驭君—— by坠欢可拾
坠欢可拾  发于:2024年03月11日

关灯
护眼

炭盆里“毕剥”一声,她拿起火箸,将炭火扒开些,殷南走进来,将一小袋粮食放到她面前:“游牧卿送来的,说朝廷送来的粮食到了一部分。”
莫聆风打开袋子看了一眼,就见里面乱七八糟一团,皱眉道:“这是粮食?”
她伸手进去,抓出来一把细看,就见大米、麦子里掺杂着发红的陈米,手指头一碾就碎,有糠,有干瘪的豆子,这样的粮食吃下去,士兵必定是有气无力,到了明年春,高平寨便会失守。
将这一袋粮食交给殷南:“这东西留着,往后大有用途,也让后营做上几顿,让大家知道这是朝廷发下来的粮食。”
“是。”殷南扎紧袋子,收了起来。
“马料和棉衣到了,也是一样留一份。”
“是。”

屋外传来叩门声,殷南顶着寒风出去开门,将冻的和青萝卜似的小窦让了进来。
小窦顶天立地站在屋子里,给莫聆风一份粮草数目:“将军,游哥让我送来的。”
其实是他死皮赖脸,抢着要跑这一趟。
说罢,他转头对着殷南一笑,趁着莫聆风低头时,从怀里掏出来一个窝窝头,悄悄塞进殷南手中。
莫聆风权当自己瞎了,小窦也不敢在莫聆风面前过于放肆,塞过之后,拱手告退。
莫聆风一眼将数目看了,随手放在桌上,刚要喝茶,就听到院门外传来小窦热情洋溢地呼喊。
“北哥来了!北哥路上不好走吧。”
殷北阴阳怪气:“你倒是挺关心我。”
“哪能不关心。”小窦笑的满脸是嘴,“舅兄”两个字呼之欲出,殷北气的抬腿就走,气势汹汹走到门口,咽下这股无名火,站到门外,对着门帘子道:“姑娘。”
“进来。”
殷北掀开帘子进去,莫聆风扭头看他,就见他眉毛、鬓发、睫毛上,全结着一层冰碴,面孔冻的铁青,身上穿的裘皮硬成了一个皮筒子,他每走一步,皮袍都会随之发出曲折的声音。
他笨拙的将包袱放在桌上,屋中热气融化了他身上的雪块,让他的衣裳变得潮湿闷热。
他取下帽子,脑袋上方也随之冒着白气。
“坐,烤火,”莫聆风提着火箸,扒拉开炭火,“今年这样不好过,哥哥又怕冷,我回来时,李一贴说一下改方子,改了吗?”
“改了,”殷北坐下,从怀中取出改过的方子、五份小报、一份邸报,交给莫聆风,再烘热僵硬冰冷的双手,“李一贴说茯苓可以做粮食,天冷,可以多加些。”
莫聆风将药方仔细看了一遍,见里面加了两味药,茯苓也加了量,便问道:“哥哥吃了这个方子,可好?”
殷北想了想:“还是老样子。”
“那就好。”
殷北看了看殷南,对莫聆风道:“姑娘……”
莫聆风对着殷南一挥手:“出去。”
她伸手翻开一张小报,扫了两眼:“说吧。”
殷北低声道:“姑娘,您能不能让那个姓窦的,离阿南远一点?”
他咳嗽一声:“这……这傻大个,实在是……”
莫聆风笑道:“小窦还能傻的过殷南?”
殷北挠头:“两个人不是一个傻法。”
莫聆风换了张小报,边看边道:“人不聪明,有不聪明的福气,况且有我在,不会让她吃亏。”
她翻了一页:“好好给我守着家,殷南的事情,我心里有数。”
殷北有几分沮丧,大有白菜被猪拱了的心酸,起身道:“那属下告……”
“等等!”莫聆风右手骤然攥紧了小报,瞳孔震动,脸上血色“唰”地退了下去。
小报上收集了上个月各处火情,其中便有宁州通判府衙失火一事。
她急急翻动小报,试图寻找其他消息,将几张小报翻动的“哗啦”作响,却没有再看到其他相关的文章。
放下几张小报,她立刻拿起邸报,仔细看过,等看到皇帝彻查宁州市舶司贪腐一事时,意识到事情不妙。
她一颗心在胸膛里轰隆直跳,再去看邬瑾寄来的信,猜测着近来发生的事。
邬瑾拿住了宁州市舶司贪腐的把柄,被市舶司诸官察觉,于十一月初九,火烧宁州通判府。
邬瑾侥幸未死,将罪证以急递送入京都。
皇帝令邬瑾前往朔州治理蝗灾,以避其祸,邬瑾于十一月二十日前往朔州。
十一月二十六,皇帝在早朝时震怒,下旨将宁州市舶司诸人押至京都御史台狱彻查。
泼天大雪阻隔了这一连串消息,掩埋了宁州官场的是是非非,邬瑾好不容易送来的信里,也对此只字不提。
他只挂念宽州,只忧心大雪,似乎是认为一场大火和宽州罕见的大雪比起来,不值一提。
莫聆风将小报、邸报抚平,整齐放在桌上,也一并整理好自己的心绪。
“朔州离这里有多远?”
殷北想了想:“将近六百里。”
莫聆风沉吟片刻,道:“快马一天能跑一百八十里,现在大雪封路,快马一天恐怕也只能跑一百来里,若是不走官道,抄近道呢?”
“朔州多山,”殷北仔细回忆自己曾经随钱庄抄过的近路,“如果从山上走,可以节省一半的路程,但是现在朔州恐怕也下了雪,山中若是积雪太厚,反倒不如官道好走。”
莫聆风伸手摩挲邬瑾所写的信,里面并未提起朔州大雪。
她从隔间取来笔墨纸砚,添水磨开冻住的墨,饱蘸一笔墨,递给殷北:“画下来,仔细些。”
殷北连忙接过笔,不敢大意,画了起来。
等他画完,莫聆风俯身细看,见画的歪歪扭扭,字也写的宛如抽风,好在十分详尽,连哪一处有岔道都画了出来。
她赞赏道:“画的好,不错。”
殷北心花怒放之际,问道:“您要去朔州?”
莫聆风点头,走到门边,吩咐殷南叫游牧卿来。
殷北收了笑意,郑重道:“路不好走,哪怕走近路,也要三天才能到,出门三分险,还是我去吧,您要办什么事?”
莫聆风摆手:“我带上殷南,日夜兼程,你速去李一贴药铺,买上三瓶烧伤膏药——有多少买多少,再备足够到朔州的食水,到城门口等我。”
殷北忧心忡忡,又知左右不了莫聆风,连忙应声,离弦之箭一般奔了出去。
莫聆风将邬瑾的信收起来,放入匣中,再将桌上一应小报等物收了,去后院脱去软甲,换上厚衣裳、皮靴,外穿一件长及脚面的狐裘,戴上皮帽,走去前院。
游牧卿已经到了,看着如此打扮的莫聆风,问道:“您要归家?”
“殷南,去换衣裳,”莫聆风往腰间插上尖刀,“我带殷南出门一趟,五日内必归,我不在时,若有人起异心,杀了。”
自休战以来,她回城频繁,只是这次时间稍长,游牧卿也并未多想,点头应声:“那个羌人说要弓箭。”
“不行,”莫聆风拒绝,“给他一把刀,随你们一同演练。”
“是。”
莫聆风与殷南穿戴妥当,连手也用皮毛套子裹住,不带亲兵,只两人出寨,一头扎进了风雪之中。

第240章 奔赴
出门时,还不曾下雪,等从殷北手中取了食水、膏药,走出宽州府去,忽的一阵狂风压顶,雪成团成絮,随风而落,道路两侧茅屋,尽数倒塌,只剩几间大宅还伫立在原地。
官道上衙役们正在铲雪,地上有车辙痕迹,将残雪压的紧实,还未曾被寒风冻硬,马蹄踩上去,不断发出“嚓嚓”响声。
莫聆风手挽辔头,快马扬鞭,沿着车辙痕迹离开宽州。
她所骑白马是战马,比递铺的马速度更快,若是不惜马跑起来,一日可达三百里,殷南所骑青马速度稍逊,两人都是极力扬鞭,估摸着跑了三十里,立刻下马,吃东西、闭目休息。
如此走到傍晚,两人已经离开了官道,沿着殷北所画的小道前行。
天色越暗,大雪越是铺天盖地,狐裘上的雪不等消去,又是一层一层落下,手套在皮筒子里,仍旧冻的麻木。
长而柔软的狐狸毛簇拥着莫聆风下半张脸,鼻子上方那一圈毛被热气打湿,又被冷风冻成一簇簇,没有片刻舒适,露在外面的上半张脸已经发青,眼睛上两圈睫毛分了家,一簇簇地挂着冰碴。
她骑马走在前方,领着殷南在寂静夜色中艰难向前。
越是偏离官道,越是荒无人烟,积雪就越厚,低洼之处,足足五尺,在人胸腹之上,马每走一步,都需要竭尽全力。
人和马,都疲惫到了麻木不仁的地步。
就在莫聆风估算路程时,白马忽然踏空,骤然发出一声嘶鸣,连人带马,往旁边滚去。
莫聆风浑身僵硬,马摔倒之时,完全不能动作,一个倒栽葱,重重插进雪地中。
积雪迅速将她吞没,她眼前瞬间白茫茫一片,又挣扎不动,口鼻全被冰雪阻塞,喘不上气来,脑子里“嗡”的一下,只能听到自己巨大的心跳声和喘息之声。
没顶的窒息感在一瞬间涌了上来。
她强迫自己不要乱动,以免扑腾到更深的地方去,就在此时,殷南抓住了她的腿,将她拔了出来。
“呼——”莫聆风大喘一口气,抬手扫落脸上积雪,睁开眼睛看了看四周。
方才滚落的地方,再往前去三寸,一人一马就会从这座山上滚下去。
风盘旋来回,发出咆哮之声,她喘了口气,看殷南帮着马站起来,跃上山道,惊魂未定道:“应该快丑时了,再往前走走,到雪没这么厚的地方去歇歇。”
今夜无星无月,她只能凭着天色判断时辰,也不知是否准确。
殷南点头,翻身上马,抖落狐裘上的雪块,这回她挽着辔头,走在前方。
莫聆风翻身上马,走出去几步,才发现双手皮套子里都进了雪,皮靴里也灌进去不少雪,正在融化成水,又结成冰块。
半个时辰后,她们走到了风雪不大之处,下马修整。
殷南拾来柴火,点了小小一堆篝火,取出贴身放置的水囊,拔出塞子,给莫聆风喝上几口,又取出肉干和棋子大小的糜饼,两人分着吃了。
马埋头嚼雪,随后歪着脑袋啃树皮,吃那四季常青的叶子。
莫聆风活动手脚,望着黑沉沉的天,大如席的雪片就从黑洞一般的天上落下来,让火光照出形状,无声融化在火光上方。
她不信神佛,但为了借用神佛之名治军,曾熟读佛经,此时此刻,脑中忽然想起一句禅语:“立生死岩头,方得大自在。”
殷南搬来石头,低声道:“姑娘,睡一会儿。”
莫聆风点头,坐在石头上,和殷南背靠背睡了一个时辰,醒来后,搓了把脸,再次上路。
十二月初四亥时,经过一日半加一整夜的跋涉,她们终于到了朔州城外。
朔州虽有雪,雪却不大,赏玩足以,只是州内已经连着三年遭受蝗灾,六料未收,乡村之中,十室九空,城中亦是一片萧瑟景象。
朝廷连年赈灾治蝗,依旧没有起色。
亥时,街道上几乎没有灯火,只有几处大宅中尚有灯火和欢笑之声。
朔州知州府衙二堂内,燃着炭盆,点着烛火,照亮正襟危坐的通判邬瑾、知州陶平、知府娄江,以及一位县官高义。
陶知州坐在首位,娄知府与邬瑾对坐于下首,高县丞坐了末座。
四人皆穿常服,邬瑾穿一领白色斓衫,头戴唐巾,目光濯濯,陶知州端起茶盏,饮一口热茶,笑道:“古有会稽王耀如朝霞,照亮朝堂,今日有幸,得邬通判照亮陋室,才知古人所说不假。”
对此恭维,邬瑾一笑了之:“敢问知州,何事星夜将我召来?”
陶知州又啜了口茶,叹道:“高县丞,还是你来说吧。”
“是。”高县丞连忙起身,冲着上首三位上峰一揖。
他神色恭谨,姿态谦卑,说出来的话却硬的邦邦响:“县里没银子、没粮,不知是否移民就食?”
“不妥,边关战事连连,国库吃紧,移民就食,是给陛下出难题,百姓也当体谅体谅上头的难处,”陶知州看邬瑾稳如泰山,连眉头都没皱一皱,只得自己皱起两条眉毛,“邬通判,你看呢?”
邬瑾道:“自朔州蝗灾以来,朝廷共拨付赈灾银三百万两,又以常平仓赈济,蠲免一年赋税,一石米六百文,如今涨到一千文,能买的米粮有多少,我算的清,你们也应该算的清,如此赈济,堪比军饷,为何就到了移民就食的地步?”
他看向娄知府:“我方才进来时,看娄知府在看小报,一定也看到了宁州市舶司上下六人被查抄一事,共计抄出白银两千六百万两。”
陶知州、娄知府本是想将高知县的难题抛给邬瑾,此刻听了邬瑾以宁州喻朔州,心头都是一凛,后背浮出一层牛毛汗。
邬瑾冷笑道:“二位,为何没粮、没钱,心中还没有数吗?”
高知县今日是拼着得罪上峰,也要来求一个对策,听到邬瑾这般直白讽刺两位州官,瞪大双眼,咽下一口唾沫,冰冷的手在一瞬间变得滚热。
陶知州脸色难看至极,心惊之余,一时竟然语塞,等他刚要叱骂邬瑾时,邬瑾却已经起身,步入堂中,拱手一揖:“请陶知州建社仓,由诸位州官先行发动家中存栗,赈入仓内,再请富人捐粮,以此赈济灾民,度过难关。”
说罢,他抬头看向陶知州:“虫卵已掘,明年必定有料可收,一俊遮百丑,您说呢?”

屋中一片沉寂。
烛火摇动,似是佐证邬瑾所言,又似是一种无言嘲讽——知州府上还能以蜡烛照明,州府百姓却已是流离失所,食不果腹。
屋外下起蒙蒙细雪,寒风掀动六出飞花,分不清雪是往上飞,还是往下落。
在陶知州答应建社仓后,邬瑾、娄知府、高县丞便已经告辞,只余下陶知府与心腹幕僚坐在屋中,商议如何建设仓一事。
陶知州满腔怒火,分毫未曾散去。
吃进去再吐出来,比不吃还难受。
却又不得不吐。
他冷笑道:“不知天高地厚,以为自己当了陛下的忠臣,替陛下割去朝廷上的腐肉,就可以平步青云?果然是个卖饼的破落户出身,殊不知这官场上的贪腐之风,从来都是上行下效,若是朝中无人,谁敢动用国库里一两银子。”
他端起茶盏,又喝不下去,“砰”的将茶盏放回桌上:“这回真是阴沟里翻了船。”
幕僚也道:“邬通判还是年轻,不知朝堂之上,容不下过清正、刚直之人。”
陶知州走到窗边,推开菱花格子窗,往外看雪夜。
雪夜不明,便如同波涛暗涌的朝堂,一盏灯立于风雪中,不仅看不清纷争的局势,还有熄灭之险。
一个人,想扛起一个清朗公正的世道,简直是痴人说梦。
“卖饼的目光,只能短浅地看到眼前,长远不起来啊。”
卖饼的邬瑾,此时撑着把油纸伞,正在风雪中疾行——他没带仆役,没有轿子,全凭两条腿,在这官场上走来走去。
亥时已过半,夜阑人静,邬瑾走向通判府内衙后门,还未曾收伞,就见门前站着两个人。
后门廊下挂着灯笼,里面却没有点蜡烛,凭借着暗沉的天光,他先看到殷南,殷南站在马前,裹成了个粽子,两只眼睛空洞洞的,没有内容,看人的时候,像在看一段木头。
紧接着,他看向了站在石阶上的莫聆风。
莫聆风正在看门上贴着的对联,也穿着狐裘,头上戴一顶毛茸茸的皮毛帽子,听到脚步声,立刻望向了邬瑾。
邬瑾的眼睛逐渐瞪大,不敢置信地站在原地,随后一点惊喜从心底破壳而出,沉甸甸、暖烘烘的扑向四肢百骸。
一点惊讶过后,便是铺天盖地的欢喜。
他收起油纸伞,三步并作两步走过去,将油纸伞随手倚在墙边,脱掉身上鹤氅,抖开搭在莫聆风身上。
他两只手不受控制的哆嗦,手指划过莫聆风的狐裘时,感觉到了狐裘上的冰冷和潮湿,他的眼睛也随之潮湿,睫毛瞬间簇拥在了一起。
“你来了。”
“来了。”
邬瑾伸手去攥莫聆风的手,又急急松开,慌忙去怀里掏钥匙,开角门上的鱼锁,将两边门扇都推开,他一只手揽住莫聆风肩膀,带着她往里走。
十指相扣,他跨过门口,随后扭头对殷南道:“马牵进来,先栓到树上。”
说罢,他再次握着莫聆风往里走,走的很急,莫聆风还来不及看这黑漆漆的花园,他们便已经过了月亮门。
迎面走过来一个老仆,邬瑾立刻让他去外面买热水和饭菜回来,莫聆风没见到其他仆人,扭头对殷南扬了扬下巴,殷南便提着包袱跟了上去。
邬瑾带着莫聆风沉默地走,一直走到自己住的主屋中。
他不开口,去点油灯,灯火一亮,他先一眼把莫聆风看到心里去。
莫聆风上半张脸上,生了大片的红斑,又被她挠的通红,一望便知是冻伤了。
他走过去,脱去莫聆风身上鹤氅,搭在一架黑漆屏风上,再帮她脱去身上沉重的能拧出水来的狐裘,取下头上皮帽,露出一个炸了毛的脑袋。
他伸手为她理一理鬓发。
两人都是一言不发,语多难寄,情多无词。
邬瑾很快搬来火盆,提起火箸,将炭扒拉出来,又往里面添上五六个炭,抬头看坐下的莫聆风,就见她不止是脸上冻伤了,两只手也同样冻的又红又肿。
他看不到她的脚,但是自己也赶过路,两只脚常冻得无知无觉,更何况莫聆风是从暴风雪中赶来,恐怕她那两只脚已经动成了铁疙瘩。
他只恨炭火不旺,从千言万语之中,挤出来一句最为平淡的话:“什么时候出来的?”
莫聆风疲惫的脑袋空空,答道:“昨天。”
邬瑾将火盆放到她面前,找来扇子打开,小心翼翼扇着炉火,同时心里算着路程。
一边算,一边又看了看莫聆风。
下巴尖了,瘦了。
“抄了近路?”
莫聆风“嗯”了一声,双手搭在椅子扶手上,仰头后靠,忽然道:“你的烧伤都好了吗?”
邬瑾脑中“嗡”的一声,原本如同深渊般的心,忽然被这一股野风惊起万丈波涛。
他定不下神来,几乎是手足无措地看着莫聆风。
莫聆风回信很少,他将信掰开揉碎,不知看了多少遍,信中心意,他自以为知之甚详,却未曾想到,他所知晓的,只是莫聆风所倾注的一点皮毛。
这一句面对面的关心,才是她烈火般的真心,她从蛛丝马迹中看破真相,同时挣破人为的、天造的束缚,屈服于真心,将其血淋淋、不加掩饰的送到自己面前。
此心触之滚烫,必须捧在掌中,万千珍视。
邬瑾多年以来所受的礼教,对圣人的敬畏,以圣人之德对自己的约束,在这一刻烟消云散,心甘情愿落入莫聆风的天罗地网,让她成为自己一生所求、三生执念,任凭她驾驭自己的灵魂和人生。
他猛地起身,跨过火盆,弯腰俯身,一手撑在椅子扶手上,紧紧抓住莫聆风的手,一手伸向她的脸颊,向后、向下,扣上她的后脖颈,吻上她的嘴唇。
蜻蜓点水的触碰,他浅尝辄止,微微松开手,鼻尖碰着莫聆风鼻尖,两人气息滚烫灼热,交织在一起,于是他再一次收紧了手上力度,低下头去。
添进火盆中的新炭“毕剥”之声不断,火势熊熊,屋中温暖如春,屋外流风回雪,铺天盖地,在这一刻,遮住了俗世。
铜壶中滴漏却不肯做任何停留,发出无情“滴答”之声,任凭光阴流逝。

邬瑾一条腿屈膝,一条腿跪地,伸手摩挲莫聆风脸上冻伤。
火光之下,人影交叠,雪影自窗纸上不断坠落,寒风从缝隙往里钻,吹散满室炭气,只留幽香。
邬瑾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如雷贯耳,幽香是从莫聆风衣带上传来,四季之花,依次绽放在他心上。
他低声道:“只伤了后背,已经大好。”
莫聆风凶巴巴地问:“放火的人呢?”
邬瑾笑道:“在御史台狱里。”
他听到屋外传来了脚步声,松开手起身,一边去开门,一边道:“吃点东西。”
脚店离通判府衙不远,常有喝夜酒的人在,店内吃食简单,胜在都是备好的,一要就有。
伙计随着老仆和殷南送来五个食盒,殷南左手拎着食盒,右手抓着一个大肉包,跨过门槛时,将剩下那一点塞进嘴里,顺势打了个嗝。
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她吃了整整一屉猪肉包子,噎的直翻白眼,撑的脑袋发晕,原本感觉自己是四处漏风,空空荡荡,现在填的满满当当,只差从喉咙里往外溢。
“姑......嗝......娘,热水得......嗝......”
邬瑾截住了她无尽的饱嗝:“知道了。”
他走到门边,示意伙计和老仆将食盒放下,让老仆和伙计出去等热水来,自己来回两趟,拎着食盒进屋。
揭开食盒盖子,他将羊肉汤糊、糖干炉、羊杂、罐焖肉、肘子,一壶花蜜水摆放在桌上,给莫聆风放置碗筷。
殷南对着这一桌菜垂涎三尺,奈何自己几乎淹死在包子的浪潮里,肚子里一丝缝隙都没有,对此有心无力,只能坐在莫聆风身后干看着。
邬瑾给莫聆风舀一碗羊肉汤糊:“尝尝,里面放着醪糟。”
莫聆风舀了一勺塞进嘴里,点了点头,端起碗喝了一碗,邬瑾又递给她一个饼:“糖干炉,我本来要寄给你,没想到这饼不禁放,一凉,里面的糖就冻在一起,皮也变味。”
莫聆风听到“糖”字,立刻两眼放光,连忙咬一口,果然香甜酥脆,感觉还没怎么吃,这块饼就下了肚。
邬瑾右手拿筷子,给她夹一筷子蒸肉,左手拿勺子,给她舀一勺羊杂汤,两只手互不相让,争先恐后要放到碗里去,这两样却又不能放在一起——蒸肉上挂满了糊,进了汤里就会变味道。
他一时无措起来,最后还是莫聆风弯腰,从他筷子上叨走蒸肉,将碗伸过去,让他把羊杂汤放到碗里。
殷南在后面翻了个白眼,同时打了个饱嗝,暗道:“这样的傻子也能考中状元?亡国之兆!”
邬瑾承受了这个硕大的白眼,清了清嗓子,对殷南道:“隔间有榻,你去歇一歇。”
殷南也感觉此处太热,不知是炭火烧的太旺,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总之自己呆在这里,左右不适,干脆起身,去隔间闭目养神。
这一路,她的睡眠都是一段一段,零零散散的,哪怕在小憩之时,也时刻醒着神,此时她怀胎似的怀着满肚子包子上了榻,两眼一闭,还没来得及盖点东西,就睡了个昏天黑地。
仿佛她内心深处知道此地安全,风吹草动,邬瑾也会挺身而出,护住莫聆风。
邬瑾听到隔间没了任何动静,拿筷子扒开肘子:“明天早上,我带你去码头吃鲜鱼面,朔州三年蝗灾,如今只有码头上还热闹一点。”
莫聆风问道:“你没去钱庄?怎么没见几个下人?”
早在邬瑾到宁州时,莫聆风便嘱咐殷北寄送了钱庄的对牌给他,可随他支取。
邬瑾回答:“够,我一个人,支使不了那么多人,就只雇了一个老丈看门,又雇了个厨娘烧茶煮饭,这两日厨娘不在,都是从脚店里叫的饭菜。”
他给她夹肘子皮:“你吃。”
他又问:“什么时候走?”
“走什么走,”莫聆风笑着吃肉,“我都到这里了,还想让我走?门都没有。”
邬瑾也笑,一边笑,一边五味陈杂,分离了将近整整一年,如今莫聆风近在眼前,分别却是近在咫尺。
他眼眶湿润,给她倒一盏花蜜水,见她对着糖干炉连看两眼,又是一笑。
已经是大姑娘了,通身威严,能够领莫家军上阵杀敌,却还是嗜甜,又怕虫齿痛,对着一张饼都踟蹰不已,神情凝重。
踟蹰过后,她把目光飞快溜到了其他地方。
邬瑾看她这个样子,心里又爱又怜,同时后怕不已——这一路大雪,她抄荒无人烟的近道,本就惊险,再加沿途大雪,他在小报上看到,积雪深处可达八尺,若是万一,两个人一同陷入积雪中,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他拿一个糖干炉在手中,掰成两半,将糖多的那一半递给莫聆风:“吃吧。”
他慢慢吃着另外半个,和莫聆风同尝一份甜意。
吃过饭,热水也送到了,邬瑾收拾桌上残羹剩饭,找来熏笼,放在炭火上,方便莫聆风熏衣裳,又寻一块崭新的帕子,给莫聆风包金项圈,最后拿了自己的衣裳出来,退出屋子去。
他沿着回廊去了官房,用冷水洗漱,冻得哆哆嗦嗦,换上一身簇新的衣裳,戴上幞头,跑到书房去收拾一番,又跑回主院门外等候。
四刻钟后,莫聆风沐浴更衣完,殷南也醒过来,草草把自己收拾了一通,跟在莫聆风身后出了院门。
雪已经停了,地上铺了薄薄一层雪,一步一个脚印。
殷南看了一眼大半夜穿的崭新的邬瑾,想到殷北骂小窦的话,认为此时此刻安放在邬瑾身上也毫不为过:“骚狐狸!”
邬瑾骚而不自知,上前一步,走向莫聆风,低声道:“累了吧。”
莫聆风点头:“我们住哪儿?”
邬瑾也知这里是自己的住处,她们二人不便住,答道:“书房。”
他又急忙解释:“内宅虽大,我常去的地方却只有这里和书房,其他屋子都锁着,积了霉味,不能住人,书房我已经收拾过了,被褥都是新的......”
莫聆风伸手握住他的手,阻挡了他长篇大论的解释。
邬瑾的话立刻化为乌有,用力回握住莫聆风,牵着她往书房去。
无人管束的朔州,可以让他们大着胆子牵着手,在阔大的院子里走一走。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