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天都塌了。
规正,伦理,纲常,全都坍塌殆尽。
是了,是了。
他早该知晓自己的丑陋心思……
曾经屡屡尝试着去躲避,却克制,去遗忘。以为自己会神不知鬼不觉的,会很快将杂念摒弃。
可他终究是高估了自己。
贪婪早就像无根却蓬勃而发的野草,肆意的没有理智。不需要阳光和雨水的浇灌,就那般在阴暗处蓬勃生长。
火烧不尽。
可是……她是弟弟所珍爱的妻子。
自己怎能……怎能对她生出旁的情愫……
他可真是,禽兽啊。
第42章 伤口
老夫人晌午时命人熬了药膳, 吩咐手下的陈嬷嬷给梁昀送过来,又语重心长叮嘱身侧的嬷嬷:“顺道去瞧瞧那两个婢子。”
她孙子是什么秉性她清楚,若是那般容易就能叫他同意, 也不可能这么些年了房里都没一个女人。
只怕要费一番波折, 不过她也不急,慢慢来便是。
陈嬷嬷得了老夫人的吩咐,冒着雨往主院里赶过去。
她辈分高, 原是随着老夫人一同嫁进梁府的陪嫁丫鬟。在这穆国公府伺候了四十多年, 更是陪着老夫人一路从孙媳妇儿做到儿媳妇儿,再当上当家主母、老夫人。
莫说是梁府的孙媳妇儿辈的,便是韦夫人与萧夫人对着陈嬷嬷都要客气尊称一声嬷嬷。
雨幕如织, 陈嬷嬷一行人来了主院外,大老远依稀瞧见一个素白的身影撑伞跑过来, 那娘子见到她们却是避了一道弯,往另一侧角门走了出去。
陈嬷嬷老眼昏花并未看清来人,反倒是身后的婢女眼尖瞧见了,朝陈嬷嬷道:“好像是三少夫人……”
三夫人?
三夫人怎么来了公爷院子里?
见到她们又为何要避开?
这般一句话,说者无心,却是听者有意。
陈嬷嬷眼皮打颤,心里暗道不妙。她去主院里寻来几个小厮打听,都说三少夫人是随着婢女来送汤药的,没一会儿功夫就走了。
没一会儿功夫就走了?那方才她们看见的是谁?陈嬷嬷心又是重新提了起来。
她又寻上午自己亲自送来的那两个婢女问话, 盘问起二人今日进程来:“可有近身伺候公爷?”
谁料那两个婢女一听到这番问话却都是忍不住红了眼眶, 摇着头说还没见到公爷的面就惹恼了公爷。
“公爷叫我们出去候着, 不准我们进屋子去,主院里的管事也来骂我们,说要将我们送回去……”
本就是未经人事的丫头, 哪里见过今日这番架势?一个个委屈的不行,哽咽着哭着,只哭的陈嬷嬷额头突突的跳。
她何尝不知这是强人所难?
可怜自己主子精明一世,如今轮到孙子这处却是犯起糊涂来。哪有趁着孙子犯病便着急塞女人抱重孙的道理?
说出去只怕要叫旁人笑话了……
可是又怎能怪,老夫人唯一儿子的骨血,如今唯留公爷一人了。老夫人如今是走进了死胡同,满心满眼只想着要重孙,旁人说什么劝什么她也听不进去。
盼着公爷体谅一回老夫人的苦心才是。
“公爷如今还在里头歇息?”陈嬷嬷只着急追问。
“公爷不在屋里,也不知去了何处,管事不准我们跟着……”
陈嬷嬷眼前一阵阵的发黑。
盈时撑着伞,冒着风雨宛如身后有恶狼追赶着一般,一口气也不带停歇的快步走回了昼锦园。
院子里如今又多了四个丫头仆妇,人多了也没以往那般僻静。
当略显面生的脸孔朝着盈时请安时,盈时微微颔首,连忙侧着脸避过她们,一溜烟回了自己屋子里头。
“娘子方才是去了哪儿?我与香姚转身就寻不见您……”
盈时惊魂未定,隔着胸腔都能听到自己心跳声,扑通扑通——
她缓缓朝着软榻坐下来,惶恐不已。
盈时唯恐自己面上哪处不自然叫她们瞧见了心中怀疑。更觉得自己衣裙上沾满了他的气息,时时有一种那人如影随形的错觉。
她努力让自己心平气和起来,面色故作轻松地笑:“去甬道旁边看风景多看了一会儿,回来时就见你们走的没影。好了别说了,我身上沾了好些雨水,赶紧备水我要沐浴……”
盈时身体娇弱,众人可是有目共睹。
一听她沾了雨水,唯恐又像上回那般染了风寒,再没人敢再耽搁下去。
等两个婢女走了,盈时像是整个人被抽干了所有精气。
她拖着疲惫的身子转身走去铜镜前,颤抖的手拔去发髻上一根又一根的玛瑙珠簪,银簪头,海棠细钗。
她唯恐那几个发现自己发髻同去时不一样,到时真是解释不清。
失去了满头簪子的固定,少女乌发如瀑布一般倾泻下来。
铜镜中的少女青丝如瀑,五官精致,双腮嫣红,唇瓣更是娇艳欲滴,唇肉饱满鲜红的像是吸饱了水分一般。
盈时见了不由得惊出一口气,连忙拿着手边的瓷杯冰镇着滚烫的唇瓣。
好在,好在上面没用伤痕……
上面没有,可是舌肉上疼的厉害。
盈时又想起他将自己抵在门框上,她连忙一点点拨开脖颈上的头发,就着铜镜微微偏头打量起自己后颈,盈时顿时两眼一黑。
果不其然,她后颈处早已遮掩不住的,成片的红痕。
盈时眼泪一下子就蔓了上来,她努力吸了吸鼻子控制住情绪,重新用头发掩盖住脖颈,一时半会儿着急的不知该怎么办的好……
这几日……自己该怎么见人?
躲着说也病了会不会太奇怪?
盈时糊弄过去要给自己搓背洗头的桂娘,自己仓促洗完澡,连晚饭也没吃钻去幔帐里将自己浑身裹的严严实实。
可接下来一整晚却都是左翻右滚,折腾了一整夜都安睡不了。
翌日一早,她顶着一对黑眼圈才起床,便听闻院子里闹腾一片。
桂娘面带羡慕走进来,声音却是隐藏不住的心酸,“方才前院传来消息,二少夫人好福气,昨儿夜半说是不舒坦请了郎中过去,这么一诊治就诊治出有了身孕。天还没亮墨宝园里那些丫头们就四处传,整个府邸都知晓了。”
盈时早就知晓萧琼玉有孕的事儿了,是以她并没太大的情绪起伏,奈何在瞧见桂娘神情失落时,她却是不受控制的心中一酸。
她知晓桂娘心酸什么,无非是在心酸自己罢了。
可不是么,自己一辈子也没能有孩子,日后即使能成功过继,那也终归不是自己亲生的。前世不显,那是因为前世府邸没人有孩子,都是老鳖望蛋……如今呢?这般成日杵在眼前的,盈时心态依旧能维持平静,那是因为她知晓未来的事儿,所以她事不关己罢了。
可桂娘呢?
盈时还记得自己小时候,桂娘常常在耳畔的话。她说盈时太孤单了,没有亲兄弟,没有亲姐妹,像她这般血缘无靠的人就应该多生些孩子,越多越好。
孩子多了,丢失的亲情自然就以另一种方式回来了。
以往桂娘每回去寺庙上香总要给盈时算一卦,算她往后婚姻子嗣。
只是说来也好笑,每个庙里算出来的结果都是不准的,且相差甚远。
桂娘每回都捡着最好的签文说事儿,将不好的签文偷偷忘了。
是以,盈时记忆中,属于自己的签文永远都是上上签。
她的未来,算的永远都是万事如意,婚姻美满,儿孙满堂。
可偏偏如今,现实像是一个笑话……
甚至桂娘连盈时以后孩子的小袄子小靴子都准备了,却只能看着旁的娘子怀孕生子,心里能欢喜才怪呢。
盈时朝心里重重叹了一口气,忽然间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混蛋。
她总想要叫桂娘过上好日子,过上舒心的日子。可自己却从不明白真正叫桂娘欢喜舒心的日子是什么样的……
盈时原本想要告病躲躲人的,如今萧琼玉的喜事,她倒是不好告病了。
她走去容寿堂的一路上回忆着前世的具体时段,萧琼玉到底有没有平安熬过她前世小产的时段,盈时并不知晓……
总之,就走一步看一步罢。
梁直若是个聪明的,如今关头上也知晓要怎么做了。
如今她该担心的是自己才是。
萧琼玉有身孕的事儿府中格外重视。
老夫人连日紧绷的心情在得知这个好消息之时,也是忍不住欢喜起来。
甚至她亲自差人去萧琼玉院里免了她日后请安,又给她院子里拨了两个精通医术的嬷嬷过去。
可萧琼玉素来规矩的人,并未因为才怀孕就恃宠而骄,仍是来给老夫人请安,不过这回却多了一个梁直陪着她。
年轻力壮的男人恢复总是很快,前日满脸还肿的不成样子,今日已经消肿的差不多了,只面上还留些红痕,不过瞧着也算清朗。
老夫人看见梁直,格外叮嘱他:“知晓你往日脾气,如今可不准惹你媳妇儿生气。”
梁直心里隐隐升起对这段时日疏离妻子的愧疚,他承诺的尤为认真:“祖母放心,孙子如今哪里还敢惹她生气。”
盈时特意挑了一身雪青对襟立领的晕锦春衫前去请安。
她踏入的那一刹,总觉得老夫人眸光往自己身上打了个转。
盈时眼皮一跳,心道果真是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做了亏心事才这般如履如临,看谁都不像是好人,谁看自己都觉得她是在怀疑……
盈时跟在韦夫人身后先去恭喜了一番萧琼玉梁直夫妻。
老夫人想来是欢喜的,连气色都比往日瞧着红润了些。她叫萧琼玉往身边坐着,叹道:“老太爷去得早没来得及瞧见重孙辈,你这胎可一定要好好保重。无拘男女,生出来祖母都重重有赏。”
萧琼玉不怎么会说讨巧的话,她心中虽有些感动,却也更加忧虑。
想来这便是她最怕面对的一种场景吧。
上一回亦是如此,满府都是隆重,长辈的欢喜,如流水一般的补品,结果却是叫众人失望不已。若是再来一次,她们会不会对自己心生怨言……
萧琼玉想的越多,手心都生出一层薄汗来。
若说得到这个消息最欢喜的自然是萧夫人。
萧夫人红光满面地道:“果真是隔辈亲,媳妇儿当年怀了大姐儿老二老四三个,可没一回有这等待遇!”
老夫人被她哄的心里欢畅,一挥手便道:“等你媳妇儿生了,你也有好处。”
萧夫人哎了一声,笑着应下:“那媳妇儿可就记着了,到时候朝母亲讨要好东西!”
老夫人继续朝萧琼玉道:“若是不舒坦便不要来我这了,多卧床静养有什么事都交给你母亲。膳食上更要讲究的,寒凉之物一应用不得了,还有虾蟹河鲜,牛羊肉,兔肉、鲤鱼都是吃不得的……”
老夫人这般慈爱,言语滔滔不绝的模样,可真是有史以来头一遭。
要说面色最难看的,自然非韦夫人莫属。
瞧她面色苍白,紧咬牙根却还强装欢喜的模样,盈时瞧着都觉好笑。
陈嬷嬷适时端来汤盅,笑眯眯朝着萧琼玉道:“老夫人得了消息便吩咐厨房熬煮阿胶汤,有孕妇人多是气血空虚,再没比阿胶更滋补气血的。”
萧夫人故意问:“把我们一群媳妇儿叫来,难道只有她一人的份?那儿媳妇可是不依!”
老夫人笑说:“除了直儿,其余的都有份。”
往日众人来容寿堂里请安多是喝口茶,早膳要么是自己院子里用过了再来,要么便是请安完再各回各房里去吃。
果然萧琼玉有孕,连带着她们一群人待遇都不一样了。
盈时早上赶得着急压根没吃早饭,昨晚也没吃。两顿没吃饭了她早就饿的受不了。
陈嬷嬷似乎是知晓盈时如今正饿着,给旁人都只盛了小半盏,给盈时盛的满满一盏。
红褐色的阿胶汤熬的黏稠,碗口飘着红枣枸杞,凑进能闻到淡淡的黄酒香味,闻着倒是香的紧。阿胶味盈时并不十分喜欢,可如今已经不是她喜不喜欢的了。
她饿的头晕眼花,端过来杯盏,便执着调羹勺满了一勺,吞进嘴里。
“嘶——”一时间盈时蹙眉,神情痛苦。
她这声可是不小,众人都朝她看过来,盈时连忙收敛了面上神色,抿着唇小声解释:“这汤好烫。”
何止是有点烫,她舌上本就受了伤,这一口下去简直要了她半条命。
韦夫人撇开眼不想看她,约莫是觉得她丢人现眼。众人又都在一旁说了许久的话。
等到了时辰,老夫人精力显然差了些,众人见状也都识趣,纷纷出言退下。
时值入秋,树叶被风吹的轻晃,蝉声隐匿。
老夫人倚着榻围,长远的闭目养神。
陈嬷嬷也不知从外边打听什么,好一会儿功夫才走了过来。
她深锁着眉头,朝着老夫人耳畔低声几句。
老夫人捻动佛珠的手猛地一顿。片刻过后,才缓缓睁开眼。
自打得了这消息, 老夫人额头便是一整夜突突的跳。
偏偏早上她还得了另一个消息,梁昀昨夜自请跪祠堂去了,据说是跪了一整夜, 支撑不住才离开了。
好端端的, 还病着,他跪什么祠堂?
这一桩桩凑巧的事儿叫她不得不往最坏处想。若是二人间真……可该如何是好?
若昀儿只是同婢女闹在了一处,出事后纳了便是, 自己只有欢喜的份。
阮氏却不是婢女啊……
阮氏是清白干净的世家娘子。
更是冀儿媳妇儿, 他的弟妇!
这种干系,如何能见得了人?
老夫人放下闪过很多念头,甚至早上时就迫不及待想将盈时留下来亲口问她。
可盈时到底不姓梁, 这事儿若是真是也错不在她,自己有什么脸去责问?
至于去问梁昀?
那孩子秉性高洁, 若当真犯下此等丑事,他只怕心中正是熬煎,她还要前去质问这等事,这是要逼他又生出心魔不成!
老夫人只能按捺下焦急的心情,知晓这事儿决计不可传出去一点消息——否则便是辱门败户了去。
她只能暗暗隐忍着不发,心里想着甚至一直装聋作哑算了,不问便是什么都没发生。
可她生性就不是一个能装聋作哑的人。
且她也清楚的知晓,此事若不彻底解决干净,日后家中该成什么样子?兄不兄, 弟不弟……
日后昀儿的媳妇入府了这事儿能瞒过一辈子么?
若是不解决清楚, 迟早要为梁府埋下隐患, 贻害无穷!
不成,不成……该怎么办才好?
如此叫人上火的日子,又过了两日。
白藏气已暮, 秋风吹雨过南楼,一夜间便是处处新凉。
入了秋,便是到了该吃蟹的时节。
秋至当日,天气难得清爽。风中隐约带来凉意,穿透了薄衫。
天空澄碧如洗。
桂娘在院子里榕树下搭了一个秋千架,闲来无事几个丫鬟们总喜欢跑上去荡秋千,盈时也不例外。
她趁着天气好,晌午过后便跑去秋千上荡悠。
梁府大厨房在外采买了一批新鲜的秋水蟹,秋水鸭。一个个生的极其肥美。
桂娘去大厨房挑了半筐回来,她指着一只秋水蟹圆鼓鼓的肚脐,笑说:“这些母蟹一个个都好大的个儿,壳都快撑开了,只怕满肚子都是蟹黄。等会儿随便拿着清水煮一煮,蘸醋吃,香鲜的只怕舌头都能吞下去!”
春兰香姚两个也跟着一同去了大厨房,如今两人亦是满载而归,一人手提一只大肥鸭。
“一只老母鸭拿去熬汤,下些山药玉竹鹿茸菇,熬一锅老鸭汤,到时候煮面吃才叫一绝!另外一只肥公鸭拿去烤了,上回街上买的果木炭还剩半包正好这回够用了。上上个月咱们腌的青梅也差不多软了,烤鸭沾着梅汁……”香姚是人儿小小,说起吃的来头头是道,说完还来问盈时意见:“娘子,你说我说的对不对?您是想吃烤鸭呢还是卤鸭呢?”
盈时自诩是个讲究的贵族娘子,听了这些粗糙的话也不由望眼欲穿,捧着腮口水直流。
她点头,顺着香姚的意思:“行,就按你说的去做,吃烤鸭吧。”
桂娘是个中好手,什么菜肴她都会些,这烤鸭自然也不在话下。
香姚兴奋的当即就去撸起袖子,要杀鸭拔毛。
桂娘说她:“赶紧去屋后头处置,当心叫娘子见了血!”
盈时听了,抿着唇笑了起来。
旁的府邸望门寡可不好守,多的是刁奴欺主,层层的规矩压死人。可经过上回盈时那般一闹,底下仆人们便也一传十十传百,知晓昼锦园这位女主子的不好惹。
连韦夫人也怕了盈时,等闲不理睬她也不叫她过去立规矩了,如今盈时的日子过的可谓有滋有味。
衣裳首饰胭脂水粉,事无巨细梁府每月都有定例,每个月属于她们院里的份例都吃穿不完。
缺了什么便往大厨房拿,偶尔嘴馋,就叫春兰香姚两个带着银子往京城里逛,京城什么好东西买不到?
若非盈时总觉得头上悬一把铡刀,过几年终将落下,她现在过的日子当真是十分畅快了。
带着自己的丫鬟嬷嬷们活得简单而惬意,这就是她简单的追求。
桂娘的蟹,春兰香姚的烤鸭盈时没口福吃上了。
陈嬷嬷来请盈时去前院花厅,说是今儿秋至朝廷休沐。
“傍晚便在花厅里摆家宴,老夫人差奴婢寻您过去吃蟹去。”
这几日过的悄无声息,盈时自以为已经平安度过了。
她仔细打扮了一番,薄施粉黛,穿上新做的秋裙,这才施施然往前院花厅而去。
她去到时,正值夕阳西下。
夕阳余晖如同一片璀璨的随风摇曳的金粉,暮云之下粉霞漫天。
仿如梦境般,少女穿着颜色鲜丽的销金裙,裙摆走动间映着霞光的绚丽颜色,她一步步踩着花街玉石去到厅里。
花厅上首便是梨花木的两列围塌,四周墙壁陈设精致整齐。
老夫人韦夫人萧夫人几个围坐在围塌边说话,听见脚步声,众人侧头便见到霞光下的款款走近的女子,众人皆是一怔。
还是盈时先开的口,她解释道:“入了秋都是新做的秋裙,一水都没洗过。我头一回穿颜色有些亮了……”
何止是有些亮了?简直肌肤胜雪,珠辉玉丽,娘子姣美的面容比屋外霞光都要耀眼几分呢。
一直以来盈时都鲜少打扮,穿的素净,往日每每宴会中总是往冷清人少的地儿坐着。也只韦夫人自诩自己火眼金睛,看出这位儿媳是个脾气火爆嘴巴能说的,可韦夫人对盈时的印象很不好,觉得她是一个生的虽有几分姿色,却既幼稚也不聪明讨巧的一支嫩秧子。
今儿一见,却也是随着众人心惊。
萧夫人眼睛老辣,一眼便看出原由来,掩着唇朝老夫人笑道:“阿阮刚嫁来咱们家好像还不怎么高,瘦瘦小小的身子。如今才半年功夫就长开了,长得比刚嫁来时好像更漂亮了几分。”
盈时心说,每日里胡吃海喝的无肉不欢,能不长高么?
不过她是媳妇儿,可不是姑娘,早就不能娇纵肆意了。她听了这话只腼腆的笑着不说话。
老夫人看了她一眼,道:“原以为阿阮已经长成了,想不到嫁来梁家时,只怕还是个娃娃呢。”
娃娃是什么意思?是说她还未长成,还未来癸水的意思。这话自然说的盈时耳尖一红,久久散不去。
是啊,多可怜啊,还是娃娃呢,就要嫁来守活寡。娃娃年纪小不懂事,她们这群老狐狸们也是一个两个装聋作哑。
老夫人心中叹了口气,将眸光从盈时身上挪开挪去窗边。
窗边起了阵阵凉风。
那里有一个比盈时还早到一步的身影端坐在交椅上。
老夫人一早便注意着那边,自从盈时进来说了话落出声响,他不仅没有回头看,反倒是偏过头,眸光岿然不动凝望着窗外。
仿佛窗外那片平静的湖泊,忽地多出了什么奇世珍宝。
老夫人面上神情纹丝不动,朝着梁昀道:“坐在风口作甚?来陪着祖母与你母亲说说。”
这话可真是古怪,一个男人,陪她们一群女人说话?有什么话可聊的?
萧夫人心里嘀咕,可也未曾继续多想——因为窗边那位年轻的公爷已是起身,长身而立信步走来。
天光下的他面如冠玉,双眼幽深若寒潭。
梁昀生的非常高,身型挺拔修长,穿着直缀大袖,行走间更显行云流水,广袖飘飘。明明才病愈的人,身子挺拔的犹如一把劈开天光的利剑。
老天总会来些奇妙的安排,比方说盈时有许多新裙子,可她也不知为何自己出门时脑子一抽就选择了天青色的衣裙。
选了就选了吧,梁昀也是与她同色的衣裳。
先前分开还不觉,如今离得近了,想不惹人眼都不成。
二人想来也是发现了,盈时死死揪着袖口,埋着头不说话,下巴都快埋去了胸前,唯恐旁人注意到自己。
梁昀比起盈时的慌乱,则是镇定的多。素来波澜不惊的人,也只是略微紧绷了下颌线。
只是旁人瞧不出来,老夫人焉能瞧不出来梁昀的浑身不自在?那僵直的视线,就是不往阿阮身上看。
不过是穿了颜色相同给衣裳罢了,她与韦夫人还都是绛紫色呢,又能如何了?怎得阿阮是什么妖精不成?眸光扫一眼能要了他的命不成?
二人这幅模样,若说不是心里头有鬼,谁信?
老夫人悬着许久的心,终于一点点掉了下来。
心中虽然沉重,可当视线扫过二人身上时却又是说不上来的感受。
霞光穿透花窗,一缕缕投在二人身上。
男人身影高大,女人身段纤细玲珑,一个神姿高彻,醉玉颓山之貌,一个面若桃李,颜如渥丹。
宛如……一对玉人。
晚上,对着烛光,老夫人紧蹙眉头,迟迟未安寝。
陈嬷嬷走进来劝说:“老夫人切莫思虑过多了,若还是安心不下,便叫来公爷问清楚吧……”
到时候若是不好插手,便也叫公爷自己做主,公爷可不是那等会被美色糊涂了的男子。
老夫人却是不问这个了,她想必心里有了定论,反倒是重重叹息了一声,“我这些时日心中常觉亏欠,先是觉得亏欠了我的女儿,为了家族将她嫁的那般远。她这些年想必也是恨我,与我连书信也不过寥寥几封。原以为等昀儿娶了霞月,我一定会好生疼爱霞月弥补她,谁知竟也没成。”
“大姑奶奶不会怪您的,您是无奈,谁家姑娘都是这般过来的。”陈嬷嬷叹道。
“是啊,谁家都是这般过来的。可我们总还不算差,总还能熬过来,如今我觉得亏欠最多的竟是阿阮了——”老夫人忽然这般一句:“一个小娃娃,少时也算是我看着长大,父母早逝可怜的紧。我却因私心不愿退婚,半是哄骗撮合成了这桩阴亲,如今……如今……”
如今才不知怎么办好哩!
“她心甘情愿嫁进来,便是知晓要守一辈子的寡,一辈子不能有自己的孩子的,我如何能不记着她的大恩?如今又怎能为了这事儿责怪她?我只觉得亏欠她不知怎么还才好,昀儿也是,这事儿如何昀儿也要担责任的。可日后该怎么办?抬头不见低头见的……”
陈嬷嬷见自己主子竟是忧虑这个,思虑许久方才小心翼翼劝说:“奴婢斗胆多嘴一句,若是老夫人不忍放三少夫人离开,想留着三少夫人长久待在身边,却又不知如何面对大爷同以后的大少夫人,也不是没有法子。只、只是……”
老夫人许久才问道:“你是说?”
“这事儿原也不罕见的,南边儿许多人家常见!两位公子得病没了一个,遗孀未曾生养的,与其过继恐日后多生事端叫家产便宜了外人,不如叫另一个儿子兼祧两房。便是咱们京中也有一家,刘家表姑奶奶的侄子不就是么……”
“到时候,都是公爷的骨血,他总不能厚此薄彼。孩子又都跟着亲娘身边,不用骨肉分离。”
第44章 文案
“到时候, 都是公爷的骨血,他总不能厚此薄彼。孩子又都跟着亲娘身边,不用骨肉分离。”
老夫人听了只觉荒谬, 斥责陪了自己大半生的老嬷嬷。“我瞧着你真是老糊涂了, 如今是什么话都敢往外说!”
“刘家那侄子本就是个痴傻的,他母亲也是不聪明才被人糊弄哄骗着应下这桩亲。我们梁府是什么人家!”
这等寻常人家为了财产不外分才惯用的招数,她们梁家何等地位, 难道也要学了?
老夫人鲜少这般大动肝火, 被呵斥过后陈嬷嬷连忙赔罪说:“老奴糊涂了这才瞎出的主意,老夫人切莫生气。”
老夫人却早失了交谈的心,她神色阴沉, 熄灭灯烛便往床榻上安寝。
可这一夜心里翻滚,哪儿还能睡得着?
“都是公爷的骨血, 他总不能厚此薄彼。孩子又都跟着亲娘身边,不用骨肉分离。”
整晚,陈嬷嬷的这句话如同一道咒,一遍遍反复响彻在老夫人耳畔。
要不怎么说陈嬷嬷是陪伴了老夫人大半生的老人。
如此大逆不道之言旁人是万万不敢提的,可她却是敢说。这话虽有损梁家颜面,叫自己生气不已,却是字字踩在了自己心坎上——
自己一直以来顾忌无非两条,一是自己的私心,不愿叫旁的没有血缘干系的承袭了亲孙子的爵位。
二来便是没有合适年龄的孩子, 要等有最为合适的必是自己府上的亲孙子……可老大老二倘若日后生子, 孩子可都有自己的亲母亲……
庶孽的那些她看不上, 韦氏只怕心里更不情愿。
昀儿直儿两个孙子都是好的,为了家族便是要他们的孩子他们也没二话说。可孙媳妇当真情愿?萧氏怀胎三月了才报出来,不过是有意瞒着, 藏着掖着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