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活命只能扮演神明了by程惊堂
程惊堂  发于:2025年11月26日

关灯
护眼

话说回来,最近朝中诸事都落在楚九辩一个人身上,很多事他就都转交给了司礼监与秦朝阳去做。
因此洪福最近也很难得空,就连小祥子也没办法侍奉在楚九辩身侧,而是日日跟着师父跑前跑后。
小金子和小银子也时常被借调过去帮忙,楚九辩自己不在意,反倒希望这些孩子都能成长起来,所以这两人就也忙得脚不沾地。
瑶台居内各种杂事,便落在了水清和水云头上。
两个小宫女的成长速度便也有些惊人,出门都能被其他小宫人尊称一句“姐姐”了。
楚九辩思绪一滞。
看来是真伤着了,他这都想了些什么和什么?
他托着疲惫的身体行至床边坐下来,缓缓躺下。
可即便已经很小心,胸口和腹部也还是像被开膛破肚了一样的疼。
真正躺下之后,那股疼痛也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但也不恶化,甚至系统还说六个小时后就好全了。
楚九辩觉得,这或许就是系统的“惩罚”装置。
让你疼,但不让你死,纯纯给教训。
真损,也不知道这系统到底是什么人做出来的,纯变态。
他胡思乱想着,尽量让自己转移注意力,这样就不用在意身上的伤。
于是他不由想起了秦枭。
原来卡牌上一直出现的“不推荐”是真的不推荐,若是他非要反骨,那就是眼下这般下场。
可既然不推荐,直接不把人摆出来不就行了吗?
莫非系统是在“钓鱼执法”?
楚九辩不由想起此前抽过的那些卡牌,所有出现过的身份卡一个个在眼前跳过,他思绪在此刻变得格外清晰。
因而他便也发现了古怪之处。
从最初的江朔野、司途昭翎,到后面的王其琛和秦川,再到最后的陆尧。
系统每次都给了楚九辩几个选项,可其实到最后,他好像都选了系统标注了“推荐”的那一张卡牌。
就好像系统本就在引导他去选择这些人,甚至可以说,这些信徒其实就是他“唯一”的选择。
因果系统。
楚九辩咀嚼着这四个字,双眸微微眯起。
选择这些人是“因”,还是“果”?
他穿越到大宁,遇到秦枭,遇到百里鸿,这些又是何种因果?
楚九辩脑海中思绪时而清晰时而混乱,直至天亮,他才迷迷糊糊睡了过去。
待到第二日一早,小金子捧着热水盆进来叫他洗漱的时候,就瞧见了他脸上干涸的血迹,一声尖叫不仅把院里其他人都叫了进来,也把楚九辩惊醒了。
楚九辩倏然睁开眼,下意识抬手抚摸胸口。
一点痛感都没了,就像系统自己说的那样,六个小时过去,他好全了。
楚九辩:“......”
他坐起身,瞧见慌里慌张的几人,忙叫住要去找太医的小银子,说:“我没事,就是流了些鼻血。”
他可不敢说“吐血”,这些人得吓死。
果然听他这么说,众人都显然松了口气。
火气旺的时候是会流鼻血的,楚九辩这么一个身体健康的青年,偶尔流次鼻血也正常。
小祥子忙过了扶着他起身,心疼道:“公子,以后奴才们还是留人守夜吧,您瞧昨夜奴才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若是知道,定不会叫您这般睡一整夜。”
楚九辩也不是故意不洗脸,实在是昨晚一点力气都没了。
“不用。”他拒绝道,“这次是意外,下次再有便叫你们。”
“好吧。”小祥子不情不愿地应了。
“此事不必告诉陛下。”楚九辩又叮嘱道。
此前他的事,小祥子都事无巨细地给秦枭汇报,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秦枭不多问了,小祥子也不多说了。
眼下楚九辩叫他别说,本就是不想小朋友担心。
小祥子知道他的良苦用心,便叫其他人也都守口如瓶。
洗漱干净后,楚九辩就清清爽爽,照例去了养心殿吃早饭。
今日休沐,他便吃完又与百里鸿一起出门散食,小祥子他们都去了司礼监,他们二人身边就只跟着小玉子一个人伺候。
三人前后走在宫道之上。
楚九辩垂眼看向身侧,小朋友正迈着小短腿吭哧吭哧走。
天气见凉,小孩也换上了秋装。
略厚实的衣服便衬得他矮墩墩的,走路都比之前更慢些。
百里鸿察觉到视线,便也仰头看他。
对上先生的视线后,小朋友当即笑出一口小白牙,双眼澄亮,已经不似秦枭最初离开那几天一样萎靡。
楚九辩很想揉揉他的小脸,但如今是在外头,他便没伸手,只浅浅笑了下。
百里鸿眨巴着大眼睛,问道:“先生,舅舅还有多久能回来呀?”
这是秦枭离开之后,小朋友第无数次这么问。
但楚九辩也没糊弄他,更没有不耐烦,而是仔细算了算才说:“大军应当已经到了甘肃,想来再过三个月便回来了。”
百里鸿此前每次这么问,楚九辩因为也不确定,所以给出的回答都有些含糊。
这还是他第一次说出一个较为准确的时间,百里鸿先是一喜,又苦着小脸道:“三个月啊,那舅舅是不是赶不上年节了?”
眼下已经是十月份,十二月三十一号就过年,满打满算也没有三个月了。
“若是他不与将士们一起回来,或许能赶上。”楚九辩道。
轻装简行,从甘肃回到京城也就半月时间,说不准秦枭真能赶回来。
“那太好了!”小朋友眼睛都亮了,他掰着手指头数了一遍又一遍。
舅舅很快就能回来,他就可以和舅舅一起过年啦!
楚九辩笑看着他兴奋的模样,想必未来三个月,小朋友都要数着日子过了。
他没有出言打击对方,但心里其实并不抱太大希望。
秦枭能打下甘肃是毫无疑问的事,只是不知他打下来之后还会不会继续乘胜追击,把塞国军队赶到更远的地方。
那样耽误的时间就更久。
还有秦枭自己,他一个身负重伤的人能清醒着回来就不错了,又怎么可能先一步赶回京?
思及此,楚九辩眸色便暗了暗。
系统不叫他抽出秦枭,他就只能依靠秦枭的来信,以及秦川那边的消息渠道。
可无论是哪一样,都有延迟。
他此前收到的消息,其实已经是三、五日前发生的事,如今却不知秦枭那边情况究竟如何了?
更不知,他是不是已经受了伤......
楚九辩蹙眉,不再多想。
秦枭定然能活着回来,便是受了伤也死不了,没什么可想的。
三人行至御花园。
小朋友走累了,便拉着楚九辩一起坐下来,准备歇上一阵。
不多时,他们就忽见两位尚衣局的绣娘从远处赶来,一瞧便是来找他们的。
眼下天渐渐凉了,宫中各位主子和太监宫女也都换上了厚实些的衣裳,宫人们的倒是不急着做,都可以拿去年的衣服先对付几日。
但主子们却都要穿新衣裳,虽说如今宫中正头主子也就皇帝和太皇太后,但其实后宫中也还有些英宗时期留下的太妃太嫔,以及百里鸿那两位不足十岁的皇兄。
前朝这边也住着秦枭和楚九辩,这些都是要准备起来的。
且还有三个月便过年了。
这是百里鸿登基后的第一个年,所以要办得格外隆重。
因此,绣娘们近日都在不断核对修改百里鸿年节上要穿的龙袍,还有楚九辩的一品朝服,以及秦枭与另外七位藩王的亲王蟒袍。
这些都需要尚衣局准备。
且因为新年伊始,所以便是连一二品大员的衣裳,也需要宫中赐下去。
一人六套衣裳,三套夏日的,三套冬日的,一年也够用。
所以从百里鸿登基开始,尚衣局上下就没歇过。
眼下过来的这两位绣娘,一位叫琳菊,一位叫双春。
她们时常来与洪公公或者小祥子对接,还给楚九辩量过尺寸,因此楚九辩对她们很有些印象。
只是此刻这二人前来,不知所为何事。
两位绣娘皆是尚衣局的管事嬷嬷,不过说是嬷嬷,也其实都才二十出头,正是大好年华。
两人行至凉亭外,端端正正行了礼,问了百里鸿和楚九辩的安。
主子们不好开口,小玉子便笑眯眯问道:“两位姑姑可是有事要禀?”
“正是。”双春温声回应了句,又瞧向百里鸿和楚九辩,道:“奴婢们方才去养心殿请安,听说主子们来了此处,这才寻来,恳请陛下与大人莫要怪罪。”
窥测帝踪是大忌,因此她开口就先说明自己不是跟踪来的,而是特意去了养心殿,从正规途径得了消息,这才寻来。
百里鸿问道:“你们寻朕有什么事?”
他和楚九辩待得久了,有时候说话便不似其他人那般文绉绉,听着很接地气。
双春便道:“谢陛下宽宥。奴婢们寻陛下和大人确实是想请教一件事,不知如奴婢们这般的宫婢可否参加科考。”
百里鸿看向楚九辩。
科举之事他也知道一些,但只限于知道科举是为了什么,有什么好处等等。
具体流程和要求太复杂,小朋友还搞不明白呢。
楚九辩看着她们二人,问道:“你们为何想要科考?”
这两人已经是宫中嬷嬷,虽说大宁还没有女官的说法,但她们已经有了些权势和财帛。
待到二十五岁,她们其实就能出宫,届时虽没了权势,但有财帛傍身,等出了宫也能凭借在尚衣局时的身份,活的风生水起。
琳菊比双春小一岁,不过今年也二十三了。
她神情比双春更冷硬些,语气坚定道:“不瞒大人,奴婢们明后年便也都到了离宫的年纪,但奴婢们不想出宫后只做个普通绣娘,一辈子望得到头。”
双春似乎想说些好听的,但欲言又止,到底还是没扯谎。
楚九辩面上神情冷淡,语气也清冷疏离,叫人捉摸不透他的想法。
但宫人们私下里都传言,楚太傅并不似面上那般冷淡,他其实是位很温柔的神明和主子。
因此便是他刻意半晌不开口,两位绣娘也没有太恐慌,只有些紧张罢了。
当然这不是因为她们仗着楚九辩心善就蹬鼻子上脸,而是因为她们说的本就是实话,比起欺骗上官说些冠冕堂皇的好话,说了实话的她们心里自也是不虚的。
倒是沉得住气。
楚九辩还算满意。
这两位绣娘要是没本事,也做不到如今掌事的位置。
恰好如今京中的织造坊已经在建了,待到科举的绣娘们考上来,便要去织造坊学习。
此前秦枭找来的两位绣娘只负责授课,管理上却不行。
但双春和琳菊二人显然是有管理经验的,且她们有野心,有勇气,若是能再多些变通的想法,那叫她们去盯着织造坊之后的运营,好似是个不错的选择。
“可以。”楚九辩道:“不过第一批科考时间已经过了。”
两位绣娘脸色不变,但握在一起的双手都搅紧了。
楚九辩见她们如此,心中更是满意。
于是话音一转,道:“三日内,你们二人各准备一份绣品送来,我到时候亲自考你们。考过了,你们便可直接入织造坊为官。”
特事特办,漕运之事就有很多特招为官的学子,织造局多两个也无妨。
若是之后也有人想要走如此捷径,那楚九辩也不会再给机会,机会本就是给最快、且最有准备的人。
双春和琳菊眼睛俱是一亮,连连磕头谢恩。
她们想要科举,本就是想进入织造坊,这是她们的专长,且织造坊是建在宫外的,也就是说她们便是出了宫,也能继续当掌事。
不,应该说是“女官”!
她们也能当官了!
两人感恩戴德,忙不迭地准备回去准备绣品。
楚九辩叫住她们道:“告诉其他绣娘,此后她们二十五岁出宫之后,可以直接去织造坊应聘,若是表现的好,便可继续为陛下,为朝廷效力。”
如此,尚衣局便是织造坊的跳板,定会有很多人争着抢着来宫中,也免得绣娘们都去织造坊,尚衣局倒是无人做事。
两位绣娘自是欣喜,齐齐应“是”后准备退下。
“等等。”楚九辩又一次叫住她们。
两位绣娘便再次停下来,等着他开口。
可意外的,楚九辩迟迟没说话。
百里鸿侧头用一双无辜明亮的大眼睛看他,先生怎么不说话了?
楚九辩面色不变,指尖轻轻敲击着膝盖。
待到两位绣娘心里都开始忐忑起来,他才开口问道:“宁王此前可叫你们绣过茉莉?”
双春点头道:“有过。是奴婢亲自绣的,绣在了一张手帕上。”
宁王没叫她藏着,且面前这两位主子与秦枭最亲近不过,她还以为那帕子有什么内情,完全不敢隐瞒。
“是七月十二那日?”楚九辩又问。
“没错。”双春道,“那日恰好是奴婢的生辰,因而记得清楚。”
她只回答该回答的,决不多问一句。
楚九辩指尖蜷缩了下,道:“行了,下去吧。”
待两位绣娘走远,百里鸿才仰着小脸看着楚九辩道:“先生,七月十二不是开始下大雨那日吗?舅舅为什么叫人在手帕上绣茉莉呀?”
楚九辩喉结滚了下。
他总不能说,那日大雨,他与秦枭在养心殿连廊下染了一身的茉莉香。
而他又恰好用秦枭的一张手帕擦了手,对方还把手帕收了回去......
他现在能肯定秦枭怀间那张绣有茉莉的手帕,真的是他用过的那张。
可他总不好这般与小朋友解释。
“先生?”百里鸿惊讶道,“你怎么耳朵红红的?”
小玉子站在他身后,闻言也悄悄看了楚九辩一眼,然后又快速收回视线,压住了唇角的笑意。
陛下年纪小,虽聪明,但对这些情情爱爱的不了解。
可他却知道,此前宁王大人忽然叫人在院里种满了茉莉,这很不正常。
楚太傅今日又问起什么茉莉,什么手帕的,定是这两样东西对他们二人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此前见秦枭有一张帕子很好看。”楚九辩半真半假地说,“随便问问。”
“哇,先生都说好看,那定是好看的。”百里鸿撑着小脸道,“等舅舅回来朕定要瞧瞧。”
楚九辩抬眼,遥遥望着西北方向的天空,只觉心口发闷,还有些烦躁。
从御花园回到养心殿后,楚九辩就与百里鸿各自开工了。
小朋友昨日刚和楚九辩学了阿拉伯数字,觉得很有意思,今日便一直在研究。
楚九辩则快速批阅奏折。
不知过了多久,秦朝阳忽然从外面进来,将手里的密信递给楚九辩道:“公子,是西北来的信。”
楚九辩心一跳,快速接过来,见信封上龙飞凤舞的大字写着:【公子亲启】。

知道是秦枭的信,百里鸿当即坐不住了。
他小腿一蹬就从椅子上滑下来,迈着小短腿跑到楚九辩身前。
“先生,朕也想看。”小朋友踮着脚,双手撑着楚九辩的膝盖就想往他怀里爬。
楚九辩就顺势将他捞起,叫他坐在腿上。
百里鸿双眼亮亮地瞧着信封:“先生,舅舅说什么了?”
“我看看。”楚九辩展开信纸。
入目便是熟悉的字迹,龙飞凤舞,力透纸背,自成风骨。
【离京一月,已至西北......】
公事公办的口吻,将这一路上的事都简单说了一遍。
还有到了西北那日,墨巴赞普反悔,准备当日屠城,但被定北王拦下。
说如今陕甘两地百姓之间,都在传扬定北王的英勇事迹,说他此前被俘虏的“无能”名声都已经被压了下去。
虽好似是公事公办的口吻,可楚九辩还是从那句“定北王身在敌营,名在大宁”中,品出了秦枭的嘲讽之意。
看来这件事并非传言那般。
定北王与墨巴赞普合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什么“为百姓挡刀”,什么悍不畏死,恐怕都是这位藩王自导自演。
是他自己做了个戏台出来,然后将大宁朝廷与西域塞国都囊括进戏台之上,又将其中包括秦枭和墨巴赞普,乃至于陕甘两地百姓都算计在内。
不仅成功将秦枭引了过去,还给他自己扬了名。
果真是好手段。
楚九辩眸色微沉,他此前还真没注意过这位定北王百里御。
这位是成宗时期最小的皇子,年二十五,与秦枭同岁。
英宗时期夺嫡之争的时候,这位定北王年岁尚小,母族势力又不算太强大,因此只来得及匆匆为他谋了个封地送走,并未参与党政。
此后英宗在位的八年,他都安安分分,甚至还不如远在南边的南疆王有存在感。
但现在看来,这位也不是个安分简单的主。
相反的,这人有谋略,敢拼,还能豁得出去,是个很难对付的人。
这些藩王可真是一个个隐藏得好,但现在朝局动荡,他们也都开始蠢蠢欲动了。
楚九辩敛眸,继续向下看信纸上的内容。
【夜里已经派使臣前去和谈,大军修整三日便开战,祝本王好运。】
秦枭本就没打算和谈,因此也就派使臣走个流程,打起来是迟早的事。
但秦枭这般写出来,楚九辩还是不由弯唇。
不过随即他唇角的笑意就又散了,眉心微微蹙起。
信送到他手里就花了四日时间,也就是说,没出意外的话,昨日秦枭就已经与塞国军队开战了。
也不知情况如何,秦枭是否已经受伤。
应该不会。
秦枭若是第一日就受了伤,就很难如原著中那般“大败塞国”,所以他眼下定还是安全的。
楚九辩定了定神,继续朝下看去。
信已经写到了最后两句。
【请公子转告陛下,本王一切安好,争取年前归京。】
不等楚九辩转告,小朋友就已经看到了这句话,当即开心地抱住楚九辩的手臂道:“先生,舅舅说他年前就回来呢!”
“嗯。”楚九辩笑着应了声。
百里鸿便一扭一扭从楚九辩怀里扭下去,笑眯眯道:“先生,朕要继续算数啦。”
他要好好努力,等舅舅回来就能看到比之前更厉害的他!
“去吧。”楚九辩道。
小朋友便回到位置上坐下来,继续板板正正坐着算楚九辩给他出的数学题,一点没有不耐烦,反而是满满的斗志。
楚九辩收回视线,看向信纸上的最后一行字。
【本王有些想念院中茉莉,不知可还安好?】
他定定看了半晌,才把信纸收起来,转头对秦朝阳道:“西北那边应该已经打起来了,多留意些消息。”
秦朝阳恭敬应是。
“藩王府邸也可以开始收拾了,宴席与年节的事,也劳你与洪公公多盯着些。”楚九辩道。
秦朝阳躬身道:“属下领命。”
年节将至。
新帝登基的第一年,七位藩王要全部入京请安,且估计都要拖家带口,再带些侍从部曲。
他们这么些人,自然不可能安排在皇宫里。
好在这些藩王在封王的时候,宫里就给他们在京中赐了院子,这会儿只要派人去收拾就行,不用临时再建。
而且这些府邸中都留着些下人“看家”,都不是荒芜的院子,因而要收拾起来也能省不少事。
但年节宫宴就有很多细节要盯着,亏得有礼部的官员们统筹,不然楚九辩手下的人会更不够用。
还有吏部,最近的折子也越来越多。
这一年的官员考核,以及想要再调动一下的官员,都在这个时候走动起来,折子垒了一堆又一堆,楚九辩每日都要批到大半夜。
每每到晚上直不起腰的时候,他就不由想起秦枭。
若是对方在就能给他分担一半的工作量,简直不要太轻松。
只是短时间内,秦枭是回不来的。
楚九辩铺开新的纸页,提笔蘸墨,给秦枭写回信。
他的信就更简单一些。
他先说了近日朝中都有什么新鲜事。
一是河西郡那边的百姓户籍已经都整理清楚,郡守韩远道强权压了地方势力,没叫那些当地世家和各方势力再次偷走百姓田地。
不过朝中这四大世家,似乎是猜到他们有意动田地赋税,私下里都有了小动作。
二是萧家家主萧曜,近日重新开始出现在了人前。
虽然较此前略有消瘦,但精神状态良好,楚九辩瞧着对方应当是已经能压制住对曼陀罗的瘾了。
不过吏部尚书萧怀冠虽瞧着精神头更好了些,但人也开始消瘦,本就苍老的面容,双颊都已经凹陷了下去。
楚九辩委婉告知秦枭说这个老东西应当命不久矣了。
萧家此前就有大量曼陀罗,朝廷禁了之后,萧曜也命家中众人都远离这东西。
可萧怀冠那个状态,楚九辩只瞧一眼便知道是怎么回事。
定是萧家剩下的那些曼陀罗,都被萧怀冠这个老东西吃了。
甚至楚九辩都知道他为何会吃,定是想着自己本就垂垂老矣,活也活不了几日,不若活得更自在些,便是毒_品他也认了。
三是王家。
楚九辩觉得自从他派了户部侍郎王朋义去送军饷之后,礼部尚书王致远就有些变了。
他不再参与朝中诸事,只偶尔开口,竟也偏着楚九辩与百里鸿这边。
楚九辩就在信中告知秦枭说:【王氏或有意急流勇退,端看此次西北战事成败。】
若说这朝中谁最看得清局势,便该是这位王尚书。
王家人前朝时就为官为相,可大宁推翻前朝统治之后,当时朝中的高官权贵就都被削弱,唯独王家,因提前就与大宁太祖暗中达成交易,从而保住了富贵权势。
这般审时度势的基因和能力,显然是传到了王致远身上。
但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楚九辩不能告知秦枭。
那就是他从王其琛那里得到了一些内部情报,王家如今内斗很严重,王其琛已经在为“瑶台青纸”的问世做铺垫,想来不日就会发售。
届时王家原本对造纸术的垄断便会被打破,家主一脉若是想不出挽救颓势的好办法,很快就会被王其琛这边的风头盖过去。
而在这般情况下,王致远这个在家族中,比家主王涣之还要高地位的族老,却始终未发一言,甚至还不限制自己亲孙子王朋义与王其琛的往来,这其实已经是有了偏向。
若是此后真叫王其琛得了家主之位,那王家,便是楚九辩手中的势力。
四大世家坚固的同盟与敌视关系,也就从内部被瓦解了。
最后便是科举之事,第一轮院试已经结束。
楚九辩将科举设置成了与后世差不多的流程,从院试开始,经历乡试、会试,最后再殿试,一共四轮考试。
院试就是学子们在自己所在的县城考,这一环节主要考的就是基本知识,只要基础扎实的都能过。
乡试就是学子们前往户籍所在的府城,这一轮的试题难度就会高一些,也会刷下去大部分浑水摸鱼或者不懂变通的人。
因为是第一次开科举,因此楚九辩并没有设置名额。
只要是每个环节成绩达标,满分一百分超过八十五分的学子,就都能晋级到下一轮考试。
第三轮考试就是会试,考试地点在郡城。
会试考题的范围会更大,难度也更高,楚九辩还加了一些辩论类的议题。
除了经义科目的考生之外,其他如算学、织造等在内的科目,答题的时候都不需要多好的文采,只要三观是正的,或者只稍微有些古板,但有机会掰正的,楚九辩就都算他们过。
而过了会试的学子们,就已经拿到了进入国子监的名额。
这些学子们也就该来到京城,参加最后的殿试。
殿试是百里鸿充当主考官,其余文武百官都算是副考官。
这最后一场考试的试卷也不分科,全都用同一套试卷,试卷上的题目也不多,共十道。
这十道题不关于专业技能,只问为何入仕为官,如何改善民生,如何为百姓谋福祉,今后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如何做事等等。
这些题目都是楚九辩与百里鸿一起出的,其中有两道问题还是小朋友自己想知道的。
而殿试设置这些问题的目的,除了要从这些学子中选出最优秀,最符合楚九辩治国理念的人才之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给这些学子们扬名。
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学子们的回答无论好坏,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而楚九辩也会在殿试之后,命人将这些题目与学子们的回答都记录下来,传播出去。
这些内容便会以“白话文”的形式,由专门的说书先生,或者客栈酒楼等人流密集的地方传出去,再传去各种集市。
叫百姓们都知道现在给他们做主的是百里鸿,是楚九辩和秦枭。
而未来能继续给他们做主的,能叫他们过得更好的,便是国子监选出来的普通人家的学子。
不同于世家权贵,国子监的学子天生就与百姓更近一些。
名声传出去了,百姓的心就都落在了国子监,那等之后再把这些学子送入朝堂,也能有说服力。
得民心者得天下。
楚九辩深谙其中道理,朝中诸位自然也都清楚。
只是这些权贵傲慢惯了,并未真心将百姓的诉求当回事,他们只是利用自己的“好名声”把百姓当做工具。
需要他们冲锋陷阵的时候,就如同此前南地的旱灾,为官者稍微一煽动,他们就会成为针对秦枭,针对百里鸿的利刃。
可百姓对他们来说,又如同蝼蚁,一盘散沙。
小小一个郡丞就能率军把他们扔进湍急的河水。
又如此次塞国入侵。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