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你好好休息,再过个把月三清书房的先生就要到堂了,你可就休息不得了。”
“三清书房?”
“嗯。”阿暖道:“裴府的仆从皆有机会习文断字,我们虽为仆从,但裴氏不拟奴契,待到成年可随意出府,无论是从仕从文,都自行决定。”
也正是这项规定,裴氏之内诞生出不少惊世之才。裴氏慷慨,许以文墨,却不屈其志。而三清书房就是园子内供众人听学的地方。
“原来裴府还有这个规矩。”
“这里不是裴府啊。”
裴府以文礼之法名冠天下,族内仆从皆须自小习文,从文仆之德,而如阿暖这般的侍女虽是家生子,但因年纪尚幼,又无才名,还入不得裴家本府。
阿笙眼中有几分疑惑,复又问道:“那这里是……”
阿暖苦笑,合着这妮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哪。
“这里是裴氏的上阳园。”
裴氏上阳园是裴家祖上所建,经数代人的扩建,占地宏大,其内不止有雕梁画柱,园林楼阁,亭台水榭,更有四季花色,珍稀贵植,每一处衔山报水之景皆由历代山水大师亲自打造,可谓一步一景。
裴氏上阳园的历史甚至早于央国帝宫。
每年临夏之时,裴世族人便会移居上阳园内避暑。
“我知道你初来乍到定然心中不安,不过你放心,裴氏虽然规矩多,但咱们这里除了掌事姑姑和书房先生严肃了些,平日里不用直接服侍主子,只是做一些杂事,所以还是很宽松的。”
阿暖又与阿笙讲了许多,阿笙睁着一双珠玉般的双眼定静而认真地听着,并无半点心猿意马,也从未打断,只是适当地时候应两声,这让阿暖的讲述欲攀升,将上阳园内外都讲了个干净。
阿笙撑着听了许久,又忽觉困乏,直至瞌睡着脑袋一点一点,也未打断阿暖。
阿暖知她饮了药,容易疲乏,方才扶着人躺了下去,顾自退出了房内。
房外的院内,一位颇为年轻的女使已经候在了那里,此人名为文清,是裴氏本府的一等侍女,主母阮清寒听闻裴钰带了一名背景不详的少女回上阳园,颇有些意外,因此着人来看看情况。
“我奉夫人之命前来询问你几句。”
“阿姊请问。”阿暖端正地向文清行礼,而后站定,断没了在阿笙面前那番不稳重之感。这种服从是刻在裴氏之人骨子里的。
“你与她讲了这许久,她可曾打探过九公子或者府中其他贵人?”
阿暖摇了摇头,“她只是问了些园内的规矩,其它什么都没问过。”
“那可曾提过她自己的背景?”
“一问到这些就哭,倒也没问出什么来,隐约提到与母亲相互扶持生活。”
闻此,文清微微蹙眉。捡到阿笙的次日,裴氏便派人去寻了她所驶的马车,却毫无所获,怕是早被那盗匪给弄走了,一时她的身份倒是无从查证。
只知道按路线,她那马车应当是自帝京而来,究竟来自哪个府门却是毫无线索,而这几日京中也无人家报案寻人。若真有什么大的背景,这人没了家中早该翻天了。
“好。”
说罢,文清又看了一眼屋内,方才转身离开二人所在的梅院。
阿暖看着文清离开的方向,不由松了口气。
待屋外再无动静,屋内阿笙缓缓睁眼。她近来本就眠浅,阿暖与文清的对话倒是让她清醒了许多。
阿暖与她对话之时的确有意无意地打听她的来历,阿笙并未去编造。
因为她就算说了,裴氏就能相信她的片面之言么?以裴氏的能力要查证并不难,说得越多,错得越多。
与其如此,不如什么都不说。
只是就连阿笙都未想到的是,窦氏连寻她的心思都没有,这才更加落实她无依无靠的背景。
这侍女称自己是奉夫人之名而来,裴氏的夫人,会是那阮氏么?
裴氏主母阮清寒尚在闺中之时与阿笙母亲有些交情,若是求她,或许念在从前的情分能够帮自己,但问题是阮氏会帮苏府么?
念及此,阿笙不由想到了外祖父,那个曾经对自己、对父亲那般慈祥的人,却在苏家落难之时落井下石。
想到这里,阿笙的心浸满一片凉薄的意,眼眶微薄的湿润很快又被风吹干了去。
世族之间,终究是以利相交。要拿什么才能让阮氏答应帮自己?在时机到来之前,她不能贸然行动。
她的机会只有一次,苏家之事事及天家,若阮氏无心,或者时机不到她便被人发现,裴氏怕是不能再留她,此路便算断了。
而按照阿暖此前所说,园内之人平日里根本没有机会接触裴氏本府之人,若要寻阮氏还得找个时机,在那之前,她须得在这上阳园内站稳脚跟。
因此,此时什么都不问,什么都不寻,不惹人怀疑,才是上上之策。
阿笙看着屋外天光漏进窗门的斑驳,几分恍惚,光影摇曳中,她再次睡去。
第五章 弄墨姑姑
屋内梵香清绕,沁人心脾,屋外天光迤逦,印照着池水汤汤。一名女子拿着一则文贴借着天光在细细地看着,她是裴氏外院的一名管事姑姑,弄墨。
裴氏时隔十余年迎来新任家主,祖地堂庙九巡九礼,上告圣贤与君王,礼告同族与百姓。走过那许多礼教仪式之后,裴氏方才决定于春夏交接之时正式在上阳园宴请百家。
上阳园此番迎客,王孙贵族,清流名士,皆在其列。
弄墨看着文贴中安排之事,园内的这群孩子又该有的忙了。
此时,日常洒扫的队伍经过弄墨的院落,她余光扫到那队伍最末尾似乎有一个尾巴,每走几步就要被手中的扫帚挂着步子。这不,刚走两步,便又踩了上去,差点跌了。
梅园洒扫的用具都是按照男丁的体格定制,一把扫帚便能比阿笙那个子还高上小一截,她拿着走路难免耽误了些。这时弄墨才想起来,她这里还有这么一个丫头。
这个月以来阿笙都在自己那小房内养着,身体见好了便去领了活,虽然是一点也没闲着,但忙也没忙出个所以然来。
弄墨见她干活多是现学现卖,阿暖他们怎么做,她便学着怎么做。她也知道自己干活并不利索,倒也没有麻烦别人,都是众人结束之后,她一个人按着自己的节奏将手里的事情默默做完,也未曾喊一句累,进园子一个来月,消瘦了不少。
所以弄墨对她也无甚可挑剔的,做事虽是笨拙了一些,但还算勤恳。
“阿笙。”弄墨将人唤停,那头的人颇为熟练地转身而后将手上的扫帚往身后一甩,方才站定。
“姑姑。”阿笙欠了欠身。
“今日早些将事情料理完就去书堂先生那报个到,此后便跟着阿暖他们一起去修习吧。”
弄墨此前倒一直将这丫头忘了,既进了裴氏,便没有不识文墨之人。三清书堂每三日开堂一次,专为园内之人讲学。
阿笙闻此又低身见了见礼,方才提着她的扫帚小跑着去赶前面的人。
自阿笙在园内正式待下来后便搬去了阿暖的院子,小小一个院落就她二人倒也清静。
入夜,待阿暖回房的时候,便见到灯火下阿笙笔直的背影,她正在看着今日从学堂领回来的书本子,《谦德录》。
这便是这些时日三清书堂的功课。
阿暖见阿笙那般严正以待的样子,还想宽慰两句,却见她看书不过“走马观花”,这书本子一页页地翻,也不知道看进去了多少,多半也只是随意翻翻。
果不其然,阿笙很快就将那本子翻完,便放到了一旁。这《谦德录》虽不算厚,但若要细细看完还需得时间,阿笙这般速度哪能读进去多少。
想到这里,阿暖还是提醒了一句,“虽然我们园子比不得府内的要求,但先生教学还是很严格的,你初次入学,还是要用心些。”
“嗯。”阿笙点了点头,但却再未去碰过那本书。
接着便是几日连绵的雨,清晨阿笙随着阿暖去学堂听学,下午又是花圃的活,有时候天黑后都不得歇,这般连轴转着让她每日倒头就睡,纵使屋外泼天的雨都不见有半分转醒。
这日,因早上实在困倦,阿笙在堂上瞌睡被先生发现,便罚抄了堂间内容,着晚间交予弄墨处。
阿笙倒也乖巧,并不辩解,紧赶着在夜间抄写完,便趁着夜色去了弄墨的院子。
刚进院子便听到厚重的咳嗽声。
“姑姑,我来交先生布置的课业。”
阿笙见礼后在院外等了半响,不闻回音,倒是那咳嗽声更加急促了些。
阿笙微微蹙眉,又朗声道:“姑姑,你可还好?”
此时屋内的人仿佛才听清屋外的动静,开口说了一声什么,未说分明便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阿笙看了看屋内微量的灯火,起身道:“姑姑,我进来了。”
说着便推门而入。阿笙曾听阿暖说过,弄墨此人不喜铺张,唯爱文墨,果见屋内陈列了不少大家的手笔。
但阿笙也并未多看,径直走向那屏风之内。
烛火悠然,床榻之上,弄墨的脸色有些惨淡,一旁的地上还有被她打翻的药碗。
弄墨要强,这些时日园子里本就忙碌,她便自己抓了些药拖着,今日忽而开始高热。待阿笙到的时候,弄墨已经病的有些迷糊了。
“我去找大夫!”
上阳园内本有族医驻守,但这几日老大夫回家省亲,因此须得去城中寻人。
但现在这个时辰,等人到了城中该是夜深了,也不知还能不能找到愿意前来的大夫。
但阿笙并未犹豫,立刻叫上了今日守院子的一名侍从,驾车往城中去寻。
上阳园所在的安阳并非商城,入夜之后城中便少人走动,阿笙好不容易找到一间医馆,却已然是大门紧闭。她敲门许久却不见有人应门。
阿笙转身正欲离开,却似乎听得内里有动静,她贴着门逢下细地听着,似有人往正门处赶,却又被谁给唤了回去。
“不过挣那点碎银,这大半夜的理那些作甚。”
阿笙听了半响,却只听清这一句女声,而后馆内又没得动静。
她自知如今夜色已晚,这般打扰的确不该,但弄墨那样子若是等到天明再医,怕人会被烧坏。
小时候,苏府隔壁院子便有一个女娃,因耽误了治疗,被烧成了痴傻。
阿笙看了看医馆一旁的小巷子,转身便跑了进去。
这类小医馆多半是前后院相连的结构,后院便该是大夫自己居住之处。
阿笙看着灯火早灭的院子,院旁还放着晚间送来的柴火,看样子还未来得及搬进去。
屋内,原本已经安寝了的邵大夫忽而闻得一股浓郁而刺鼻的味道,原本就浅眠的他立刻翻身下地,又闻有人高呼“走水”和人群跑动的声音,他赶紧摇醒了妻子,披上衣服往后院赶去。
两人衣衫不整,十分狼狈地冲往后院,却见阿笙捂着口鼻,而她身旁便是一堆燃起来的柴火,其上浓烟滚滚。
见人出来,一旁的侍从立刻将手中备好的水浇了上去,浇灭了那团柴火。
邵大夫不可置信地看着那个半大不大的丫头,这才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
他夫人正要大骂,却被他制止了,既然都已经到这个份上,他也不是个心硬的人。
再来,后院的围栏也被这火气给点着了,还得找人修缮,这钱总要找人赔才是。
车马一路疾驰,邵大夫几乎是连拖带拽被人带去给弄墨诊病。
等到大夫向上阳园告斥阿笙差点烧了他的院子时,弄墨才意外地发现,这个平日看着庸钝的女娃,没想到却是个胆大机灵的。
接下来几日,阿笙依旧忙得瞌睡,被罚之后每日拿着抄写的书本去弄墨房里转一圈。
弄墨如何不知她的心思,园里忙碌,根本分不出人来照顾自己,她这是借着理由每日来看看,唯怕那日的事再发生。
若换了旁人,在这个时候多说两句讨巧的话,认了这个不大不小的恩情,日后在园内岂不是能更舒坦些?
但这丫头就是一句好话不会说,每日就是例行地来看看她,然后便离开了。
念及此,弄墨不由摇了摇头,终究还是年纪太小,不善人情事故。
第六章 才能初显
又是半个月连绵的细雨,弄墨休养了这些时日才算好利索。青山苑因要接待外客,这几日在移景,正午的时候,嬷嬷亲自来问,说是到这个时候了都不见几个小的出现,今日莫不是都去偷懒去了?
弄墨这才派人去问,一问才知,前日里三清书堂考核,今日先生留堂了好几个人,现在还在书堂那训话。
弄墨这才亲自去看看。还未走近便见那教书先生手里拿着戒尺,一边晃着作势要打,一边嘴里还在教训着。
吓得几人不断缩脖子后退,但又碍于先生在前,不敢挪步子,模样几分滑稽。
几人的末尾还站着一个最小的,她就那么低着头,也看不清神色,乍一看倒是一幅受了教训的模样,低眉敛目的。
“谦德乃是央国学子立德之本,你们学了三月,足足三个月,考核居然还要靠作弊。”
说着胡先生又将手里的戒尺晃了晃,终究还是没打下去。
“好,就算你们要抄,你们全指着一个人抄是怎么回事?”
抄都抄得这般愚钝,想到这里胡先生手中的板子晃得更加厉害。
说着又指了指站在最末尾的阿笙,“还有你,他们要抄,你就不会避着点,你也是从犯!”
让胡先生最生气的地方是这本书是裴府立学中最基础的,府内同年纪的已经开始学农书了。
而他们这几个学了几个月,还要去抄一个只入学一个月的,况且被抄的这个,上学一个月,有半个月都在堂上打瞌睡。这让他这张老脸往哪搁?
见阿笙只是低着头也不说话,看似是个闷葫芦,但胡先生知道,这丫头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主,精着呢。
“说话!”
听得胡先生这一声,阿笙方才伸了伸自己的胳膊,道:“回先生,那案几我这胳膊也遮不严实。”
三清书堂的案几是统一定制,对于此时的阿笙来说倒是大了些,她找这个理由不过是寻了个歪理避重就轻,谁都不得罪。
阿笙外来,这园子里的人情世故须得维护,胡先生也是明白这一点,但今日若是不一同罚了,这堂上的规矩可就没了。
弄墨走近,对那先生行文士礼,而后道:“辛苦胡先生了,你们劳先生费神至此,还不快谢过先生指导。”
众人闻此,低身见礼,齐声道谢。
胡先生这气就仿佛一拳打在了棉花之上,左右闹心,最后罚了众人抄写书本,复才放人。
待众人离开,弄墨方才浅笑道:“动气伤身,还是要紧着自己身子。”
闻此,胡先生长舒了口气,才觉自己此前甚为失态,“让你见笑了。”
弄墨笑而不语,她自然知晓,族内的先生都大有本事,但与本府对子弟要求不同,园子里的这些丫头小子多不是从文的料,被派来这里讲学自然是有些屈才的,难免会让人心中愤然。
但生气归生气,胡先生看着弄墨正色道:“新来的这个丫头是个有头脑的,这谦德虽不算难,但她学得过于游刃有余,许多东西看一眼就不会忘。放在园子里,倒是可惜了。”
“先生的意思是……”
“华清斋才适合她。”
三清书堂这样的地方裴氏有许多,但华清斋只有一个,那里是裴氏培养文士与谋士的地方,从那里走出来的大多会是闻名各国的大才。
裴氏惜才,因此裴氏之中无论主仆,只要有尚学之人皆能获得族内的栽培,裴氏各个旁支每年都会往本府送去拔尖的人才。
“我知她并非裴世族人,但若是这园子里能走出一个精明的来,本府那边也能想起你我的好。”
上阳园内之人大多图这里的清闲,少有上进之人。
弄墨自被派来此处管事之后,便再未有调动,早年也有屈才之感,只是日子久了,她自己反倒习惯了龟缩在一隅的日子。
今日得胡先生提起,弄墨心中倒是起了些波澜,毕竟自己着实还欠这个丫头一份情。
晚些时候,待阿笙等人赶到青山苑的时候正见到一辆辆牛车拉来的花簇,都是要布置在东边的几个院落内,园内是想将去年养到现在不成样子的都替换下去,省得误了贵人们的眼。
阿笙看着那些颜色绚烂的花簇,问阿暖,“这些全都要种上?”
“自然。”阿暖道:“此次上阳园宴请的是八方来客,不止央国世族文士,所以府内特别交代,要用上各国时兴的鲜植。这些可废了老大的劲才弄来。”
阿笙闻此,默默不语,便顺着嬷嬷的指示开始干活。
夜间,阿笙将准备休息的阿暖扯了起来,正色道:“有些话可否代我说与弄墨姑姑?”
阿暖有些困乏,道:“为何不自己去?”
阿笙摇了摇头,“她怕是不会信我。”
阿笙乖巧,自入园以来虽然众人对她还算和气,但也难免会有被为难的时候,她都默默忍着,这些阿暖都看在眼里,今日听她这话,又叹了口气。
“明日替你去。”
次日一早,阿暖便去了弄墨的院子,将阿笙说与她的话说与弄墨。
此次上阳园宴请的多是文人墨客,因此园内须得留意来客的一些习性。越是文人大家,脾气越是刁钻。
例如先越的祝鲜,曾大斥时人沾花弄性,沉溺皮色相貌,又唾名花张扬,同为粪土浇灌,却借名士之口广搏赞誉,借以讽刺沽名钓誉之辈,还曾让人将自家后山桃林铲了个干净,从此家中不见任何花色。
若是上阳园以花色迎他,怕是不妥。
弄墨看着阿暖磕磕巴巴将这些话说完,默了默,而后道:“此事我会安排,你下去吧。”
得了这话,阿暖低身见礼,正要离去,却听弄墨道:“去将阿笙叫来。”
阿暖心下咯噔,以为是此话当真逾举,正要开口分辨,却对上弄墨沉静的眼,让人不容拒绝,复低首退下。
未久,弄墨便见阿笙低敛着眉目前来。
“那些话是你教阿暖讲的?”
弄墨自然是熟悉手下这些丫头的,阿暖这人规矩守得,但他国名士之事她断然不会知晓,因此这话只能是与她同屋的阿笙说的。
既然能将自己叫来这里,阿笙便知弄墨已然知晓,因此并未否认,“回姑姑,是我告诉她的。”
“你的这番话无过有功,为何不亲自来说与我听?”
阿笙依旧低敛着眉目,她知道弄墨不比阿暖她们,瞧人很准,因此并未隐瞒,“姑姑不会信我。”
“我如何不信你?”
闻此,阿笙抿了抿唇,开口道:“我身份不明。”
今日的风有些清凉,吹皱了桌上覆着的几张薄纸。
弄墨看着阿笙低垂着眉目,甚是乖顺的模样。
她忽而想起裴氏亦有与她岁数相仿的姑娘,但都还在父母膝下承欢。
弄墨看得出阿笙自小家教不错,应当也不是苦出身,但她此时却要谨小慎微在他人手中讨活。
她不由叹了口气,“我识人靠的是自己的眼睛,而非随人杜撰的背景。裴氏既然收留于你,便不会多生疑虑。你亦不该自轻。”
闻此,阿笙抬眼看向弄墨,问道:“姑姑信我?”
“我不完全信你,但我知道凭你为人,断不会杜撰双亲亡故这般大逆不道的话。”
阿笙听闻这话,眸光闪烁,而后又敛了眉目。
怕惹她伤神,弄墨便再未谈此话,而是道:“我会将你今日所提之事上报给本府,若得采纳便是你的功劳。”
“谢姑姑。”
阿笙乖顺地行了行礼,弄墨问道:“你如何得知他国文士的习性?”
阿笙如实道:“小时候,父亲也曾请过先生教习,是那时的先生提过。”
“只提过你便记得了?”
“是。”
弄墨倒是想起了那胡先生的话,复又开口问道:“说来在你这个年纪当正是对未来有畅想之时,你对自己可有什么打算?”
阿笙低首,道:“我现在只想得一安稳之地生活,无其它想法。”
弄墨摇了摇头,道:“想好了再答。”
阿笙眉目浅淡,余光扫到了弄墨满屋子的书画,一时计起,道:“小时候第一次听闻央国许女子参政之时,也曾想过有那一日能以文采做那巾帼不让须眉之人。”
说着,阿笙又笑笑,道:“不过都是从前的妄想。”
弄墨似乎对她的这个回答十分满意,道:“你这般年纪,尚有机会,不必轻贱自己。”
“裴氏重才,无论主仆有才之人皆可得族内培养。你可愿去华清斋修习?在那里你可以接触到这里远无法为你提供的帮助。”
“可是……”
“裴氏每年都会从华清斋中挑选出色的子弟大力培养,拔尖之人族内可许金银珠宝、仕途前程,但凡你提的出口的,裴氏皆可允。”
弄墨的话在阿笙脑中如洪钟敲响,久久回荡。
或许这就是她寻的机会。
弄墨见她久不答自己的话,以为阿笙还在顾虑自己的出身,不由浅笑道:“你以为裴氏之人会惊惧你一个幼女的身份?”
闻此,阿笙静静地看着弄墨,听她道:“可知为何即便你身份不明,上阳园依旧收留你?”
阿笙摇了摇头。
“因为裴氏不惧。”
简单一句,凭的却是这个古老门楣的底气。
裴氏并非当真没那个能力去彻查阿笙的底细,而是阿笙不值得裴氏多花心思。
“莫要多有忧虑。”
弄墨的话让阿笙悬着的心安稳了不少。
“那么你的回答是?”
弄墨挑眉,看着阿笙,但她却并没有立刻应承自己,而是问道:“那姑姑呢,姑姑要的又是什么?”
阿笙知晓每年能推荐入华清斋的人须得万里挑一。如此机会,却给了一个入园不过俩月的她,阿笙不信这没由来的赏识。
这般年纪,却已然不信人心,弄墨微微叹了口气,道:“等你坐上华清斋的首位再来问我这个问题吧。你如今一无所有,所有的许诺都不过是好听的空话罢了,莫要再与我提。”
闻此,阿笙躬身拜服,朗声道:“那便多谢姑姑。”
第七章 上阳园开园
不日,府内传回消息,园内迎客的布景还是以上阳园原本的和天地造化,端山水气脉为主,那些远送而来的名花则全部做成簪花,入园的姑娘们皆可获赠。
忙碌了三个月,上阳园终于接到府内通知,于次日开园宴客。
那日天光迤逦,朱红大门迎着朝阳层层开启,玉石为阶,水墨群墙,从外望去,一片翠色障眼。
步入其内,如转山水之间。青山横陈,流水汤汤。忽而脚下一转,视野豁然开朗,可见景致层叠,聚天地造化,磅礴之势借春风一度。
上阳园虽由来已久,但裴氏非大宴不开放此园,今日各家得见园内布景妙取自然之法,无不赞叹。
阿笙跟着园内众人一同忙前忙后,脚下生风却又不得在外客面前失仪,鞋子都差点被磨出了火花。
听闻夫人阮氏即将到园内,阿笙心中一滞,她默不作声地站出了半步,好让弄墨看到自己。
前园森严,须由管事姑姑带人亲自接应。
弄墨与人吩咐了几句,转身便见阿笙乖顺地站在那,便叫上了她。若是此后要在华清斋长待,裴世族内那些主子,阿笙还得认全了才行。
凤鸣苑外,一名容颜淑丽的妇人在一众仆妇的簇拥之下走进了院内。
她今日着的是金丝碧翠锻服搭着一件龙鱼回纹甲,在天光下泛着粼粼的光,再配上翠石打造的饰品在发间、耳畔点缀,尤其腕间的碧色玉镯,不见半点浮色,水色一体。
虽一身无大件的金银,却处处显着矜贵。
众人齐身见礼,弄墨带着众人刚赶到院外便遇上阮氏到来,便也在步道之上一一躬身。
阿笙抬眼却只见一群仆妇,根本未见阮氏身影,她低敛着眉目,默不作声地随着弄墨等人一同继续往前园去帮衬。
未久,前园处便一片热闹非凡,一问才知是裴氏的儿郎们到了。
隔着柳岸碧波,遥遥可见那些昂扬的少年们仿似文人诗歌里走出来的儿郎,他们一边说笑,一边走过白石砌成的桥,桥下流水荡起的波纹仿似那扬起的尘心。
近的远的,那些碰巧路过和刻意观望的世家子弟们都驻足观望着,尤有一些姑娘们羞着脸低语着,还频频回望已经走过了裴氏众人。
如此年纪便见风姿绰约,那种骨子里的底气是身后的家族给的。阿笙远远地看着这么一群人走过,不由想起了林中的那辆马车。
听闻裴钰身弱,今日并不出席园内的席面,阿笙一时有些好奇,这裴氏子弟都这么好看,也不知那裴钰究竟长什么模样,能让七国文人将他写进自己的诗词之中。
“阿笙。”
弄墨唤了唤原本在看热闹的阿笙,道:“这是夫人院里要的花茶,你且送去。”
裴氏主家经得起这一声夫人的如今有两位,但正经的夫人却只有先家主的正妻,阮氏。
阿笙微微愣了愣,此事原不该轮到她,但手上动作却未停滞,接过桃木制成的茶盘便往凤鸣苑送去。
此时尚未到午宴之时,阮氏正与几名相熟的夫人们叙旧。
阿笙刚走近凤鸣苑便闻得一阵悠悠的岐莲香,沁人心脾。
今日在凤鸣苑主事的是文清,她上前去接过阿笙手里的茶盘,便让她在外候着,等夫人们饮过觉得合适再离开。
“夫人正与人聊话,你且等着。”
阿笙得了话便顾自站在屋外端正地候着,不时听得屋内传出来的笑声。
“听闻窦氏的人也来了。依礼,窦氏有新丧,他们不是该避嫌宴席这般热闹之地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