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农家,科举为上by唐轻寒
唐轻寒  发于:2025年02月15日

关灯
护眼

他带的人怎么可能是这两兄弟的对手,跟着他来的同窗也都是云清书院的。
怎么可能不知道李耀明和李耀安,看到他们兄弟二人,云清书院的学子不可避免地退后了两步。
“答对这张纸上的题,就能进。”李耀安拿出自己和李耀明整理的十道题。
里面有算数,也有对一些事物的看法。
丹青奉上笔墨,新郎官在大门口写起了卷子。
两刻钟后,王子言交卷。
李耀明和李耀安一起看了看,王子言站在原处,就像是等待最后的审判一样,紧张极了,心都快跳到了嗓子眼了。
李耀明和李耀安点了点头,示意李氏一族挡门的人让开。
王子言这才松了一口气,进了李家的院子。
王子言和李莲华两人来到堂屋,跟李梁和王氏道别。
“我家莲华,从小娇惯着长大,你可不能给莲华委屈受,不然你小心晚上走夜路。”李梁的话充满了威胁,但也是对李莲华的父爱。
王氏瞪了他一眼,连忙笑着对王子言道:“你们好好过日子,莲华要记得好好孝顺公婆,不要任性啊。”
说着话,本来在笑,可王氏忍不住,眼泪还是掉了出来。
王子言和李莲华拜别李梁和王氏,李耀明背起李莲华走出了堂屋。
李耀安跟在他们身旁,这时李莲华突然说:“耀安,你能叫我一声姐姐吗?我好像从没有听你叫过。”
李耀安抿了抿唇,轻声唤了声:“姐姐。”
李莲华开心地笑着“唉”了一声,但眼泪,却从她脸颊滑落,藏进了李耀明的衣裳里。
李莲华出嫁了,她坐上花轿,带着十里红妆出嫁了。
一箱箱的嫁妆,被李氏一族的青壮抬起,跟在花轿后面,长长的队伍,不知有多少人羡慕。
李梁和王氏收拾了情绪,招待今日的来客。
大红的绸缎,在风里渐渐停止了摆动。
下午的时候,王氏坐在堂屋里,望着属于李莲华的闺房发呆。
随着宾客们的走,院子归于了平静,李莲华走了,每个人其实都不是高兴。
而王家那边,接回了媳妇,高高兴兴,热热闹闹,直到夜晚来临才渐渐安静下来。
嫁人出门,娶人进门,是不一样的。

三日后,李莲华和王子言一早就回了李家村。
王氏拉着李莲华进了房间,王子言被李梁拦下一起待在堂屋聊天。
面对老丈人、大舅哥、小舅子三人的眼睛,王子言往后面缩了缩。
屋子里,王氏和李莲华坐在床上。
王氏打量着自家闺女,见她脸色红润,没有半点颓败之色,才稍微放下一点心来。
“你公婆好相处吗?你有没有受什么委屈?”王氏还是想问问。
李莲华拉着王氏的手,笑着说:“我怎么可能受委屈。”
“你们给我那么多嫁妆,大哥和耀安的功名也摆在那里。他们非但不让我站规矩,还对我很是体贴呢。”
“这就好,这样娘就放心了。”
王氏心安了一些,三个孩子,只有这么一个女娃,是要嫁出去的。
不在眼皮子底下看着,就怕她受委屈。
想当初她和赵氏在老李家,过得就和老李家的牲畜一样,起早贪黑,劳累不已。
女子一旦出嫁,就处于弱势,她难免会多操心操心。
王氏和李莲华出了屋子,王氏朝李梁三人点点头。
这时李梁脸上才有了笑容,连忙招呼着王子言坐下喝茶。
李耀明和李耀安也带上了笑容,问王子言功课上的事。
王子言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和李梁三人聊了起来。
王氏和李莲华见状,对视一眼,都笑了起来。
时间差不多的时候,李梁和王氏带着他们一起前往虎头家。
虎头一身红衣,笑得见牙不见眼。
李耀安一进他家的院子,就被他拉着,说待会儿要他帮忙攻克拦门的。
李耀安自然笑着答应了。
虎头娶妻很是顺利,那边拦门的只有姜七七。
她出的题目有些像十万个为什么,这些别人或许还会想如何回答,但李耀安却张口就来。
虎头身边的李耀安,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
大家都看着这个少年侃侃而谈。
李氏一族的人是骄傲的,李家村想跟李梁做亲家的,却是万分惋惜。
他们什么手段都使了,美人计人家不受影响。
掉河里,人家喊身边的仆从去救人。
你要说,救命之恩以身相报,人家让你找那个仆从去。
你要是在他们家门口寻死觅活的,李氏一族的人,来几个青壮或者婶子,就把人给丢出了村。
若是闹得再厉害些,他就要说去见官的事了。
到时候以一些罪状告你,拉去打个二十板子回来,多了的就去了。
后来发现,怎么弄只要李耀安不乐意都没用,大家也就歇了心思。
可惜了,没有一步登天的机会。
姜七七的问题,回答完了。
又让虎头站在百米开外,朝靶子射了一箭,正中红心。
文武皆过,虎头这才娶到了阿惠。
迎亲队伍在村里转了一圈,回了虎头家。
拜了天地,入了洞房。
李莲华和虎妞在新房里陪着阿惠,给她带了一些点心。
新房外院子里,虎头完全不用别人给他挡酒。
一个人横扫所有敬酒的人,李耀安喝着茶,叹了一口气。
他都十六岁了,也定亲了,还被管着不许喝酒。
宴席结束,王氏招呼着人和曹婶子一起收拾了这些残局。
李耀安等人直接回了家,明天一大早他还得出发去京城赶考,得回家收拾行李了。
这次进京赶考,李耀明不打算参加,他不放心怀孕的崔念念,想再等三年再去。
三年后崔念念和生下来的孩子都调养好了,他才不会有顾虑。
所以要一同去京城的,只有李耀光和他。
李梁不放心他们一路上的安全,但虎头又才成亲,所以找了李木头商量,让他跟着。
丹青也连忙说,自己也要去,好照顾李耀安和李耀光的吃住之类的。
于伯和于婶子有些不舍,但孩子大了不由人,还是随了丹青的意思。
第二日一大早,李梁亲自带着李耀安和李耀光进族地。
让他们和老族长告别,希望老族长在天有灵,能护佑他们。
上马车的时候,虎头自然而然地坐在了马车檐上,准备赶车。
被他爹李木头踹了一脚,让开了位置,才想起来,这次他不跟着一起去。
曹婶子笑着扯住他的耳朵,拉到阿惠身边。
阿惠给他揉了揉被扯红的耳朵,虎头回了她一个大大的笑容,简直让人没眼看。
告别了来送行的族人,李耀安和李耀光踏上了一条永远不会平稳的路。

朝廷十分看重,吩咐了地方官员,维护好治安。
这一路行来,除了遇见个别知县不干人事儿的,路上有些匪徒,倒还算平安。
快要到京城的时候,路上的那些景色,已经和其他地方很是不同了。
京城的郊外,田园的规划十分整齐,有些还连成了一片,看情况应该是某一家独有的。
路上行人的穿着上,也比之其他地方穿得好些,打扮上也更为精致些。
京城守城门的也不再是衙役了,而是拿着红缨枪的兵丁。
丹青递上路引还有李耀安和李耀明的举人文书,守城门的兵丁中出来一个人,拿了路引和文书看了看,又看了看几人的身高样貌。
确认和路引上写的样貌特征一致,再检查了一下他们的马车,这才放了人进城。
丹青和李耀光两个撩开车帘,望着京城的一切,时不时发出一声哇的惊叹。
李耀安以前在电视上什么没见过,自然不会太过好奇。
李木头和人打听着宁远将军府,杨西宁她爹是正四品宁远将军。
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经常镇守西北,手里有着二十万大军。
这就是为什么大皇子想把杨西宁她爹给弄下去,换成自己人的原因之一。
找到宁远将军府,李耀安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着下了马车。
丹青上前朝守门人递上拜帖,就等在一边。
守门的仆从,看来人穿着一般,但有仆从跟随。
规矩礼仪上也没有什么差错,就连忙拿了拜帖进院子了。
不一会儿,就笑着出来了。
“原来是未来姑爷来了,快请进!快请进!”有个管事模样的人,亲自出来迎接。
他眼睛厉害,一出来就不动声色地看清几人的样貌,分清了哪个是自家以后得姑爷。
进了院子,杨西定就快步过来了。
“李耀安!你真的来了!”杨西定的样子长开了些,已经二十岁的他,笑起来还和以前一样有些憨憨的。
“许久不见杨兄,杨兄和以前没什么变化啊。”李耀安笑着和杨西定说话,一起进了杨家的会客厅。
进了会客厅,刚坐下。
杨西定打量了一下李耀安,就大喇喇地说:“你倒是长得越发像个小白脸了,你要是上街还是遮一遮,免得有人把你给抢走了。”
这话显然有些冒犯了,李耀安却没生气,毕竟杨西定就这样。
丹青站在李耀安身后有些生气,却还是忍住了没发火。
李耀光倒是偷笑了一下,连忙端了茶杯遮掩。
李耀安连忙换个话题,向杨西定介绍道:“这是我族兄李耀光,这次也是来参加会试的。”
杨西定瞧了李耀光几眼,张口说道:“他倒不用遮,没人强,安全!”
这次换李耀安笑了,李耀光瞪了杨西定和李耀安一眼,哼了一声,别过了头去。
这时,在会客厅旁边屋子偷偷看这边的女眷都觉得,杨西定把天给聊死了。
“这李耀安的品性和样貌,看着倒很是不错。”杨知府的妻子王氏,透过专门看会客厅情况的孔洞看了看会客厅里面的人。
崔氏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满意,她小声回道:“当初念念出阁的时候,我看他年纪虽小却温和知礼。”
“我这些日子,生怕他变了样子,哪知道,是变得更好了。”
“还是我家西宁眼光好。”王氏拉着杨西宁的手,眼里的调侃,藏都不带藏的。
杨西宁就算平日里再怎么像个女汉子,此时也红了脸。
她当初也是不想她娘着急忙慌地随便找个人就把她嫁了,脑子里想李耀安的样貌一直又挥之不去,这才让娘写信给杨知府的。
现在李耀安来了,还比小时候更好看了。
这让杨西宁心中,一度问自己,这会是真的吗?他真的愿意娶她吗?
会客厅那边聊得差不多了,崔氏这边因为杨西宁她爹没有回来,也不好出来根李耀安打招呼。
杨西定把李耀光等人带出来,把会客厅的大门打开。
等杨西定带人走了,杨西宁带着一个丫鬟进了会客厅。
两人四目相对,相视一笑。
杨西宁年满十六,和李耀安同岁,已是及笄出阁的年纪了。
她的身形高挑,容貌明艳,笑起来,很是大气好看。
她的举止也没有扭捏之态,大大方方的,和记忆中没什么两样。
“杨姑娘,许久不见。”李耀安朝杨西宁行了一礼,温温和和的,仿若没有脾气。
杨西宁回礼道:“咱们也没必要这么多礼,你我是什么样的,彼此都清楚。”
李耀安回:“好啊。”
两人坐下,聊起了天。
但聊得内容可跟风月无关,杨西宁和李耀安说起了朝廷官员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还告诉了他今年春闱的主考官。
这些信息,想来是杨西宁自知道李耀安要来京城赶考便开始打听的。
李耀安也从这些信息中,将自己的一些分析告诉杨西宁。
两人聊得起劲儿,在要吃午饭的时候,崔氏派了人来,带李耀安去了男人们吃饭的地方。
丹青则在李耀安和杨西宁聊天的时候,跟着杨府的管事出去买院子置办东西去了。

丹青跟着杨府的管事看了很久,东边不用去看,大多住的是王群贵族。
西边则大多是清流读书人家,北边是皇宫,南边挨着城门,则大多居住着是商户平民。
宁远将军府是京城东边的,位置稍微偏僻一些。
杨府的管事,主要是想带丹青去看看西边和南边的宅子。
他们找了杨府熟悉的中人,由他带着去看。
他们先去看了西边一套二进的院子,里面收拾得很是齐整,还有一口水井。
看了就一句话,卖相不错。
随后中人又带他们去看了一套三进的院子,房子布局是很好,但架不住,房子破败。
丹青对中人摇了摇头,表示不行。
最后走到了南边,南边的这个宅子,曾是富商居住过的。
里面有好几个院落,甚至还有一个花园。
丹青四下看了看,发现也是可以拎包入住的。
就是这装修上,看上去富丽堂皇的,让人有些不安。
丹青问了问价格,第一套,因为地段的原因需要一万八千两。
第二套房子大一些,房间多一些,有些破败,但架不住位置好,要价两万两。
第三套富商的宅子,更大更美,里面的家具装修都很要钱,要价两万八千两。
按富商的原话,若是他这宅子,位置是南边,肯定能要价三万八千两。
丹青不好做主,带着杨府的管事和中人往杨府走。
刚好这时李耀安等人也从杨府出来了,丹青立马上前告知李耀安,看房子后他得出的结论。
李耀安让中人再带他们去第一套宅子看看,并谢过杨府的管事让他回去。
可管事看事情还没有弄完,就还是想跟着,直到李耀安等人安顿下来。
没办法,李耀安知道,这是他的任务,就只好让他跟着。
到了第一套宅子,李耀安四下看了看,点了点头。
和中人还有杨府的管事一起去衙门签红契过户,丹青则和李木头一起去南市买生活必需品。
大大的院落里,就只剩下了李耀光一个人,拿着帕子扫帚开始做卫生。
过了户,回到新宅。
丹青和李木头也回来了,李耀安去了东厢房。
进了房间,把所有的银两银票放在床上,数了数。
走得时候,爹娘给了他五千两,莲华给了他三千两,大哥给了五千两,他自己有一万两左右。
买宅子花去一万八千两,现在就还只剩下五千两了。
他们现在要在京城生活,往后还要给杨家送聘礼。
虽然爹娘那里准备了一些聘礼,但要娶一个官家小姐,还是需要再添多一些,不能让人看杨府的笑话。
李耀安拿了笔墨纸砚,写了封信,等着明天寄回去。
让他爹李梁把他放在老家的一些画,每月卖三幅。
等他考了进士,回家祭祖的时候,应该能拿些钱,买些良田铺面当聘礼了。
丹青今天很累,中午只吃了两个肉包子,之后就一直在跑。
看了房子,置办东西。
回了新宅子还得归置东西,要不是有李木头这个力气大的跟着,丹青肯定已经趴下了。
李耀安看丹青实在忙碌,大家又真的很饿。
没办法,他去了厨房,煮饭炒菜了。
晚上,饭厅里。
李耀安端起一碗米汤,喝得喜滋滋的。
饭前喝碗米汤,再吃饭吃菜,真的是一件很美的事。
“耀安啊,你这样喜欢喝米汤,让喜欢你的小姑娘看了,肯定就会嫌弃你了。”
“人家那些大家公子,可都是喝的好茶。”
李耀光嘴里还塞着肉,就笑话李耀安喝米汤。
李耀安没有管他,将米汤喝完,自己去乘了饭,再慢条斯理地开始吃饭。
“食不言寝不语。”丹青可看不惯自家公子被嘲笑,回了李耀光一句。
“哟,我们丹青,还知道这句啊。”李耀光笑着打趣。
“耀光,待会儿你洗碗。”李耀安放下碗筷说了这句就走了。
丹青眼珠子一转,连忙把剩下的饭塞进嘴巴,也跟着跑了。
剩下李耀光和李木头两人,他们对视一眼,立马开始风卷残云。
有一句话叫做,先吃完不管,后吃完洗碗。
最后,李耀光输了……

街上的读书人多起来了,丹青和李木头两人有空就会去南市看看。
一是添置新宅里的东西,二是看到好些的东西,在能力范围内就买回去。以后给杨家做聘礼。
三则是,打听会试的情况,看看今年有什么热门的状元人选。
丹青和李木头进了一家茶馆,刚好里面有一些读书人正在讨论来参加会试的有哪些厉害人物。
“要我说啊,兖州裴行风肯定能成为会元。”
“他三岁能背诗,五岁能作诗。十岁成秀才,十五成解元。”其中一个书生正宣扬着裴行风的厉害。
另一个书生却不服,高声道:“什么裴行风!我们京城有个人绝对比他厉害!”
“昌远伯府的小伯爷朱瑜,他的学识可是国子监祭酒就赞赏的。”
“文武双全,容貌品行都很是厉害!”
益州口音的一个学子不服,拍了桌子高声道:“我们益州李耀安更厉害!”
“益州李耀安?”大家都有些反应不过来。
实在是因为李耀安比较低调,就算游历在外,也不喜高调。
“不知道这个人,不会是个乡下的泥腿子吧!”有人这话一出,就有人跟着笑了起来。
气得益州来的书生,涨红了脸。
丹青更是想上前理论,被李木头拦了下来。
“住口!”茶楼的二楼,有个男子推开了包间的门,站在二楼的走廊上,看下来。
那男子穿了身银白的衣服,容貌上佳,宛若朗月清风。
此人正是昌远伯府的小侯爷,朱瑜!
他板着一张脸看向嬉笑的书生,朗声道:“益州李耀安,曾小小年纪,就因为看到有溺毙女婴的事,而发动全族的人去调查统计。”
“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篇文章更是轰动了整个朝堂。”
“听说他已是益州那边的解元,若是来参加此次会试,年龄也不过十六七岁!”
“如此少年天才,你等怎可笑话!”
那个说李耀安的书生可不怕朱瑜,带着些吊儿郎当的口气说:“有句话叫,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现在的李耀安,谁知道是怎么样的?”
“他一个乡下的泥腿子,看得起书吗?”
对于这人的态度,朱瑜也没办法,他不会吵架,也没怎么和人红过脸。
这时益州的书生,大声道:“我听说此次李耀安,来参加会试了的。”
“等榜单贴出来,你们就知道了,哼!”放下狠话,益州的书生走了。
朱瑜也觉得再在这里听没意思,也下楼走了。
丹青被李木头拉着,也跟着出来。
茶馆里面,静了一瞬后,哄堂大笑。
“这些人真过分,还是读书人呢,真是嘴上不积德的东西!”丹青很是愤愤不平。
李木头没有过多说什么,按照他跟着李梁的经验来看待这件事。
只有拿出结果,才能让这些人闭嘴,现在和他们争论,只能让自己生气。
回到家,丹青找李耀安打了小报告。
李耀安听了,笑了笑说:“别人看不起我,那也是能想到的。”
“毕竟我也没什么美名,家里也曾经是真的以种田为生的。”
丹青反驳道:“可你是云清书院的学子啊!”
李耀安摇了摇头道:“云清书院的学子那么多,难道每个都让人惊叹?”
“况且,大昭像云清书院这么有名的书院,还有九座。”
丹青低垂下了头,在他看来,李耀安是最厉害的读书人。
李耀安看丹青垂头丧气的,立马道:“你快些去做些好吃的,我好好看书,争取打他们的脸出气。”
丹青听了这话,连忙点头,撸起袖子,就去了厨房。

二月初九一大早,李耀安和李耀光就提了考篮往贡院去。
这些天他们没有出门,但丹青带回来的消息也令人心惊。
一个有些名声的举子被人从楼上推了下去,现在还在医馆躺着。
推他的人是个醉汉,但这醉汉在赔了钱之后就不见人影了。
还有人走在大街上,被人从楼上扔下来的花瓶砸中的。
还有什么,善良书生买下卖身葬父的美貌女子的。
更甚至,还有人在会试前两天,因为误食巴豆而拉虚脱了的。
简直花样百出。
这吓得还想出门逛逛的李耀光,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像个闺阁小姐。
李耀安也被丹青和李木头看着,不让出门。
会试每三年举行一次,二月初九、二月十二、二月十五日分三场进行。
第一场,四书释义三道,经义四道。
第二场,论一道,判语五条,诏、诰、表内选答一道。
第三场,经史策五道。
会试由礼部主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
又称“礼闱”“春闱”,考三场,每场三日。
另有同考官20人,多是翰林院的官员充当。
他们要负责考试时的弥封、誊录、校对、阅卷、填榜等手续。
若是他李耀安有幸入得翰林院,说不定也会在某一天成为同考官。
把篮子提在身前,双手连同衣袖,将考篮遮住。
这要是被人陷害了,可没有人听你喊冤。
通过层层检查,进入了贡院,根据抽到的号牌找到自己的号房。
李耀安不由得庆幸,自己运气是真的好,还是没分到臭号附近。
李耀安上上下下检查了自己的号房,还拿了油纸,将屋顶给填了填。
拿了帕子将两块木板都擦了擦,这让对面看到的人,觉得李耀安是真事儿多。
等所有检查都完毕了,李耀安就乖乖坐好,等待发卷。
第一场对于李耀安来说,根本不是事儿,但为了怕写错字,还是在草稿上写了一遍答案。
确认完全无误后,再在卷子上写答案。
第三天出去的时候,他丝毫没事儿。
第二场的时候,下起了春雨,春雷也打得震天响。
李耀安这边除了冷了点,倒没有其他什么感觉。
第二天起来写卷子的时候,喉咙稍微有些不舒服,李耀安赶忙拿了一片老姜,含在嘴里。
对面的兄台,头发都湿了,打着哆嗦,在收拾残局。
出考场的时候,李耀安迟迟等不到李耀光。
人都走得差不多了,李耀光才晃晃悠悠地出来。
李耀安和丹青连忙上前扶住他,摸了摸他的额头,一片滚烫。
上了租来的马车,赶忙往家赶。
李耀安拿了李耀明给的伤寒药丸,化在水里,喂给了李耀光。
丹青烧了热水,让两人洗了个热水澡。
在收拾好了之后,李耀光拉着李耀安哭了。
“我看题,我都会做,我也用油纸填了屋顶。”
“但架不住,真倒霉,屋顶的油纸被老鼠给啃了!”
“这雨一下,我脑袋都晕乎乎的,这卷子咋写的,我都不知道!”
“明天还不知道能不能去,去了能不能翻盘。”
李耀光的担忧被杨府请来的大夫化解了,这大夫进来先给李耀安喊了脉。
发现这人,还挺健康,那杨管事干嘛一个劲儿让他先看这个?
害得他以为,这坐着的少年有什么不治之症。
看了这个坐着的,再去看了看躺着的李耀光。
大夫直接说:“先躺个三天,吃三天药吧。”
“就你现在这样,明日去了贡院,也是写不好字的。”
李耀光不信邪,等杨管事带着大夫走了,愣是拉着丹青给他准备笔墨。
结果还真是,写得东倒西歪的,根本不能看。
第三场,李耀安自己一个人去。
安安全全写完了,什么事也没发生。
一般来说,李耀光的运气极好,若是他中途因为一些原因退出来,那必定会发生一些不好的事儿。
结果风平浪静,什么事儿都没有。
三场会试都结束了,考官们开始工作。
有一个翰林倒霉,拿到了李耀光第二场试的卷子。
誊抄的时候,简直就要被气得一佛升天,二佛出世。
歪歪扭扭,全靠猜!

会试结束,李耀光的伤寒也好了。
他拉着李耀安询问第三场的题目,愣是把第二场和第三场的题,重新在家做了一遍。
一边做,还一边打哈欠。
负责誊抄他试卷的翰林,没少在心里咒骂他。
丹青还是不让他们外出,什么买东西打听消息,全都一个人干。
让李木头就在家看着李耀安和李耀光,生怕他们两个一走,家里发生什么事。
李耀光却不怕,说自己已经好了,而且没什么知名度,出去逛逛也无妨。
等李木头上茅厕的时候,李耀光就偷偷溜了出去。
还在画画准备赚钱的李耀安也不知道,等中午丹青带着菜回来,做好了喊吃饭,他们才发觉,李耀光不见了。
丹青让李木头和李耀安待在家里,自己一个人连饭都没吃就出去找人。
人是在一个茶馆外面找到的,当时他正和一个店小二在说话。
楼上就丢了一个花盆下来,吓得丹青心都提起来了,恨不得快步过去将李耀光给推开。
但有人动作更快,不知道从哪里窜出来一个壮汉,拉着李耀光的衣领子,避开了。
丹青快步过去,朝壮汉道谢。
壮汉却面无表情,快步上楼,查看是什么人干的。
但楼上已经空无一人,明显人已经跑了。
李耀光被带回去的时候,还在发愣,一路上被丹青好一顿说。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