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人看起来唯有一张俊脸没有受伤。
这难道是,跟人打架只顾着护好脸?
这两人不是别人,正是收到消息出来找自家师弟和徒弟的夙小星“大师父”何必。
相比于他六师弟的好相貌,何必整个人都平平无奇,平平无奇的相貌,平平无奇的身高,走出门能随时隐没于人群之中。他看到那两个脑袋挨着脑袋的小孩儿,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
一路上,何必已经了解清楚带走他们徒弟的是什么人。
这小孩不仅是冠军侯之子或江夏太守,还是秦墨传人,虽然不少秦墨传人大多都已经沦为身份低微的工匠,但还是有一些隐世传承。只是因为他们隐得太彻底,一般人根本无从知晓而已。
前几年还有秦墨传人来找过他们,是个小姑娘,不过她只与他们切磋了一段时间,就因为发现自己有孕而回长安去了,后来再也没有消息。还是去年三师妹特意去了趟长安,才知道那聪慧过人的少女竟已经香消玉殒。
而那个孩子居然是赫赫有名的冠军侯之子。
想到那场不算特别正式、没有真正分出胜负的“巨子”之争,所有人都满心怅然。
一遇冠军侯误终身啊!
若非早早逝去,以那小姑娘敢于只身上门挑起“巨子”之争的性格,说不准还真能带墨家闯出点名堂来。
瞧见两个小孩儿才认识两天就这么要好,何必心中警铃大作。
等徒弟再大些,必须得给小徒弟讲讲成亲生娃这事儿有多苦。
区区五倍的税钱,他们还是交得起的。
第155章
霍善很快注意到两个生面孔的到来, 惊奇地问旁边的夙小星:“那是你师父吗?”那个身上好狼狈的,肯定就是把她扔在半路的六师父吧!
夙小星闻言抬起头看去,一下子看到了她大师父何必。她起身跑过去,一把抱住何必的腿, 眼泪啪嗒啪嗒地往下掉, 一点都没有一开始开开心心跟着人走的快活样。
何必见状狠狠剜了旁边的六师弟一眼,上前向霍善几人道谢。
霍善已经从夙小星那打听出何必他们也是墨家的了, 只是听说长安那边的叫秦墨, 云梦泽这边的叫楚墨。
自古秦楚的关系是非常矛盾, 一方面是两边当邻居,难免会起各种各样的摩擦, 再加上双方民风都挺彪悍, 所以互殴频率非常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两边当了邻居, 互为姻亲的机率也很高。
只能说他们常年一边通婚一边打架。
在文化人圈子里秦楚一度都曾是边缘人, 要知道当年人家孔子西行都不入秦的,而去楚国求仕也是“迫不得已”。
什么样的土壤就长出什么样的文化, 像齐墨扎根齐鲁大地,养出来的墨家门徒都是学术派, 而秦墨和楚墨也走上了各自的道路。虽然墨家三支同根同源, 但经过那么多代人的发展,三个分支都不再是最初的面貌。
既然都是墨家的!
为什么不可以薅过来帮师父干活!
最近师父好像很苦恼很疲惫的样子,霍善都不好意思让他给自己做小木牛和小流马了。要是能把夙小星的七个师父骗过来,哦不, 诚恳地邀请过来, 他师父就能重获自由了!
记得李时珍教过他一句很有道理的话, 叫什么来着?
死道友不死贫道!
李时珍:“……”
别提我,我什么都不知道。
霍善跑过去安慰了夙小星几句, 就顺势让她介绍她两个师父给自己认识。
夙小星也就一开始见到自家师父后哗啦啦地掉了几滴泪珠子,其实心里也没多伤心(甚至连掉泪珠子都是为了不挨骂而先发制人)。
见霍善过来问起自己两个师父,夙小星便收起了泪,给他介绍她大师父何必,今年三十好几,没有成婚,但是帮师祖养了好大几个师弟师妹。
旁边那个就是她不太靠谱的六师父陆乘清了,六师父倒不是他们师祖捡来养的,但也没好到哪里去,听二师父说他当初是被狗撵进谷里的,来了就不走了,非讲什么自己来到此地心中有着前所未有的安宁。
听说六师父那时候才七岁,死活不肯回家去,非要拜入师祖门下,他家人只好把他留下了。
这次六师父带她出谷,本意是想回家看望一下父母,没想到半路把徒弟丢了。
他自己还是大师父半路捡回来的。
霍善积极发问:“大师父,我能去你们家做客吗?”
何必:?????
何必纠正道:“我不是你大师父。”
霍善问:“那我喊你什么?”
何必道:“我一无名之辈,随你怎么喊都可以。”
霍善“哦”地应了一声,当场改了口:“大师伯!”他还给何必解释了一下为什么喊何必师伯,因为听夙小星说他们也是墨家传人,而何必看起来比他师父老。
何必忍不住道:“我与你师父同岁,比他还小两个月。”
于是霍善又麻溜改口:“大师叔,我能去你们家玩吗?”
听说他们住在一个超级大的山谷里,里面种了许多桃花和银杏,开春满谷的桃花红,入秋满眼的杏叶黄,眼下正是秋天呢,他好想去看看哦!
何必道:“我们一般不接待外客。”
霍善道:“我喊你们师叔师姑的,怎么能算外客!”
何必:“……”
就在何必愁着该怎么应对这个过分自来熟、口齿还贼伶俐的小朋友时,霍善已经很善解人意地转了话头,说是既然他们不让外人去做客就算了,不如他们师徒三个去西陵城小住几天,和他师父见个面。
怎么都算是半个同门对吧!
夙小星早就被霍善说得心动不已,心心念念想去见见霍善口里超好的李长生(主要是给说馋了),闻言马上眼巴巴地看着自家大师父。
面对两个小朋友满是期待的眼神,何必想到自己都拒绝霍善去他们师门做客了,再拒绝去西陵城与李长生见上一面未免有点不近人情。
而且他那不省心的六师弟的家人也在西陵城那边。
何必终究还是扛不住两个小朋友的祈求应允下来。
霍善非常高兴。
他把安陆郡这边的事情都安排完了,就领着夙小星师徒几个回西陵城去。
这一路走得比来时要快,下午就回到西陵了。霍善让他爹只管回去忙自己的事去,不必担心他这边,这边有可多人照顾他呢!
霍去病一路上听着霍善状似无意地给那两个楚墨子弟画大饼,哪里不知道他在打什么主意?
就他家娃儿这个走到哪都能当自己家、遇上谁都能跟人家攀关系的性情,霍去病还真不怎么担心。
霍去病道:“有什么事让人来找我。”
霍善连连点头:“要是有什么新的好吃的,我一定第一时间让人喊爹一起吃!”
霍去病想说自己不是这个意思,不过见霍善迫不及待要去找他师父商量怎么把楚墨的人骗过来,又把话咽了回去。
霍善挥别了他爹,兴冲冲地将人邀进后衙。
迎面见到他师弟易知后,霍善扑上去问:“师弟,师父呢?”
易知道:“他在做木工。”
霍善就先拉着易知去认识夙小星几人,给新认识的小伙伴介绍自家师弟。
看到霍善有这么大一个师弟,夙小星很有点羡慕。
霍善怂恿道:“你师父这么多,只要你每个师父收上十个八个徒弟,你就有七八十个师弟师妹,赶紧让你师父多收徒!只要他们入门比你晚,全都要喊你师姐哦。”
夙小星听得颇为意动,立刻目光熠熠地看向自家两个师父。
何必:?????
陆乘清:?????
你们小朋友说悄悄话能不能别带上我们。
一个徒弟已经很难带了,还要带十个八个徒弟,真不知道那日子该怎么过!
霍善才不管别人的日子怎么过,他在心里算着数呢,一个楚墨前辈带出七个徒弟,七个徒弟如果能再分别带出十个徒弟,那就有足足七十个劳动力!
哦不,七十个同门!
身为墨家大弟子,怎么能不为墨家的兴盛多多操心!
必须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尽力游说另一支墨家传人积极收徒。
霍善跟夙小星鼓吹了一番让师父多收弟子的好处,才让师弟易知先帮忙接待何必几人,自己去找李长生说起自己的宏伟计划。
看到这个楚墨没有,我们把它薅光!
李长生最近也正琢磨着这事,没想到霍善出去一趟居然就遇上了楚墨的人。他仔细问清楚是怎么回事,才点着头说道:“我知道了。”
霍善得了李长生这句话,马上就不操心了,目光转到李长生做好的那堆小木片上。他惊奇地说道:“这是小木牛吗!”
李长生道:“琢磨别的事太久了,正好做点木工放松放松。你不是交上新朋友了吗?拿去跟她一起拼着玩吧。”
霍善高兴地说道:“好!”
他抱起李长生用小箩筐盛给他的小木牛、小木马零件跑去跟小伙伴分享。
诸葛亮教金日磾他们组装木牛流马的时候他可是全都记下来了的!
李长生也跟在霍善后头去见何必师徒三人。
霍善丝毫不管大人们怎么交流,他还沉浸在即将获得小木牛的快乐之中。
没想到!
他出去一趟!
师父就给他做了!
两小孩玩得特别开心。
到傍晚,霍善就把小木牛给拼好了,还顺便指导夙小星拼起了小木马,两人开始赶着它们满庭院跑,要比赛谁先把军粮送到目的地——祁山。
据说诸葛亮曾经用木牛流马运军粮,达成了足足六出祁山的伟大目标!
诸葛亮:“……”
这个真没有。
出是出过,但我北伐不是每次都往那边走的。
真的,你别信李时珍瞎说,听听本人的说法!
要挽留技术人才,其实还是很简单的,李长生只是给何必透露了几个正在进行中的研究项目,何必就走不动道了。
何必打发自家师弟先回去看家里人,自己带着小徒弟在这边等他。
又过了两日,霍善见他师父快把领头的拴住了,开始暗中怂恿夙小星写信给其他几个师父,跟他们分享这几天吃到的好吃的。
当徒弟的在外做客,看到什么好吃好玩的可不能忘了自家师父!
夙小星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二话不说开始给其他师父写信分享美食,并表示大师父吃了都说好!
没等到人回来却收到这样一封信的众师父:?????
好啊,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大师兄!
带着小徒弟在西陵城吃香喝辣,留我们在家里啃菜叶子!
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
于是在诸葛亮即将待满一旬的那天清晨,太守府门口出现了……一、二、三、四、五个生面孔。
楚墨这一支,来齐了!
为了庆祝这次顺利会师,李长生命人准备了十分丰盛的饭菜。
楚墨众人:“……”
看看别人的师兄,再看看自己的师兄,几个师弟师妹都觉得吧,人和人真是不能比。
不过他们都是何必教养长大的,不会因为觉得别人家师兄好就想换个师兄。
他们只是齐齐看向自家师兄。
何必:“……”
你们那是什么眼神?
你们都忘了墨家子弟要放弃过度享乐、甘于平淡生活的吗?饭菜,能吃饱就好;衣裳,能蔽体能保暖就好!
可看着吃得特别欢的小徒弟,何必也沉默了。
小徒弟以前也没喊苦没喊累,每天都快快乐乐的。
这么聪明懂事一孩子,他怎么忍心让她一年到头连顿好吃的都吃不上?
……何况,他刚加入的课题才刚起了个头!
第156章
当天晚上, 诸葛亮就要回去了。霍善答应过诸葛亮,要给他送点红薯和占城稻,便和诸葛亮约好等结算结束以后就回去。
对于这次结算,霍善还是很期待的, 因为李时珍说诸葛亮肯定能掉落很多厉害技能, 比如什么【神机妙算】、【锦囊妙计】、【鞠躬尽瘁】,一听就特别有用对吧!
旁听他们讨论的当事人诸葛亮:“……”
算了算了, 他都要回去了, 还是别费劲纠正这两个家伙了。
诸葛亮飞快走人。
诸葛亮一走, 奖池就更新了,新多出来一个奖品叫……
【不知所云(一次性技能道具)】。
霍善:?????
这是什么技能?
霍善点开技能介绍一看, 赫然发现那是一篇《出师表》。
李时珍凑在一边跟着看, 看见《出师表》后感慨道:“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霍善已经习惯了李时珍动不动就吟诗的坏毛病, 好奇地在里头找起【不知所云】的出处来。
一直看到最后,霍善才看到那句“临表涕零, 不知所言”。
这个一次性技能道具的作用是让使用者涕泪横流,完全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
霍善:?????
下次需要哭的时候一定找你。
可恶, 为什么给的不是【神机妙算】!
霍善打开商城, 准备瞧瞧有没有多什么蜀地特产。
结果只见货架上多了一颗……大头菜!
别以为你改名叫诸葛菜,我就不认得你!
据说这大头菜,也就是古书中常提到的蔓菁与诸葛亮很有渊源,诸葛亮领兵走到哪, 就让士兵种到哪, 把它当军粮来用。
唐代的刘禹锡曾经和他门生韦绚讨论过诸葛亮行军为什么独独种蔓菁。
韦绚认真分析说这不起眼的大头菜可能有六大好处——
比如刚出芽就能生吃。
比如长出叶子来能煮着吃。
比如等到了冬天, 这玩意还能挖出底下那萝卜似的块茎来吃。
可见这玩意整个生长周期都是能当军粮用的,去的路上沿途种上大一片扔在那里, 打完仗往回走还可以挖来吃,多好的宝贝啊!
霍善都看得一愣一愣的,这个大家都认得的大头菜,居然有这么多妙处吗?
虽然不是什么稀罕东西,但霍善还是采购了十个扔进仓库里,准备看看诸葛亮精心选择的大头菜做的酱菜有没有什么特殊风味。
霍善和苏轼约好下次带着诸葛菜去找他做酱蔓菁。
苏轼这个四川人就是个酱菜爱好者,他被贬时就曾特意写了篇《菜羹赋》感慨:那蔓菁、芦菔、苦荠,我现在都吃水煮的,用不起酱醋咯。
可见这大头菜、白萝卜和荠菜,他平时都是做成酱菜吃的。
再看他有次痔疮痛得受不了,当场开始对天发誓:我,苏东坡,从今天起断酒、断肉、断盐酢酱菜。
由此可见,这酱菜在苏轼心目中的地位和酒肉平齐!
苏轼听闻霍善获得了诸葛菜,当场和霍善约好到了开封马上邀他过来。
苏轼可是蜀人,从小听着诸葛传说长大的那种,怎么可能不想吃诸葛亮精选出来的大头菜!
回去以后仍能看到他们在交流群里约好何时一起做酱菜(用的还是诸葛菜)的诸葛亮本人:?????
虽然他确实喜欢让士兵种蔓菁,但也只是因为它确实很适合在行军途经之地生长而已,没必要直接给它起个别名叫诸葛菜吧。
不是很懂后世人都在想什么!
霍善看完这次结算结果,应约去给诸葛亮“上门出诊”。
诸葛亮去岁退兵,至少得再缓个两三年才再次兴兵北伐,所以引种和推广的时间还是够的。
霍善给他塞了一批种子和现成的红薯,让他先种种看,若是蜀中水土相宜的话便能多两种高产粮食作为军粮了。
只这么一旬的功夫,诸葛亮已从李时珍他们那里知晓这场乱局的结局,甚至还和年代最近的周山那儿直面过魏晋后期的混乱与残酷,心情不可谓不复杂。
上天给他这个机缘,不知是否愿意让蜀汉来了结这场乱局?
说实话,诸葛亮心中也没底,许多事并不是凭一己之力能改变的。
若是先主还在,蜀将未老,诸葛亮可能还能笃定地认为他们必定能克复中原。
可如今蜀中人困马乏,诸葛亮知道打破困局的希望可能非常渺茫。
但是北伐是必须的,不仅仅是为了先主的遗志,更是为了蜀中的安稳——曹魏占据关中沃土,倘若不时常出兵消耗他们的人力物力,任由他们休养生息,不出十年他们就能打进蜀中。
何况蜀中势力纷杂,若没有北伐这个指引所有人把劲往同一处使的目标在,很快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
所以不管希望多么渺茫,北伐大计都必须继续进行下去。
诸葛亮收好霍善凭空掏出来的一堆红薯和种子,叮嘱他在外头不要这么光明正大掏东西,才带他出去看看自己所在的汉中郡。
汉中郡,离成都很远,离长安很近。
长安近了,洛阳当然也不会太远。
只是这两个大汉都城都屡次被破坏,别说宫室被焚毁了,达官贵人的墓都快被掘光了。
难怪后来的人说不要就不要。
诸葛亮目前在汉中的黄沙县休兵屯田。
诸葛亮道:“军中条件有限,你若是不习惯可以提前回去。”
霍善第一次到汉中郡玩耍,自然不想那么快回去,他迈着小短腿跟在诸葛亮身边,嘴里一个劲说道:“习惯,习惯。”
一大一小走出没多远,就见到一人迎着日光走来,来人不过二三十岁,长得剑眉星目,气质与诸葛亮相近,瞧着便是个儒将苗子。他迎上来见礼:“丞相!”
霍善好奇地打量着来人,不知这是哪一位蜀中名将。
李时珍这个爱凑热闹的,早就以小老头儿的形态跳到霍善肩膀上。他催促霍善:“快问问这是谁,快快。”
霍善就问诸葛亮此人是谁。
诸葛亮笑着回应了对方的问好后才伸手抱起霍善,给他介绍起对方的姓名来:“这是伯约,姓姜,单名一字维。”
姜维是几年前诸葛亮从天水郡薅回来的曹魏降将,诸葛亮对他十分爱重,收编他以后一直带在身边教导,还给他封了个阳亭侯。
李时珍一听这居然就是姜维,只觉当真是不虚此行。
这绝对是张仲景他们没法理解的激动。
姜维啊,那可是蜀汉之中继承诸葛亮遗志的人。
要知道诸葛亮才刚死,底下的人就开始内斗了,还是你杀我全家我杀你全家的那种斗法。至于北伐,从此基本就搁置了。
姜维等了十九年,等了足足十九年,才终于得以重拾北伐大业。
十九年可以做什么?
十九年可以让曹魏、孙吴都变得国富民强。在这十九年间,姜维被允许做的就是率兵屯田以及抵抗曹魏的入侵,哪怕打仗大获全胜,也不被允许主动出击。
最过分的一次是不耐烦地派给他不到一万的兵马,让他想打只管自己打去。
直至十九年后姜维终于熬成说得上话的“老臣”,才终于得以兴兵北伐。
只可惜蜀中上下的斗志早已消磨得一干二净,哪怕姜维主持的北伐胜负持平也没法给他们半点信心。
蜀汉还是亡了!
霍善听着李时珍给他介绍姜维其人,也明白诸葛亮为什么要坚持北伐了。
没有北伐这个大目标,蜀汉朝廷得散!
而且没有诸葛亮坐镇,他手底下这些人也得散。
难怪诸葛亮把自己给累倒了,他肩膀上的担子也太沉了。
霍善怕自己也太沉了,会累着诸葛亮,马上朝姜维伸出手,让身强力壮的姜维抱自己。
倒不是他现在不爱自己走路、变得爱让人抱,而是他还太小了,如果他不被人抱起来就得昂起脑袋和人说话,怪累人的!
这就是交太多大朋友的苦恼啊!
以前他跟福寿里的小伙伴说话,只需要爬上矮墙就能傲视群雄了。
姜维突然收到小朋友要求抱抱的信号,有些茫然。
等会,军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小的娃娃?
这明显不是丞相的孙儿啊!
只不过没等脑子转过弯来,他的手已经先顺应本能把霍善接了过去。
等整个孩子都被自己抱了过去,姜维便觉得自己做得挺对,这小子还挺沉的,哪里能让丞相抱着?
霍善获得了全新的座驾,一点都不怕生地跟姜维自我介绍:“我叫霍善,你可以叫我阿善。”
听李时珍说了那么多姜维的事迹,霍善觉得姜维人挺好的。有多少人能在前辈死了十几二十年后还能记得对方的遗志呢!
姜维见诸葛亮没有跟自己细讲霍善来历的意思,也没有多说,而是笑着提议道:“昨夜有只食铁兽蹿进伙房里咬炊具,被人合力抓起来了,你可要去看看?”
霍善惊奇:“食铁兽是什么?”
李时珍这小老头跳起来给霍善介绍道:“这东西牙齿非常坚硬,经常入户舔食炊具上的残羹,舔光了还要把炊具咬上几口看能不能吃,可让土人发愁了,都爱喊它‘食铁兽’。”
这都是李时珍从历代记录里扒拉出来写在《本草纲目》里的东西。
对于这种兽类李时珍其实也挺想看看的,毕竟以前他只身到处跑,遇到这玩意跑还来不及,哪里有心思细瞧?
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不仅我方人数占优,而且那食铁兽已经被关起来了!
必须得去看看!
在李时珍怂恿霍善去长长见识的同时,姜维也给霍善介绍了几句。
霍善马上说道:“去看看!”
姜维看向诸葛亮。
左右近来无战事,算是可以清闲一段时间,诸葛亮对上姜维投来的请示目光后笑了笑,移步跟着姜维一起往伙房方向走去。
霍善很快瞧见那只正在试图啃开囚笼的食铁兽。
好大一只熊!
那囚笼本来是关犯人的,没想到它一只熊把里头塞得挺满,而且它的牙齿是真的锋利,咬起栅栏来发出咔嚓咔嚓的响声,感觉牙尖都扎进木头里去了。
霍善挣扎着下了地,好奇地盯着那食铁兽看来看去。
接着他……偷偷掏出根鲜嫩可口的诸葛菜扔给卖力啃木头的熊。
好可怜的熊,连木头都吃得这么认真,肯定是饿了吧!
来尝尝这水灵灵的诸葛菜!
是你们诸葛丞相精心选育的哟!
小孩子自以为自己的动作很隐蔽,殊不知他对面的食铁兽和他身后的姜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棵大头菜哪里冒出来的?!
第157章
食铁兽瞅了瞅大头菜, 又瞅瞅眼前长得可可爱爱的幼崽,一时不知该不该停止自己追求自由的步伐(指把囚笼直接啃开)。
它用自己大大的熊脑壳思考片刻,决定尝尝霍善给它热情推荐的新食物。
霍善看食铁兽咔嚓咔嚓地吃起了那棵诸葛菜,只觉自己跟食铁兽已经是好朋友啦。没等姜维反应过来, 他已经咻地一下跑到食铁兽面前, 伸手去捏食铁兽那两只黑乎乎、毛茸茸、圆溜溜的耳朵。
食铁兽瞪圆自己的小眼睛,没想到世上居然有胆子这么大的小娃娃。
姜维:!!!!!
姜维忙冲上去把霍善给抱回来, 只觉自己的心脏简直快要从胸腔里蹦出来。
食铁兽在狭窄的空间里伸爪抓了抓自己的耳朵, 感觉刚才被那只小爪子抓得痒痒的。它一脸警惕地看向霍善, 很有霍善敢在上前来就把他一口吞掉的凶相。
霍善被姜维抱着也不挣扎了,惊奇地说道:“原来它的眼睛那么小。”
这食铁兽眼睛周围的毛色是黑的, 所以不走近看都瞧不出它长着好小的眼睛。
姜维一阵沉默。
这娃儿到底哪里来的, 怎么胆子这么大?!
诸葛亮倒是没慌, 毕竟他很清楚霍善在这边肯定不会受伤。
他知道姜维肯定注意到霍善刚才凭空掏出棵大头菜来的动作, 但也没多解释什么。
从李时珍他们的介绍听来,至少在接下来二十余年间蜀中都还算安稳, 只要他能多活个十来年,未必不能开拓出新局面。
能提前知晓那么多天机已是幸事, 许多事情不必操之过急, 诸葛亮便听霍善他们这些医家的劝暂且放宽了心。
诸葛亮朝姜维笑了笑,让姜维帮自己把霍善带去和军中的医士交流交流。
他知道霍善购买很多东西都是要花钱的,而这钱跟霍善医治的病患数以及消耗的药材量有关,所以也准备为霍善创造点救治病患的机会。
这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事。
姜维总感觉诸葛亮和以前有些不太一样了, 却又说不出到底是哪里不太一样, 他垂眼看向自己抱着的小娃娃, 心里知道一切可能和这孩子有关。
姜维亲自抱霍善去寻军中的医士。
一路上,霍善问姜维:“你去过长安吗?”
姜维道:“没去过。”
他生于天水郡, 离长安其实很近,只是他先读书后从军,哪里有空去长安洛阳那些地方。
霍善骄傲地跟姜维说道:“我是长安来的哦!”
姜维便笑着问他长安是什么样的。
霍善兴致勃勃地给他讲了许多长安的情况。
姜维道:“关中这些年征战不断,城里城外十室九空,哪里能有这样的繁华。便是洛阳那边,恐怕也没有你说的这么热闹。”
霍善哼道:“就是这样的!”
姜维见他一副“你不信我我就不理你了”的模样,心中不知怎地也勾画出了霍善所说的那个长安。他说道:“好,将来我一定跟着丞相亲自去看一看长安。”
霍善这才高兴起来:“带我去!”
姜维“嗯”地应了一声,带霍善前去医士所在的营帐之中。
他把人送到以后也没急着走,而是在旁边想瞧瞧丞相为什么让他把霍善送来这边。
这一看,就发现这小孩实在不简单,三两下就跟医士们混熟了,背着个小药箱屁颠屁颠跟着人家给士兵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