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以后你觉得你爹娘给你许的婚事不对,大可以找族里帮忙。”
“要记得自己保护自己,自己珍惜自己,知道了吗?”
李槿华重重地点了点头,李莲华则笑着拉她去铜镜旁,将自己以前的头花拿出来,给李槿华戴上。
在两人说说笑笑的时候,饭菜也好了。
不知道李梁和李荣说了些什么,当天下午,李荣将该给老李头和老吴氏的孝敬送了过去。
年后,李耀安在王氏他们不舍的目光下,骑马回了永熙府。
一到永熙府府衙,李耀安就发现气氛不对。
拉了个衙差询问,才知道是杨知府在紧急点兵。
说是永熙府槐花县的一个小山村里,来了一群匪徒,杀了好几个百姓,槐花县知县来求援了。
李耀安想着先把马栓回马厩,再去看看情况,结果就在马厩那里看到了准备骑马出府的杨知府。
杨知府看见李耀安,笑容一下灿烂不少。
给他的书童使了个眼色,李耀安就被按在马上,跟着出了府衙。
李耀安以为这事,他不用掺和的!!!
一脸懵地被带走了,出了永熙府的城门。
城门外已经聚集了一千府兵,这些府兵直接由杨知府指挥。
府兵前面,杨西宁和杨西定都是一身劲装骑在马上。
朝气满满,气势汹汹。
和风尘仆仆赶路回来的李耀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西定、西宁,你们待会儿带一百人保护好李耀安,并找出匪徒抓的百姓,救出他们!”杨知府穿了自己的官服,只在官服外面套了铁甲。
这样可以取信于当地的百姓。
“哼,也不瞧瞧这永熙府试谁的地盘,敢来我这里闹事,简直找死!”
“出发!”杨知府终于能带兵出征了,虽然只有一千人,虽然征讨的是一些匪徒。
但这也是他这几年来,头一次能带兵出击。
别提有多兴奋了!
天天围着那些文书文字,又不能有一点点疏忽,简直太让人伤神了。
这边有多兴奋多激动,那匪徒那里就会有多惨。
这些匪徒是在过年之前,被其他匪徒赶出来的,也不知道是哪个坏心眼的,告诉他们,说是永熙府是个好去处。
他们这些匪徒就被忽悠了,急吼吼到了永熙府,抢了百姓的粮和人,占了山头。
杨知府带着人,先排了斥候去打听,并摸清上山的路。
在路上就分发了武器,李耀安分到了弓箭,还有杨知府贴心赠送的匕首。
李耀安认命地接过匕首,看着杨知府的眼睛像是死鱼眼。
新年头一次,情绪控制不住,仍然献给了杨知府。
杨知府当没有看见。
要说这次为什么带李耀安,纯属杨知府脑袋一热。
看见李耀安,就想让他干活。
等人被他带出来后,还给自己找了不少理由。
你看,李耀安身为一个秀才,以后肯定会往上走。
他带他剿匪,提前让他熟悉以后可能会接触到的,那不是很好嘛。
再加上,待会儿剿匪后安抚百姓之类的事情,也可以丢给李耀安做。
简直一箭双雕!
到了槐花县,槐花县的县尉已经带了二十来个人等在那里了。
由槐花县县尉带路,一行人用急行军的方式前进。
到了距离小山村还有二里路的时候,杨知府派出去的斥候来汇报。
说是目前匪徒在山顶上,大概有五十来号人。
那这如果只有五十来号人,直接封了山路,围上去就行。
现在他们需要分成二十人一组,分批从各个山路悄悄上去!
第80章 杨西宁剿匪
杨西宁在要上山的时候,叮嘱道:“李耀安,你待会儿一定要跟紧我们,知道了吗?”
李耀安看着面前的小姑娘,小姑娘一双眼睛很是坚定。
这种剿匪的事情,根本就不带怕的,还跃跃欲试。
杨西定憨憨一笑:“妹妹你只管放心,我会看着他的,保证不让他伤了残了!”
杨西宁看着自己的哥哥,勉强点了点头。
他们三个带着二十人,从后山上去。
一路上,大家都放轻了脚步声,没有任何交谈。
就像是要围堵猎物的猎人一般,蓄势待发。
到了后山,能听见前山那边已经传来了打杀声。
一行人远远看见潦潦草草,只有几间树木搭建的房屋,整个匪寨还没有成型。
李耀安制止住了,想要往前的杨西宁,轻声说:“这个匪寨还没有建好,抢来的百姓应该不会在这里,我们应该找找看,这附近有没有山洞。”
杨西宁想了一下,点点头。
她看了看四周的植被,选了有折损的地方悄声前行。
众人跟上,在听到有动静后,杨西宁让李耀安和她一起去将匪徒引出来。
杨西宁道:“我是个女的,你看起来没什么攻击性不说,还能卖个好价钱。他们肯定舍不得你这个肥肉,跑出来抓你。”
“只要他们出来了,里面的百姓就不会被他们当人质。”
“放心,我会保护你的!”
为了山洞里面的百姓,李耀安只得配合。
将弓箭交给杨西定后,就跟杨西宁大摇大摆像是迷路一般出去了。
“哎呀,安哥哥,咱们到底要怎么才能下山啊?都找了这么久了还没有找着路!”杨西宁故意将嗓音放柔,声音也很大。
一下就引起了山洞外匪徒们的注意。
“就快了,杨妹妹不用着急。”李耀安的声音温和,一听就是个温和的少年。
匪徒们互相打了个眼色,其中的一个匪徒就悄摸摸地去看看李耀安他们的情况。
见是两个漂亮的少年少女,眼里都能看见金子了。
连忙回去告诉了其他匪徒。
其他匪徒一听,连武器都没有拿,就留了两个人,其他六个人就去抓李耀安他们。
看见来人,李耀安将杨西宁护在身后,装作害怕的样子问:“你们是什么人?”
匪徒狞笑一声,一窝蜂地围过来,都觉得李耀安和杨西宁是好货,能卖很多钱。
“你爷爷我是什么人,你以后就知道了!”说着就要来抓人。
杨西宁扯住李耀安的手,往后一拉,直接迎了上去。
从腰间抽出了一把软剑,这六个没有武器的匪徒,就不够看了。
根本用不着李耀安,杨西宁一个人就直接将这些人放倒了。
在暗处的杨西定立马带着人,来将这六个人给捆了。
还汇报说,山洞那边还有两个人。
杨西宁直接将李耀安放杨西定那边的弓箭拿上,一个人去了山洞里。
嗖嗖两箭,就将剩下的两个匪徒给放倒了。
匪徒清理完了,就是李耀安的工作了。
进了山洞,用温和的表情和声音安抚住被抓的百姓。
将他们带出山洞,询问他们的情况。
就在问答声中,带他们下了山。
被抓的百姓中,大多是女子和一些大概五十来岁的男人。
女子嘛,匪徒抓来的目的很明显。
老年男人则是抓来干活的,他们这些匪徒怕抓来的青壮反抗,就抓了五十来岁的男人。
又能干活,又没反抗的能力。
因为才抓上来两天,还没有让被抓的人被打怕,匪寨里又忙着安寨。
为了方便看守,被抓来的女子又跟被抓来的男人用栅栏隔开关在同一个山洞。
所以这些被抓来的男人可以作证,被抓的女子没有被玷污过,都还是清白的。
李耀安带着他们回了他们的村子,在村子里借了纸笔,做了简单的登记。
杨知府那边速度也快,几乎在李耀安一行人下山的时候,他们也完成了剿匪。
杨知府撒欢一样,杀入匪寨。整个人就像一个人形推土机,身边的匪徒成片倒下,基本没有其他人什么事。
槐花县县尉一脸震惊地看着杨知府比他都凶猛,受了刺激。
也跟着冲杀进匪寨,这可苦了跟来的人。
生怕这两祖宗出事,只得跟上。
杨知府的书童,轻笑一声,带着人翻找土匪们的财物和粮食。
等把人都抓了,走的时候,还让人将匪寨毁了。
所以这些匪徒,来永熙府没几天,就被剿了。
他们的财物粮食也分给了被抢的小山村,知府还额外多给了些有死伤的人家一些抚恤银。
这些匪徒的下场也很明确,秋后问斩。
都不用槐花县的知县再上报给杨知府审批了。
回到府衙,李耀安写好了卷宗,交给杨知府。
终于可以回去休息了。
杨知府带着杨西宁和杨西定则在李耀安出去后,复盘今天的剿匪行动。
三颗脑袋挨得极近,你一言我一语的。
还分别讲了几种,若是兵力不够的情况下,怎么处理。
他们越说越起劲儿,吃了晚饭都不消停。
杨知府还在院子里陪杨西宁和杨西定过招。
等把两人都压制住了,杨知府嘿嘿一笑道:“西宁啊,你可不能跟你娘提起这件事哈。”
“你娘对你习武的事情,本来就不赞成。要是知道我带你去剿匪,等我回去一定会联合着我媳妇给我吃挂落的。”
杨西宁揉着自己的手腕:“我怎么可能会说,说了我要是还想出来,可就不容易了!”
杨西定和杨西宁的娘,是清河崔氏的旁支,极为注重礼节。、
想要自己的儿女端方稳重一些 ,有世家子该有的模样。
可这些在杨西宁和杨西定的阿爹杨江,耍无赖等操作下,一点都没有实现。
杨西定憨厚爱武,看书只看兵书,就是看兵书都得硬着头皮看。
杨西宁虽继承了崔氏的美貌,身体也纤细,却也继承了杨江的力气大。
杨西宁和杨江打着配合,最后崔氏才无奈同意杨西宁习武。
只不过在礼仪诗书上,对杨西宁的要求也很严格。
若是知道杨西宁居然敢去剿匪,崔氏为了怕以后杨西宁被说成母夜叉,肯定不会允许杨西宁外出的。
李家村这边,李耀祖顺利地和县城钱家的姑娘定了亲,婚期定在了立春那天。
老吴氏租了县城的牛车,拉回了很多东西。
什么鸡鸭肉、红绸新鞋之类的,将牛车堆得满满的。
“阿娘啊,你可不要太偏心了。你小孙子可是被族学赶出来了,现在还没找到私塾呢!”小吴氏出了院子,见老吴氏拉了这么多东西回来,没有一件是他们六房的,心里就难受。
老吴氏白了她一眼:“你们这做爹娘的,不去给耀辉挣钱找私塾,还指望我这个老婆子?”
“赶快帮我把这些东西,卸下来。然后去把衣服洗了,成日里懒得很。”
小吴氏立即咋呼道:“怎么不叫大嫂做!成日里只知道叫我,阿娘我们可是一个姓的!”
老吴氏也不想在这样的日子和小吴氏多吵吵,吩咐道:“你去洗衣服,让你大嫂去大嫂猪圈,这样得了吧。”
小吴氏听高氏也被安排了活,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去河边洗衣服。
自从李雪华死了以后,家里天天都会因为谁多干了活,谁少干了活而争吵。
若小吴氏好欺负一些,不是老吴氏娘家那边嫁过来的,兴许就不可能和高氏争个有来有回。
高氏身为李耀祖的亲娘,一直都被老吴氏爱屋及乌,加上以后她和老李头是要靠着大房的。
所以对高氏,老吴氏一直都没怎么压榨。
迎亲那一天,李氏一族的人没有一个人去恭喜李耀祖。
村里倒是有人想去,却被其他人给拦了下来。
这时,为了撑场面。
李娇娇拜托了自己的公婆,请了他们龚家的亲戚过来。
龚家想着,既然是钱家的姑娘,兴许过去交好,露个面能沾上些关系,还真的打算参加。
所以李耀祖娶妻当天,老李家倒是热闹得紧。
等李耀祖带着不大自然的笑,迎了钱家的姑娘出了花轿,进了老李家的门。
看热闹的众人都惊呆了。
那钱家的姑娘,样貌被红盖头给遮住了,但身形可没有。
她和李耀祖站在一起,都有两个李耀祖那么宽了。
李娇娇眼见自己侄子娶了这么个胖乎乎的妻子,很是气愤。
但在看见后面的钱家给钱氏的陪嫁后,却灭了气焰,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等晚上宾客都走了后,老李家开始争吵。
“你们钱家,未免欺人太甚!竟敢骗婚!”李耀祖在新房里,指着已经露出全貌的钱氏。
钱氏长得白白胖胖,从小被宠着长大。
还从来没有人敢指着她骂,当即就甩了结结实实的巴掌给李耀祖。
李耀祖不敢置信地看着钱氏,这也是李耀祖头一回挨打。
“你也不用这么看着我,要不是你长得有几分好看,老娘会嫁给你个乡下穷鬼?”
“你乖乖的,倒也罢了,若是你敢有什么歪心思,老娘不介意把你打残!”钱氏的声音中气十足,根据刚刚被甩的那巴掌看,也是很有能力将他打残的。
李耀祖暗自咬牙,但木已成舟,现在的他还没有能力拿钱氏怎么样。
但等以后,他一定要把钱氏乱棍打死!
当天晚上,李耀祖窝囊地过完了自己的洞房花烛夜。
第二天一大早,太阳都出来了。
钱氏还没有起来做饭敬茶,一般新媳妇嫁过来的第一天,可是要亲自做早饭的。
老吴氏想着钱氏以前再怎么也是千金小姐,估计不会做饭,就让小吴氏给做了。
高氏则在堂屋等着,钱氏给她敬茶呢。
等钱氏打着哈欠,出门的时候,老李家的人都把早饭给吃得一干二净,见新媳妇还没有出来,就各自忙活去了。
钱氏到了堂屋,直接坐下,高声喊:“我的早饭呢?快给我端来!”
身为钱氏婆婆的高氏,从自己房里疾步出来,二话不说就给了钱氏一个巴掌:“你个懒蹄子,这么晚了还不起,一起就要吃的!活没干,茶没敬,就想着吃饭!”
钱氏倒也不因为高氏是她婆婆就打算,白白挨了这一巴掌。
站起身来,狠狠甩了回去,打得高氏扑到了地上。
高氏捂着脸,高声哭喊道:“来人啊!媳妇打婆婆了!没天理啊!”
在书房的李耀祖,练字的手,停顿了一下,又继续练字。
在厨房的小吴氏和在鸡圈的老吴氏,带着不同的目的跑了过来。
小吴氏是来看热闹的,老吴氏则将高氏扶了起来,骂钱氏:“你个不知尊卑的玩意儿!竟敢打婆婆,小心我到衙门告你不孝!”
老吴氏常拿告二房和四房不孝,来拿捏人。
可是老吴氏这招却拿捏不了钱氏,钱氏冷冷一笑:“哦~,你要告我?那李耀祖以后上私塾的束脩,读书用的笔墨纸砚,老娘可就不管了!”
老吴氏一噎,先被钱氏拿捏了。
高氏听了这话,也不敢闹腾了。
这可让看了热闹的小吴氏,笑了好一会儿。
不过,没两天,她也笑不出来了。
因为这钱氏爱吃独食,在县城买的好吃的,从来不给他们六房。
平日里也当看不见他们,只差让他们六房滚了。
他们老李家的八卦,在李家村传得沸沸扬扬。
李耀祖背着良心,说了很多花言巧语。
终于说服了钱氏,带他们一家人到县城钱氏陪嫁的宅子居住。
李耀祖走的时候,只带了自己的爹娘还有李老头和老吴氏。
六房这边的人,被他们给扔下了。
任凭李为怎么苦求老李头,老李头只说了句:“分家了,就不要住一起了。”
老吴氏倒是想带着小儿子一家,可惜这也由不得她做主。
在他们搬家那天,李耀辉追着钱氏的马车,跑了很远。
但还是没有让马车停下来。
小吴氏在家里,骂了大房好半晌。
只差没有骂老李头的老吴氏。
但老李头和老吴氏疼了六房的那么久,自然也做不到那么无情。
老李头将自己的田地给了李为,现在的这座院子的房契也给了李为。
老吴氏没有卖了养的鸡鸭和猪,也全部留给了六房。
走的时候,甚至还给了二十两银子给李为,让他带小孙子李耀辉去读书。
可这些在贪婪的李为和小吴氏看来,都是应该的。
大房不带上他们六房一起去县城过好日子,就是可恶的!
他们收到了来自亲娘崔氏的催促信。
杨西定特地拉了李耀安出门,街上的食肆去,打算好好聚一下。
到了食肆,杨知府带着书童还有杨西宁已经在包间里了。
“快坐!快坐!”杨西定拉着李耀安跟着自己坐在杨知府左手边。
杨西宁则坐在杨知府的右手边,正在点菜。
“喂,小书生,你喜欢吃什么?”杨西宁笑着问李耀安,春日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她的脸上,仿佛带着朝气。
有着与寻常女孩子不同的生机。
李耀安想了想,要了一道酸菜鱼。
“我们明天一大早就要回京城,小书生,希望以后在京城咱们还能再想见!”杨西宁点完了菜,端起茶杯,颇为豪迈地敬了李耀安一杯。
李耀安微笑着回复道:“定是能再见的,希望杨姑娘以后轻松自在,等再见之时,我请你和杨兄吃饭。”
杨西定嘿嘿一笑,端起酒杯,敬了李耀安一下,一口饮完。
杨知府和他的书童倒是自顾自喝酒,等着菜上齐。
“客官,您的菜上齐了,请慢用!”店小二将包间的门一关,杨知府就如几百年没吃饭一样,开始了风卷残云。
杨知府府里的厨子,是崔氏专门找的,专做一些清淡的菜。
美其名曰,养生。
可怜杨知府是个重口味的,天天就跟没吃饱饭一样。
你说为什么不去下馆子,或者重新找个厨子?
他的俸禄每次自己还没摸热乎呢,就被全部寄到他自己媳妇那里了。
这还是跟他好大嫂崔氏学的,要不是偶尔攒了些私房钱,杨知府估计早都饿瘦了。
杨知府和他的书童两个,筷子都快舞出残影了。
杨西宁和杨西定两个,也加入了进去。
明明点了十道菜,李耀安愣是一口没吃着。
“你怎么都不会抢饭呢,这要是有什么好吃的,铁定没有你的份!”杨西定吃了半饱,看见李耀安一口没吃着,倒不觉得自己可怜了。
杨西宁轻咳一声,让杨西定去找店小二,重新给上了一桌一模一样的菜。
这回杨知府和他的书童没有再抢着吃了,明显是吃饱了。
杨西宁一个人吃了三大碗饭,杨西定则吃了六大碗。
只吃了一碗就饱了的李耀安,一头黑线。
看见杨知府和杨西定略带鄙视的眼神,李耀安觉得,以后还是少和他们一起吃饭的好。
当天下午的时候,杨知府拉着李耀安给他还有杨西宁和杨西定画了两张画像。
一张由杨西宁他们带回京城,给杨知府的媳妇。
一张杨知府自己挂在了书房。
在李耀安收了画画的工具,要走的时候,杨知府良心未泯,还是打算给李耀安十两银子,作为辛苦费。
李耀安本来以为这是免费的,现在能收到银子,也是意外之喜。
见杨知府颇为不舍这十两银子,硬是掰开他的手指,将银子拿走了。
徒留杨知府,抱着自己放私房银子的木箱子感慨没钱。
第二天一大早,李耀安给了杨西定和杨西宁一些李耀明寄给他的药丸子。
告诉了他们功效,算是给他们的临别礼物。
随着杨西宁他们的离去,永熙府开春的春耕也开始了。
在李家村的宅子也开始了修建。
一切都在渐渐发展。
杨西宁和杨西定这边回了京城,她娘崔氏就压着杨西定跟她学怎么执掌中馈。
杨西宁今年开年,已经十三岁了。
在名门闺秀中,这个年龄已经可以开始相看,定亲的了。
可是她爹杨江不舍得,千叮咛万嘱咐,说杨西宁的亲事不着急,晚些定才好。
而且现在杨江在西北带兵守关,崔氏也不敢不经过杨江就给杨西宁定亲。
但是教导中馈,让杨西宁具备成为宗妇的能力,这件事情,杨江可不能反驳。
于是杨西宁回京后,遭遇了崔氏严厉的指导。
平时喜欢穿的劲装男装,全部换成了繁琐的华衣,就连发式也很是繁复。
繁复到,若是杨西宁有过于跳脱的动作,都有乱的可能。
更别提,头发上还簪了带流苏的簪花。
只要动作幅度大,一准儿打脸。
经过崔氏这么收拾,若是李耀安看了现在的杨西宁,铁定觉得这是杨西宁她双胞胎姐妹。
一点都想象不出,她剿匪的样子来。
杨西定的日子也不好过,回了京城,就不能随便出去打牙祭了。
成日里吃的饭都是清淡的,一点滋味都没有。
崔氏还盯着他跟请来的夫子读书,弄得他想离家出走!
有一天崔氏在杨西宁那边检查有没有什么武器的时候,看到了李耀安画的那张画。
杨西宁和杨西定回京城后,把这幅画给忘了。
现在被崔氏看到了,当即就没收了。
晚上还在自己的书房召见了兄妹两个。
杨西宁和杨西定两个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都在想今天有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情。
想了半天,都没想出来。
只能硬着头皮进了书房。
一进书房,就看见崔氏拿着一幅画。
杨西宁恍然大悟,连忙说:“阿娘,这是李耀安画的,画的我们两个和三叔。画得可好了,我本来打算回来就给三婶的,可惜我给忘了。”
崔氏疑惑:“李耀安?”
“就是三叔的朋友,云清书院周夫子推荐来帮忙的学子。”杨西宁笑着回了崔氏。
崔氏轻轻叹了一口气:“我们杨家也不知得罪了谁,让你们三叔这个武将去做文官。”
“每年都让人忧心不已,若不是找了个有些名望的举人帮衬你三叔,咱们杨家迟早会因为一些弯弯绕绕的被拉进浑水里。”
“这李耀安,能顶替你三叔那边的举人,倒是个能干的。”
“是啊,李耀安可聪明了。不管扔给他什么活,都干得很好!”杨西宁憨憨一笑,在自己有些害怕的亲娘面前,倒是敢说几句李耀安的好话。
崔氏皱了眉头道:“聪明又如何,他始终是云清书院的学子,也帮不到你三叔多久。”
“看来,我这里还是需要再给你三叔,找个得用的人。”
崔氏第二天就将画给了杨知府的媳妇王氏,毕竟这幅画不光有他儿女,还有杨奎。
若是崔氏留着,始终不好。
等到三月初的时候,崔氏终于找到了一个为人处世都让她满意的举人,让他带着她写的举荐信,去了永熙府。
王氏举荐的举人来了永熙府后,李耀安和他做了个交接。
获得了杨知府赠送的马,就是上次李耀安骑回去的那匹。
在杨知府不舍的挽留声中,李耀安于永熙府春耕后回了李家村。
家里的院子已经建好了,按照李耀安给的图纸建的。
面积是以前茅草房的三倍,李耀安终于不用和他哥李耀明共用一间房间了。
他有了自己的房间,但书房还是一家人共用。
书房里摆放了李耀安画的画,还有一些李梁搜集的书籍。
等李耀安回到家,狠狠享受了一把,新家的便捷。
改变最大的,就是有了洗浴间和男女分开的厕所。
厕所也不再是那种只放了两块木板的那种,天知道,作为一个曾经在现代生活过的人,最无法忍受的就是如厕!
在家里休整了两天,李耀安回了云清书院。
此时他已经是乙班中的一员,乙班是专门为准备考举人的人准备的。
等考了举人,有了举人功名,才能去甲班,准备考进士。
根本就不存在提前以秀才功名进入甲班的选项。
李耀安还是跟王朝还有李耀光一个宿舍,三个人没有什么生疏感。
李耀安在永熙府忙活期间,也经常收到他们两个的来信。
但内容总是围绕着云清书院,李耀光因为和李耀安是同族,偶尔也会说些族中的事情。
所以,李耀安知道,自己在云清书院因为女婴的那篇文章,小有名气。
也知道有人看不惯他。
李耀安回了云清书院后,开始拿出了备战高考的状态。
他的学习方法就是,做笔记,统计不知道的,找周夫子解惑。
周夫子现在都不抓他的音律学习,也不抓他的画画了。
他像是李耀安的老师一般,事无巨细地回复着李耀安的每一个问题。
李耀安想着拜他为师,结果在敬茶的时候,被周夫子给阻止了。
“我生来不喜为人拘束,脾气也不大好。初入官场,便得罪了权贵。”
“只得来云清书院,既能让自己获得自由,又能扶持你们这些幼苗。”
“希望你们能长成参天大树,报效大昭,护佑百姓,这样才不负我几十年的寒窗苦读。”
周夫子说这话时,右手背在身后,背对着李耀安。
在竹林飒飒声中,李耀安仿佛看到了一丝名士之风。
“耀安定不负周夫子,教导之恩!”李耀安深深行了一个礼。
自此,李耀安就更是缠着周夫子请教。
一天天的,很是充实。
早上洗漱吃了早餐,就练八段锦,再绕着宿舍跑几圈。
下午的时候,会去马场练习骑射和基本的搏斗。
毕竟若是以后为政一方,有可能是要剿匪的。
技多不压身,多学一些保命,还是要得的。
除了基本的吃饭洗漱等,李耀安就在读书、练武、请教周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