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善一听自己这么重要,马上答应陪嬴政上朝去。
于是这日嬴政在大朝会上露脸的时候,众人赫然发现——他们陛下居然抱着个四岁小娃娃!
他们陛下居然把这么个懵懂小儿带来上朝!
立于群臣之首的李斯本来看到扶苏出现在自己身侧的时候心情有些复杂,看到嬴政抱着传说中的公子善出现时他心思很快又活泛起来。
……要是嬴政一直这般爱重这孩子,于他而言绝对是件好事。
他可以在丞相之位上坐到最后,儿孙的差使也可以慢慢安排起来。
等这孩子长大了,他儿孙就可以接替上了。
公子扶苏一直对他的治国理念不太赞同,如果是由公子扶苏继位,第一个换掉的说不准就是他这个丞相。
李斯不想被换下去。
第130章
对霍善而言, 上朝也是件新鲜事,不过由于底下的人他都不认识,讲的事情他也听不太懂,所以他……
先掏出嬴政给自己准备的竹筒小水壶吨吨吨两口, 品尝了一下带着竹子清香的新鲜豆浆。
再开始研究该从哪样点心开始吃起, 这也是嬴政去治病回来后命人学着做的。多整两个小小的石磨,不管是豆子的吃法还是米面的吃法都有了新的飞跃, 可以做许多适合小孩子牙口的面点。
李斯奏事, 他吃吃吃;别人奏事, 他也吃吃吃。
反正一点都没有参与进嬴政“家务事”的打算。
众人把霍善泰然自若吃吃喝喝的模样看在眼里,愈发觉得……完了, 饿了。
当然, 也有几个博士在心里咕哝着什么“于礼不合”“老秦人果然是野蛮人”“从未见过如此胡来的君王”之类的话, 只是他们没敢说出来, 嬴政和霍善自然也听不见,一场朝会开得还算顺利。
期间霍善尝到一样特别好吃的点心, 还积极地投喂给嬴政要和他分享自己新发现的心头好。
……真就一点都不拘束。
嬴政都不知道多少年没尝过别人喂到嘴边来的食物了。
不过对上霍善那亮晶晶的目光,嬴政还是把那块糕点给吃了。小孩子能有什么坏心思, 他只是想和人分享自己新发现的好东西而已。
众朝臣:“……”
完了, 这位公子善到底是从哪冒出来的。
他们以前也听人说起过嬴政对公子善偏爱得很,可听人说起时远没有亲眼所见来得有冲击力。
等到嬴政让他们到外头列队站好,跟公子扶苏和公子善学习什么养生操,那些讲究脸面的博士们已经气得快要打摆子了。
这大秦, 迟早要完!
听到嬴政点自己名、钦定他来领操的扶苏:“……”
昨天他还以为霍善只是随口说说而已, 没想到他今天居然就把嬴政给说动了。
见嬴政心情明显很愉悦, 再没有当初发现自己被方士欺骗以后愤而要坑杀他们的震怒与愤懑,扶苏依言出列替霍善给众朝臣讲起这套养生操的好处。
这里头有许多动作都是针对他们这些常年马上征战或者常年伏案工作的人, 一套练下来可以让他们身体舒坦许多。
要是哪个动作做起来明显很不顺畅,甚至动作涉及的部位隐隐作痛,那说明需要找医家看看相应的部位是否出了什么毛病。
俗话说得好,病向浅中医啊!
千万不要等到病入膏肓再去求医问药。
有这样一套没病能强身健体、有病能及时发现的养生操,到大街上一讲,绝对满大街的人都忍不住跟着练!
何况在场的都是共事多年的老熟人了,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众朝臣:“……”
总感觉公子扶苏以前没这么会说。
别看公子扶苏看起来温温和和,以前最爱跟嬴政抬杠的就是他,有时候众人都忍不住为他捏把汗。
毕竟自从嬴政称“始皇帝”以后便没什么看得上眼的对手了,随着年龄增长而愈发严重的病痛让嬴政开始迷恋长生术,以至于脾气变得越发难以捉摸。
有次有方士告诉嬴政,想要长生就得跟神仙那样不能叫旁人窥测到你的行踪。
结果嬴政还真信了,那段时间他们这些臣子连朝会在哪里开都是被人临时知会的。
后来证明那方士是骗子,嬴政才不这么干了。
后世说嬴政“坑儒”,其实就是封建迷信上当受骗受害者嬴政的愤怒。
那批被坑杀的人基本都是给嬴政胡编乱造、以“这么做必定可以长生不死”为由骗他干这干那的方士。
搁在后世,这就是一群骗子拿准人越老越怕死的人性,随便编造点养生保健说法来骗钱。
他们明明可以直接骗钱,偶尔却还要给嬴政他们卖点保健品,多么令人感动!
遇上那些特别过分的,还会告诉嬴政他们我这药材特别难找,你给我准备多少多少路费、多少多少人手,我保证不辞辛苦帮你找回来!
一听就知道,这种人肯定是一去不回的。
可惜人若是病了或者老了,感觉自己和死亡越来越近,再小的希望都让他们动心。
尤其是像嬴政和刘彻这样坐拥天下、还想再快快乐乐活个千年万年的,更是特别想获得传说中的长生不死药。
比起这几年喜怒无常的嬴政,让他们练个养生操什么的,反而不算什么大事……
嬴政领着霍善站在高高的石阶之上,俯视着底下空旷广场上按照上朝班次列好队的朝臣。
一阵天风吹来,吹动了嬴政宽大的袍服。
嬴政伸手把霍善抱了起来,问道:“冷不冷?”
霍善道:“不冷!”
才到秋天而已,怎么就冷了!他可是下雪天可以跑出去疯玩的娃儿,身上火热火热的,绝不会在冬天就喊冷。
李时珍不知什么时候冒了出来。感受到那差点把自己吹跑的猎猎天风,这小老头儿又开始诗兴大发,立在霍善肩头吟诵起来:“高处不胜寒啊!”
霍善记得这句词儿,这是苏轼写的《水调歌头》。
霍善道:“不寒!”
这风明明吹得人怪舒服的!
不过被嬴政抱了起来,他的视野倒是更清楚了,可以认真观察扶苏这个领操员动作做没做对、后面跟着做养生操的人有没有认真学,于是霍善也没闹着让嬴政把自己放下。
李时珍循着霍善的视线往下看,一下子瞧见了正跟扶苏学动作的文武百官。
李时珍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小眼睛。
他麻溜把趁着睡觉机会钻进系统搞研究的华佗他们也喊了过来——
看看!这是什么!
满朝文武齐跳养生操!
华佗几人:“……”
有些事看着看着也就麻木了。
他们连汉武帝、冠军侯等人耍五禽戏都见过了,区区养生操又算得了什么……才怪!
这个场景还是怪叫人惊叹的。
怎么感觉霍善这娃儿跑到秦朝来,好像过得更如鱼得水了?
想想也是,冠军侯虽然活得也算放纵肆意,但到底只是个武将,终究没法像嬴政这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当皇帝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要不怎么有那么多人宁愿骨肉相残也要争夺那个位置。
这场朝会散场后众人心思各异,扶苏倒是积极地来接霍善出宫义诊去。
见扶苏对霍善这个“弟弟”全无芥蒂,反而还和霍善相处得挺好,嬴政一时也不知这到底算好还是不好。
他还是把娃给让了出去,因为他有许多事要安排。
嬴政这段时间正派人在几处重点工程中征集当过基层胥吏的人搞统计工作,看看有多少违规征调人手的情况。
按照秦律规定,一户人家中强行征调多个男丁来服役是不合理的,必须按照比例来征召劳动力,不能让土地没人去耕作。
但是因为这些年朝廷太忙了,通直道、修长城、挖灵渠、修皇陵,经常多个大工程并行,给胡亥继位后那三年的动乱埋了不少祸根。
以至于陈胜吴广振臂一呼,便有无数人“赢粮而景从”。
这些工程里头存在的问题肯定不少,绝对不止强征这一项,嬴政只需要对底下的人稍加暗示,那些“锐意进取”的家伙自然知道该找谁来负责。
众所周知,只要皇权还牢牢地握在皇帝手中,那皇帝是不会错的,错的肯定是别人。
皇帝之下就是丞相。
这三十年间都是李斯待在相位上,他不负责谁负责?
到那时候李斯就可以谢罪退场了。
要嬴政突然变成爱民如子的帝王,那是不切实际的。
但他知道自己现在有足够多的时间来处理这些事,所以即使还是要搞大工程,他也并不急于一时,可以稍微放缓一下步伐,比如先抽空给朝中换换血。
许多人待在高位太久了,已经没法再肩负起让大秦进一步发展的要责。
是时候输入一批新鲜血液来为大秦构建全新的发展蓝图了。
霍善哪里晓得嬴政正在考虑这局“朝臣消消乐”要先消掉哪些人,他与扶苏出了宫,很快又见到了萧何。
萧何被扶苏安排去给夏无且记录医案。
霍善倒不在意谁来给自己记录,仍是勤勤恳恳地给自家医馆刷宝箱,争取把咸阳城这波有需要看病的患者统统消化掉!
咸阳城中一些医者被霍善他们的义诊抢光了生意,本来还打算悄悄让学徒过来找茬,后来发现派出的学徒看着看着就走不动路了,只能自己过来瞧瞧是怎么回事。
这一来,他们也走不动路了,决定自发地留下来帮忙。
反正只义诊三天,只要他们学到了本领,接下来哪还愁没患者上门?
霍善是来者不拒的,只要看对方心性还不错,他就不介意他们跟着学。一两个人能做的事还是太少了,要多多的人一起做!
霍善在咸阳待满了三天便要回去了。
他在第三天的傍晚和扶苏他们话别,说自己马上要回师父身边去。
扶苏本来觉得霍善肯定是要留在咸阳的,闻言忍不住把人抱起来说道:“父皇知道你要回去吗?”
霍善道:“当然知道,我们早就说好了。”
见扶苏明显很舍不得自己,霍善伸手跟小大人似的拍了拍扶苏的背,说道:“等我有空了就来看你们!”他还掏出份造纸之法塞给扶苏,一脸严肃地叮嘱扶苏说下次来他要用上草纸擦屁屁!
草纸没造出来之前,他绝不过来了!
扶苏接过那写着造纸之法的小册子翻看了几页,顿时心头一热。
他不过是奉父皇之名照看了这个弟弟三天,弟弟就把这么重要的东西交付给他。
扶苏说道:“我会尽快按着这个法子造出纸来。”
扶苏把霍善送回宫中,忍不住趁着霍善要求去沐浴的时候单独求见嬴政,询问嬴政为什么不把霍善留在咸阳。
嬴政对上扶苏那“你怎么可以让弟弟流落在外”的谴责眼神,只觉霍善这小子果然是会给人灌迷魂汤的。
这才三天而已,又不是三年,怎地扶苏就真的以长兄的身份自居了?!
第131章
霍善结束了这次大秦三日游, 因为没有遇到什么特别耗神的患者,所以醒来时那叫一个精神奕奕。
这次复诊也给他带来了一些好东西,比如商城里多了样新商品,是一尾肥鱼, 按照商品介绍, 连买十条有机会获取鱼腹中藏有“陈胜王”三个字的藏书鱼!
据说陈胜、吴广搞起义的时候,曾经通过各种营销方式为自己造势, 除了喊出著名的“等死, 死国可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口号之外, 他们还摸准了广大人民群众喜欢搞封建迷信的心理,一方面用朱砂写上“陈胜王”三个字塞进鱼肚子里, 一方面由吴广暗中躲在祠庙旁烧起篝火边学狐狸叫边喊“大楚兴, 陈胜王”。
当真是从方方面面打消鼓动士兵们造反的积极性。
可见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而我们这鱼就是当年曾立大功的鱼, 肥瘦均匀, 肉质鲜美,鱼刺还少, 无论清蒸还是红烧都很好吃。
霍善:?????
这玩意跟海鲜福袋一样放着偶尔用来加菜了。
同时奖池里还增加了一个叫【迫不及待】的一次性技能道具,具体用处是想干一件事的时候谁都拦不住, 不干完决不罢休。
霍善感觉……不用这个技能, 他也是想干一件事的时候谁都拦不住,似乎没什么用处。
他有点纳闷这个技能是谁提供的,点进去一看就发现,这个【迫不及待】居然来自他便宜兄长公子扶苏!
按照技能介绍的相关记载,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上头来了份盖了始皇印玺的诏书, 说扶苏和蒙恬带着三十万大军戍守北郡这么久, 居然没有立下尺寸之功,着实是大不孝, 要求扶苏和蒙恬立刻自杀。
扶苏拿到诏书后很伤心,马上要横剑自刎。蒙恬拦下他说这里头恐怕有诈,不如向上请求复核一下,如果复核结果还是这样,扶苏再自杀也不迟。
可惜扶苏是个刚毅而果断的,当场表示这是父要子死,还请示什么!
他二话不说就把自己给了结了。
当真是迫不及待啊!
霍善:?????
他觉得这个系统给的技能怪怪的,并且他有很多证据。
扶苏这个便宜兄长的结局,霍善其实也是旁听过的,只是当时他又不认得扶苏,听了也就听了,根本没有放在心上。这次霍善再看到这段详细记载,他就……
霍善麻溜爬起床,穿上鞋子蹬蹬蹬地跑去找他师父。
“师父,我想要个小木槌!”
霍善向李长生说起自己的需求。
李长生见他虎虎生风地跑过来,张口就是要个木槌,有些奇怪地追问:“你要这东西来做什么?”
霍善说道:“我要随身带着它,等我下次见到我那个兄长的时候梆梆梆地给他几下。”
梆梆梆地把他敲醒!
复核一下怎么了!万一有机会活下来呢!
寻死什么的倒也不用那么迫不及待。
李长生:?
你哪来的兄长?
等霍善仔细说起自己这次大秦三日游的经历后,李长生沉默了。
怎么这嬴政父子俩认起娃来都这么没原则?一个哄霍善当大秦公子就算了,一个还在三天内迅速把霍善当亲弟弟看待……而且就大秦皇室那兄弟情谊(一上位就把兄弟姐妹杀光光那种),总感觉这公子扶苏待霍善恐怕比对亲弟弟都亲。
真担心哪天他们把霍善给昧下了。
根据霍善上次从东晋时期归来的情况来看,霍善固然可以延长在其他时空待的时间,可回来以后需要多睡小半天。也就是说他一夜“入梦”顶多只能支撑一次上门出诊,要是想多待一轮就得多睡一觉。
万一有人哄着霍善待个十天半个月,那霍善恐怕就得补觉一整天了。
李长生不免叮嘱霍善不要随随便便在那边停留太久,如非要紧情况三天结束后就得马上回来。
霍善用力点着头答应下来:“我知道的!那师父你能给我做木槌吗?”
李长生说道:“脑袋这地方是不能随便敲的,用再小的木槌也不行。”
霍善哼了一声,对于没法敲扶苏脑壳这件事很不高兴,他马上换了个新主意:“我到时候给他用一套【衡石量书】【枕戈待旦】【迫不及待】,再给自己用个【闻鸡起舞】,夜里找他一起睡!”
这样扶苏就能一次性享受四个技能啦!
他真是天下第一聪明崽!
李长生:“……”
你怎么还能和扶苏一起睡?
李长生一问才知道霍善这几天都热心地给嬴政提供崽崽伴睡服务。
这小子真就一点都没把自己当外人。
嬴政他自己的儿子敢跟他睡一起吗?
李长生语重心长地叮嘱霍善千万别把这事讲给霍去病听。
霍善茫然:“为什么?”
李长生说怕他爹单枪匹马杀到大秦,把嬴政这个试图给他当便宜爹的家伙一箭给了结掉。
孤军深入什么的,霍去病最在行了。
霍善听后恍然了悟。
原来是怕他爹生气有人抢孩子!
霍善连连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师徒俩达成一致,霍善开始掏出条活蹦乱跳的胖头鱼问李长生今天吃不吃鱼。
李长生:?
李长生接过霍善摁在手里那尾肥美的大鱼,马上感受到了它旺盛的生命力。
感觉一不留神就要被它挣脱。
这让李长生对霍善日渐增长的力气有了一定的了解,看来每天吃进去的肉菜点心不是毫无用处的,这孩子看似没怎么长肉,实际上不仅身板儿结实得很,连力气都比同龄小孩要大。
难怪他每天都能精力旺盛地把庄子和整个福寿里都给巡逻一遍。
得知这样的大鱼有十条之多,李长生便让易知把它们全杀了,给庄子上的仆从和作坊那边的匠人加餐。
这活本来交给庖屋那边的人干就好,但是霍善说这鱼有可能随机出现写着“陈胜王”的朱砂帛书,李长生只能让易知来杀了。
李长生对霍善叮嘱道:“这次就罢了,下次不要再买这个鱼,或者买个九条就好。”
虽然陈胜吴广都死了快一百年了,但这种帛书也不好叫旁人看见。谁知道会不会有人拿来做文章?
要知道刘彻去年刚杀了个被他封为文成将军的方士,原因就是这人发现自己现编的神仙传说要暴/露了,决定人为创造点神迹来糊弄刘彻。对方效仿鱼腹藏书来了个“牛腹藏书”,提前把帛书喂进牛肚子里,跑去对刘彻说这牛体内有神书。
这拙劣的“神迹”很快被刘彻识破,连带此人前面说的各种术法都现出破绽来了,刘彻气恼之下偷偷把这位文成将军给杀了,试图掩盖自己上当受骗的事实。
不过这种事在有心人眼里是捂不住的,还是有不少小道消息传了出来。
李长生就有自己的消息渠道。
这要是叫刘彻知道这边杀鱼杀出帛书来,说不准就唤起那段让他恼羞成怒的上当受骗经历了!
李长生叮嘱完霍善,又专门和易知讲了这件事。
易知没有多问什么,点着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鱼是好鱼,这一点易知杀鱼的时候就清楚得很。等当真在其中一条鱼的腹中剖出份写着“陈胜王”的帛书来,易知默不作声地把它扔进烧着的灶火里头,亲自盯着它烧成灰烬才继续去把其他鱼也全杀光。
这帛书果然只会随机出现在其中一条鱼里,剩下的鱼都没出现什么意外。
庖屋很快飘出鱼汤的香味。
刘彻一行人过来的时候,赶巧就闻到这味道。
霍善也赶巧上完早上的课,正闻着味找过来呢,冷不丁就撞上了他皇帝姨公刘彻。
霍善:?
都还没到休沐日,怎么他皇帝姨公又来了?!
好在这次他不仅带了他舅公卫青,还带了他爹。霍善让金日磾把自己从小黑驴身上抱了下去,开开心心地跑过去喊人。
刘彻伸手把人捞了起来,好奇地问道:“去年不是给了你几匹马吗?怎么整天骑着你的小毛驴?”
霍善道:“喜新厌旧是不对的,霍小白也会想出门遛弯!”他给刘彻说起自己的安排,他都是一三五骑霍小白,二四六骑霍小黑,绝对不冷落任何一个小伙伴。
一向喜新厌旧的刘彻:“……”
他还想从大宛那边弄点汗血宝马回来来着。
刘彻笑道:“那我再给你送几匹马,你是不是就骑不过来了?”
霍善说道:“你送再多的马,那也不是我的霍小白和霍小黑!”
他都已经排好顺序了,不会再改了。
刘彻就没见过这么有主意的小孩。
霍善问刘彻来做什么。
刘彻说得冠冕堂皇:“这不是到处都春耕了吗?我们过来看看新犁用得怎么样。”
霍善一脸狐疑地看着他,眼神里明明白白写着“真的吗?我不信”。
刘彻也不藏着掖着,笑着说道:“听说你们最近吃上了茶叶蛋,据儿对它赞不绝口,我也想尝尝。”
霍善上次一口气买了十份“酪奴”,下次刷新还能再买,只是自己吃的话倒是不缺茶叶。他马上大方地说道:“好,我们今天煮茶叶蛋!”他还给刘彻介绍今天他们要吃的肥鱼,那鱼老大了,他费老大劲才能抓住!
几人落座以后,面前很快多了碗奶白色的鱼汤。
鱼羹这东西,大伙其实吃得不少,只是远没有眼前这碗鱼汤一样色香味俱全。
光是闻着这味道,就觉得鲜美无比。
刘彻奇道:“难道你们家熬鱼汤还要往里头加点牛乳?”
他喝过的那些鱼羹都不是这种奶白色。
霍善说道:“才没有加,是先把鱼下锅煎一下再拿去煮汤,这样煮出来的鱼汤不仅没有腥味,还奶白奶白的!”
刘彻哪里懂这些庖厨小妙招,闻言让人给记下来,回去后让人也依着这法子照做。
一行人愉快地喝起了鲜味十足的陈胜牌鱼汤。
第132章
对于刘彻整天往新丰县跑这件事, 霍善明显已经接受良好,喝过鱼汤吃过饭,他觉得自己还可以再吃一点别的,所以又和刘彻分享起他心爱的牛乳茶。
这也是刘据在信里夸过的, 刘彻试着尝了口, 觉得味道还不错。一抬头,就见霍善正卖力地劝他舅公卫青多喝点。
卫青拿他没办法, 一口喝光了自己面前那杯牛乳茶, 又被霍善喊人满上一杯。
瞧着就格外热情。
刘彻揪着霍善后领问他:“怎么不见你劝我多喝点?”
霍善心道, 那肯定是你不怎么需要人劝,何况刘彻年前虽有点要生病的迹象, 但他这前前后后蹭吃蹭喝这么多回, 身体那点儿问题早就拔除了。
听读过《孝武本纪》的张仲景他们说, 刘彻这两年本来要大病一场, 愈发笃信鬼神之学的。
有的人生病以后坚决不相信医家,只愿意相信巫医去求神拜佛——说的就是他这位姨公啦!
按照医坛前辈们留下的“六不治”原则, 刘彻绝对就是“信巫不信医”的那个类型。
要不是他自己身体底子还不错,生病光靠熬也能熬好, 哪里还能活那么长久!
相比之下, 卫青每次都是吃最少的,霍善当然得当个贴心晚辈,积极地抓紧机会劝卫青多吃点多喝点。
霍善和刘彻分辨起来:“您从不把自己当外人的,不用我劝您也会多吃。不像舅公, 我不劝他就不吃了!”
刘彻闻言大笑起来, 转头对卫青说道:“你听到没有, 阿善觉得你把自己当外人,你这样可不行。”
卫青“嗯”地应了一声, 伸手把霍善抱起来掂了掂,笑着夸道:“我们阿善这是越长越结实了。”
来都来了,刘彻还真的去看了下庄子春耕情况,并且去作坊那边转悠了一圈,看看下个月要上新的产品。
并且要求统统内购一份。
作坊那边哪里敢拒绝,自然是把东西都打包好给他带走。
刘彻还注意到作坊附近正在砌一个新窑,问陪同他们逛作坊的李长生这是准备做什么。
灌钢法这东西民间是不能用的,而且这窑也不像是用来炼钢的。
李长生道:“这是陶窑,只是稍作改造过而已。”
陶器在汉代人日常生活应用得十分广泛,从活人到死人都需要它,所以民间对烧陶的限制是相对少一点的,只要你建得起窑耗得起煤炭,你自己想在家烧也没问题。
李长生这么明晃晃地把这个窑口建在明处,也是因为这事儿并不算违禁。
刘彻向来敏锐得很,一下子察觉这必然不是个普通陶窑。他饶有兴致地问:“改造后有什么特殊之处?”
既然刘彻都问及此事了,李长生只能稍微给他介绍了一番,说是上次东坡先生给他们介绍了一种瓷土,烧造成器需要的温度比陶土稍高那么一点,所以此番改造就是给它增温而已。
只是眼下这窑还没建好,瓷土也还在运回来的路上,所以一时半会估计看不到成果。
长安周围也是有一些地方存在烧瓷原料的,李长生就是比照着高岭土的特征托人找寻。他建的窑不大,烧出来的东西大多也只准备自用或者在每月第一个休沐日对外售卖,所以他也没准备把烧瓷之事藏着掖着。
据李时珍所言,明代最受外邦欢迎的中原奇珍一样是丝绸,另一样则是这个瓷器,只是瓷器易碎,经不得陆地上的长途奔波,后世大多是靠海船大批大批地销往海外。
也算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拳头产品之一了。
刘彻听李长生介绍完后点着头说道:“烧出来了送一批到长安给我瞧瞧。”
李长生喏然应是。
霍善是不耐烦陪着刘彻到处逛的,中途他就拉着霍去病陪他骑马去,还问霍去病感觉新鞍具如何,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霍去病道:“用着很好。”
比起那花里胡哨的马鞍,他越是切身体会了几天,越是感觉双马镫和马蹄铁的好处。
刘彻已经命人给战马配备简易三件套去了,想先看看上林骑兵装备上他们后的效果。
不过他每天骑着马去上朝,被问得最多的还是那花里胡哨的马鞍。
不少人还腆着脸过来问是哪里做的,他们也想去订做一套这样的行头。
那群一向看他们这些外戚勋贵不顺眼的文官和博士则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时不时就要哼上一声,用“你们这些骄奢淫逸的家伙迟早要完”的眼神看着他。
得知这套行头是霍善送的,他们明里暗里那酸溜溜的话才少了,大抵是他们还想从霍善这里买纸,所以不好意思再多说什么。
尤其是在知晓霍善已经直接把造纸之法献给朝廷,他们就更没话说了。人家不仅不藏私,纸还卖得那般便宜(其他产品虽然贵了点,但是那也不是必需品),赚了钱给亲爹添置一身亮眼的行头……这一行为有什么值得指责的?要是换成自家孩子,他们怕是要吹上一年半载,说自家孩子至纯至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