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by星陨落
星陨落  发于:2025年02月11日

关灯
护眼

毕竟一对一以物易物,很讲究眼缘,且局限性大。
多对多的以物易物,则解决这个问题。
【撇去货币体系,换到咱们现在,一对一的以物易物,就是咱们的小摊贩,多对多以物易物,则是咱们的商超。
小摊贩目标精准,商超种类齐全,总之各有优势。】
姜叶把小摊贩和商超用视频做对比。
诸朝古人们对小摊贩摆摊模式并不陌生,甚至很熟悉。
让他们震惊的是后世商超种类之齐全。
“好多吃的、喝的、穿的、用。的!”
这是几大分类,细分能分几十样,甚至上百样。
“最重要的是那些商超距离他们很近,后世哪怕是镇上,也有好多超市。”有人发现。
“你怎么知道的?”
“随身天幕突然标出好多商超,数量密密麻麻不说,好像还能点进去看。”
“还真是,你说咱们的杂货铺,为什么种类就那么少,和距离那么远?”
古代杂货铺们:“后世商超,远不是我们杂货铺能比的。”
“后世商超,是杂货铺、粮油店、点心铺等多种店面的结合,我们只是单独一种。”
“但是说真的,这样好方便。”诸朝古人们道。
其他店面无法反驳,心里还很认同。
其实作为同行,他们比外人更眼馋后世的大型商超,只是看着,他们就知道那会很赚钱。
问题是他们做不到,距离的问题好说,物品种类他们实在没办法那么丰富,也不知后世是怎么做到的。
【接下来是货币。】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②③④⑤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时代为夏商周时期。】①
“贝币?!以前古人们用。的钱居然是海贝,没想到海贝还能当钱用。”
后面用其他材质货币的诸朝古人们惊讶。
就是诸朝时代最靠前的春秋战国,距离贝币使用。的夏商周, 也相隔不短时间。
但比起后世,他们好歹还听说过贝币, 尽管他们时代, 海贝的价值已经从钱变成装饰品。
【同时期除了贝币外,像布匹、金属、玉石等昂贵的东西, 同样可以充当货币。
只是咱们这里主要讲货币材质, 其他会略过不提。】
【说起贝币, 对于夏商周以后的古人,以及咱们现代,肯定会很诧异, 为什么?
因为在咱们的观念里,海贝这个东西不值钱,就算真拿来当钱用, 别人也不会认。】
“确实,就不说贝币有没有价值, 只要其他人不认可, 贝币就没办法当钱。”
“可为什么夏商周的人们会认可贝币?咱们却不认可?”这让诸朝不少古人感到疑惑。
【为什么海贝能在夏商周时期流通,到后世却不再管用, 这背后折射出来的是货币体系的变迁。
首先我们需要一个明确概念,那就是货币只是经济的交易媒介。】
“交易媒介?”
“意思是货币并不重要吗?”
“货币怎么可能不重要, 没有货币,谁能知道东西的价值。”
“嗯, 虽然这样看, 货币的确充当的经济媒介角色。”有人想反驳其他人的话, 结果说出来的话反而验证其说法,这让他们十分纠结。
【有的货币本身并不生产价值,它只是经济体系对于消费环节的补充。
也就是说这个媒介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
贝币就是类似这种存在。
随着时间过去,贝币数量跟不上人们的使用速度,加上外形不规范和易破碎等缺点,后来就被经济体系淘汰,从而失去经济价值。】
“确实,跟布匹比起来,海贝用途有限,还是布匹更好。”
布匹直到后世很多时候都能当钱用,可是海贝不行。
“因为贝币没办法一直维持自身价值,所以它最后才被淘汰。”
“那要是更有价值的货币呢?”有人想道。
【贝币之后,登场的货币是铜,其次是金银。
虽然它们材质不同,制作出来的货币款式也不同,以及价值也有高低之分,但总的来说,这三种材质的货币属于同类型。
那就是它们自身也具备价值,这是跟贝币最不同的一点。】②
“确实,贝币不能当钱后,就只剩观赏价值,不再珍稀,不像金银铜,就算不把它们当钱用,也同样有价值。”
“贝币也不能说一点价值没有,只是随着时间过去它的价值越来越低,而金银铜则不同,是实打实的硬通货。”
【因为自身有价值,所以金银铜货币比贝币更加稳定。
我们来金银铜有哪些价值,首先是稀有性,稀有性能让它们比海贝更有价值,海贝数量少会被淘汰,金银铜则不会。】
“稀有性,难道后世也没有更多金银铜吗?”
“以后世的能力不至于做不到,站在后世的角度都能说稀有,那可见金银铜总储量之少。”
诸朝古人们神色凝重,虽然金银铜稀有能维持和提升它们的价值,他们应该感到高兴。
可是得知它们总量不多,他们实在开心不起来。
【金银铜除了稀有性,还有稳定,这让它们不易腐蚀,和能保存更长时间。
它们都是矿物,本来就深埋地下千年万载,后来改变形状,也不影响它们本质。
同样是矿石,其他矿石也具备同样特质,不过跟金银铜比起来,它们数量略有不足。】
“关于金银铜的稳定,我们早就发现了,要不然陪葬也不会陪葬那么多金银啊。”
关于这点,诸朝不少古人叉腰得意。
“可不,它们稳定的后世一扒一个准,要想自己陵墓不遭罪,还是别陪葬那么多东西了。”
这话让厚葬人的得意卡在嗓子眼,他们忘了,他们拥有的好东西,其他人也会惦记。
【除此之外,金银铜还有很强的观赏价值,因为它们十分美丽。
金银的话,古代除了货币外,最常见于金、银首饰。
铜的话,很多会被做成钟、鼎等厚重大气的礼器、乐器。】
说着姜叶放出各种金银材质首饰,以及铜制的礼器和乐器。
它们流光溢彩,其美丽光泽,让人迷醉。
“感觉光是看着这些东西,心情就舒畅好多,唯一缺点就是不属于我们。”
“没想到那些贵族的东西这么好看。”诸朝百姓们羡慕、惊叹。
【等到现在,金银铜被开发出更多用途,比如工业方面。
金银铜的特性,不管是导电、导热,还是延展、韧性,适用于多个领域,是十分优秀的工业材料。】
“虽然不是很懂什么是工业,但看来金银铜在后世越来越有价值,不是像贝币一样,随着时间被淘汰。”
诸朝古人们若有所思。
【金银铜之后,是纸币,纸币怎么说呢,海贝当不成货币后,还有观赏价值,纸币连观赏价值都没有多少,就算是有价值,纸质材质注定不好保存,这就注定纸币的局限性。
最早的纸币于宋朝刘娥太后执政时出现,名为交子。】③
“纸币,纸张做成的货币?这样岂不是非常好伪造?!”宋朝之前的经济学家们震惊。
只是一听,他们就发现纸币比金银铜的劣势所在。
“既然是纸,肯定会怕水怕火,不如金银铜耐造。”
诸朝百姓们皱眉,纸币,一听就不如金银铜耐用。
“纸币可以说方方面面都比不上金银铜,可为什么后世还会出现纸币,这才是问题所在。”
比起纸币种种劣势,纸币为什么能取代金银铜等货币,才是关键。
“刘娥太后,纸币吗,也不知纸币出现,对大宋是好还是坏?”
赵匡胤已经对他之后的宋朝情况彻底麻木,也就是刘娥不是赵光义血脉,他才强忍着没对刘娥心生偏见。
“最后也只是太后吗。”武周,武曌挑眉。
她觉得既然时代以太后为名,而不是以帝王为首,那那位太后,完全可以更进一步。
刘娥不知道武曌和其他诸朝女人们说的话,要不然一定很欣喜。
此时她正抬眸看着天幕,“天幕啊,交子是否能成为我的政绩?”
是否能助她更进一步?
【不管是材质耐用还是保存等方面,纸币都比不上金银铜,既然如此,为什么纸币还会出现?
可能有人会说,这是时代发展所致,比如宋朝纸币有足够的防伪技术等。
其实真实原因是:宋朝已经没有了大量的金银铜等耐用货币,如果他们不开发纸币,那么宋朝将无钱可用。】
“怎么可能,金银铜不是很耐用吗?后世量怎么会变那么少?”
“后世人口不是比咱们古代多吗,就像贝币,人一多钱可不就不够用了。”诸朝普通人们道。
“不,货币问题,之前天幕提过一嘴。”
也有人回想起之前直播内容,找到答案。
“纸币的防伪技术就算不行,也必须得发行纸币啊,就像天幕说的,不用纸币,大宋就没钱用了。”刘娥惆怅道。
因为纸币已经算是不那么糟糕的解决办法。
“大宋缺钱,朕的大明也缺钱,可为什么大宋纸币就能用,朕的大明纸币就不能用?”
说起国家缺钱问题,朱元璋很能和宋朝共情,可他也有很想不明白的地方。
【为什么华夏金银铜的数量到宋朝以后能逼得官。方推行交子/纸币代替?
原因就是咱们之前说过的古代厚葬。
在金银铜产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它们被大量带入地下,那么地上的钱自然会相应减少,以至于到了宋朝时,连维持国家运转都做不到。】
“果然是厚葬,之前天幕就提过,厚葬不利于钱币循环。”
“原来如此,金银铜大都被带入地下,难怪后世要用纸币,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诸朝古人们恍然,明白了纸币能取代金银铜的原因。
“就算这样,也不能影响我们的厚葬吧。”诸朝贵族们皱眉道。
他们就算知道厚葬会对后世经济造成影响,但也不可能不厚葬。
“就是,那宋朝距离我们还远的很,那时候咱们早不在了,操心那个干嘛。”
“对,又不是同族血脉和一个朝代的人。”
宋朝之前的贵族们大都冷眼旁观。
“唉,从今往后咱们还是薄葬吧,少给后人添点麻烦。”
“虽然这样可能也改变不了什么,好歹也算一份心意。”但也有少数人改变厚葬做派。
就在这时,天幕突然出现一条评论。
“原来钱并不是消失了,而是存到了地下,既然是在地下,那直接把钱挖出来不就行了。”
“这主意不错。”诸朝大多数百姓们很是赞同。
只有诸朝贵族们,看到那个评论,头皮别提多发麻。
“不,快阻止他们!”
“怎么阻止?那时候咱们早就不在了,这算是报应吗?”
他们身为前面朝代的人,不关心后世人的情况。
后世人自然也不会对他们前面朝代人的坟墓手下留情。
“不,从今天起,我们开始薄葬还不行吗!”
“薄葬总好过被后世挖坟,真那样我们死不瞑目!”
大义没法改变诸朝贵族们厚葬的心思,但挖坟可以。
诸朝贵族们一反常态,纷纷支持薄葬。
之前姜叶也提过薄葬,但那时候他们都抱有侥幸心理,觉得厚葬人那么多,又不缺他一个,就算盗墓,也不可能那么倒霉。
现在知道后世穷的都用纸币了,那就不是小批的盗墓贼,而是大规模,甚至整个国家的人都可能参与进来。
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坟墓能幸免才怪!
【咳,大家请冷静,咱们现在私人盗墓是违。法的,而且咱们现在也没那么大的经济危机,没必要铤而走险。】
“盗墓在我们古代也是违。法的,盗墓从古至今就没有合法过!”
“糟糕,就宋朝那穷样,一定会对咱们坟墓下手的,咱们该怎么办?”诸朝贵族们又怒又急。
事实确实也是,宋朝及之后的人们,还真受到启发,准备行动。
别跟他们说屁的违。法,他们都快穷死了,还不如拼一把。
【宋朝之后的朝代,只会更缺钱,他们也用纸币。
除了宋朝交子外,古代纸币还有“鼎鼎有名”的大明宝钞。】④
“阿嚏,天幕这语气,绝不是说朕好话!”朱元璋敏锐道。
“还有,没钱会持续没钱吗?”光是想想,就让朱元璋感到绝望。
“大明宝钞又是什么纸币?”
明朝之前的人们好奇,明朝及之后的人们则是沉默。
“居然还能有不同类型的纸币,虽然金银铜也会更改款式,可是其本质不变,纸币则不同,后世有印刷术,纸越来越便宜,那纸币……”
诸朝心思敏锐的人们心里涌起一股不祥预感。
【关于纸币其本身,是没有太大价值的,它们依托的是国家信誉。
国家安稳时,哪怕纸币没有价值,也能平衡物价,时局动荡时,纸币的存在会加剧时局动荡。
至于为什么?是因为纸币易得,数量多少全看掌权者一句话的事。
越是战乱,古代当权者们越会加大印纸币的力度,他们以为那样就可以解决问题,实际上反而加剧问题。】
“缺钱的时候印更多钱,有什么不对?”朱元璋皱眉,还没意识到问题所在。
“为什么多印钱,反而解决不了问题?”朱元璋不明白。
至于朱元璋身边,也没多少明白的人。
但凡明朝有懂经济的人,也不至于出现大明宝钞这样的特色。
诸朝其他帝王很多也不擅长经济,但是他们身边有专业的相关人才。
比如汉武帝的经济大臣桑弘羊。
“陛下,天幕已经说了,纸币没有价值,有价值的是国家信誉。”
“时局动荡时,也不是钱的问题,而是物品问题,但多印钱,一定会加剧问题。”桑弘羊道。
【首先是国家信誉问题,大家为什么会信任纸币?就凭你是当权者吗?
当权者一句话,就能让百姓们舍弃实打实的金银铜,转而用纸币吗?】
“自然不是。”刘娥摇头。
“难道不是吗?”朱元璋脸色涨红。
【国家要想得到百姓们的信任,得有实打实的保障才行。
这里正面例子是北宋刘娥,反面例子是明朝朱元璋。】
朱元璋忍不住睁大眼睛,愤怒,“凭什么朕是反面例子?”
“朕倒要看看刘娥正面在哪?”生气归生气,直播还是要继续看的。
【两者的区别在于保证金,宋朝推行纸币时,是有保证金的,明朝推行纸币时,则没有保证金。
保证金是什么?
保证金是可以用纸币兑换的物品,包括但不限于金银铜、食物布匹等实用。的东西。
而这些东西,指望私人不靠谱,只能官。方兜底。】⑤
“什么,那明朝纸币居然没准备保证金!”宋朝人目瞪口呆。
“这得多大本事,居然敢这么玩?”刘娥恍惚不已,本来她不觉得自己有多正面,结果听完,她可太优秀了好不好。
“那明朝还在宋朝之后,直接抄都不会吗?”其他朝代的人皱眉。
“之前一直觉得宋朝差,没想到经济这块,明朝比宋朝还差。”
“朕堂堂帝王的信誉,还比不了保证金吗?”朱元璋咬牙。
身为宋朝之后的朝代,他自然知道保证金的存在,可是知道不代表他也跟着做。
在他看来,他这个明朝太。祖,就是最大的保证金!
【宋朝,在有保证金的情况下,北宋末年及南宋末年等动荡时期,都出现过经济崩塌的情况。
明朝一开始就没有保证金,从明初开始,大明宝钞就信誉崩塌,以至于后面越用,明朝经济就越不行,直至最后变成废纸。】⑥
“经济崩塌,来人,召见懂经济的大人们。”刘娥皱眉,直接喊专业的人来。
“大明宝钞最后变得连废纸都不如,噗!”朱元璋大受打击。
因为大明宝钞是他的心血之一,他投入很多精力进去,现在知道大明宝钞的未来,如何不让他心痛和崩溃。
【除此之外,就是数量泛滥问题,宋朝纸币是时局动荡时期才数量泛滥。
明朝不是,朱元璋是明朝开国太。祖,大明宝钞是他发行的,他一缺钱就会印大明宝钞,只能说大明宝钞之所以崩的快,朱元璋这个始作俑者功不可没。】⑦
“这么说,咱们宋朝也是有优点的是吧?”宋朝帝王们呢喃自语。
其他朝代人要是知道,一定啐他们一脸,因为至今为止,宋朝也就经济一方面能拿得出手,他们非但不以为耻,还反以为荣。
“父皇!”明朝,看到朱元璋捂着心口朝后方倒去,朱标、朱棣等人大惊。
朱元璋嘴里剧烈粗。喘,眼睛却没有闭上,“是我的错?可是我错在哪?不该印那么多钱吗?”
“父皇您别说了,还是休养为重。”朱标等人担心道。
“不,朕要继续听,朕一生经历那么多大风大浪,怎么可能会在这里倒下!”
“而且不把这个问题弄明白,朕心里不舒坦,又怎么能休养的好!”
总之,其他人实在拗不过朱元璋,只能一边担忧一边陪伴,生怕朱元璋再受刺。激。
【纸币数量泛滥会带来两个问题,一个是通货膨胀,一个是货币贬值。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大于实际需求,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物价短期或长期的上涨现象。】⑧
“什么意思?感觉听不明白。”诸朝大部分人道。
而听懂的人,则满脸凝重,“总之就是出大问题了。”
【简单来说,就是钱变多了,东西数量没有变,那样一来物价肯定会上涨,物价一上涨,货币自然变得不值钱。
然后这种情况下,古代官。方还加大力度印纸币,这是生怕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速度慢啊。】
“钱多了,钱不再值钱,反而是东西值钱。”
“可东西多了,难道不是好事吗?”有人依旧迷糊。
“问题是纸币不值钱,你用实用。的东西,换来了一堆废纸,这样也是好事吗?”
“那肯定不是好事,原来天幕说纸币没价值是指这个。”
“东西值钱叫通货膨胀,钱不再值钱,叫货币贬值。”
“这两者也算‘相辅相成’了,只不过是反面的相辅相成。”
“既然这样,该怎么解决问题?”朱元璋明白以后,赶紧问办法。
他已经知道大明宝钞问题所在,可还是没解决办法。
【要知道,纸币所代表的消费,只是经济整体的一部分和末尾。
只在尾。巴上使劲,是不可能盘活经济的,只能从源头的生产下功。夫,才能让经济良性循环。】
“说了跟没说一样,怎么在生产下功。夫,你们倒是说清楚啊!”朱元璋心急道。
其他人虽然也不是很懂,却不像朱元璋这么火烧眉毛的暴躁。
【简单举例就是扩大生产规模,招更多工人,让工人们创造更大生产价值同时赚到钱,有钱之后他们就会买东西,然后带动其他产业的兴盛。
市面上东西多了,还有买东西的人多了,自然能一定程度缓解和度过通货膨胀。
当然前提是不出现突然加印货币的大聪明。】
大聪明们:“……”
“居然那么麻烦,还要从源头做起。”
比起这个,果然还是印钱更加轻松。
【这就是纸币等没价值货币的弊端,像金银铜等货币,就很少遭遇通货膨胀和贬值。
一是因为它们本身就有价值,可以抵御一定的通货膨胀风险,二就是它们的数量无法泛滥,不像纸币,那真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⑨
“看来看去,果然还是金银铜更好!”
“那咱们可要珍惜了,我们可不像后世一样也用纸币。”
宋朝之前,没用纸币的朝代众人道。
“关于这一块,朝廷也得制定相关政策。”
他们官。方也迅速行动。
而已经用上纸币的朝代,人们道:“其实纸币并不是必须的,有时候以物易物也挺香的。”
他们没有金银铜抵御通货膨胀风险,但可以不使用纸币。
这次换他们官。方傻眼。
尤其是明朝,百姓们宁愿以物易物,也不愿意用大明宝钞。
虽然他们强制让明朝百姓们用大明宝钞,可当百姓们真想跳过货币交易环节,还是有办法的。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到咱们今天, 除了纸币外,还增添了虚拟货币。】
“虚拟货币是什么东西?”诸朝人们不解。
纸币他们还能理解一点,虚拟货币就完全不懂了。
【虚拟货币就是电子数字存款, 比起纸币,连实体都没有。
从虚拟货币我们可以看出, 货币有没有实体并不重要, 关键是背后的国家信誉。】
看到虚拟货币的相关视频,诸朝古人倒吸凉气, “这跟假。钱有什么区别?”
“虚假的钱, 居然也能用?!”
“国家信誉, 我想我理解了,国家安稳时,哪怕是虚假的货币也能维持经济, 可一旦国家动荡,哪怕是实体的钱也很难保证。”
虚拟货币带给古人,尤其是古代经济学家们很大冲击。
他们觉得自己对经济一道的理解更深。
尽管他们所在的古代用不到虚拟货币, 可其中道理是相通的。
【大致说完经济,我们来看经济体系。
如果把钱财比作水源, 那么在地面上的钱可称之为活水, 地下的钱被称为死水。
随着古代厚葬和存钱等各种习惯,最后连带地面上的水变少, 少到再也循环不成活水。】
“把钱比作水吗,这我们也懂了。”
姜叶举例通俗易懂, 就是不懂经济的古人们听懂也没问题。
“可怎么让水源‘活’起来”
“之前天幕不是说了,从生产入手吗?”
“谈何容易。”
“说起来简单, 做起来难啊。”
【如果厚葬和存钱行为是个人行为, 那么国家的插手, 会让经济体系更进一步的崩坏。
就像宋朝及之后朝代的纸币,他们加大纸币数量,非但没有挽回经济,反而对经济造成更强冲击。】
“现在知道原因了吧,除非国家愿意,要不然私人对生产力的提高是很有限的。”
“没事,如果咱们朝代不愿意提高生产力,那咱们就换一个朝代。”
原本对他们古代生产发展情况不是很抱希望的人愣住。
对啊,他们怎么就没想到呢,之前真是一叶障目。
【还有明朝大明宝钞就不用说了,没有保证金外,他们还会强制让百姓们使用大明宝钞。
然后最骚的操作来了,那就是明朝的大明宝钞,官。方是不回收的!】①
“噗,纸币他们官府自己都不认,居然让百姓们强制用。”
“这不是明摆欺负人吗!”
“自己发行的纸币自己都不认可,明朝的经济体系还真是……”
“难道明朝就没一个懂经济的官员?不会吧?”
他们实在很难相信这个猜测。
“两种可能,明朝要么没有懂经济的官员,要么明朝的帝王们不听。”
“不回收怎么了!”朱元璋脸色涨红。
他知道这事自己做的不地道,但却不愿意听人直接说出来。
【而这种行为,是实打实的与民争利,明朝把经济损失转移到天下人身上,这种情况是纸币弊端,两宋时期也有。
但明朝跟宋朝不一样,宋朝经济好歹平稳过一段时间,明朝则是从一开始就崩了,可以说经济从明朝建国到亡国,一直都是明朝的短板。】
宋明清的百姓们:“……”
他们这是只有倒霉和更倒霉的处境啊。
“强制让我们收下大明宝钞,却又让我们花不出去,可不就是让我们承担朝廷的损失吗!”明朝百姓们双眼猩红。
以前他们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越来越穷,现在总算知道原因,这让他们如何对罪魁祸首们不愤怒。
“陛下,天幕说破这件事,咱们该怎么办?”明朝臣子们表面忧心忡忡,实则幸灾乐祸。
因为朝廷给他们发的工资,也是不值钱的大明宝钞。②
从大明宝钞一事可以看出,民间百姓和朝廷官员都无法得利。
唯一获利的只有明朝皇室,以及被天下供养的明朝宗室。
“先去找懂经济的官员们来。”明朝帝王们头疼至极,但也不敢再轻举妄动。
大明宝钞就是外行指导内行的杰作,他们怕乱来,大明经济情况会更加严重。
“朕让人改还不行吗……”朱元璋有气无力道。
跟其他接受良好的明朝帝王们比,朱元璋哪怕早知道自己错了,依旧头铁,因为大明宝钞是他的“智慧结晶”,付出自然不是其他明朝帝王能比的。
可是比起智慧结晶,拥有优质帝王素养的朱元璋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所以尽管不舍,他还是下令。
只是,他下令太晚,明朝的百姓们早就承受诸多损失,甚至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
他们濒临绝路,对于朝廷这个罪魁祸首自然恨的牙痒痒。
而他们能否能够成功,则是未知数。
除了明朝开始动荡,还有宋朝。
因为比起明朝只是经济拉胯,宋朝军事能力也不行,百姓对宋朝执政者们更不满。
平稳时期还好,像遇到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时期,偏偏朝廷还对他们雪上加霜,与民争利,这让宋朝百姓们如何不心生怒火。
“朝廷不让我们活,那我们也没必要对朝廷客气!”
“放肆,一群刁民!”面对民间层出不穷的起义,宋、明帝王们自然愤怒至极。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