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爷功成身退,溜回了家,李耀安等人也被请进了小院子。
小院子里,村长请李耀安坐下,喊小童拿了几个木头做的凳子出来,让差役们坐。
李耀安简单说明了来意,村长立马苦着一张脸说:“上个月,突发大水,淹好些人家。”
“我们这里地势高些,也就因为暴雨几天出不了门。”
“幸好,秋收过了,家家都还有些粮食。”
“可,前不久,雨刚停。距离我们这里不远的地方,有个马地主,他带了人强行将我们大半的粮食都收走了。”
这村长是变相的说他们没粮,还有告状呢。
“我代您写个状纸,今儿回去的时候,我给您递给钦差大人吧。”李耀安也不喜欢废话,有这么个事,就办。
“好!好!好!”村长高兴不已,连忙起身去了屋里,不一会儿就拿了笔墨纸砚出来。
在他看来,只要钦差大人愿意管,那么强行收走他们粮食,还不给钱的马地主,一定吃不了兜着走。
写好了状纸,村长就带着李耀安一行人,挨家挨户统计人口。
李耀安还顺便四处观察,询问村长他们的种植习惯等,方便回去继续写游记。
统计完成,已经是傍晚了。
饥肠辘辘地回到县衙后宅,丹青立马端上饭菜。
吃了饭,还享受了一把丹青贴心准备的热水浴。
洗完了澡,躺在床上,李耀安才觉得自己又活过来了。
这种被指使得团团转的日子,除了在杨知府那里,还真没再这么累过。
隔天去汇报的时候,李耀安就在钦差大人杂乱的书桌上看到了一封有着熟悉字体的书信。
乘李耀光还在汇报,李耀安扯出来一看,果然是杨知府的。
他就说,怎么这钦差大人知道他李耀安,原来是因为老熟人。
钦差大人,看到李耀安手中的书信,有一瞬间的心虚。
毕竟老友杨奎给他说过李耀安后,他也惦记李耀安这种好用的人。
这不,这次来赈灾还刚好碰到了。
简直就和老友说的一样,做事细心,熟悉律法。
放哪里都很能干,平时要十天半个月才能整理完的公文,几天就搞定了。
更何况,这次李耀安这里还买一赠一,附带了一个李耀光。
他没忍住和老友书信嘚瑟了一把,老友也回信了。
还没来得及看,他们就进来了,没来得及藏。只能放桌上拿其他公文挡一下,哪知道还是被发现了。
李耀安将信还给钦差大人,汇报了自己这里统计的人口,还有受灾情况。
最后再将昨天写的状纸递给钦差大人,转身就出去了。
因为心虚,钦差大人就没喊李耀安回来,李耀安也带了人去另一个村子统计去了。
等钦差大人看完状纸,想喊李耀安去查清楚再说的时候,已经找不到人了。
李耀光看李耀安出去了,也带人出去了。
这下只能钦差大人自己烦心了。
十天后,李耀安感觉自己腿都要跑断了,才和李耀光统计完周边所有的人口。
两人更是挑灯夜战,重新将衙门里的户籍簿重新整理了一番。
钦差大人那里,也将马地主查清楚。
抄了他的家,找出账本,将被抢的粮食折成银子还了回去。
马地主强收农民的粮食卖到城里,强收上去的粮食也没有了。
钦差大人亲自去和被抢的人家,说了这事,农民们见自家的损失弥补了,也就满意了。
特别是看到马地主在菜市口被斩首,他的家被抄没。
江南那批粮食过来的时候,根据统计的户籍,每人能领取十斤粮食。
城外的粥棚在百姓领取完粮食后,也拆了下来。
李耀安这时才有空,写自己的游记,画地图。
后面基本就没他们什么事了,钦差大人还要在这里看着灾后重建。
李耀安他们却可以去看看黄河了。
他们来这里都快一个月了,还没有仔细看过黄河。
李耀安拿了画画的工具,今天想去将奔腾的黄河画下来。
一路走来,那些村庄已经开始了重建。
虽然官府宣传了要喝热水,但李耀安也看见了直接在河边喝水的人。
虽然大家都知道有,大水后有大疫这句话,但目前看来,他们没怎么重视。
李耀安当即叫停马车,写了封信,让丹青回去交给钦差大人。
里面写了自己的担忧,还有一些建议。
完成了这件事,李耀安才安心地去看黄河。
“要我说,这些事情是钦差大人的。”
“我们这将近一个月,已经帮了他不少忙了。”
“好不容易,出来看黄河了,你还惦记着帮他呢。”李耀光心情有些不悦,这些天他跟着帮忙,被折腾地不轻。
“我不是帮他,是在帮这里的百姓。”
“能救人一命便救人一命,细心一些,多做一些,总好过将来后悔。”李耀安好脾气地和李耀光解释。
轰隆隆,黄河的气势太过强大。
还没有靠近,便听到了它的声音。
李耀安他们到的地方,刚好有个瀑布。
黄河水从上泻下来,汹涌磅礴的气势,澎湃的河流,奔流的河水。
宛若一条黄色的巨龙,咆哮而来!
凑近了,看去。
让人心中无端生起一种豪情,李耀安忙将自己画画的工具拿出来。
拿起毛笔就开始画了起来。
可惜这里不像现代,有铁栏杆,看起来不太安全。
李耀光不太敢凑太近,拿了石子狠狠丢进去。
“这要是人掉下去,可真就救不回来了。”李耀光退回来了一些,闲得无聊,又跑到李耀安身边看他画画。
丹青来的时候,带了些吃的。
李耀光爬上马车,拿了一个肉夹饼,看着黄河吃了起来。
“少爷,这黄河真厉害。不知道里面有没有鱼,有的话,味道怎么样。”丹青递给李耀安一个肉夹饼,李耀安放下毛笔,接了过去。
“有鱼的,听说还很好吃。”
“等我们告别钦差大人,就顺着黄河而下,找个没我受灾又能捕到黄河鱼的地方,好好吃一顿。”李耀安这么一说,李耀光还有丹青、虎头都很高兴。
李耀光见李耀安吃了饭又去画画,就自己去整理自己的游记去了。
而丹青和虎头,则开始丢起了石头。
告别钦差大人,还领了一人十两银子的工钱。
丹青拾掇好马车里的东西,几人坐着马车顺黄河而下。
一路上,李耀安都在观测黄河,为以后防治洪灾做准备。
他们在黄河平静一些的地方,找渔夫买了刚从黄河捞上来的鱼。
找了个比较安静的地方,埋锅造饭,由丹青烹煮黄河鱼。
李耀安在下马车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李耀光的东西。
他着的游记掉落出来,李耀安心里有些好奇。
掀开车帘朝捡柴的李耀光问:“耀光,我看一下你的游记,可以吗?”
李耀光沉默了一小小下,大声回道:“你看吧!”
李耀安坐下,翻开一看。
这写的,基本都是一路上的吃食嘛!
还别说,写地还真下饭!
李耀安将李耀光写的游记放下,果然每个人的关注点都不一样!
吃到鱼的时候,简直让人好吃到眯起了眼睛。
鱼肉细嫩,味道鲜美。
如果这是现代,李耀安绝对会买些寄回李家村,让家人还有族人都尝尝。
“接下来,我们去哪里啊?”李耀光夹了一个鱼头,放进碗里。
这让想将鱼眼睛给李耀安的丹青,有些气闷。
只怪自己下手慢!
“我们去杭州吧,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们去看看江南水乡。”李耀安想起江南的米粮,就想去那里看看。
但这也不急,天气渐渐冷了起来,他们可以慢慢走。
李耀安一行人在黄河附近待了一个月,现在要往杭州方向去。
“你这画,要是拿去卖,能卖上千两银子。”李耀光看着李耀安画的黄河奔腾图,心里感慨。
“我家少爷的其他画,早就能卖上千两银子了。”丹青在一旁撇撇嘴,手上加快速度清理昨天摘的野菜。
李耀光闻言睁大了一些眼睛,看向李耀安的神情,显得很是震惊。
“怪不得,出来这么久都不见你说缺钱。”
“丹青成日里精打细算的,还是会去买好吃的。”李耀光回想一下,自己出来后,好像没花什么银子,但伙食一直不错。
现在得知李耀安这么能赚钱,瞬间感觉自己被带飞。
“好了,快出发吧,不然今天只能找破庙了。”李耀安从马车里探出头来,催促他们快出发。
虎头坐到马车檐上,丹青将东西搬到马车里,然后拉着还想感叹黄河的李耀光上了马车。
虎头拉住缰绳,往马身上一打,马车缓缓出发,黄河的水流声渐渐远了。
“耀安,还有几天到杭州啊?”马车里,李耀光把头探出马车车窗,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他们在马车里晃荡了很久,天气也开始冷了起来。
前几天路过了一个村子,打听到县城距离这里不远,就想着能去县城找个客栈好好休息一下。
可惜等他们赶到的时候,城门刚好就关了。
真是望山跑死马,明明他们从山村下来的时候,看着感觉很近的,结果就差那么一点点。
“应该还有五天左右的车程。”李耀安揉了揉眉心,也很想找个客栈。
这些天都是在马车上休息,天又冷了起来,过冬的衣物也还没准备。
就在这时,驾着马车的虎头,紧急拉了缰绳。
“耀安,外面有个小姑娘倒在路上。”虎头停了马车,朝马车里吼了一句。
李耀安掀了车帘,出了马车。
李耀光跟上,一出来就打了个冷战。
李耀安朝前面快步走去,将小姑娘翻了个身。
小姑娘大约八九岁,头发凌乱,衣着破烂。
双眼紧闭,嘴唇微微发紫。
“虎头,将马车停到一边。丹青,去捡柴煮些热水。”
“耀光,去拿一床被子下来。”李耀安吩咐着众人,自己给小姑娘切了个脉。
李耀安跟李耀明那么久,简单的号脉还是学了一些,大抵能判断出一些东西。
小姑娘脉象虽然有些弱,但并没有什么大碍。
看样子应该是累到了、冷到了、饿到了。
让丹青生了一堆火,将小姑娘用被子裹好,搬到火堆边。
水开后,丹青将帕子打湿,给小姑娘擦拭手脸,小姑娘擦干净了看,白白净净的十分好看。
丹青再喂了一些可以入口的热水给她,热水入口,小姑娘缓缓睁开了眼睛。
甫一睁开眼睛,就看见了一张好看的脸。
“你醒了,我们看你倒在路边,给了喂了些热水。”李耀安坐在一旁,添了根柴火。
小姑娘觉得自己现在暖和极了,想从被子的包裹中挣脱出来,却舍不得这份温暖。
这时传来了一些米饭香,火堆上架着的锅里,正煮着野菜稀饭。
天色阴沉,让人分不清是上午还是下午。
小姑娘挣扎着从被子里出来,一出来就打了寒战。
她跪在地上,朝李耀安磕了一个头:“谢谢公子的救命之恩,我还有事,就不打扰公子了。”
小姑娘磕了头,站起身就想跑,结果刚转身就撞到了捡柴回来的李耀光身上。
“哎哟。”李耀光下盘不稳,他也没料到这小姑娘会突然转身跑路。
被小姑娘撞到后,和他抱着的柴一起,倒在了地上。
“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小姑娘看自己闯祸了,连忙道歉。
她道了歉,绕过李耀光还打算跑,却被虎头给抓住了。
“你跑什么,就你这样,天色也快黑了。你是想被野兽吃了,还是饿死冻死在路上?”虎头扯住她的后脖颈的衣服,把人放到了火堆边。
“可是,如果我再赶不回去,我娘就要死了!”小姑娘急得眼泪都出来了。
“现在天色阴沉,看时间过不了多久就黑了。”
“这边的山上有野兽生活的痕迹,加上我们对这里不熟悉,现在赶路不明智。”虎头坐在火堆旁,对李耀安说自己的分析,就怕李耀安喊连夜赶路。
李耀安听了,也明白现在赶路不太好。
转头对小姑娘说:“要不,明天一大早我们赶车送你去。这也比你连夜跑,来的快。”
“你先吃些东西,好好照顾自己,不然等你回去的时候,你可没有力气救你娘。”
李耀安的话安抚住了小姑娘,她想了一会儿,还是点了头。
丹青拿了碗筷出来,每人分了一碗野菜稀饭。
再拿了些肉干,每人分了一个成人巴掌那么大。
小姑娘分的东西和李耀安他们的一样,不一样的是,丹青拿了一个碗装了开水,把属于小姑娘的那份肉干泡了起来。
“我给你泡泡,不然待会儿费牙啊。”丹青笑着给小姑娘解释,小姑娘朝他点了点头,小声说了句谢谢。
“耀安,等吃了饭,你把你举人文书拿出来吧”
“这小姑娘不是从村里跑出来的嘛,那既然有村,县城估计就不远了。”
“把你举人文书拿出来,和我的放一起,到时候进城能快些。”李耀光咬着肉干,边咬边说,一点形象都没有。
“好,待会儿我就拿给你。”李耀安放下碗,回复李耀光。
“举……举人?”
“你是举人!”
小姑娘激动的放下碗,一双眼睛仿佛有了希望一般,在火光下发亮。
李耀安点头,看向小姑娘。
刚开始听小姑娘说,她娘亲就快死了,李耀安就觉得。
这小姑娘的母亲,不是生病,就是有事发生了。
但他们也不好贸然插手,李耀安原本是想吃了饭,等小姑娘缓和一些后再婉转地问问她。
若是能帮的,相遇即是缘,就伸手帮帮。若是不能帮的,就赶车送送小姑娘就行。
哪知道还不用他想怎么婉转问询,就因为举人文书这四个字,小姑娘就放下碗跪下了。
“求举人老爷救命!”
“我叫姜七七,我爹姜福前些日子因病去世了。”
“我家只有我一个女孩子,族里就想过继一个男丁过来,继承我爹的财产。”
“我家阿娘不答应,说我爹留下的东西,以后都是我的。”
“族里起先还派人来劝我娘,后来见我娘一直不答应。”
“就诬陷我娘与人通奸,还说我不是我爹的女儿,是我娘偷人生的。”
“可我自小就长得像我爹,我爹在世时,和我娘也十分恩爱。”
“我娘绝不可能做那种对不起我爹的事!”
“族里将我们娘俩绑了,分开关了起来。”
“或许是因为我比较小,所以他们对我的看守不是很严。”
“阿惠姐趁着天黑偷偷把我放了,让我逃。”
说到这里,小姑娘姜七七已经满脸是泪了。
“阿惠姐说,族里打算把我卖给扬州来的人贩子,把阿娘以通奸的罪名私自沉塘。”
“我去县城报官,结果县令大人不管,还让我先去写个状纸。”
“我问了说书的爷爷,说是只有秀才举人才能写状纸,些状纸又最少需要二两银子。”
“我……我跑得急……身上没带……”说着,一双眼睛望着李耀安,要多可怜有多可怜。
李耀安听了原委,脑子里就冒出了“吃绝户”三个字。
吃绝户,这就是古代想要生儿子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之一。
一个家里,没有一个儿子,在家里男丁死绝后。
族里的人,就会瞄准他家的家产。
最后以各种方式,得到他家的家产,而那家的妇女,运气好能得些照顾。
运气差的,就像姜七七家一样,家破人亡。
“明天兵分两路吧,耀光你和丹青拿着状纸和举人文书去请县令大人派衙役。”
“我和虎头先去救人!”
李耀安安排了下去,当天夜里就着好了状纸,并给了李耀光一百两银子,方便他打点。
马车跑得飞快,在县城那里李耀光和丹青下了马车,找县令。
李耀安和虎头则带着姜七七继续朝姜七七家所在的村落赶去。
马车到了村口,就只听到狗叫,没有看到一个人。
虎头勒住马,将马的缰绳拴在村口大树上。
李耀安和姜七七赶忙下了马车朝村里跑,虎头拿好自己的斧头赶忙跟上。
“村子里有条河,他们一定在那里!”姜七七边跑边带路。
一路上,各家院落都紧紧关着门。
快到河边的时候,就听到了闹哄哄的声音。
“你们不能将七七她娘沉塘,你们根本没有证据证明七七她娘偷人!”有个女孩子拦在被装进竹笼子的妇人前面。
“阿惠姐!”姜七七喊出这个名字,立马拨开人群,想要把她娘放出来。
“七七,快走!快走!”竹笼子里的妇人本来已经死心了,可见到自己女儿回来了,就很怕女儿被这些人给卖去那肮脏的地方。
李耀安给虎头使了个眼色,虎头用自己不俗的力气推开挡住他的人。
他走过去看了几眼,找到竹笼子的绳索关节处,一斧头下去。
绳索断了,他直接提了竹笼子将姜七七她娘解救出来,就将竹笼子丢进了河里。
竹笼子里还装了石头,虎头丢的竹笼子,没一会儿就沉入了河底。
“你们是什么人,敢来我们张家村闹事!”一个年长的男人,从人群里走出来。
他的脸上都是阳光留下的痕迹,打一照面,还认为他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
可他能站在这里要人命,那他就不会是个良善之辈。
李耀安站在人群后,挤不过去。只得在人群后面朗声道:“我们是外出游历的书生,今日来这是听人说,张家村有条河甚是美丽。”
其实这条河普普通通,一点也不算美。
只是李耀安知道,在这个时代女子的清白太重要。
他要是敢说,是昨儿晚上救了姜七七,那些人就敢往不好的地方想。
哪怕,姜七七只有七八岁!
“不过,恰巧遇到今日这事,却不得不管。”李耀安的话说完,好几个青壮的眼神都带上了不怀好意,看起来很是想把多管闲事的人揍一顿。
李耀安也不怵,对于这些人,虎头的武力足够护着他来个七进七出。
“你这书生,现在走,我们当没见过你。”
“如果你非要管闲事,就不要怪我们了!”那带头的年长男人,看着李耀安,一脸的凶相。
“这事还非管不可,据《大昭律法》条例,任何人任何氏族,都不可以任何名义杀人。”
“否则,杀人赔命!”
李耀安的话,吓退了部分人,但大多数看了看带头人,就还是坚定地要杀姜七七她娘。
“先去解决了那个贱妇,这个小白脸,跑不远。待会儿一起杀了!”带头人一声令下,一些人转身就打算去解决姜七七她娘。
律法吓不住,道理也不听,看来只能用武力了。
虎头远远见人群后面的李耀安没问题,还朝他点点头,他就知道了。
虎头将斧头有刃的那面朝向自己,用斧头背部将人敲倒。
有人见虎头生猛,就绕到他后面,想要将姜七七她娘推进河里。
哪知道刚要动手,反被阿惠推了下去。
现在天冷,那人被冻得一佛升天,二佛出世,连忙狗爬着上岸。
带头人见虎头太猛了,根本就拿他没办法。
只好带了几个人朝李耀安跑去,想抓住他威胁虎头。
这时李耀安听到了李耀光的声音,连忙接着带头人冲过来的劲,假装被他推到。
“大胆!居然敢伤害举人老爷!”有个衙差挥着鞭子,本来是跟在李耀光身后的,居然跑到了李耀光前面。
还挥着鞭子要给李耀安出气。
“举……举人老爷?”带头人挨了一鞭子,看衙差谄媚着将李耀安扶起来。
心里只有两个字:“完了!”
自古民不与官斗,举人也算半个官了,现在看衙门里来的衙差都谄媚地讨好人,带头人也知道此次怕不能善了了。
李耀光带的衙差有十多个,各个带着大刀。
村民们看这架势哪还敢惦记姜七七家的家产,只愿自家不惹上官司就好。
他们纷纷退开,机灵些的,已经偷偷跑回家去了。
带头人被衙差用刀比着脖子,被安了个伤害举人的名头,要带回衙门。
衙差当场就说了,要打他二十大板,还要关两年。
这一次,直接两带头人家的儿子吓哭了。
连忙跪下求李耀安:“求求您放了我爹吧,我们知错了,再也不干坏事儿了。”
“求求你们,放了我爹!”
说着还磕起了头,这让带头人看得眼泪都出来了。
李耀安笑着对衙差说:“麻烦衙差大哥将人带去处罚,我还要继续游历。”
衙差也想做个人情,连忙招呼着人将张家村沉塘事件的带头人给绑了。
等人走后,李耀安就让姜七七母女还有阿惠去收拾自己的东西。
“你们在这里,也不大好了。”
“不如去我所在的李家村吧,那里不会有人惦记你的家产。”
姜七七母女欣然同意了,她们也算看清楚了,她们在这里已经没了立足之地。
李耀安又问了衙差,有没有人要买姜家的地,价格比市面上便宜些。
哪知道刚问,就有人说要,因为是衙差他们买,说是待会儿就可以去过户,交钱。
如果是其他人要买地,过户,这要不能从他们牙口里再挖些好处来,他们可不会让人轻易进衙门里面找户房过户。
阿惠收拾了东西,打算跟着姜七七母女一起走。
经过这一遭,本就心疼阿惠独自一个人的姜七七她娘直接认了阿惠做干女儿。
阿惠自幼丧失父母后,就在村里吃百家饭。
姜七七家对她最好,她也记恩,这次更是豁出命来帮的。
一行人拿着收拾好的东西,跟着衙差走了。
村里的人,除了带头人的儿子,都回了家,关了房门。
第二天,李耀安找了个名声很好的镖局,付了银子,让他们护送姜七七三人去了清江府李家村。
事后,李耀光说,李耀安给的一百两银子,县令收了五十两,剩余的五十两被衙差们瓜分了。
安排完了这些,几人又开始了游历。
他们去看了秀美的杭州西湖,李耀安更是在这里画了一整天的画。
李耀光还拉着他们去吃了西湖醋鱼和龙井虾仁。
李耀光的游记在当天晚上更新了关于西湖的风景,还有这两道菜……
一路上,他们看过了很多风景。
在李耀安成名后,买他的游记一般会附带买李耀光的游记。
因为路线相同,两人写的着重点不同,看李耀安游记的人,都喜欢两本一起看。
后来还有一个大儒,看了两本游记后,直呼有意思。
在外浪荡了两年,虽然没有将大昭江山游览完,但也算去过很多地方了。
李耀光虽然还喜欢咋咋呼呼,但做事也成熟了很多。
虎头的斧头也已经换了一把,他的斧头已经在旅途中砍柴和保护李耀安他们光荣牺牲了。
丹青也更加心细沉稳,安排事情都不再用李耀安提醒。
唯一感觉没怎么变的,好像只有李耀安。
他除了身高长高了些,还和以前一样。
让人看了如沐春风,却没那么好接近。
他们现在是在回清江府的路上了,依照惯例,先去了云清书院拜访院长和周夫子。
并送上了一些在外买的特产,还上交了自己写的游记,让院长和周夫子帮忙修改,以免漏掉了自己不知道的忌讳。
院长和周夫子都答应了帮忙,还让李耀光交出自己写的游记。
李耀光有些扭捏,毕竟他写的基本都是吃的。
但碍于师长的威严,李耀光还是拿出了自己的游记。
下了山,回家的路上,虎头将马车赶得飞快。
两年没回家,他也很是想家。
丹青本来坐在马车檐上,和虎头一人一边,最后也受不了颠簸,自己爬进了马车里。
这次回来,愣是赶上了吃晚饭。
对于李耀安的回归,家里甚至族里都炸开了锅。
李梁和王氏这次都没李莲华跑得快,在看见李耀安出现在家门口的一瞬间,李莲华就跑过去抱住了李耀安。
这是她疼了十几年的弟弟,从小体弱多病。
今年将是她在家过的最后一年,若是他赶不回来,岂不让人遗憾。
现在看他守诺平安回来了,李莲华一向骄傲不喜欢哭的人,也抱着李耀安哭了。
王氏和李梁上前来,王氏揽住李莲华轻声安慰。
李梁则笑着问李耀安这两年的情形。
丹青和于伯还有于婶子,也是抱头痛哭。
只有松糖,惦记着他个在外有没有给他带好吃的。
哭过,看过了。
一家人吃了饭,王氏拉着李耀安进他的屋子。
拉开衣柜,将里面的新衣服拿出来在李耀安身上比划。
“我就知道,你回来之后,以前的衣服肯定穿不了了。”
“你看,我这不就猜对了?”
这些衣服都是王氏和李莲华准备的,李耀明和崔念念的衣柜里也有新做的衣服。
“你哥他们还要晚几天,念念怀了孩子,他们要走得慢些。”王氏说着这个,眼睛都笑眯成了一条线。
她也快要抱孙子了,想到以后可爱的金孙,她就高兴。
“阿娘,等嫂子回来,你可不要再金孙金孙的说了。”
“不然嫂子会多心的,这可不利于养胎。”李莲华听了,皱起眉头,连忙叮嘱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