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农家,科举为上by唐轻寒
唐轻寒  发于:2025年02月15日

关灯
护眼

回到家里看到李耀安,李耀光才哆哆嗦嗦地说:“我想出去找找王朝,他不是说就在京城吗?怎么一直没看到人。”
李耀安叹了一口气道:“王朝和我们相交,虽然纯粹。却从未告知过他爹娘亲眷的事情,但他的衣着马车,都不是寻常人家用得起的。”
“他若是不来找我们,定是有他的苦衷,我们若是贸然打听,岂不是给人添麻烦?”
李耀光瞪了李耀安一眼,仿佛在说,怎么不早说。
那边壮汉来到一座大院子里,跪在地上禀告:“回殿下,李耀光出来遭袭,属下解救及时,李耀光未受伤,已回家。”
背对着壮汉的人,转过身来,赫然就是王朝!
王朝点了点头,挥了挥手示意壮汉退下了。
旁边的一个老奴,给王朝端了一杯茶水,递给王朝道:“殿下不用担心,两位李公子一直都是小心谨慎的。”
王朝笑了笑,接过茶杯,坐下道:“耀安我倒是不担心,李耀光太令人心忧了。”
“此次大哥他们,都想安插自己的人手,所以此次春闱,就是一个机会。”
“但凡是个读书人,稍不注意就要丢掉半条命。”
如今,当今皇上年已七十,身体也偶尔出现不适。
基本上所有皇子都想自己登上帝位,所以他们私底下的小动作就多了起来。
王朝本名赵晏,是当今皇上的第十二子。
长得白胖,惯会讨人喜欢。
他娘王惠妃,死于中毒,此后他就将自己吃胖,让自己显得愚蠢些。
甚至讨了恩典,由王惠妃的娘家抚养过一段时间。
也就是那段时间,他就读于云清书院,认识了李耀安等人。
李耀安等人入京的时候,他曾经悄悄去看了几眼。
看到李耀安和李耀光还和以前一样,想要上前同他们一起吃好吃的,再聊聊天。
可是,若是以赵晏的身份,和他们一起,定然会给他们双方都带来麻烦。
李耀安虽然名声不够大,但有机会成为会元,所以盯着他的人,可不在少数。
好在他闭门不出,若是出来了,等待他的就是拉拢威胁利诱之类种种见不得人的手段。
二十天后,会试出榜了。
李耀安的名字,大大地写在第一个。
他成为了会元,若是殿试再被点为状元,那他就是大昭有史以来第一个六元及第之人!

李耀光很明显,没有在榜上。
因为第三场都没去,李耀光也很明白,自己肯定是不可能榜上有名的。
看了整个榜单,果然没有自己的名字,看到李耀安的名字后,就赶忙催着李耀安回家。
刚回到家里,报喜的人也来了。
丹青笑得见牙不见眼,准备好了红封,给了李耀安。
“我就知道公子能行,果然不出所料。”
“恭喜公子夺得会元!”
丹青说话的声音高了些,震得李木头看了他好几眼。
咚!咚!咚!
有人敲锣打鼓地过来了,一些看热闹的人也跟上。
丹青打开门一看,嚯!好多人!
“恭喜益州清江府望远县举子李耀安,夺得会元!”
众人一听是会元,都很是好奇。
等门一打开,就看到中间站着一个芝兰玉树的少年郎。
李耀安朝来恭喜的人行了个礼,道了谢。
亲自拿了红封给来报喜的衙差,那衙差一掂量,就觉得这重量应该是二两银子。
脸上的笑容也更加高兴了,连腰都弯了一些。
丹青则拿了一些铜板,散给今天来的人,让他们跟着沾沾喜气。
等衙门报喜的人一走,杨府的管事就拿了礼登门来了。
“恭喜姑爷,姑爷这次夺得会元,简直太令人惊讶了。”
“若是再得状元,六元及第,您可就是大昭头一份的,定然前程似锦!”
杨管事笑眯了眼睛,自从早上他去看了名单,回去告诉家里的几个主子。
几个主子都给了打赏,还给家里的奴婢仆从都加了个硬菜,赏了一个月的月钱。
李耀安给丹青使了个眼色,丹青上前接过杨府的贺礼时,塞了一张十两的银票给杨管事。
杨管事也顺势收了,自家姑爷如此争气,不知京城有多少人会暗自感叹下手太晚。
送走了杨管事,李耀安让丹青去买些菜和竹签,自己在院子里搭了一个简单的烧烤架。
今天晚上,他得弄顿烧烤犒劳自己。
晚上本该把酒言欢,可惜明天还得去参加殿试。
李耀光和李木头两个比赛谁吃得快,李耀光完败。
丹青累得心慌,李木头和李耀光都吃撑了。
“嗝!你一个长辈,怎么好意思和我一个晚辈争?”李耀光摸着肚子打了一个饱嗝。
李木头也不说话,白了李耀光一眼,就去收拾院子里的残局去了。
李耀安也吃得很安逸,没人和他抢,就是苦了丹青一个人烤。
第二天,当李耀安来到宫门站在众人前面。
众人这才知道,眼前的少年,就是会元李耀安。
有些人看李耀安的年龄,一个未及弱冠的少年,才读几年书,怎能站在他们前面!
但宫门之前不敢放肆,那些看不起李耀安的。怕自己被人看到他们对李耀安的轻视,低垂下自己的头,掩盖自己的眼神。
进入太和殿,李耀安带着众人拜见了高高在上的帝王。
“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上面淡淡地传下来一句话。
能感觉到帝王的威严,也能感受到帝王的虚弱。
李耀安走上前,坐到了第一个位置,等待发卷。
卷子发下,是一道策问,问的是如何让百姓获得温饱。
李耀安思考了一会儿,就开始写了起来。
高位上的皇上,望着下面努力想要进入仕途的人。
会元李耀安,这人不是他几个儿子的党羽。
虽然和阿晏接触过,但阿晏没有说过自己的身份。
年少时的文章,也十分有理有据。
只要他这次答得好,他不介意给他状元的功名。
剩下能看的,还有昌远伯府家的小子。
一家子心眼多的,生了个刚直的,倒是好笑。
还有一个叫裴行风的,文采不错,就是华而不实,惯爱纸上谈兵。
时间过得很快,李耀安写完后直接交给了来收卷子的太监弥封。
这次,只需要等几天就能看到榜单了。

还有就是良种和灾害防治方面。
倒是,依照现在这种情况来看,是根本不可能让有钱有权的人将肥沃的土地让出来的。
所以,只能在粮种、鼓励开荒还有灾害防治这个方向来。
还有,还需要开海禁,允许居住在海边的百姓以打渔为生。
并且派遣官员去他国寻找优质粮种,还有其他有用的东西。
李耀安洋洋洒洒写了很多,但也只是提出了这些计划,而没有提出详细的计划。
若是当今皇上支持,他肯定会宣他询问。
但,从昨天看到的皇帝来说,他可能会感兴趣,却没有能力支持了。
若是再早个十年,那就好了。
只是不知道,以后成为皇上的那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李耀安的策问获得了此次读卷官吏部尚书的喜欢,将李耀安的卷子画了一个圈,放到了一边。
而殿试是当今皇上亲自出题,并且最后定下名次。
所以殿试的主考大臣,不能说自己是阅卷官,而只能说自己是读卷官。
等所有卷子都过了一遍,再将自己看过的,拿给其他读卷官。
李耀安的卷面上画了整整五个圈,被放到了面上交给皇上看。
殿试读卷,那些想要耍手段的人,也不好耍,因为卷子要给当今皇上看。
卷子的弥封已经除了,读卷后的名次排名也和着卷子交给了当今皇上。
皇上看了整整一天,动了几个名次,这才将卷子和最后朱笔批过的名次排名让太监给礼部送去。
“唉,可惜朕老了,李耀安出现得太晚。”
太监听了这话,笑着宽慰皇上:“这李耀安呐,可是大昭第一个六元及第!”
“这六元及第出现在现在,那也是一个祥瑞。”
“陛下定然能再创功绩,让先皇骄傲的。”
太监的语气轻柔,笑着说话,让人感到舒服。
听了这话,皇上想了想也觉得对。
他这一朝出个六元及第,那就是祥瑞啊。
想着想着,皇上高兴了起来,去了后宫。
而李耀安一出宫,就被人拦住了。
“李兄,请稍等。”来人是朱瑜。
李耀安等在原地,朱瑜近前来,就朝李耀安行了一礼。
李耀安连忙回礼。
“我是朱瑜,早就听闻了你的名字,想要和你结交一番。”朱瑜笑着说话,一双眼睛看着人,倒让李耀安不忍心说拜拜了。
李耀安笑了一下道:“我也早就听说了你,听闻很是刚直。”
朱瑜有些红了脸,支支吾吾邀请道:“不知李兄何时有空,我请你喝酒。”
李耀安回:“朱兄比我年长几岁,可先直呼我的名字,等我有了字,朱兄叫我的字即可。”
“至于喝酒,家里管得严,儿时甚是体弱,故到此年岁,仍滴酒未沾。”
朱瑜一听愣了,不知该怎么接话。
李耀安见此情况,便道:“若是朱兄不介意,改日我请朱兄去摘星楼吃饭可好?”
朱瑜听了此话,连忙说:“请也是我请,是我先开口邀请的。”
李耀安也不争这个,毕竟京城的摘星楼虽然上档次,但价格也很上档次,他还要挣老婆本,能省就省。
李耀安和朱瑜约了,榜单出来后在摘星楼见。
好不容易应付着人,回到家。
家里,丹青和李耀光的笑声都能传到大街上去了。
家里养了一只狗,憨态可掬的,尽惹人发笑。
丹青和李耀光笑点也低,看着小狗自己被撞得打滚,就笑得很是魔性。
气得小狗,追他们两个,偏偏还追不上。

李耀安回来的时候,小狗正咬着李耀光的裤腿不放。
李耀光也不敢踢开它,只能用手把它轻轻推开。
偏偏这小狗被李耀光吸引住了仇恨值,一个劲儿地想着咬他。
也幸好这狗还小,咬人不疼,不然李耀光可不敢去招惹它。
李耀安早已饿得饥肠辘辘,在宫里不敢喝水吃东西,就怕上厕所。
回到家里,无视李耀光,拿了院子里放的茶水,直接对着茶壶的嘴就个了起来。
直到喝完了整壶水,李耀安才停下。
丹青已经快速去厨房端了饭菜出来,直接摆放在院子里的石桌上。
李耀安也不和人客气,端起饭碗就吃。
“啧啧啧,这是有多大啊?”李耀光拖着脚部挂件(小狗)来到了李耀安面前。
李耀安丢了块肥肉给小狗面前,小狗立马松开李耀光的裤腿,朝肥肉扑去。
可惜肥肉有些烫,小狗不敢吃太烫的,对着肥肉就奶声奶气地汪汪叫。
李耀光蹲在地上,给它吹了吹,它这才将肥肉给吃了。
“耀安,有把握吗?”李耀光可不顾及人的心情,直接就询问李耀安考地如何。
李耀安放下碗,用帕子擦了擦嘴,又喝了丹青新添的茶水,这才慢悠悠道“我觉得自己能行,但还是得看当今皇上。”
李耀光听李耀安觉得能行,就放下心来。
等了几天,礼部派了人过来交代明天入宫的礼仪,还给了符合李耀安身高的进士服。
李耀安乖乖跟着学,等礼部的人要走的时候,还给了红封。
第二天一早,换上进士服,走到宫门。
李耀安身为会元,站在前面领着人进去。
在朝堂外面的广场上,他带领着众人朝皇上的方向行跪礼。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天和五十三年殿试,益州清江府李耀安高中榜首状元及第,特此诏示天下举国同庆!”
李耀安出列,跪谢皇上,站在了殿阶中浮雕巨鳌头上,这就是“独占鳌头”。
李耀安现在的心情有些激动,这个鳌头只能状元站,他站在这里一次。
以后便只能看着其他人,站在这里了。
“赐中州明光府高进林榜眼及第!”
“赐京城朱瑜探花及第!”
裴行风得了个传胪,由他唱名,唱到最后,他嗓子都哑了。
他的名次,本来是第二名榜眼,可是皇上看他不顺眼,就把原本的传胪换到了榜眼,把他换到了传胪的名次上。
换上状元大红袍,戴上纱帽。
礼部尚书亲手给李耀安簪了花,还拍了拍李耀安的肩膀,说了句年少有为。
骑上马,由中门出。
李耀安一马当先,路边已经围满了百姓。
一些衙差正拦着他们,不让他们跑出来,惊了进士游街的队伍。
“哎呀,这状元看着咋还没有及冠?”
有人质疑,有人大声回他。
“人年少有为,可是皇上钦点的状元,咋能光看人年纪!”
又有人说:“状元、探花都长得好看,也不知成亲没有?”
杂七杂八的议论声,李耀安选择充耳不闻。
楼上有人丢了花下来,李耀安仿佛看到了花雨。
路过摘星楼的时候,李耀安忽然听到楼上传来熟悉的喊声。
抬头一看,就看到了杨西宁。
她丢了一朵红色的山茶花下来,这是她偷偷去她二婶暖房里摘下来的,当时她可是一眼就看中了这朵花。
杨西宁准头极好,李耀安抬手便接住了。
将花朝杨西宁的方向摇了摇,簪在了纱帽上。
明明李耀安只接了这一朵,但其他人还是朝他扔花,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喜爱。
真是一日看遍长安花啊!
游街后,换了身衣服,李耀安来到摘星楼赴约。
这时认识他的人就有点多了,看着他的人很多。
进了摘星楼,杨西宁和杨西定刚好下来。
李耀安上前打招呼,并告知了是和朱瑜有约。
杨西宁笑着说:“你有约就去吧,明天来我家一趟就是。”
李耀安点头,这时朱瑜已经在楼上探头,招呼李耀安了。
李耀安和杨西宁两人告别,上楼进了朱瑜定下的包厢。

和朱瑜的聊天还是很值得的,至少又了解了一些朝廷中存在的势力。
回到家中,第二天就有人送来了派官的圣旨。
获封从六品翰林院俢撰,拿了朝服。
李耀安当天就去吏部询问回乡祭祖至归来,朝廷给多少天假。
朝廷一般是看路途决定回乡的假期的,李耀安家距离朝廷较远,所以有三个月的假期。
等回乡祭祖归来之后,李耀安就要开始打工人的生活了。
回家告诉了李耀光等人,丹青立马就笑着去做回家的准备了。
出来这么久,他也很是想家,想爹娘、哥哥和妹妹。
李耀光却有些垮了脸,出门的时候,他跟他媳妇和爹娘保证能考中进士的。
可现在两手空空地回去,真不知会怎么样。
但对于回去,李耀光还是很期待的,不一会儿,就调整好了心态,问什么时候出发。
李耀安:“明天一早出发,今天丹青置办东西,我下午去一趟杨府。”
李耀光点点头,中午吃了饭就又出门去了,不知道要干什么。
李耀光收拾好自己,下午自己一个人带着在街上买的簪子去了杨府。
接待李耀安的,还是杨西定。
两人在练武场射了一会儿箭,杨西定才被人喊走。
杨西宁带着丫鬟来到了练武场,她一身劲装,依稀还能看见以前的模样。
“不错嘛,以前的小书生,现在射箭这么厉害了?”
“听闻你外出游历了两年,难道箭术就是在那时候练好的?”
杨西宁莞尔一笑,明艳的脸上满满的打趣意味。
李耀安放下弓箭,将自己买的簪子递给她,并说:“游历的两年,偶尔要靠打猎充饥,自然是箭术好,才有得吃。”
李耀安接着换了个话题:“等我祭祖回京,我爹娘大哥他们应该也会跟着上来。”
“到时候,我们的婚期就要由他们来和岳父岳母他们定下了。”
杨西宁听了此话,也忍不住红脸。
她虽然一向像个男子,但也想过婚嫁之事。
但她生性要强,愣是强压住女儿家的那种羞怯,回李耀安:“定下日子就定下呗,嫁给你后,我还能自由些呢。”
崔氏要求的礼仪太严格,总是盯着杨西宁的行走坐卧。
根据杨西宁自己的情报猜测,李耀安的爹娘忙活完她和李耀安的婚事就会回乡。
毕竟李耀安他爹是李氏一族的族长,得坐镇后方。
等李耀安爹娘回乡后,就再也没人揪着她的礼仪规矩不放。
李耀安想起上次来见着她的模样,确实打扮上完全不是杨西宁的风格。
李耀安不由地笑了笑。
晚饭是在杨府用的,餐桌上只有李耀安和杨西宁还有杨西定,其他女眷仍然没有出现。
菜上齐了,杨西宁赶紧叫旁边伺候的人出去。
李耀安还有些疑惑,为什么要让伺候的人出去,他记得大户人家吃饭的时候,是一直有人伺候的。
等人都走了,他看向已经手撕鸡腿的杨西定才明白,这是被逼的。
杨西定拿着鸡腿就啃了起来,一边啃还一边说:“耀安,你是不知道。”
“我娘管我们,管得太严了!”
“每天都要慢慢吃饭,慢慢嚼个几下才能咽下去。”
“还规定了用饭的量,就怕我们长得太胖。”
“好久都没有畅畅快快地吃个饱饭了。”
李耀安深表同情,拍了拍他的肩膀。
杨西宁拿着筷子,也是快准狠。
不过,这次他们两个没有再像以前在永熙府时那样了。
这次至少,还给他夹了菜,让他也能吃饱。
看来,这成为一家人了,待遇还是提升了的。
吃了饭,李耀安就告辞了。
杨西定和杨西宁将李耀安送到门口,转身的时候,就看见了自家老娘阴沉的脸。
“你们两个,有胆子啊,我一没看见,你们就长你们爹一样。”
“吃没吃相,这要是传出去,你要我崔家的脸面往哪搁?”
“别人肯定会笑话你们,莽夫的儿女就是莽夫!”
这话一度是崔氏的噩梦,她带着自己的儿女出席一些宴会的时候,就因为杨西定吃饭的样子,被嘲笑。
后来,她就强烈要求儿女的礼仪规矩了。
如今出门,别人总算不再提及莽夫二字。
可今天一看,这兄妹两个真不愧是他爹的儿女!
这件事情,其实崔氏和杨西定、杨西宁都没错。
只是崔氏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更好,杨西定和杨西宁则希望能自由一些。

对于杨府后面崔氏逮住杨西宁兄妹的事,李耀安一点都不清楚。
回到自家,就看见像个望夫石一样的李耀光。
这时,李耀安才想起来,他没有说过,今晚不回来吃饭。
“对不起,是我忘了提前说。”李耀安连忙道歉。
李耀光控诉道:“你这个王八蛋,不回来吃饭早说啊!”
“我看你这么久都没回来,和丹青说你肯定在杨府吃了再回来。”
“刚上桌就被他赶下来了,你还是好好管管他吧。”
“丹青太过分了,我都饿得前胸贴后背了,都不让我先吃饭!”
听到声音的丹青出来,无视李耀光,就笑着问李耀安:“公子可用饭了没?”
李耀安朝他点头,丹青奉上茶水后,才和李耀光还有李木头一起去用饭。
若是换个人如此对待李耀光,李耀光肯定是不答应的。
但丹青不一样,丹青不光是李耀安的贴身仆从,还和他们一起去游历了两年。
当然,丹青也是拿捏住了李耀光的性格,才敢如此。
所以对此,李耀安从不会去质问丹青。
好好休息了一晚,李耀安四人锁上门,驾了马车出发了。
在京城城门口,杨西定和朱瑜等在那里。
他们两个都是来送李耀安的,杨西定给了李耀安一个荷包。
应该是杨西宁给的,绣活很好,绣的是修竹和顽石。
朱瑜则和李耀安寒暄了几句,送了一些糕饼和布料。
李耀安也没有推脱,接了过去,道了谢。
和来送行的两人行了个礼,李耀安这才上了马车。
马车渐行渐远,暗处的赵晏眼睛一直跟随着马车。
旁边的老奴道:“昨日李耀光公子,又出来四处打听您了,想来很是想见您一面。”
赵晏白胖的脸上露出些许笑意道:“耀光就是那个样子的,耀安可比他聪明。”
“丹青悄悄打听了一些姓王的人家后,突然就不查了,我总觉得耀安知道了什么。”
“李公子身为大昭第一个六元及第的人,自是聪明的。”老奴知道,他这样说赵晏会高兴。
果不其然,赵晏笑着点头,回去了。
在回程的路上,李耀安遇到了截杀。
李木头一把斧头砍得虎虎生威,李耀安则站在马车后面,朝匪徒射冷箭。
因为外出游历了两年,对于遇到半路要人命的事,李耀光和丹青也是熟悉的。
丹青拿了短匕就和人近身搏斗,他的身形灵巧,又在李耀明那里认识了些穴位。
在打斗中,总能让人受伤,甚至身死。
李耀光则擅长躲刀躲箭,偶尔还能给人补个刀。
所以来截杀的匪徒,明明有十来人,最后却只剩了一个活口。
“是谁派你们来的?”李耀安的神色阴沉,有种令人胆寒的气势。
那人咬了咬牙,嘴角立马就渗出了黑血。
很明显,这人是死士,嘴里含了剧毒。
李耀安见此情况,立马就对李耀光他们说:“快上马车,咱们赶快走!”
马车走了好一会儿了,李耀光才问李耀安是怎么了。
李耀安回:“这些人是死士,应该是那些皇子开始争夺皇位,想要安插人手。”
“我虽然没有和任何一个皇子有过接触,但毕竟占了翰林院俢撰的位置。”
“甚至,因为我六元及第的名声,以后对于他们来说不知是福还是祸。”
“所以,现在将我杀了,才是以绝后患!”
李耀光听得有些恼怒,右手砸在马车壁上:“这些人,真是无法无天了!”
李耀安笑着宽慰道:“这事一出,就不好再次下手了。”
“那些皇子互相盯着,又互相牵制,截杀我的事,不久就会传到皇上耳中。”
“这一路,应该不会有死士了。”
的确如李耀安所言,这一路上,除了有几个不长眼的山匪,就再也没见过死士。
至于当时,杀了死士后急着走,也是怕来的死士不止一波。
若是当天他死了,死了也就死了。
只要当天他逃得快,没有死,那就不用再怕死士追着来杀人了。

他就出去了几个月,但却像出去了一年之久。
一路上的景色,在他眼里倒退,离家也就越来越近了。
他照例先去了云清书院,拜访院长和周夫子。
他撩开了马车窗帘,看见那片熟悉的竹林。
竹林中有音乐声传来,嘈杂中,各种乐器斑驳交汇。
李耀安下了马车,李耀光跟上。
“很有可能,我们再回到这里,就是致仕的时候了。”李耀安悠悠地说了这么一句话。
李耀光不答,只是眼睛盯着这片竹林,少见的沉默。
他们在云清书院,度过了少年时最美好的日子。
至今,当初疯狂看书练字的模样还在眼前。
还有他们四个人,总是一起去食堂吃饭。
总是讨论着学习,讨论着好吃的东西,还有一起吹没有节奏的乐曲。
李耀明和他已经成家了,都要为家里人打算。
王朝那小子,也找不见个人影。
李耀安也要朝前面走了,他的一只脚已经踏上了仕途。
等他回京,也不知道会是怎样一番精彩。
李耀光的脑袋里思绪万千,李耀安却已经走向了竹林中,乐声传来的方向。
周夫子正在教一个学子弹琴,好死不死,那人正是王子言。
两人本来正低着头,一个在教一个在学。
感觉到身边有人,就抬头望了过去。
看见李耀安,周夫子和王子言是高兴的。
“耀安!”两人异口同声,脸上的笑容也是一样的。
“周夫子,姐夫。”李耀安乖乖给两人行礼。
周围的人早就察觉了有人过来,现在一听周夫子两人喊耀安,他们立马激动了。
这是大昭第一个六元及第的狠人,他的文章常常被夫子宣读。
云清书院里没有一个学子,不以李耀安为骄傲。
“您好,我是陈晨辰,以前见过的。”
“我是王子言得室友兼朋友!”
陈晨辰放下自己的乐器,就奔李耀安而来,一双眼睛大大的,装满了惊喜。
李耀安礼貌地和他打了招呼,就被周夫子拉着,说要去见院长。
李耀安等人一走,所有学子都围住了王子言。
“你竟然是李耀安的姐夫,你以前怎么不说呢?”有学子拉着王子言得衣袖,那表情甚是激动。
“我怕惹麻烦。”王子言可不敢提,自己是李耀安姐夫的事。
先不提自家莲华明令禁止他说出去,就是自己也不大愿意说的。
他可不想以后去丈母娘家,拖带着其他人,或者别人求他找李耀安办事。
莲华说了,咱呀,这是低调行事。
但这回,可不光是要管住陈晨辰的嘴那么简单了。
现在纸没包住火,饺子漏了馅了。
还是赶紧请假回去,接了莲华去李家村。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