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从隋唐时期就已经萌芽了,那时候唐朝想要马,吐蕃想要茶,双方都有挺强的贸易意愿,民间和官方都陆续建交。到了他们明朝,吐蕃更是直接向大明称臣!
没错,你没有听错,西边那一大片也是我们的,叫乌斯藏都司和朵甘都司。
只可惜那边条件实在太艰苦了,中原人兴许一过去就已经一命呜呼。大明朝廷流放人都不好意思往那边流放,生怕囚犯听到这个消息后直接造反或者自杀了。
霍善认真思考。
西边,是我们的!
西边的人还需要很多很多茶!
西边都有什么人来着……好像是羌人!
这就多开几个山头多种点茶出来,争取多骗点西羌人给他们养马。
看到这个茶叶没有,想喝的赶紧拿马来换!
他手头可是有一批特别好的茶种,到了江夏以后马上给种下去。
霍善小短腿迈得虎虎生风,跟着襄阳令直奔养马场,立刻很不把自己当外人地开始让金日磾抱着捆草让他挨个喂过去。
这小子一边喂还要一边念叨:“乖啊,多生小马多干活,以后我给你给你的马子马孙找西羌马生小马!你没见过西羌马吧,其实我也没见过,不过大草原上长大的,应该很厉害的唷,你要抓紧生小马啊!”
金日磾:?
襄阳令:?
这里为什么会有西羌马出场?
李时珍:“……”
不是,我只是提一嘴茶马古道,你怎么就要给利川马发西羌对象了?!
当晚一行人在襄阳夜宿,霍善便摩拳擦掌地给已经抵达云梦泽的霍去病写信,信的主要内容是:听说西羌人特别喜欢喝茶,接下来我们要种多多的茶,换多多的马!爹我跟你讲,西边是我们的!
收到信的霍去病:?
霍去病看着烟波浩渺的云梦泽,一时陷入沉默。
云梦泽大不大?
大到一眼望不到头。
可这根本大不过他儿子的心!
崽啊,西边这片地拿下来是真的很难守!
不够用,完全不够用,人不够用,钱也不够。
……总之,先找机会把南越圈起来种上茶树。
信送到霍去病手上没几天,霍善顺利到达夏水渡头,顺利与他爹会师。
越往南走,越能体会什么叫地广人稀。
像南阳郡邻近长安,面积虽没有江夏大,人口却足以设立三十多个县,可见起富庶程度。相比之下,占地更广的南郡和江夏郡都只足够设立十几个县!
幸好刘彻大手一挥吩咐南方诸郡把训好的正卒都送到霍去病手上来,让霍去病边训练水师边试验屯田之策,要不然霍善绝对没可能搞什么江南江北开发计划。
人口那么少,还搞什么搞!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所谓的正卒,就是指男丁一辈子需要服两年兵役(战时征召另算),其中一年在本郡中训练到能熟悉军中指令再送去朝廷指定地区镇守一年。
这些在本郡训练的士兵就叫做“正卒”,正卒训练好以后一般要么去边关要么去京师。
今年刘彻让这些人到云梦泽报到,倒是叫他们少跑了许多远路、少吃许多苦头。
要知道他们这些普通士卒可没马可骑,出门基本全靠腿,粮食还要自己背,哪个离家时不是难受得两眼泪汪汪。
正是因为知晓了自己这批人不必去更远的地方服役,所以一众兵卒精神面貌都很不错。
即使霍去病一过来就让他们去把通往西陵的官道给修修补补一轮,他们也没有丝毫怨言。
只要不用他们到北边去,什么都好说!
霍善并不知道他爹在背后所作的努力,下船改陆路前往江夏郡治所西陵的时候还有点惊奇。
一路上师父不都说地方上破破烂烂的,要他做好住不习惯的心理准备吗?
这边的官道居然修得挺平整的!
第148章
霍善一路惊奇到郡守府, 发现这地方他熟悉得很,他跟张仲景去过,也跟华佗去过,虽然相隔将近两百年, 陈设和装潢有诸多不同, 大体上还是一致的。
霍善跃跃欲试地准备来个“公器私用”,准备效仿张仲景每逢初一十五就在府衙前堂坐诊。
没错, 大汉第一个坐堂大夫, 就是他霍四岁了!
张仲景:“……”
算了, 反正后世商人为了卖书什么都掰扯得出来,他就不计较这种小事了。
霍去病对此也是全无意见的, 听凭霍善使唤把娃抱了起来, 把他不知什么时候从家里揣出来的“天下第一医馆”小木牌挂到郡守府门口。
周围人本就聚拢了不少人在看热闹, 见霍去病抱着霍善出来本就伸长脖子想看看传说中的冠军侯和他家娃长啥样。
本来江夏郡的人觉得他们江夏要完, 朝廷居然给指派个四岁小孩来给他们当太守,那不是纯粹在玩儿吗?
等见到还要人抱着走的新太守, 围观群众更是感觉……江夏休矣!
可是等霍去病抱着霍善面向人群,人群之中顿时静了一下。
以前秦灭六国就数楚人抵抗最凶, 后来项羽这个楚人还带着“楚虽三户, 亡秦必楚”的信念杀进咸阳,把咸阳宫一把火给烧了,可见荆楚大地最不缺的就是彪悍人。
有个寡妇勇敢地问出心里话:冠军侯今年年岁几何?可有成家?孩子这么小,怎么能没有娘在身边照料!实在不想娶妻, 也不是不可以来一场你情我愿的快活事……
霍去病:?????
霍去病当场捂住霍善的耳朵, 不让他听见众人大胆的言论。
霍善却是想趁着人这么齐, 给自己的坐堂计划打响名气。
以后他们太守衙署初一十五休衙的时候,有需要的人可以来看病, 只不过一般城里能买到的药就该拿着药方自己去买药了。
要是家中实在贫困,出不起药钱的,也可以陈明情况直接领药。
只是若有人为了几个药钱弄虚作假,就得罚他们当几天苦役凭劳动赚回药钱啦!
这也是霍善在袁枚那边学来的,袁枚告诉他,太平年岁大家都是要赚钱的,别人药铺辛辛苦苦收购药材、炮制药材、租用店面、分类整理、雇佣伙计,无非是想以这门生意来养家糊口。
不仅药铺东家一家老小靠药铺养活、手底下的掌柜伙计得吃饭,还有那些靠进山采药的人也想靠卖药材帮补家用……你搞一次两次赠药也就罢了,整天白送的话人家的药铺哪还开得下去?
药铺迟早得关门!
等你拍拍屁股以后,当地人再也没地方买药了!
霍善此前都不晓得随便赠药竟还有这样的坏处。
所以霍善这次便打算一开始便讲清楚赠药要求。
只要他义诊开的药多了,西陵城中的药材行当必然能兴旺起来。
还要再培养一批得用的江夏本地医家。
值得一提的是,刘据虽然很舍不得霍善出远门,见事情尘埃落定后还是特意把温应等两个内侍、两个宫女随霍善南下,一来平时可以照料霍善起居,二来也可以让他们继续跟着霍善几人学医。
将来四人当真学成了,宫中贵人们有个头疼脑热也知道找谁看。
霍善一个千户侯,出行居然有四个宫中伺候的跟着,这谁看了不得说他对老刘家父子俩下了蛊。
人手这么充足,霍善自然一到地方就兴致勃勃地跟西陵城中的百姓宣讲。
还掏出他们在船上印出来的传单当场开始派发。
司马迁他们这些随行郎官那么闲,当然是负责帮忙印传单啦!
江夏人还没摸到过纸,拿到手后都愣了一下。等瞧见上面图文并茂地印了许多字,都觉得这薄薄的纸张着实不简单。
霍善见众人拿到传单后开始议论纷纷,麻溜开始给自己接下来的开发计划打广告,听闻他们江夏郡竹子挺多,可以着手发展造纸产业。
所以有兴趣入场的人接下来做好准备了,他们带了全套的技术团队过来,包教包会。
只是这造纸作坊不能开设在影响人们生活起居的区域,所以只有郡守指定区域能够建作坊,到时候得领批文才能动工,欢迎有意向参与朝阳纸项目的人积极前来竞标哟!
此外还有制糖项目和瓷器项目热烈筹备中,敬请期待!
霍善这一连串的消息报出来,众人已经没心思关注他们这位新太守的年龄了,满脑子都是啥是制糖?啥是瓷器?他们拿到手的这玩意就是朝阳纸吗?
等霍善回了府衙中歇息,他这位新太守亲口宣讲的几大新消息已经随着围观群众的传播宣扬得满城皆知。
霍善新挂牌的“天下第一医馆”的知名度也迅速突破一千,直奔一万而去。
霍善对此甚为满意,先把他的随身橘井绑定到饮食起居用的那口水井上,再考虑抽取一位患者过来看看有没有新技能和新商品可以薅。
老是薅苏轼他们也不是事。
还是需要一点新面孔!
这邀请卡可是他开了近千个宝箱且抽了好多轮奖后才刷出来的独苗苗。
不用可惜!
霍善说干就干,当天晚上跟着张仲景他们刷完新的医学课程后就用出了手头唯一一张邀请卡。
四个小老头儿难得齐聚一堂,跟着霍善瞧瞧久违的患者会是谁。
霍善也很期待,啪地按下随机邀请键。
很快地,一份人物资料出现在霍善眼前。
李时珍第一个凑到霍善边上想看看来的是什么人。
这一看,李时珍就睁大了眼。
只见上头赫然写着一个他颇为熟悉的名字——诸葛亮!
李时珍:?????
比起华佗和张仲景两个估摸着在三国鼎立时期还没来临前就歇菜的东汉末年人士,李时珍反而是在座之人中对诸葛亮最熟悉的。
霍善闲暇时也听李时珍给他讲过点《三国演义》,自然知晓诸葛亮是谁。
是个丞相!
想必很会搞地方治理工作吧!
霍善兴冲冲地看向那新出现在医馆里的生面孔。
这是建兴十年春天的诸葛亮,他去岁再一次打出祁山,也是一生中最后一次打出祁山,没过几年便病逝五丈原,再也无望实现他心心念念的北伐。
这时候的诸葛亮倒是还没有重病缠身,只是十年间数次兴兵北伐让他有些筋疲力尽,非常需要好好修养一段时间。
诸葛亮身长八尺,长须飘然,瞧着就是个非常靠谱的人。
哪怕已经年过五旬,他背脊依然不见丝毫伛偻,目光也清明至极。
诸葛亮过来前显然已经签过就诊知情同意书,知晓霍善这边到底是什么情况。
他拱手朝霍善几人问好。
李时珍还是头一回见到活生生的诸葛亮,不由感慨诸葛亮本人远不是戏台上的诸葛亮能比拟的,一看就让人油然生出种莫名的信服感。
霍善兴致勃勃地凑过去和诸葛亮搭话:“听说您很会做馒头!”
诸葛亮:?
李时珍忙把他拉回来,让他别一见面就聊这个,还不如聊聊木牛流马是怎么做的!
霍善一向听劝,麻溜改为追问诸葛亮:“您能教我们做木牛流马吗?”
诸葛亮:???
没想到这神秘医馆的东家竟是个这么活泼的小孩。
诸葛亮谦道:“教倒是可以教,木牛流马适合山路运输,这边怕是没那么需要。”
霍善马上说道:“需要的,需要的,我们江夏郡也有很多山地的,等我们在山上种了茶叶、甘蔗和番薯,全都得想办法从山上运下去!”
诸葛亮便问番薯是何物。
霍善给他吹嘘了一通,说这玩意“不择地而生,不择时而长”,可以直接蒸着吃、煮着吃、烤着吃,也可以磨成粉做成各种各样的面食,绝对是饥年救荒的大宝贝!
要是诸葛亮教他们做那木牛和流马,他可以跟着去蜀中给他带红薯种子哦!
只是他还得在江夏这边搞试点种植,能分给诸葛亮的番薯种子不多。
占城稻倒是可以先匀他们一点,因为江夏这边以及嬴政他们都没到适合播种季节,他还可以慢慢攒!
诸葛亮:“……”
所以,占城稻又是什么?
占城稻这东西,产量高,用水少,跟番薯一样有“不择地而长”的优点,但他也有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这玩意不好吃。
许多高产的粮食大多都有这么个缺点。
占城米是种硬米,而且缺乏香气,太平年月中完全卖不出价格。但和番薯那样,要是遇到荒年这就是救命的粮食。
这对蜀汉来说却不算太大的缺点。
诸葛亮数次北伐,蜀中早已弹尽粮绝,这种战乱时期所需要的军粮数额十分庞大。军粮这东西,只要能吃饱就差不多了,很难再追求口感。
霍善还现场掏出把占城米给诸葛亮看。
颇为遗憾这米居然不好吃。
多希望能有又好吃有高产的米!
诸葛亮听后沉吟片刻,对霍善建议道:“这米要是研成粉做索饼,便没有不好吃这一缺点了。”
霍善听后睁圆了眼睛,眼神里明明白白在说“你还说你不会做馒头”。
诸葛亮:“……”
所以他为什么看得出这小子乌湛湛的眼睛里头写着什么话啊!
霍善才不管诸葛亮看没看懂他的小眼神儿,马上兴致勃勃地说道:“这个东坡先生给我讲过,叫做米粉,可以嗦着吃!您先在蜀中试种一批看看,等明年江夏这边的占城稻种出来了,我就去跟您学做米粉。”
诸葛亮道:“既然你说的那位东坡先生会做,你直接跟他学就是了。”
霍善想想也是,点着头说道:“好!”
李时珍感慨道:“要是蜀汉军粮充足,是不是就不会再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了?”
张仲景几人:“……”
真好奇李时珍是怎么活到七十好几的?
难怪他在太医院干个几年就干不下去!
霍善经过李时珍和苏轼的熏陶,多少也学到了点聊起天来不管他人死活的毛病,听李时珍又开始念诗,马上积极追问那是什么诗。
李时珍便给他念了一整首杜甫的《蜀相》。
诗圣不愧是诗圣,即使最后两句在本人听来有点难受,听完全诗却还是叫人惆怅万分、满心慨憾。
霍善听不太懂,但觉得好厉害。
莫名就对诸葛亮这个被“三顾频烦天下计”的名相更为信服。
他当场掏出份萧何帮忙写的江夏发展计划问诸葛亮有没有什么新想法可以添进去。
诸葛亮:?
所以这里为什么会有萧何?
得再仔细观察观察。
诸葛亮问道:“这是萧丞相在看过这边的情况以后拟定的吗?”
霍善道:“他没有来过这边,是我自己去找他问的。”
诸葛亮道:“那我这几天先翻阅一下文书,再出去看看具体情况。等了解清楚,我再看看能不能给你提供好的建议。”
霍善听后连连点头。
瞧瞧人家诸葛丞相,还讲究因地制宜制定治理政策的!
当真是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既然是邀请来的患者, 李时珍他们自然得轮流给诸葛亮做个检查。
他这种情况主要是操劳过度,要知道先帝不仅在世时对他信任有加,死前还要拉着他的手来一句“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以至于诸葛亮长期殚精竭虑地军政一把抓。
蜀地那可是秦汉时期经常用于流放囚犯的地方, 这里山多,交通不发达, 外头挺难打进去, 里面的人也不容易往外跑, 简直是座天然囚笼。
所以它的功能一定程度上约等于唐宋的岭南和清朝的宁古塔。
除此之外还有因为太富有被迁徙过去的、因为被俘虏而安排过去的、因为战乱躲进去的等等,反正秦汉时期天南海北的难搞分子基本都集中在此, 孕育出来的文化自然也是粗犷的、彪悍的、一般人极难驾驭的。
诸葛亮要辅佐刘家父子俩在蜀中与领地相对宽阔富饶的曹魏、孙吴打出三足鼎立的局势, 着实得费尽心思。
当然, 孙吴占据的江东地区开发也是困难重重。
要知道两汉时期南方地广人稀, 孙权一边得费劲吧啦上山薅山民加入东吴大家庭,一边得极力游说历来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世家大族积极出人出力……总而言之, 能青史留名的人细究起来都挺不容易的。
由于李时珍自动请缨,诸葛亮的治疗便由他来负责了, 不过整体方案是四个小老头儿带着霍善讨论过的, 大体上不会有什么问题。
霍善还力邀诸葛亮多吃点掺了橘井水的食物。
长期行军,操劳过度,这个他熟悉得很,不就是他爹和他舅公吗!
万能的橘井水正好对症!
几个小老头儿:“……”
有感受到来自橘井的威胁, 必须得施展出他们专人专治的水平来!
李时珍接收到了三个前辈的眼神杀, 一瞬间压力贼大。
霍善哪里知道张仲景他们的想法, 他一醒来就跑去找他爹,结果发现霍去病已经回军中去了, 只能转而去找他师父李长生。
告诉李长生他们今天有患者登门的事。
是个特别厉害的患者,叫诸葛亮!
听到这个名字,李长生第一反应也是……做馒头的那个吗?
没办法,霍善提出要吃馒头的时候就拿着这名字大讲特讲,李长生想印象不深刻都难。
霍善表示诸葛亮如今是位具有十余年军政一把抓经验的成熟丞相了,这次过来是需要好好休养,所以我们只给他看内政文书就好,省了军事方面的考虑,轻松!
李长生:?????
听起来似乎……没什么毛病。
要知道诸葛亮年轻时就自比是管仲、乐毅二位一体,管仲,古代名相;乐毅,古代名将——这代表着诸葛亮对自己的内政水平与军事水平都极为自信!
真正有本事的人那都是可以出将入相的。
现在减去了军务方面的烦恼,些许内政工作那不是纯粹给诸葛亮当消遣打发时间吗?
李长生本身是不具备地方管理经验的,严格来说他其实属于技术工种。他说道:“你等会领他们去与你叔父他们见个面就好。”
霍光他们这些郎官是刘彻特意安排过来帮霍善完成日常治理工作的。
刘彻真没指望让个四岁小孩给他干活。
对于有些人来说你只要给他们相互介绍一下,剩下的他们就能沟通好。
如果连这点协调能力都没有,怎么可能成为一位好丞相?
事实证明李长生想得没错,诸葛亮确实是协调文臣武将关系的一把好手,深谙沟通的艺术。
比如关羽听说马超来投降,感觉以前没跟这人打过交道,就写信问诸葛亮“马超的实力可以跟谁比”。
诸葛亮马上给他回了句,马超可能和张飞有得一拼,但是“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看看人家这回答,给关羽回信不称“羽”而称“髯”,正是因为知晓关羽最自得他那把美髯!
这左一个“髯”,右一个“绝伦逸群”,当真是夸人夸道点子上了,直接把关羽捧得开心不已。
霍善先邀诸葛亮一起吃了顿朝食。
等诸葛亮吃饱喝足,又喝过了药,便跟着霍善去见霍光等人。
因为霍善带来的人着实不少,郡守府的后衙住不太下,所以霍光负责征集府衙周围的屋舍将所有人安顿下来。
众人的居所呈群星拱月状把郡守府围在中央,离府衙最远的也不过是一刻钟的路途,方便他们一大早过来府衙干活。
霍光几人年纪都不大,全是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自然很有些年轻气盛在身上。
得知霍善请来一位隐士说要暂时把郡中事务委托给对方,他们心里都是不太服气的,见了面便提了几个问题为难他们。
得知这几位随行郎官一个是霍光,一个是苏武,一个司马迁,诸葛亮觉得吧……自己也算不虚此行。
霍善是怎么把这几个家伙凑到一起的?!
虽然说他们很可能在同一时期当过郎官,但是霍善一个四岁的小娃娃精准无误地把这三个人弄来帮他处理郡守事务就很稀奇。
一般而言这种前途无量的年轻人都更爱待在长安,毕竟那可是天子脚下,出头机会远比别处要多。
除非这几个年轻人深信只要跟着霍善就有极大的可能在御前大放异彩。
想到霍善把他爹霍去病都给薅来了,诸葛亮也就不再纠结几个青年人的事。
年轻人好啊,年轻人脑子灵活,年轻人能多干活。
诸葛亮带着几个年轻人着手翻阅江夏郡的籍册文书,争取能通过历年的人口、田地、物产记录全面了解整个江夏郡的情况。
太守的主要职责是治民、决讼、检奸、进贤,而汉代的太守还要兼领军务。
霍善上任头一天哪都不能去,得在府衙中等着底下的官吏前来拜见他,还要筛选自己需要的掾吏人选。
好在霍善刚经历了为时不短的长途奔波,所以也没有马上往外跑的渴望,而是兴致勃勃地把他家太守府的前堂和后衙都溜达了一圈,了解自己接下来的居住环境。
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接下来几年霍善都可以待在这边不挪窝。
因为汉代地方官员还没有严格地执行后世的流官制,地方官员“久任”的情况不在少数,一定程度上鼓励官员在自己负责的郡县之中深耕。
当地方吏民都知道这位长官会长久地待在当地,一般不会有“人走政废”的情况发生,自然更能树立郡守的威严。
当然,官员久任也不是没有坏处的,坏处就是官员长期待在一个地方容易变成地头蛇,带着举郡上下一起欺瞒朝廷。
所以刘彻时不时会派点绣衣侍御史之类的“天使”到处溜达,看看有没有官员暗中搞欺上瞒下的操作。
刘彻还计划着把整个大汉分作十来个区域,每个区域设置一个刺史。
刺史刺史,专门刺察不法官吏的。
简单来说就是他们不直接治理百姓,而是在自家刺史部里到处溜达,抓同僚小辫子背刺同僚。
这样朝廷要抓地方吏治,只需要找刺史过去开会就可以了,不用把天下郡守全喊到长安去,省了许多车马费。
只能说皇帝和官僚常年都在斗智斗勇,只有维持在相对平衡的状态是最安稳的,无论哪边玩脱了往往都只能打出大家一起完蛋的结局。
霍善这位小太守,说不准可以当到他爹把南越劝下来种茶叶呢!
前提是刘彻没提前把他们父子俩召回去。
霍善认真摸清了太守府的情况,让他师弟帮他从井里捞了个东陵瓜去跟诸葛亮他们分享。
这瓜包甜!
就这么小半天的功夫,霍光他们这几个小年轻明显已经被诸葛亮折服,不仅一口一个“先生”,还自发地分活干,所有人面前都堆着山那么高的籍册和文书。
还挺努力的!
霍善挨个给他们送瓜。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工作效率高,诸葛亮面前反而是文书最少的,至少霍善走过去的时候,那些堆起来的文书没有把他挡得严严实实。
霍善给诸葛亮送上最大的一块瓜,还跟他分享东陵瓜的来历。
大秦不努力,大秦的东陵侯要靠卖瓜为生咯!
大汉不努力,不知以后咱们的王侯公卿以后都可以干嘛!
是时候让所有人闲暇时多学一门手艺了,来报我们墨家的学习班吧!
霍光:“……”
苏武:“……”
司马迁:“……”
不至于,真不至于,我们多干活还不行吗?
几个小年轻吃瓜的速度都不由自主加快了。
诸葛亮也是听得一阵沉默,大汉式微,天下黔首流离失所、遍地饿殍,那惨况绝非活在太平盛世中的人能想象的。
到那时候王侯公卿能做什么?这些身份还是有用的,至少他们的脑袋没少悬在城门上供人嘲弄。
就像这东陵瓜一样,若是种瓜之人没当过大秦的东陵侯,跑去他那买瓜的人兴许便没有那么多了。
诸葛亮轻轻叹息一声。
霍光不由追问:“先生何故叹气?”
诸葛亮没法把汉室倾塌、曹魏篡汉之事与霍光他们讲,只能说道:“没什么,只是觉得我们府君的话发人深省而已。”
突然被夸的霍·四岁小府君·善已经把自己那块瓜啃了一大半,闻言抬起头来惊奇地看向诸葛亮。
发人深省?
什么发人深省?
霍光闻言也转头看向自家小侄儿,赫然发现……他脸蛋上沾着颗甜瓜仁。
霍光默不作声地拿起旁边的巾子,细心地替霍善把唇角和脸蛋擦得干干净净。
诸葛亮看着叔侄俩的相处,沉甸甸的心绪也放松了不少。
他在霍善的催促下拿起自己面前那片东陵瓜尝了一口,只觉果然比自己吃过的所有瓜都要甜。
李医家他们说得对,既然是来养病的,理当稍微放下心中那些时刻记挂着的事才是。
第150章
霍善是不会压榨小伙伴的, 见诸葛亮他们已经埋首案牍那么久,才吃完一片瓜又要重新投入工作之中,他便觉得这样不好,麻溜撺掇他们一起去中庭种瓜。
没错, 就是种瓜, 不过不是种东陵瓜和西瓜,而是种……番薯。听说番薯又名地瓜, 既然都是瓜, 那肯定可以用【种瓜包甜】来种!
霍善给诸葛亮他们一人甩了一个【种瓜包甜】, 顺手给自己也扔了一个。这一瞬间,他们拿起番薯后脑海里便涌现出“番薯的一百个种植小妙招”, 那是一种很玄妙的感觉, 虽然此前已经听霍善叨叨过几回, 可真正摸上实物后感觉还是不一样的。
番薯这东西, 可以留种,也可以把番薯块茎塞地里种, 等到它长出来的番薯藤爬了满畦,还可以直接折薯藤移栽。要不怎么说它是救荒本草呢?
霍善一点都没有把【种瓜包甜】技能道具最大化利用的概念, 积极邀请诸葛亮他们一起来挖土种番薯, 争取尽快把它推广开去,他也能实现烤红薯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