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清穿之娘娘悠闲日常—— by瀛洲玉羽
瀛洲玉羽  发于:2023年11月13日

关灯
护眼

沈菡想了想,她看皇上夏天不太爱吃主食,米饭面条都不爱碰。但他下午说不定还要去忙,不吃主食没一会儿就饿了:“饽饽让他们上螺丝饼吧,切点葱丝、黄瓜,酱就不要甜的了,来点咸口的酱。”
小东子领命退下了。
中午这顿饭玄烨吃得极舒坦,茭白、莲子和藕都是这个月太庙荐新的食材,新鲜得很,抓炒虾外脆里嫩,略带酸味,虽甜但不腻,配着咸口的螺丝饼吃正好。
玄烨午睡起来,沈菡又让人拿了盒沙琪玛递给顾问行:“膳房刚出炉的,下午要是皇上饿了,可以垫垫。”
顾问行恭敬接了,也不多那个嘴提醒这位主子——乾清宫有的是点心。
回去的路上,玄烨问顾问行沈菡给了他什么,顾问行照实说了,玄烨一笑:“她那个脑子,整天全是吃吃喝喝那点事。”
顾问行和皇上关系亲近,偶尔聊个闲话也不算逾矩:“这也是福晋体贴万岁呢。”
玄烨闻言一叹:“是啊,她确实体贴。”
宫里敢这么体贴玄烨的还真不多。
皇上的衣食住行,说起来都是关系安危的大事,外人若有窥探,难免有居心不良之嫌。
玄烨平时也很注意,甚少会在外露出自己的喜好。
宫里的妃嫔都受过嬷嬷的教导,不管是皇后还是妃嫔,伺候皇上,更衣、洗漱、侍寝,偶尔可能侍驾陪膳。
但不管做什么,都一定要谨守本分。
皇上身边的事,不该她们管的不要管,不该她们问的也不能问,一言一行都要守规矩。
这么多年,哪怕是赫舍里氏和马佳氏,也不敢逾越半分,更别提过问玄烨的饮食这么敏感的事了。
一开始,乌雅氏当然也是很守规矩的。
她漂亮、鲜活,伴驾时虽开朗自在不拘小节,但从不逾矩,聪明的恰到好处。
玄烨从不喜欢笨女人,蠢女人。
乌雅氏心性单纯,脑子里想的事少,但这并不意味着她蠢笨。
她只是很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
她明事理,少心机,懂分寸,又能让玄烨开怀,这样的乌雅氏才叫玄烨越来越喜欢。
那是什么时候有些变了呢?
玄烨现在回忆起来,好像是今年初?
乌雅氏知道他从小只能吃膳房的例菜,觉得他……可怜?委屈?
他又正好重立了各宫膳房,乌雅氏就开始从饮食上处处体贴他。
一开始,玄烨心里有些好笑,不过也由着她了。
虽说不合规矩,但玄烨也不是那种非要人把条条框框刻在骨子里的人,他没那么死板。
而且玄烨很清楚,乌雅氏给他荐吃荐喝的时候是真没想那么多,她也没那个脑子。
她的想法很单纯——因为吃吃喝喝这事儿对她自己来说特别重要,所以她就觉得这事儿对别人来说也一定很重要,所以谁要是亏了嘴,那就是受了天大的委屈了。
玄烨一开始对她这种想法真是哭笑不得,但久而久之,他在永和宫用膳的次数越多,心里受到的触动就越大。
玄烨以前自己都不知道,原来他竟有这么多饮食上的小癖好?
他的口味偏酸甜口吗?
他竟然更喜欢蒜蓉的辣味而不是辣椒的辣味?
他不爱吃米饭更爱吃面食?
他喜欢甜的菜配咸的饽饽?
玄烨一边震惊于自己吃了这么多年的例菜,竟然从没了解过自己的口味——他一直以为自己喜食清淡,在饮食上并无偏爱,甚至觉得吃饭怪浪费时间的。
一边也惊讶于乌雅氏细微的体贴和观察。
是要多在意一个人,才能记住他所有的偏好,处处体贴他呢?
九重之上,万物皆唾手可得,唯有真心可贵,千金难求。
玄烨吩咐顾问行:“去库里把前几年广东进贡的象牙覃找出来,给永和宫送去。”
顾问行:“是。”
能有一分,也值得珍惜。
作者有话说:
听说要蹭玄学,在三的倍数更新,所以更新时间调整为晚上6点。

凉席子……象牙的?!
皇上说赏她卷凉席子,她以为就是做工好一点的竹席子,可没说这席子是象牙做的。
象牙那么硬也能做成凉席子?
来送席子的是乾清宫的太监小九,他十分机灵,来之前把这东西的来历打听得一清二楚,就是防备着乌雅福晋好奇——毕竟这东西在宫里都少见。
小九道这象牙覃是用特殊药水,把象牙泡软后,再劈成薄片,编织成席的。据说这东西还只能在南方做,北方气候太干燥,象牙劈成片容易裂,没法编。①
小九恭维道:“这象牙覃宫里统共没几张,万岁从没赏过后宫,您这可是独一份儿呢!”
沈菡一直含笑听他介绍,等他说完,让紫芙赏了他一颗银瓜子:“辛苦你大热天儿跑这一趟了。”
等他走了,沈菡才一脸‘没见过世面’的样子绕着雪白如玉的凉席子看。
这席子纹理很细密,一点也看不出是用坚硬的象牙编的。
沈菡上手摸了摸,平整光滑,手感柔软沁凉。
紫芙几个也跟着惊叹,继而高兴,万岁把这等珍品赏了主子,说明主子得万岁的心呐!
东西虽好,沈菡却有些忐忑,就不说用象牙制品有些丧良心的事了
——都穿到清宫里了,说这些就太天真了。
这种档次的珍品,她用不要紧吗?不会僭越吧?
紫芙和青衿面面相觑。
紫芙犹豫道:“不要紧……吧?这是万岁特意赏您的。”
这能有什么事?主子就是太谨慎了。
沈菡还是不放心,等玄烨来了,她小心地提了一句:“这东西这么珍贵,我用着……”
这个放在后世得是国宝吧,虽说在宫里待久了,金的银的玉的宝贝,见得太多慢慢地也见怪不怪了。
但这种,沈菡还真是有些承受不起。
玄烨还以为她小心翼翼地是要说什么呢,没承想就这么点小事:“这有什么?一卷席子而已,又不是什么好东西。”
见她还有些忐忑,玄烨笑着搂过她:“这么着,朕这些日子不是老往你这来吗?就说这席子是朕放你这用的,成了吧?”两个人用就不那么凉了,正好。
沈菡放下心来,说是皇上用的就没事了。
玄烨打趣她:“可见你是平日见好东西见得少了,以后朕带你涨涨见识你就明白了,这算什么?”
不过乌雅氏这么谨守本分,不恃宠而骄,玄烨自然更爱她三分,对她也更放心了。
景仁宫。
佟佳氏进宫有些日子了,对宫里的人事已渐渐熟悉。
皇上一早就来景仁宫看过她,待她也很亲近,但佟佳氏心里却略有不足
——皇上待她的亲近更像是对家人、对妹妹的亲近,并不像对夫妻。
两人亲近有余,亲热不足。
难道是因为自己才进宫,皇上还把她当表妹看待吗?
佟佳氏虽是皇上的表妹,但以前却并没见过皇上。
毕竟姑姑已经过世那么多年,宫里现在的太皇太后、皇太后和佟家可没关系。
可佟佳氏却一直仰慕着这个从未见过的表哥。
或许是因为从小,家里就把她当做后宫主位培养——父亲和兄长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告诉她,她将来会嫁到宫里去,皇上表哥会成为她的丈夫。
或许是因为家里的长辈总是在讨论皇上,皇上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家里每个人的心弦。
总之,在年幼的佟佳氏心里,皇上的身影是那么高大。
他英明、神武、睿智、果断,是她的表哥,也是她未来的夫君,是所有人的主子,也是他们头顶的天。
现在她进了宫,见到了皇上表哥。
他果然年轻英俊,威仪不凡,而且他谈吐温柔,待她那么体贴,跟她父兄是完全不同的男人。
佟佳氏心里高兴又快乐——她的丈夫正是她的春闺梦里人。
但慢慢地,佟佳氏发现事情有些不一样了。
皇上待她像待妹妹不要紧,她可以慢慢让皇上知道她的好处。
可皇上太忙了!
朝廷在打仗,前朝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处理,听说乾清宫现在几乎每晚都要亮灯到深夜。
而后宫的女人数不胜数,皇上闲暇时回后宫休息,有那么多的地方可以选择,她能见他的机会寥寥无几……
佟佳氏问姑姑:“之前一直听说宫中最得宠的是马佳氏,这乌雅氏又是哪一个?”
怎么和家里说的不一样呢?
家里说宫中马佳氏是太皇太后给万岁选的,接连产子,盛宠十数年不衰,是她进宫后尤其要关注的人。
可她进宫后,却发现这马佳氏并不算得宠,皇上偶尔抽空去看看,从未留宿。
反而是后面永和宫的乌雅氏,皇上统共召寝没几回,竟有六qi成都是召的乌雅氏,有时大中午的还跑去永和宫用膳歇息。
姑姑道:“回格格,论起恩宠,这马佳福晋以前确实是宫里的头一份儿,再没有比她受宠年岁更多的了。可去年马佳福晋有孕,这乌雅福晋突然就冒出来了。要说以前马佳福晋有孕时,皇上找个旁人宠一宠也是常事,等马佳福晋生完孩子,这些人也就没声响了。可这次不知怎的,这乌雅福晋一日比一日得宠,马佳福晋生完孩子这都一年多了,竟也没见她失宠。反倒是马佳福晋,听说万岁让她和纳喇格格亲自哺育小阿哥……可能是伺候万岁不甚方便?恩宠是大不如前了。”
佟佳氏:“那要照这么说,是因着马佳氏奉御不便,皇上才宣的乌雅氏?”
姑姑犹豫道:“这……奴婢不敢猜。”
她哪知道乌雅福晋是因为什么得了万岁的意啊,她要是知道,那得宠的就是她了。
佟佳氏想了想,吩咐姑姑:“我想见见这乌雅氏,你去永和宫宣她来。”
姑姑一愣,半晌才小心道:“这,格格,这乌雅福晋,她是小福晋,您……”
您才是个格格呐。
虽说佟佳氏住着正殿,享着妃的份例,可那只是份例,和咸福宫妃主儿可不一样。
钮祜禄氏是太皇太后亲下的懿旨,封的妃,不过是没行册封礼罢了。
佟佳氏这位份上,皇上的谕旨说的明明白白,是格格。
明姑姑没想到这位佟佳格格这么傲气,哪有格格宣小福晋来见的道理?
姑姑犹豫道:“您若是想见乌雅福晋,只能亲自到永和宫去……”
还得递个帖子,看人家愿不愿意见您呢。
佟佳氏一噎,面色有些不好,姑姑缩着不敢说话了。
佟佳氏摆摆手:“算了,我就那么一说,也没什么好见的。传膳吧。”
“是。”
姑姑松了一口气,连忙躲出去了。
管事太监见她出来了,不解道:“怎么了?这天儿都快转凉了,怎么起这一头汗?”
说着递帕子给她。
姑姑接过来擦了擦,叹道:“你说得对,咱这主子还真是不太好伺候啊……”
她把事儿一说,管事太监也是一愣:“这?”
这可是宫里,就是咸福宫那位妃主子,也没说指名道姓叫谁到宫里去见见的。
——又不是主子娘娘,谁敢摆这么大派头。
传出去这名声多难听?
姑姑摇摇头,不说了:“主子要叫膳,你快去吧。”
管事太监叹着气走了。
姑姑心里也觉着有些不走运。
以前他们守着景仁宫,虽说没主子,没什么油水,但这是慈和皇太后住过的地方,万岁不时会溜达过来瞧瞧,也没什么人故意刻薄怠慢他们。
日子是单调了点儿,终归安稳,姑姑也没觉着有什么不好。
今年突然空降了一位主子,说是皇上的亲表妹,姑姑和管事太监知道后,还都当是走了大运,以后一辈子不用愁了。
现在看来,姑姑叹口气——这位主子心气儿太高了。
在宫里,有心气儿不是坏事。
这后宫,从上到下,从妃主子,小主们,到宫女、太监、姑姑、嬷嬷,哪个不是凭那一口心气儿活着呢?
要是没这口心气儿,早就挣扎不下去了。
可这心气儿万万不能太高。宫里是个吃人的地方儿,没人纵着你自由自在地往高了飘
——真飘到天上去的那都是死人!
姑姑摇头,这位佟佳格格看来是让家里养得太高、太傲了。
皇上的表妹,说起来当然是有依仗的,可着劲儿地往上走,也没人能拽住她。
但这是宫里,论依仗,旁人难道就没有吗?
要是日日想着把所有人都压下去,那可真是自己找罪受了。
姑姑在这后宫待了大半辈子,什么没见过、没听过。
就是从前的仁孝皇后,元配嫡妻的地位,也不敢说把宫里的其他人都不放在眼里。
——仁孝皇后待马佳福晋还一直很不错呢。
说是皇上的表妹,太后也是顺治爷的表妹,那日子过的……
明姑姑叹气,只盼着这位主子在宫里多待一待,长长年纪,这口心气儿能收敛点。
如此,他们才能跟着混碗太平饭吃啊……
作者有话说:
①象牙席制作方法改写自百科。现实中不提倡使用象牙制品,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平凉久攻不下,董额心里急得不行,却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之前陕甘数十州县皆被王辅臣所占,皇上命张勇、孙思克的绿营兵和他率的八旗军合击叛军。
结果那起子汉兵得了皇上的信任,跟打了鸡血似的,连战告捷,竟然渐次平定了西北。
反倒是他这边,明明把王辅臣困进平凉了,可就是拿不下这个破城!
这要是那边都打完了,平凉还没拿下,到时他岂不是要……
正想着,士兵火速进来禀报:“贝勒爷,图海大人到。”
董额一愣:“图海?他来干什么?”
他不是大学士吗?
图海是来督军的。
打个平凉打了八个月还没拿下,玄烨可没耐心再搁这陪董额玩持久战了。
那边都快搞定了,就差你这最后一锤子,结果你愣是八个月不往下落锤,搁谁谁不烦啊?
反正玄烨是烦了。
当初玄烨看董额是多铎儿子里最勇武的一个,想着多少也能得他阿玛一点真传吧,这才派他上阵。
结果——你可真是给你阿玛丢人。
既然你不靠谱,还是换个靠谱的来吧。
正好,去年察哈尔平叛,初次领兵的图海给了玄烨一个大惊喜。
这竟然是个文武全才,靠谱儿!
玄烨受够了董额,直接任命了图海为抚远大将军,前往平凉总t统驻军,又把董额改授为固山额真(都统),命大军昔听图海节制。
圣旨既下,董额虽不甘心,却不得不交出军权,老实听话。
原以为图海是来攻城的,结果图海来了后,并没有贸然进攻。
他遵照玄烨的谕旨,肃军纪、信赏罚、申约束,很快在军中建立了威信,重振了因久攻不下,已经有些萎靡的士气
——大家都看出来了,这个和董额那个水货不一样,这个行。
军威大振后,众将士纷纷请战。
“将军,如今咱们士气高涨,平凉又被围困日久,城中内耗严重,正是出兵的良机啊!”
其余将士也纷纷应和,请求出战
——最后一场了,就靠它立功了。
图海却没同意,他义正词严道:“朝廷的军队是仁义之师,当先招抚,后攻罚。圣上天威,我等奉天威讨伐叛竖,无虑不克。城中皆是我大清百姓,数十万生灵,遭叛贼屠戮劫掠,可怜可悯。若此时再强行攻城,覆巢之下,杀戮必多,百姓何辜。当俟其主动投降归诚,方能令百姓体大清圣主之恩德。①”
将士们面面相觑,这……这是个什么风格?
图大人,你之前可不是这么说的。
图海也不解释,众将士见改变不了主将决心,只好领命退下了。
图海见众人退出去,长叹一口气。
这群傻子,怪不得之前打了那么久都没拿下。
平凉都被困八个月了,马上就要弹尽粮绝了,这个时候攻城,要是城里士兵作困兽之斗,岂不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王辅臣本就是个首鼠两端的人,叛而复降,降而复叛,一见情势不好就倒戈。
眼前平凉这个形势,王辅臣此时已穷蹙无计,只要让他内外交困,无路可逃,劝他投降并不是难事。
到时候兵不血刃解决了平凉,不比强行攻城省事儿多了?
何必多此一举。
图海让人传信城中探子,把宣传工作搞起来,一定要让城里的百姓都知道朝廷是‘仁义之师’!
顺便内部串联也不能省。
他身边的周培公和王辅臣身边的将官是老乡,原本就暗通款曲的,图海嘱咐他继续给里面写小纸条:
快出来吧!皇上知道你们都是被逼的,绝不会追究以前的事的。只要你们出来,复官复爵,皇上会像以前一样重用你们的,快回到大清的怀抱里来吧!
前面搞着宣传工作,后面攻城的作战准备也不能省。
说是不打你们,万一你们死活不降,那还是得打你们的。
图海拉着收复了凉州后,前来增援的孙思克出去勘探地形。
到了虎山墩,图海一眼就看出了此地对平凉的重要性:“此乃平凉咽喉。”
拿下这个饷道,则平凉不攻而下!
正巡视呢,王辅臣的兵突然冒出来了!
图海当即指挥将士还击。
平凉城中。
八个月的围困早就让城中军民食不果腹,连军中都开始杀马为食了,遑论百姓。
到处人心惶惶,城中大街上每天都会出现新的死尸,无人殓葬,有时候尸体悄无声息地就消失了……
图海搞宣传的话传到城中,渐渐在bu队和百姓间流传开来。
人心动摇!
几乎每天都有结伴偷溜出城的百姓,根本拦不住,甚至连看门的守将都开始外逃。
王辅臣的总兵官黄九畴、布政使龚荣遇一天三顿劝王辅臣投降:“将军,咱们实在是没办法了。”
王辅臣也知道现在是山穷水尽了,原本有虎山墩这条饷道在,还能挣扎两天。
他妈的前几天图海把虎山墩也打下来了,天天站那山头上让人拿红衣大炮往城里轰,搞得他这边部下都怕了,这下饷道断绝,更没法打了。
再这么下去,不是饿死,就是哪天自己被手下砍了人头去领功。
可王辅臣还是有些犹豫:“说是既往不咎,可毕竟……”
他这降了叛,叛了降,降了又叛,次数实在有点多。
王辅臣:“再说咱们这降,怎么个降法好呢?”
叛得次数太多,怕人家不信了啊!
黄九畴和龚荣遇对视一眼,他们和图海身边的周培公是老乡,之前也一直以蜜蜡传讯,现在要降,倒也不是没途径。
王辅臣听了,斜了他们一眼,倒也没怪他们背叛
——这在王辅臣看来,也不算背叛他。
因为他自己以往也是这么干的。
王辅臣此人,出身不值一提,他是前明宦官家里佣人的孩子,后来天下大乱了,他就跟着姐夫出来混口饭吃。
起先他跟着明朝大同总兵姜瓖混,姜瓖也是个见风使舵的。
李自成先进了京,姜瓖见这个大,打不过,就归顺李自成了。
后来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姜瓖一看,嘿,这个更牛,他就把顶头老大干掉,转头又带城投清了。
再后来,姜瓖觉得满人对他有功不赏,心里不乐意了,就又拉了一帮人,开始反清复明。
王辅臣当时只是个听使唤的,自然只能跟着姜瓖跑来跑去。
结果愣是凭着自己的勇猛,一战成名,还得了个“马鹞子”的绰号。
不过最后还是打不过清军,王辅臣一看,既然打不过,那就降了呗,不死就成。
后来王辅臣就没入辛者库为奴了。
顺治爷登基后,对他很欣赏,大力提拔他。
当今更是给了他极大的信任,调他为陕西提督,镇守平凉。
临行前,皇上还把先帝的一把豹尾枪赏了他。
皇上道:“这枪是一对儿的,朕自己留一把,每次打猎都会随身带着,希望爱卿看到这枪,也能念着先帝的托付和朕对你的期望信任。”
王辅臣感动呐,拿上枪哭着拜别皇上,就镇守陕西来了。
先帝和皇上的知遇之恩,王辅臣不是不感念的。
当时吴三桂反了,来拉拢他,王辅臣是真没想反。
他为了表忠心,连儿子都立马送京城去了。
结果京里竟然派了莫洛那个狗东西过来管束他,这家伙使得那些绊子弄得他这边自己人差点哗变!
最后他手下副将一个火上头,把这家伙给弄死了。
王辅臣一看,杀了朝廷重臣,大罪。
没招了,他还没活够,那就投了吴三桂吧,反正那边也有点交情。
他妈的结果吴三桂也不是个好东西,对着外面装的宽厚豪迈,一副求贤若渴的样儿,实际上心里面又阴又毒,就知道护着自家人。
皇上那边又让儿子来给他捎信,说得真情实感:朕知道莫洛的死是他自己不会协调,和你没关系,朕和你相交多年,咱们曾经如何如何……
那信写的,全是对他的体谅和理解,把王辅臣感动的,立马向北跪下归顺了。
刚归顺,吴三桂给他送来二十万两白银!
王辅臣:……
他给得实在太多了。
王辅臣就又叛了……
皇上继续给他写信,吴三桂继续给他送钱,王辅臣就降了叛,叛了降,降了又叛。
王辅臣:我他妈就想找个地方安稳活着,我真是太难了!
图海收到城里传出来的小纸条,立刻让周培公入城招降,并火速传信回京。
王辅臣犹犹豫豫地让副将谢天恩跟着周培公出城,表示我本心是很愿意降的,当初我根本就没想反,就是吧……
图海也知道他的为人,好在他一早就上奏了,王辅臣刚表达完乞降的意思,皇上抚慰的谕旨就到了。
图海立刻让周培公入城宣旨。
王辅臣很识趣,接到谕旨,就把军民册和吴三桂颁的敕书和印札都上交了。百姓、士兵包括儿子也都送过来了,就是自己没出现。
图海:这家伙真矫情呐。
没办法,图海只好把自己的侄子也叫过来,让他和周培公一起入城,再次给王辅臣保证——你放心,皇上是什么人你还不知道吗?皇上宽宏大量,一言九鼎,他既说了不会怪罪你,就不会怪罪你的云云……
劝了两天,王辅臣终于下定决心,亲自出城至清军大营,叩头谢恩,剃发归降。
作者有话说:
①部分语言改写自《清史稿》原文。
整体收复陕甘的过程来自史实、王辅臣百科、图海百科等资料。

◎皇恩浩荡。◎
王辅臣归降的奏报到京,玄烨大喜,朝臣们也为之振奋,纷纷赞颂“皇上英明”。
一时间,颂圣之声不绝于耳。
关于对王辅臣的处置措施,朝臣想法不一。
索额图:“当时招降加以安抚乃是缓兵之计,现在逆贼已经拿下,若不加以处置,国法何在?以后地方督抚岂非想反就反?”
明珠持反对意见:“万岁圣明烛照,之所以能兵不血刃拿下平凉,正因万岁宽宏大量,招抚得当。此时若出尔反尔,重惩王辅臣,以后如何招抚逆贼?”
两派说得都有道理,在御前吵得热火朝天。
索额图方坚持必须按律严惩
——要是从了吴贼最后屁事没有,照样高官显贵,那南边受到吴贼拉拢的还不都跟着有样学样?反正朝廷的军队打到门口再投降就行了。
明珠方则坚持必须宽大处理
——要是招降时候说不罚,结果转头给人家来个诛九族,以后谁他妈还敢降?往后两军相持,对面还不得往死里打?!
吵着吵着就火上头。
这个说你们居心不良,是不是和反贼一伙儿的!
那个说你们是不是傻蛋,仗还没打完呢,现在就把人都杀了,以后这仗还怎么打?!
亏得是在御前,这要不是玄烨还在上面坐着,看这两派那样子恨不能撕了对面的八辈儿祖宗。
玄烨抚额——头疼。
最后争执不下,两方都看皇上:“恭请圣裁。”
玄烨:……
玄烨直接都给赶走了:“你们先退下吧,朕再想想。”
烦死了,都给朕滚!还不如朕自己定。
其实玄烨打从一开始,就没想着现在处理王辅臣。
索额图说得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在玄烨看来,事分轻重缓急,得先解决最要紧的。
而对朝廷来说,什么时候都是大局最要紧。
那现在什么是大局?
——尽快平定三藩战乱就是大局。
一个小小的王辅臣,杀不杀?
什么时候杀?
怎么杀?
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怎么做对大局最好。
王辅臣到京后,玄烨的谕旨很快就下发了。
恢复王辅臣平凉提督之职,加授太子太保,并擢升其为靖寇将军,命他戴罪立功,继续和图海共镇陕甘。①
其余一干官员也都各加一级,从优升赏。
王辅臣等人不但没受惩,反得了重用,个个对皇上感激涕零,恨不能立马提枪上阵,杀上千八百个逆贼!
而此时,图海正在平凉城安抚百姓。
平凉城百姓惨遭屠戮,死亡过半。
图海入城后一方面令将士秋毫无犯,赈穷济困,收殓弃尸,尽快安顿平凉城;另一方面,继续派出其他人扫荡四方,剿抚并用。
恰当此时,王辅臣等人复官受赏的消息传回了西北,正是如虎添翼!
很快,西北各镇顺风而降。
关陇平定!
捷报到京,京城各处大喜!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