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劳民伤财和挣钱并不冲突。”
【关于明朝臣子们为什么反对下西洋,也有很多说法。
有说是明朝臣子们想自己走。私、出海贸易自己赚钱的,帝王不下场,他们能赚更多。
后世证实,他们确实这么干了,这种说法不算冤枉他们。】⑦
明朝臣子们:“陛下,臣等冤枉……”
说话时他们实在无法理直气壮,因为后世有切实资。料证明。
“他们不想让朕挣钱,而是想自己挣钱!”
明朝帝王们第。一次正视海上丝绸之路问题,尤其是那些被忽悠瘸的明朝帝王。
【还有说法是,朱棣下西洋的船队取之于民,但下西洋挣到的钱,全都进了朱棣的口袋。
所以明朝臣子们说的劳民伤财,并不算错。】
“下西洋的钱全都进了帝王私库?!”
“帝王把钱全都拿走了?!”
“这可真是劳民伤财啊,光让百姓们付出,而得不到回报。”
“他拿那么多钱干什么了?如果是骄奢淫逸,后世又怎么会给出高评价?”有人觉得奇怪。
【朱棣把下西洋挣到的钱投入到了军事中,就像汉武帝把丝绸之路挣的钱用来打匈奴一样。
从这点看,两条丝绸之路起初原因都不是为了经济,可有了经济收入后,它们被使用。的方式是一致的,也算殊途同归吧。】⑧
“原来是用来打仗了,要是这样就算了。”
“吓死了,还以为被随便花了,要是这样,我们绝对忍受不了。”
明朝百姓们的愤怒一下缓解。
他们可以忍受帝王把钱用到正事上,哪怕他们吃亏,心里也会舒服一点。
可对方要是敢乱花,他们身为利益受损者,绝对忍不了。
【因为花的快,且没有后续,明朝的海上丝绸之路才给人亏/赚的模糊印象。
实际上海上丝绸之路很挣钱,郑和下西洋不以经济为目的都能挣到很多钱,以经济为目的,只会赚更多。
但可惜,明朝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和抓住机会,以至于和大航海时代遗憾错过。】
“郑和,这次不会了,你下次出海,就以经济为目标。”
“朕需要和想要更多的钱。”朱棣对郑和道。
“是,陛下,臣定不负使命!”
郑和接旨承诺,心里热血沸腾。
朱高炽欲言又止,朱棣看到皱眉,“怎么,你还想反对?”
“不是,儿臣觉得下西洋的船队,可以扩建。”朱高炽道。
“你居然同意下西洋了?”朱棣感觉稀奇,要知道这个儿子,之前一直反对他下西洋。
“儿子只是不想以后臣子们吃肉,帝王连汤都喝不到。”朱高炽道。
“朕情况和永乐大帝朱棣差不多,丝绸之路有没有办法挣更多钱?”
刘彻和朱棣一样,挣得多,花的也多。
此时刘彻心里,对挣钱十分迫切。
要不是大汉船只目前不允许,他绝不会放过海上丝绸之路。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②③④⑤⑥⑦⑧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两条丝绸之路简单介绍完毕, 接下来咱们看看两条丝绸之路上的特产。
也就是丝绸之路为什么赚钱的原因。】
“之前天幕提过,好像是丝绸、瓷器之类的东西,尤其是丝绸, 从丝绸之路的。名字就可以得知丝绸的重要性。”
对于丝绸之路上的物品,诸朝古人们并非一点不了解。
之前【衣食住行篇】, 姜叶就提过丝绸之路上的物品。
现在一提醒, 很多古人回想起来。
【买卖,和所处地点、物品种类、交易价格等方面有很大关系。
西域和西洋沿海是地点, 物品种类, 之前提过, 丝绸、瓷器、茶叶等物品,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最后是交易价格,在地点改变, 种类不变的情况下,丝绸之路上的各种物品价格,比在华夏售卖时价格更高。】
“为什么同样的东西在外地就能卖出高价?”
有人没做过生意, 不明白其原理。
“因为稀缺,商人们为什么跑很远去卖东西, 因为东西距离产地越远, 就越稀缺。”
会做生意的古人们给出答案。
【关于丝绸之路的利润,我们需要知道东西方之间是有差异的, 就是有的东西咱们东方有,而西方没有, 反过来亦然。
比如丝绸、瓷器、茶叶这些东西,可能在华夏眼中十分常见, 可于西方的国家却不是这样。】
【双方差异, 造成稀缺, 稀缺提升物品价格。
物品质量问题更不用说,能被丝绸之路带出去的物品们,早就在华夏内部经过筛选,本就是精品,加上其他条件,可以说丝绸之路的挣钱是必然。】
“珍品加稀缺性吗……”有人若有所思。
“其实这种办法也适用于其他地方,并不止丝绸之路,咱们实力弱,去不了丝绸之路,但去别的地方也能挣到钱。”实力不够的商人们道。
至于实力足够的商人们两眼放光,“快,咱们要准备更多的货,然后赚更多的钱!”
想到丝绸之路的利润,他们十分激动。
“丝绸之路上的商品们,都在华夏内经过筛选,就说不可能什么东西都能通过丝绸之路赚钱。”
这样说,反而让人心安,因为这才是正常的买卖思维。
【大家可能对咱们丝绸之路的商品都有概念。
但大家知道西方那边的商品吗?】
“西方那边的商品,天幕之前没提过啊。”
“那些高产粮食算不算?无论是土豆、红薯、玉米,都是西方传来的。”
“这应该不算吧,之前天幕还遗憾郑和下西洋错过高产粮食呢。”
“不知道,也想不出来。”华夏大部分人对西方自然谈不上了解。
“除了食物和调料外,西域那边还有千里马:汗血宝马。”
西汉,有汗血宝马的刘彻道。。
“西洋的话有香料、宝石、金银、珠宝等好东西。”
至于为什么这么清楚,因为他是朱棣。
但除了少数亲身经历和了解的人,大部分人都对西方不了解。
不管是西域还是西洋。
【先来说西域,除去食物和调味料,西域那边最出名的莫过于汗血宝马。
汗血,是因为这种马出汗时,汗水视觉呈现红色,让人感觉和血差不多,因而得名。】
“像血一样的汗水?之前还以为汗血宝马的汗血,指的是汉朝的汉。”
有点了解的人们黑线,“不至于,不过汉朝确实有让汗血宝马和汉马配。种,进行血脉融合。”
【宝马就更不用说了,人会用千里马来形容有才华的人,汗血宝马就是名副其实的千里马。
汗血宝马距离我们已经很远,可对于当时的汉朝而言,绝对是一大助力。
汉朝还是冷兵器时代,像汗血宝马这样的千里马,在热。武器出现之前,就是大杀器一样的存在。】
姜叶身后,视频内,烽烟燃起,比起热。武器的大恐。怖来,冷兵器的交锋,更让人心头发紧。
因为冷兵器距离更近,让人更有代入感。
热。武器虽然厉害,但拉开距离,多少让人们心里少些压迫。
可是冷兵器不一样,诸朝古人们能直接看到利刃划开身体,鲜血直流的样子,这让他们真的很难不多想。
“不对吧,战场是这样吗?”看到视频内容,诸朝真上过战场的人们皱眉。
“这是假的,真的战场才不这样,再说后世都有热。武器了,早就淘汰冷兵器了。”刘邦撇嘴,一眼鉴定视频真假。
话落,视频里大地震动,同时伴随奔腾的马蹄声。
听到声音,诸朝上过战场的人心头猛地一紧,“骑兵!”
【在古代,没骑马的被称为步兵,骑马的被称为骑兵,这是两个不同兵种。
实际上,骑兵对上步兵,是碾压。】
伴随姜叶声音,骑兵们转瞬而至,原本还势均力敌的步兵双方,很快分出胜负。
几。乎是一面倒的碾压,就算步兵们想躲避,也比不过宝马的速度。
“只是一匹马而已,居然能拉开那么大差距。”诸朝古人们愣道,心里终于知道马在战场上的重要性。
也许随着热。武器现世,马终究会被战场淘汰,可是只要还是冷兵器时代,马就是极强的军事资源。
【当初汉朝就是得到汗血宝马这样的宝马,让汉军的实力提升一大截。
可惜的是千里马数量太少,要不然汉朝的军事力量会更强。】
“是啊,千里马数量太少了。”
“不过没事,朕现在有火。药!”
前一句刘彻还有些惆怅,后一句又开心起来。
【骆驼的话,则是西域丝绸之路的功臣。
西域很多地方黄沙漫天,没有骆驼,会增加商队们的困难程度,不小心很有可能迷失在茫茫沙漠里。】
“西域有很多沙子吗?”
“沙漠又是什么?”
诸朝很多古人对西域很好奇。
视频满足了他们。
之前食物篇,出现的西域有。种五谷丰登之美,就算有视频,镜头也很少从食物们身上移位。
可是这次不同,镜头是全景。
只见镜头内,漫天黄沙飞舞,尤其是沙漠,一眼望去,置身其中,连能当坐标的绿植都没有。
“咕嘟,本以为陆上丝绸之路总比海上丝绸之路安全,没想到也很危险。”
说话的人心有余悸,因为听天幕说丝绸之路很挣钱,所以他也想参与进去。
其实他之前就知道陆上丝绸之路不是百分百安全,可是真切看了视频以后,他才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危险性。
“看来得慎重考虑一下了,毕竟我是想去挣钱,而不是想去送命。”
而之前大脑情绪上涌,现在冷却下来的何止一人,还有很多人。
他们不像那些真走过丝绸之路的老手老练,也不像大部分人连丝绸之路的门槛都进不去。
位置可以说是进可攻、退可守。
此前他们眼前只看到丝绸之路的利益,从而忽略其他东西。
现在他们终于正视陆上丝绸之路的危险。
“我觉得咱们还是再想想吧,到时候钱没挣着是小事,就怕人也出事。”
“看来咱们就算知道发财门路,也没那个发财的命啊。”有人叹息,已经放弃。
【骆驼可以说是沙漠中的行舟,不仅耐力好,遇到沙尘暴等危险时,还能为人遮挡,从而减少出事风险。
所以古代西域地域等壁画,商人们往往牵着骆驼,所以骆驼,也是西域一大特色。】①
“居然能挡住那么厉害的沙尘暴,骆驼还真厉害。”
“可不,要不是骆驼,那么大沙尘暴,人能当场吹走。”
视频里,沙尘暴的威力让诸朝古人们脸色煞白。
越这样,越衬的骆驼们沉稳可靠。
“虽然有骆驼能更安全,但是不去就没有危险!”
看到沙尘暴,一些本就动摇的人彻底放弃。
【西洋的话,特产更加丰富,如各种宝石和香料,金银就更不用说了。
西洋那边有各种矿产资源,如金银铁矿、宝石原矿等。】
“西方矿产资源丰富!”诸朝执政者留意到这个信息。
“华夏要想得到西方财富,稳妥起见还是交易为主。”
至于武力抢夺,距离太远,消耗太高,并不是首选。
【除了矿产资源外,还有能源矿,如石油、天然气、煤矿等。
虽然这些资源咱们华夏也有,但放眼整个世界,华夏外资源更加广阔。】
“没错,外面的资源比家里更多。”刘彻等帝王眯眼,把目光眺望到华夏之外。
对于他们来说,华夏内部资源已经是属于自己的东西,用自家资源和用外界资源,意义可不一样。
“唉,当初明朝要是把下西洋继续下去就好了,也不求明朝发展多好,起码西方变厉害的时候,咱们华夏不至于做睁眼瞎。”
“只能说可惜了,一步错过,步步错过,等到清朝,咱们实力已经比不上西方。”清朝百姓们嘴里苦涩。
越是往后时代,越能知道明朝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但可惜,明朝除了前期下西洋,中期和后期都没了动静。
这让身处后世的他们如何不遗憾。
“外面好东西真多。”明初,朱元璋忍不住为西方丰富的资源感到心动。
“那爹咱们下西洋吗?”朱棣问道。
如果是之前,朱元璋就算不揍朱棣,也得斥责,因为他对下西洋一事态度十分保守。
可现在,朱元璋动摇了。
朱棣一看自己没挨骂,觉得有门,“爹,咱们赶紧组建船队吧,去晚了好东西没了怎么办?”
“老四你这么积极干什么,以后大明江山又不是你的。”朱元璋看着朱棣,语气冰冷道。
朱棣当场愣住。
朱标脸色微变,“父皇……”
朱元璋看向他们兄弟两个,道:“怎么,朕说错了吗?”
“……父皇没有说错。”朱棣反应过来笑道。
心里不是不难受,只是比起难受,朱棣更清楚自己大哥在自己父皇心里的分量。
那个分量,哪怕未来的他成了永乐大帝、明成祖也无法超越。
朱元璋的态度已经很明显,哪怕朱棣未来很有成就,可只要朱标还活着,朱棣就没有可能。
“老四,你大可学唐太宗对你大哥来个玄武门之变。”朱元璋敲打朱棣,让朱棣别想跟唐太宗李世民一样对自己兄长下手,他防着呢。②
“爹,您高看儿子了,儿子就算唐太宗,您也不是唐高祖啊。”朱棣嘴角抽搐。
他当然有机会对他大哥下手,可问题是他爹明太。祖跟唐高祖不一样。
“知道就好,去忙船队吧。”朱元璋冷哼。
“把船队交给我吗?”朱棣愣道。
“你不干,难道要让你大哥操心!”
要是以前朱元璋肯定会把重要差事交给太。子朱标,可是朱标身体不好,比起差事,自然是朱标身体更重要。
【丝绸之路除了沟通东西方的经济外,还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比如咱们古代的四大发明,就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西方的。】③
“东西方文化融合?”
“四大发明传入西方?”
诸朝古人们一愣,不知道怎么回事,他们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
【西方那边对其进行加工改良,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
好的方面先不说,坏的方面以火。药为例,火。药被西方改良后,反过来轰开华夏国门。】
诸朝:“……”
“啊啊啊,以后走丝绸之路的人别乱往外传东西!”
“看来丝绸之路也不是什么东西都能卖的!”丝绸之路的商人们擦冷汗。
他们可不想今天卖给西方的东西,明天变成捅他们自己人的刀子。
“武器没有错,区别只在于人如何使用……不行,还是好气!”
“人家拿着从咱们手里得到的东西反过来欺负咱们,还有比这更憋屈的事吗!”
诸朝执政者们越想越气,根本冷静不下来。
“以后长心眼,别什么好东西都送给外人!”李世民抿唇。
其实他对附属国挺大方的,好东西没少送。
前提是附属国实力不超过华夏,要不然就是养虎为患。④
之前李世民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他自己本身有实力和自信。
可是他忘了,不是所有帝王都能像他一样。
“不行,果然还是把那些地方打下来吧。”想到已经送出去的好东西们,李世民心里焦急。
他决定把那些东西“收回来”,尤其是知道未来有不肖子孙李隆基的情况下,李世民怕自己不做,后世就做不到了。
“就算明令禁止,对方有心,有些东西该泄露还是会泄露。出去,咱们需要做的就是研究速度不能比敌人们慢。”
诸朝执政者们没指望只要下封口令,这事就万无一失。
他们看透后世华夏被欺负的本质,决定从源头入手。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悲剧发生。
“这次直播过后,诸朝一定会全力研究科技,倒是咱们这边,来研究一下经济。”东汉,邓绥太后道。
邓绥是少有一开始就支持张衡、蔡伦等科研人员的人,可以说她朝代的科研速度就没慢过。⑤
既然科研速度不慢,邓绥自然有心情考虑经济的事。
“朕想自己治下的百姓们能过得更好……”
虽然哪怕没有天幕,她也能力挽狂澜,可邓绥还是希望百姓们能少受点苦。
“以后朝廷要对丝绸之路商品们管制,不要什么东西都卖。”
“当然,别家的好东西能进来。”刘彻道。
在这之前,陆上丝绸之路的商品们并没多少限制,朝廷管制方面在于关税。
现在,汉朝丝绸之路的商品种类严格起来。
明朝,郑和把书籍等文化知识更换成更多的丝绸、瓷器和茶叶。
朱棣眸光晦涩的问太。子朱高炽:“朕驾崩后,你还会下西洋吗?”
朱高炽垂眸,“会,儿子会继续下西洋。”
“之前是儿子想差了,只看到下西洋劳民伤财的一面,没看到臣子们的私心。”
一想到帝王都因为劳民伤财而停止下西洋,臣子们却出海贸易赚的盆满钵满,朱高炽心里就很不得劲。
“他们其实说的也没错,下西洋确实劳民伤财,朕之所以把赚的钱都进私库,是为了军队。”
“等到你登基,不再需要战争,下西洋赚到的钱,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吧。”
“父皇……”朱高炽惊诧,觉得自己父皇陌生。
因为他父皇,以及他们朱家,都不是在乎百姓们的人。
所以朱棣的话,怎能让朱高炽不吃惊。⑥
“是不是觉得这话很不像朕?其实比起西洋那些外敌,朕更担心咱们大明内部。”
“朕有实力,朕活着大明就算有乱,朕也能镇压,可是你不一样,你不以武力见长……”朱棣说着,看着自家太。子肥胖的身体陷入沉默。⑦
他胖儿子走路都需要人搀扶,还武力呢。
越看朱高炽的样子,朱棣就越担忧。
朱高炽反应过来,“随着天幕出现,大明越来越乱,虽然天幕给了咱们不少好东西,可也给咱们带来许多麻烦。”
而他们只想要好处,不想要麻烦。
可惜事情不如他们愿,他们只能承受。
“朕不想你爷爷建立的大明只传几代,要不然朕实在无颜去见你爷爷。”
“大明未来就交给你了,你小子要是敢让朕失望,你给朕等着。”朱棣半是嘱托半是威胁。
“是,父皇,儿臣一定好好干。”
朱高炽赶紧答应下来。
【今天的直播就先到这里,明天我们会为大家带来新的内容。
大家明天再见。】
眼看时间差不多,姜叶和江雪跟观众们道。
“还好经济篇不像火。药篇那么短。”
“不知道这次是什么游戏?”
很快姜叶和江雪离开,天幕开始小游戏。
游戏内容是一大堆打散的图文,比如瓷器、宝石等,然后旁边是两个有所重叠但不完全重合的圆圈。
一个圆圈里面写着“东”,一个圆圈里面写着“西。”
“这个东代表咱们华夏吧,西代表西域、西洋等地方。”
“不过游戏该怎么玩?”
游戏看着并不复杂,却是诸朝古人们第。一次遇到的游戏类型。
“点击图文可以把它们挪动到圆圈里。”
“我试了,发现有的能挪进去,有的挪不进去。”
“看到圆圈里面的字了吗,你得把东西方的图文分别挪到它们里面,就像西方的宝石,就进不了东方的圈。”
“那圈重叠的地方又是什么意思?”
“是香料和金银等东西,它们代表东西方的互通、流动。”
丝绸、瓷器、茶叶等东西,可以在西方销售一空,可是香料、金银等东西却是流动的。
它们可以从东到西,也可以从西到东,所以位于两个圈的重叠位置。
游戏玩法并不难,诸朝古人们很快摸索会。
虽然刚开始完不熟练的时候会失败,多来几次,很快就熟悉。
熟悉的不只有游戏玩法,还有游戏内容。
比如东西方各自商品,和东西方共通的东西,
“这是……丝绸之路的地图。”
刘彻注意到随身天幕,地图里的情况。
地图还是【饮食篇】时得到的,最开始它上面只有华夏的食物,后来内容慢慢增多。
这次天幕直播结束后,突然多出丝绸之路的路线图。
不仅是汉朝的陆上丝绸之路,还有海上丝绸之路。
虽然路线只标注了大概,可也比他们自己从头摸索好。
看着只有大概的海上丝绸之路,刘彻抿唇,“要是路线更清晰些就好了。”
这样他能省很多劲。
除了刘彻,也有一些帝王得到地图,他们的地图内容,也一同被更新。
“就算有地图,茫茫大海航行,也很危险。”
“咱们出事是小,就怕无法完成任务。”
诸朝派遣出海的队伍,当然不止经济贸易那么简单。
经济肯定重要,但暗中探索西洋资源的事,也很重要。
就算有些资源他们现在用不上,后世也绝对能用上。
“那些普通人得到了一份清晰地图,有多清晰?”有帝王看着自己不是太清晰的地图问道。
“堪称纤毫毕现,不过它们地图范围并不广,且还会随着自己移动而变换。”
“既然范围不大,就不用理会了。”帝王们挥手,不是他们心宽,而是这次得到地图的人实在太多,他们想计较都计较不过来。
现在知道那些人虽然地图清晰,但范围不广,就放下心来。
地图是大部分古人这次游戏的奖励,第。一次看到自己身边的地图,他们十分稀奇。
“这次游戏奖励和经济好像没什么关系。”
“毕竟游戏不可能直接给咱们丝绸瓷器、金银财宝等东西吧。”
“也是。”
一个月后,姜叶和江雪再次直播。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②③④⑤⑥⑦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前面我们讲过华夏四大发明之三: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现在我们为大家带来第四大发明:指南针。】
姜叶和江雪一开场就点明主题。
诸朝古人们睁大眼睛, 激动道:“第四大发明终于来了!”
“造纸术和印刷术配套,在华夏文字、文化上”起到巨大作用。
“火。药就更不用说了,直接颠覆战场格局, 那么同级别的指南针,又能对华夏起到哪方面的作用?”诸朝古人们好奇。
也有人琢磨, “指南针这名字有些耳熟啊。”
到宋代, 已经有指南针的说法。①
【虽然本直播内容内,指南针是华夏四大发明里最晚出场的, 但按照时间线, 指南针是四大发明里最早的那个。
早在战国时期, 指南针就被发明出来,那个时候它的。名字是:司南。】②
“原来是司南!”
“居然是司南!”
诸朝古人们惊讶,有震惊, 也有不敢置信。
“等等,司南好像没法跟其他三大发明比吧?跟其他三大发明比起来,司南太过平平无奇吧。”
“对啊, 指南针早就发明出来,虽然很多时候也会派上用场, 可要说跟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几大发明并列, 是不是太过高看?”
面对指南针位于四大发明之列,诸朝古人们的接受度没有其他三大发明高。
因为跟其他三大发明比起来, 指南针受众范围小。
造纸术和印刷术搭配,可以惠及全华夏, 火。药在战场上使用,威力惊人, 也让人印象深刻。
可是司南/指南针, 在大众心里, 就是用来指路的。
虽然对于需要用指南针的来说,它就是神器一样的存在。
可对于用不到指南针的人来说,就是鸡肋。
评论区有人力挺指南针,也有人质疑指南针,双方情绪越来越激动。
姜叶和江雪随意扫了两眼,【其实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支持指南针的人,是因为指南针能为自己带来帮助,质疑指南针的人,则是因为平时使用不到指南针。】
“没错,平时没事真用不上指南针这种东西。”因为诸朝古人们大部分时间都不会远行,只在自己附近区域活动。
这是古人们生活水平及道路、社会造成的局限性。
可能对于九成以上的古人,指南针都不是必需品,也就很难理解指南针为什么能位列四大发明之一。
“之前三大发明,可是能改变世界格局的存在,指南针难道也能吗?”有这种想法的古人们不在少数。
别说对指南针不感兴趣的人们,就是需要指南针帮助的人们,也不禁自我怀疑。
“指南针确实有用,可为什么能位列四大发明之一啊?”
【时至今日,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已经和我们息息相关,火。药虽然不常见,却也默默维系着我们的和平生活。
至于指南针,距离大家也没想象中的远,指南针的作用是指明方向,我们现在出行的日常导航,就是指南针功能的升级版本。】
“日常导航?”诸朝古人们对这个词并不熟悉。
然后他们看到视频里,后世人坐在车里,只是说了一句话,导航就为其规划好路线,不禁睁大眼睛。
“后世导航连问路功。夫都省了?!”
“何止,他们能导航的地方很远,这意味对方对路不熟悉也不会迷路。”
“未来导航就是咱们现在的司南/指南针,这变化的未免也太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