罩衣的下摆染上了更多的褐色。
“自大汉崩裂,象林邑孤悬中原已经太久。如今中国再临盛世,象林邑该回来了。”
李玄霸再次微笑,眼睛微眯,放在膝盖上的手稍稍用力,站直了身体。
他微笑道:“林邑的大汉遗民,欢迎回家。”
褐色的罩衣下摆重新腾空,轻轻飘荡。
“都杀了。”
声落刀起。
此次伏击大唐天使,大唐皇帝的双生兄弟晋王李玄霸的王族与贵族,全部伏诛。
林邑国贵族中坚阶层,为之一空。
晋王不计前嫌,赦免林邑国……不,赦免象林邑其余贵族与伏诛贵族的家人,仅将王族全部俘虏,无论男女老幼,全部送往长安献俘。
晋王还开招贤令,声称要继续任用象林邑豪强为官吏。
他唯一对象林邑做出的大改变,只是废除象林邑的国教,将神庙改为佛寺,命象林邑百姓改变信仰,废除种姓制度,改为相信佛教的众生平等。
“我这佛教教派名为禅宗。我佛眼中,众生平等。只要心中有佛,口中念佛,无论贫贱富贵,皆能来世成佛。”
李玄霸对新登岸的一船僧尼道。
僧尼双手合十,低声诵佛。
李玄霸又对另一个没有诵佛的年轻和尚道:“你与同行者与皇家寺庙的僧尼不同,你们可以随意宣扬你们的教派思想,自创一派也没关系。只要你们能争取到信众,在这片土地上,不受大唐律令对传教的限制。”
玄奘目无尊卑,直视着大唐这位尊贵的亲王。
李玄霸道:“这里的百姓太苦了,需要你们把他们从牲畜不如的地狱中拯救出来。”
他眨了眨眼,开了个玩笑,又不像是玩笑:“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玄奘眼光黯淡,又再度亮起。
他知道李玄霸是把他们当统治的工具,知道李玄霸让他们传教的目的不单纯。
但晋王殿下真的佛性深厚啊。
玄奘闭上眼睛,微微收起下颚,双手合十,念诵《地藏经》。
李玄霸知道玄奘会竭尽全力了。
他安抚道:“等象林郡安定,我会派兵送你去天竺。”
玄奘眼睛睁开,念经中断,没好气道:“你该不会想派兵攻打天竺?”
李玄霸道:“太远了,打下来也占不了。我不会做好大喜功的事。”
玄奘松了口气:“也对。”晋王殿下果然佛性深重啊。
希望自己活得长一些。等晋王殿下进入暮年,尝遍世间繁华之后,他再来度晋王殿下回归佛门。
阿弥陀佛。
李玄霸莫名感受到了一股寒意。
他将手放在眉上,看了一眼天空。
暮霭沉沉,是要下雨了吗?
长安城。
李世民撑着弟弟特制的描绘着天子十二章纹图案的花里胡哨的油纸伞,站在宫殿前的广场上,仰头看着雨帘发呆。
长孙康宁撑伞走来,为李世民披上罩衣:“二郎可是担心叔郎安全?”
李世民道:“担心,但我不是在想这个。”
长孙康宁没有说话,静静地等待着李世民进一步的倾诉。
李世民沉默了许久,才再次仰头看雨帘,长叹了一口气。
“如今国库算是勉强丰盈了。”
“嗯。”
“大唐的将士也休息得差不多了。”
“嗯。”
“阿玄都不带着我,自己去灭国了。”
“啊?嗯……”
李世民又叹了口气,然后扬起笑容:“虽然百姓很不想大唐再起兵戈,但有的兵戈不得不起。”
“等阿玄回来,朕要亲征。”李世民转身,花里胡哨的纸伞倾斜,落下一帘碎珠,“该去接高老师和长孙老师了。”
“回屋吧观音婢,小心着凉。”
林邑回归后, 根据以前的名字,复称象林,归属爱州。
爱州就是原本已经被林邑国蚕食的九真郡, 现在的象林其实是曾经的日南郡。
之后象林郡是否重新建州, 取象林还是日南之名, 就由大唐君臣决定。
李玄霸总要让长安城里的人对收复象林一事有点存在感,让他们吵一吵命名这种无关紧要的小事,正好消磨他们的力气, 免得在自己耳边叨叨。
规划好象林的宏观蓝图后,李玄霸就把薛收叫了过来,自己回交州躲懒。
谁知道, 薛道衡也跟了过来。
看着薛收难看的脸色,李玄霸只能叹气。
薛道衡的年纪已经很大, 今年已经过了八十岁。在他这个年龄, 在朝中都该致仕养老。薛收苦劝学父亲回长安,薛道衡完全不理睬薛收。
宇文珠虽然细心为薛道衡调养身体,但衰老不可逆转。即使薛道衡现在无病无痛,但谁都知道,包括他自己都知道, 或许那一天他闭眼睡下,就在平静中永眠了。
不过李玄霸没有劝薛道衡回长安。
他反而劝薛收:“只要注意一些, 瘴气疾病在城中其实不存在。只要没有瘴气,象林靠近海湾,只要选对了地方, 夏季不是很炎热, 冬季也很温暖, 反倒比长安更适合养老。象林到长安路途遥远, 薛老师不一定受得了路途的颠簸。你不如在象林选一处少雨干燥的阴凉山地,为薛老师建一处养身宅院,对薛老师的身体更好。”
薛收虽然下意识的认为象林是蛮夷之地,待在这个地方就是受苦。但他听得进去李玄霸的劝,愿意相信李玄霸那些与世人不同的言论。
他不想相信也没用,总不能把父亲绑回去。再者,他也担心李玄霸所说的路途颠簸。
薛道衡听了李玄霸的话,深以为然。
他乐呵呵道:“你该写信给我的老朋友,让他们也来象林郡养老。”
李玄霸道:“冬季最好的养老地其实是现在被称为流放地的儋州以南。不过现在交通不便,不能在北方避暑,南方过冬,真是遗憾。”
薛道衡笑道:“听着你的话,好像以后老人可以在北方避暑,在南方过冬?”
李玄霸笑道:“能。六诏所在的滇池高原四季如春,若交通便利,也是个养身的好去处。”
薛道衡怅然道:“可惜交通不便利。”
李玄霸点头:“是啊,可惜交通不便利。”
李玄霸解决了薛老师和好友父子二人的争执后,准备回交州。
他还未启程,传旨的人就到了,速度快得令他震惊。他哥怕不是用八百里军情加急的特殊通道给他传旨?
李世民的旨意很明确,就是让他弟赶紧滚回去。
信件中说得更明确,李玄霸说好的出使变成了灭国,都不通知他一声。
薛道衡道:“虽然陛下给予你自行发兵的权力,你还是应该先知会他一声。陛下不会猜忌你,但朝中风言风语着实令陛下烦恼。”
李玄霸摇头:“他才不在乎这个,顶多又来一次’帝赞赏,帝不听”。他的意思是我不等他来。我还能等他来?!等他从长安不远万里来象林当先锋大将吗??他在想什么!!”
薛道衡:“……”
薛收扶额。
父子二人细思之后,不得不承认可能李玄霸的埋怨才是陛下正确的想法。
薛收苦笑:“以李二的本事,或许提前得到你要攻打象林的消息,真的会以劳军为命南下。”
薛道衡骂道:“如果二郎真的南下,裴世矩和苏威两个没用的老匹夫就一头撞死在宫中的柱子上吧。反正他们在隋炀帝驾崩的时候,就该一同去了。”
薛收赶紧给莫名生气的父亲顺气,李玄霸找了个借口落荒而逃。
再不逃,薛老师就要拉着他商量怎么弄死裴世矩和苏威了。
虽然薛道衡很厌恶隋炀帝,但隋文帝是他的恩主,他对隋朝还是很有感情。
隋朝因昏暴之君灭亡,难道助纣为虐的奸佞就没有责任吗?
特别是隋炀帝名下的五贵。五贵已经死了三个,就剩下裴世矩和苏威。他们就应该给隋炀帝陪葬!两个老匹夫怎么还有脸活在世上!
虽然长安朝中需要有裴世矩和苏威这样的前朝元老来帮李世民稳住场子,薛道衡理智上知道他们二人是很重要的盟友。但薛道衡是随时能保持理智的吗?若是,历史上他就不会当着隋炀帝的面怀念高颎。
所以只要薛道衡一生气,就写折子要让裴世矩和苏威死。李世民每次烧折子取暖的时候都感慨,朝中大臣无论新老,个个都对同僚杀气腾腾。
“朕不是个暴君,你们一定都是暴臣!朕太苦了!”
“陛下说得对,但有的人该杀!”
李世民闭嘴,希望臣子们也闭嘴。
李玄霸逃掉后,想着二哥的吐槽就想笑。
李世民用八百里加急催李玄霸回京,李玄霸就只能回去了。
宇文珠很犹豫。李玄霸劝说妻子留下。
“瘴气的研究著作才刚起了个草稿,珠娘不必陪着我奔波。我也担心岭南的事,珠娘留在交州,偶尔替我处理一下岭南事务,我也更放心。陈铁牛!”李玄霸转头揪住想要逃跑的陈铁牛的袖子。
陈铁牛苦着脸道:“我如果不和郎君一同回去,朝中一些人又要问我‘陈铁牛是不是死了’。”
李玄霸没好气道:“那你就当你自己死了,死在交州。你暂代交州都督,好好辅佐珠娘。”
身为护卫,保护主母也是应尽之责,陈铁牛虽然不愿意离开李玄霸,也只得听令。
他逼李玄霸写下保证书,王妃回京的时候,他也要一同回京,不能把他丢在交州当什么封疆大吏。
他陈铁牛从始至终都是郎君的亲卫,除了郎君和主母身边,哪里都不去。
宇文珠笑得前俯后仰,催促李玄霸赶紧写保证书。
李玄霸本来不想写,只想踹陈铁牛几脚。有了宇文珠的鼎力支持,李玄霸只能咬牙被胁迫着写下了保证书。
陈铁牛把保证书十分小心地揣进怀里,一副担心李玄霸会抢走的警惕神情,看到李玄霸真想把陈铁牛永远发配岭南道,一辈子别回来了。
正好李靖的年纪也大了,陈铁牛就当一辈子的岭南道总管吧!
宇文珠笑着对陈铁牛道:“别担心,他说了不算。到时我回去的时候,一定带你一起走。”
陈铁牛感动得眼眶都红了。还是主母好啊!郎君学着点!
李玄霸对宇文珠不站在他这边无能狂怒,大手一挥又送了一批僧尼去象林传教。
林邑国的国王为了巩固统治,吸取婆罗门教的文化自创国教,自称神灵,修建神庙作为自己的象征,所以林邑国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
对于自称神灵的王族,李玄霸一个都不能留,该杀的就杀,该迁徙的就迁徙,否则将来一定会有野心家借此生事。
占城国灭亡后,当地本就会盛行汉家的大乘佛教。李玄霸提前让更温和的“禅宗”去象林传教,去除林邑国政教合一的土壤。将来即使有人自称林邑国国王后裔,林邑国的百姓也不会愿意他重登王位。
虽然野心家可能会想出新花样,但无论将来象林一地的未来如何,保持着禅宗“人人平等,皆可成佛”理念的象林,肯定不会允许王族再次成为神。
封建时代有皇族和贵族就够了,神族这连种族都不同的玩意儿,还是滚犊子吧。
李玄霸让佛教前来象林,而不是请道教来,也是因为只有佛教才能压制当地的国教、
道教?他是教贵族炼丹清谈,还是教百姓喝符水造反?
一个要么融入统治阶级,要么起兵造反的奇葩宗教,它就不像个宗教,很难对外传教。
倒是佛教让百姓相信自己和贵族都是人,是一个种族,没有生殖隔离之后,儒家弟子就该出场了。
论文明教化,后世再怎么骂儒家迂腐,但儒家确实是封建时代的文明开化之光。
李玄霸给薛收写完自己之后的计划,然后笑着摇摇头。
这计划,无论是他还是薛收,大概都难以执行到这一步。
希望继任者稍稍有用一点,别辜负他们这些先祖打下的良好基础。
福建广东能成为文教兴盛之地,交州爱州紧挨着福建广东,本也应该可以成为文教兴盛之地。
“该回长安了。”
李玄霸活动了一下肩膀胳膊,吩咐人收拾行李。
“这么着急催我回去,二哥怕是在长安坐不住,想要亲征了。”
李玄霸看向西北。
“或许……高老师的身体也撑不住了。”
遥远的伊吾城,后世的哈密市。
长孙晟被长孙无忌搀扶着走上城墙,走向高颎。
高颎正半卧在竹椅上,远眺西南方向。
长孙晟道:“你猜二郎三郎会派谁来接你的担子?”
高颎回过神,没好气道:“派谁来都有可能,朝中如今能镇得住伊吾的将领也不少了,三郎强迫将领读书的策略很成功。但我猜这一战,二郎会亲自领兵。有三郎纵容,他本就是个坐不住的性子,怎么会错过擒获西突厥可汗的机会?”
长孙晟大笑:“三郎说二郎是在集图鉴,只要是个可汗都想抓一抓。”
高颎笑骂道:“荒唐!战争岂是儿戏!”
长孙无忌搬来竹椅,两位老人并肩躺着,一同骂李二郎和李三郎的荒唐。
伊吾城一片宁静祥和,城内不同相貌不同服饰的商人行走其中,脸上都带着对未来和金钱的美好幻想,大道上商队络绎不绝,秩序井然。
谁也不会想到,战火即将点燃。
知道了二哥想亲征, 李玄霸便不拖沓,迅速启程回长安。
但路途遥远,等李玄霸回到长安时, 也已经入秋了。
李世民亲自来渭水迎接李玄霸, 一见到李玄霸, 李玄霸就让李世民搬罐子。
李世民搬了几个罐子后,才意识到自己是皇帝,这时候明明可以吩咐下人去搬。
李玄霸:“我忘记了。”
李世民:“哦, 我也忘记了。”
李世民没有带群臣,只带了房杜魏等几个友人和老下属。
他们见李玄霸与李世民兄弟二人亲自搬东西,还以为是多重要的物品, 也挥手让下人让开,帮忙一起搬运。听到兄弟二人“我忘记了”的对话, 他们的额头都有青筋爆绽。
陛下已经够让他们头疼了, 李三一回来,兄弟二人对他们脑袋的破坏力果然加倍。
虽然友人在生气,但李二李三都认为友人生个毛线的气,有什么好气,都不在意。
至于一直当背景板的李小五则对罐子敲敲打打, 好奇里面装的什么。
“好吃的。”李玄霸道,“岭南物产丰富, 香料和不要钱似的,我做了些有当地特色的卤味给你们尝尝鲜。”
李玄霸前世南下打工的时候,学了些南方油卤和盐卤的做法。
餐馆打工包吃包住, 是大部分南下打工人都向往的第一个工作。李玄霸长得还算周正, 嘴又甜, 还有为父母还债的可怜buff, 后厨的大师傅乐意教他几手。
虽然赚大钱尽快还债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李玄霸很快就投身网店,好心人教的手艺也没有淡忘。
这些手艺在餐饮店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可能门可罗雀,对唐朝人而言,新鲜感是足够了。
李玄霸说了罐子里装的什么后,友人们的怒气消散,再次挥开下人自己搬罐子。
魏徵好奇地打开贴着自己名字的罐子,一股酸臭味扑面而来。
其他人纷纷后退,魏徵露出了陶醉的神色:“三郎君,这是什么?”
李玄霸道:“酸笋。”
等后世广西的酋帅来拜见他,提起特色美食时,李玄霸才想起酸笋。
北方现在的气候虽然还算温暖,有竹笋这道菜,论把各种时令蔬菜吃出花来,还是要看南方人。
酸笋不需要放盐,只需要将应季的春笋浸泡入山泉水,再放入不见天的井水中腌制。
或许是岭南的水质,或许是岭南的气候,李玄霸把酸笋的做法教给了因年纪渐大,食欲有点不振的李靖,李靖在江都腌制的酸笋还是没有李玄霸在交州腌制的酸笋美味。
魏徵特别喜欢吃腌制的酸味食物。他最爱的醋芹,就是类似榨菜的发酵芹菜,其酸味如醋,所以称为“醋芹”。
醋芹的味道非常浓烈,每当魏徵在办公之余摸出醋芹来吃的时候,同房处理公务的房杜等人就和后世看见室友吃螺蛳粉臭豆腐和香菜凉拌折耳根的大学生一样,恨不得把魏徵打出去。
李玄霸就知道魏徵肯定会喜爱酸笋。现在魏徵从吃醋芹改成吃酸笋,三省的官吏们的神情一定很精彩。
“江都有道名菜叫臭鳜鱼,其味道闻着虽然臭,吃起来非常香,我也给你做了一些。”李玄霸细数南方的发酵食物,什么臭鳜鱼毛豆腐,他相信魏徵一定会非常开心。
当然这些菜现在根本不是江都出产,但李玄霸说是,那就是了。此后未来人肯定也说是了。
魏徵的神色果然非常愉快,连连感谢李玄霸,好似变回了曾经那位好说话的魏道士。
李世民转头去看现在与魏徵共处时间最多的房乔、杜如晦。
哦豁,他们的脸色果然很难看。
最近房杜魏三人摈弃前嫌,合起来“对付”李世民。李世民正头疼。
不愧是阿玄,一回来就隐隐有拆散“房杜魏联盟”的迹象。
李玄霸说完给魏徵准备的美食后,又点了一下给其他人的特别美食。
虽然他带回来的东西人人有份,就是房杜也能尝到酸笋臭鳜鱼,但每道菜的分量是不同的,根据他们不同的喜好做了区分。
房乔爱吃素,较为养生,李玄霸带来的就是各种卤素材,比如卤菜必备的卤莲藕和卤海带;杜如晦爱吃肉,李玄霸送杜如晦的就是各种卤味盐焗鸡鸭鹅鸽子;李小五什么都吃,李玄霸送的就很均衡;至于二哥……
李玄霸道:“我带了会种甘蔗和制糖的人回来。”
李世民像个孩子似的欢呼了一声,连李智云都悄悄给了二哥一个鄙视的眼神。
虽然三兄带回来了会种甘蔗和会制糖的人,但二兄你每日能吃的糖不还是被二嫂和母亲严格管控,你以为你能多吃一口吗?
李世民当然知道自己不能多吃一口。但他就喜欢糖,就算不能吃,每日数数糖罐子,想着这些糖都是自家造的,他也开心!
李玄霸在心里叨叨:【等我们这里蔗糖的产量提高了,我给你做漂亮的糖果当摆设,什么翻糖人偶和翻糖武器,看腻了还能赏给大臣们吃,把大臣们的牙都甜掉。】
李世民:【哈!】
顿了顿。
李世民:【哈!】
李玄霸疑惑,怎么许久不见,二哥的心声回应又退化成一个字了?这还能退化的?看来自己这次回来要多刺激刺激二哥,加强二哥的心声锻炼。
分完了东西后,李世民左右张望,疑惑道:“弟妹呢?你把她丢在交州做什么?铁牛呢?战死了?”
李玄霸翻白眼:“珠娘对瘴气的研究正在紧要关头,我不想她来回奔波。铁牛自然留在交州保护珠娘,顺带暂替我当交州都督,辅佐薛老师和薛伯褒。”
他没说珠娘也要帮他负责一部分岭南的事务。
从古至今一直严禁女人干政,冯夫人等能掌握实权的女性多是女性酋帅,或者是与太后掌权情况类似的将门寡妇。他三姊立下的功劳换成一个普通男人都能封侯,但她哪怕是大唐的公主,也得乖乖交出兵权回家相夫教子。
如果不是李玄霸替她找了个有女国王的地方去接替就藩,她现在也只是一个“在皇帝面前有话语权所以有实权”的公主,如历史中其他有实权的公主一样,与“李昭”这个人本身无关,也与她的功绩和才能无关。
宇文珠也是一样的道理。
女神医的不可替代性才能让她在太医院为官,宫中女眷和贵族女眷是只有她能服务的群体,换成其他任何官职都不可能。
皇帝也不是什么都能做,连隋炀帝如此随心所欲了,在苏威说削减勋贵永业田时,也要连忙发布圣旨说“朕没这么想过!众卿别激动!”。如果能随心所欲,李世民现在就要把朝堂上所有说李玄霸谋反的人都砍了,然后每天狂炫一斤糖。
大唐是个封建社会,一个就算武则天当了女帝,朝中都没有女性官员的封建社会。
李玄霸在心声中将宇文珠会帮自己看着岭南的事告诉二哥,但在其他人,哪怕在小五面前,李玄霸都不会透露丝毫,以免这群人烦到自家珠娘,逼得珠娘为了清净,恐怕太医院都待不下去。
李世民眨了眨眼,在心里【哦】了一声表示自己知道了。
他其实也不太理解李玄霸让宇文珠做那么多不该做的事的原因,但李玄霸自己乐意,他就懒得多说。这权力是他给李玄霸的,李玄霸可以让下属暂代,也能让宇文珠暂代,李玄霸自己觉得没问题就行。
李世民也知道李玄霸不会太过分。因为过分了,受苦的是宇文珠。
风言风语是真的能逼死人的。
提到了宇文珠,回去的路上,李世民便说起了三姊李昭。
李昭顺利诞下一个健康的男孩,虽然出生日期不一定对得上,但这个男孩也被取名为柴哲威。
养了近一年的身体,李昭决定在李世民亲征西突厥之前前往东女国接替女王之位,整顿国内内务,柴绍也准备同去。
东女国夫妻皆为王,王夫不管内政,只管对外战争。朝中男子不能为官,只能为将。李昭将要带去的旧部都在紧急培训自家夫人,他们为将的时候,自家夫人是要在东女国当官掌管内政的。
中原王朝就算在明清时,对蛮夷文化都较为宽容,不会去更改他们的习俗,所以明清时,特别是明末,出现了许多女将军,秦良玉还一路坐到了三公的位置。所以对于东女国的习俗,朝中公卿也很尊重。
入乡随俗,东女国都肯把女王之位让给李唐公主了,其他方面他们必须尊重,慷慨地让东女国保持原有传统。
“三姊去世后,女王将由新的大唐公主赴任。”李世民虽然同意让李昭去当王,但不会让李昭和柴绍的子嗣世袭东女国国王之位,这是帝王的底线。
李玄霸问道:“不是所有公主都有三姊那样的大志向、大毅力和大才华。如果公主者无人愿意受苦呢?”
李世民道:“我会如培养皇子一样培养公主。学得多了,见识多了,总会有人生出野心。如果实在没有,那就算了。”
正撑着下巴看车窗外的李玄霸意识到了什么,回头:“你决定让亲女儿去和亲了?”
李世民声调压低:“不是你说的,不是和亲,是普通的嫁娶。”
李玄霸和李世民兄弟二人相对沉默了好一会儿。
公主和亲这件事,李世民和李玄霸在还没有争夺天下的时候就讨论过。
李世民的想法与历史中的唐太宗一样,公主的婚姻就是起联姻作用,下嫁功臣和下嫁蛮夷是一样的。下嫁蛮夷后,公主会被立为“可敦”,不仅拥有左右蛮夷内政的权力,将来生的继承可汗之位的孩子也将拥有大唐宗室的血统,得叫他一声外祖父。
南北朝之后,和亲并不是屈辱的事。公主不仅要嫁出去,可汗之女也会入朝嫁给皇室或者朝中重臣。这一点,与清朝类似。
其实“和亲”这个名词彻底定为中原王朝和外来蛮夷联姻,就是隋唐开始的事。因为隋唐的君王都和所谓胡人有扯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他们才能这么坦然进行联姻。
在北朝到隋朝已经奠定了“和亲”的习俗后,当可汗向大唐王朝求亲,大唐却说你是蛮夷我不嫁公主,那就是明着告诉对方,我要灭你了。
李玄霸知道“和亲”不可避免,但他提出一个让李世民逃避了许久的问题。
“你想当以后可汗的外祖父,那你舍得让你亲女儿去吗?”
后世人都夸汉唐和亲时不让公主去,让亲王之女或者宗女去,这真的是夸赞吗?
两国联姻,如先秦一样,如果真的如唐太宗嘴里所说的“可汗与其他功臣一样平等”,那你怎么不派自己的女儿?
派去的不是真公主,地位就比其他可敦低一等。亲王之女尚可,如果朝中有人还能借大唐的势;宗室女去了草原,就纯粹是摆设和玩物,大唐皇帝不会关注他们。
隋朝和亲的公主嫁去草原之后要入乡随俗,生下的儿子不一定能当新的可汗,丈夫死了必须不断改嫁,甚至嫁给继子。
问问朝中的驸马,谁敢?
唐太宗的话说得漂亮,但只要他不愿意让皇帝的亲女儿吃苦,这些话也就是漂亮话而已。
身份高贵的只有真正的公主,敢拿着鞭子抽丈夫,在草原上作威作福的也只有父兄是皇帝的真正的公主。
大唐皇帝想要更改草原的习俗,让所有可汗娶公主之后都要把自己当大唐的驸马,公主出塞后与在朝中一样,孩子必定是继承人,丈夫死了可改嫁他人也可回家,那首先可汗们得娶的真是公主。
说句更难听的话,皇帝想要和亲,并认为和亲很重要,凭什么让没有享受过公主待遇的无辜女子派去和亲?他们的父兄又不是皇帝。
李玄霸只是抱怨一番,没想过让二哥做出什么改变。
反正就算二哥要让亲王之女和亲,也不会让他和小五的女儿去,与他没关系。
没想到,二哥居然松口了。
李玄霸细思之后,觉得也没什么意外。
历史中的唐太宗对女儿的态度,就是一个好用的联姻工具。他能让十一二岁的女儿嫁给年过半百的老功臣,嫁给草原可汗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唐太宗不愿意,倒不是多心疼女儿,只是觉得可汗们不配。
但如果女儿借着公主的身份和父兄的撑腰,能成为草原上真正的“可敦”,而不是纯粹的摆设,那么这件事对大唐皇帝而言就可行。
或许当皇帝之前的李世民仍旧不愿意,但当了几年皇帝,对边疆局势了解越来越深的大唐皇帝,他愿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