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农家,科举为上by唐轻寒
唐轻寒  发于:2025年02月15日

关灯
护眼
鏂囧簱闃插け鑱斿鐢ㄥ湴鍧€ Wap.dux5.CC 璇锋敹钘忎功绛�

李耀安放下手里的三字经,看着窗外的蓝天白云,就笑出了声。
第一个阶梯即将被放到,李家村所有的人脚下!
李耀安,拉上自家院门,朝李秀才家走去。
李泽下了马车,李四爷等人就迎了出来,个个眼含热泪,李四爷更是道:“我儿辛苦了!我儿瘦了!”
李泽回应了家里人后,给闻讯赶过来的族长行了礼,然后扬声道:“我李泽承蒙族里照顾多年,今日侥幸中举,应当回报族里。”
“我名下有50亩田地可免税收,我自家免了20亩,其余30亩放到族里,出息就用来供族学夫子束脩和族学其他需要的费用。”
族长见说到这里了,怕李泽被族人埋怨,直接站到李泽旁边道:“你们也知道,读书费钱,族里孩子又多。等明年开春,各家都需要自己买《三字经》、《千字文》,学上三个月,族里会组织一场考试,若是资质太差的,学了《三字经》、《千字文》就出族学。”
“这样,就算以后出去找活计,也有个本事,多些赚钱的机会。在外也不会因为认不出字,而被人骗着签一些不该签的契书!”
“我们都是一个族里的,都想我们族越过越好,那就不要当一颗老鼠屎,让我知道了 别怪我开祠堂!”
“其他人也给我看着些,要是被我知道有知情不报的,就不怪族里不关照了!”
众人皮子一紧,这开祠堂,不是被当众扒了裤子打板子就是除族。
族里要是不关照,家里人跟别人起了争执也不会有人帮着找场子了。
这些后果很严重,大家都不敢犯,纷纷看向了周围的人。
曹婶子就紧紧盯着老吴氏,在她看来老吴氏可会撒泼惹事了。
老吴氏回瞪了过去,不敢在族长面前骂人。
李泽见族长将族人镇住,那是真心希望这位族长能长寿,不然下一个拎得清又镇得住族人的还没有能行的。
李四爷见众人被镇住不说话了,就连忙笑着开口道:“明天欢迎大家来吃席,明天晌午,大家准时到啊!”
说着还朝众人拱手,在场的人纷纷拱手回应。
“老二!老四!你们今年怎么不来帮着爹娘秋收,家里还有五亩地的粮食还没有收呢!”李栋拦在了李梁和李荣面前。
这些天李栋是受够了,他们大房有七亩地,老李头和老吴氏有两亩地,六房有两亩地。
老李头和老吴氏从李梁和李荣结婚后就很少下地了,现在下地,他们的两亩地才将将收完。
六房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些天也将两亩地的收完了。
他们大房这边,高氏下地就喊累,说什么都不愿意下地。
只有他和李雪华在地里忙活,也才收了两亩地,还有五亩地没有收。
李梁笑了笑,直接戳穿他道:“我们早就看了,爹娘的两亩地早都收完了,没收完的是你们大房的。”
“大哥,老远就听到你打算盘了。我们已经分家了,没人说我们分家的弟兄必须要给自家弟兄干活吧。”李梁这一年多的中人做的,嘴皮子那是练出来了。
“老二!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你怎么跟你大哥说话的!”老吴氏见自己最看重的老大吃亏了,心疼,指着李梁的鼻子就骂了起来。
老李头不愿意在别人面前,特别是李四爷面前丢脸,当即就喝止了老吴氏:“住嘴!老婆子跟我回去!”
老吴氏不情不愿地住了嘴,但到底心疼大儿,就在经过李荣的时候,眼中带了些祈求地拉了拉李荣的衣袖。
李荣,只能偏过头去,当看不见。
二哥说过,帮了第一次,后面就有无数次,他得顾着自己家。
李荣就是这样,曾经拿你当依靠的时候,就听你的。你指哪他打哪,你让他往东他不往西。
可惜,现在他认为只有他二哥才是他的依靠,所以他现在听他二哥李梁的。

第29章 过年
大房的粮食最后是老吴氏和老李头一起下地帮忙收起来的,累得老吴氏天天在院子里大骂李梁和李荣不孝。
秋季渐渐被冬季取代,又是一年大年三十。
老李家那边,李栋、李为带着老吴氏,直接来把家里要给的孝敬用板车推走了。
说是不用回去团年,没他们二房和四房的饭。
李耀安也不想去老李家啊,那边天天在上演大战。
高氏和小吴氏掐起来了,高氏有个能干的儿子加上老吴氏他们以后肯定是归大房养的,所以就算小吴氏是老吴氏娘家那边嫁过来的也常常吃亏。
等老吴氏他们一走,王氏将藏着的鸡蛋和肉拿出来。
李梁去四房叫了李荣一家过来,赵氏一过来就将厨房里的李耀安和李莲华赶了出来,让他们去玩。
李莲华欢呼一声,直接去院子里带着李槿华团雪。
李耀安前世生活在南方,很少看见雪,起了童心,刚迈到院子,就被李耀明给逮回去了。
“你可不能去,小心又喝苦药汁。”李耀明给李耀安端了一个火盆,让他坐在廊下看李莲华她们玩。
李莲华捏了一个圆圆的雪球,拿过来放在李耀安的手上道:“呐,栓子要听话,要什么形状跟姐姐说,姐姐给你捏!”
说着,李莲华还挺了挺小胸脯。
他们搬出来后,李莲华越来越开朗了。有了小孩的童真,又有懂事的性子。
还越来越喜欢赚钱,天天就想着挖草药,捡野鸭蛋。
李耀安虽然灵魂年龄加上这一世已经快要迈进三十的人了,还是免不了被她的童真所影响,偶尔也会撒个娇。
来到这个世界迈过这个年虚岁就有5岁了,他总是有种自己只是一个过客的感觉。
一切有些不真实,可手里的这一团雪,无比真实,脚下的火盆传递过来的温度十分真实。
厨房的烟火味,堂屋里自己这一世的爹和四叔交谈的声音也无比真实。
李耀安团了团手里快化的雪,然后将雪放在火盆旁边,看着这一团雪慢慢被火的光热融化。
“吃饭了!”赵氏高声喊道。
堂屋里,李梁和李荣将桌椅板凳收拾好。
王氏和赵氏将饭菜放好。
今天的菜色非常丰盛,荤菜有李梁从县城带回来的八宝鸭。
王氏炖的羊肉汤,赵氏做的香煎酸菜鱼。
李耀明从医馆带回来的白切鸡,李荣特地割肉回来做成的冬瓜圆子汤。
素菜有,李莲华和李槿华摘的野菜,做成的炒菜。
还有李耀安用豆子发出来的豆芽菜。
李梁给李荣倒了酒,王氏给赵氏还有几个孩子倒了自己做的甜汤。
李梁端起酒杯道:“来年身体健康!”
李荣跟着道:“越过越好!”
王氏道:“年年有余!”
赵氏道:“多多赚钱!”
李耀明道:“福寿安康!”
李莲华道:“喜气盈门!”
李耀安道:“一帆风顺!”
李槿华左右看了看,见大家都在等她,她就来了句:“有个弟弟!”
李荣和赵氏听了很高兴,给了李槿华一个大大的笑脸。李槿华见自己爹娘对自己笑,也开心地笑起来。
二房这边倒是心里有些咯噔一下,这李荣和赵氏太想有个儿子了。
晚上只有二房一家人的时候,大家洗漱完了,都在正房这边守岁。
王氏拿出了一个盒子,放在床中央。
李梁将盒子打开,往床上一扣,居然是几张银票和几十个大大小小的银子。
王氏又将一个大一些的盒子从放衣服的箱子底下拿出来。
看起来有些沉,李耀安赶快让开一些位置。
王氏将盒子放在床上,打开盖子,里面全是铜钱。
她拿了绳子,让几个孩子以一百个铜钱为一串来串起来。
自己和李梁凑到一起数银票和银子。
最后数完,银票有五十两,银子有二十两,铜钱有一千五百六十五文。
“孩子他娘,这些钱够咱们起一座砖瓦房了。明年我还会努力赚钱的,要不明年开春后,我们就将砖瓦房建起来?”
李梁将银子那些收好,和王氏打着商量。
李耀安连忙说:“不能!”
这房子不能建,不然被老吴氏和老李头知道了李梁做中人赚了那么多,肯定会过来吸血。
王氏也说:“对,不能。不然大房和六房的指定撺掇你娘过来闹。”
李耀明也发表意见说:“不如将这些钱拿来在县城买个小铺子,租出去也有收入。”
李梁拍了拍头,道:“哎哟!我怎么没想到。亏我还是个做中人的,买个铺子,咱租出去,以后等耀明和耀安学得好,去镇上,咱一家也能跟着去啊!”
李梁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将两个儿子抱在怀里。
“明年开学,耀明、耀安一定要读出个名堂来,将来洗干净咱脚上的泥!”
王氏搂过李莲华道:“等耀明、耀安学了回来,就给咱莲华教一下。到时候咱家莲华知书达理 ,嫁个读书人,做个秀才或者举人娘子吃香的喝辣的!”
全家人在烛光下,笑颜不落。
本该寂静的山村,因为特殊的日子,到处都是欢声笑语,家家都亮着烛火。

冬天的雪慢慢被春天融化,被大地吸收。
春天的到来,让村子里开始忙碌,忙着春耕,忙着万众期盼的开学。
一大早,村里的大人就拉着自家的男娃,朝祠堂那边走。
族学就建在祠堂旁边,李泽和族长商量,也让李家村非族中的孩子也来读书,规矩和族中的孩子一样。
李梁和王氏带着李莲华送李耀明和李耀安去读书,手中的篮子里放着给夫子的束脩。
在《论语》里,孔子说: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古人非常重视礼仪,拜师入学都有特定的礼仪。
古代行拜师礼时,弟子赠与师父的礼物,分别是: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
莲子,莲子心苦,寓意为苦心教育。
红豆,寓意为红运高照。
枣子,寓意为早早高中。
桂圆,寓意为功得圆满。
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心意。
赵氏摸了摸自己才将两个月身孕的肚子,脸上一片向往,真希望自家的儿子快快长大,跟着他堂哥们一起去族学。
族长早早等在了族学大门前,旁边站着一个面白长须,大约五十岁的男人,听曹婶子说,这人是童秀才。
曾和李举人一起做过同窗,家中只有一个老妻,日子过得十分清贫。
他的老妻就是李家村人,童秀才通过上次名落孙山后,放弃了科举。
经由李举人和他老妻李氏的劝说,来了李家村族学当夫子,李举人家一月给五两银,族中一月给三两银。
其余的,逢年过节孩子们的家长给的,就由童秀才自行收着就好。
族中还专门给童秀才在族学旁边,起了一座砖瓦房。
今天大家拿的束脩都被族长喊族中子弟收了过去,放到童秀才家的院子里。
族长让孩子们都站到李氏族学的匾额之下,排排站好。
然后由童秀才给大家正衣冠之礼,因为大家都是农人,没什么讲究。
童秀才就挨个理了理每个孩子的衣服。
“先正衣冠,后明事理。”
“礼仪之始,在于正容体。”
童秀才一边念,一边将小孩子们的衣服整理好。
等弄完了,童秀才站到前面。
族长就让自己的儿子,大声道:“行拜师之礼!”
众小孩儿或快或慢地跟着族长儿子给童秀才行礼。
“开智!”族长儿子大喝一声,就有人端上上一盒朱砂,还有一支毛笔。
“朱砂启智,开笔启蒙!”童秀才拿了笔,沾上朱砂给孩子们的眉心点上一个痣。
族长儿子见童秀才给孩子们都点好了痣,就唱道:“立誓明志 !”
童秀才,穿梭在这四十多个孩子中高声道:“为天地立心!”
族长儿子给众位孩子打手势,让跟着一起念。李耀明和李耀安看懂了,起了头念道:“为天地立心!”
童秀才:“为生民立命!”
众学童:“为生民立命!”
童秀才:“为往圣继绝学!”
众学童:“为往圣继绝学!”
童秀才:“为万世开太平!”
众学童:“为万世开太平!”
童秀才最后大声道:“礼成!”
“开学!”
李家村李氏族群从这一刻开始,即将进入繁华!

“老夫听李举人说,有些孩子已经读了三字经和千字文,能够读写了。”
“孩子们人多,进度也不一样,老夫将进行分班。”
“什么都没有学过的,都站在右手边去,你们是丁班。”
“只学了三字经和千字文的,站到老夫左手边,你们是丙班。”
“乙班是已经通读四书五经知晓其意的,甲班是准备上场考童生的。”
“鉴于李族长给老夫的名单中,没有通读四书五经的,咱现在就只有丙班和丁班。等以后通过考核,再行升班!”
李耀明拉着自家弟弟李耀安走到童秀才的左手边,这里已经站了十来个孩子。
大部分孩子都站在童秀才的右手边,在丁班。
童秀才给丁班的孩子指了一间屋子,让孩子们进去。
丙班的孩子识些字,自己看见门上挂着丙的门牌,就进了教室。
孩子们在昨晚都被家里的大人教导过了,不准哭,不转闹,威逼利诱都使上了。
最主要的是,大家看见族长爷爷将一个戒尺以双手弯腰奉上给了童秀才。
童秀才郑重弯腰双手接过,那一刻来自竹笋炒肉的恐惧感,加上童秀才板着的脸,恐怖效果倍增!
童秀才刚转身,准备先去丙班。
“等一下!”小吴氏抱着李耀辉来了。
她被老吴氏锁在自己房间里,好不容易从撬开窗户跑了出来,就是想让自己儿子去族学读书。
昨天晚上她一说要带耀辉去族学,就被老吴氏啐了一口。
被高氏嘲讽
今天早上更绝,直接将她锁屋里了。
“我家耀辉也要入学!”
小吴氏怀里的李耀辉已经哭了,他被他娘抱着颠过来,着实有些不好受。
“胡闹!小吴氏你家耀辉还小,什么都不懂。你以为族学是给你看孩子的吗?”族长站到童秀才的身前,今天特意拿的拐杖,使劲儿杵了一下。
小吴氏有些怕了,但想着自家的儿子,还有高氏每天炫耀李耀祖时的嘴脸。
她只好吞了吞唾沫,高声道:“你们说只能让八岁以上的孩子来族学,可是二房家的栓子,不是今年才五岁嘛!那我家耀辉咋不能来!”
族长眯了眯眼睛,眼睛里的深意,直接将小吴氏吓退一步。
李耀安吃瓜吃到自己身上,丙班的人也把目光聚到他身上。
他们看到李耀安的时候也是很惊讶的,族长派人通知过,只允许八岁以上的男孩入族学的。
但是众人见李耀安已经读了三字经和千字文,就觉得是应该的。
族长越过人群,对站在人群后面的老李头道:“老六啊!你这个儿媳妇,自己请回去吧!”
老李头和老吴氏觉得有些丢脸,这族学开学毕竟是宗族大事,怕小吴氏为了李耀祖闹,已经提前将她关起来了,哪知她能跑出来。
但他们又觉得,万一小孙子能进去读书,从小启蒙也好。所以看到小吴氏来了,也没出声。
现在被当众点出来,直接社死了。
老吴氏无法,只能扯住小吴氏的胳膊,要将她拉回家。
小吴氏挣扎,老李头给了自己小儿子李为一个眼神。
李为只得干笑着上前,抱过李耀辉,扯住小吴氏胳膊就走。
小吴氏力气着实不大,根本不是李为的对手,嘴里骂骂咧咧的被拉走了。
童秀才,看了看丙班里最是矮小的李耀安,想起了李泽的嘱咐,说着李耀安可着重看看。
他倒要看看,这李耀安在这些八岁以上的孩子中,能否脱颖而出。
童秀才进入丙班,让大家拿出自己的三字经背诵,待会儿他抽查。
然后又转身去了丁班,用一张大大的白纸,写上了一个“人”字。
然后给每人发了一个沙盘,让他们跟着写跟着念。
李耀明将自己提着的书本拿出来,给李耀安拿了一本,放在李耀安的桌面上。
李耀明手里有两本新的三字经,是过年的时候,李梁带着他们买纸笔时买的。
他们外公,王老童生的书,被王氏收了起来,用以传家留念。
李耀安虽然已经会背了,但还是一字一句看着念,加深印象。
不一会儿,童秀才安排好了丁班,就来了丙班。
二话不说,开学头一天就抽背。
大多数人都背得断断续续,偶尔也有一两个背得畅通的。
轮到李耀安的时候,童秀才直接来了个王炸,别人都是只背前面或者几句,轮到他就要从头背到尾,背完了还要抽查释义。
“戒之哉,宜勉力何解?”
李耀安答道:“意思是,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而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的人,是一定会要后悔的。要时刻提醒自己,勉励自己好好学习!”
童秀才抚着胡须点头道:“嗯,正解!”
“各位学童们要记得勉励自己好好学习,你们族学办起来不容易。要想让家人族人都过得好,今后必须好好读书,这是老夫给你们上的第一课!”
众学童起立,给童秀才行礼答:“谢夫子教诲!”

看完开学仪式,等族长走了之后,其他人也都开始散了。
“没想到,李梁家的栓子长得还真好看,点了痣就和观音座下的仙童一样。”一个婶子拉着一个婶子说。
那个婶子回道:“这李梁家的栓子不常出门,大家都没怎么看到过,这晃眼一看,确实长得好。”
“哼!一个病秧子,长得好看又能怎么样!以后谁家姑娘肯嫁给他。”有一个婶子拉着自家孙女走过来,加入讨论。
结果她家孙女,有些害羞的说:“奶,我长大后,想嫁栓子。”
那婶子被自家孙女当场打脸,感觉丢脸了。又真怕孙女对一个病秧子产生非君不嫁的想法,立马虎着脸道:“你个死丫头,就看重一张脸,那李耀安能不能长大还不一定呢!”
曹婶子在后面听了好一会儿,听见这话,就听不下去了。
站到那婶子面前,挡住她的路,指着她道:“你个老虔婆说谁长不大呢!栓子可是经过了辽远大师诊治的,定能好好长大,长命百岁!”
那婶子也觉得自己说错话了,连忙说自己错了,不该说这话,栓子长命百岁之类的话。
见她态度还好,曹婶子就放过了她。
刚好这时,李梁和王氏带着李莲华,从后面走了过来:“曹婶子,这是怎么了?”
那婶子见到正主,拉着自家孙女就跑了。曹婶子哈哈一笑,说了句没什么。
“曹婆婆,我家两个哥哥都在丙班呢,你今天看到了吗?”李莲华被李梁和王氏牵在中间,她晃着爹娘的手,得意的笑着问曹婶子。
曹婶子笑着回道:“怎么没见着,我家虎头也在丙班呢!”
李莲华连忙称赞道:“虎头哥哥真厉害!”
曹婶子见李莲华夸她孙子,笑得见牙不见眼。
“清欢呀,你家耀明我看是个靠谱的,你让耀明也照看一下我家虎头吧。”想着自家孙子,曹婶子有些头疼。
“也不瞒你们,虎头今年也十岁了,可是三字经和千字文是从他五岁的时候他爹就教了他的。也就今年刚刚将这些背熟,虎头不是个读书的料。但我们又期望他能多读一些。”
曹婶子想着自家孙子那跳脱的性子,真是有些头大。昨天晚上还答应了他给他弄糖糕吃,不然今天就不能指望他乖乖听话。
王氏想着自家大儿子向来稳重,曹婶子一家对他们一家也很好。但是王氏又怕耽误自家儿子,碍于情面,还是勉强应下了。
就这样,丁班每日学字,丙班每日背诵,并学习其释义的日子过了十天,今天旬休。
一大早,李梁就将两个想睡懒觉的儿子给从被窝里挖出来。
一家人吃了早饭,就锁上院门出去了。
碰到人只说是买书去。
昨天晚上已经商量好了今天的行程。
先去兴盛街看看最便宜的那个商铺,这家商铺昨天刚在孙氏牙行挂牌出售,李梁就盯上了。
他让孙游暂不挂牌,他拿了钥匙,带着家人去看看,若是看中了,他就买下来。
孙游点头答应了,对孙游来说,就是少了些中人费的事情。对自己收下,他还是很大方的。
一家子直接到了兴盛街,李梁打开商铺门,一看就有些愣住了。
怪不得便宜呢!
只见这商铺里面被砸的稀烂,进到里面,有一个杂草丛生的小院子。
小院子后面有三间屋子,李梁让王氏带着孩子们在这里等着。自己走近院子打开里面的房门。
等李梁回来的时候,已经满头尘土了。
“这几间屋子都是好的,如果要买下来,肯定要好好清理。还要请人打井,再立一间棚子在左侧院子做厨房。”李梁拍了自己身上的灰尘,才走近了自己妻小说。
“这铺子要价六十两,如果不是因为这个位置稍微差些,在兴盛街最后面。铺子这么破,需要花力气整理,铺子主人家过几天就要走,这个价还真拿不下。”
王氏听了点点头,李耀安心里也是认同买下来的。
他觉得他们家可以做一个高档的成衣定做,王氏的手艺确实好。
但现在最好,只能先做简单的衣服那些来卖,等他或者李耀明有了秀才功名,再开始做高端定制才能不让人来插一脚。
“当家的,咱就买下这间吧。到时候弄个成衣铺子,我认识一些会刺绣的娘子还有婶子,让他们把东西拿到我这里,我收了卖也行啊。”
“我和莲华每天早上跟着你到县城,你去孙氏牙行,我们就在这里收拾。等收拾好了,我就带着莲华在这里一边刺绣织布,一边做生意。”王氏已经开始畅想以后的生活了,越说越觉得可行。
李莲华听自己能到县城赚钱,那是恨不得现在就去把院子里的草拔了。
李梁点点头,道:“等以后耀明和耀安来县城读书,咱一家人也有地方落脚。”
就这样敲定了,李梁从王氏那里拿走了银子,去定下铺子。
王氏则带着自家几个孩子去买些柴米油盐。
最后拿钱给李耀明,让他带着李耀安去书铺买了白纸和一套四书五经。
家里的存款一下清零了,只留下一两银子应急。
王氏原本有些高兴的心情,顿时就低落了起来。
钱是真不经花啊。

第33章 虎头与季考
转眼就是族长说的三月为期的考试,族学外面族长压着族人不许他们进入族学中。
族中的孩子们在童秀才和族长儿子的看顾下答题。
丁班的题其实很简单,就是填空题,上一句接下一句的。只要不是错到一半的就留下,错达一半者则淘汰回家。
丙班的题就更复杂一些,有填空题,有只给一句话,要求默写出一大段的,还有要求写出释义的。
丙班的如果错了大半,就退到丁班,如果在丁班下一次考核中错了一半的也淘汰回去。
丙班如果有全对,或者对了百分之九十的,就转到乙班,开始学四书五经。
等四书五经的考核通过之后,就转到甲班,开始学写策论等。
进一步退一步就在今天的考试了,所以族学外的家长也无心打理田地,想要来族学外等着。
族长怕他们打扰到里面的孩子们考试,就过来站在外面压着了。
虎头看着考题,整个人有些兴奋,这些是昨天耀明和耀安让他着重背的。
李耀安经过前世的学习,划重点什么的简直不要太简单。
这三个月来,他有种重新回到以前读书时代的感觉,对于学习有种得天独厚的喜欢。
通过这三个月的观察,他哥李耀明着实是个可造之材。
虽然不是什么过目不忘的天才,但是学习的悟性那是不比那个李耀祖差的。
如果老李头没有只顾着大房,也看看其他孙辈,也许李耀明早都已经考取童生功名回来了。
可惜在李耀明十岁的光阴中,只有王氏教他认字,靠他自己琢磨书中的含义。
如果不是这具身体有着超忆症,和李耀安前世的积累,他别想跟上李耀明。
李耀明交卷出了丙班,在族学院门外看见王氏和李莲华就赶忙走过去。
有妇人拉着李耀明想要打听自家孩子的情况,被族长看了一眼,就讪讪的松手,走开了。
李耀安在他哥交卷后也交卷出来了,一眼看到王氏他们,立马奔了过去。
虎头是丙班中第十个出来的,曹婶子见他出来没有颓色,立马笑起来,拉住虎头就跟李耀安一家回去了。
“虎头怎么样?能行不?”曹婶子还是想问问。
虎头挠了挠头,憨憨的道:“能行,大多都是安子和耀明说过的。”
“哎哟,清欢呀!你家两个儿子真是厉害!以后啊你就等着当秀才他娘...不,举人他娘了!”曹婶子丢开虎头,拉住了王氏的手。
两个人开始相互吹捧,李莲华听不得这些了,直接落后几步,加入男孩子们的聊天队伍。
“今天下午,咱们去抓鱼吧。”虎头提议着,这句话直接在李耀安脑袋里转换成前世吃过的各种鱼。
松鼠鳜鱼
三文鱼、金枪鱼自助
这三文鱼和金枪鱼自由还没有实现呢,就死了,这一世也很难吃到了。
李耀安咽了咽口水
李莲华也咽了咽口水
李耀明看着自家的弟弟妹妹有些好笑又有些心疼。
ps:璇峰嬁涓嬭浇鎴栧畨瑁呬换浣曞閮ㄦ湭鐭ユ潵婧愯蒋浠�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