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寻常人家也住不了那么多屋子,而且房东自家人还住了几间屋,因此他把整个院子拆分来出租。
慢慢地一个好好的四合院,就成了住着十几户人家的大杂院了。
这些租户的生活来源不一,有时候有些人租着租着,就交不起租金,不得不搬走了。
当然,也有人是发达了,觉得这里环境不好,搬去了内城居住。
上一波租户是个戏班子,后来那戏班子的台柱子被权贵人家看上了,花了大价钱从班主手里买了人。
班主年纪也大了,江湖上漂泊久了,难免有些怀念故乡。思来想去,干脆解散了戏班,自己带着银钱和一个小童,回南边老家去了。
这套院子就空了出来,在牙行挂了许久,一直没找到合适的租户。
夏家人、胡家人和赵家人遇见了这套宅子,看了格局和房屋数量,都觉得有几分满意。
这套房子有一段日子没找到租户了,房东也不由得有几分心急,与三家人和牙人一起,讨价还价了差不多两个时辰,茶水都喝掉了好几壶,终于商定了一个双方满意的价格。
这套院子地处外城,又不是独门独户,优点只有面积大,房屋多,而且有炕,院子里还有一口井。
因此院子的租金是每个月收三两银,全年便是三十六两。
正好三家人,每家出十二两银。
负担不会过重,但却也着实让人肉痛得紧。
夏家人分到了北边的十六间房。
老两口住一间,夏雪娇带着小娥、倩娘住一间,夏玉娇与秋嫂子各住一间,夏大郎和阿柳一间,夏有贵和孙氏一间,夏二郎和周云娘一间,桃花三姐妹一间,三郎四郎一间,曲婆婆和周家的孩子们一间,夏有喜和吴氏一间,兰花和菊花住一间,夏有田和姜氏、槐花一间,梨花、五郎、夏稻花、菱花一间,夏有粮和程氏一间,六郎和枣花一间。
大家出钱差不多,但二房的人口多,占据的屋子也最多。
孙氏自觉占到了便宜,看周氏带来的孩子们和曲婆婆,都分外顺眼起来。
孙氏却不知道,二郎暗地里已经把这份钱,悄悄给了周氏了。
与孙氏不同,二郎从来都不愿多吃多占。
大家伙儿匆匆忙忙地把行李、家什,都从车子上卸了下来,胡乱地塞进自家的房间里,之后便在大厨房排队烧水洗漱——这是这套院子的缺点之一——厨房是公用的。而不是每家都有自己的厨房。
好在一路同行,大家伙儿培养出来了足够的默契。
对于排队烧水这种事情,也适应良好。
没有起什么纠纷。
夏稻花让旁人先去排队,她自己留在屋里布置房间。
反正有空间在,搬搬抬抬,完全不费力气。
而且也可以顺便把之前藏在空间里偷渡过来的东西,一样一样拿出来,混在大批量的行李里面,让人不知不觉地发现:“哎呀,这个竟然也带了过来!”
等到夏稻花得到洗澡的机会的时候,天都已经黑了。
为了省钱,周氏传出话来,让孩子们节省些,不要点灯费蜡熬油,直接摸黑洗澡就成。
夏稻花听了这话,心情顿时十分愉快。
她插好了门,悄悄地潜入了空间里,在空间里洗了个畅快的澡,之后再出来,也没人看得到。简直太方便了有木有!
为了这份方便,夏稻花特意提出,让菱花和梨花在她前头洗。
梨花不好意思地推辞、谦让,夏稻花却道:
“姐,其实我这是在偷懒呢。你跟菱花先洗,给菱花这小泥猴搓澡的苦差事,就全都归你啦!”
菱花撅起嘴巴不满:“我才不是小泥猴呢!”
夏稻花笑道:“嗯,你不是小泥猴,你是小泥人儿。”
菱花气得连连跺脚:“姐!你真坏!”
梨花听夏稻花这样说,转念一想,确实也有几分道理,便一把搂住还在跳脚的菱花,把她的头按进自己怀里,笑眯眯地说道:“那好,我先给菱花洗。你若是觉得水凉了、或者水脏了,吱一声就成,姐再给你打水。”
夏稻花点头:“嗯嗯,放心,我不会跟你客气的。”
夏家人就这样在这套大杂院里住了下来。
胡家人住在西面,赵家人住在南面,东面住的是房东一家、房东两个弟弟全家,和房东的老娘带着个没成年的妹子。
在大杂院休息了几天,夏家人都觉得有些吃不消,尤其是周氏等掌家的女人。
无他,这里的生活成本,比在北关村的时候,高多了。
在北关村,家里有田地,有菜园,村外有山林。
想要吃粮食,自己种,虽然也有需要买粮食吃的时候,但只要是太平年景,需要买粮的时日,差不多只占全年的三分之一。
想要吃菜,吃肉,自己种,自己养,进山打。
想要烧柴,进山去捡柴,如果愿意走得远点、深点,砍树也成。
但到了这吉祥县,虽然赁了房子住了下来,每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却是杨洋都需要掏银钱去买。
这价格又一天一变,偏偏又没什么规律。
今天你觉得便宜了,多买了二斤,明天价格更低了。今天你觉得贵了,少买了二斤,明天竟然涨了一倍。
夏家这么一大家子人,天天坐在家里吃,哪怕只喝稀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买上二斤粮食,还不够一家子熬粥喝两天的。
夏家人难免都有几分着急上火,就连手里有了些银钱的二郎、桃花,和四房两口子都一样。就更别说那些没什么收入,原本全指望种田的了。
赵家人和胡家人也一样,有几分心急火燎的。
这几天,他们都在频频往牙行跑,去看田地,看宅子,看铺子。
夏家人也有些坐不住。
夏老爷子和周氏守家,其他成年人都撒出去,满大街地找活儿干。
哪怕暂且打打短工,去给酒楼之类做个小伙计,也比在家坐吃山空来得强些。
夏大郎很快就找到了生计:
他抱着阿柳,跑到车马行对面支了个摊子,给人写信去了。虽然生意不怎么样,但一天进账,最少的时候,也有十几个铜板。
当然,等全家人都安顿下来之后,他还是会去书院的。
只是现在,家里的生计还没有着落,夏大郎也不愿意吃白饭,就先摆个写信的摊子,赚一文,是一文。
二郎出去转了一圈儿,发现码头上有招苦力的,这个活儿没什么门槛,但他觉得不适合夏家人去做——苦力干久了,一来身体可能会扛不住,劳累过度、累吐血的都不稀奇,二来,天天见钱,可能就很难安下心来种田了。
他还跑了一趟各色酒楼,回头就拉着夏稻花说话:“稻花,你那腌咸菜的家伙事儿带了没有?这边的酒楼我走了好几家了,发现还没咱们家那种咸菜卖呢。”
夏稻花点头支持:“带了的。再说那家伙事儿也没什么难的,现找人做两套也成。对了,我这还有样品呢,咱们去看看哪家愿意收。”
二郎爽快点头:“成。不过这边的风气与渤海郡不同,你跟我一起去的话,说不定会有那没眼色的,说话不中听……”
夏稻花自然并不介意别人说什么。
于是二郎就带着夏稻花一起出了门,夏稻花拿了两个小坛子样品,都是一斤装的,一个辣白菜,一个酸萝卜。
两人去夏二郎探访过、觉得有可能合作的酒楼去“扫楼”了。
夏有贵兄弟几个在外头顶着大太阳,绕着外城的几个区域走了一圈,便闷闷地回了家,跟老两口商量正事儿:“车马行在招人,但需要会骑马、会赶车的。码头在招苦力,但二郎觉得那活儿不成。
我们哥几个看,也不大成。
那股子巧劲儿咱们不会使,怕是干不来。把身子骨累垮了,怕是没地方买后悔药去。
我看哪,咱们庄户人家,还是得种地。踏踏实实地抓紧买田吧!
这时候买田,价格也低些。”
老两口儿也觉得,田地才是生活的根本,自然是要买田的。
县城里虽然繁华,但样样都要银钱;乡下虽然寂寞些,可这烧柴吃米,都比较容易解决。于是夏家人也开始跑牙行去看田地了。
还不忘了问赵家人和胡家人取经,打听他们看地的经验。
三家一琢磨,若是把田地买在一处,也能彼此有个照应,干脆每次谁家约了牙人去看田地,就三家各派一个人,一块儿去看。
这样还可以看大一些的地块,若是各方面都合适,三家人也可以一块儿吃下来。
只是这样连续跑了几天,都没有买到合适的地。
要么是价格不合适,要么是位置不合适,要么是地本身有这样那样的毛病。
想想也是,吉祥县这地方,跟北关镇不同。
北关镇地多人少,还有大面积的荒野与山林,没地种去开荒都有得吃。
但这吉祥县,什么都已经规划好了,安排好了,人口也多。
大户人家买地越来越多,小户人家自己的田还不够种,若不是遭遇了什么天灾人祸,谁又舍得卖地呢?
夏老爷子亲自跑了两回,忙忙叨叨一整天,累得两条腿都肿了,到了晚上连脱鞋都费劲。
到底是年岁不饶人,不服不行!
夏家老两口儿便把这档子事儿,都交代给了老二和老五。
老二夏有贵人品虽然不咋地,但他种田是把好手,自然也认得土地的优劣。而且作为一个有些混不吝的主儿,见到边界不清之类的情况,也不至于被人糊弄。
银钱上的事情,有靠谱的老五把关,夏老爷子也比较放心。
夏家人手上,其实正经还有不少银钱。
尤其是周氏、四房两口子,还有夏雪娇、二郎,桃花,都算得上是有钱的主儿。
周氏的钱是夏家人几十年积攒下来的家底。
四房的钱除去两口子精打细算的,就是来自于咸菜作坊的生意。
二郎和桃花能存下些银钱,也是沾了四房的光。
而夏雪娇的钱,则是来自于她从被劫掠一空的宅子里找回来的私房。
这份私房,当然不止那摆在明面上的三十两。
只是,这出不进的日子,实在是让人心里没底,忍不住要发慌。
所以,夏雪娇这些日子,一直在做针线。
她的手艺不错,做的活计比吉祥县本地的绣坊,也不差什么。因此便打算先卖几件绣品,起码也要把日常生活支出赚出来。
看着有些雄心勃勃的娘亲,小娥忍不住有些崇拜。
自己的娘多么厉害!那么多人都死了,娘却带着自己和倩娘活了下来!现在娘又要赚银子,让自己过好日子,给自己攒嫁妆……
小娥眼神崇拜地看着夏雪娇,脸蛋却有些泛红。
夏雪娇打眼一看,就知道小娥不知想到哪里去了。于是喊了小娥给她分线,又喊了倩娘帮她挑选花样子。
让两个小丫头手头都有事情做,人忙起来,才不会胡思乱想。
两个孩子倒也听话,夏雪娇让她们做什么,她们就做什么。
夏雪娇见她们如此听话,就找到绣坊,多接了几件绣活儿。她可以把一些步骤分给孩子们做,自己省些力气,多绣两件。
这样没几天下来,不但小娥和倩娘被夏雪娇使唤得团团转,夏玉娇、周云娘、秋嫂子等人,也都参与进来,跟夏雪娇一块儿,做起了绣活儿。
其实姜氏和梨花也做得很不错,只是姜氏不好意思跟夏雪娇掺和——她觉得夏雪娇接到的绣活是有限的。此时既然已经有这么多人掺和了,倘若自己再分一份,说不定,夏雪娇这个领头的,反而没得做了。
二郎和夏稻花已经走过了十几家酒楼,咸菜的推销还算顺利。夏稻花也没遇见那种嘴欠得当面得罪她的二货。
但在跑酒楼的过程中,遇到一个酒楼老板的儿子,口头调戏了夏稻花两句。
二郎气得差点冲上去揍人,夏稻花却看出来,那家伙只是随口说说而已,并非真的想要把她一个小女孩怎么样。
不过,她虽然拦住了二郎,却也并没有忘记出手教训那小子一顿。
她从空间里找了个莲花型的团团椅,让它突然出现在那小子面前,把他绊了个跟头,然后又突然消失。
众目睽睽之下,一朵栩栩如生的莲花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还把少东家绊了个跟头……
这事儿可真是新鲜!
这么令人惊奇的事情,顿时就让在场的人“哄”一声,喧嚷起来。
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声浪大得,压都压不住。
酒楼老板听说了,给了儿子两耳光,把他拎回家去闭门思过去了。
但这件事,还是给这家酒楼带来了些负面影响。好多人都觉得,这家酒楼的少东家口无遮拦,得罪了神仙。
在哪里吃饭喝酒,不是吃饭喝酒?何苦要到一个得罪了神仙的人的地盘?
眼瞅着客户都不愿意来了,老板这顿着急上火哟!
到家越想越生气,便把不懂事的儿子拎出来,有狠狠地捶了一顿。
可是酒楼还是门可罗雀,眼瞅着就要经营不下去了。直到老板请了个大师来,做了一场十分盛大、全城皆知的法事,他们家才算迈过去了这一道坎儿。
夏二郎虽然不知夏稻花是怎么做到的,心里却很清楚,这事儿就是夏稻花干的。
他心情有点复杂,但还是自豪居多。
自家妹子有本事,自己也能沾光。
更何况,这个妹子心底纯良,一向对自己很好——他还记着自己去做民夫的时候,夏稻花匆匆忙忙地给他收拾的那个包袱皮呢!
除了这个小插曲,两人跑过的酒楼,有三分之一下了订单,但也不是正式签约的那种,而是让他们先送一批货试一试,若是卖得好,再正式合作。
他们初来乍到,对吉祥县本地人来说,就是两个外地人。他们张罗着拿来卖的小菜,也是北地的口味,不见得就一定能适合居于大楚中心区域的吉祥县。
人家肯给他们一个机会,两人都十分满足。
夏稻花更是开心。
她手里的咸菜,可都是经过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市场考验的,不管天南海北,哪里的人都爱吃。这吉祥县虽然小,出几百几千个爱吃这一口的吃货,想必不会太难。
考虑到头一批货,现在大杂院里人多眼杂,夏稻花就拉着二郎去买了些萝卜白菜回了家,到家后就开始洗菜,切菜,腌菜,忙活得热火朝天。
几个小孩一见,也跟着乐呵起来,都知道他们这是跟县里的酒楼谈下来单子了。于是能帮得上忙的,也都来跟着打下手。
夏家人忙忙碌碌,一片欣欣向荣的模样。除了买田这事儿还没办妥,别的方面,似乎都有点一帆风顺的味道。
另外两家人,看着颇觉眼馋,忍不住也加快了步伐。
只是这买地的事情,实在是不顺利。
三家人的需求不同,对土地的要求也各自不同。
虽然事先想过可以合起伙来买一大片地,回头三家再分,但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
又过了些日子,周氏带着夏家人开始做过冬的准备,买柴、买炭、买布、买棉、买萝卜、买白菜……
一趟一趟往院子里搬东西,堆得房后的空地摆得满满当当。
这边原本也有地窖,但容量太小了些。
夏家人跟房东商量过了之后,还专程请了人来修地窖,把地窖挖深了许多,又砌了些泥坯砖,把地窖内部撑了起来,还架上了梯子。
赵家人、胡家人,房东,三家看着夏家人忙忙碌碌,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忍不住各有思量。
赵家人和胡家人想着买地和做工的事情,必须得加快速度了。
胡家人比较团结,人心很齐,赵家人就要松散些。但胡家人比较穷,赵家人却每个房头都有自己的私房。
现在有夏家比对着,两家人也被带动了,忍不住觉得紧迫起来。
而房东想的却是,当初太心急,租金要少了!
只是,已经收下了一年的租金,还有一笔押金,人家夏家人做什么事,还都会跟自己提前打个商量,实在是没借口再涨钱了。
第217章 买地(二)
忙活着做冬衣、絮棉被、渍酸菜、下大酱、晒菜干,刷洗旧家什,拆洗旧棉衣棉被,夏家人从早到晚,忙得团团转,几乎称得上是脚打后脑勺。
夏雪娇带着一拨人在屋里做绣活儿,帕子、荷包、扇套、小绣屏,忙得不亦乐乎。
夏稻花他们还要做辣白菜和酸萝卜。
搬搬抬抬、洗洗涮涮、按比例撒了配料,还要玩了命地搅拌,直到把所有的菜都拌匀,才能歇一歇,累得浑身是汗。
同住一个大院里,房东家和胡家、赵家,看着夏家人这样热火朝天,也忍不住跟着心动起来。于是几家人也跟着忙活起自家的事情来。
虽然土地还没有着落,今年过冬的准备,倒是做得足足的。
合伙看了小溜一个月,一直没找到合心意的土地,夏老爷子和周氏心里发急,忍不住给牙人悄悄塞了一把铜钱,央求他多想着些自家的事,有了那合适的地,记得给家里人留一留。
牙人得了额外的好处,也开始额外卖力起来。
终于在飘起来第一场雪的时候,给夏家人找到一处中等良田。
地不大,满打满算,连边边角角都算进来,也只有将将二十六亩,位于距离吉祥县最近的一片郊区:凤尾村。
这凤尾村里出美人,当年出过一个先帝的娘娘。
当然,出身低微,位份不高,也没受宠几年就方华已逝,但老百姓不管这些。
几百年前出来个娘娘,他们也能津津乐道。
更何况这一位飞黄腾达,还只是几十年前的事情。
娘娘做了娘娘,娘娘的家人就从凤尾村搬走了,搬进了京城里,住进了娘娘在京里给置办的宅子。
但凤尾村出美人的名声打出去了。
村里人也就不像别处那么歧视女孩儿,反而对男孩女孩都一样珍重。
这村里的女孩儿,出落到十三四岁,便有那大户人家来这里相看。若是遇到那模样性情都俊俏灵秀,十分出众的,便会郑重地纳了去做妾,甚至迎娶进门。
而村里人也会随之搬走。
舍不得故土的,便会搬进吉祥县里居住;
舍不得女儿的,便会搬到女儿夫家所在的城池居住。
因着这么个从那位先帝宠爱过的娘娘留下来的传统,这村里才会有土地出售。
夏家人去看过之后,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夏老爷子和周氏便毫不犹豫地点了头,将这块地买了下来。
只是这地的价格,却不算便宜。
若是按照北关村的行情,一亩好田,也才值四、五两银子而已。
但在这凤尾村,这一亩地,竟然要价要到了十两银子。明明只是中等田,竟然要出来了上等田的价格!
夏家人一听就有些不愿。
牙人却悄悄告诉他们说,这价格虽然虚高了些,但却只是比行情价高一点点,砍价能砍到八两银子,就已经到底了。
因为这等质量的地,若是在夏末秋初的时候,能卖到十二两银子一亩。
这家人是赶着搬家,处理得急了,才没有喊到十二两。
夏家人皱着眉毛算了账,若是按十两银子算,这二十六亩地,就得二百六十两。还不算给牙人的佣金,和到官府上契的时候缴纳的税费之类。
若是能砍到八两银,那就是二百零八两……
只是那家人虽然急着卖,夏家人也有几分急着买,一来二去地,最终只砍到了九两银子一亩地的价格,只是原本那家人在田边的房子,就算作添头,送给了夏家人。
连土地带房子,花了二百三十四两纹银,上红契、交税费,给牙人佣金和感谢,花了四两银。
这份钱掏了出去,老两口儿的钱袋子,眼瞅着就要见底了。
老两口儿又是激动,又是肉痛,心情十分复杂。
二十六亩地,就算只是中等良田,每亩地只能打二百斤粮食,老夏家一家子的口粮,也差不多出来了。
老两口儿考虑这事儿的时候,仿佛全然忘记了夏家人已经分家了的事情,还是把一大家子放在一处考虑的。
只是,若是单纯指望着这片土地的收成,却是不够的。
因为打了粮食本身还要交税纳捐,徭役赋税,样样都得从这田地里来。
所以夏家人虽然买下了这块地,却只是夏老爷子带着四个儿子跑了两趟,就把这块地的事儿,都交给夏有贵打理,并没有耽搁他们继续去旁处看地的热情。
夏老爷子和周氏都不知道,他们这几个儿子,除了夏有田之外,几乎都盯上了这块地。
这一片,可是离吉祥县最近的地了。哪怕自家不种,租出去给旁人种,要去地里看一看,也得是近处方便哪。
老两口儿若是舍得把这块地给自己,那可真是太美了!
一时间,从夏有贵和孙氏开始,几个儿子儿媳,仿佛都突然莫名地孝顺了许多。
与此同时,夏有田和姜氏也看好了一块地,位置却比凤尾村远得多。凤尾村距离吉祥县的城墙,只有不到五十里的距离。
而四房两口子看中的那块地,位于黄桃村。
当地的山坡上,长了许多野生的黄桃树,现在虽看不到桃子,却看得到一大片一大片的桃树,想想春天开花,夏秋结果的场景,就让人忍不住心驰神往。
只可惜,那黄桃村却距离吉祥县颇为遥远,足足有约莫百余里的距离。
四房两口子喜欢那片地方,主要还是因为那里看起来很像是北关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村里人家不多,交通不算十分便利,但道路并不难走。
四房两口子看到这块地就十分喜欢,却也有几分矛盾。
他们总觉得应该知会老两口儿一声,可是老两口儿已经刚买下了凤尾村的地,要是老两口儿也看中了这块地方,怕是老两口儿手上的银钱不凑手。
而且,若是告诉了老两口儿,说不定老两口儿还会扯上胡家人和赵家人一起来买,夏有田不知为什么,直觉地不想跟那两家人同进退。
这块地足足有六十亩,也是中等田,距离水源还算比较近,卖家光是喊价,就喊了十二两银子一亩。
第218章 开店
牙人悄悄透露,说那家人的儿子惹上了官司,现在正陷在大牢里,急需银钱打点,因此才卖了这片地。
夏有田觉得,自己把态度摆得诚恳一些,砍到九两银子一亩,应该不难。
犹豫再三,夏有田还是没撑住那份罪恶感,到底还是悄悄地跟夏老爷子和周氏说了一声。
老两口儿果然银钱不凑手了。
既没有银子,又舍不得这块地,老两口儿听说四房有意把它拿下,也略有几分心情复杂地点了头。
孩子们已然分了家,四房若是有这个本事,买下这片田,那也算是件好事。
不过,这样大一笔银钱,四房竟然拿得出来,连眼都不眨,可见那咸菜作坊,果然不是一般赚钱哪!
老两口儿也对四房两口子说道:
“既然这样,那这凤尾村的地,就不分给你们了。回头你们莫要怨怪爹娘偏心才好。”
四房两口子连忙否认:“那哪能呢!爹娘你们放心,我们两口子虽然没啥大本事,在银钱上也不算多慷慨,但至少不会跟自家兄弟窝里横!”
老两口儿点了头,夏有田和姜氏便放下了心事。
心头轻松了,处事便愈发从容。
这片地,四房两口子看过之后,还特意带了孩子们一起过来看了一眼。
孩子们也都觉得很喜欢。
夏稻花还慷慨地表示,如果爹娘手头的银子不够使,她可以把自己手里的私房钱借出来。但是,事先得说好,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看着她半大不小个娃儿,一脸正经八百地说着“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夏有田和姜氏都忍不住笑了。
两人笑了一阵,喘匀了气说道:“爹娘手里的银钱还够用,暂时不用劳动你。你的钱且先好好收着,等需要的时候,爹娘自是不会跟你客气。”
至少话虽然这样说,四房两口子到底还是没轻了压价。
好在此时没人跟他们竞争,卖家又急等着用钱,到底还是讲到了九两银子一亩。
五百多两银子花了出去,四房两口子的钱袋也就见了底。
这些地自家人种着难免太累,而且难以精耕细作,便又拖了买地时候请的牙人,把这块地租了出去。
夏家四房人品厚道,打听了本地的行情,便决定不包税费,单纯租地,只收四成租子。
当然,夏家人的心理底线是三成租子。四成只是名义上的,但若是低于这个数,就比本地行情低了太多,反而不利于融入。
夏家四房敢于这么干,主要是因为,夏稻花提出来要在吉祥县开一家店。
店面她都看好了,是一处临街的两进小院子,前面是个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楼,可以开店,后面是个有围墙的小院子,里面按着四合院的格局盖了房子,可以当仓库用,也可以住人。
店名还是用“稻花香”三个字。
店铺里卖小菜、点心、糖果、各色果酒、还有一些精致的玻璃制品。
对于此时的人来说,玻璃是有的,但却很稀有、很珍贵,而且多半是舶来品。
夏稻花决定在一楼卖些平价的点心、糖果、小菜,二楼就用来卖各色果酒与玻璃器皿。
这样一家店开起来,必然会引来无数眼红的目光。
但对这一点,夏稻花也是有准备的。
因为之前的数次合作,李敢和夏稻花建立起了半是利益、半是友情的合作关系,算得上是相当牢靠。
李敢对夏稻花的开店计划给与了大力支持。
他给夏稻花写了一封荐书,还送了她一块玉牌,算是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