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返身去寻白帝,欲与其讲这奇事,却见幔幕里空无一人,白帝的铺陈已被拾掇走,帐前雪地里以刀划出一行字:
就此别过。
天符卫立在原处,久久不言。
忽然间,他疯也似的将帐幔、褡裢胡乱收起一卷,负在肩上,在冰墙边搜罗了一遍,仍未见白帝踪迹。回到桃源石门边,他吁喘不已,猜想白帝大抵已抛下他,独个走进这石门的了。这一世的白帝对他处处爱护,也不忍教他看见自己非人的丑态。
他犹豫再三,还是踏进了桃源石门。
一踏过石门,天符卫便见眼前一片雪海冰山,枯枝上堆琼砌玉,银光闪烁,看来是仙山中的“归墟”朝代。白骨横积,冻尸遍野,天符卫惊觉他曾来过这世界。
这是他与第一世白帝别过,穿过桃源石门后,撞见第二世白帝时所处的归墟!
因每次穿过桃源石门,他皆会在石门上用剑篆字,以此作标记。此时拂落积雪,天符卫发觉字迹犹在。
为何他能回到此处?天符卫满心疑窦。他本以为桃源石门后的世界如恒河沙数,能两度踏入同一个世界便如神迹,因此他再也寻不见第一世的白帝。这时燕鸥鸣叫着,栖落于他的肩臂。天符卫心里突而生发出一个念头:
莫非这燕鸥能引路,可将他带回曾去过一次的世界?
这黑嘴燕鸥常年在归墟逡巡,上回他拾得了一只,见它羽翅受伤,便携在身边将养。传闻这溟海之底沉眠着雍和大仙,溟海水乃大仙之血,游鱼乃大仙之肉,从其中打捞出的桃源石是大仙之骨。燕鸥饮其血、食其肉,已通神性,成了大仙的信使。天符卫往日也常见仙山人饲养此鸟作传信飞奴,只知它可越万里而归乡,不想它竟仍有此等妙用。
天符卫心头忽如尘霾间透入一丝朝晖。他先在这世界的归墟中寻了一番白帝的踪迹,却久久未果。于是他带着那只燕鸥穿过桃源石门,将其放飞,紧随其后再一次穿过石门。
尔后他望见了熟悉的一片茫白,他再度来到了归墟。回首去看桃源石门,依然留着刻痕。
那一刻,天符卫喜不自胜。
他明晓了,自己已然寻到一个重返故地的法子,从此他不会再迷航。
蓬莱觅鹿村里近来有一位怪人现身。
那人裹一身褴褛的桃纹披风,大风帽盖着脸庞,看不清容颜。他常口里吟吟有辞,对经行他身畔的每一个人道:
“蓬莱已如无根之木,将受连天雪害。子民们啊,为何要束手待毙?动身去往溟海之外罢,那里有一片胜地,风雪无侵,名唤‘桃源’!”
村里的小孩儿拿石子掷他,不客气地问:“诳言乱语什么,天暖和着呢!你又是谁?”
那人总是温和笑着:“在下乃‘大源道’教主——雍和大仙。”
他向村民们发放书册,其中舆图里描绘着仙山外的景色,水光山色,如画如诗。村民们却不信,抄起耨锄去撵他,权当他是疯子。然而十数年过去,那人嗓音不改,年岁也好似不长,仍淹留于村镇中。人们终于不由得疑心:
此人究竟是妖异,还是如他所称一般的仙人?
天候渐而转寒了,雪拥蓬户,深山遭冰封,且迟迟不回暖。那人所说的一切正纷纷应验,村民们不由得心中动摇。寒灾冻死一批庄稼,人们使出牵绳拉拂、熏烟的法子,俱不管用,稼穑死于地中,于是饥荒接踵而至。极冷的天,一伙儿人去河边敲冰捕鱼,鱼没捕上来,人却已冻死三五个。人们割树皮、挖根实,但饥饿同无底洞一般,如何也填不饱。后来饿得紧了,村民们甚而相食。有人将饿殍肢躯斫断,当“地鸡”出售,只为换得一小把米。
正当此时,那人出现了。他站在村里,依然是那和气的口吻,对众人道:
“与本仙来罢,本仙会施肉粥予大伙儿吃。”
村民们饿得如前胸贴后背的狗,孱弱地跟着他走。走不多时,只见晒谷场上已然架起一口大锅,其中肉香四溢。人们如疯了一般扑上前去,却又忽见那人披风舞动,其下有黑影射出,一股无形的力量阻住他们前进。那人笑道:“不必心急,人人皆有。”
村民们每人皆领到了一大碗肉粥,此粥鲜美异常,滑腻爽口。一时间晒谷场上皆是啧啧吸粥声,人们争先恐后用舌头旋净碗底。然而一个疑窦很快浮上众人心头:这样缺食无衣的日子,为何有人能吃足了油水,还能施他们肉粥吃?
裹披风的人似是猜透了众人的心思,笑道:“诸位不必惊惶、也不必疑心这肉的来处,本仙是自溟海而生的‘雍和大仙’,只消一声令下,便有鸟仆鱼涌,食肉送至眼前。只是此举颇耗神力,这肉粥也不是日日皆有。”
众人面面相觑,忽而皆放下手里钵碗,朝他伏地跪拜,求祷不已,口里称颂道:“求大仙护佑!”有些起了邪念的村民趿拉着步子上前,欲从那人手里抢夺更多吃食,然而几道几不可察的黑影自那人披风下蹿出,一下便将他们扫落在地,教围看的众人更加畏怯,认为是此人在大显神通,更是叩拜不绝。
那人道:“若欲使本仙神力不绝,你们便皈依‘大源道’罢!溟海之外有九州桃源,那儿并无风雪,人人可饱食暖衣,只是需你们代代不绝地出力去寻觅。信此教者,当再不受苦痛。”
众人拱揖跪拜,山呼海啸一般,口里纷纷称道:“大仙万寿!”
自那以后,觅鹿村人便供奉起了这位“雍和大仙”。
大仙时常布道,告予他们溟海的一头乃九州桃源,他们需孜孜不倦地去寻。大批青年人自此背井离乡,化作传道的火种,洒向仙山各地。饥馑之年,大仙会布施肉粥,方圆百里,惟觅鹿村之人可足食。那肉粥也有奇效,服之可愈伤弭灾。
此时人人对大仙拜服得五体投地,无人再疑他来历。惟有些与他昵热些的孩童偶会见到大仙衣下渗血,露出历历的白骨。
在无人知晓的暗处,大仙会以刀斫下自己的血肉,将其作为村民们的饵料。“仙馔”侵蚀了他的身躯,而他的血肉也有了如“仙馔”一般的功效。闲暇时,那人常会远眺天际,沉思默想。有孩童问他:“大仙,您在看什么呢?”
他会笑道:“本仙在看海,你们可曾听闻否?在遥远的海畔,有一桃源石门。总有一日,会有天外之人穿过石门而来,福泽今世。”
孩童们听了,惊叫道:“啊唷唷,那人会来到这地么?”
大仙笑而不言,良久方在唇边逸出一丝叹息:“他会不会来呢?此事就连本仙也不知晓。”
背着夕光,他的身影被描画成一个孤寂的剪影。此时他远眺溟海,只觉前所未有的冷凄。他在等一个不可能到达此地之人,如在长河中寻一粒曾握于掌心之沙。
身为受众人拱服的“雍和大仙”,他却有一个虚无缥缈的梦。在那梦里,蓬莱无风无雪,大地回春,他破茧重生,复归人形。那梦里再无大源道教主雍和大仙,也无白帝与天符卫,只有姬挚与方悯圣。两位小少年并肩偕游,自此跻峰造极。
忽然间,梦醒了,如一羽蝴蝶栖落花枝,又悄然而去。大仙望着自己漆黑的触角,心中无悲无喜,惟有叹息。他想,这便是他求而不得的一生了。
————
溟海之畔,燕鸥飞舞。
自知晓那燕鸥可引路的密辛之后,天符卫试了数十、数百回,确而发觉若有燕鸥指引,他能归返至曾到过的世界。只是这秘诀发觉得太晚,返身去寻第一、二世的白帝已成天方夜谭,此时的他如无根飘萍,永无依归。
在那之后,他又不知在桃源石门间奔走了数百数千回。他一次次地寻找白帝,陈明情实,欲与其携手拯救仙山,然而仙山一度度陷落,他们不可避免地走入死局。他也发觉每一回穿过桃源石门后,白帝的身边皆无天符卫的身影。世界仿佛不容许两位天符卫并存,先前世界里的他自己总会身死溟海。
在这一次次无功而返中,天符卫的心也不免得受到磋磨,他时而觉得仙山便如一个永无出路的巨大迷宫,而他在其中奔波来回,全是无谓之功。“仙馔”侵蚀日甚,他整夜无法入眠,甚而白日里便能见到恶魇,无数死去的黎烝、同侪瞪着无光的眼,对他道:
“天符卫,为何你还未能救仙山于水火之中?”
又有幻影道:“你一次次抛却仙山,从未同咱们甘苦与共,好一个懦夫!”
天符卫抱着脑袋,冷汗涔涔,如受千夫所指。此时的他突而体味到那退居于归墟的白帝的心境了,日日如此遭责,谁人不似活在地狱中?他漂泊得够久了,若此时苦海中有一横木而来,他会毫不犹疑地抱住。他期盼着这场征程的终点。
终有一次穿过桃源石门后,他遇见了一位截然不同的白帝。
他初见那白帝时,是在归墟的翔螭舟上。舟畔的冰面上横尸千百,白帝坐在舟首,发丝散乱,瞳子晦暗无神。
见了天符卫后,那白帝竟不似他以往见过的一般慌乱,而是轻笑一声,道:
“悯圣,你来了?你不是早因护卫朕而亡故于溟海了么,而今朕能见到你,这便是说——朕已然身处阴府了么?”
天符卫仰视着他,眉关紧蹙,道:“陛下,下臣并非此世之人,而是自桃源石门后而来的天符卫。”他将过往之事简略一叙,这已是每次穿过石门后的例行公事了。然而这白帝平静地听着,却不愕然,待他讲完之后惨然一笑:
“若一切如你所述,你倒来得不是时候了,瞧瞧朕的左右罢,随朕出征的虎贲五千二百一十五人,皆已死尽了。”
除却白帝以外的随扈皆死尽了?天符卫瞠目结舌。这是他不曾遇到过的景况。
天色寒灰,风声如魑鬼呼啸,登上翔螭舟后,天符卫但见舟中也横七竖八陈列着尸首,因归墟极寒,倒也并未腐败。只是有些尸躯被斫断,摆于舱内硬木桌上,有被咬噬撕裂的痕迹。天符卫问白帝道:“这是怎么回事,是有猛兽侵袭过么?”
白帝淡然一笑:“并非鸟兽之故,是因一伙儿人起了异心,争着要回蓬莱。又因冰壁未破,朕不准许,便起了内讧。此处的人皆因自相残杀而死。”
“所以陛下便孤仃仃地在此处过了十天半月?”
“是,朕一人横篙,打算独个慢慢渡回蓬莱。”
“您还有口粮么?”天符卫说着,在船舱中搜罗,水舱里仍有存水,千张、黄齑却已无影踪。白帝摇了摇头:“口粮已在数日前便罄尽了。”
“那您……”
天符卫有些讶然,他打量白帝,却未见因饥馁而致的疲病。他们远离蓬莱,辎重委积已绝,白帝又是如何在这寂无一人的归墟存活的?
白帝却淡然地笑:“肉不是有许多么?”
“您是靠捕鱼鸟而生么?可咱们的箭矢已尽,这儿的鱼也细瘦,极难填肚,还深潜于水底。”
“不,”白帝的目光落在舱中的尸首上,那上头有着密匝匝的咬痕。一刹间,天符卫竟觉骨寒毛竖。白帝虽仍微笑,却面如死灰,不似生人,而似鬼卒。
“这儿的人肉,倒挺多的。”
朔风大起,风声如群鬼乱啸。天符卫和白帝启程而行。
与先前的许多次启行一般,天符卫带着白帝穿过桃源石门,并向他将过往的一切细细道来。他们又一次次目睹黑霜降地,百川水合,白骨露野,仙山乱亡。天符卫怕白帝败了斗志,常宽慰他道:“陛下不必气馁,蓬莱定有出路,咱们也定能寻见这出路的。”
千里冰封中,白帝垂头望向冻溪。薄冰下依稀可见浮尸,一张张扭曲浮肿的脸孔与他隔冰相望。他不置可否,轻笑一声:
“出路……真会有么?”
长空洒雪,二人的影子如孤寂的飞鸿,飘过漫漫雪原,走向石门。一次又一次的,他们在石门之后望见仙宫举火,箭雨连天,暴民行凶作乱。因失却头领,蓬莱乱如一锅沸粥,无数鲜血如红花散落于白雪之上。
天符卫见了,赶忙将白帝挡在身后,歉疚地道:“蓬莱民众不知陛下苦楚,遭奸徒撺掇,做下大逆不道之事。陛下也莫要灰心,下臣知晓您全心向民,绝不像他们抹黑的那般。”
白帝却惨然一笑:“太过忧心的反倒是你。先前朕在归墟之时,当看的也都看了,倒不会轻易便要哀哀欲绝。”
天符卫想起那翔螭舟上的惨景,眼皮不由得一跳,遂问:“陛下能同下臣讲讲您身边发生的事么?”白帝抬起眼皮,瞅他一眼,神色依然是淡泊的,不过并不推拒。
于是白帝向他娓娓而谈,他方知原来这位白帝到归墟后,凿冰壁日久,随扈也渐而分作两派,一派道要留在归墟凿穿冰壁,一派要归返蓬莱,内讧日益厉害,甚而有人急红了眼,拔刀要杀白帝。白帝遭数人围困,不得不抽刀抵敌之,竟也杀伤许多人。
讲罢这些话后,白帝凄凉笑道:“朕杀了许多人。那些人是朕亲近的扈从、侍卫,其中不少还是曾同朕尽诚力战的弟兄!”
天符卫不知应如何应答,只是低低地道:“陛下请节哀。”
他轻轻拥住白帝,白帝迟疑片刻,伸出手回抱住他,只是神色仍澹冷。
天符卫也渐而发觉了,这是他见过的颇为古怪的一位白帝,对一切既不惊惶,也无企盼,便如一点燃灰,已不散发光热。他同这位白帝也穿过了许多回桃源石门,眼见着仙山一度度湮落于冰海之中。
终于有一日,白帝对他道:
“悯圣,别走下去了。”
“为何?陛下是觉得灰心丧气了么?”天符卫驻足,一颗心怦怦直跳。他又要重蹈覆辙了么?眼看着白帝万念俱灰,又要独自闭守于归墟?
白帝神色凝肃:“朕以为,先前与你启行的几位白帝简直是大谬不然。”天符卫连忙问:“何以见得?”
“这样无休止地奔走下去,便似坐以待毙,怎能挽仙山之颓波?以朕所见,咱们身陷迷阵,不是要寻出路,而是要打破坚壁,让咱们得见天日。”白帝淡声道,“没有风停雪歇的蓬莱,咱们便造一个出来。”
此时他们已穿过桃源石门,来到一个新的地处。这应是处于风尘之变时的蓬莱,兵主、连山攘夺仙山权柄,烽火侵天,苍生殄灭。他们立在山崖上,望着下方兵勇喊杀震地,虎纹马拔足陷阵,一个个人影倒下,转瞬间死伤千百。
白帝抓住天符卫的腕子,两人借着战尘,打昏两位蓬莱兵丁,换上他们的锁子甲,待夜阑人静之时,悄悄潜入帐中。
幄帐之中,一位身着乌锤甲的男人正在灯下凝观舆图。那人身长八尺,剑眉凤目,眼射炯炯清光,髯襞乌黑,峨然不群。
白帝悄声走过去,那男人似有所感,抬头喝道:
“来者何人?”
帐外的侍卫闻声,身子紧绷,纷纷抽刀出鞘。白帝却径直向男人跪下,唤道:“晚辈叩见陛下。”
天符卫先前虽随他一同下拜,此时方才憬悟这便是白帝的王父,名唤少典的先人,他们来到了先人尚且在世的年代!白帝生于乱世,祖辈早因兵灾丧亡,自己与年少的姬挚相识时,姬挚早平定仙山,做了天子。
男人见他们跪拜,惊愕非常,先向帐外喝了一声:“慢着!”于是帐外兵丁们收剑入鞘,重又无言肃立着。
男人转向他们,目光落在姬挚脸上,犹疑着问:“你是……何人?朕应无你这样的子嗣,但若说你们是连山、兵主的刺客,你二人身上又无杀气。”
白帝面无表情,再度叩首:“在下名唤姬挚,是陛下血胤不假。真要说来,您应是在下的皇爷爷。陛下可曾听闻桃源石否?那是一种可助人前往不同时代的奇石,晚辈便是穿过此石所铸之门而来。”
他将关于桃源石门的奇效、蓬莱往后被冰墙围困之事简扼叙来,男人听得眉头紧蹙,惊诧之色未曾减过。末了,白帝面色漠然,再度叩首:
“晚辈所言句句属实,请陛下明鉴。”
男人打量着他,目光锐利,忽而厉声喝问道:“空口无凭,你所言甚是荒谬,要朕如何信你?”
白帝抬起脸,“陛下见到在下这张脸,莫非不觉得与自个十分相似么?”
男人的目光细细描摹过他的脸庞,这青年的模样果真生得与自己极似,便似血胞一般。然而他仍眉关紧锁:“光是眉眼像了些,哪能当作实据?若你真是敌方奸细,削骨覆皮,改易容颜也不是不可能之事。”
白帝解下佩剑,递与男人,道:“陛下如若不信,还请细观此剑,剑上篆有鹿角驼头,乃孙儿所有的天子纹记。晚辈在仙山战火弭平之后,承继祖业,暂揽了统辖仙山之职。”
男人望了一眼,这剑以上好的鲨皮鞘所裹,剑格饰以铁鋄金,显是出自天家丁匠之手,然而他却神色不变,道:“这剑固然是好剑,但哪儿是实据?若你是连山、兵主座下的奸宄之徒,他巨费打造了一柄剑,交予你以蒙混朕,也未尝不可。”
白帝默然不语,似是已无话可说。男人又喝道:“还有什么物证?统统纳来!若拿不出,那朕便只得将你二人暂且押下,当作连山、兵主的生间严刑伺候,从你们口里套得实话出来!”
天符卫赶忙伏拜叩首:“无上皇,陛下所言不假,我二人因穿过桃源石门,来得仓促,身边未携物证。下臣愿殒身碎首,证实陛下字字非虚!”
他一番话说得声嘶力竭,尔后齿关紧咬,显已动了以死明志之心。白帝跪伏在地,也默然地瞥了他一眼,却不讲话。男人也缄口不语,沉思良久,道:
“桃源石……是何物?”
白帝道:“是自溟海中打捞出的一种奇石。将其铸成门页后,可去往不同时代的仙山。陛下所在的这年代,大抵此石尚未被发掘出。”
男人在帐中背手踱步,目光如霜,天符卫自其中望见了猜忌,脊背不由得一凉。男人默想许久,在帐隙前立定,背影漆黑,像一块碑石,缓缓道:
“果然——朕还是信不过你们。”
天符卫打了个寒噤,男人的威迫感比之白帝有过之而无不及。男人口气如冰,继而道:“也别怪朕疑心病重,只是连山之狡狯远超常人,朕麾下不少军士也因此被害。朕宁可错杀三千,也不可放过一个。”
他张口,眼见着就要唤帐外军士入内将两人格杀。这时天符卫猛然顿首,额上皮肉被蹭破,淌下一道血痕,切齿道:“请无上皇明鉴,莫要错失平定仙山之良机!”
然而正当此时,他忽见面前的地上洒溅了几点鲜血。
天符卫缓缓抬起头来,却见一道血溪自男人胸口奔涌而出。男人神色错愕,垂头望着插在自己胸膛间的一柄长剑。铁鋄金里浸满了血,像一只红艳艳的石榴。剑柄握在白帝的手里,他神色冷峻,如执掌生杀的神佛。
白帝抽出剑,男人颓然倒下,目光中犹然存有不可置信之情。天符卫瞠目结舌,半晌道:
“陛、陛下?”
含光剑一振,血迹在帐中泼溅出半弧。白帝阖目,方才的一刹间,他抽剑如电,一下贯穿了男人的胸膛。白帝说:“不必与他多费口舌了。朕知晓朕这皇爷爷的性子,爹生前也曾与朕提及过他,虽聪以知远,明以察微,却事事狐疑,寻常辩词讲不动他。再拖捱下去,咱们真会被他捉拿起来,天天被喂饱酷刑。”
“可他……他毕竟是您先人,而您……杀了他!”天符卫压着嗓音道,冷汗涔涔,“下臣以为,若是平心静气地再劝解片时,定能教他回心转意……”
“悯圣,你就是太过心软,这才时至今日未能成事。”白帝冷酷地打断天符卫,收剑入鞘。他走到天符卫跟前,眼里如放着嗜血的光。“一个人若做了天子,那便是与常人有别了。寻常人只需顾虑自己同亲故的性命,可在皇帝看来,天下如楸枰,万民如棋子,莫有不能牺牲的。”
“那陛下牺牲先人,又是想做成何事呢?”
白帝轻笑一声:“方才你也听见了,这时代的桃源石尚未被掘出。那便是说,咱们在石门造成之前皆去不往别处!咱们需在此地长做打算。”他瞥一眼脚边尸首,目光冰冷,“而他便是朕在此地盘桓最大的阻碍。”
天符卫栗栗危惧。
白帝继而望向他,面上突而如沐春风:“方才朕虽说了那样一番话,但对你终究是不同的。悯圣,你是朕的股肱之臣,是随侍朕左右的‘士’。”
天符卫垂下头,他心中澄明如鉴,知晓白帝口上虽如此说,却也仅是将他当作一枚棋子罢了,当弃之时即弃。他口唇颤动,半晌问道:
“陛下欲在这时代……做什么事呢?”
因白帝杀人仅在瞬息之间,尔后他们商谈又是放低了声音,故而帐外军士竟然无察。白帝走到几案边,拿起上头染血的舆图,略扫一眼便了然道:
“仙磕山、东仙源未收复,看来此时当是甲子年,即咱们原本所处年代之前的七十六年。朕杀了自己的皇爷爷,往后便代行其责,先平定仙山罢。”
天符卫已怔立在原地,一句话也讲不出了。白帝神采奕奕,继而描绘他想象里的那张宏图:“如何弭平兵灾,史书中皆有所载,朕幼时已然熟记。因而再践行一遍,也已不是难事。然后等战祸稍定后,咱们便去打捞桃源石,铸成石门。可那石门只能由咱们来用,切不可让黎庶任意穿行。”
天符卫欲言又止。他望着白帝,满心疑惑,一个方才杀死自己血亲的人,竟能如此若无其事地笑出来么?白帝察觉他神色里的异样,问道:“悯圣,你在忧心什么?”
“下臣只是担忧陛下会背负骂名,毕竟您对血亲下了手。”
白帝只是温和地笑着:“那便毁去史书罢,让一切从头来过。咱们来重新拔擢仙山卫,重新建起石门,再不出海去寻破冰壁的法子,而是居于蓬莱,万众一心,共同抵御雪害。朕再不会弃自己的子民而去,蓬莱也不会再有人揭竿而起。”
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帐幔,投往远方。
“从今往后,朕将做下一件大业,那势必要有许多牺牲,朕兴许也会被称作暴君。但为蓬莱国祚延绵,朕大抵须得于中道改易名号。悯圣,不知你有读过那些传闻来自九州的书册否?”
天符卫沉重地摇了摇头,他感到脖颈有若铅沉。白帝继而道:“不知是否是巧合,朕与祖辈的名姓竟与九州神话里的人物相合。朕读过一本书,上载:‘少昊帝名挚,字青阳,姬姓也。’又一书有云:‘嫘祖生二子,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朕虽不如少昊帝一般有圣德,万不敢与其相提并论,但既巧同名姓,便是有了因缘。朕便暂借用其胞弟的名姓,闭守于仙山,以应将来的雪害。”
白帝说着,一展披风,向帐门走去。帐外黄沙莽莽,是一片有如蛮野的土地。他们将在此处从头开始,等待着七十六年后的暴雪来临。
“待战祸平息后,朕将改号为‘昌意’。”
【作者有话要说】
*《帝王世纪》《史记》
仙山更阑人静,暗风吹雨。
蓬莱仙宫中,白釉钵灯里火光如豆,映亮了嵌玉床上裹在雪青色襁褓里的一个婴孩。
床边立着一个人影,一身宽袖狐皮衫,庞眉皓发,年逾古稀,却目如宝炬。老人久久凝视着婴孩,终于缓缓俯身,却将一只枯瘦但有力的手按在婴儿胸腹处,徐徐使力。婴孩面庞渐而紫胀,发出难过的哭声。
正当此时,天际劈过一道白电,将殿内照得敞亮。老者突而停下举动,因他望见暗处现出了一个人影。
那人脸覆银面,裹一身漆黑披风,如一只天蝠栖在夜色里。
“昌意帝。”
那人突而开口,迈步向他走来,橐橐的足音回荡在空寂的殿里。
“你原本的帝号是白帝,名叫姬挚。但你可曾听过——另一个与你同名同姓的白帝的传说?”
老者并不言语,慢慢直起身子,望向那银面人。他松开手掌,婴儿的啜泣声弱了,然而胸腹处却留下青紫的掌痕,看得出老者方才欲对其下死手。
那银面人继而道,嗓音柔缓明澈,如清涟流水:“在你之前,曾有一任仙山之主,号为白帝。他为止遏蓬莱风雪出征,却眼见仙山被冰壁围困,最终无功而返。白帝自觉无颜面对黎民,于是便穿过了桃源石门,前往七十六年前的过去。”
老人不置一词。银面人继而向前迈出一步,电光在殿外迸溅,仿佛将世界割裂成千百个明暗的瞬间。
“回到过去后,白帝以自己的名号宁定烽烟。他自溟海中打捞出桃源石,铸成门页。他虽决意固守仙山,却需要留下桃源石门。因为如此一来,他便能在仙山粮棉匮缺时穿过石门,前往别的时代掠取。但他又不愿将石门藏于宫中,因他害怕也有人会穿过石门而来,伏于他身侧,取他性命。”
“他已眼见过仙山之外的冰墙,知晓若黎民得知此事会恐慌万状,对平定仙山大大不利。于是他封锁蓬莱天关,以重兵把守桃源石门。若有人欲出关,轻则会被捉拿下狱,打上‘走肉’的烙印,重则被判死罪。”
一道落雷炸响在殿顶,电光如万条丝绦,遍布天穹。银面人走到老者跟前,与其仅有几步之隔,道。
“为铸造这桃源石门,白帝帑藏罄尽,征赋日重,仙山黎民因此而怨声盈路,将其称作‘暴君’,不少人啸聚山林,斩木揭竿。而在仙山行将大乱之时,白帝巡行于溟海之畔,突有一人自桃源石门而出,将其刺杀。蓬莱百姓拥戴那刺客经纶世业,因他诛杀了无道庸君。”
银面人直视着老者,藏在风帽下的目光犹如利矢,深深贯穿了他。
“而那人就是你,昌意帝。你是——自别的时代而来,穿过了桃源石门后,杀害了白帝的另一位白帝!”