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真是丢脸丢到姥姥家了。
第二场,考的是律法判决还有今年新加的算数。
这些对李耀安来讲,很是简单。
第三场,考的时务策论,题目是问山体滑坡如何处理?
李耀安分别从发生后百姓的安置,写到后面的防治。
李耀安检查了很久这才翻了牌子交卷,衙差过来将李耀安的卷子弥封后拿走了。
这时,属于李耀安的那支蜡烛都还没有用过。
等明天早上就会开门,让众人回家了。
这三场考试下来,也没有出现什么起火或者下雨的情况,可谓是十分顺遂。
半夜的时候,一声巨响,轰隆隆。
雨淅淅沥沥下了起来,李耀安将多的那件单衣盖在身上。
这几天在号房里,是真的太过闷热了。这雨下起来,温度就降下来了些,可真是能让人好好睡个觉了。
但有些人就倒霉了,他们的屋顶有些漏雨,只好自己想办法处理这种情况。
晨光照射进来,雨显然是已经停了。
铜锣再次被敲响,“咚!”。
李耀安将自己的东西收拾好,走出了号房,走出了贡院。
贡院外面,虎头一眼就看见了李耀安。
仗着自己人高马大,拨开人群,护在李耀安身边。
坐到马车上,李耀安只想回去好好洗一个热水澡。
李耀明进来的时候,李耀安正在闭门养神。
他赶忙给李耀安号了个脉,脉象很好,这才放下心来。
“哥,你怎么样?”李耀安睁开眼睛,问李耀明的情况。
李耀明笑着揉了一把李耀安的脑袋,说:“我能有什么事,题都答完了,也没有热着冷着。”
“待会儿回去松松经骨,也就好了。”
“救命……”一阵臭味袭来,李耀光出来了。
就连搀扶着他过来的虎头,都捏着鼻子。
他身边更是像清空了一般,没什么人。
李耀明忍着臭味,给他号了脉,李耀光也没什么大碍,休息几天就好,连药都不用吃。
王朝是笑着出来的,他一来就笑李耀光:“没想到,你抽到了臭号。”
“李耀光,你这次可真倒霉!”
幸灾乐祸的声音中气十足,得,这位爷也没事儿。
几人上了马车,赶忙掀开了车帘子。
李木头拉着马,虎头跟在旁边,一行人回了租住的院子。
一回去,李耀安就先去做饭。
李耀光直接提了井水,脱得剩下一条裤子,在院子里就开始洗了起来。
他愣是洗了五六遍,皮肤都搓红了,这才放过了自己。
因为只有一口锅,李耀光做好了饭菜,就让虎头给灶坑里添把火,将热水烧上。
吃了饭后,李耀安三人用热水好好给自己洗了两遍,这才躺床上好好睡了一觉。
李耀安睡得整个人软趴趴的,舒爽极了。
这场乡试,现在只需要等待结果了。
放榜要等上十天,考官们要看那么多卷子,十天已经是他们的极限。
有些穷苦一些,家就在附近村子里的人,已经先回去了。
李木头去市集买了鱼回来,这两天他们四个得一点点加荤腥。
防止肠胃在考试那几天因为一直吃馒头,突然吃油腻荤腥的东西而产生过激反应。
李耀安认命地去了厨房处理,先处理干净鱼,再用油炸一下,用酸菜做个料汁和鱼一起再煮一会儿。
炒两个青菜,再弄个蒸蛋,齐活!
下午的时候,四个人各自回了房间,将自己这三天考试的答案都默下来。
等都默好了,太阳已经西下,月亮已经东升。
“还是明天再对吧,太晚了,在烛火下看,对眼睛可不好。”李耀安劝说了拿着卷子过来的李耀光和王朝。
李耀明也点头:“的确,为了避免以后老眼昏花,我们还是先休息,明日一早来对吧。”
李耀光和王朝对视一眼,点头回屋了。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就传来了李耀光的惨叫声。
“我怎么没想到,啊,当时我肯定是被熏过头了!”
“又要等三年,我好苦啊!”
李耀光都差点哭了,四人对了卷子后,他最后的时务策论,只写了对灾民的安置,没有写怎么防治。
律法判决,也少给判了二十大板。
他整个人都丧了,直接拿了自己默的答案回了房间。
房间里剩下的三人,都没去打扰他。
终于等到了放榜那天,虎头让四人就待在家里,他和他爹去看。
想象一下榜下可能人挤人的画面,李耀安十分同意在家里等。
“中了!中了!”虎头大喊着回来了,李木头更是大笑着回来的。
李耀光一双眼睛紧紧盯着虎头,期望虎头告诉他,他也中了。
“都中了!都中了!”
虎头也不让李耀光多等,直接告诉了他。
其实李耀光是可中可不中的,但他的字写得很好,卷子又有些臭味,引起了主考官的好奇。
后来主考官得知他是在臭号考的,写的答案虽不甚完美,但也不算太过,也就给了他一个名次。
当然,就是最后一名,李耀光依然霸占了最后那个孙山。
与之相反的是,李耀安中了第一名解元。
李耀明中了第七名,王朝则中了第十二名。
想到族里从此又多了三个举人,李木头恨不得马上回去,告诉老族长去。
“喜报!喜报!”报喜的人来了,李耀明拿了准备好的红封,拿了几个给李耀安,让他待会儿给报喜的人。
李耀安一捏,就知道里面包的是一两银子的。
街坊邻里都因为敲锣打鼓的喜报出来了,不看不知道。一看,一个院子里,居然出了四个举人,还有一个是解元!
这租房子出来的刘老四,往后这房子岂不是还要涨价!
打发了送喜报的,得知明日是鹿鸣宴,就在贡院举行。
李木头让虎头关了院门,自己出去买些好菜,打算犒劳一下众人。
李耀光等门一关,直接坐到了地上,眼泪都出来了。
这太考验人的心性了,一直觉得自己没希望,但还是觉得万一呢。
考完后对答案,又觉得自己写得是真比不上其他三个人。
这下好了,就算是最后一名,好歹也是举人了。
李耀安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一向都很努力,现在终于成了举人了,回家里和嫂子应该也能交代了。”
“咱今天好好高兴高兴,我给你们做好吃的。”
李耀安的心情好极了,第一名,若是会试殿试再得第一,可就是六元及第了。
李耀安对六元及第还是抱着期望的,若真的六元及第了,那他就是本朝的第一个六元及第的人。
这样,他的政治资本,就会更高一些。
别人想要动他的时候,也要掂量掂量才行。
鹿鸣宴是在放榜后第二日的中午举行的,李耀安拿出了王氏给他准备的新衣服穿上。
一身青色的衣服,衬得少年宛若翠竹。清雅怡人,令人见而心喜。
王氏给李耀明做的衣服,则是蓝色的。李耀明已是男子,俊郎不凡,身姿挺拔。
“要不是我没有亲妹妹,我都想让你做我妹夫了。”王朝拉着李耀安的手,上下打量了一番。
李耀光打开他的手,喝道:“你就别想了,想要耀安做妹夫的人太多了,你还排不上!”
李耀光纯粹就是想和王朝抬杠,两人一天不吵吵,就过不得日子。
等上了马车,两个人才消停了。
鹿鸣宴是考官和地方官祝贺考中举人的宴会,饮宴中必须先奏响《鹿鸣》之曲,随后朗读《鹿鸣》活跃气氛。
《鹿鸣》原出自《诗经·小雅》中的一首乐歌,一共有三章。
三章头一句分别是:
“呦呦鹿呜,食野之苹”。
“呦呦鹿鸣,食野之嵩”。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其中的意思是,鹿发现了美食不忘叫自己的伙伴,发出“呦呦”叫声喊自己伙伴一起开饭。
古人认为鹿的这种行为是一种美德,于是上行下效,天子宴请群臣,地方官宴请同僚及当地举人和地方豪绅。
用此举来收买人心,展示自己礼贤下士的风姿。
鹿与“禄”谐音,古人常以鹿来象征“禄”的含义,以此为升官发财的盼望,而新科入举乃是入“禄”的开始。
但读书人嘛,喜欢含蓄,并不愿将财富放在嘴边。
这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可不同,于是取了“鹿鸣”这么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常规操作完了,主考官就点了李耀安的名,让他做诗。
好在李耀安提前准备了一些寓意好的诗,这才没有闹个红脸。
众举人都是聪明的,见李耀安还是个少年,就没让他怎么喝酒。
交换了一下自己的名字,想着和解元混个脸熟也就行了。
中午宴席结束后,李木头已经找好了镖行,明天一早就可以回去了。
而李家村那边,再过两日也能得到消息了。
鹿鸣宴后,众人刚回到租住的院子。
王朝就笑着说明天他就要上京城去了,他的家人已经在京城给他找了老师。
李耀明让王朝在堂屋等他一下,然后去了自己屋里,拿了一个木盒子出来。
木盒子打开,瓶瓶罐罐的,都是药丸子。
李耀明指着这些小瓶子说:“这些瓶子上都贴了纸条,纸条上写了治疗的病症和用量。”
“有治疗刀伤的金疮药,也有治疗风寒的,最珍贵的是这个。”
李耀明单独拿了一个小瓶子出来,上面什么都没有写:“这是我师父做的药,能吊住将死之人一口气的。”
“这药的药材十分难得,我这里留了一瓶,你拿走一瓶。”
王朝一双眼睛看向李耀明,眼睛都有些泛红了。
直接上手抱住李耀明,喊着:“好兄弟啊,好兄弟!”
李耀安把他从李耀明身上扒拉开道:“我也没有什么能送给你,趁现在天色还早,我为我们四人画个画像吧。”
“那我去重新梳个头发!”王朝一听要给他画画像,连忙回屋子整理自己。
李耀光也回了自己的房间。
回到房间的李耀光,四处翻找,愣是没找到一个可以送给王朝的东西。
最后,他的眼睛瞄准了自己的毛笔。
此毛笔是在族学时,童秀才奖励给他的。
那天童秀才还跟他说了许多话,大多都是鼓励的,使被李耀明和李耀安打击到的他,放下了比较之心。
这支毛笔,他一直带在身边,从来没有用过。
对他而言,这毛笔就是现在的他最珍贵的东西了。
等李耀光出了房间,王朝也出来了。
王朝换了一身衣服,白色带金线的那种,活脱脱一个白面团子。
李耀光将手中的毛笔递给王朝道:“这是我最珍贵的毛笔,是童夫子给我的奖励。”
“当时童夫子让我戒骄戒躁,让我不管结果如何只管自己努力。”
“这毛笔我给你,就当我把童夫子给我的话也送给你。”
王朝本来还扒拉自己头发的手,放开了。
郑重地接过李耀光递过来的毛笔,那毛笔最是普通不过,在书铺买,最多不过一百来文。
但王朝是看过李耀光拿着这毛笔发呆的,笔端还被李耀光小小刻了个“光”字。
王朝还以为李耀光最后会给他一个抱抱当礼物就完了呢。
“快别感动了,到院子里来,我给你们画画像了!”李耀安拿了毛笔和画画用的东西,已经摆好了,就等人就位了。
王朝连忙跑到院子里去,李耀光也立马跟上。
院子里,王朝站在中间,李耀明和李耀光站在他两边。
三人都带着笑,李耀安麻利地画着。
在一个时辰后,画就画好了。
凑近一看,李耀安居然把自己画到了李耀明身边。
画画得十分写实,就像是把人缩小印在上面了一样。
李耀安将画像递给王朝:“以后你要是想我们了,就可以看看这幅画了。”
当天晚上,李耀安做了很多菜,李耀明还买了酒回来。
堂屋里,灯火通明,四人中唯一没有成年的李耀安,还是没有喝到酒。
只能以茶代酒,敬他们。
喝到起兴的时候,李耀光拿了筷子敲打碗,居然唱起了歌。
王朝眯了眯眼睛,看着自己身旁的三个友人。
他们都还很青涩,笑着闹着,真的好热闹。
有时候他在想,若他真的只是王朝,那有多好呀……
第二天一大早,王朝不知道从哪里又搞来一辆马车。
而以前的那辆马车,王朝送给了他们。
他们在城外,和王朝分别了。
“我在京城等你们!”王朝在马车里探出一个脑袋,朝三人挥了挥手,马车走远了。
而他们三个还有李木头和虎头,也要出发回村了。
回去的路上,很是平静。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少了一个人,马车里安静了很多。
这次回去并不用着急赶路,所以经过一些地方的时候,李耀安都会让镖行的人停一下,去买些当地的特产。
后来甚至开始写起了游记,画起了地图。
这让还沉浸在和王朝分别的李耀光,有了危机感。
在李耀安再次外出的时候,他就像虎头一样,紧紧跟着李耀安。
还背着李耀安,自己也写起了游记。
在望远县的时候,镖行拿了钱走了。
五人坐在马车上,自己回村。
回村的时候,天色也黑了。
除了村里的狗,叫唤了几声,村里的人都不知道,他们回来了。
听到敲门声,在门口守着的于伯问了一声:“是谁啊?”
李耀安笑着在门外喊了一声:“于伯,我和大哥回来了!”
于伯一听,哎呦一声,连忙打开院门。
一丝丝光亮渐渐照亮,于伯见真是两位公子回来了。
高兴地让李耀安两人先进去,自己去拉后面的马车。
拉马车进来的时候,还笑着说:“夫人说你们这两天可能就到家了,若是晚上回来,就怕没人开门。”
“我就直接在门口打了地铺,这不,怎么世人都说母子连心呢,你们还真就是晚上回来的。”
这响动的声音也不轻,这些天李梁本来就觉浅。
听到响动,就套了件外套出了房门。
出来一看,两个儿子都回来了。
李梁加快了脚步,走到两个儿子身边,仔细打量。
拍了拍两个儿子的肩膀:“不愧是我的儿子,真是给我挣了脸面了。”
“你们好好休息,明日给你娘她们一个惊喜!”
为了配合这个惊喜,李耀明也没回自己的房间。
两兄弟洗漱后,都在李耀安的房间睡了。
第二天,李莲华起来的时候,就见他爹和于伯两个都在笑。
问他们笑什么,也不说。
直到吃早饭的时候,李耀明和李耀安出来了,才知道为什么。
当时王氏和崔念念直接就站起来了,李莲华则喷出了一口茶水。
王氏和崔念念步调一致,王氏拉着李耀安,崔念念拉着李耀明。
两人上下打量着,就怕两人哪里受了伤,还不说。
“瘦了,瘦了。”王氏眼泪都出来了,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可不是说假的。
这一路,还不知道有没有遇到过匪徒,有没有吃得上饭。
她的小儿子,打小就体弱,不像大儿子跟着辽远大师,走过很多地方,根本用不着她担心。
“耀明啊,耀安这出去后,有没有水土不服啊?”王氏拉着李耀安问自己大儿子。
“没有,耀安身体一路上都没有问题。”李耀明拉住崔念念,轻轻拍了拍她的手,示意她自己没事儿。
王氏听了这话,才稍微安下心来。
毕竟李耀安很早就和她说过,等考取举人回来后,他就要外出游历了。
若是这次李耀安水土不服,或者生了病,她就不会让李耀安出去游历,离开她的视线。
“阿娘,快别拉着耀安了,快吃饭吧。”李莲华倒是没心没肺的。
今天她可要去收货,盘账的,事情可多了。
王氏点点头,让于婶子拿了两副碗筷过来,一家人这才吃了早饭。
饭后,李耀明和李耀安将自己给众人买的礼物拿了出来,分了。
这都是家里的惯例了,只要是出远门,回来必定带了礼物。
李耀明拿了分给王大夫一家的礼品,今天去望春堂。
李耀安则拿了分给老族长和童秀才的礼品,今天去拜访他们两位。
因为童秀才在的族学距离更近一些,李耀安先去了族学。
一到族学,就被人用亮晶晶的眼睛看着。
童秀才笑着恭喜了李耀安,看着眼前的少年,竟生出了一丝豪情。
接过礼品,让李耀安最近有空就来族学讲讲课。
李耀安答应了,对童秀才行了一礼,告辞了。
童秀才也没多挽留,毕竟他还在授课。
来到老族长家,看到老族长的时候,李耀安心里只有一个词“行将就木”。
老族长颤颤巍巍地迎了李耀安进堂屋,手中的拐杖,这次是真的起的是拐杖的作用。
两人坐下后,李耀安给老族长倒了杯茶水。
老族长笑着看李耀安,就像看见了李氏一族的荣华。
他缓缓将身子倾向李耀安道:“你能考上解元,以后一定能考上进士,甚至进入翰林院。”
“可惜,我一把老骨头了,应该是看不见那个时候了。”
“族长爷爷……”李耀安皱着眉头,不想听这不吉利的话。
“你听我说。”老族长伸手,打断还想说话的李耀安。
“你爹做族长,估计比我能行,我对此也没什么不放心的了。”
“李耀祖他们虽然已经被除族了,但到底,你们和他们也是一支上的。”
“我这里想把你爹还有你四叔,过继到我名下来。”
“你回去和你爹和你四叔商量看看,若是觉得行,咱就在你们立举人牌坊那天,开祠堂。”
李耀安听了这话,立马想到了古代的株连九族。
“说实话,我是看不上你四叔的。若不是因为你爹,我是不会管他的。”
“你四叔这人,分不清主次,意志也不坚定,这些年有了儿子,更是不听族里的话。”
“一个儿子娇惯得像个姑娘,一个女儿活脱脱被逼成了个假小子。”
“要不是,他还算老实,你看我不把他一起除族了!”
老族长说着就来了气,还咳嗽了几声。
李耀安连忙过去,给他拍背顺气。
对于四叔李荣,李耀安也没什么话说了,这次礼品都没带他们的。
在老族长家又留了一会儿,李耀安借口还有事,这才回了家。
回家后,李耀安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和李梁说了老族长说的安排。
李梁沉默了一会儿,让李耀安吃了饭,将李荣和赵氏请过来。
李耀安点头应了,李莲华左看看右看看,想留下来,下午又得去练红裳盘账。
没办法盘账重要些,等晚上回来问耀安就是。
四房这边也重新起了院子,虽然没有他们这边的大,但到底还还是盖了新的。
李耀安敲了敲门,开门的是李槿华。
李槿华已经是个大姑娘了,长得很是灵秀。
她穿了一身淡黄色的衣裙,看起来过得不差。
“耀安,你怎么来了?”李槿华面对李耀安是笑着的,很开心的那种。
“我爹有事找你爹娘,请他们过去一趟。”李耀安也没打算进四房的院子,只在门口笑着和李槿华说话。
李槿华点了头,让李耀安等一下。
不一会儿,李荣和赵氏拉着现在大名叫李耀飞的柱子出来了。
李耀飞在经过李槿华的时候,明显有些害怕,竟然拉着李荣和赵氏绕开李槿华。
对此,李槿华也只是对李耀安笑了笑。
“槿华一起来吧。”李耀安见李槿华打算关院门,就出言让她一起去听听。
李槿华听了,立马出来将院门关了,跟在李耀安旁边。
“来了,过来坐吧。”李梁在堂屋里招呼李荣,脸上没有什么表情。
李荣有些畏缩,毕竟李梁劝过他几次,给他提了几次建议,他都没听。
现在老李家那边只有六房,老吴氏他们都走了,他就指望着能和李梁处理好关系,依靠他了。
但他也是真的忍不下心听李梁的,对李耀飞严厉,毕竟这儿子是他好不容易得来的。
而对于跟着她苦了大半辈子的赵氏,他也狠不下心训斥,所以只能委屈一下槿华。
李荣微微躬着身子,笑着进了堂屋,等李梁示意他坐,他才坐下。
赵氏却不像他,挺直着腰板,拉着自己宝贝儿子,就直接坐下了。
李梁对此也不置可否,只是指着李耀飞道:“给我先出去。”
李耀飞有些怕李梁,朝赵氏怀里靠了靠。
李槿华跟着李耀安走进来也坐下了,这时李耀飞像是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一般,指着李槿华道:“你看,李槿华那个赔钱货,不是没出去吗?”
“她没出去,我干嘛要出去!”
李梁看着李耀飞的眼神发沉,这让赵氏都有些害怕了。
连忙抱着李耀飞,捂了他的嘴道:“二哥别生气,耀飞还是个孩子。”
“你抱着你怀里这个,给我出去。”李梁指着堂屋的门,连赵氏都不想看见了。
赵氏愣了愣,看了看李荣,见他没什么反应,只得拉着自己儿子出去了。
“老族长那里,提议过继我们到他名下。”李梁一句话就让李荣愣了,反倒是李槿华的眼睛亮了。
一旦过继到老族长名下,就完全和老李家没关系了。
“这……这……”李荣也不知道该怎么决策,脑子里一团浆糊。
“说实话,老族长可不想将你过继过去,要不是槿华是个好的,他可不会管你。”其实不是,但不妨碍李梁这么说。
李荣听到这话,转头看向自己的女儿。
一双眼睛里,透着些不可置信。
因为,在他看来,女孩儿是没用的。
“你自己仔细掂量掂量,耀飞现在虽然还在族学读书。但听童夫子说,现在却连《三字经》都认不全。”
“你可就这么一个儿子,若是不争气,你觉得你老了有好日子过?”
李梁还是忍不住劝李荣,不要太放纵赵氏溺爱李耀飞。
“我……”李荣垂下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李梁见李荣憋不出一句话,就换了话题。
“立举人牌坊那天,我们的名字就会被划到老族长名下。”
“若是你没有意见,我就去回老族长了。”李梁对于李荣,已经是说不清的失望了,但他只有这么一个兄弟,还算能说上话。
总是忍不住,想要管管他,想要他过得好些。
这在别人说来,可能就是多管闲事。
“快答应,爹,快答应!”李槿华在旁边催促,这可是一个好机会。
“二哥……你同意吗?”李荣小心地看了看李梁,等他回答。
“我是愿意的,毕竟我觉得和他们还是断干净些,更安全。”李梁也不说为什么不安全,但李荣听李梁同意,他就没问题了。
李荣点点头:“我跟着二哥,二哥同意,我就同意。”
李梁点了点头,挥手示意李荣可以回去了。
李槿华见状也要跟着走,当李槿华给李梁行了礼准备走的时候。
李梁笑着对李槿华说:“槿华是个好姑娘,以后常来找莲华玩啊。”
李槿华笑着点头,跟着李荣出去了。
回到家里,李荣跟赵氏说了李梁和老族长的意思。
赵氏明白,这要是划到老族长那里,对他们一家来说,只有好处。
他们还是和二房那边是兄弟不说,以后也能和老李家那边断干净。
这可是大好事儿,只要过继出去了,以后连孝顺的米粮都不必给老李家那边了!
一大早,族里就喊人到新划的族地集合。
李耀明今天也没有去望春堂帮忙,所有李氏一族的人都到齐了。
属于李泽的进士牌坊,也从祠堂挪到了族地。
族里的青壮将属于他的牌坊,立到了第一个。
在李泽的进士牌坊后面五十步的距离,属于李耀安的举人牌坊被立了起来。
其次是李耀明的,后面才是李耀光的。
这四座牌坊下面修了路,路的两旁,以后会是族里往生者的长眠之地。
族里的祠堂将来也会在这里,重新修一个更大的,现在却还没那个经费。
爆竹声响起,这场庄严的仪式才渐渐结束。
众人回到祠堂那边,老族长颤颤巍巍走在前面。
李梁拿了钥匙,开了祠堂,并取出了族谱。
“今李氏一族,李梁、李荣并入我名下!”老族长强撑着让自己站好,看着另外一个族老上前,将族谱记录好。
这才放下心来。
“爹”李梁喊了一声,朝老族长跪下。
李耀安等人跟着跪下,李槿华连忙拉着李荣跪下。
赵氏也按着李耀飞跪在后面。
老族长笑容更大了,连连叫好。
这是一个双赢的事,以后李梁他们不用担心被李耀祖他们连累。
而他,也不用担心,他死后,自己的儿孙没人看顾了。
老族长为族里考虑了,当然也会为自己的儿孙考虑。
关于这些个好赖,他也和家里的儿子孙子说清楚了,想来就算他现在闭眼,也能安心了。
于婶子和于伯,带着丹青三个,在祠堂后厨已经做好了饭菜。
见众人从祠堂里出来,连忙招呼着放桌子摆菜。
族里还是男女分桌的,王氏让李莲华带着崔念念去了女方那边的第一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