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雪眼中不由得掠过了一丝丝惊讶的异彩——
难道那丑了吧唧的“泥疙瘩”还真是能吃的?
自家殿下竟这般厉害吗?
随随便便挖出来点儿什么东西,都能把它做成美食?
“五姐姐!”
并不知道听雪此刻的复杂心情,云楚焕进了院子之后,便再也忍不住地开始跑了起来:
“五姐姐你又给我做什么好吃的啦?”
殿内,云舒正让人把做好的几道菜全部摆到桌上,
见云楚焕满眼兴奋地飞奔进来,不由轻挑了下眉:
“菜刚做好,正是口感最佳的时候,尝尝?”
“谢谢五姐姐,五姐姐你真是全天下最好的姐姐!”
熟练地吹了句彩虹屁,云楚焕拿起筷子,率先夹了点儿看起来最为普通的酸辣土豆丝儿。
“这个是……”
云舒瞧着他落筷的地方,本来还想提醒一句这是最后一道刚刚出锅的菜,可能会有点儿烫,
但话还没来得及说完,就见那一筷子土豆丝儿已经被云楚焕吃到嘴里了。
“这个……嚯……哈……”
猝不及防被烫了一下,云楚焕张着嘴哈了两口气,狼狈地快速嚼了两下,然后囫囵吞了下去:
“这个,挺爽口的,不错!”
云舒:“……”
倒也不必如此。
无奈地摇了摇头,云舒指了指一旁的土豆炖牛腩、孜然土豆肉片儿、干煸土豆丝、干锅土豆片儿以及炸薯条:
“这些菜都比你刚才吃的这道先出锅,尝尝?”
“嗯嗯嗯!”
云楚焕在吃这方面,哪还需要云舒说什么?
他那张嘴除了最开始被烫的那一下,之后基本上就没停过!
嘴里还叼着一根儿干煸土豆丝呢,眼睛就已经盯上旁边的孜然土豆肉片了。
一顿饭下来,他面前的米饭是没动多少,桌上那几道菜却大半儿都进了他的肚子。
最后实在撑到扶着肚子没办法了的时候,那一双眼睛都还遗憾地盯着剩下那点儿没吃完的干煸土豆丝——
“嗝~~~”
云舒:“……”
好好的皇子,整得跟个难民似的。
“五姐姐,你就是我的神!”
丝毫不在意云舒瞧他时那无语的眼神,云楚焕先是用他从京城周报上学来的话术冲着云舒比了个大拇指,
之后才又捧着撑得圆鼓鼓的小肚子,一脸好奇地询问道:
“刚才这些菜我之前为何从来没有吃过?它们是用什么做成的?”
同样吃饱了的云舒单手撑着下巴,懒洋洋地随口道:
“你之前送的那五盆儿花。”
“花??”
云楚焕一愣,有些傻眼儿:
“我刚才吃的是花?”
“准确来说不是花,是那些花底下结出来的,埋在泥里的果实,我给它起了个名儿,叫土豆。”
瞧着云楚焕脸上的表情从呆萌到恍然大悟,再到兴奋的蠢蠢欲动,
云舒又幽幽地给他泼了盆儿凉水:
“不过你今日之后,应该是再吃不成了。”
“为何?!”
果然,一听说自己今天才爱上的美食后头就吃不到了,云楚焕瞬间就急了眼儿:
“是因为五姐姐你这边的已经吃完了吗?
我母妃那儿还有五盆呢!”
“倒是没吃完。”
云舒不紧不慢地解释道:
“但如今全天盛总共也就只有这几盆。
若是全都吃了,那就连种子都没了。
若是你以后还想吃,今年就得把这些留作种子,只有这样,明年才能种出更多的来。”
“这问题好解决啊!”
云楚焕想也不想地道:
“我让柳家商队再出海一趟,明年再带回来不就行了?”
“还真不行。”
云舒耸了下肩:
“我之前在一本儿书上看到过,说是类似这种果实就是种子的东西,它通常不能久放,稍微放久一些,就会发芽。
而一旦发了芽,无毒变有毒,它就不能再吃了。
所以直接让商队明年带一堆已经长好的回来,是不可能的。
至于像今年这样带花回来……
数量少点儿还行,多了同样不可能。
毕竟海水没办法浇花,海船上自然也养不来太多的花儿。”
云舒说着,见云楚焕犹犹豫豫的似乎还想再争取一下,
又慢条斯理地补上了最后一句:
“最重要的是,这些种子,父皇定然是要留下的。”
“父皇?”
云楚焕又是一懵:
“父皇也喜欢吃这个?”
“父皇喜不喜欢吃暂时还不知道,但他一定会喜欢这个种子。”
云舒缓缓站起了身:
“去御膳房吗?”
“去御膳房干嘛?”
云楚焕还在为自己明明还有土豆,却不能吃而不高兴,
这会儿听到“御膳房”三个字,就想到他之后吃不着了的土豆,
面上表情越发的臭了:
“我才不去!”
臭父皇!不仅罚他银子,还不让他吃土豆!
“你确定不去?”
这熊孩子脸上的表情实在太过明显,都不用问,云舒就能猜得到他在想些什么,
不由戏谑地挑了下眉:
“我可是已经让人去御书房那边同父皇禀报过了,他今日的午膳……是土豆宴。”
“什么意思?”
云楚焕耳朵一下子就支棱起来了:
“父皇今日午膳,也要吃刚刚咱们吃的那些东西?”
“差不多吧。”
云舒点点头:
“幸好父皇比较节俭,日常一顿只有八菜一汤,不然若是像前朝那般,按照帝王规制每顿四十八道,我这一会儿还真是想不出那么多用土豆做成的菜来。”
“……”
所以说父皇那边一会儿还有三道他都没吃过新菜品?
云楚焕唰地一下就站了起来:
“不就是御膳房吗?我去!嗝!”
从凤阳宫走到御膳房,亲自盯着御厨按云舒的指挥做完八菜一汤,之后再带着这总共九道菜走去御书房,
这么一圈儿折腾下来,
云楚焕本来已经撑得圆鼓鼓的肚子,似乎又能吃下不少了。
跟着云舒一道走进御书房内,他甚至都没等宣武帝开口,就迫不及待地搓了搓手:
“父皇,咱们赶紧用膳吧!”
宣武帝:“?”
之前听云舒特意派人过来问他,今日的午膳能不能交给她来安排时,
他便猜到她这是又捣鼓出什么新菜品了。
可没想到,这还有个特意跟过来蹭饭的?
臭小子!
小五特意给他这个父皇精心准备的午膳,有这小子什么事儿?
鼻子不是鼻子眼儿不是眼儿地瞥了云楚焕一眼,宣武帝十分小心眼儿地轻哼了声:
“你没事儿跑朕这御书房来做什么?”
第232章:什么两百,是两千!
“儿臣这不是挺久没见您了吗?正好五姐姐又说她给您准备了一份儿大礼,儿臣觉着好奇,就跟过来了。”
到底是被宣武帝前前后后罚了几十万两银子的人,
云楚焕这会儿虽然心里“臭父皇”三个字儿都已经刷了屏,嘴上却也还是违心地讨巧卖乖,转移起话题来。
好在宣武帝大概也是因为前头罚了他那么多次,良心稍微有了那么一丁点儿的反应,
听了云楚焕这话之后,也没再揪着他不放,只不冷不热地呵了声,
便顺着他的话头,又重新看向了云舒:
“朕记得,你之前为了天外天酒楼,直接开了本儿菜谱的时候,可都没特意找上朕这儿来。
这回是做出什么了不得的新菜了?”
“您尝过就知道了!”
云舒扬起一抹得意的笑容,转身将语调稍稍抬高了些,示意外头候着的那些小太监赶紧进来摆膳。
宣武帝瞧着她那好像立了什么了不得的大功一样傲娇的小表情,好奇心也不自觉地被她勾了起来,
底下那些太监们摆膳的时候,他就亲自站在旁边看着——
还是八菜一汤,
但和之前尝过的那些新菜不同,
之前那些菜,大多只是做法新鲜,除了动物血和内脏那一次之外,其它的食材他至少都还是能认得出来的。
可这一回……
这黄黄的,是什么东西?
宣武帝盯着仔细瞧了一会儿,忽然又发现了一个问题:
“你这八菜一汤,甚至是这取代了米饭的玩意儿……
该不会都是同一种东西做成的吧?”
“父皇果然明鉴!”
云舒笑眯眯地帮宣武帝拖开了椅子:
“您快趁热尝尝,这好些菜凉了可就不好吃了!”
“……行吧。”
总共就一种食材,还让她玩出花儿来了。
这吃着不会腻吗?
宣武帝犹豫着每道菜都动了一筷子,
原本微微蹙着的眉心,在尝过一圈之后,也总算是舒缓开了:
“确实还不错,这是什么菜?”
“五姐姐给起的名儿,说是长在土里,看着像大黄豆,所以叫土豆!”
上午才吃撑过一回,这会儿也只是又能吃了而已,
想着父皇和五姐姐也不可能跟他抢食,云楚焕这回总算是没再像上午那样狼吞虎咽了,
一边吃着他最喜欢的干煸土豆丝,一边还能抽空抢答一下问题:
“这几道菜的菜名儿我也知道,分别是酸辣土豆丝、土豆炖牛腩、孜然土豆肉片儿、干煸土豆丝、干锅土豆片儿以及炸薯条!”
“那另外这几个呢?”
宣武帝挑眉看着自己碗里的那一颗土豆:
“这是直接水煮的?”
“是。”
云舒微微颔首,认真道:
“儿臣原本是打算做土豆泥的,那样味道会更好一些。
但后来儿臣仔细一想,寻常百姓家中应当是没有那么多闲暇时间的,若是他们想要把这个当做主食来吃,大概会选择直接水煮,
所以便直接做成了这个样子。”
“寻常百姓?”
宣武帝敏锐地捕捉到了她这段话里最最重要的那几个字眼:
“你是想让百姓们也都种上这……土豆?”
“儿臣倒是想,但目前暂时还不行,因为这是柳家商队从海外带回来的,粮种数量暂时还比较少。
所以儿臣想和您商量商量,看皇庄那边儿能不能先借儿臣一用,儿臣想试试看,这土豆能不能做到一年两熟。”
“绝无可能。”
宣武帝只当她是不懂农耕,还耐心地多解释了两句:
“这些粮食也是怕冷的,京城这边秋天比较短,天冷得也快,等着夏日过去了,那天儿一下子冷下去,什么粮食都没法儿种活。”
云舒:“那就像铺地龙一样,也给弄个种菜用的暖房不就行了?”
宣武帝:“?”
他下意识的就想起了云舒之前给人铺设地龙时那离谱的报价,顿时嘴角一抽:
“就为了大冬天里种出几颗土豆,便如此大费周章,
你是生怕朝中那些个大臣们没有弹劾你的由头?”
“儿臣这可不只是为了那几颗土豆啊!儿臣是天盛百姓!”
云舒坐直了身子,一本正经地为自己辩解道:
“父皇您可知,这土豆的亩产量是多少?”
“多少?”
宣武帝挑了下眉,
云舒也没指望他能真配合着猜一猜,顺势便竖起了两根手指头:
“至少这个数!”
“二百斤?”
宣武帝冷笑一声:
“如果朕没记错的话,朕今日早朝上,才说过水稻的亩产量。”
四百斤的水稻都没有嘚瑟到要住进“暖房”的地步,区区亩产二百斤的土豆……
“什么二百斤啊!”
云舒嫌弃地收回手指:
“是两千!”
“……”
御书房内,一片寂静。
就连站在旁边候着的李德海听到这个数字,都忍不住抬起头来偷偷瞥了云舒一眼。
亩产两千斤!
这是什么概念?
若圣安公主这话是真的,那再过几年,天盛朝就再也不会有百姓饿着肚子吃不饱饭了!
李德海一个御前伺候的太监尚且激动得心脏砰砰直跳,
就更不用说宣武帝了。
费了好大力气才勉强维持住了自己面上平静的表情,
察觉到自己握着筷子的右手还微微有些颤抖着,
宣武帝索性直接放下了筷子,一脸严肃地望着云舒:
“不是说带回来的土豆数量很少?
你如何能得知它亩产可达至少两千斤?”
“父皇您看这一桌菜用的土豆多吗?”
相比起宣武帝的严肃认真,云舒面上的表情就显得轻松多了,她用手随意地比划了一下:
“这么多土豆,都是儿臣从这么点儿小花盆里头挖出来的。”
宣武帝就看着她比划的大小,在心里估算了一下,
确实,倘若这么点儿的地方就能种出那么多土豆来,
那……亩产两千斤,兴许也真的不是梦!”
宣武帝深吸了口气,正想再多问两句,
就听云舒又主动开口道:
“怕父皇您不信,儿臣特意让人带了一盆过来,
父皇您要亲自看看吗?”
“看!”
亩产两千斤怎么说都有些过于惊人了,他必须得亲自看看才行!
第233章:太子妃早产
继之前跟着云舒在凤阳宫……后头的怡和宫亲自试验曲辕犁,翻土种织贝花之后,
宣武帝又在御书房内,挖起了土豆。
正如云舒所说那般,这小小的一只花盆里头,种出来的土豆数量却是惊人的多!
兴许……
【模拟人生选择系统为您服务。
请选择您接下来要做出的决定:
A.同意云舒的提议,让她在皇庄搭建暖房,尝试种植土豆;
B.担心搭建暖房太过费钱,拒绝云舒的提议;
C.同意云舒的提议,但拒绝让她搭建暖房,希望她尝试直接种植。】
适时弹出的光幕,像是在肯定着他的猜测,
宣武帝眸光一亮,顺手就先选了个A,
【您选择了A,三个月后,成功收获一批土豆,五年后,天盛粮食短缺问题基本消失不见。】
这土豆竟然只要三个月便能长成?
如此看来,一年两熟也不是没有可能啊!
难怪……难怪现在就这么点儿东西,竟也能在五年后基本解决天盛掉粮食短缺的问题!
宣武帝忍着兴奋劲儿,快速扫了眼第二个选项,
里头的内容果然是他不喜的。
他径自就跳到了第三个选项上面,
【您选择了C,因为没有暖房,部分土豆冻死了,极少数侥幸存活,
云舒意识到,兴许在南方地区,土豆不需要暖房,也能一年两熟。】
好好好,一年两熟果然也能成!
虽然仅限于南方地区,
但那又如何?
天盛位于南方的城市可也不少!
宣武帝小铲子一扔,目光热切地望着地上那些他刚刚才挖出来的“泥疙瘩”,仿佛像是在看什么绝世珍宝:
“皇庄那边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只要能尽快弄出更多的土豆种子,你要怎么做朕都支持!”
“父皇英明!”
云舒顿时眉开眼笑:
“那儿臣搭建暖房的钱,能去问户部尚书,严大人要吗?”
宣武帝:“?”
钱啊……
想起前些日子因为那一千万两银子,严朝荣那老家伙见天儿地在他跟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说国库如何如何没钱,
他这个户部尚书当的又是如何如何的心酸,
宣武帝忽然就有些心虚了。
这中间才没隔几天呢,若是又要让户部掏钱……
宣武帝轻咳一声,深沉地点了下头:
“可。”
严尚书哭就哭吧,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土豆多重要啊!
怎能因为严尚书哭两嗓子就不搭暖房不种土豆了?
宣武帝大手一挥,表示让云舒放手去干的同时,心里想的却是东宫那边儿的太子——
小崽子这功劳现在是越立越大了,再继续给什么玉如意之类的赏赐,他都要不好意思了!
正好下个月小崽子也要到十四岁生辰了。
既然有些事情迟早要发生,那不如就稍微提前一些吧。
太子这个做哥哥的,之前都对小五下过那么多次手了,
还个生辰礼,不过分吧?
当皇帝的真正想干一件事儿的时候,那执行力必然是相当惊人的。
于是,就在云舒亲自带着土豆出城去到皇庄上,和人一块儿种土豆的时候,京中忽然传来消息,
说是太子妃无缘无故的,早产了。
“这才七个月啊!”
现代医学下,七个月早产的孩子一般来说倒是没什么问题,
可现在是古代啊!
古代这样的医疗条件,那孩子能活吗?
和太子斗归斗,云舒还真没有过希望那孩子不好的想法。
若不是因为宣武帝老早之前就有说过,若这个孩子出了什么问题,就连太子也难辞其咎,
云舒几乎都要怀疑是不是因为她最近闹出的动静太大,以至于太子已经沉不住气到试图利用孩子早产这件事儿重新回到大家的视野当中来了!
难道……是大皇子?
可那好像也没什么道理。
太子这都已经被禁足多久了,大皇子真要有什么动作,冲着她来都比冲着太子去要合理得多!
可能真就是太子妃运气不太好吧。
云舒摇摇头,没再去想这件事儿,继续指挥着皇庄里的人把已经发了芽的土豆切好块儿,种进地里之后,
又把她这些天在网上找来的古代版简易暖房的制作方法告诉了庄子上的人,
让他们务必在天气转冷之前把这暖房搭建起来。
所有事情全部交代完毕,确认没什么遗漏了,
云舒这才又带着人回到了京城。
结果回宫之后,就得到消息,说太子妃已经生了,
生下来一个怪物。
“怪物?”
云舒一愣。
近亲成婚,生下来的孩子有百分之五十的概率会出问题,
所以太子他们这是……中招了?
“是啊!”
见云舒愣住,听雪还只当她是不理解什么叫做“生了一个怪物”,
又压着嗓音,神色有些惊惶地低声解释道:
“听说那孩子是个死胎,而且长得极为可怕,
产婆把孩子抱出来的时候,只看了一眼,就直接吓晕了过去!
好像说是……孩子两只眼睛分得特别开,耳朵只有一个,嘴巴还长得跟兔哥儿似的,总之就是特别特别恐怖!”
“……”
听这描述,像是唐氏综合症外加兔唇,以及耳部残疾。
说句不太好听的,这样的孩子生下来是个死胎……其实也算是一件幸事了。
云舒拧了下眉,忽然又意识到了什么,蓦地抬起头来:
“这种事情,东宫不是应该瞒得死死的吗?
为何连你都知道了?谁给你传的消息?”
“也没谁……现在全皇宫的人大概都知道了!”
知道自家殿下可能是担心自己一不留神儿就中了谁的阴谋诡计,
听雪连忙解释道:
“今日太子妃突然发动,东宫的人求到了陛下那边。
当时陛下正好在和大臣们议事,好像是谁替太子说了一句,这是陛下的第一位嫡孙,
之后也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陛下就……就带着那些大臣们一块儿去了东宫,
再然后就……”
再然后就是那孩子生下来,所有人都知道了,东宫根本瞒不住。
云舒:“???”
太子妃生产,父皇带着一众大臣去东宫??
这是合理的吗?
云舒的疑惑,在第二天的早朝上,得到了答案——
因为太子妃诞下“怪物”的事儿,太子之前犯下的那些错也被人再次翻了出来。
上奏称太子德不配位,致使上天降下责罚的折子在宣武帝的龙案上堆积成山,
太子一派的大臣竭力想要保全太子,双方你一言我一语,就这么在宣政殿里吵了起来。
太子一派:“陛下此前便已说过,近亲结合本就有诞下天残之人的可能,尔等如今却在此血口喷人,妄图往太子身上泼脏水,分明就是居心叵测!”
反对派:“这就更成问题了!当初陛下已然拒绝了太子想要娶沈家女的请求,是太子非要一意孤行!
近亲结合只是有诞下天残之人的可能,却非绝对!
我天盛朝立朝百年有余,此前还从未有过昨日那样的事情发生,这不是上天的警示是什么?”
太子一派艰难反驳:“那只是个意外!”
反对派冷笑嘲讽:
“现在说那孩子的事儿只是个意外了?
可笑!昨日口口声声说着那是陛下的第一位嫡孙,在这个节骨眼儿上降世,乃是天盛之福,想要借此机会解了太子禁足的人不也是你们?”
太子一派被噎得开始说胡话:
“原,原本京城洪灾,要造成数万人伤亡,却被圣安公主提前预知,救下百姓无数,功德无量!
此后又有梦中预知倭国金矿银矿、皇庄稻田大丰收等等事件,皆是发生在太子妃身怀六甲之时。
尔等如何知晓,这些事情,不是那孩子帮着担了因果,这才导致昨日之事的发生?”
云舒:“?”
不是,你们这群棒槌昨天自己哄着宣武帝去了东宫,想要让太子重新立起来,结果反把太子给坑成了这样也就算了,
现在为了善后,还来抢她的功劳是不是就有点儿过分了?
她辛辛苦苦立下的功劳,跟太子和太子妃那俩倒霉玩意儿的孩子有什么关系?
之前也没人告诉她朝中重臣还可以这么不要脸的啊!
云舒差点儿就没忍住,当场也加入了骂人的行列当中,
她之所以忍住了,是因为宣武帝更快一步地帮她骂了出来——
“简直一派胡言!圣安立下的功劳与旁人有何关系?
朕看你们有些人根本就是老糊涂了!
如此荒谬的话都能说得出口,你怎么不干脆说朕如今还能坐在这个皇位上,也是那孩子的功劳?”
“陛下息怒!老臣只是……”
“息不了!”
宣武帝勃然大怒,压根儿不听辩解:
“既然已经老糊涂了你就该老老实实地在家里待着,而不是到朕面前来胡说八道,放肆妄言!”
宣武帝动了真怒,此前吵吵嚷嚷的大臣们一下子也都老实下来。
云舒老神在在地揣着手站在第一排,看她皇帝老爹在上头发飙,
逼着几个格外坚决的太子党的官员辞官之后,终于还是下了废太子诏书。
太子一派的官员们顷刻间颓然下来,
大皇子党倒是个个都兴奋得不得了,但昨日之事,加上废太子一事于天盛而言,毕竟不是什么值得庆贺的事情,
这些人纵是高兴,也都不敢表现出来,明面儿上还要跟着摆出一副遗憾叹息的模样来。
云舒穿过这一室的压抑,跨过宣政殿的门槛儿,仰头看向外头那与平时并无二致,宁静湛蓝的天空时,
脑海中想的却是之前救灾时,季永添偷偷来找她说的那些话。
这宫中,怕是要乱上一遭了啊!
太子被废毕竟不是什么小事,
连着好些天,前朝后宫的氛围都显得格外紧张。
一直到云舒生辰将近,宣武帝特意下旨令礼部好生操办,宫中这才又重新变得热闹起来。
消息传出去,第一个先坐不住的,就是威远大将军,
他直接在私下里找上了大皇子:
“殿下,您说陛下这到底什么意思啊?
这样一个节骨眼儿上,那圣安公主不过是十四岁的生辰罢了,又不是及笄礼,
陛下却让人如此大办,这,这是想表明他看中圣安公主的意思吗?
难不成,陛下还想立那圣安公主为太女?”
“之前是本皇子小瞧她了,本皇子那个五妹妹,确实是有些本事。”
大皇子面沉如水,
任谁等了那么些年,好不容易等到太子被废,半道上却又杀出来另一个人来,这会儿恐怕都不会有什么好脸色。
回想起这一年来发生的事情,
饶是大皇子再怎么不想承认,事实也还是摆在那里——
此前他与太子斗了那么多年,可最终他给太子造成的所有伤害加起来,都还抵不过自己那个五妹妹随手的一次反击。
但……相比起承认是自己技不如人,
大皇子更愿意相信这纯粹就是云舒运气好!
若非他恰好在这个时间段里惹怒了父皇,不敢再轻举妄动,只能暂且安分下来,
若非太子正巧在这个时间段里偏要一意孤行的娶那沈家女,
若非,那沈家女又恰好生下了一个“怪物”……
大皇子咬了咬牙,只觉得分外不甘:
“太子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那云舒要什么没什么,只凭父皇的喜欢,可坐不上太女之位!”
“也不算是要什么没什么吧?”
威远大将军下意识地反驳了一句:
“至少民心这一块儿她就拿捏得死死的。”
大皇子:“?”
你站哪边儿的?
大皇子一个眼神瞪过来,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的威远大将军连忙又找补了几句:
“其实,主要也就是寒门学子还有京城这边的百姓被她忽悠得比较厉害一点儿。
至于其他地方的……虽然那个,现在其他地方也都有天盛周报了,
而且那个圣安公主还特别不谦虚地在上面吹嘘自己的功绩。
但外地的百姓们暂时也还不像京城的百姓那样,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了那些,所以肯定也不会像京城这边的百姓们这样发自内心地感激和敬仰圣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