了些,叶欣就跟沈卓说:“你看着摊子,我去一趟陈家院子。”
不等他问,就拍拍那个背篓说:“这里有些菜干,也有几棵菜,我背过去试试。他们要是收了,我就不用卖那么久;不收,我再背回来。顺便也买些吃的。”
沈卓见她没打开那个背篓就大约猜到了,菜干上次他是卖过的,确实不太好卖。他也不忍心让她在这里受冻太久,能早点出手当然最好。只是心疼她背来背去,说道:“我背去吧。”
叶欣摇头:“你不会要价,容易吃亏,还是我去。”
沈卓就没话可说了,只能看着她背着背篓走开。
叶欣走到陈家院子附近小巷,见左右无人,又闪身进空间拎了一袋稻谷出来。
……本来是不准备再冒险的,但是空间堆着那么多粮食不能变现,实在让她心痒痒。
她决定再冒险这一次!
陈二看到她这个熟悉的肩背手抗样子,立刻请进来,接过沉重的袋子直接带往堂屋。
陈家几兄弟都在,看见又一批新鲜的反季节蔬菜和优质稻谷,都很高兴。高兴之余,陈大也谨慎地问:“小姑娘,你这带这么重的东西一路走来,看见的人多不多?”
叶欣笑道:“陈大哥放心,我同伴也来了的,他推着车送稻谷到附近,不然我力气再怎么大,也不能拎着一百斤走这么远啊。现在他在旁边小巷放风呢,咱们也知道谨慎的。”
陈大点了点头,“是我多虑了,你们处事是周到的。”
说着,菜和稻谷都过好了称,价格跟之前大差不差,也是二十八块。
随后陈三拿了一包种子过来,说:“这是我们前几天收到的葵花种,这边不怎么好种,但想着你之前说过要些种子,就先留下来了。你看看要不要?”
叶欣眼睛一亮,这真是意外之喜了!连忙点头:“要的。多少钱?”
陈三跟陈大对视了眼,笑道:“不值什么钱,送给你好了。本来现在天气越来越冷,这些蔬菜价格也更高了,你没涨价,我们也当卖个好。”
叶欣于是欣然收下,“那谢谢几位大哥了。”
收了一包葵花籽,也顺便买了些糖、蛋、腊肠等,想着沈卓晚上也许会点灯学习,可能比较费油,又问了问有没有煤油,见有就称了几斤。
买卖完毕,她脚步轻松地离开了陈家院子。
在无人的小巷,她再次闪进空间拿了二十斤菜干出来,这也是昨晚就准备好的。要过年了,能多赚一点是一点,而且眼看着今天带的菜卖不了多久的,她打算再卖点菜干。
她把菜干塞进背篓,左右看看,松了口气。
其实心里也是在打鼓的。
真的太冒险了!
她暗暗提醒自己,这必须是最后一次,再也不这样了,别哪天真的人为财死……
回到菜摊前,她放下背篓对沈卓说:“卖了一些,还有一些,摆着卖吧。”
沈卓看看她的脸,不知道是不是错觉,觉得她不太高兴,问:“那边不收完?”
叶欣小声说:“菜干太多了,那边也不收多少,价格也不好,还不如在这里卖。”
沈卓便以为她是因为这个不高兴,安慰道:“卖不出也没关系,咱们钱还够花,别急。”
叶欣点点头,心中那种惊险的感觉也慢慢消失了,露出了笑容道:“可能有八点半了,你回去学习吧。”
沈卓见她恢复往常的神色,也放心了,“还早,再卖一会儿。”
再磨蹭了一会儿,不得不离开了,他才想起来:“等会儿你怎么回去?要不等我下课,晚上咱们一起回去。”
叶欣摇头:“那不是要等一天?我又不是娇气的人,可以走回去的。早上是太黑了,白天不怕。”
沈卓眉头皱起来:“走路要很久。”
叶欣说:“慢慢走就是了,别人能走,我也能走——你快回去上课,要迟到了!”
沈卓也知道来不及了,只能皱着眉头说一句:“我下了第一节 课过来找你,你等我!”
说完就匆匆推着车往学校赶。
先到车棚放车,发现里面已经有七八辆自行车了,显然也不光他一个人有车。
还有个男学员正在锁车,沈卓见此知道自己没有迟到,略放下心。那个学员见他来了,也看了看他,又看了看他的车。
等他到了教室,发现里面几乎坐满了,他进去刚坐下,老师就来了,再慢一点真是要迟到的。
黄志豪悄悄问:“你今天怎么这么迟?”
沈卓不多说:“有事耽误了会儿。”
叶欣这边继续卖菜,朝阳初升,落到身上,暖洋洋的。
卖到了九点多,新鲜蔬菜卖完了,菜干还有一半多,真的不好卖。
正要收拾的时候,突然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叶欣,你怎么在这卖菜?”
叶欣抬头一看,是郑文文和王小薇,她俩果然来赶集了,看样子是刚刚到。她们都穿得厚厚的,跟大多乡下妇女一样用围巾裹着头脸,却还是冻得脸庞红通通的,背后也各自背一个竹筐。
她微笑着回答:“赶集嘛,顺路把家里吃不完的菜背些来卖,也好赚几毛钱花。”
郑文文看了看她摊上的菜干,发现真不少,有芥菜干、胡萝卜干、黄瓜干、干豆角……忍不住追问:“都是你们自己种的菜?”
叶欣点头:“不自己种的怎么敢卖?批人家的低买高卖,那可不行。”那叫投机倒把。
郑文文就有些惊奇:“之前听你向妇女们请教怎么腌菜晒菜,我们都猜沈卓是个种菜高手,才能种了吃不完的菜,还把你养得水灵。没想到你们不仅吃不完,还有这么多拿来卖!”
叶欣还真不知道知青们有这个猜测,不过觉得这误会挺好的,也就不解释,叹道:“他人穷亲散,早早当家,是比咱们勤快得多。”
又补充道:“跟婶子们学晒菜腌菜,也不是为了吃,主要为了做来卖,多少补贴点家用。”
郑文文一听,觉得也是这个道,没爹没娘的少年,可不就得靠自己勤劳了?
王小薇一般不怎么说话,现在也有些佩服了,看了看地上散落的一些白菜叶子,开口问:“你是卖菜干?还是也卖大白菜?”
叶欣仰头看向这位女知青,笑答:“都卖。白菜卖完了,菜干不好卖。”
王小薇便赞了一句:“看来菜种得真不错。”
郑文文也不禁感叹:“没想到你跟着沈卓之后,人变了个性子,养得更水灵了,脑子也更灵光了。还知道卖菜挣钱,比咱们这些死脑筋好多了。”
叶欣笑道:“其实也没多少,都是每次来镇上才顺路背来,一个月能卖个一块几毛钱的,就顶天了。”
郑文文说:“也不错了,能割一两斤肉了。”
叶欣无奈地摇摇头,“没有肉票,可割不成。要是好运地碰上有老乡卖鸡蛋,倒是能买几个回去补补身子。”
在她有意的引导下,郑文文和王小薇就自动解成——她和沈卓因为太穷了,所以勤快种菜晒菜来卖,卖了钱买鸡蛋吃,营养跟上了,所以才瞧着状态越来越好,人也越来越水灵。
叶欣又怕她们回去一说,自己赚个一块几毛的也遭人妒,就诚心建议道:“其实你们有多的菜,或者平时有空做些草编竹编的,也能赶集的时候顺便带来卖。”
两人对视一眼,苦笑着摇头,“咱们种的菜还不够吃呢。至于手艺,平时种地就够忙够累了,也没精力去学去编。”
叶欣倒是解。城里人跟乡下人比种地肯定比不过,就算她们早来几年,到现在也不过是勉强能跟上,再多的精力也没有了。
她也就笑笑,不多说地收起了菜干。背篓收起带子是可以套进去的,她就两个都背在身上。
郑文文说:“你不卖了?”
叶欣说:“不卖了,不好买,空耽误时间了。还要去邮局寄信。”
郑文文道:“正好,我们一起去吧。”
叶欣点点头,“不过我还要跟沈卓说一声。他第一节 课快结束了。”
于是一行人往镇初中走。
早上黄志豪还以为沈卓起迟了才那么匆忙,心想终于看到他有缺点了,结果第一节 课一下,他就让自己让一让,然后匆匆跑了出去。
旁边李光耀和孟春兰都奇怪不已,“沈卓干什么去了?”
黄志豪耸耸肩:“不知道啊。”
沈卓出了校门正想往西边跑,就看叶欣站门口呢。旁边还站着两名女知青。
叶欣迎上去道:“正好遇到郑文文和王小薇,我们打算结伴去邮局写信寄信,然后逛逛看看,再搭伙回去。”
沈卓眉头紧皱:“要走好久的……你等我吧。”
叶欣哭笑不得,“等你更久,难道我无所事事在这大半天吗?浪费时间。”
又说:“我们三个人一起走,现在又是白天,明亮暖和,没事的。你回去安心上课吧。”
沈卓想来想去,想不出别的话反驳,只好沉默。
叶欣见他还不走,催一句:“进去吧,别让人笑话。我们也要走了。”
沈卓只好转身往校门口走,走两步,忍不住回头看一眼。叶欣朝他挥挥手,他才走了进去。
两名女知青走过来,郑文文吐槽了句:“你们真是磨磨蹭蹭的。”
王小薇倒是看出一点来,带着微笑。
叶欣默默叹口气,“走吧,我们去邮局。”
可能是接近年底了, 寄件取件的人不少,邮局里有些拥挤嘈杂。
郑文文和王小薇都是提前写好信的,直接买邮票贴上就可以递。叶欣习惯性到这里才写, 不想今天人多, 桌子旁已经坐满了,幸好笔还有多的。她就拿了支笔, 直接把信纸铺在墙上, 准备站着写了。
郑文文看着她这架势, 忍不住惊讶:“你怎么不在家写了再来?”
叶欣抱歉地笑笑,也不解释,只是说:“我很快写完。”
王小薇倒是温和道:“不用急, 你慢慢写。”
叶欣来时已经打好了腹稿,下笔很快——
首先感谢大姐寄来的二十块钱,收到了。不过她这边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能够维持生活, 往后不用寄钱给她了, 留着自己花吧;
然后对全家人喜欢她的菜干感到高兴, 表示自己这里还有不少,这次再给寄十斤回去,冬天炖了吃, 正好添道菜……
写到这里,该表示一下对妈妈高龄怀孕的反应了, 但是叶欣至今想起来还是只有一个“震撼”的感觉,不知道该说什么,思来想去也只写了一句“祝妈妈身体健康, 平安顺利”;
最后, 想到这个年代物流的不发达,等那边收到这封信的时候大概下旬了, 就写了几句预祝新年快乐的话。
写完看看,很好,不错。
她折好放进信封,贴上邮票,又从背篓里各类菜干取了些凑了大概十斤的样子,一起去窗口寄掉。
之后又拿汇款单去把二十块钱取出来。虽然她现在不缺这二十块钱,但是寄都寄来了,也不好辜负大姐一片心意。她先取出来备用,心里记着欠大姐五十块,以后会还回去的。
办完了事情,叶欣走出邮局,对两位已经在门外等她的女知青道:“抱歉,让你们久等了。”
王小薇笑道:“没等多久。”
郑文文也点点头:“你挺快的。我还以为要等好一会儿呢!”
然后三人就结伴去逛街,买东西。
主要是她们两个买,叶欣要买的早上就买好了,就放在背篓里呢。
所以现在轮到了她等她们。
供销社里人很多,叶欣站在外面,看着她们费了好大劲才挤进去,里面人头攒动吵吵嚷嚷的,也看不清谁是谁……她不禁摇摇头,排队是个好习惯,可惜现在大伙儿还没养成。
她也不急,找了个能晒到太阳的地方,一边暖洋洋地晒着,一边等,很是悠闲。
晒了好一会儿,郑文文和王小薇才终于出来,挤得头巾都散了。
郑文文喘了一大口气,叫道:“哎呀,买个东西跟打仗似的!”
王小薇一边着头巾,一边抱歉地对叶欣道:“对不起,让你久等了。”倒是跟之前叶欣从邮局出来说的差不多。
郑文文也解释了下:“我们还要帮其他人带东西,买得多,就比较费工夫。”
叶欣笑道:“没事。还要买什么不?”
郑文文叹气道:“本来还想买点肉的,不过已经卖完了。我们住得太偏远了,来到镇上往往没什么好肉了,运气差点像今天,不好的肉也没了。”
叶欣就不好说什么了,免得她们让自己或沈卓帮忙买。
她们背着背篓继续逛逛。
难得来一次镇上,就算不买也走走看看。她们本就是来自城市的知青,在村子里种地种久了,还是有点压抑的,需要时不时放松一下。
在农副产品市场,叶欣看到有人卖桃树苗,四十来公分高,枝丫光秃秃的,根部用玉米衣和草绳包着一团泥土。
上了年纪满脸风霜的大爷见她看着,招呼道:“回去就能载的,年后春暖就能开花,可好看了。姑娘买两棵吧?”
叶欣点头:“好,买两棵。”
等她付了钱拿着树苗离开,郑文文才问:“买这个干什么?又不能吃。”
叶欣道:“开花看看也挺好的。”
郑文文觉得她有点不务实,又问:“沈卓不会说你乱花钱吗?”
叶欣露出了笑容,“有什么好说的,就算是他种的菜,可我也出力卖了呢,有我一半。”何况菜也是她种的。
郑文文从这句话里听出了底气,一时没话说了。
王小薇看了看叶欣,说一句:“你跟沈卓处得不错呢。”
叶欣笑道:“处得不好我就不跟他处了。”
边逛边聊的,她们把镇子几乎走了一遍,该买的都买了,时间也来到了十一点,准备回家了。
往回走的时候,郑文文还取笑叶欣道:“那天我喊你的时候,你不是说你走不动,要让沈卓载你吗?现在还不是要走路!”
叶欣无奈道:“他顺路就载我来,现在他要上课,难道我等他一天吗?”
一路往回走,也是边走边聊天。
在聊天中,叶欣知道了郑文文是去年来的,今年正好可以回家探亲,她已经在做回家过年的准备了,今天写的信就是通知家里的。
王小薇则是六五年就下乡了,算起来在这边待了快六年,中间回去过两次,一次是第二年,另一次是去年,今年就不回去了。
说起回家探亲,王小薇叹了口气:“我家在东北,远着呢,回去一次路上就要三四天,来的时候也三四天,每次回家都觉得太折腾了。”
叶欣不禁咋舌:“那也太辛苦了。”
又叹道:“原来小薇姐是东北人?怪不得你长这么高,我看你都要仰头。”感觉她有一米七二一米七三的样子。
郑文文忍不住笑了,“小薇姐确实挺高的,不过也有你自己的原因。咱们刚看见你的时候,觉得你才十一二岁呢。”
叶欣想起自己还不到一米六的身高,唉了声:“我也很无奈啊。”
王小薇安慰道:“你年龄还小,还能再长长呢。我看着,你好像比刚来那会长高了点儿?”
叶欣顿时开心地点头:“上次去县城顺便量了,是长高了点!”
之前她觉得这位女知青没什么存在感,现在接触了才发现不愧是早年下乡的大姐姐,成熟稳重,温柔体贴。
当下也很愿意跟她聊天,“小薇姐你家在东北,来到这里这么远,是不是特别辛苦?”
王小薇道:“路上是辛苦,不过这边暖和,我倒是更喜欢。我们那儿十月就开始下雪了,到了这个月份雪都有腰高,太冷。所以到了冬天我们都不出门,窝在家里,叫猫冬。而且外面也光秃秃的,只有雪白雪白的地和黑乎乎的树枝。哪像这里,山还是青的,树还是绿的,简直都像没入冬。”
叶欣附和:“这倒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虽然好看,但是太冷了,也不利于人们活动。”
王小薇点头,“就是啊,所以我更喜欢这里。”
郑文文却道:“这里也不太好,春天太潮湿,东西容易发霉,人也容易生病;夏天多暴雨,又容易毁了庄稼。”
叶欣问她:“你家在哪儿?”
郑文文道:“我家就在隔壁省份,气候跟这儿差不多,不过没有那么多山。回家倒是方便多了,隔天就能到。”
说完突然问她:“你们年初来的时候不都介绍过的吗,怎么你都不记得?”
叶欣心中一跳,觉得这个郑文文确实比较敏锐,她面不改色道:“当时初来乍到,一切都陌生,你们又有八个人,来自天南海北的,我一时哪里记得住?后来不住在一起,更是没印象了。”说着抱歉地笑笑:“你们可别怪我,现在我肯定记得了。”
郑文文也想到那时候的情形,再仔细地看了看她,道:“你当时和现在,简直判若两人。”
叶欣只能保持微笑。
倒是王小薇温和地安慰她一句:“离开城里下乡插队,落差太大,刚开始是比较难熬的,不适应也正常。现在慢慢的就好了。”
叶欣感受到她的善意,点点头:“嗯。谢谢小薇姐。”
这么一路走一路聊,气氛还算和谐,时间过得也快。
中午太阳正盛,走着晒着,不仅不冷了,反而还出点汗。
叶欣背着背篓,手里拿着树苗,觉得路程虽远,走起来却没想象中的累。她明白这是得益于她日益增强的体质。
倒是让郑文文和王小薇刮目相看了,本来觉得她人小力弱,可能走不远就要歇,没想到她步履轻快,精力充沛,先要休息的反倒是自己。
在一个上坡处,树下有块光滑的大石头,她们停下来歇了歇。叶欣发现这正是自己第一次和沈卓从镇上回来时歇脚之处。
一路不疾不徐的,约莫一点多的时候,她们才回到凉水塘。
这一路也算熟悉了,分开前郑文文道:“说起来,我还没去你那看过,能去串门不?”
叶欣笑道:“能啊,怎么不能?欢迎你们来。”
顿了下,她又隐晦道:“不过,你们别太多人来,我怕招待不周。”
两人一听就明白了,郑文文保证道:“放心吧,最多就我和小薇姐,绝不带那些讨人厌的去烦你。”
王小薇笑道:“到时候参观参观你们家菜地,也学习一下。”
约定了明天下午串门,她们才分开了。
虽然走了一路,但是叶欣没感觉怎么累,就是饿了。她放好东西弄了点饭吃,然后就把桃树苗种了,两棵都先种到屋后菜地的边缘。
接着就是到空间里干活。
稻田已经翻耕过一遍,蓄水育秧,前几天正好种完了,现在是小苗一片,茁壮成长中。
叶欣首先把今天得来的葵花籽拿去催芽,然后去摘玉米,玉米成熟了……忙了几个小时,感觉时间差不多了,才出去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